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论英国街区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论英国街区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论英国街区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论英国街区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凤凰涅槃——论英国街区改造中的城市设计

在近代田园城市理论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指导下,英国城市汲取了古典主义的恢宏与优雅,其特点是由环形路网加轴向干路、环形的林荫大道、中央公园等创造出的宜居的环境。在历经去工业化与内城衰败、郊区化与边缘城市、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主要城市发展阶段过程中,城市设计作为英国的国家政策之一,对英国的城市更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推动。通过促进产业转型,美化城市面貌以及提升郊区功能等方式,城市设计在英国街区改造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伦敦国王十字街与利物浦一号是两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作为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伦敦是一座多元化的大都市。19世纪中叶,优越的地理位置,繁忙的运河贸易以及发达的仓储转运使得国王十字街在当时成为重要的城市节点。然而,随着伦敦步入后工业时代,中产者纷纷逃离,城市面貌只剩下倒闭的工厂,遗弃的空房和萧条的街道。20世纪末,全球化所带来的少数族裔群体更是让国王十字街地区犯罪率持续上升。就在英国议会和居民束手无策之时,1995年国王十字街成为新“欧洲之星”停靠站,伦敦欧陆铁路公司获得了周边土地开发权。2006年,在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改造完成之后,整个街区开发正式开启。

在国王十字街再开发的过程中,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区域可达性,以便实现路网与街区的互相渗透。主要的公路,桥梁,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和交通

枢纽等被优先考虑来串联整个街区。同时,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共交通,一方面确保居民能够毫不费力地到达街区各个角落,另一方面确保街区路网发挥最大效力。其次,国王十字街的历史建筑多为维多利亚时期风格,与当时的铁路和工业发展相呼应。通过翻修改造,地标性的建筑展现出不同文化的创意形态。各式各样的街区精品零售商业也成为聚集人气的重要手段。更重要是,公共空间的创造令国王十字街充满了多样与趣味的气氛,围绕三个街区中心点营造不同街区景观的社区感。开放性全时段的公众活动促进了人群聚集的效应(图1)。特定商户的吸引,例如艺术学校和文化品牌,能够创造独到的街区氛围。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不同于大多数街区,国王十字街还通过住宅所有权混合,避免造就一个纯粹的高档社区,倡导不同阶层的融合。最终,这一切所营造出的安全洁净的街道、广场和公园颠覆了伦敦人对街区的不良印象,增强了当地居民的信任感。

图1 改造后的公共空间

总的来说,国王十字街的再开发项目(图2)以提供便利的交通设施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搭建一个功能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旨在进一步保护伦敦城的历史风貌,扩大商业发展、旅游业、娱乐业、教育、民宅、社区设施的利用范围,同时也尽可能增加就业机会。如今,作为伦敦市中心150年来最大规模的区域开发项

目之一,国王十字街区占地27万平方米,每天的旅客量超过14万人。

图2 改造后的国王十字街前广场

利物浦,英国第四大城市,一个由奴隶贸易兴起的城市,在后工业社会的转型中面临内城不断萧条的问题。利物浦一号,位于默尔西河附近,面积17公顷,该地区衔接了艾伯特港和利物浦的老城中心区。这个区域在早期用于生产航船的绳索,大量的就业岗位把人们从城市引到海滨区。此后,随着利物浦航运码头的衰败,整个地区被废弃。实际上,由于利物浦一号整个场地占市中心城区的近三分之一,是市中心的重要片区,在改造之前,这个区域治安情况不容乐观,紧急萧条,犯罪率高,交通混杂,环境恶劣,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更新之路迫在眉睫。

渗透性作为利物浦一号改造计划中最基本的要求,在城市设计方案中体现了足够的复杂性,增加了人们行进路线的随意性。这种要求的优势在于,创造了不同的公共空间和具有渗透性的通道,城市设计能够以一个大型的中心公园为核心,通过绿色步行廊道贯通滨水区域,串联了周边区域一系列的小型公园,并在主要公共建筑内部提供小型活动广场。同时,功能的混合用途,例如购物、休闲和居

住,也是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些功能连接起来,使得它们相互渗透,从而增添活动性。在建筑设计的考虑上,利物浦一号保留了原有的空间肌理及建筑尺度,依托数座重点历史建筑的风貌和其历史街区的形态来凸显城市的历史底蕴,对新建及改造建筑的设计也融合了相应的造型元素,从而在建筑风格上实现了新建与古建之间的视觉平衡。目前,利物浦一号的已建成商业空间已经超过约16万平方米,超过160个商铺空间已建成,从而吸引了更多种类商户入驻,不仅包括时尚品牌店、同时也有一些小众品牌的商户进入利物浦一号,完善了已有的“高街购物”商业排布(图3)。在这里,新方案不仅提供给人们享受最新颖休闲购物环境的体验,同样规划了全新的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为了在景观和视觉参考上建立一套白天和夜间环境的新格局,夜间照明同样确保与更广泛的城市设计相协调,突出每一个特色片区,具体节点或重点建筑特征。

图3改造后的利物浦一号商业街

通过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的慢慢更新转变,利物浦一号最终成为由城市化的、宜人的步行系统和中心公园绿肺组成的品质街区。虽然不同国家的零售业在不断地走向同质化,但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渗透和有吸引力的、城市居民为主导的模式使得利物浦一号迄今为止的表现是相当成功的(图4)。

图4 改造后的利物浦一号俯瞰

上述案例表明,英国街区更新改造的实施是较为明显的设计导向型。在国家政策及框架的指引下,城市设计能够较好地推动消费与创意产业、美化内城环境、提升郊区物质及产业形态、塑造标志性场所与建筑、策划城市与事件营销。许多地区的公共空间及城市风貌得到有效提升,街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焕然一新和生机勃勃的特质,由此带动了整个英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学习借鉴。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拼贴城市记 忆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资料参考 发表时间:2010-09-10 来源:鸣网作者: 摘要: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悠久历史城市文脉的延续,“塑造解放路的整体风貌,重现解放路的昔日繁华,使各种建筑做到多元共生,有机共融,是这次规划设计的理念。关键词:整旧如故、多元共生、有机共融 天津,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她拥有的建筑外来文化之丰富、之广博,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天津中心城区的解放路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五大道意式风情街一并称为天津的两大历史风貌街区。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中解放北路是天津著名的“金融街”,从17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后解放北路最先被开发,先后建有“英国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利华大楼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相继建设。至18世纪30年代,国内外各大银行在解放路云集,资金流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当时被称之为天津的“华尔街”。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的延续、这样一段万国景观线其风貌改造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体现南、北解放路建筑风貌一致中的特色,特色中的协调,通过对现有建筑风格的延续与统一,采用整旧如故的处理手法,使解放南路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原貌概述: 本次设计规划路段为欧式风貌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北侧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东侧紧邻海河;西侧与五大道历史街区相呼应。在小白楼CBD和海河的辐射影响下,欧式风貌区应发挥自身特色,延续解放北路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的文化长廊。规划范围为解放南路位于“曲阜道至琼州道”之间的路段,全长约为2.1公里。有较为重要的解放前建设的传统欧式风貌建筑、解放后建设现代高层建筑、多层建筑。 解放南路共有公共建筑24栋、本次所需整修公共建筑11栋,住宅建筑共有28栋,本次所需整修住宅建筑28栋。 规划范围内有市级保护建筑一座“市政协礼堂”(原德国俱乐部),历史风貌建筑14座(北京影院、东光大楼等)。在整个街区范围内分布着较多的的文物保护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现状照片)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实施方案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实施方案 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改变旧城区面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将旧城区改造建设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优良的现代化街区。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基木原则是: 高起点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一步到位,保证旧城改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功能和景观的先进性,确保30年不落后。 促进商业、服务业繁荣,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调整用地功能,完善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繁荣城市经济。 保留与改造扩建、拆迁与开发新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设计方案,逐个地段、建筑抓落实,对保留的建筑物实施改造、扩建;对可开发建设的地段,拆除旧建筑后实行综合开发建设。 地上地下、立体空间全方位改造的原则。改造地段同时实施地下管线敷设,地上公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改造开发建设、

空间艺术和环境艺术工程建设整体配套,相得益彰,不留死角。 政府推进和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旧城改造积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坚持谁投资、谁收益,政府、社会多渠道筹措融通资金,共同为旧城改造做贡献。 保护文化遗产、突出特色的原则。改造因地段建筑物制宜,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和沿海城市的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改造范围 中心街区旧城改造范围是,解放路一南大街一青年路一北马路道路两侧及纵向廷伸区域,环路总长约7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 改造时间 20XX至20XX年完成主要改造任务,20XX年完成收尾工程。启动时间为20XX年3月。 改造内容 1、地下设施 敷设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必设管网,电力、广电、电信、联通、长途传输等“五线”入地,超前预设专业管线,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地下综合管沟。 2、道路交通设施 以路网通畅、路况完好率98%以上、设施齐全为目标建设。 ①拓宽道路,打通卡脖子路段,调整干道开口,保证道路畅通。南大街、北马路等人流、车流密度大的街道,有计划地建设

传统街区中的城市设计浅析

77 摘 要:本文的兴趣旨在为全面复兴传统商业街区, 对有重要历史特征和场所感的街区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通过理论总结与实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城市设计理论在传统街区保护更新中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街区;保护;城市设计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rotection urban design study of the street blocks with significant historic characteristics to revive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treet blocks. Through theory summarizing and example analyzing, this article gives urban design theory application strategy in traditional street blocks. Keywords:commercial street blocks, protection, 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77-02 1 引言 传统街区带着信息的建筑,蕴含着改变人和历史的力量。这些衰败的建筑从单点的保存,延伸至再生使用,更延伸到周围新建筑在设计时也会考虑与它们配合,这样就从点连成线,再发展成面,使地方呈现更和谐的面貌。而它们之所以能扩展,也是因为再生或设计的着眼点都在于如何使生活更好和环境更好。 2 传统街区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2.1目标制定 目标乃指人类活动的动机和意志,也可指目的或对象。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计划和行动着的人们所争取的将来状况”。一般来说,分为理想目标和具体目标。 2.1.1传统街区肌理的延续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很多新的文化理念诞生,然而,传统建筑的形态和空间布局是蕴含了世代工匠和主人的心血,虽然外观己经衰败不堪,但是内在的精神依然常在,我们应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再思考在现代城市中如何将传统空间秩序延续。 2.1.2传统街区风貌的保护与协调 作者简介:赵锋(1974-),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教学研究工作。 传统街区中的城市设计浅析 Discussion on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Traditional Street Blocks 赵 锋Zhao Feng 很多古城花大笔的资金做旅游开发,实际是在造假古董,树伪文化。这不符合保护本身的内涵。风貌特征最直接地体现了传统街区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与传统建筑相连的建筑物,或新建、或改建,屋顶或墙面的粉刷补修,窗格及招牌的设计等,都相继应该遵守与传统风貌协调的模式。 在保护发展中,要避免大拆大建的消极开发模式,提倡小规模、循序渐进式的模式,从而避免历史文化信息在“破坏性”建设中被浪费。发展是消费,保护同样也是消费,是更高层次——精神的消费。因此,合理地保护能够有效地促进风貌区的未来发展。 城市设计的进行中无法避免的一个担忧就是,现在的技术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设计经由长久岁月形成的历史环境?这点令许多专家学者也感到十分不安。但是无论如何,设计水准是在逐步提高的过程,新的设计应该努力去挖掘历史环境中给我们的信息,这个责任重大。 2.1.3街区公共生活与街区空间的结合在老街区,并不是要花多少钱去建造各种设施、设备,而是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地使街区变得更美,即使在落魄的街区,百姓还是追求美的。从现状图片看,百姓会在公共空间放置花盘,墙体上也会蔓延各种植物,这些公共空间的营造反映的是对于美的追求和贫困的家境并无本质联系。百姓创造出来的真实而朴素的美,正是我们这个浮华的社会所欠缺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如何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如何参与邻里的公共生活。 2.1.4传统文脉的传承 国内有很多优秀的案例,街区的改建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大多还处在谋求更好地保护措施阶段。每当改建之际,木造建筑物涂上灰泥,或改为钢筋混凝土,让人搞不懂是哪一国风格的建筑物便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制定非常有效的规章措施,整个地方秩序就会渐渐地被破坏,好像热气扩散一样,谈不上传统文脉的继承。因此,应该有相应的景观风貌导则来规定街区风貌的发展。 3 空间秩序设计 3.1空间格局的完善 作为尊重本土文化的设计,应该深入调查现场,笔者在翻阅照片的时候,发现一些旧巷 的照片经常遗漏,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尊重这个前提来做城市设计功能整合,画一个圈,不代表就定死了一个功能,而是有很多可能性。 比如南京翘步街的整治说明:打造一条休闲步行街,作为中山路与街区内部的一个场地过度,在翘步街头的节点要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此街巷至今发生着与布相关的故事,从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现这里的场所精神用于新的城市设计是设计的宗旨,因此,商店街的再生,可使住在此地的人们感受到充满人性的商业空间和历史文化,这种感动将会使人们愿意再度光临此地。至于要如何造成如此舒适和令人感动的街道,则是生在此时此地的我们共同的课题。 鼓励:传统手工艺作坊、艺术品制作、茶座等休闲配套服务;不鼓励:旅馆、酒吧。不允许:大尺度公共建筑或住宅。 ①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展示家具、色彩、灯光、材质等设计语汇建立与品牌形象和个性一致的概念店商品陈列方式,而在体验中心中,将概念店商品陈列方式与个性的新陈列方式并置、拼贴。 ②在专卖店中设置大量多功能空间,既为各种文化活动、品牌活动提供场所,实现专卖店建筑的广告功能,又为商品展示和消费者个体展示提供共同的舞台,不断沟通品牌的形象与消费者的个人形象。 ③在专卖店中应用科技系统,不仅实现建筑的多媒体化,增加传播途径,也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各种感官刺激与体验,此外,建筑中的科技含量也是象征尖端、品质、强大实力的符号。 3.2步行交通组织 连成网络的步行系统在街区内部体现了传统特色格局,穿越休闲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的街巷,如果现有的尺度是可以通车的,可以允许特殊情况下进入车辆,平时都以步行为主。这些街巷应以组织主要的商业活动为主线,适宜布置安静氛围的功能。 入口广场可临时停放一些车辆,大部分车辆停于地下空间。 3.3空间肌理的延续 3.3.1重要历史地块和周边再利用地块保护及整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使之成为集中反映民俗民风的区域,成为观赏、旅游、

城市设计原理

单选20分多选30 简答30 论述20 1.城市设计原理: 核心内容 ?城市设计是什么?(what)——本体论 ?为何做城市设计?(why)——价值论 ?如何做城市设计?(how)——方法论 城市设计是什么?(what) 1概念与定位2类型与特征3范畴与要素 4平台与主体5历程与思潮 为何做城市设计?(why) 价值与伦理——基本价值——职业伦 如何做城市设计?(how) 1方法与技术2结构与体系3角色与职能 城市设计的概念归纳出七类: 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 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 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5关注行为与环境的互动的城市设计 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7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定位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工程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二战后)——城市设计(1960年代)城市规划学科更加趋向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主要通过数量统计和策略方针来控制城市建设,建筑学则更注重建筑单体的形体、材料、结构技术等局部,忽略了物质空间环境的整体设计 1960年代注重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现代城市设计应运而生,现代城市设计不同于以往的仅仅作为思想的传统城市设计,它不仅是一种设计思想与理念,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可以实践的综合型应用性“学科”,其不是城市规划的简单深化,也不是建筑学的抽象概括,而是在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独立的研究领域,注重的是三维空间层面上各实践要素的关系组织,强调的是对城市建设过程的动态导控。 城市设计特征 城市设计在上述三个层面(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特征体现为:联系性特征、动态过程特征与本土性特征。 1联系性特征:A学科层面上联系不同专业。B实践层面上联系不同要素。 2动态过程特征:动态特征指的是指方法论层面的过程控制的动态性(认识论层面的程序框架将在下文中专门阐述),其主要体现在开放的目标体系、弹性的控制策略、动态的控制平衡三个方面 3本土性特征:本土性是指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地域特性,也可称为本地或当地性,是英文“local”的翻译。城市设计的本土性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四个层面。 城市设计类型 ?产品型与过程型 城市设计既是产品,又是过程;是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物质空间环境的产品设计,也是预先确立设计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建构合理的运作机制和控制导则的过程设计;城市设计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可以直接用于“空间生产”的详细蓝图,也是指导下一层次城市建设的过程控制。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宏观、中观与微观 2.城市设计是什么内容 工作内容:设计与管理 ?设计——空间设计 a宏观——空间格局b中观——空间肌理c微观——空间质感 ?管理——过程管理 a制度——程序管理b技术——过程控制 3.城市设计要素(街区尺度比较主要) 土地记录着人类不断进化的历史。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争夺土地的历史。“建设性”殖民与“掠夺性”殖民(海上殖民) ?交通组织 研究对象为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用地之间人与物的流动。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有机体的循环系统。是外在的、物质性的。(通讯网络是虚拟的、非物质性的) ?开放空间:两个层次:体系建构与景观塑造 开放空间是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工化的开放空间与自然的开放空间,前者包括广场、公共绿地、滨水空间、步行街、二层步行系统、地下公共空间、室内公共空间等。后者包括自然山体、自然水体和自然林木等。 ?街区尺度:概念:“BLOCK”:街区是指由城市道路围合而 上两个空间层次。城市与街区:拓扑而论,城市是由尺度不 同的街区组合而成的,城市街区在自然、经济、社会及政治 因素的作用下既有相同的组合规律,也形成了不同的组合模 式,因而孕育了城市的普遍共性与独特个性. 街区类型:以街区主导土地使用性质为分类标准,街区可分为商业街区、居住街区、工业街区、行政办公街区、学校街区、公共空间街区(绿地、公园、广场)等。 依据人的视觉感知与街区的空间特征及历史积淀,街区可分为一般性街区与标志性街区。 依据街区的空间使用模式可分为围合式街区与占有式街区。 依据街区开发强度的高低可分为强开发街区与低开发街区。 街区尺度的构成:街区尺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二维平面的街区尺寸、街区密度与三维空间的街区空间模式、街区高度。(街区高度与街区密度是指街区建筑的平均高度与街区的建筑密度) 街区尺度的影响要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核心因素);政治因素;技术因素。 街区尺度的控制策略:多样性策略;弹性策略;延续性策略; ?建筑形式与体量 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相对应的物质性外在,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围护,也是建筑呈现给城市空间的外在形态。 建筑体量:建筑的客观大小、高低与比例 不同的建筑形式都拥有与自身功能相适应的建筑体量 ?活动组织:概念 对于城市设计而言,物的塑造是一种表象,一种外在,而其最内在还是“人”,即存在于空间之内的人的行为与活动。 城市设计的空间设计创作是一信息编码过程,过程中,人则是它的解码者,即空间组织的意义和规则及相应活动行为才是本质,而设计本身只是人类对某种理想环境的理解与表达。 活动组织类型:依据活动的必要性与发生方式分为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 我认为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应从以下6个方面: 研究对象为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和它的机能(功能、生态、艺术); 包含对视觉“主观”与景观“客观”的研究; 包含对社会“背景”与活动“主体”的研究; 包含对设计过程与设计产品的关系的研究; 应了解相关的不同专业的关系与综合能力; 应从经济角度研究公私利益的磨合与平衡 (前三个方面考虑的是可视环境/客观条件;后三个方面考虑的是过程/运作机制。)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理性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控制策略和运作机制,以达到对城市物质空间环境进行创造设计和实施管理的目的,并最终为市民大众塑造舒适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EDAW方案 对交通规划调整的想法: 1、快速内环路; 2、景观大道; 3、观光通道 规划构想中两个重要的发展策略:1、积极、高强度开发2、消极、低强度开发 功能定位:工业与可研;居住与生态;行政与金融;人文与景观;科技与生活;度假与休闲 调查分析方法 SWOTS分析法 SWOTs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来。这种分析方法最初主要应用在商业领域,用来制定商业机构运营的远景战略,之后逐渐被应用到教育评估和城市设计等许多领域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 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它们分别是: S——Strength,强项、优势;W——Weakness,弱项、劣势;O——Opportunity,机会、机遇; T——Threat,威胁、挑战。 SWOT后面的“s”从英文角度解释代表的是复数,说明前面提到的S、W、O、T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众多的,并且是纷繁杂沓的。所谓SWOTs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弱势因 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 式排列组合,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SW,优势与劣势,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OT,机会与威胁,主要用来分析 外部条件。 SWOTS分析法 比较优势选择策略即ST组合策略与劣势转化选择策略即WO组合策略。 比较优势选择(ST组合),即是将设计区域的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机会, 转化利于区域发展的触媒,进而带动区域快速而协调的发展。在城市空间开 发实践中,区域的优势要素是多元的,但在触媒选择时应突出区域最主要的 优势,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触媒的效应。 劣势转化选择(WO组合):劣势转化选择是指在确立区域面临的劣势或 威胁的基础上,将劣势因素界定为区域发展触媒的选择策略。如设计区域内 的自然景观差,缺乏绿地、广场等景观资源,由此为了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 城市设计师确立绿地为该区域发展的触媒,并将环境改善作为区域开发的首 选,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其他功能的空间开发。 经济原则:区位理论;外部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 1区位理论——城市土地市场的空间价格与空间均衡理论 a级差地租理论b由中心向外围地租逐渐降低c中心高强度开发,创造更高 的经济价值 2外部经济理论a城市空间开发具有外部性b经济的外部性是指未被市场交 易所体现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如果个人无偿的享有额外收益,则这种外 部性即是“正外部性”;而如果个人承担了并非由他引起的额外成本,则这 种外部性即是“负外部性”。c整体设计、统一协调 3规模经济理论a规模越大成本越低b边际规模与边际成本相等c工业园区、 高科技园区等等 空间开发权转移:空中开发权转让这一技术主要用于城市建设中需要保护的 重要资源,如标志性建筑、历史建筑等,使之不受城市新的活动的威胁,即 把这些资源上空没有被开发的空间权转让到其它基地中,得到开发权的开发 商将被允许在容积率控制之外增加一定的建筑面积。 政府、开发商、公众与城 计划经济下的城市建设机制:计划经济下,政府拥有绝对控制权,城市建设 中政府与城市设计师、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完全控制, 政府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没有“开发商”这一层次。 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建设:市场经济下,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服务与监督,为 开发商提供公平的投资环境,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监督开发商的市场运作, 从而促进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实践平台: 实践过程:城市设计是预先制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实践的过程,依据 城市设计实践的过程特征,城市设计可分为总体策划、设计组织、实施管理 与保障维护四个阶段。 平台构成:项目管理平台、设计组织平台、市场运作平台与保障维护平台 1项目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的实践主体为政府管理者。任务是政策的制 定与项目的实施管理。 城市设计师的作用:a. 以专业知识帮助政府拟定城市建设的“菜单b. 对城 市建设的法规与条例及相关政策进行反思与论证;c. 在于对城市设计导则与 指引进行阐释与修订。项目管理平台的搭建目的在于保障城市设计项目立项 的科学性及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进而促使政府管理者正确决策、科学行政。 2设计组织平台:设计组织平台的实践主体是城市设计师。是在遵守相关法 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 建构准确的设计理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方案评审的基础上,对方案 进行优化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与策略。 方案设计是城市设计师的基本职能,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城市设计师应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在协调政府管理者与投资经营者利益的基础上,保护公众的利 益,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具备严谨的职业态度,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与相关专业人员的协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3市场运作平台:市场运作平台的实践主体是开发商等投资经营者。 城市设计师作用:城市设计师的作用在于以合理的价值导向协调开发商与政 府、开发商与公众的利益,让开发商了解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项目进 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4保障维护平台:保障维护平台的实践主体是公众。 城市设计师作用:对公众的普及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素质,增强公众参 与城市建设、维护城市环境的意识,为公众参与创造完善的制度环境 城市设计伦理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 其不仅涉及大量的技术性、科学性问题, 还有大量的社会性、伦理性、法律 性甚至政治性问题。 城市设计是一种伦理活动(ethical activity),城市设计关切诸如社会正义 (social justice)和社会平等(social equity)等特殊价值。 历史与思潮(含义论,活性论)(重点) 国外部分:古典时期——古希腊与古罗马;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绝对 君权时期;现代主义时期——18世纪末至1960年代 国内部分:古代社会——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社会——1840 年至1949年;当代社会——1949年至1980年代中期 作为社会实践的现代城市设计 国外部分:空间和秩序:城市设计的形式论 场所与文脉:城市设计的涵义论 生命与活力:城市设计的活力论 环境与意象:城市设计的意象论 生长与衰败:城市设计的有机论 城市环境设计 当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城市设计过程论;生态城市设计;新城市主义 国内部分:思想引入;社会实践;学科教育;综合发展; 作为思想指导的城市设计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城市文明 a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b人本主义c开放、学习、交流、思考 ?城市空间特征 广场、神庙、圣地、公共建筑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古罗马时期 ?城市设计特征 ——源自希腊时期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原则 ——拿来主义,适合表现帝国沉着、威严和权利的皆为可用 ——直接实用为目的,并非单纯追求审美 ?城市空间特征 整体壮观的空间秩序: ——改造古希腊自由、不规则、有些凌乱的广场空间 ——塑造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 ——善于运用轴线和透视手法 ——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 以建筑体量凝聚城市空间: ——不强调和突出个体建筑的形象,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相邻建筑 之间的协调 ——体形庞大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紧密布局,依靠体量的惯性联系,起到对广 场的控制作用 《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总结了希腊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 ——城市选址、城市形态、城市布局 ——城市选址须占据高爽地段,有良好水源供应、农产资源和水、陆交通条 件 ——建筑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周边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 阳光、水质、污染等 ——街道与风向和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古代社会重要典籍3部 唐宋、元明清(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结束) 《周礼.考工记》 ——西周周公旦 ——原名《周官》,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与冬官 ——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 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 ——《考工记》是齐国官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 手工业技术文献。 ——西汉成帝时,刘歆校理秘府所藏书籍,才将《周官》列入书 目,但缺冬官一篇,遂以《考工记》补足。 《周礼.考工记》记录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环涂七轨和野涂五轨。 “里”——300步、1800尺 9里之长应为3742.2米。 “轨”——车辙,1轨八尺,九轨72尺,1尺为23.1厘米,共 16.632米。 “夫”——一农夫一年内耕种的土地一百亩 100步*100步,1步为6尺。 《管子.乘马篇》 ——春秋齐国管仲颍上人葬于临淄 ——是中国古代的学术典籍之一,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 下勿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凡仕者近公,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 《商君书》 ——《商君书》是记载商鞅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又称《商君》、 《商子》。主要阐述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政策措施是什么。 ——论述了道路、农田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 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 ——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与交通布局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 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城市意象论:耶鲁大学建筑系;莱特;战后MIT学习城市规划;透过物质空 城市意象理论是1960年,洛克菲勒基金的研究成果。 结合对波士顿、新泽西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调查及《城市意象》 “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价值观 场所与文脉:城市设计的涵义论 a挪威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者 b《存在·空间·建筑》c《巴洛克建筑》 生命与活力:城市设计的活力论 b1946年出版《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 ——减小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 街道具有生命力的个条件:安全;保持有不断的观察;不间断的使用者;功 能多样!至少两个;街区不宜过长,<900英尺约274米;不同时代建筑物 的共存;高度密集的人群 ?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关注人的社会关系,开启了从社会学 角度研究城市设计的先河。 ?《城市并非树形》《俄勒冈实验》C·亚历山大 ?《倡导规划与多元社会》(1965)P·达维多夫 城市设计过程 问题的挑战。 资料分析——得出数据信息、感受环境、确定问题、找出原因。 建立目标——确定基本的组成部分、分析范围(设计范围和影响 范围)、确定主要问题、建立设计目标。 设计构想——找出各种实现设计目标的可能性和解决办法。 设计选择与评价——从多个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实施计划——制定最优的实施措施。 评价——评价设计活动的效益,对环境的影响。 方法与技术(不考经验值,只考明确值) ?各步骤过程中的方法与技术 ?不同类型城市设计的方法与技术(步行街、广场、CBD或中 心区、滨水区) 城市设计设计创作的步骤与过程 1现状调研2目标概念3设计构思4成果表达 调查分析方法 1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访谈与文献资料收集2图底关系分析法3联系理论 分析法4场所理论分析法5.SWOTS分析法 目标与理念的生成 1问题导向2理念指引3理性分析4“暗箱生成”——跳跃性、非直线性 设计方案创作 1美学原则2经济原则3社会原则——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群体行为 理论等 成果编制 图则转译a规划许可制度b“两证一书”制度 中心区城市设计(重点)中心区内涵 a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b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 业的集中地c为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活 动设施和服务功能d在空间特征上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e包括商业零售、 商务、体育、文化、行政和信息等功能。f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承担经济运作和管理功能。 ?中心区类型a商业中心b行政、文化中心c商务中心d 体育中心e博览、会展中心f综合中心 中心区特征:土地使用;道路交通;街区尺度;建筑体量与形式;开放空间; 活动组织。 商务中心(CBD)(重点) 概念 ——以商务办公为主导的中心区。金融、贸易、服务为主导,商业为辅。 ——概念源于1920年代,美国城市社会学和地理学者伯吉斯提出的“CBD” 概念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伯吉斯创立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式:由内到外五个同心圆, 最早生成圆心,是城市地理及功能的中心区,以零售业与服务业为主,简称 CBD ——1980年代后概念出现变化,由商业与办公并重演变成办公为主、商业为 辅 商务中心与商业中心逐渐分离商务中心不一定位于城市的地理中心 CBD设置的条件 a现代化城市的中心b以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c第三产业集聚之地 信息、软件、计算机服务、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房地产、科研、技 术服务等。 CBD等级: 1全球性CBD:纽约、伦敦、东京 2区域级CBD:香港中环、新加 坡 3国家级CBD:上海、北京 4地区级CBD:深圳、重庆 CBD用地规模 ——纽约曼哈顿CBD :金融区用地<1平方公里。 ——北京CBD:总用地4平方公里,商务设施用地大约1平方公里。 ——上海CBD:核心区用地大约1.7平方公里 ——深圳CBD:总用地4平方公里,核心区用地大约1平方公里。 CBD建设规模 ——上海CBD:核心区用地大约1.7平方公里,办公楼面积300万平方米 ——深圳CBD:总用地4平方公里,核心区用地大约1平方公里。办公楼面 积350万平方米。 CBD功能:a办公(金融、贸易、信息、服务)b商业(酒店、零售、休闲、 娱乐)c公用设施(市政、交通、通信、文化、教育)d居住(公寓、住宅) CBD功能合理的功能比例:商务办公>1/3;商业娱乐<1/4;住宅<1/3 城市设计师的知识体系 ?对城市形态的分析与创造 ?对环境因素的理解和判断 ?对城市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与利用 ?知识结构立方体(下图) 最后一道是根据自己专业谈谈城市规划,20分 不考:1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2市场经济的城市设计3设计方案,创作

历史老街区的景观空间改造及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老街区的景观空间改造及规划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顺城巷曾经是调动兵马、输送物资的马道巷,现在已逐渐成为西安人品茶、会聚亲朋的幽静去处。所以其对于人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结合国内一些优秀的街区改造案例,借鉴其优点和经验对西安顺城巷街区的改造作一些参考。把其打造成一个有吸引力、有特色、有魅力的公共休闲空间。 关键词历史老街区空间改造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1.绪论 西安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历史老街区众多。而我们下面要改造的是西安顺城巷中的一段。本文将要为西安古城设计一个依托城墙、适于步行并共享城市生活的公共休闲空间系统,探索低碳生态原则指导下的旧城更新改造方式。重点考虑未来城市休闲生活与空间需求的关系、建筑空间域城墙景观环境协调的关系、慢行交通组织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旧建筑利用与生态节能技术的运用等。 2.西安顺城巷老街区改造前项目分析 2.1基地概况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城市。我们选取位于明

城东北角作为规划设计对象,基地范围是从尚勤门到朝阳门这一段城墙向内延伸的一个街区范围。 2.2交通分析 在我们所选取的基地周边,分布有许多重要的节点资源,有陇海线上的重要站点,人流密集的西安火车站,有不可或缺人们守望了千年的城墙,有现代的各种大型商业,有大块的公园体育设施等。在我们的基地内部,用地现状的结构十分简单,主要是大片的闲置待开发用地和成片的居住用地,少量的商业,医疗和教育设施用地。基地外部的主要交通道路是火车站出来的解放路和基地南界的东五路,次要交通道路主要是南北向的尚勤路、尚爱路、顺城东路和东西向的顺城北路和东八、七、六路,连接基地和外部。基地周边的主要地铁和公交站点,地铁一、二号线已经建成,四号线正在建。但是对于基地的站点还是有点距离,所以不难看出,基地的公共交通可达性不高。 基地内部主要有几条均为东西向的道路,都是生活性道路,尤其是位于两个社区之间的东六路,街道生活丰富,沿街都是小型简易的商贩,还有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服务于旁边的居民;更为重要的问题,主要是基地内部的静态交通组织混乱,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 2.3社会分析 根据调查的抽样人群进行分析,主要有商贩、游客、老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实施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实施方案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市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改变旧城区面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将旧城区改造建设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优良的现代化街区。中心街区旧城改造的基木原则是: 高起点规划设计的原则。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一步到位,保证旧城改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功能和景观的先进性,确保30年不落后。 促进商业、服务业繁荣,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调整用地功能,完善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其它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繁荣城市经济。 保留与改造扩建、拆迁与开发新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设计方案,逐个地段、建筑抓落实,对保留的建筑物实施改造、扩建;对可 1 / 10

开发建设的地段,拆除旧建筑后实行综合开发建设。 地上地下、立体空间全方位改造的原则。改造地段同时实施地下管线敷设,地上公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改造开发建设、空间艺术和环境艺术工程建设整体配套,相得益彰,不留死角。 政府推进和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旧城改造积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坚持谁投资、谁收益,政府、社会多渠道筹措融通资金,共同为旧城改造做贡献。 保护文化遗产、突出特色的原则。改造因地段建筑物制宜,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和沿海城市的特色,打造城市品牌。 改造范围 中心街区旧城改造范围是,解放路一南大街一青年路一北马路道路两侧及纵向廷伸区域,环路总长约7公里,面积约3.5平方公里。 改造时间 20xx至20xx年完成主要改造任务,20xx年完成收尾工程。启动时间为20xx年3月。 改造内容

从城市设计到街区环境形象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ff4334855.html, 从城市设计到街区环境形象设计 作者:郎海存左媛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3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大众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就对于城市设计以及街区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本文从城市环境设计的演绎处入手,简要探讨了街区环境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一系列变化,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设计;街区环境;形象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环境设计的演绎 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伴随着“生活”这一中心概念而前进。现在,大众对于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精神的满足也是越来越需要,生活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不仅仅是要充实形物质文化,更需满足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创造环境;人类活动改造了环境,而环境的影响最终反馈到人的生活本身。因为有这些变化与关联性,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学问就应运而生了。 对于城市,我们大多数人第一位想到的和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环境状态。较早时候的城市环境设计主要是城市建筑以及城市规划。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形态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交通与通讯方式的长足进步让原本适合人行走、慢速移动的城市空间尺度改变为以汽车等快速交通为主体的空间设计。在此期间,城市环境设计着重于大尺度的规划设计,强调的是建筑物与车行道等,汽车成为了主体,占据了街道的主要空间。人不再是都市中的主角,被排挤到汽车使用空间的边缘地带。为了汽车的高速行动“效率”,人们不得不爬越天桥或钻入地下道,步行成为都市中最崎岖的移动方式。虽然人流物流更为快速便捷,但是因为只强调建筑,不重视建筑周围的环境和空间,使得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无人使用的“灰色地带”。大量的工业产物如建筑、车道、机械,成为城市的主体,人则处于附属地位。一直到20 世纪70年代后,大众对于环境、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992 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在芝加哥的年会上,呼吁建筑师积极参与城市环境设计,提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城市设计要处理的主要是城市和环境形象问题,这时整体的环境设计就逐渐成为“城市设计师”所要关心的主要问题。在这一时期,城市环境设计从原本只着重于大尺度的“城市景观”,转变为追求尺度宜人的“城镇景观”,人重新成为城市的主角。环境艺术设计从“以人为本”的中心观念再出发,使呆板单调的城市空间和室外空间,逐渐恢复原有的人性空间所具备的亲切感、安全感与舒适感。 二、街区环境与城市的关系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 案 一、规划背景 规划地区地处淮安城市商业中心区东北部,南临城市东西向轴线淮海东路,西临城市南北向轴线淮海北路,东临城市次干道银川路,北临交通路及市体育健身广场。规划用地总面积9.3公顷(不含保留现状部分)。 该地区交通条件优越,商业金融地位十分突出,是全市最重要的黄金地段。为促进淮安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城市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城市形象,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淮安市商业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先对其东北片区进行城市意向设计方案竞选。 二、规划依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淮安市“十五”计划及2003年淮安市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3、淮安市中心商业区东北片区概念规划设计任务书。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规划区现状分析与定位策划 1、现状概括与分析 (1)用地现状与构成 地块现状有商业设施、宾馆、办公、小学、新建小区以及旧住宅楼。 沿淮海东路从西向东依次为淮海宾馆,新亚商城(建设中),水利局勘察设计院宿舍,时代超市。 沿淮海北路从南向北依次为淮海宾馆,淮海永红商厦,新华书店(已设计待改建),东港大酒店,市公交公司,路灯管理处、万国物业,工商银行。 沿银川路向北到交通路依次为时代超市,时代花园小区,零散住宅的(底层沿街为小店面),清河小学。 地块内部多为住宅,多为低层(2-3层),也有少量多层(5-7层)。沿师专路两侧为店面。(2)建筑质量与风貌 淮海宾馆主楼为八十年代常见造型的15层大厦,略显陈旧,地处城市中心最重要的交通节点,难以体现时代感,达不到标志性建筑的要求。 沿淮海东路:新亚商城在改建中,体量庞大。可以由过街天桥直接进入。 水利局勘察设计院宿舍外观较陈旧。 时代超市新完成立面改造,用色鲜艳、明快。 沿淮海北路:淮海永红商厦外观较陈旧,建筑质量一般;体量上类似于淮海大厦的裙房。

最新浅析市心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定位规划和开发建设教程文件

浅析市心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定位规划 和开发建设 (老街区改造公司周建飞)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条老街,每一个人都有关于一条老街的记忆,老街传承和凝结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发展变迁和文化信息。作为古街开发的典范,成都宽窄巷子的很多经营策略值得其他古街改造借鉴。成都宽窄巷子是宽巷子与窄巷子合称,它在历史上就是成都的古街,现在经过重新翻修和改造,成为成都新的仿古街区。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心中的“怀旧情结”也越来越重,仿古街区的开发正好迎合了人们怀旧的需求,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给人们营造 出了一个观光、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给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样作为江山市城市历史起源的核心地区和最古老的历史商业 街区,市心街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市心街片区内“白墙、黑瓦、小街、窄弄”的建筑和“鱼脊骨式”的格局充分展示了清末浙西地区的建筑神韵和城市风貌特征。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后, 参考宽窄巷的开发模式并根据市心街的实际情况对市心街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定位规划和开 发建设作以下分析及发展定位。 一、项目现状分析 由于保留整个街区的原有格局、传统风貌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街区改造后大部分建筑将形成围合式结构。而现代商业需要通过外立面的展示,灯光的渲染等烘托商业氛围,大多采用开放式结构,利于商品及经营业态的展示。因此建筑结构与现代商业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对于此类建筑的业态定位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结构不会影响到今后的经营,以目的性消费、私密性消费、需要安静的经营环境等业态为主,不适合选择零售业态。

历史长期散落在角落里,虽在百姓身边,但是为百姓所不熟悉。项目开民改造的关键之一就是怎样将这些散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机 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体系,加以保护与传承,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心街历史文化元素较多,如古院落、古井、天井、古树等,这些都是市心街历史演变的见证。改造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对这些元素如何进行应用,经达到铸造街区特色品牌,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 二、项目发展定位 1、发展目标 (1)打造江山民俗体验式风情文化商业中心,是江山人民文化活动、文化休闲、购物的理想场所;是外地游客领略江山市井文化的必选之地;与江郎山、廿八都、仙霞关并存为江山旅游圣地,是游客江山旅游的中心节点。 (2)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高起点、大气魄,建设一个凝结文明历史文化内涵,展现江山历史传统民俗,体现官家住宅、民家住宅风格,分区、分段、分功能的特色组团。 2、定位依据分析 (1)从总体上看,城市需要记忆,记忆体现在建筑。传承江山民族风情,保护江山文明发祥地,在现代化的江山城中留下让子孙后代都能找到的古江山缩影;把院落和历史元素用街巷串联成回廊;传承江山古式民居风格;保护现有一些破旧却历史久远的古建筑。 (2)从区域地理特征上看,该地域毗邻西山休闲街,及江山目前最为繁华的商业街解放路,特色街与休闲街、健身公司现代商业街连成一片,能更好的发挥组团优势,充分利用稀缺土地资源,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3)从历史文物保护上看,江山市区有传统风情民居总量十分

《城市设计》任务书教学教材

城市设计任务书: “地方营造、有机更新”——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一、设计主题 围绕“地方营造、有机更新”这一主题,选定武汉市某一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作为设计对象,进行基地和主题的解读,自行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解析主题的内涵,以全面、系统的专业素质进行城市设计。 地处发达城市中心区的老城区,以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标准来看,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邻里关系的缺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老城区缺少活力。 武汉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是最能体现武汉老城区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街区,随着武汉市开发建设,城市中心转移,单核心的城市结构向多核心的城市结构转变,削弱了街区吸引辐射能力,导致了其逐渐衰败,因此对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二、规划设计要求 1.紧扣“地方营造、有机更新”主题、立意明确、构思巧妙、表达规范(注意图纸的 深度与比例),鼓励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 2.根据城市发展及地块周边情况,自行设定各地块具体建设项目及建设规模,并不得 与规划条件相冲突; 3.规划设计总平面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结构清晰、流线顺畅、联系便捷; 4.充分考虑周边主干道的景观效应; 5.营造完整的能够体现地方建筑文脉与城市发展的城市空间; 6.合理考虑整个规划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空间形象; 7.形成连续的统一性的场地景观,营建室外空间完善的绿化休息系统; 三、规划设计范围(以下三个基地任选其一): (1)汉口“六合路片区”约8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2)汉阳“汉钢片区”约100公顷,自主划定区域内10~30公顷基地作为设计对象。 自主选定某一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作为设计对象,基地规模10~30公顷。 1、区位条件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