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属与酸、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金属与酸、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金属与酸、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金属与酸、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用途”。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元素化合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节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复习初中学习中所认识的金属化学性质;第二部分是介绍金属钠、铝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情况;第三部分介绍金属钠、铁、铝与酸和水的反应;最后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的内容。教科书中安排的实验有:钠在空气里缓慢氧化,钠加热时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铝与盐酸或NaOH溶液的反应,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和铁跟水蒸气的反应等。实验操作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可以加深实验的印象,增强实验的效果。教科书里还安排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等栏目,不是把知识直接交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以活动的形式获得。

根据我校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内容分成如下三个课时:①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的反应;②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③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的2个教学班的学生经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究具有相当的兴趣,特别是通过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一方面初步形成了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分类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对本节实验充满了期望。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Na、Mg、Al、Fe与酸和水的反应现象和产物,理解反应的本质。

复习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复习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实验设计、实践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体验实验目的对实验设计、实验观察的指导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索过程

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实验设计--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3.教学难点

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本质。

四、教学策略设计

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是: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指导学生应用“发现学习法”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为了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①做好实验,不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②集中介绍几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利于学生对金属性质的比较,并能认识到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情况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③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的实验设计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等,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结论来自实验”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节课能紧紧围绕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索作用,进行比较大量的实验设计、实验验证活动,学生普遍反映对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离子反应和化学实验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龙江容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钠”是《金属及化合物》这一章的第一节课内容,也是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节,这一节课内容不难理解,主要是记忆,增强活泼金属还原性的理解,对金属镁和金属铝的学习打下铺垫,处理好此课的内容,对整个《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有着深远影响。 2.教材中的内容 1、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复习回顾】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说说,大家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和酸反应、和盐反应…… 例如:2Mg+O2=2MgO Fe+2HCl=FeCl2+H2↑Fe+CuSO4=FeSO4+Cu…… 【引入新课】那如果将金属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述】比如把铜片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铜片下沉)对,铜片会沉入水底,说明了铜片不与水反应,那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深入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我们通过探究实验,看看是不是金属都不与水发生反应。请大家看到导学案,先了解实验步骤。 【学生实验】1、向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块,先用滤纸把钠块表面的煤油吸干,再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钠粒;(注意:多余的钠块要放回煤油中) 3、用镊子将钠粒放入水中; 4、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5、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课本P49的黄色线框内。(整个过程不要用手接触钠块)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钠块浮在水面上; 2、熔成闪亮小球; 3、小球四处游动; 4、发出嘶嘶响声; 5、溶液变红色。 【提问】钠块在水中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我们该如何解释呢? 【学生讨论回答】1、钠块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熔成闪亮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3、小球四处游动——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 4、发出嘶嘶响声——反应剧烈,产生的气体推动钠运动时与水、空气发生摩擦; 5、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 【讲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用五个字进行归纳:浮,熔,游,响,红。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金属钠是能够和水发生反应的,由实验现象也知道钠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碱和一种气体,那么这碱和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NaOH和O2;NaOH和H2。 【讲解】同学们都知道生成的碱是NaOH,那生成的气体到底是氧气还是氢气呢?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我们知道氧气能够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那么我们就根据这样的性质,通过实验来验证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还是氢气。 【演示实验】去一绿豆大小的钠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内,一段时间后,用拇指按住试管口,反应结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放置试管口,观察卫生香的燃烧情况。 【讲述】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卫生香并没有复燃,所以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而不是氧气。请同学们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完整word版)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

初中化学图像试题 1.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 A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 .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 一定正确的是:( )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3.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 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 、b 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4.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 、Y 、Z 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 、Y 、Z 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Mg-24 Zn-65 Fe-56 Al-27 Na-23] A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Z 、Y B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 Y 、Z C .X 、Y 、Z 依次可能是Mg 、Zn 、Fe D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Z>Y>X 5.等质量的A 、B 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A 比金属 B 活泼 B .相对原子质量:A>B C .A 、B 均消耗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均比反应前各自酸溶液的质量大 稀硫酸质量/g 0 ZnSO 4 质量 分数 0 0 0 水的质量/g 石灰水质量/g 硝酸钾质量/g NaCl 质量 分数 沉淀 质量 /g KNO 3质量 分数 氢气的质量 \g 甲 乙

钠与水反应教案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小刀、滤纸;实验试剂:金属钠、水、酚酞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捉鬼的故事。说有 个农夫,他的妻子肚子痛得非常厉害,他就去请了一个老巫婆来给妻子看病。老巫婆来到一看就说:你妻子是鬼附身了!农夫吓得赶紧请巫婆施法。只见巫婆拿来一碗水,倒入了几滴无色溶液。然后放入“一颗仙丹”,只见仙丹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最后消失了,而水也变了成了红色。巫婆说,这是仙丹发挥了作用,那声音是鬼的惨叫声,他最终变成了一滩血水。那么现在大家相信巫婆说的“仙丹”吗?今天就给同学们重现“捉鬼”的精彩一幕。请大家把书翻到49页,我们今天来学习钠与水的反应 【板书】(标题)钠与水的反应 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顺序表,说说它的规律是什么?请三位同学上来写一写Fe、Mg、Al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面的同学在草稿本上写。从离子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质是金属与酸中+1价氢离子反应。水是弱电解质,也电离少量的氢离子,但我们熟悉的金属一般与水反应没什么现象,比如说Fe、Cu。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钠也是一种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又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钠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P49实验3—3】听故事,抓关键情 节 回答位于金属活动 顺序表氢之前的金 属遇到酸能反应生 成盐和氢气并写离 子方程式 钠浮在水面,钠熔 化成银白色的小 球,钠在水面上游 来游去,发出“嘶 增强学生好奇 心,为进入新课 做好准备 回忆旧知识,为 下一步做好准备 通过创设“问题 情景”进行启发 式教学。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样本

《金属钠与水反映》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原则分析 依照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钠重要性质。以钠和水反映这个实验为基本,掌握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关于金属知识。规定学生学会观测、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中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指引下进行学习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迈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特性,但是相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减少,因而在进行授学时要合理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引和总结。钠是高中化学学习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映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一大重点,这一某些学习不但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延伸和拓展,对背面铝、铁等金属性质学习也有着铺垫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简介《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本。 3、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初中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和它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理解钠位于金属活动顺序位置。 2.通过离子反映和氧化还原反映学习,学生可以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映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映物中氧化剂和还原剂。 3.学生对实验兴趣大,钠与金属反映实验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行;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顺利完毕奠定了基本。 4.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观测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精确地描述化学现

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三、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懂得钠与水反映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浮现因素,能对的写出钠与水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判断反映物中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办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观测,锻炼运用各种感官捕获信息能力,掌握严谨求实科学办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钠与水反映,迁移钾等活泼金属与水反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进行实验时一丝不苟实验精神,体验化学实验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和合伙,培养学生团队能力,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反映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钠与水反映实验现象及因素分析 2、教学难点:钠与盐反映状况 五、教学办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助于知识接受。 演示—观测法: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知识储存,调动课堂氛围。 谈论—讨论法: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氛围,有助于知识巩固和掌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知识漏洞。 六、教学过程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学习目标】 1.会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能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通过实验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会检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知导学】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1.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放入稀硫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铝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1)反应剧烈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最多的是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归纳总结】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__。 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________。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以下是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分别取0.1mol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分别取W g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铝、铁的质量比是________。 二、钠与水的反应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观察实验 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原因分析 钠____在水面上 钠____成光亮小球 四处____动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_教案

金属与水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镁、铝、铁与水反应的实质; (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 钠、铁与水的反应。(纳与水反应一直是高中课堂的重点内容;而铁与水的反应时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故应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设计 四、课程类型新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六、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钠、铁粉、酚酞、蒸馏水、小刀、镊子、砂纸、烧杯、酒精灯、滤纸、玻璃片、小试管。 七、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知道产物、反应的现象因金属的性质和反应的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钠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但在加热的情况下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今天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金属与水的反应。 【板书】金属与水的反应 【提问】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金属与酸的反应,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什么反应呢? 【讲解】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H)之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例如 Fe + 2HCl == Fe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思考】位于氢前的能与酸反应,金属遇到水时会如何呢?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那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和水反应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实验3-3活泼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一、钠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 【注意观察点】钠所在的位置

(完整word版)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师范) 学号20120513035 姓名张雪琴 实习学校重庆一中指导教师许应华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授课教师:张雪琴 教材分析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紧承上一课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深入分析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其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并且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节中,学生初步尝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索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科学思维,这种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为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 (2)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滴水生火的魔术”的导入激发学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兴趣,通过动手切割金属钠以及将钠块投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学会观察、描绘、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初步学会从宏观物质到化学符号再到微观世界的“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3)通过对“滴水生火”的魔术的解释以及生产中钠爆炸的实例分析感受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的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解释“滴水生火”魔术感受钠与水反应的学习价值,初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使用。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分析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分析 江苏省兴化市周庄初级中学樊茂225711 一、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函数图像 例1.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函数图像有下列两种情形: 第一种: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反应初期t1时氢气的质量与反应速率有关,由于镁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因而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比铁与同样的稀硫酸反应速率快,同样时间内,镁与酸反应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比铁要多,反应的后期t2时,由于稀硫酸过量,氢气的质量的多少由金属的质量决定。 设镁和铁的质量分别为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分别为x、y Mg + H2SO4 = Mg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 24 2 56 2 m x m y 24:2=m:X 56:2=m:Y x=m/12 y=m/28 x>y 所以镁产生的氢气多,所以图像如图1 第二种:足量的镁、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反应。 反应初期t1时氢气的质量与反应速率有关,由于镁比铁的金 属活动性强,因而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比铁与同样的稀硫酸反应速率快,同样时间内,镁与酸反应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比铁要多。反应的后期t2时,由于金属过量,氢气的质量的多少由反应掉的酸的质量决定,根据酸的质量相等计算产生氢气的质量 设完全反应掉的硫酸的质量为n,反应后产生的氢气分别为x、y

Mg + H2SO4 = Mg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 98 2 98 2 n x n y 98:2=n:X 98:2=n:Y x=m/49 y=m/49 x=y,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此时的图像为图2 就本题,根据题意,显然是第一种情形,因而答案选A 二、氢气质量与加入酸质量之间的函数图像 例2.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解析:对于答案B,该图像是反映加入稀硫酸质量与氢气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初始阶段m1时,代表向金属里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因而此时,金属过量,加入的酸全部反应,用酸的质量去计算氢气质量,酸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也相等。在后期m2由于不断加酸,到金属完全反应,直至酸过量,此时用反应掉的金属的质量去计算氢气的质量,而等质量的镁、锌分别与 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锌产生的氢气少, 综合两点图像如图3,因而B正确。对于A由于氧化钙与饱 和溶液中水反应,导致饱和溶液中水减少,使溶质氢氧化钙 的质量减少所以错误。对于C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的PH 值应大于7,所以C错误,对于D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 在开始时,没有沉淀,只有当氢氧化钠加到一定程度才有沉淀,所以D错误。 三、氢气质量与加入金属质量之间的函数图像 例3.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第二课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本节课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复习初中学习中所认识的金属性质,引出高中要介绍的金属钠、铝、铁与氧气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第二部分介绍金属钠、铁和水的反应;第三部分介绍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最后则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等内容。 钠与水反应是金属化学性质中的重点,对其他金属与水反应的学习有指导启示作用,对其以后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方法、实验观察等有借鉴作用,所以教好、学好这节课对后续内容有很重要的意义。钠与水反应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易于总结等优点,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有利于强调实验对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易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4个班的学生已通过对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究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兴趣,特别是对前一课时的学习,既初步形成了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分类思维模式,又对本节课的实验操作、现象充满了期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反应的实质;(2)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钠与水的反应发生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 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艰辛与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 六、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复习回顾法、练习法 七、教前准备:金属钠、塑料片、滤纸、洗瓶、烧杯、镊子、酚酞、硫酸铜溶液、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例如钠与氧气在常温下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但在加热的情况下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金属与水的反应。 【提问】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金属与酸的反应,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什么反应呢?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问题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问题 1、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 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 (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 型为__________反应. (2)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序号).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2、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__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_(填“大”或“小”). (3)用下列试剂验证铝、铁、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 (4)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 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示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________(填 a 或b) ②对于曲线a表示的反应,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剩余. 3、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D产生的H2速率M>N 4、等质量的三种不同的金属X、Y、M,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 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生成XSO4、YSO4、MSO4,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 (1)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X代表铁,写出它跟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教案汇编

【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本节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学生情况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2 ?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 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策略】在讲授金属钠化学性质中涉及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那就是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具体实验内容: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如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小块(约黄豆粒大的)。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怎么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儿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讲要求:取、擦、切、放。学生分成四组(圆围型)分别

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免费)

《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钠与水的反应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1、在五千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金属材料,金属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钠的物理性质,知道钠的保存方法; (2) 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知道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 (3)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用观察法研究钠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3) 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对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 的精神; (2)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 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这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学好这一点,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高中生有对新事物、新现象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但是他们观察得不够仔细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说不出其中的原由。因此,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注重实验的研究。 【教学策略】 1、社会事件导入新课法:钠在自然界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钠单质,本节课运用生活中熟悉的社会事件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体验到化学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还可以通过介绍刚发生的新颖、醒目的事件,来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2、新旧知识衔接法: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衔接新知识,引入新课,可以较快地形成课堂气氛。 3、科学观察法: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见一眼金属钠的真面目,一切都将映入脑海,方便学生记忆,想忘记都难。 4、实验探究法: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识记容易,但遗忘较快。采用实验操作、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的方法研究钠与水的反应,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好奇心强的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学习目标】 1.会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能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通过实验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并会检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知导学】 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1.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放入稀硫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铝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1)反应剧烈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最多的是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三种金属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归纳总结】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__。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就越________。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以下是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分别取0.1 mol 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分别取W g 铝、铁与足量盐酸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铝、铁的质量比是________。 二、钠与水的反应 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 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 钠____在水面上 钠____成光亮小球

钠与水的反应教案

钠与水的反应 授课班级:高一(7)班 【课题】钠与水的反应 【教材章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材分析】 1、在五千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金属材料,金属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知识也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我们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初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铁与氧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章没有过多的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单质的第一节课,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作用。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学习了部分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在高中必修一第一章中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2、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因此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知道钠着火后的处理方法; (2) 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体验化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对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社会生活事件联系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相信科学 的精神; (2)通过对钠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 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包括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游、响、红及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这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学好这一点,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高中生有对新事物、新现象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但是他们观察得不够仔细全面,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现象,他们说不出其中的原由。因此,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注重实验的研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烧杯、镊子、滤纸、小刀、玻璃片、水、金属钠、酚酞、试管 【教学过程】 【复习】 练习: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境引入】 通过新闻事件,请同学们思考钠着火为什么不能用水灭火? 【新知探究】 (一)学生分组实验 1.在烧杯中放入3/5的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3.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钠(注意:取用的钠要小,过大易发生刚才视频上所看到的爆炸 现象) 4.将剩余的钠放回原瓶

(完整版)金属与酸反应汇总练习题

例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 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 一条上升的直线 (如图1中OA段所示),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 (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 “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段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段斜率越大。“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段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中的AB段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综上所述,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用到下列规律: 1.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2.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例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的用量不等,但稀硫酸的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轴),生在氢气的体积(Y轴)(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系如图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A.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中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金属A、B与相同 质量分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如同为+2价等) 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图3中金属B 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足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少量稀盐酸中, 如果反应后出现一种金属有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消耗了,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属章节: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 通过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 ② 渗透对立统一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具有两面性,树立积极的科学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化学学科素养。 2.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前一节金属的化 学性质学习的延伸,共同完成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主题的学习;同时过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对过氧化钠的性质、用途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学习、研究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其他金属及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也是第一章所学实验方案设计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认识,是以实验的方法完成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另外,从教育目的方面讲,过氧化钠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xx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如图1xxOAxx所示),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xx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xx斜率越大。“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xx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xx的ABxx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综上所述,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用到下列规律: 1.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2.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例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的用量不等,但稀硫酸的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轴),生在氢气的体积(Y轴)(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系如图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A.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xx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金属A、B与相同质量分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如同为+2价等)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3中金 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