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

(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1 总则 (1)

1.1目的 (1)

1.2依据 (1)

1.3适用范围 (1)

1.4工作原则 (1)

2 职责 (2)

2.1机构职责 (2)

2.2机构内部部门职责 (3)

3 应急准备 (3)

3.1应急管理制度 (4)

3.2应急作业(响应)中心 (5)

3.2.1工作内容 (5)

3.2.2工作要求 (6)

3.3预案和方案 (6)

3.3.1预案 (6)

3.3.2 技术方案 (8)

3.4应急队伍 (9)

3.4.1工作内容 (9)

3.4.2工作要求 (10)

3.5应急检测能力 (12)

3.5.1工作内容 (12)

3.5.2工作要求 (12)

3.6物资储备 (14)

3.6.1工作内容 (14)

3.6.2工作要求 (14)

3.6.3工作流程 (15)

3.7培训和演练 (15)

3.7.1卫生应急培训 (16)

3.7.2卫生应急演练 (18)

4 监测与风险评估 (20)

4.1工作内容 (20)

4.2 工作要求 (21)

4.3 保障要求 (25)

5 应急响应 (25)

5.1应急作业管理 (26)

5.1.1工作内容 (26)

5.1.2工作要求 (29)

5.2调查与处置 (30)

5.2.1 基本工作 (30)

5.2.2传染病事件 (35)

5.2.3 食物中毒 (38)

5.2.4其他中毒 (40)

5.2.5核与辐射事件 (44)

5.2.6突发水污染事件 (48)

5.2.7自然灾害 (52)

5.3风险沟通 (56)

5.3.1工作内容 (56)

5.3.2工作要求 (58)

5.4事后评估 (59)

5.4.1 工作内容 (59)

5.4.2工作要求 (60)

6 技术指导 (60)

6.1工作内容 (60)

6.2工作要求 (62)

1总则

1.1目的

为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职责,规范卫生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依法、科学、有序、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制定本规范。

1.2依据

本规范编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卫生应急相关工作,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参照执行。

1.4工作原则

疾控机构的卫生应急工作应遵循“及时有力、规范有序、科学有效、常备不懈”的原则。

(1)及时有力。应急响应需争分夺秒,在已有相关应急预案和日常应急准备的基础上,迅速决策,有力部署,并

在应对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争取应对工作效果最大化。

(2)规范有序。卫生应急工作应依法、依规开展,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做到快而无误,急而不乱。

(3)科学有效。卫生应急工作应以突发事件性质和应对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保证卫生应急工作决策有据、措施科学、处置高效。

(4)常备不懈。良好的卫生应急准备是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响应的基础,卫生应急准备工作需要根据日常卫生应急能力评估结果和应急响应事后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常抓不懈。

2职责

2.1机构职责

疾控机构应在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和上级疾控机构的指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工作。

疾控机构应负责辖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众卫生防护工作。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收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工作,同时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卫生学处置等应急响应工作;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进行风险沟通和效果评估;承担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演练、相应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提供

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2.2机构内部部门职责

国家、省级、地市级疾控机构要设立独立的应急办公室(科、所、中心),县级疾控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应急办公室或指定相关部门(科室)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工作。

应急办公室承担本单位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的协调、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制定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制度和相关工作规范;制定卫生应急准备和能力建设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各项卫生应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总结评估。

除应急办公室(科、所、中心)外,其它可能涉及到的管理和业务部门(科室)根据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统一要求,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卫生应急工作。

3应急准备

疾控机构应重点做好规划制度、作业平台、预案方案、应急队伍、装备储备、培训演练、风险沟通等各种准备工作。

各级疾控机构应定期对本单位卫生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能力建设,制定并实施卫生应急工作发展规划。

3.1应急管理制度

为做好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各级疾控机构应事先建立各项卫生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1.1工作内容

各级疾控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预案管理、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风险评估、队伍管理、物资管理、培训演练、现场处置工作、风险沟通、总结与评估等各类应急管理制度。

(1)预案管理制度。明确预案编写要求,编制相应预案和工作方案,规定预案和工作方案评估和更新制度。

(2)应急值守制度。明确值守人员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

(3)信息报送制度。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内容,规定卫生应急相关信息审核报送要求和流程。

(4)风险评估制度。规定风险评估工作内容、要求,明确单位有关部门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职责以及相关工作机制。

(5)队伍管理制度。规定单位应急队员遴选标准、工作职责、激励措施、更新机制等,做好队伍组建和日常管理工作。

(6)培训演练制度。规定培训演练内容、频次、形式和要求,演练后评估与改进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培训演练工

作。

(7)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应急储备物资的采购、储备、调运、补充等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做好应急物资管理。

(8)风险沟通制度。制定相关信息审核与发布工作机制,组织做好风险沟通工作。

(9)总结与评估。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总结与评估制度,建立针对不同类别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保险、津贴和补助制度,对工作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

3.1.2工作要求

(1)应急办公室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

(2)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与管理制度,实行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化管理。各单位制定的应急管理制度需涵盖上述工作内容要求的相关制度。

(3)要根据日常卫生应急演练情况和应急响应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评估工作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3.2应急作业(响应)中心

应急作业(响应)中心是疾控机构组织和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相关工作的场所。

3.2.1工作内容

国家级和省级疾控机构应设立应急作业(响应)中心,

制定应急作业(响应)中心管理制度,并根据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的需求,建立适用于本单位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卫生应急工作提供信息化工具支持。地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结合当地情况,可建立卫生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和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3.2.2工作要求

3.2.2.1硬件条件

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应具备应急作业所需办公条件(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网络、电话、传真等)、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条件、展示设备、应急作业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条件等。

3.2.2.2实现功能

卫生应急作业(响应)中心可以用于日常应急值守,在应急响应时,各工作组人员在不同功能区进行集中办公。

3.3预案和方案

3.3.1预案

3.3.1.1工作内容

(1)按照政府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根据疾控机构职责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应急工作预案。

(2)制定预案管理制度,定期分析评价预案内容及其实施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

(3)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修订相关预案,或提出完善应急预案工作的建议。

3.3.1.2工作要求

(1)疾控机构预案种类和内容要能满足辖区和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需要,明确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和结束后各个阶段的应急工作任务、要求和流程。

(2)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辖区和单位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应包括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组织体系及职责、信息监测和报告、应急响应和终止、保障措施、附则等要素。

(3)预案以单位文件形式正式发布,并定期通过培训、研讨或演练等多种形式使相关人员知晓和掌握预案的相关内容,检验、修订和完善预案。

(4)预案管理制度明确预案管理部门与职责、编制和修订流程等关键环节。预案应定期评估、及时更新,至少每3年评估或修订1次,有评估或修订记录,实现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5)协助政府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应急预案,应综合考虑辖区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和应急处置各类资源储备的现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协助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动态制修订工作。

3.3.2 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实施应急预案或应急工作过程所需的技术支持文件,可以是独立的文件,也可是应急预案的附属文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分别从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支持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实施。

3.3.2.1工作内容

(1)各级疾控机构根据本地区(单位)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类、主要应急任务和预案要求,组织制定或收集汇总各类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2)及时更新完善技术方案,实行动态化管理,保证技术方案现行有效。

(3)根据需要,协助本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预案配套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

3.3.2.2工作要求

(1)制定或收集汇总的技术方案应能满足现有预案体系运转的需求,并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或上级技术文件)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当现有技术方案不能支持应急预案有效实施时,应及时制定新的技术方案;应急状态下如原有技术方案无法实施,可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对技术方案临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待事件结束后再制定或更新完善原有的技术方案。

(2)与预案相对应的技术方案应涵括应急响应的各个

环节,如信息报送、流行病学调查、个人防护、应急检测、风险沟通等。可将这些工作环节涉及的相关资料,如指南、规范、方案、标准、及参考文献等汇总后,作为技术方案的附件供参考。

(3)建立技术方案管理制度。作为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的补充,明确技术方案管理的部门和职责,以及技术方案编制或收集汇总以及修订更新的流程等。

(4)将技术方案纳入相关专业人员(尤其是应急队伍成员)培训和演练内容。

(5)技术方案应建档集中存放,并装订成册。

3.4应急队伍

3.4.1工作内容

3.4.1.1队伍组建

基于本地重点关注和防范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以及本单位人力、物资等资源情况,分析和评估本单位卫生应急队伍建设需求。

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设置,根据当地应急工作实际需要,省级疾控机构组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中毒处置卫生应急队伍,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水平组建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根据所在地区重大灾害应对工作需要,从各类应急队伍抽取人员组成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队伍;同时培养具备参加国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能力的

专业人员,必要时根据国家需要参加境外卫生应急响应工作。地市和县区级疾控机构应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满足处置急性传染病、中毒、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工作需要。

3.4.1.2队伍能力建设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卫生应急队伍装备配置计划,不断完善现场专业装备和保障装备配备,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开展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3.4.2工作要求

(1)队伍人员组成

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级负责、协调运转”的原则,组建人员数量和专业比例适当的卫生应急队伍。队伍成员应覆盖相关专业领域,具备现场应急指挥与决策、应急管理和协调、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实验室检测、后勤保障等专业技能。必要时建立一定数量的后备人员库。

(2)应急队伍管理

明确卫生应急队伍组建、日常管理和派出后管理等相关管理规定,确定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及分工。

制定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确定队员遴选和退出标准、队伍调用程序和现场管理要求(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安全保障、撤离机制、后方支持机制等),确定应急队员权

利和义务、奖惩措施等。

做好队伍的后勤和安全保障,建立应急队员基本资料档案和健康档案(有条件的实施电子化、动态化管理),定期体检和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3)队伍装备建设

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结合队伍现场应急工作实际需求,确定本单位的队伍装备内容并制定编制配置计划。其中通用性保障装备和物品主要包括个人生活用品(携行)、后勤保障装备、现场指挥和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运输装备等;专业类工作装备根据传染病、中毒、核和辐射、重大灾害等不同事件类别配备,主要包括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口罩等)、标本采集运输平台(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与试剂、现场调查和处置类装备(如现场消杀灭装备),以及相应的药品器材等。

做好卫生应急队伍现场装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关要求详见“物资储备”)。

(4)培训和演练

以现场应急工作知识、技能以及防护为重点,开展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相关要求详见“3.7培训和演练”)。

3.5应急检测能力

3.5.1工作内容

(1)根据相关预案要求,从任务接受、标本及相关信息采集、检测操作程序、检测报告签发各环节,建立完善的应急检测工作制度。

(2)根据各辖区地域交通情况,评估应急检测能力需求,建立应急工作需要的标本采集运输条件和(或)现场检测条件。

(3)根据辖区内突发事件的需求,做好检测技术储备,确定应急检测试剂和标准品储备目录,并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实物储备。

(4)建立应急状态下的人员调用机制,组建由技术骨干组成的应急检测组,进行技术能力强化培训,确保应急状态时在实验室检测各环节发挥主导作用。

3.5.2工作要求

(1)应急检测工作制度需针对检测工作各环节落实责任人,建立相应的应急值守制度,保证衔接顺畅;在保证检测工作科学,结果可靠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应急任务确定最短完成时间;建立符合应急状态需求的平行检测机制、结果复核程序和结论判定标准。

(2)标本采集、运输、现场检测、标本保存的硬件条件需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

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等国家规范的相关要求,并确保标本的可检测性和结果可靠性。

(3)各级疾控机构应具备的应急检测能力

国家级疾控机构针对国内外新发再发、罕见病原、不明原因疾病、少见理化危险因素等,开展检测方法研究、试剂评价以及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储备;关注国内外突发事件处置新需求,研究、制定新标准和检测方法,对已成熟的标准和技术开展培训推广。

省级疾控机构对国内新发以及辖区内可能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和理化危险因素建立检测能力,承担辖区内突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导和支持。

地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需具备辖区内常见病原微生物和理化危险因素的检测能力。

(4)根据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结果,国家级和省级疾控机构对罕见病原和理化危险因素的检测试剂标准品、采购困难的检测物资进行储备;地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根据应急任务需要对检测试剂和标准品进行储备。

(5)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运行采用平战结合方式,平时开展传染病监测等日常工作,保持检测水平和应急能力;突发事件发生时,可立即调动资源开展检测。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检测演练,定期开展实验室质量考核评估。

3.6物资储备

3.6.1工作内容

(1)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工作原则,结合所承担的应急任务,开展本单位的物资储备,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满足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需要。

(2)协助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本地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方案和储备计划,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做好本地区物资储备与管理。

3.6.2工作要求

(1)按照相关预案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突发事件的级别和所承担的应急任务,本着“自用自储”的原则制定本单位的常用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同时,持续开展需求评估,根据需求评估结果适时调整物资储备计划,确保储备物资满足实际应急工作需要。

(2)制订应急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补充、更新、安全等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应急物资的规范管理。

(3)根据本地应急物资的生产、市场供应、储备条件和应急需求实际,决定实物、资金、计划和信息四种储备形式的比例。

(4)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做好储备物资的更新和轮

储,保证储备物资的动态平衡。

(5)做好储备物资入库、调拨、状态和调整的信息管理。

(6)定期对储备仓库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规范的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储备仓库和物资的安全。

3.6.3工作流程

疾控机构可按照流程开展物资储备工作。

图3-1 物资储备工作流程

3.7培训和演练

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是卫生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卫生应急人员个体应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人机结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重要手段,是应急管理系统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4)

【最新】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格式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___年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一.加强卫生应急机构建设. 1.成立卫生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要求,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有专人负责,以便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加强卫生应急网络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单位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卫生院挂牌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要指导村(居)委员会.学校成立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 1.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完善乡镇级卫生应急相关预案.方案;制订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相关预案.方案;完成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协调指导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预案机制,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知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等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报告.处置程序,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医院___年内要举办综合演练,指导各村所单位做好演练及培训工作,做好对全镇居民的宣传工作. 3.加强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化验室.网络报告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能力. 4.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汇总.分析和评估.健全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 5.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继续抓好人禽流感.鼠疫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救灾防病队伍建设,做好灾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有序开展救灾防病工作.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管理若干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管理若干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规范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履行职责,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省、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举办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开展正常业务所需经费和编制内的人员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条按照行政区划,原则上只设置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职能。 第五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制订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规划、行业规范和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预

防与控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应急处置; (三)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开展疾病监测,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 (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开展食源性、职业性、放射性、环境性等疾病的监测评价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公众健康和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 (五)疾病病原生物检测、鉴定和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评价;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和不良健康行为干预; (七)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职责分工依照《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规范使用国家统一标识。赴现场工作时应统一规范着装。 第二章内设机构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根据职责,结合职能分工和业务工作设置业务机构与综合管理机构。业务机构不得低于总数的70%,综合管理机构要从严控制,不得高于总数的

医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

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计划 一、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根据“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工作原则,结合医院功能定位所承担的应急任务,建立科学、经济、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确保应急物资计划、采购、储备、调用、补充等工作科学、顺利开展。 二、医院依法按照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区域卫生应急储备计划,做好本级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 三、储备种类:依照本级卫生行政部门预案的要求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的储备。储备的物资类应包括应急装备、药品、医疗卫生救援设备、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设备及应急设施等。 四、储备方式:结合物资特性和应急需求,统一规划,实行实物储备、计划储备和信息储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储备,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 1、实物储备:较为稀缺的卫生应急物资和经常使用的卫生应急物资,以个人防护用品、食物和职业中毒特效解毒药品、疾病特异性诊断试剂为主,以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立即调用。 2、计划储备:对不便管理,效期短或不能及

时从市场上购买的物资,与企业签订储备合同,随时调用。如含氯的消毒药品。 3、信息储备:指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检索出所需物资的生产、供应信息。 五、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目录 种类名称型号/规格单位储备 数量 负责部 门 个人防护一次性口罩、 帽子 符合医用防护口 罩、帽子技术要 求 包各2包药剂科隔离防护服套2药剂科乳胶手套7.5号双100药剂科薄膜手套包2药剂科口罩12层个50药剂科 生活保 障 矿泉水500ml/瓶瓶100总务科 压缩干粮包100总务科 干粉灭火器个100总务科帐篷顶2总务科 发电机台2总务科急救设 备 担架个2医务科应急照明灯个2总务科呼吸机台1医务科 麻醉机台1医务科 氧气枕个2医务科简易呼吸气囊个5药剂科

2018年医院应急工作计划

2018年医院应急工作计划 2018年医院应急工作计划范文一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应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业务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案的培训,为促进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医院应急办公室负责全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实施、评价督导和管理协调。各科室按照分级负责、滚动实施的原则,根据上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卫生应急工作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受训对象层次的不同,分别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达到培训与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的高度统一。 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明确培训标准、任务和规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二、培训目标与具体要求 培训目标 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向社会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具体要求 1。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卫生应急预案、技术规范和标准,精通卫生应急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现场调查、分析和处置能力。以突发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各类重大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治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技能和应急处理程序、安全防护为主要内容。 2。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应急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应急预案、重点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鼠疫、中毒、核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 版) 流感是由A、B、C 3 个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7 年以来,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H1N1)、A(H3N2)和B 型。该病潜伏期1-4 天(平均2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 天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近距离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含病毒颗粒的≤5μm 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 月出现流行高峰,夏季传播基本停止,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华南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但秋冬季和次年夏季(7 至8 月)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模式。 我国当前流感防治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流感监测,积极参与全球监测活动,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个人卫生的公众指导。 一、流感监测 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季节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全球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由197 家哨点医院和63 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毒株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分析等。针对近年来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监测单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和监测科室的设置要求,报告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就诊病例总数,每周一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末和十一、春节长假期间要安排好病例报告工作,杜绝漏报、迟报和节假日缺报现象。 (二)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掌握标本采集对象,保证每周最低采样量,不得集中突击采集标本;严格遵循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技术要求,努力减少上述环节对病毒分离率的不利影响。采集的标本应在4℃条件下,24 小时内运送至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24 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三)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病毒接种、传代技术,提高收获病毒的血凝滴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在24 小时内处理标本和接种病毒,并在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MDCK 细胞分离阳性的,要将留存的原始标本继续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各实验室应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鉴定时,发现对所有下发标准血清HI 效价均≤20 的毒株,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慢性病及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为加强全省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按照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开展工作,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设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的内设机构,配备相应人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设立公共卫生科(疾病控制科),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其他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诊疗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结核病防治管理、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治管理、预防接种服务管理、精神疾病防治管理、疾病监测与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与放射防护、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任务: (一)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本单位公共卫生相关工作进行考核。 (二)做好本单位传染病防治综合管理工作: 1、制定传染病防控重点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包括预检分诊工作流程、传染病患者或可疑者就诊转诊流程、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传染病诊断会诊流程、死亡病例传染病排查流程等; 2、依法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信息报告、异常信息收集与统计等工作; 3、制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报告和监测统计工作。 (四)组织做好死因登记报告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筛查、监测、防治、管理等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2019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市、县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保位惠民,增亮补弱”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卫生计生改革融合,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健康城市等卫生计生工作重点,以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高疾控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主线,以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促进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继续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 (一)进一步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疾控工作制度、程序和标准,努力实现服务模式从单一服务向全过程服务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责任型转变,形成日益完善的属地化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网络。 (二)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强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提高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样品量较2019年增长15%以上,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强化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责任团队的建设,加强社区和村级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底建设,增强城乡社区健康管理功能。继续做好区域绩效和机构绩效考核的同时,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形成常态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全方位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着力推进疾控人才培优工程,将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注重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全面实施健康管理创新工程 (一)加快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县健康管理中心为核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健康管理科为骨干,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门诊为基础,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专科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将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手段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紧密结合,建立工作规范,完善管理机制,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统一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全人群提供覆盖生命周期全过程、全程动态的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签约式健康管理服务。 (二)创新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以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科、健康管理门诊为专业管理机构,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精神卫生等高危行为干预为主要措施,以社区家庭互助组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共同参与的城乡互助管理机制,以慢性病、结核病、肿瘤疾病防治为抓手,探索医保资金总额预付、费用前置和签约式服务的办法,推进健康管理。 (三)推进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健康管理。开展以职业人群、中小学生、老年人健康管理为重点的群体性服务与个性化干预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以家庭护理为主的老年人家庭保健,全面推动健康养老。启动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切实落实中小学生的预防保健措施。组织开展健康单位创建活动,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用工单位开展员工健康管理。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机构合作,不断提高参保人员健康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 (一)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力度。继续实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目标场所干预覆盖率达到90%,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ppt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ppt The work plan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complete work plan can make the work progress in an orderly manner, order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044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ppt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x年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一、加强卫生应急机构建设。 1、成立卫生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要求,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有专人负责,以便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加强卫生应急网络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单位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卫生院挂牌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要指导村(居)委员会、学校成立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

1、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完善乡镇级卫生应急相关预案、方案;制订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相关预案、方案;完成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协调指导学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预案机制,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通过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预案、卫生应急知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等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报告、处置程序,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医院201x年内要举办综合演练,指导各村所单位做好演练及培训工作,做好对全镇居民的宣传工作。 3、加强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化验室、网络报告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能力。 4、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工作。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汇总、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 【摘要】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致命弱点,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对策Discussingtheproblemandcountermeasureininstitution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 【Abstract】EpidemicsituationofSARShadbroughtcalamitythatwasneverexistedbeforesufferingtoournation,an dalsorangthealarmbelltous,meanwhileitalsoexposedthefatalweaknessinthesystemfordiseaseprev entionandcontrol.Thereforethemostpressingmatterofthemomentisbuildingthesystemfordiseasepr eventionandcontrolthataccordancewiththesituationofourcountry.Thearticleanalysespresentsituati onandmajorproblemininstitution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atpresent,anddicussesreasonoft heproblemandcountermeasure. 【Keywords】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problem;countermeasure 2003年春夏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疫情,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国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群防群控、专业防控、个人自控”等强有力的措施,筑就了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被推向了前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非典”虽然被击退了,但我们不应忘记这场疫情产生的背景与教训。作为“抗非”战斗中的主力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今后如何开展日常公共卫生服务、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仅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讨。1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经费严重不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负重运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般而言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际上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多数达不到其必须开支的30%,这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据报道〔1〕,2001年全国卫生总经费为5150亿元,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分别为15.5%、24.0%和60.5%,占GDP的比重约为5.3%,而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投入分别占GDP的10%~15%以上;特别是县级、乡镇级政府经费投入微乎其微,不到GDP的1%。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不足,而防疫经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更低。大多数单位要靠自我创收去解决人员经费开支,如果没有创收的基础和条件,单位则难以为继,人心不稳,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防病的中心工作,也弱化了政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能作用。 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陈旧与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存在50多年的卫生防疫站或新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省级以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仍然是设备破旧不堪,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2〕。反观成立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质检、药监、环保等部门,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人才建设发展都是十分快速的,已成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就是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医院大多数都已与时俱进,不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实力水平都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能比较的。 1.3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编制、经费及社会重视程度等原因,一方面是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即使引进也难以留住。另一方面则是难以阻挡和控制的低水平人员甚至是非卫技人员的涌入,致使业务工作水平下降,长此下去势必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这种现状在部分发达地区也普遍存在〔3,4〕。 1.4卫生防疫体制改革的结果与初衷相违背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的两项体制改革,从实践的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怎么写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怎么写 20xx年,我院应急工作将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我院实际,认真总结应急工作经验,切实增强卫生应急管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医疗卫生保障和应急准备,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 一、增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的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持续提升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展开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展开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对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积极组织展开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 展开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与卫生局、健康办、红十字会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增强卫生应急培训,展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等事件的多部门协同演练。 积极展开健康教育。展开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提升居民、学生群体的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和防护水平。组织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增强风险沟通意识。

四、增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1-2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升队伍的应急反应水平和现场处置水平。 五、增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参考目录(试行)》,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或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六、增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 组织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排查管理和应急处置,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安排,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报告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报告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应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__”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业务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案的培训,为促进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医院应急办公室负责全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实施、评价督导和管理协调。各科室按照分级负责、滚动实施的原则,根据上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卫生应急工作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受训对象层次的不同,分别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达到培训与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的高度统一。 (三)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明确培训标准、任务和规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二、培训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向社会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具体要求 1.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卫生应急预案、技术规范和标准,精通卫生应急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现场调查、分析和处置能力。以突发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各类重大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治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技能和应急处理程序、安全防护为主要内容。 2.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应急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应急预案、重点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鼠疫、中毒、核和辐射损伤、各类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治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方法和安全防护技能,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监测、预警和处置程序,以及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3.医疗救治人员卫生应急培训。 医疗救治人员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应急预案和重点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等诊断治疗技术和安全防护技能,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试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管理规范 (试行) 1.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保障国家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特制定本规范。 1.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1.3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 1.4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1.4.1责任单位 管理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包括该机构的信息管理部门及相

关业务管理部门。 1.4.2责任人 (1)各级责任单位指定负责信息系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系统用户管理的责任人。 (2)各级责任单位信息系统相关业务部门指定业务专业人员为该业务应用系统管理责任人。 2.用户管理 2.1用户类型 2.1.1系统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权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履行用户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唯一责任人。2.1.2业务管理员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由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指定负责管理该业务权限分配的唯一责任人。 2.1.3本级用户 指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它机构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由本级业务管理员分配的具有不同权限和业务操作功能的同级用户。 2.1.4直报用户 指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审核,各系统业务管理员授权的通过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录入报告各类信息的用户。 2.2用户职责 2.2.1职责分类 (1)系统管理员职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一、概述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儿童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时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体格发育等方面并不完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婴幼儿膳食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比例失衡,都可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活动效益。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教育和指导婴幼儿抚养人采用平衡膳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帮助婴幼儿抚养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便直观的告诉抚养人婴幼儿不同时期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合理的数量。 二、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生后0到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喂奶时应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到8次以上,同时婴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 D 或鱼肝油。 三、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制定依据 0到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及膳食摄入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约为3.3公斤和50厘米,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及开始快速生长,到6个月末婴儿的平均体重和身长分别增加到约7公斤和63厘米,此时期婴儿的消化系统远未发育成熟,因此严重制约了6月龄以下婴儿对食物的选择。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完全符合0到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自身消化吸收特点。母乳中维生素 D 、维生素 K 以及铁的含量稍低,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1230 字)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关注民生、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全面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预案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各项部署,建设高素质卫生应急队伍,提高整体卫生应急能力,积极推进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1475 字)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应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业务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案的培训,为促进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医院应急办公室负责全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实施、评价督导和管理协调。各科室按照分级负责、滚动实施的原则,根据上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卫生应急工作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受训对象层次的不同,分别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达到培训与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的高度统一。 (三)规范管理,提高质虽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明确培训标准、任务和规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虽。 二、培训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向社会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体 系,全面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具体要求 1.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科学管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履行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承担政府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保护公众生命健康等公共卫生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管理、技术支持中心。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制订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划、建设、行业规范和标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的规划、准入、监管。 第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同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科学规范管理措施,认真履行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职责。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检验检测任务。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正确使用疾病预防控制标识,依法执业,规范管理,规范服务。 第七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二章机构建设 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职责,结合职能分工和业务分类统一内部机构设置,内部机构设置分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部门,省级以上称部(处、室),省级以下称科(室)。职能部门主要包括:综合业务质量管理、行政与党务管理、审计监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科教与培训管理、后勤保障管理。 第十条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部门,省级以上称所(中心),省级以下称科(室)。

医院应急办工作计划及总结

医院应急办工作总结 应急办公室,对我院来说是一个新设科室,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设置的全新科室,它的涉及面比较广,专业性比较强,要求比较高,责任比较大,时时刻刻关系着广大患者和职工的切身利益。 应急办公室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建立了应急办的组织架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重新整理和更新了各级应急抢险队伍;按照要求整理收集了全院一百多项预案及流程;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和抢险能力,建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快速的开展突发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制定了医院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根据2014年山东省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要求重新修订了我院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置预案;组织了多次全院范围的消防培训和演练,使我院职工切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 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水平有限,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1、部分应急预案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和具体,在实际演练过程中可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还不够强; 2、应急预案培训及演习力度有待加强,应急演练工作尚未常态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

质,提高业务能力,将我院的应急工作做好做实,做到有备无患,常备不懈。 2015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做好预案的审核完善工作。着力提高应急管理预案的操作性,关键抓好应急预案的落实,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同时,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应急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尽可能地细化,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 二是继续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培训,提高医院各级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敏感意识。通过开办专题培训等手段提高应急管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应急工作的认识水平,明确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做好应急的各项准备。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丰富预防、减灾及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医院职工的防灾减灾能。 三是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24小时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各门诊科室和病房的应急信息收集、分析、传递能力,做到数据准确,口径一致。注重各类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书

工作计划:________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书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书 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应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提高卫生队伍业务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卫生应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案的培训,为促进卫生应急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医院应急办公室负责全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指导实施、评价督导和管理协调。各科室按照分级负责、滚动实施的原则,根据上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卫生应急工作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实际,根据受训对象层次的不同,分别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达到培训与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的高度统一。 (三)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监督、评估和考核体系,明确培训标准、任务和规范,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第 2 页共 5 页

二、培训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训目标 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意识、政策、理论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应急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向社会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建立健全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的卫生应急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二)具体要求 1.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卫生应急预案、技术规范和标准,精通卫生应急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现场调查、分析和处置能力。以突发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各类重大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治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技能和应急处理程序、安全防护为主要内容。 2.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应急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应急预案、重点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鼠疫、中毒、核和辐射损伤、各类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治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理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方法和安全防护技能,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监测、预警和处置程序,以及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3.医疗救治人员卫生应急培训。 医疗救治人员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应急预案和重点急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等诊断治疗技术和安全防护技能,熟练掌 第 3 页共 5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