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案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教学案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教学案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教学案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教学案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清河中学宁桂芝课程分析

1.指导思想: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在学习经济生活中,让学生懂得我国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性质。

2.理论依据: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类社会基本运动规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模块《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本框题分为两目,其中第一目讲“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逻辑顺序为: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体现。第二目讲“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逻辑顺序为: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教材分析

一.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分配制度即决定因素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4)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5)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经济生活的基础理论部分,我国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

四.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第二单元阐述“如何生产”接下来本单元要介绍财富该如何合理分配。即生产与分配到关系。

五.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由财富创造到财富分别配,引领学生进入新的经济生活领域,可以获得对我国经济活动概貌的初步完整的认识,了解有关我国收入分配到知识,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活动注入新的动力。

学情分析

现在各种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那么,劳动者如何参与个人收入分配,这对高中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具有相当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但是面对我国现在出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方式,他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感到困惑,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理的支配下,正在尝试探究: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吗?其实,从理论角度来看,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对这个问题有所涉猎,但在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的分配方式和收入方式却使他们感到困惑,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必然性等。

(2)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3)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2、能力目标:(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

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

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

任感。

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按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生家庭收入实际,采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学生家庭收入的个案信息处理、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诱导学生在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的撞击中学会分析,学会归纳,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统一。

教学环节

(一)学生活动

学生预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研究:第一,家庭成员中有哪几个人有收入?第二,他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这种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

(二)教师活动

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整合,

将本课题分为两个课目。一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二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用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制作数据表格,突出收入情况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理解,“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的道理,对学生的指导才能清晰具体,

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探索研究

1、以大李与小李两兄弟同富不同路的例子,让学生分析他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是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2、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并分析其收入特点及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3、学生采访现场老师的收入方式并进行分析。

4、材料分析:中国的比尔·盖茨

中国科技大学6名学生,其中博士生2人,硕士生1人,本科生3人,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术,可与IBM国际语音识别技术媲美或互补,由此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他们得到了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

这属于哪一种分配方式?你认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自己有什么感受?

5、小结

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小结,梳理我国的各种分配方式以及我国的分配制度。展示知识结构图。

(四)延伸拓展(难点突破)

展示本班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学生分析数据表并探究: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吗?为什么?坚持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五)迁移深化

结合上述所有材料,教师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六)结束语

展示社会名人:刘翔、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的图片,让学生课后分析这些

名人的收入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七)板书设计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分配制度即决定因素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4)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5)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课后反思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诱思探究,要尽可能的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进行信息处理、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与社会现象整合起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丰富多彩。

本课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符合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学生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高,参与面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计好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感受领悟知识,同时把感悟的知识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运用升华。

值得研究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本课题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人交往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然而,课堂的40分钟是宝贵的,如何在保证完成课题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方面地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如何在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呢?

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单项选择题

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C) A、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B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D.按生产要素分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决定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是(C )A.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B.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D.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4、、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说,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求建成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方式,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市场经济形成有机统一体。下列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大学教师通过购买股票而获利②商品经营者靠走私而获利 ③房屋所有者通过房屋出租而获利④科技人员依靠科技人股而获利(B ) A③④B.①③④C.④D①④ 5、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这必然要求在分配领域要(B ) A、承认按劳分配B.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格分配D、按劳分配 6、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做,作用在于(B)A.可以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 B.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保待社会稳定 C.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整顿不合理收入 D、可以规范收入分配,调节过高收入 7、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区许多公有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并允许他们以技术入股,根据企业经营收入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D ) A.按劳分配所得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教学设计 ( 主备人:范立芬 ) 学科长审查签名: 高中课程新课标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的主体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我国当前分配制度形成的原因 二、预习导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推动经济发展。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导入:《同富不同路》

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学设计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材分析 根据程标准的要求,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所以,讲好本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课题名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含义,原因,以及意义并且能够知晓按劳分配的地位 (2).让学生掌握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且明了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促进社会公平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通过课堂的讲授以及演示,让学生学习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借助这种思维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尝试小组自主讨论,让学生掌握小组讨论的要领技巧,不仅在小组自主讨论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且将这种小组自主讨论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国家下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了解,进而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特别是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中的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2.教学难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中的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地位 (2)如何促进我国的收入分配公平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三.学情分析 此批学生是刚从初级中学进入高级中学学习,其心智正在成长,并且在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好奇心比较强,学习能力也逐渐增强,并且在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有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章节,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章节中关于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简单的概述,进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习时能够迅速掌握知识点,把握要领,但同时也要教师加强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学习,学习到知识的精髓。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法

关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情境】有这么一家人,妈妈自己开了个火锅店,生意兴隆,月收入2万元;爸爸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顾问,月收入6千元;儿子在一家私营企业做管理者,同时还利用闲暇时间投资股票市场,月收入1.5万元。大女儿是个私立大学教师,除了自己的工资收入外还有两处房产的租金报酬,月收入1万元。小女儿在国企上班,月收入4000元。请问这家人的收入是按什么原则分配的呢?(小黑板)从同学们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我国的分配方式还不是很了解,不过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是在我国,除了按劳分配原则之外,我国还实行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那其他分配方式包括哪些呢?(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些方式进行一一分析。首先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一、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板书) 1、含义:个体劳动者他们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分配范围:个体经济 3、分配对象: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4、个体收入的构成:其劳动成果的税后收入 5、个体劳动者的特点:个体劳动者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在刚刚提到的一家人中,那个角色的收入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呢?(学生回答)妈妈的角色--自己独立经营火锅店就属于个体劳动范畴。因为,妈妈拿出自己的钱购买能开火锅店的所有生产资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到了月末,扣除成本和税收之外的所有收入归个人所有。 刚才我们说了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外,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板书) 1、含义 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 2、具体形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有六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和所有制基础;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及其必然性、意义、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及其确立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内容及其客观必然性 难点:区分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例引入法、自学阅读与讲授结合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快乐学习法、体验学习法、思维学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还记得前面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经济生活中比如货币、价格、消费等一些知识点概念和基本规律,相信同学们对经济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理解。那么,今天我们把整个经济生活比作整个社会财富,就像一块蛋糕,而要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块蛋糕的既得利益者。当然把蛋糕做大必然重要。可是,同学们想一想,

光是把蛋糕做大就行了么,是否要通过一个适当分配蛋糕的方式来体现我们劳动价值的不同?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这一方式呢。好,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浏览课本上58页到60页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并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58页的案例,这个村子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以联系我们之前所学到的经济知识大胆地想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并把它在书上问题的旁边罗列出来,想好或写好的同学可以事先举手回答问题。(写板书,大标题) (二)讲授新课 老师:那么,有哪位同学先来发言?(学生回答同时写副板书) 学生A:材料看重劳动的特点。 学生B:该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学生C:该村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精神。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同学们回答中所体现的种种特征,其实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体现的优越性,现在我们具体学习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那么,关于按劳分配的具体内涵,同学们可以看课本58页下方第二段内容是如何阐述的。(写板书“按劳分配”)首先我们先看第一句话,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不难理解吧,我们在第二单元才学习过,就是什么啊?(学生回答)恩,对。这是按劳分配的范围。那么什么又是个人消费品呢,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引导学生发言,最后加以补充)作为按劳分配的内容,它是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对个人付出的劳动给予的价值补偿,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分配方式,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从而学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 【教学难点】多种分配方式的区分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导语: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的话,那么制作大蛋糕固然重要,而切分蛋糕同样值得重视,分配状况如何,既取决于财富的增加,又取决于财富的分配方式,因为分配方式会直接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那么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教授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老赵说事》引发学生兴趣,同时指明老赵的女儿是教师,儿子是国企职工。 问题:老赵的女儿和儿子所得的收入是按什么分配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教师和国企) 【总结】: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教师点名区分按劳分配的要点: 分配范围:公有制;分配尺度:劳动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深化问题】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修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洲心街第一初级中学马卫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能力方面: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要适应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含课件) 北京铁二中邵娟 100045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而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调查、互动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并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

[提问]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 教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请同学们准确说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判断某一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应注意把握什么特征? 学生:要注意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者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掌握按劳分配要注意明确三点:第一,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社会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分配,最终的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这里所说的劳动不能是无效劳动,必须是社会需要的,被市场承认的劳动)。 指导学生分析P44最后一段。(见课件)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学生: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问]不知道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是否注意过那些经营早点的摊位,他们非常辛苦,在用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赚取了不少收入。他们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吗?为什么? 学生:不是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而经营早点的摊位属于个体经济,所以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虽然也是劳动所得,但却不属于按劳分配。 (二)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想一想]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 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学习目标】 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以及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和分配制度的意义。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学习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具体形式及意义。 【学习难点】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五层意思: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必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同学们应该重点理解: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 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学们重点掌握: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标准)——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也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因为这不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同学们注意: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劳动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是光荣的,轻视劳动是可耻的。】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这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思想政治1》必修模块《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本框题分为两目,其中第一目讲“按劳分配为主体”的逻辑顺序为: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体现。第二目讲“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逻辑顺序为: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分配是再生产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 分配的性质、原则和形式由生产方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同时,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按照十七大的精神,都要求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所以,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一的学生,要将深层的理论简单化、生活化,使其能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劳分配的收入,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以及对民族兴旺发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比较、鉴别、归纳、发散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但面对我国现在出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方式,尤其是安庆石化由安庆石化总厂和安庆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分立所造成的收入方式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对这个问题感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思想政治课《经济与生活》说课教案片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首先,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题的内容在《经济生活》这一整体中是一个重点内容。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分析,很好的体现了我们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说教学目标 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 知识方面: (1)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 (2)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方式必然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3、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对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细阅读、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教学难点。 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体验的局限,学生较难理解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而这两个知识点是实现本章目标的前提,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说学情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理解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的概念 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 理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意义 重点: 1、按劳分配的必要性 2、按劳分配的意义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意义 难点:劳动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下成果分配的不同 情感价值观目标:首先使学生明白我国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对我国劳动人民的重要性;其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按劳分配制度对终结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的重要意义。最后,使学生明白在我国任何合法勤劳的劳动都是平等的,也都是被认可的,因此只有劳动致富最光荣。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我们知道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社会财富好像在做一个蛋糕,做大做强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当蛋糕做大做强了,我们却要面临另一个问题。 学生:该怎么分? 教师:是的,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请问请大家先来看一段材料:某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和奖金,并且在分配上实行向效率高、创利多的车间和工人倾斜。请问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学生:按劳分配 教师:是的,我请个同学来看书本第58页并回答什么是按劳分配? 学生: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好的,我们从第一句话中可得,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按劳分配的实行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也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才会实行按劳分配。其次,从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中得知,他们的分配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的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小组讨论)那么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我国要实行按劳分配,而不采取按需分配或者平均分配的方式呢?(图片展示:想领多少领多少以及每一碗都要一模一样)学生A:我们国家的生产力没有能力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无法实现按需分配。 学生B:平均分配会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力,会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教师:是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对按劳分配必然性的思考。 二、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1、必然性(重点) 教师:为什么在我国必须要实行按劳分配呢?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此我国的生产资料是归公有的,也就是说社会全体成员占有生产资料,既是你的也是我的。这是按劳分配的一个前提条件。 其次,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全国各地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物质基础。最后,我国人民的劳动性质属于谋生手段,还不是一种享受性的劳动,劳动的特点存在差别,穷的地方比非洲穷,富的地方比美国要富。这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教师:因此看来,在我国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是最合理也是最能够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方法。2、意义(重点) 教师:请同学们想想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学生: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人民素质的发展等。 教师:是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够发现三个不同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第二、有利于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第三、有利于出尽生产力的反战。 教师:除此之外大家还能够想到更深刻的意义吗? 学生:老师,按劳分配使我国拜托了封建剥削的制度,让我们每个人凭着自己的劳动都能够获得收获。彻底结束了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 教师:说的非常好!首先按劳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其次按劳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 第2课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重要原则。 ⑵理解合法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国家法律保护一切合法收入。 ⑶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3、过程与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思考、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形成对收入来源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二、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难点: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A、指名回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B、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由谁决定? C、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又决定谁?——从而引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2、板书课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自主学习:组织小组讨论、思考、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 题目: A、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其他分配方式分别是什么?(P126) B、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和意义分别是什 么?(P127) C、列举现实生活中凭借自己的劳动、资本、技术等自主创业富起来的典型事例。 D、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P108)什么是共同富裕?(P128) 4、师生互动: A、逐条核对答案,启发引导,识记知识要点 B、进行知识链接,挖掘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C、即时练习,典型例析 D、课堂质疑 ①举例说明——“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怎样理解? ②“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分配”一样吗? E、课堂小结 F、课堂练习 G、课堂反馈 5、谢谢指导!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能力方面: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 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要适应公有制经济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新课讲授 1、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 情境探究: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材料贯穿全课时) 情境一: 小李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受伤而请假,月工资2000元。 老王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3000元。 小张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2500元。 思考: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注:有关数量和质量可以适当展开)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他们工资之所以出现高低不一,就是这个 原因。 板书: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情境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5000元。 小李: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能多得些。 老王: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 小张: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 你们要出主意,这笔奖金该如何分配?(学生思考、回答)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从来是实践问题,重在历史探索和现实考察,而不首先是理论问题。“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 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学习目标】 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以及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学习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具体形式及意义。

【学习难点】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五层意思: 1、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原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必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学们应该重点理解: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学们重点掌握: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标准)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

(完整版)按劳分配为主体测试题(含答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测试题(含答案)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选择题 1.60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A.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 B.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D.科技工作者科技入股取得的收入 3.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①② 4.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消除了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我国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6.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练习试卷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练习 试卷 单选题 “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某镇居民张某在闹市区租用李某的两间房子,投资5万元开办了一个小饭店,他自己掌厨,妻子进货、理财,儿子、女儿当服务员。张某一家每年缴纳费税后净收入6万多元。房主李某每月收取租金600元。张某一家人的收入和李某收取的房租分别属于() 张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1500元。2008年4月,他 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获利20万元,他把其中的10万元用以 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同年8月,他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 纳了个人所得税。张某的收入方式有()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小王的爸爸在国企工作,月工资是8000元;妈妈自己经营了一个报亭,月收入是4000元;小王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考公务员的机会,应聘到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工作,月工资是5000元。小王一家获得收 入的分配方式分别属于() 某国有控股企业为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行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该分配方式 属于()

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推进自主创新,就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从我国分配制度看,要使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就应() ①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011年6月13日《理财周报》报道,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 以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为基础,对相关高管薪酬数据进行了整理和 排列。16家上市银行行长薪酬中,民生银行行长洪崎以684.48万 的年薪位列第一。对企业管理人员实行高薪() 下列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工所获得的工资、奖金 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 ③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 ④各种正当的资产租赁收入 在收入分配中,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原因是() ①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②我国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同时存在着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习题

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C) A、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B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D.按生产要素分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决定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是(C )A.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B.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D.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4、、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说,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要求建成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求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和方式,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市场经济形成有机统一体。下列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大学教师通过购买股票而获利②商品经营者靠走私而获利 ③房屋所有者通过房屋出租而获利④科技人员依靠科技人股而获利(B ) A③④B.①③④C.④D①④ 5、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这必然要求在分配领域要(B ) A、承认按劳分配B.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格分配D、按劳分配 6、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做,作用在于(B)A.可以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 B.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保待社会稳定 C.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整顿不合理收入 D、可以规范收入分配,调节过高收入 7、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区许多公有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并允许他们以技术入股,根据企业经营收入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D ) A.按劳分配所得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二、简答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什么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分配制度? 答:l)按劳分配就是在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