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角形内角和 评课

三角形内角和 评课

三角形内角和  评课
三角形内角和  评课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樊琳

一、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让学生经历“设疑猜想——探究验证——拓展补充——巩固应用”等教学环节,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时,借助交互式白板努力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步步深化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理解。整堂课,我将大部分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去思考、验证、推理得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这一结论,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内化,较好地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二、本课的特点:

(一)运用生活情境、设疑导入。课堂开始部分,我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让学生发现共有的平面图形——三角形。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让学生标出三角形内角,加深对内角的印象,为理解内角和做铺垫,同时为后面拼、折打下基础。再白板出示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引发猜想,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

(二)利用交互式白板的功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实效。当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形成猜想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

1. 通过交互式白板的链接功能,做好充分预设,学生汇报情况时,我随机选择演示。如:探究方法中“量”、“拼”、“折”、“推导”四种方法,在交互式白板中,都提前做好预设演示内容,并做好链接,可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点开链接,帮助学生完成演示。

2. 通过交互式白板中图形的随机移动、旋转等功能,给学生最大空间汇报演示操作过程。如:“拼”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方法展示。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三角形,随机让学生能在白板上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摆成一个平角的过程,直观地完成了方法的验证。

3. 通过交互式白板中动画的播放支持功能,生动、直观地为学生演示动手操作的难点。如:“折”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方法展示。折的过程需要技巧,单纯的语言描述不足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程度,通过动画播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折”的过程和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达到验证的效果。

4.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不变性质”的环节,通过交互式白板随意变换的功能,动态演示三角形形状、大小的变化,各个角度的变化,而内角和却不变,使学生感受出内角和不变的性质。

(三)充分利用学具,在动手操作中明理。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完成“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留给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安排了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通过量、拼、折、推导等方法,让学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四)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实践。教师承担起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全面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反馈、总结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向预定的目标迈进。如:有独立活动(如巩固运用的第一梯度练习题)、同桌活动(用“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小组活动(探究其他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测量、拼、折、推导等形式,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还原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个人的认知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组织形式,不但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本课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三、通过教学与原设计有出入的方面:

四、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案第六章证明(一)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学生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它们的严格证明,也熟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学生具有优良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活动形式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具有较熟悉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与平行线相关的简单几何证明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几何意识,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本节课安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旨在利用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来推导出新的定理以及灵活运用新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简单应用。 (2)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能力: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定理,培养一题多解的能 力。 情感与态度: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境引入探索新知反馈练习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1:先将纸片三角形一角折向其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折线与对边平行(图6-38(1))然后把另外两角相向对折,使其顶点与已折角的顶点相嵌合(图(2)、(3)),最后得图(4)所示的结果 (1)(2)(3)(4)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还有其它折法吗? (2)实验2:将纸片三角形三顶角剪下,随意将它们拼凑在一起。 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想一想,如果只剪下一个角呢? 活动目的: 对比过去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将自己的操作转化为符号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 困难,因此需要一个台阶,使学生逐步过渡到严格的证明.教学效果: 说理过程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比较烂熟地说出用撕纸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原因。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① 用严格的证明来论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 看哪个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过A点作DE∥BC ∵DE∥BC DAB=B,EAC=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 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西乡三中蒲忠明 教案背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严格的证明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教学。 教学课题: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是在前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有了一定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以往对这个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这里则以严格的步骤演绎证明,旨在让学生从实践操作转移到理性思维上来,使学生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证明素养。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从数量角度揭示三角形三内角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既是今后几何推理的重要依据,又是计算角度的重要方法。教材从学生实践操作到证明过程的呈现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其中辅助线的作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它集中了条件、构造了新图形、形了成新关系,实现了未知与已知的转化,起到了解决问题的桥梁作用;课本议一议引导学生一题多思,体现运动变化的观点,读一读为学生认识定理的发现过程另劈蹊径,渗透极限的思想,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探求新知的一种重要途径。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而且对今后学习和生活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作辅助线证明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推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2、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体会思维的多向性。 3、引导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感悟逻辑推理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本节课的难点是: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从拼图过程中发现并正确引入辅助线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定是个真命题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是个真命题。是从度量、折纸、拼角得到的)。教师指出:任何实验都会有误差,即使全班同学都各自剪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但也不能就此说明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这一共性。那么怎样才能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真实性呢?( 证明)由哪些公理、定理、定义可以得到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和为180°?渗透公理化的思想,自然导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与分析

[ 2008-5-10 21:13:00 | By: 萍 ]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与分析 探索与发现 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活动(小组形式):量角、求和 交流: 生一:我们组量的是锐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50度、60度、70度,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二:我们组量的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90度、35度、55度,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三:我们组量的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120度、40度、2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生:不对,我们组量出的三个角是75度、43度和63度,内角和是181度。生:是啊!我们组算出来的是178度,好象不对啊! 生:肯定是你们量角量错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可以用实验证明你是错误的。 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生:因为180度正好是一个平角的度数,我们可以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就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 师:你想出的办法真不错,大家试试看。 学生分小组活动,师巡回指导,先完成的小组成员也指导没有完成的小组。 交流: 生一:我们是把刚才画的三角形剪下来,然后标上∠1、∠2、∠3,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生二:我们也是拼的,只是来不及剪,是撕下来的,不过也组成了一个平角。生三:我们不是拼的,也不是剪的,而是用折的方法. 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认为刚才大家交流的方法哪一种好?生:…………(各抒己见)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的方法。 师:把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折拼成了一个直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生一:∠1和∠2拼成了一个直角,正好把∠3给遮住了,也就是说,∠1和∠2拼成了一个90度的直角,90度+90度=18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生二:∠3是直角,∠1和∠2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 生:能。 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 评课人:王丽 刚才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整节课程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乐于操作数学 王老师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个体的经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和兴趣,组织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经验的活动。采用“谜语激趣与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本知识,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这一环节。 通过让学生利用直角三角板,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既激活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已有了解,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规律,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二、探索发现,让学生善于实验数学 数学的结论来源于学生的探索,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度量、统计与分析,对各种情况的归纳总结。王老师在本节课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让他们在经历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中,探讨和总结“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数学规律。

首先,学生利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三个内角的和,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但同时在有误差的情况下,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争论,进入第二层次的探索。 其次、利用学生引发的争议,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并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撕拼、折拼等多种方式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规律。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练习题迁移应用,让学生精于实践数学 学生的学习应强调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精于实践数学。在练习题环节,在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即求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把别人的思路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 四、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勇于研究数学。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部分解决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研究、交流,得出“不管是小三角形还是两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讨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题对发展学生的思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7.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1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过程;(重点) 2.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难点)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几位同学一起做作业时,其中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三角板的两个角给压断了.小明将两个角和剩余的一个角放在一起,发现这三个角之和是一个平角.我们知道一个平角是180°,即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那其他的三角形也是这样吗?如何证明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的学习,一起探究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如果∠A=1 2∠B =1 2 ∠C ,求∠A、∠B、∠C 分别等于多少度? 解析:这是一道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各角度的计算题,由已知得∠B =∠C =2∠A.因此 可以先求∠A ,再求∠B 、∠C. 解:∵∠A=12∠B =1 2∠C(已知),∴∠B =∠C=2∠A(等式的性质).∵∠A+∠B+∠C =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 +2∠A+2∠A=180°(等量代换).∴∠A= 36°,∠B =72°,∠C =72°. 方法总结:求三角形内角度数时,要充分利用各角之间的关系,用其中一个角表示另外两个角,再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构建方程. 探究点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已知:如图,在△ABC 中. 求证:∠A+∠B+∠C=180°. 解析: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需要从涉及180°角的知识去考虑,涉及180°角的知识有:①平角;②邻补角;③两直线平行下的同旁内角.可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考虑,

专训1 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几种常见应用类型(3)

专训1 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几种常见应用类型名师点金: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和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它们可以解决有关角的很多问题,一般可用于直接计算角度、三角尺或直尺中求角度、与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求角度、截角或折叠问题中求角度等. 直接计算角度 (第1题) 1.如图,在△中,∠A=60°,∠B=40°,点D,E分别在,的延长线上,则∠1=.2.在△中,三个内角∠A,∠B,∠C满足∠B-∠A=∠C-∠B,则∠B=. 三角尺或直尺中求角度 3.【2015·咸宁】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0°,则∠2的度数是( ) A.50°B.40°C.30°D.25° (第3题) (第4题) 4.一副三角尺和如图放置(其中∠A=60°,∠F=45°),使点E落在边上,且∥,则∠的度数为. 5.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摆放,以为一边,在△外作∠=∠,边交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 (第5题) 与平行线的性质综合求角度

6.如图,∥,∠=60°,∠D=50°,求∠E的度数. (第6题) 截角和折叠综合求角度 7.如图,在△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等于( ) (第7题) A.360° B.250° C.180° D.140° 8.如图,将△沿着翻折,使B点与B′点重合,若∠1+∠2=80°,求∠B的度数. (第8题) 答案

1.80° 2.60°3 4.15° 5.解:因为∠=90°,∠=30°, 所以∠=180°-∠-∠=180°-90°-30°=60°. 因为∠=∠=30°, 所以∠F=180°-∠-∠=180°-30°-60°=90°. 6.解:因为∥, 所以∠=∠=60°. 因为∠D=50°, 所以∠E=∠-∠D=60°-50°=10°. 7.B 8.解:由折叠知∠1+∠2+2(∠+∠)=360°,即80°+2(∠+∠)=360°, 所以∠+∠=140°, 所以∠B=180°-(∠+∠)=180°-140°=40°.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7种方法

三角形角和180°证明方法 1.如图,证明∠B+∠C+∠BAC=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DE ∥BC ∴∠B=∠DAB ,∠C=∠EAC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B+∠BAC +∠CAE ∴∠DAB+∠BAC +∠CAE=180° ∴∠B+∠C+∠BAC=180° 2.如图,证明:∠B+∠A+∠ACB=180° 证明:过C 点作CD ∥AB ,延长BC 交CD 于C ∵CD ∥AB ∴∠A=∠ACD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B=∠DC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E 三点共线 ∴∠BCE=180° ∵∠BCE=∠ACB+∠ACD+∠DCE ∴∠ACB+∠ACD+∠DCE=180° ∴∠A+∠B+∠ACB=180° 3.如图,证明:∠C+∠BAC+∠B=180° 证明:过A 点作AD ∥BC ∵AD ∥BC ∴∠C=∠ADC (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DA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DAC=∠DAC+∠CAB ∴∠DAC+∠CAB+∠B=180° ∵∠C=∠ADC ∴∠C+∠CAB+∠B=180° 4.如图,证明:∠BAC+∠C+∠B=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延长AC 、BC 交DE 于A 点 ∵DE ∥BC ∴∠C=∠FDA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FA+∠FAG+∠GAE ∴∠DFA+∠FAG+∠GAE=180° ∵·∠GAE=∠BAC (对顶角相等)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角和定理 三角形边的性质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表达式:△ABC中,设a>b>c 则b-c<a<b+c a-c<b<a+c a-b<c<a+b (3)应用 1、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方法(设a、b、c为三边的长) ①若a+b>c,a+c>b,b+c>a都成立,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 ②若c为最长边且a+b>c,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 ③若c为最短边且c>|a-b|,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求第三边x的围:|a-b|<x<a+b。 3、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a>b),求周长L的围:2a<L<2(a+b)。 4、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画出下列三角形是高 2、已知:如图△ABC中AG是BC中线,AB=5cm AC=3cm,则△ABG和△ACG的周长的差为多少?△ABG和△ACG的面积有何关系?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D、以上都不对 4、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A、三角形的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顶点上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直角三角形中高线的条数是() A、3 B、2 C、1 D、0 6、判断: (1)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和负分数。 7、现有10cm的线段三条,15cm的线段一条,20cm的线段一条,将它们任意组合可以得到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三角形按边分类(见同步辅导二) 练习 1、两种分类方法是否正确: 不等边三角形不等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如图,从家A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你会选哪条路线? 3、下列各组里的三条线段组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1)3cm 4cm 6cm (2)4cm 4cm 6cm (3)7cm 7cm 7cm (4)3cm 3cm 7cm 应用举例1 已知△ABC中,a=6,b=14,则c边的围是 练习 1、三角形的两边为3cm和5cm,则第三边x的围是 2、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3、长度分别为12cm,10cm,5cm,4cm的四条线段任选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具备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够成三角形的是() A、5,9,3 B、5,7,3 C、5,2,3 D、5,8,3 应用举例2 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8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 ______cm。 分析: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cm,则三边分别为8cm,8cm,6cm,满 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若腰长为7cm,则三边分别为6cm,6cm,8cm,也 成立。 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cm或20cm。 2、已知:△ABC的周长为11,AB=4,CM是△ABC的中线,△BC M的周 长比△ACM的周长大3,求BC和AC的长。 分析:由已知△ABC的周长=AB+AC+BC=11,AB=4,可得 BC+AC=7。 又△BCM的周长-△ACM的周长=(BC+CM+MB)-(AC+CM+MA)=3,而AM=MB,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目及答案word版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 1.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 DF ⊥AB 于F ,ED ∥AC ,∠A = ∠B . 求证:∠EDF =∠BDF . F E D C B A 2. 已知:如图,AD ⊥BC ,EF ⊥BC ,∠1=∠2.求证:AB ∥DG . 2 1 G F E D C B A 3. 在△ABC 中,∠ACB =90°, E 是BC 边上的一点,过C 作CF ⊥AE ,垂足为 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若∠EAC =25°,求∠D 的度数. F E D C B A

4. 已知:如图,AC 、EF 相交于点O ,∠E =∠F ,∠1=∠2. 求证:AB ∥DG . O 2 1 C G D F E B A 5. 已知:如图,AD ∥EF ,BF ∥DG ,∠A =∠B =∠G =35°. 求∠EFG 的度数. G F E D C B A

【参考答案】 1.证明:如图, ∵DE∥AC (已知)∴∠A=∠FE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已知)∴∠B=∠FED (等量代换)∵DF⊥AB(已知)∴∠FED +∠EDF =∠B+∠BDF=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EDF=∠BDF(等角的余角相等)2.证明:如图, ∵EF⊥BC (已知) ∴∠B+∠1=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AD⊥BC(已知) ∴∠2+∠CDG=90°(垂直的性质) ∵∠1=∠2 (已知) ∴∠B=∠CDG (等角的余角相等) ∴AB∥D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解:如图, ∵CF⊥AE(已知) ∴∠EAC +∠ACD=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ACB=90° 即∠DCB+∠ACD=90°(已知) ∴∠DCB=∠EAC(等角的余角相等) ∵∠EAC=25°(已知) ∴∠DCB = 25°(等量代换) ∵BD⊥BC(已知) ∴∠D+∠DC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D=90°-∠DCB =90°-25° = 65°(等式性质) 4.证明:如图, ∵∠E=∠F (已知)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多边形内角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7.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 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2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二个由硬纸片剪出的三角形,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边,研究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研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板书:7.2.1三角形的内角) 2、出示课件: 有一△ABC(如图),由于老师一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到∠A处,现测得∠B=50°、∠C=60°,你能帮助老师计算出∠A的度数吗? 问:(1)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理由。(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到的)(2)你们同意他的结论吗? 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结论的?又是怎样验证这个结论的呢?(小学时学习的,是通过测量的方法验证的) 问:(1)你当时测量了多少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180°的呢? (2)你当时对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产生过怀凝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通过测量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由于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我们不可能通过测量的办法一一验证。测量总有特殊性,不可能说明全部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为了能够准确的论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你们同意这种看法吗?)出示课件 什么叫证明呢?就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一命题的证明方法。 出示课件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二、探究过程

关于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的两个对比教学案例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 课时:一教时 临床观察 传统的学习方式案例片断 描·述 ·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 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个人都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就画在学生课桌上已 准备的其中一白纸上)。 对·话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 学:(齐声)画好了。 ……

师:非常好。(教师举起从学生那里取来的二纸,高高举起)我们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角一样吗?(边说,边用手指分别指点着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每这么对应的指点一次,就将两纸靠拢一下,使两个对应的角尽可能的近)是不是都不一样? 学:(掺杂不一的)对!是! 师:那么谁知道,如果将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加起来,他们的大小会一样吗?(学生有些骚动,约2秒)用量角器将那么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 对·话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学:一百七十九度。 学:我是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学:我的结果是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我量出来的是一百八十度不到。 学:我加起来后是一百八十一度。

…… 师:那么发现了什么? 学: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是不一样大小的。 师:实际上他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它们在量的时候会怎么样? 学:(数人附和)有误差。 师: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学:一百八十度。 学: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学: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学:(还是上面那个学生,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学: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

初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初二数学 七年级第八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一、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在小学,我们已通过下列三种实验,观察猜想得到。 ⑴ 折叠 本册教材P 70图______示意。(填图序号。下同) (2)剪拼 本册教材P 70图______示意或本册教材 P 75图______示意。 (3)度量 实际上,有可能: 折叠时,边缝不易平齐,难以拼成一个平角; 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只是接近180°的某个角; 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有的接近179°,有的接近181°,不是很准确地都得180°。 以致于怀疑我们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 事实上,它是真命题,并且曾多次运用它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要判断它的“真“,必须进 行 _________。 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 1、分析 要想求得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三角形纸片的折叠、剪拼过程给我们这 样的提示: 把三角形三个分散的角,全部或部分适当地集中起来,利用平角定义或两直线平行,同 旁内角互补来证明。这就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一些线,转化为易于证明的情况。 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__________.为了区别于原图形中 的线,辅助线一般画成____线。 由剪、拼角给我们的提示,得到辅助线的添法,如图(1)、(2)、(3)、(4) 所示。 (2) (1) 图(1):剪掉三个角,拼接在它的一边BC 上,∠B 放在∠CDF 上,∠C 放在∠BDE 上 E B C A D

图(2)剪掉两个角(∠A 与∠B ),拼接在它的顶点C 处,其中∠A 放在∠1上 图(3)剪掉两个角(∠B 与∠C ),拼接在它的顶点A 处,∠B 放在∠BAD 上 (3) (4) 图(4)剪掉∠C 放在∠DAC 上。 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常用的方法,在书写几何证明时,首先应该写明辅助线的画法。上面四 个图辅助线的添法,可用下面的几何语言表达: 1、作BC 的延长线CD ,在△ABC 的外部,以CA 为一边,CE 为另一边,画∠1=∠A 。< > 2、作BC 的延长线CD ,过C 点作CE ∥AB 。 < > 3、过A 点作DE ∥BC 。 < > 4、过A 点作射线AD ∥BC 。 < > 5、在BC 上任取点D ,过D 作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 < > 请在上面五句话后面的< >内填上对应的图号。 2.证明: 请你根据图(4)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 至此,我们明白,“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是一个真命题,并且,常被选作解决其他 问题的依据,所以课本上,把它称之为_______。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表达式: △ABC 中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根据图(3),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表达式∵在Rt △ACB 中,∠C=90°(已知) ∴∠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表达式:∵△ACB 中,∠A +∠ B=90° E B C B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与评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双鸭山宝清肖城 教学内容: 人教版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5页的例5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三角形彩纸(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直接导入 同学们,三角形的世界奥秘无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师板书。 评析:此环节导入新课,旨在直奔主题,为后来的自学节省时间。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评析: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去自学,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5页的例5,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量一量将度数标示出来,算一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是多少?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动手试一试. (6分钟后比谁量得准,做得好,说得对.) 教师有启发的示读,请同学们默看自学指导30秒钟. 过渡:准备好了吗?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操作规范,坐姿端正 评析: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学任务,达到预期的自学效果,就要设计好自学指导,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自学内容是什么?2、自学的方法是什么?3、自学时间是多长?保证学生紧张有序自学。为接下来的自我检测和交流学习做准备。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随时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评析:此环节给了学生充分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创设自学的环境和氛围。 (二)自学汇报: 1.汇报测量结果.提出猜想. 师: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都能做到看书认真,操作规范,坐姿端正.谁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1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1

三角形内角和180°证明方法 1.如图,证明∠B+∠C+∠BAC=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DE ∥BC ∴∠B=∠DAB ,∠C=∠E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AB+∠BAC +∠CAE ∴∠DAB+∠BAC +∠CAE=180° ∴∠B+∠C+∠BAC=180° 2.如图,证明:∠B+∠A+∠ACB=180° 证明:过C 点作CD ∥AB ,延长BC 交CD 于C ∵CD ∥AB ∴∠A=∠A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C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C,E 三点共线 ∴∠BCE=180° ∵∠BCE=∠ACB+∠ACD+∠DCE ∴∠ACB+∠ACD+∠DCE=180° ∴∠A+∠B+∠ACB=180° 3.如图,证明:∠C+∠BAC+∠B=180° 证明:过A 点作AD ∥BC ∵AD ∥BC ∴∠C=∠A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A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AC=∠DAC+∠CAB ∴∠DAC+∠CAB+∠B=180° ∵∠C=∠ADC ∴∠C+∠CAB+∠B=180° 4.如图,证明:∠BAC+∠C+∠B=180° 证明:过A 点作DE ∥BC ,延长AC 、BC 交DE 于A 点 ∵DE ∥BC ∴∠C=∠FDA ,∠B=∠GA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A,E 三点共线 ∴∠DAE=180° ∵∠DAE=∠DFA+∠FAG+∠GAE ∴∠DFA+∠FAG+∠GAE=180° ∵·∠GAE=∠BAC (对顶角相等) C B A D E A D A B C A B C D E F G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张水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表明了三角形的内角之间、内角与外角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解答有关三角形角的问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举例说明它在解题中的若干应用。 1. 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例1 已知△ABC 中,∠A :∠B :∠C=2:3:4,求各内角的度数。 分析:这个比例式是以后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将角的比例式转化为每一个角的度数,问题就可解决。设参数是个好方法。 解:设∠A 、∠B 、∠C 的大小分别为2x °、3x °、4x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180x 4x 3x 2=++ 解得x=20 ∴∠A=2×20°=40°,∠B=3×20°=60°,∠C=4×20°=80°。 例2 如图1,在△ABC 中,∠A=50°,∠B 、∠C 的平分线交于O 点,求∠BOC 的度数。 图1 分析:在△BCO 中,若知道∠1与∠2的度数和,可求出∠BOC 的度数。在△ABC 中,已知∠A 的度数,可求出∠ABC 和∠ACB 的度数和,进而可求出∠1与∠2的度数和。 解:如图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ABC +∠ACB=180°-∠A=130° 又由题设知∠1= 21∠ABC ,∠2=21∠ACB ∴∠1+∠2= 21∠ABC +21∠ACB = 21(∠ABC +∠ACB ) =2 1×130° =65° ∴∠BOC=180°-(∠1+∠2)=180°-65°=115°。 2. 求特殊图形中某些角的度数之和

例3 如图2,求五角星的五个顶角的度数之和。 图2 分析:观察图2可发现,∠2=∠B +∠D ,∠1=∠E +∠C ,这样将五个角的度数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得 ∠B +∠D=∠2,∠C +∠E=∠1 ∴∠A +∠B +∠C +∠D +∠E =∠A +∠2+∠1=180° 3. 确定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例4 如图3,AD 、BE 、CF 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O 点,则∠DOC 与∠ABE 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余 C. 互补 D. 无法判断 图3 分析:观察图3,∠1+∠2+∠ABE 是△ABC 内角和的一半,即90°。又∠DOC 是△OAC 的一个外角,所以∠DOC=∠1+∠2,那么∠DOC +∠ABE=90°。 解:∵∠DOC=∠1+∠2= 21∠BAC +21∠BCA =2 1(180°-∠ABC ) =90°- 21∠ABC =90°-∠ABE ∴∠DOC +∠ABE=90°,即两角互余,故应选B 。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 新疆兵团第四师63团中学马莉红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内容,以前曾是选学内容,有时是必学内容,无论是选学必学,我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已有的经验,使这个内容的教学有新意,效果有突破。 环节一: 学生独立说说每个角的度数,再分别算一算每个三角板中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都等于180° 小组合作、交流。 A小组:我们都是用量角度的方法。 生1:我画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量一量,知道∠1=80°∠2=60°∠3°=40°; 80°+60°+40°=180° 生2:我画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可能是钝角比锐角大,我把三个角的度数合在一起,共是182°。 生3:我画的锐角三角形,我量的是175°…… 师:通过以上同学的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相等,钝角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B小组:我们组用的是别的方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1: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我把长方形对折,然后剪开,我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是360°÷2=180° 生2:我能过正方形来计算的,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90°+45°+45°=180° 生3:我学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我随意剪了一个四边形,连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也是平均分成2份,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2=180° 生4:不对呀,你那两个三角形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可能平分呢?我认为不合理。 师:生4提得很好!两个三角形大小的确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 C小组:我们是把三角形撕成三块来拼一拼,三个角拼合在一起,刚好成一条直线,即是一个平角180° D小组:生1:我们小组什么三角形也没有剪出来,我们就简单算出来。 生2:我们设想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3×60°=180° 师:通过各小组不同回答,你认为三角形的和到底是接近180°还是180°呢? 生:根据以上的种种方法,可得出不论是什么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反思: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作业及答案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地综合应用(作业) 1. 如图,三条直线 AB , CD , EF 相交于点 O ,/ A0F=3 / FOB , / AOC=90,则/ EOC= . 2. 如图,在△ ABC 中,DE // BC ,/ ADE=55°,/ 1=25 ° 贝DBE= __________ . 3. 如图,/ 1 + / 2=180 ° / 3=90 ° 则/ 4= ____ . 5.已知:如图,△ ABC . 求证:/ A+ / B+ / ACB=180 C 第2题图 4.如图, D 是厶ABC 边BC 上地一点,/ J 1 = / B ,若/ ADC=60°,贝 U / BAC= . 解:?? ?/ B+ / C +/ BAC=180 ( ) / 1 + / C +/ ADC=180 ( ) ■/ 1 = / B ( ) ? / BAC= / ADC ( 等式地性质 ) / ADC=60 ( ) ? / BAC= ( ) 第1题图

证明:作 BC 地延长线 CE ,过点C 作CD // AB , ?/ CD // AB ???/ A= / 1 / B= / 2 ???/ 1 + Z 2+ / 3=180° ???/ A+ / B+ / ACB=180 ( ( ) ( ( ) ) ) 第5题6.已知 如图, AB // CD ,/ BAE= / DCE=45° . / E=90° . ?/ AB // CD ( ) + =180 ( ) ???/ BAE= 7 D C E=45 ( ) ? 7 1+45°+ 7 2+45° = 即7 1 + 7 2= ( ) ???/ E=180° - (/ 1+ / 2) =180 °-90 ° =90 ° ( ) 7.已知:如图,/ 1 = / ACB ,/ 2=7 3. 求证:CD // HF. 证明: ???7 1= 7 ACB ( ) ? // ( ) ? 7 2= ? 7 2=7 3 ( ) '? 7 3= ( ) ?? // ( ) 【参考答案】 1. 45° 2. 30° 3. 90° 4. 60 °三角形三个内角地和是 180。三角形三个内角地和是 180 °已 知;已知;60°等量代换.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平角=180 °等量代换. 求证 证明 A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案例教学文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案例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拼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索、实验、交流、推理从而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等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又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三角形的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做了知识的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良好铺垫。 2.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是很可能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我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以及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线上网课教学的形式,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途径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运用网课中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设疑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动手去探究,可以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手段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