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二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17课第1课时《走依法治国之路》(总第 课时)

初二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设计第八单元第17课第1课时《走依法治国之路》(总第 课时)

初二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第17课第1课时《走依法治国之路》(总第课时)

(一)预习学案

(二)课堂实施

[优选]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 生活需要法律(一)共3篇

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懂得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2.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学习重点:生活离不开法律。 学习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自主学习 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仅需要依靠来协调,而且需要 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而的,又对生活加以。我们的生活与法律。 (2)法律已经深深地我们的生活之中, 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而且指导着人们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 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和的。 2.法治的脚步 (1)法律是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 (2)法治是依法对进行治理,强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 的,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3)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 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二、合作学习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三、复习巩固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可以通过()来协调和调整。 ①道德②亲情③友情④法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3.法律约束着每个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上至宪法下至各种条文历律规章制度都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安宁、百姓安居。这表明( ) ①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②在我国法律最为重要 ③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④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这说明() A 法律自古就有 B 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C法律赋予我们权利和义务 D 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才开始创制的 5.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绵延千年的人治。下列对法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法治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人治 B.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C.法治要求国家的所有问题都必须靠法律来解决 D.法治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权威,形成人人守法护法的风尚 6. 下列做法与法治要求不相符的是( )

思想品德: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下)

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案 第一框走依法治国之路 【教师寄语】 人人都要遵守法律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能力:培养守法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知识: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守的基本方略。 【学习重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 难点:依法治国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细读教材自主学习: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2、依法治国的含义: 3.依法治国的要求: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公民要严格。 4.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也是、 的保障。 5.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 二、展示交流(小组展示预习的成果) 三、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1、对于依法治国的含义,同学们各抒己见:甲说:“依法治国就是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已说:“依法治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是。。。。。。 议一议:你认为依法治国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据和主体各是什么?

2、阅读课本94页议一议:水资源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透过我国的依法治污治水,我们能明白什么道理? 四、知识整合 系统小结 五、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C 、依法治国 D 、以德治国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见,依法治国( )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②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没有关系③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④能维护各国之间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2005年4月1日,我国又有34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17部,地方级法规17部。34部法规的实施说明了( ) A 、 我国的法制在不断健全 B 、法律是可以随意制定的 C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 D 、法律是人们生活的最高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分别于2005年5月1日、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体现了我国( ) A 、 在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 B 、法律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备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初三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备课教案 《坚持宪法至上》教案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题】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课型】单元活动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宪法至上的理念,认同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3、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 1、结合社会现象观察并思考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初步形成对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自觉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知识目标 1、懂得“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懂得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难点】坚持宪法至上,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教学准备】视频、音频、PPT课件、小组讨论展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今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2018年3月5日-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3月11日,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作了21条的修正。 二、复习与活动 环节一:知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宪法修正案》,说明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环节二:学宪法 第一单元知识竞赛,共24题,给予答对的同学娄葑学校慧爱币奖励。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宪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公开课教学设计_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目标 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九年级(上)道法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教案(来自网友提供) 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总结:法治。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一)法治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

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良法 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_踏上强国之路_第1框_坚持改革开放课时练习(含解析)

坚持改革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义乌从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小县城一跃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以有形的市场模式演绎出无形的经济发展潜力,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这说明( ) A. 市场经济只在义乌起作用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C.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非常完善 D. 义乌已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城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作用。根据材料义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说明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以B选项说法是正确的。A. 市场经济只在义乌起作用说法太绝对了,是错误的。C.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非常完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革。D. 义乌已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城市说法不符合问题,不选。所以正确答案是B。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确立了________的基本经济制度。( )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 健全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以A选项说法是正确的。B. 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说法是错误的,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C.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基本经济制度,所以不选。D. 健全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我国的分配原则,不是基本经济制度,所以不选,所以正确答案是A。 【点睛】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单元 17.1 走依法治国之路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单元 17.1 走依法治国之路教案鲁教 版 【内容标准】 三、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十七课的项目一,内容分为两个层次,“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要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法治则国兴”,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意识国家社会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引导教育学生明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有的法律责任。 ◆本课时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上一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与前面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学好后一课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肩负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所以本课时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走依法治国之路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内容属于自我、自我与他人层面。他们随着社会角色意识增强,对时事政治有较高的关注热情,但他们的生活的确与国家政治生活和民主法治建设距离较远,对民主政治认识模糊,势必造成“依法治国”概念理解上的难点,部分学生存在“依法治国”就是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与自己关系不大等认识误区,课本单独有一段指出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那更是理论性强而且高度抽象,但课本没做任何的解释,这些方面学生更是很难理解和把握,所以教学中要注意突破。 【教学目标】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紧密围绕“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将目标确定为: 1、学生借助对国家政治生活中典型材料的分析,归纳并口述“依法治国”的含义;在师生交流中纠正对“依法治国”的认识偏差。 2、学生结合“文强案”的案情和列举生活中的其他典型事例,围绕教师的引导性问题,深入讨论分析和体验依法治国的社会效应,逐渐对依法治国的作用形成清晰条理的认识,并提升归纳依法治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3、学生在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的过程中内化理念,自觉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懂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则是重点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计适切的引导性问题,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内化理念,落实行动。 学法:以合作探究法为主、以自主学习、活动参与为辅。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5课 第二框 根本政治制度 课时练(作业设计)

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第二框根本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重大事项决定权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接受国家发改委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说明人大代表( ) ①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②在被选举出来后专门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③发挥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的作用④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 兰兰的爸爸是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后,给兰兰讲述了参会的经历和大会取得的成果。听完后,兰兰总结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爸爸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B. 爸爸的经历说明,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C. 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全国人大对国务院负责 D. 大会表决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说明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 4.下列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的是 ( )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选举和产生国家领导人,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专项工作报告,进行预算监督,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60多年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完善,不断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之路越走越宽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D.我国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3.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难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及本质、法治的进程。 【自主学习】 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⑴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_____________,需要法律来_____________。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_____________,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⑵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_________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生活。 ⑶法律是治理国家的_____________,为我们的成长提供_____________的空间。我们一生都_____________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_____________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什么是法律? 3.什么是法治?

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5.法治有何意义? 【课时达标】 1.生活离不开法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A.法律伴随着人生整个历程 B.只有执法人员的生活离不开法 C.学生在校读书,与法律无关 D.人走上社会后才离不开法 2.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名称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突出“法治”() ①是因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 ②表明中小学生比成人更需要接受法治教育 ③体现了国家重视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 ④表明了国家积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生活需要法律保证,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开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阔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置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觉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

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X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说明了法律怎样爱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治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平安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平安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平安法、治安治理处分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证法;未成年人爱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爱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平安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框 生活需要法律学案 新人

生活需要法律 新课导入 近年来,随着房产、婚姻和继承等各类纠纷日益增多,法律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专业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提到专业的法律服务,人们首先会想到高楼大厦内西装革履、高冷的律师形象,又有多少人可以享受这样的律师服务?没有经济实力,又不认识律师,很难享受好的法律服务。 习主席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推进法治,提高百姓法治意识,有爱心的法律人士投身于公益法律服务中,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和认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又规X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举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感受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通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进程,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中,渗透到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的脚步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完成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力争平均分达88分,优良率70%,及格率100%。 二、初二学生特点 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课堂纪律好,普遍都有自觉性,求知欲强。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三、教材分析 初二政治教本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这是教材特点。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课本的八课书都较重要。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四、教学任务和进度 初二政治下册共8课书的教学教育工作。总授课时32课时,18周授课完毕,19、20周复习,21周期末统考。其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中每堂课授一框内容,授完一课复习一节(练习一节或检测一次)。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

2、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化。 2、抓优扶差。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好习。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5、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6、严格要求学生,每堂课之前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其改变学习态度。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新学期开始,为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共计10课,分4个单元,基础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其中也列举了相关案例,大部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接近的,起到导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1《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节生活需要法律

新课讲授-法治的脚 步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活动四】“法律讲堂”谈谈你知道的最早的法律 设置活动“法律讲堂”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成果。 分组展示: A. 原始社会的法律 B. 奴隶社会的法律 C. 封建社会的法律 法律产生于国家产之后,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法律 的本质)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 【活动五】镜头中的法治中国 交流讨论: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 么? 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阅读思考:(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 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2)近年来我国推进法制建设的举措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何 意义? 资料: 1、2014年11月1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 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酒驾入刑”,让“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为饭 桌上的美德。 从而引出法治的地位: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 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 的资料谈谈法律的 起源。 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法律讲堂” 的讨论思考问题:法 律的本质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 历史上的法治建设 体会法治的真正内 涵,增强学生对法治 国家的向往之情 了解我国依法 推进依法治国 的总目标以及 它的意义

课堂小结 目标检测设计 法治的意义:法治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 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播放视频:法治中国。 回顾本科学习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 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 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 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 法的小公民。 1.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 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 () A. 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 法律来源于生活 C. 生活离不开法律 D. 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2.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比赛、考试、出行都有 规则。人们说话、办事所依据的最低准则 是() A.道德B。伦理 C.法律 D.《市民守则》 3. 下列对于法律的认识错误的是() ①法律只与大人有关,和我们中学生关系不大 ②法律只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 ③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标尺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 我国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 行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中没有体现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是( ) 让法治在学生心中 发芽生根。 加深理解,巩固 学生参与回顾。新知,梳理本节 课的脉络。 学生参与小组竞赛 抢答的方式解决本 检测内容。 通过抢答的方式激 发学生兴趣,加强 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国家 夯实法治基石》培优课教案_10

复习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4)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5)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6)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3、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2)法治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3)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4)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5法治的要求: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6良法的内涵:(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3)、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4)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5)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7善治的内涵: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8、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10、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2)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3)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4)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即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15、政府的作用:(1)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2)另一方面,人民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6、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17、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18、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9、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0、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1、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2、依法行政的主体: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 2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4、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人民应该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019-2020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第8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第1课时 走依法治国之路名师

2019-2020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8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第1课时走依法治国之路名师教案鲁教版《走依法治国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二)能力: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懂得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 现,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师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作为消费者有没有碰到过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消灭这些现象呢?从而让学生明确我们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走依法治国之路,导入新课。 二、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学案出示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共同朗读学习目标,从而明确学习目的) (二)、共同探讨:什么是依法治国? 1、提出讨论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怎样?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选举代表在班内展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时间和代表发言的时间适当控制,讨论和发言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做简短小结,揭示出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离开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 教师总结: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呢? 2、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自己看书48页,找出依法治国的含义并记忆,看谁在规定的 时间内记得又快又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关于依法治国几个问题的强调: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是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 严格遵守法律。 4、及时督促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记忆。(采用多种方式检查)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测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针对一些地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执法简单粗暴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要求,要严格执法,但绝不可“暴力执法”“过激执法”,对于执法简单粗暴问题,必须坚决制止并依法纠正。这警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做到() ①法无授权不可为,不可滥用权力①法定职责必须为,敢于担当负责①采用一切手段,严控疫情以防止疫情扩散①权力行使不任性,遵守宪法和法律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要求() ①加强对宪法的完善补充①改变宪法规定的内容①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①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3.在我国,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公民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这表明了我国公民权利的()。 A.平等性B.广泛性C.一致性D.真实性 4.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大规模减贫。”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目前中国已消除了贫困现象 B.我国目前已摆脱贫困,处于温饱型社会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已实现 D.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听取汇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在强调宪法的()原则。() A.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B.民主集中制 C.尊重和保障人权D.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6.赖小民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余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共计人民币2513万余元。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8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第2课时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名师教案1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8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第2课时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名师教案1 第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8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第2 课时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名师教案1 课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知识与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过程与方法: 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首先是学生对什么是国家机关及相应行使的职责不太了解、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 2、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学生对什么是“未授权”,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教师不要回避问题,可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讲解。此处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难度。 3、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

政党,而社会上存在一些个别党员腐败堕落的现象。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想法。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学会正反两方面看问题。教法建议 1、本框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用一个相关的时事报道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最好是录像的形式)导入,令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明确无论是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2、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议一议”——谈谈你对“权大没有法大”的看法。首先,用此栏目引发学生思考、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深入研究“为什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法律体系金字塔) 1、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宪法的相关问题。了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学生联系表格,讨论“权大没有法大”这句话 学生讨论后,归纳: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展示几个案例(可参考教材中的三个案例)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归纳: (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