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对能源使用行为进行全面管理、监控和控制的国际团体认

证标准,主要应用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及普及能源管理工作。它是使用、控制、优化以

及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持的能源管理的核心要素。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起源于对能源节约

优化运行的需求,它能有效概括、控制、优化和发展能源输入、变换、传输、使用和环境

影响因素。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由要求、程序、质量控制和办法组成,旨在有效控制能源的使

用效率和环境影响,以保证能源管理的正确性。其目的在于让组织对能源使用过程中存在

的各种因素有效控制,并有效节约、优化其使用效率,降低其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成本。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本原则主要偏重于能源管理方面,主要侧重于:组织负责

人对能源管理责任和政策设定的控制;保障各部门对能源使用管理、决策和控制程序的有

效执行;通过审计和检测保证能源使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效的收集、维护和使用能源

使用数据以支持客观的评价;改进能源使用管理流程,推广能源计量和环境法规的执行等。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所涉及到的原则和要求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能源使用记录、能

源消耗统计分析、能源消耗测量和质量检测、能源管理政策和计划制定等,是一个综合涵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和减少环

境污染等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它可以帮助组织及时认识和把握能源利用情况,并在实施能

源管理时及早采取措施,为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ICS 27.010 A F01 DB 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measur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energy in organization of energy using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发布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次 前 言 ..................................................................... .......... III 1 范 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 1 3 术语和定 义 ..................................................................... ... 1 4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要 求 .............................................................. 2 4.1

总要 求 ..................................................................... ... 2 4.2 能源计量管理职 责 .............................................................. 2 4.3 能源计量目 标 (5) 4.4 能源计量人力资 源 .............................................................. 5 4.5 文件和记 录 .................................................................... 6 4.6 文件化的管理文 件 .............................................................. 6 4.7 外部供 方 ..................................................................... 16 4.8 管理评 审 ..................................................................... 16 前言 本标准按GB /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最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已经于2018年8月发布,国家标准GB/T23331标准也将修订。针对能源管理体系新标准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换版时间表 自2016年以来,ISO技术委员会一直在修订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以确保该标准能够继续满足能源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根据ISO 在委员会吸纳了所有公众意见后,最终的国家标准草案已经在2018年6月完成,英文版已发布,中文版已于2018年9月正式发布。最终的标准于2019年1月发布完成。 A、按照国际认可论坛(1AF)的要求,ISO50001:2018的转换期为标准发布后3年,转换截止期后,依据 ISO50001:2011的认证证书将作废或撤销。日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文件,对过渡期的时间进度安排作出要求:1.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6个月內做好针对ISO50001:2018的转换评审的准备。 2.认可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内完成依据ISO50001:2018开展认证的认可转换。 3.认证机构在修订版标准(ISO50001:2018)发布后的18个月后,停止依据ISO50001:2011实施的包括初次、监督和再认证在内的所有审核活动;认证机构考虑依据修订标准(ISO50001:2018)实施审核的

结果、以确定对已认可的依据IS050001:2011的认证证书的后续认证决定。 B、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确定将等同采用ISO50001:2018国际标准对国标GB/T23331进行修订。 C、CNAS对EnMS认证机构的认可转换期及有关安排将与IAF要求一致。 D、由于转换期时间紧张,建议EnMS认证机构尽早跟踪标准修订动态、识别标准内容的修订差异,着手制定和启动认证转换的工作安排。 E、建议EnMS认证机构向客户通报标准修订状况,并请客户考虑其管理体系与新标准要求的差距分析和体系转版等相关工作。 F、标准发布后EnMS认证机构正式开展对组织的认证转换评价活动应满足国家认证监督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 二、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变化 1.采用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括高级结构(HLS)、相同的核心文本和通用的术语和定义从而使ISO50001:2018年标准与其他关键管理系统标准保持一致。它使这个版本兼容,更容易与ISO9001和ISO14001集成; 2.支持与战略管理过程的整合; 3.澄清语言和组织; 4.更强调最高管理者的作用; 5.更新和重新排列第三部分的术语和定义; 6.增加了包括“能源绩效改进”等新的定义;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近几年来,全球能源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维护和改善能源资源利用及提升能源效率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共同目标。因此,建立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对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乃至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是指利用能源计量技术和方法,有效地监控、控制和优化能源消费,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最大限度地避免能源的浪费。具体来说,监测和评估的能源消耗及能源效率,对能源的运输、分配、储存等建立或调整适当的计量标准,采取有效的能源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及组织有效的节能优化效果最佳的能源计量管理方案。 首先,建立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应针对具体的能源环境进行精准评估。在评估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能源计量技术和方法,如基于负荷特性的分析、基于数据分析的动态能源评估、功率因数补偿等,以比较精确地识别并确定实际能源消耗和效率情况,从而找出优化方案。其次,构建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系统,应采用高精度的计量和控制技术,对能源的消耗和效率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此外,建立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还需要调整相应的能源计量标准和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推出和调整与能源源、传输、分配、储存等相关的原始计量标准,以及节能减排目标设定、节能减排措施实施、节能减排报告审计、能源计量调整等管理性措施,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效率的目的。

最后,建立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还应打造能源计量文化,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能源计量管理的重 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节能环保效果。因此,组织可以针对不同层面的人员,推出能源增效报告、能源案例研究、能源调研报告、能源应用培训及能源计量技术指南等能源文化建设项目,以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推动能源计量管理的发展。 总之,建立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是实现能源节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当今社会有效管理能源资源和实现能源效率最优化的必要举措。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实施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需要综合考虑评估、监控、计量标准和管理措施,通过整合技术、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目标。

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

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 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是指通过科学、规范、精确的手段对能源资源的使用、供应、测量等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随着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能源供应面临诸多挑战。为了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建立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势在必行。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能够通过监测和控制能源的使用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建立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还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能源资源,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 能源消耗计量 能源消耗计量是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监测和记录能源的使用情况,可以对能源的消耗和浪费情况进行精确分析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能源消耗计量需要建立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并强化对能源供应和消耗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2. 能源供应计量

能源供应计量是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能源供应的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能源供应的状况和变化,为能源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提供支持。能源供应计量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计量体系,对能源的产出、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能源效率计量 能源效率计量是评估能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能源效率的计量和评估,可以发现和解决能源利用中的浪费和瓶颈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效率计量需要建立科学、权威的评价体系,对各个领域的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推动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三、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的推进措施 1.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能源资源计量管理制度需要依法依规进行,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工作,明确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的法律责任和监管权限,规范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标准。 2. 建设监测仪器设备 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离不开精确、可靠的监测仪器设备的支持。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对能源资源计量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加强监督和评估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中能源计量的重要性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中能源计量的重要性 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能源的 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能源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 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 究课题,只有不断的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控制能源的消耗,实现对能源的 充分利用。能源管理体系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规范企业的能源管理,不断的提 高能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能源计量;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引言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一种新型的认证技术,将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和企业的认证服务有 机结合在一起,企业通过认证服务来构建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过程是 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节能技术,节能规划以及统计技术和记量体系,需要依据可靠 的数据来实施,所以在认证过程中计量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源计量就是其中一种 重要的计量技术。 1.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和模式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能源计量的器具对能源进行持续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 程由导向、过程和组织组成。导向就是能源计量的最终目标和方式,能源计量方式的选择应 该是一个高效运行、细节非常规划的方式,同时还能满足节能少排的要求。能源计量的最终 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计量能源的器具的配备,另外就是能源计量的完好率和确认合格率,还有 关键能源计量过程中的失败率以及数据的错误率。在确定了导向之后,就是为了实现能源计 量的最终目标需要经历的过程,包括能源计量器具的计量确认、设备配备以及对能源计量过 程的支持性过程。能源计量器具就是在测量能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次能源以及二次能 源的计量工具,并且这些工具在正常使用之后都要进行验证和鉴定,保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能源计量的可靠性。能源计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消耗的能源用能源的单位测量 出来的具体操作,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包括了计量工具的验证以及实际的消耗能源的在线监测。组织就是在能源计量的过程中需要的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2.能源计量体系的建设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是通过对节能减排投入更多的关注,通过能源计量的工具对能源消耗 过程中能源的数量用能源的单位表示出来。能源计量体系的建设就是对能源管理系统中的能 源计量的管理,同样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能源计量工具的配备。建设体系文件和能源数 据服务,在能源计量体系中,能源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是一个重点内容。能源数据的统一和规范,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标准,不仅统一了能源数据平台接收并且识别能源的种类的能力,同时还将接收能源数据的方式和接收计量单位的方式够进行规范,在能源计量体系的建设中 是最关键的标准。除此之外,还保证了不同的企业拥有相同的数据采集功能和查询功能。最后,还建立并统一了能源计量的仪表和不同企业数据采集中数据的通信协议,让企业在采集 能源计量数据的时候可以和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计量的仪表进行联网并实现通信,使企业对能 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软件的开发和设计的成本很大程度上降低,并且使能源计量仪表产品的数 据的通信接口是统一标准的。 3.构建能源数据平台 能源数据平台的实现主要从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终端系统来 进行的。数据的采集就是在企业的现场,通过使用各种智能化的信息采集传感终端来实现对 企业现场的能源计量的信息收集。由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上升,企业对数据的采集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希望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所以能源计量工具就必须可以通信,将能源的计量值 通过电信号的方式输出,采用相应的读取器来读取数据。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具备通 信功能的计量工具已经在企业中普及了。网络系统就是数据传输系统,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的 方式主要有有线和无线这两种,对于电能表来说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对 于安装在室外的一些人们难以观察的水表和燃气表等,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合同版本

*****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辅导及认证 服务合同 签署时间:2020年3月 2日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认证服务项目合同 项目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服务提供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友好协商,本着诚实守信、平等互利的原则,就乙方为甲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认证提供服务事宜达成共识,并共同签订如下条款,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一、项目名称: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辅导及认证服务 二、服务依据: 1、经甲方确认,乙方对甲方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以下列经标记过的方框为准: ❒ GB/T23331-2018(ISO50001:2018) ❒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三、项目范围: 1、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认证范围: 组织名称: 注册地址: 现场地址: 覆盖的产品/活动和过程:食品生产,加工及销售所涉及的能源管理。 经双方协商,上述认证范围允许适当调整,认证范围的界定将由乙方项目组和审核组在辅导和审核过程中与甲方协商并最终确认。如该调整涉及到费用差异,则相关费用与之一并调整。 四、项目要求: 甲方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的主体,通过积极配合乙方的指导,建立并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节能绩效。 乙方作为服务提供方,为甲方提供如下服务:

1、指导甲方建立并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 2、在甲方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阶段,依据标准的要求,对甲方能源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实施认证,使甲方获得认证证书; 3、在甲方获得认证证书后,提供监督审核服务,促进甲方体系有效运行、持续达到节能绩效改进的目标。 五、项目工作内容: 在乙方指导和协助下,完成下述工作 1、分析并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 2、完成初始能源现状评审和节能机会的识别。包括指导甲方统计和分析能源消耗,识别、分析各用能系统、设施设备、相关过程中的能源损失和浪费环节,提出评价意见,并出具初始能源评审报告。 3、确定能源方针、确定能源管理的相关职责和权限、指导甲方进行管理体系整体策划、确定能源基准、确定节能目标和指标。 4、在识别节能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优先实施的节能改进项目。 5、制定用能优化和改进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识别可能采取的技术改造措施、可能采用的节能产品,识别能源计量的改进空间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甲方形成能源管理方案。 6、对甲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受训人员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培训项目包括能源管理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并 通过内训班方式为企业培训2-3名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并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7、编制符合GB/T23331标准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实现能源管理文件化和规范化,提升能源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并努力推动甲方能源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的相互融合。 8、完成能源统计以及节能绩效分析,出具分析报告。 9、至少组织实施一次能源管理体系运行全过程和全范围的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10、在外部条件具备以及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阶段,依据GB/T23331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乙方对甲方进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使甲方获得认证证书。 11、在甲方获得认证证书后的有效期内,乙方依据国家认监委关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或行业认证规则的要求,就甲方能源管理体系能否持续保持运行的有效性、持续保持实现节能目标的能力进行监督审核。 六、服务期限、地点、方式和进度: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 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09.10.09 •【文号】国认可〔2009〕44号 •【施行日期】2009.10.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认证认可 正文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 点工作的通知 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于2009年4月30日颁布,并将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旨在为组织确定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帮助组织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通过统一方法,提高组织能源管理效率和水平。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可用于第三方认证。为了组织能够有效开展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工作,在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正式实施后,国家认监委将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应在国家认监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先从钢铁及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

二、认证试点机构应具备相关行业认证技术能力,每个行业先选择1-2家认证机构开展认证试点工作。拟从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认证机构须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机构申请认证试点领域能力应获得国家认可机构的认可。认证审核员应具备能源工作背景与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良好认证职业道德、在相关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取得相应审核员注册资格。认证机构经过批准后方可从事认证试点工作。 三、由于《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的内容适用于各类组织,属于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因此,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的依据应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根据我国不同行业能源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业认证实施规则,以认证实施规则为认证依据开展认证试点工作。 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能源管理制度、能源审计、能源管理手段与工具的使用、能源使用效果、测量指标等方面的认证审核内容,应关注认证结果和认证前后获证组织能源管理和使用的变化情况。认证机构可以自行或联合开展相关认证实施规则的制订工作,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也可组织有关机构和企业开展认证实施规则制订工作。 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应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制度。该认可制度应在国际通行原则的基础上,突出中国能源管理特点和实际情况,使认可制度能够充分保证认证机构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能力,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具备充分的能源管理制度、手段和工具使用知识,认证活动应能够确保不同行业能源管理的特定要求有效实施。认可制度建立完成后,适时对认证试点机构实施认可。 六、协会应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和培训教师注册制度,对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要求应该突出节能工作专业背景、能源管理工具及相关知识掌握以及职业道德的要求,坚持从严把关。认证试点机构的审核人员应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产物。“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帮助您将原来节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统计、计量、能源岗位人员培训等众多的能源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更好地实现节能的目标。 并且该标准还引入了基准标杆管理的理念,对设计、生产、外部信息获取、统计计量、奖惩等诸多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会对您的能源管理工作提供专业的支持. 能源管理体系的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好处, 1、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降低生产(服务)经营成本,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时保持 竞争力。 2、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有利于减少信贷和保险机构的风险,有 利于吸引投资,有利于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 3、有利于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及财税政策支持,如国家对节约每吨标准煤给予组织 200—250元的政策补贴,条件是组织必须拥有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度。 4、有利于为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做准备,培养能源管理方面的人才,为能源管理提 供有效保障。 5、有助于克服技术性贸易堡垒,甚至可以与国外相互认可,得到外商的青睐,扩大国 际营销渠道。 6、有利于建立节能减排的理念,树立持续改进的信心,逐步形成节能减排的自律机制。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科目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科目 1.总则 本大纲依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制定,适用于拟向CCAA申请注册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实习级别的人员。 2.考试要求 2.1 考试科目 申请注册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实习级别的人员,需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基础”科目考试。 2.2 考试方式 “能源管理体系基础”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试题由CCAA统一编制,考试时间1.5 小时。 2.3 考试频次及地点 考试原则上每年组织2次,CCAA在考前40天发布报名通知,申请人可在每次考试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报名并参加考试。 2.4 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2.5 考试合格判定 “能源管理体系基础”科目考试的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70分(含)以上为合格。 2.6 考试结果发布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将在考试结束后45 天(遇法定节日顺延)内发布考试结果。 3.考试内容 3.1 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知识

a)理解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全部内容; b)了解GB/T 29456《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标准的内容; c)理解认监委发布的作为认证依据之一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基本思路和作用; d)了解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发展概况,以及部分规范性文件和指南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目的、意图和基本概念,如: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通则; GB/T 15587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7166 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 13234 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 2587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JJF 1356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国家发布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3.2 能源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能源管理相关工具、方法、技术: a)理解能源相关术语及单位换算; b)理解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节能量、节能量审核、清洁生产等概念; c)理解能源计量、计量器具以及统计的基本概念; d)了解能源审计、节能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e)了解通用的节能技术; f)了解通用能耗设施设备和系统等的经济运行基本概念; g)掌握单位产品/产能综合能耗的核算原则和方法,并掌握能耗核算边界的界定原则; h)了解能耗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3.3 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外部审核提供资料清单

一、文件类 1、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2、其他体系文件(如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验规程、维修保养规程等); 3、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文本; 二、记录类: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评审记录;合规性评价报告; 2、年能源目标、指标及其分解考核方案;年全年各月/季度、各部门及公司能源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未完成能源目标指标的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清单,具体方案,方案实施情况(验收记录),能源绩效改进的验证结论; 3、年公司能源基准(计划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 4、能源绩效参数(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源成本、单位产品耗电量、单位产品耗水量、能源成本占比等; 5、其他主要耗能设备清单及运行参数(如电机温度、电压;加热炉的温度、蒸汽压力等);变压器的功率因数;空压机的效率等; 6、内部审核:计划、日程安排,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审核记录,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及其整改证据; 7、管理评审:计划、通知、会议签到,各部门/单位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评审报告。输出改进事项的整改计划、实施记录; 8、员工岗位说明书、员工能力或业绩评价记录,年培训计划,培训记录(签到.培训资料、考核证据);

9、相关方投诉,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处罚通知及其整改证据(如有),对外能源报表; 10、文件评审、修改、发放记录(如有);文件报废、回收记录(如有); 11、生产运行记录;设备维修计划,巡检、点检、维修记录;管道保温情况等; 11、能源紧急情况识别(如停电、停水、管道泄漏等)及其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及其结果评价;应急物资的配备(如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呼吸器等); 12、年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有),节能审查报告及审批意见;技改项目的节能评价意见(如有); 13、供应商评价准则,供应商评价记录,合格供应商名单,供应商资质文件;能源采购规范;能源(电力、煤炭、天然气、蒸汽等)采购合同;能源验收记录,煤炭质最检验记录,报告及检验依据:机电设备采购计划(是否关注能效?)。 14、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分析; 年综合能耗;各类能源所占比例;年能耗指标的统计分析:节能量计算;存在问题及其分析,解决措施或思路; 15、能源计量设备的配置清单(电力、蒸汽、煤炭、天然气、压缩空气等的计量);计量设备的检定报告或校准记录;能耗数据的偏差分析与处理; 16、记录的控制:记录修改、换版、保存、报废处理相关记录。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目录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资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2 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b)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c)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d) 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 3 检测水平 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b)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 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GB/T 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 一、认证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认证要求: 1.能源管理组织:公共建筑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部门或组织, 负责能源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监测等工作,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2.能源目标与计划:公共建筑单位要制定明确的能源消耗目标和计划,并进行能源消耗的评估和预测,制定合理的节能措施和管理措施。 3.能源计量与监测:公共建筑单位要进行能源计量和监测,建立完善 的能源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能源消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能源效率改进:公共建筑单位要不断改进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进行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 5.能源管理行为:公共建筑单位要加强能源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 工作人员和员工的节能意识,促进能源管理行为的改变和优化。 6.法律法规遵从:公共建筑单位要严格遵守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节能法、建筑能耗标准等,确保能源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四、认证流程: 1.申请认证:公共建筑单位填写申请表,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材料,提交给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申请。 2.初审与评估:认证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估,核实其是 否符合认证要求和规定。

3.现场检查:认证机构派遣专业的审核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对公共建筑单位的能源管理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 4.审核报告:认证机构根据现场检查情况,编制审核报告,给出建议和意见。 5.决定认证:认证机构根据审核报告、申请材料等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颁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证书。 6.证书签发:认证机构根据决定结果,如认证通过,签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一年,需进行定期监督审核。 五、认证监督: 认证机构对获得认证的公共建筑单位进行定期监督审核,确保其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和改进。 以上是对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的详细解析。通过认证,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水平,促进能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推动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稳步推进。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机构条件及审批事项的通知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机构条件及审批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0.01.18 •【文号】国认可[2010]2号 •【施行日期】2010.01.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认证认可 正文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机 构条件及审批事项的通知 (国认可[2010]2号) 有关认证机构: 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认可[2009]44 号)要求,现将承担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认证机构(下称试点工作和试点机构)条件及批准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1.试点工作主要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十个重点行业开展; 2.每个行业开展试点工作的认证机构不超过两家; 3.采取择优原则,在符合条件的认证机构中确定试点机构。 二.认证依据 试点工作以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为主要认证依

据,以试点机构制定的相关行业认证实施规则(试行)为辅助认证依据。 三.机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认证机构可以申请参与试点工作: (一)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具有三年以上管理体系认证从业资格; (二)有10 名以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领域专职审核员,且每一行业专职审核员不少于5名。专职审核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认证机构的正式职员; 2.具备能源技术或管理相关学历或实际工作经验,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能源技术或管理相关专业(详见附件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 年以上工作经历且有2 年以上能源相关专业工作经历。 (2)具有能源技术或管理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003 年以前毕业),6 年以上工作经历且有4 年以上能源相关专业工作经历。 (3)具有除上述教育专业外的其他理工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 年以上工作经历且有至少4 年能源相关专业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专业的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 (4)能源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包括从事能源管理相关工作(如能源管理体系的研究、实施、运作经历)、能源技术相关工作(如能源利用、能源消耗、能源节约、能源审计、能源计量与监测等)以及与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十大行业类别有关的环保、生产、设备、计量、科研、标准制定、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经历。 3.具有CCAA 审核员以上级别的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 4.两年内没有违反认证认可相关规定的记录; 5.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参加由CCAA 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合格后取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临时注册资格。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目次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资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 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能源管理体系+钢铁行业认证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钢铁行业认证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编号:RB/TXXXX-2013 能源管理体系钢铁行业认证要求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送审稿) 2013-××-××发布 2013-××-××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 言 ................................................................... ? 引 言 .................................................................. ? 1 范 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1 3 术语与 定义 ..............................................................1 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4.1 总要 求 ................................................................1 4.2 管理职责 .. (1)

4.2.1 最高管理 者 ..........................................................1 4.2.2 管理者代表 ..........................................................1 4.3 能源方针 .. (2) 4.4 策 划 (2) 4.4.1总 则 (2) 4.4.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 ...................................................2 4.4.3 能源评 审 ............................................................2 4.4.4 能源基准 (3) 4.4.5 能源绩效参 数 ........................................................3 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3 4.5 实施与运行 (4) 4.5.1 总 则 (4) 4.5.2 能力、培训与意 识 .....................................................4 4.5.3 信息交 流 ............................................................4 4.5.4 文件 . (4) 4.5.5 运行控 制 ............................................................5 4.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