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 三年级 上学期 科学 试题 教案 学案 资料 大全 (3)

初中 三年级 上学期 科学 试题 教案 学案 资料 大全 (3)

初中 三年级 上学期 科学 试题 教案 学案 资料 大全 (3)
初中 三年级 上学期 科学 试题 教案 学案 资料 大全 (3)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卷

九年级科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物理量: ①g=9.8牛/千克

②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Cl —35.5 S —32 Ca —40 Fe —56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春天的桃花岛阳光明媚,桃花盛开,枝头上,小鸟啁啁歌唱;花丛中,蜜蜂嗡嗡采花蜜;草地上,青蛙跳跃抓捕忙。这些生物构成了( )

A .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种群

D .群落

2.下列关于细胞核中染色体、DNA 、基因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物质均是从正常人身上采集的,其中肯定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

A .血液

B .汗液

C .胃液

D .唾液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煤气罐是否漏气

B .做馒头时在发酵面粉中加入少许纯碱

C .切完菜后将菜刀洗净擦干,放在干燥的地方

D .用燃烧闻气味方法辨别羊毛和纯棉织物

5.小明家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5.5A ,该用电器为( )

A .电冰箱

B .电视机

C .空调

D .普通家用洗衣机

6.有一种压电塑料薄膜,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压。若将它用在微型扬声器或话筒上,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发声振动,或将发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另外,当它受热时还会产生电流,可用来制作火警预警装置。以上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转过程是( )

A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内能转化为电能

D .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下面是王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

的一组是( )

染色体 DNA 基因 染色体 基因 DNA DNA 染色体 基因 基因

染色体 DNA

8.在某呼吸作用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

A .一定是无氧呼吸

B .一定是有氧呼吸

C .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9.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白色的变异

C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10.下列各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苛性钠 ④酒精 ⑤熟石灰 ⑥粗盐 ⑦纯碱晶体 ⑧生石灰

A .③⑤⑦⑧

B .②③⑥⑧

C .③⑥⑦⑧

D .①⑤⑥⑦

11.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对维持人体正常的

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滥服抗生素往往会破坏这些正常的菌群。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

A .异养需氧型

B .异养厌氧型

C .自养需氧型

D .自养厌氧型

12.若实验室只提供盐酸、纯碱、氧化铜、氢氧化钙、铁、水等六种物质(仪器不限),下列

实验中无法完成的是( )

A .制烧碱

B .制铜

C .盐酸与氢氧化钙完全中和实验

D .制氢氧化铜

13.甲、乙两位同学为确定试液中有-24SO ,设计了不同的方案,若观察到现象与自己设计的

方案一致即可确定,你认为两个方案( )

方案甲:试液???→?溶液2BaCl

白色沉淀???→?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足量盐酸

无 沉 淀???→?溶液2BaCl 白色沉淀 A .甲方案严密 B .乙方案严密 C .都严密 D .无法判断

14.位于我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最早投入使用的核电站,下列关于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电站所使用的核燃烧是煤和石油

B .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裂变

C .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内能→电能→机械能

D .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当作生活垃圾来处理

15.下表是某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的化验报告,据表分析,甲、乙、丙三种样品分别

A .血浆、原尿、尿液

B .尿液、原尿、血浆

C .原尿、血浆、尿液

D .原尿、尿液、血浆

16.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闭合开关S 1时,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B .只闭合开关S 2时,电流表无示数

C .闭合开关S 1和S 2时,向右移动滑片P 时,灯变暗

D .先闭合开关S 1,再闭合开关S 2,电流表的示数减少

17.下图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B C D

18.整洁明亮的教室需要大家共同创造,同学们值日时,以下劳动几乎没有..

做功的是( ) A .用拖布拖地 B .擦门窗、黑板

C .提着水从同楼层的水房走向教室

D .把椅子搬到课桌上

19.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20.如右图所示装置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洗气、储气、收集气体等。①收集H 2

②收集O 2 ③干燥CO 2(瓶内装浓H 2SO 4) ④测量生成的CO 的体积(瓶

内装水,并配备量筒等),其中可行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21.小华准备参加玩具赛车比赛,他运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挑选一台能量转换

效率较高的电动机。设电池的电压恒定不变,他先用手捏住电动机的

转轴使其不转动,闭合开关后,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2A ;然后放手,

当电动机正常转动时,又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0.6A 。则该玩具电动

机正常转动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 )

A .91%

B .70%

C .30%

D .9%

22.左下图表示相连线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右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左

下图要求的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 23.(6分)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

⑴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

于摄入____(填序号)不足而引起的。

①维生素 ②油脂 ③蛋白质

⑵“××糕点”主要营养成分如表所示。请根据该表回答。

①所含营养素中一定存在但没有列出的一类营养素是

__________。

②正常情况下,人每日摄入的油脂不超过60g ,由此计算,每

日食用该糕点最多不应超过__________。 ③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这些能量最初均来自于__________。

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24.(6分)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服葡萄糖,服用

量按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1克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

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人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

曲线是________。

⑵如下面的甲、乙、丙、丁4幅图中,能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

浓度变化的是______。

⑶最近,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

关于文中

“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

的一项是( ) A .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B .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

C .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 .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

25.(6分)如图所示,给水平桌面上铺上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三

个斜面完全相同)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⑴小车在________表面运动得最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让小车由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其目的是为了使__________保持相同。

⑶小刚想测其中一个斜面的机械效率,除测出小车重和斜面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请用相关物理量表示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

溶液,将两根碳棒插

26.(6分)如右图所示,烧杯中装有Ba(OH)

入杯中并用导线将碳棒、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连

成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1A,如果向烧杯中滴加一

些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二者刚好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电流表示数________(选“变

大”、“变小”或“不变”),其效果相当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滑动。27.(6分)作图题:

⑴如下左图所示:用撬棒撬起大石头,请在图中A处画出最小的力F,要求:a.标出力

F的方向;b.注明支点O的位置;

⑵如下右图甲为某人心动周期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为收缩期),它表示心脏每0.8秒钟完

成一次收缩和舒张。其中心房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心室收缩期为0.3秒,舒张期为0.5秒。据此请完成图乙的心动周期示意图,并计算该人每分钟心跳________次。

28.(6分)小明发现家中施肥用的碳酸氢铵(NH4HCO3)

减少了,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于是和

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

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

究(实验装置中的铁架台省略)。

⑴根据试管A中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⑵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向A烧杯中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化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37分)

29.(6

请分析后回答:

⑴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号试管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_________试管,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30.(6分)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

⑴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甲乙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

②第3次实验中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表格中哪一参数无关__________。

⑵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

效率是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1.(5分)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中,已知电源为两节铅蓄电池,小灯泡的

额定电压为2.5伏,电阻约为10欧,滑

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1A”字样,某同

学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

⑴该同学连接的部分电路中有错误,请用

笔在错误处划“×”标明,错误改正后,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把电路连接完整。

⑵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5伏,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

⑶另一同学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先很亮后熄灭,你认为在连接电路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分)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问题:

⑴在光照较强的教室里,若要清晰地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叶绿体围绕液泡的运动,应选用

__________(填“凹”或“平”)面镜反光。

⑵若要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位于视野左上方的某个叶表皮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向__________移动装片。

⑶若要获得最大的放大效果,则图中正确的组合为__________(填序号)。

33.(10分)利用下面的仪器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如下:

a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后,夹紧A 、B 间的弹簧夹;

b .准确称得盛有足量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Ⅰ总质量为8.3克;

c .准确称量3.0克纯碱样品,放入广口瓶内;

d .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少再产生气体为止,关闭活塞;

e .打开A 、B 间的弹簧夹,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再称量干燥管Ⅰ的总质量为9.4克,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⑴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A 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此实验,计算纯碱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4.(4分)某无色混合气体含有CO 、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

灰水、灼热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时,依次出现石灰水变混浊,黑色氧化铜中出现 光亮的

定的是____________。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5分)

35.(7分)某学生分别用1克铁屑、锌粒、镁片与足量的某酸反应制取氢气,完全反应所需

⑴分析此表,你认为实验室中最适宜用来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金属是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同学从家里搜集到含杂质10%的废铁20克,将它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理论上能制得氢气多少克?(杂质不产生氢气,答案保留到0.01克)

36.

(6分)一质量为3000kg 汽车沿着长为5.4km 的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行驶到高

为0.5km 的山顶时,耗时15

分,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牛。

⑴汽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⑵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37.(8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刚和小勇同

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他俩将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盐酸,在蛋壳上很快

就有许多小气泡产生,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判断,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

⑵实验过程和测定的相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小刚根据“蛋壳残渣质量为6.6克”,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小勇根据“反应过程中减少的质量”(12克+100克-108.7克=3.3克)也求得了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你写出小勇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⑶小刚和小勇根据不同的数据求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别,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写一种即可)。

+

38.(8分)某同学从邻居家借来如图所示的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烧水,他发现这个电热器上没有铭牌,于是他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测定电加热器的电功率。他往暖水瓶中装入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水,然后把电加热器插到暖水瓶中,再接入220V的家庭电路中,经过14min,水开始沸腾,水开始沸腾(当时的气压是一个标准大气压)。试求:

⑴2kg水烧开吸收了多少内能?[水的比热容量是4.2×103J/(kg·℃)]。

⑵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这个电加热器的电功率是多大?

⑶该同学又采用了一种方法来测定该“热得快”的电功率,他首先关闭了家

中其它用电器,只让这只“热得快”单独正常工作2分钟,发现家里的电

能表转了18圈,而电能表铭牌上有“220V 600r/kw · h”字样,请计算该

“热得快”的电功率。

⑷比较⑵⑶两小题计算结果,并分析原因。

39.(6分)2007年10月24日18:05,承载着

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奔月梦想的“嫦娥一号”

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担任

这次卫星发射的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其所用

的燃料中有液态的偏二甲基肼C2H8N2,氧

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二者完全反应生

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料产生的

能量经过转化,产生巨大的推力,推进火箭

破空前进,这一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四氧化二氮等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第三级中采用了氢、氧大推力发动机,以液氢作为燃料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有⑴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⑵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⑶探测月壤特性;⑷探测________环境。

粤教科技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能力目标: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 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 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

初中科学经典教案

声现象31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思考原因); (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知识点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思考问题:教师至少多大才能听见回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知识点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知识点五;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2,学会做澄清和过滤的实验 教学难点 学做过滤的实验 课前准备 混浊的水,明矾,铁架台,漏斗,烧杯,过滤纸,玻璃棒等 擦布 计划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大家都知道水有什么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用的水基本都能达到刚才大家所描述的水的样子,但自然界中所有的水都是这样吗(不是)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些不清洁的水进行净化.(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净化水的知识 2,提问:你们以前自己有过净化水的经历和经验吗? 二学习新课 A..学习净化水的方法 1,出示一杯含各总杂质较多的混浊的水,提问: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杯很脏的水,要想把这样一杯水净化干净,应该怎么做呢。 2,引出沉淀的概念。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办法,其中最合适的方法应该是先将这杯水静止地放在一旁,让里面比较的大的,不容易溶解的物质沉下去,这样的方法叫做——沉淀,也叫澄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入一种叫做明矾的物质,可以提高沉淀的速度,下面,大家分组试一试。 3,谈话:刚才,各种同学都对杯中的水进行了沉淀,现在请大家看看杯子里的水干净了吗?下面,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净化方法,它可以将水中极细小的颗粒净化掉。4,过滤实验。边示范,边讲解过滤实验的要领.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 神奇的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 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九年级科学能

与能源能与能源 单元1能的转化与守恒 1、能的多种形式 1)a.列举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2、机械能 1)a.识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a.知道动能大小跟质量、速度的定性关系 3)a.知道重力势能跟质量、举高高度的定性关系 4)a.知道弹性势能跟弹性形变的定性关系 5)a.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6)a.描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7)b.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3、机械功 1)b.理解功的概念 2)a.理解功的单位 3)c.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b.解释做功伴随能的转化(或转移) 4、杠杆 1)a.指认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b.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

3)b.概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4)c.能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5)a.举例说明人体中的杠杆 5、滑轮 1)a.辨认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2)a.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a.知道滑轮组的特点(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 4)b.会使用滑轮组(限于两个滑轮的滑轮组)解决简单的问题6、功率 1)b.说明功率的概念 2)a.知道功率的单位 3)c.应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b.从能的传递和转化来说明功率 7、内能 1)a.知道克服摩擦力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2)a.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3)a.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4)a.举例说明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 5)b.说明人体能量来源及其转化 6)b.说明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及其转化 8、电功

1)b.概述电功的概念 2)a.知道电功的单位 3)a.列举决定电功大小的因素 4)a.知道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用电功来量度5)c.应用电功的公式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6)b.能根据电能表读数的变化估算消耗的电能9、电功率 1)b.概述电功率的概念 2)a.知道电功率的单位 3)c.应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a.知道额定功率的概念 5)a.能从说明书或铭牌上识别用电器的额定功率10、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1)b.说明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2)b.会绘制实验的电路图 3)b.能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b.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1、核能的利用 1)a.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 2)a.知道聚变和热核反应 3)a.知道放射线及其应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1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第2 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科学复习教案 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本,结合配套练习题,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要点 《植物》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8、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观察实验 1. 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知道知道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2.观察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简答题: 1.对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之后,说说植物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八年级科学水

的利用和保护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4、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5、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三、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说出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有什么密切联系。 (讨论) [合作探究] (一).水资源 我们说过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从理论上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事实上呢?

谈谈你的了解和看法,说说你和你的家人是否有了节约能源意识,你们是怎么做的? (二)、水资源的分布 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阅读P41相关内容: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1、分布不均衡。 2、差异大。 (三)、我国的水资源 师:谈谈你对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了解 阅读p42相关内容 (四)、水的净化 1、水的污染途径 问:你知道几种污水处理的方法? 2、怎么样除去水中的杂质实验 基本步骤: (五)、怎样精制粗盐(探究) 请仔细阅读p46探究内容 附:世界水日历年主题 历年“世界水日”主题如下: *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water--invisibleresource);

*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 中”(everyonelivesdownstream); *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andhealth)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forthe21stcentury)*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fordevelopment)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forthefuture) [课时小结] 1.了解水资源。 2.了解水资源的分布。 3.了解我国的水资源。 4.了解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的措施。 [随堂检测] 1.我国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江河年均径流总量在世界上占()A.第一位 B.第四位 C.第六位 D.第十位 2.下列属于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西北地区 3.全球多年人均年径流量居第一位的是(B) A.xx B.xx C.xx D.xx 4.我国多年平均径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很不均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请你谈谈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6.某同学家有一水龙头每秒漏掉1滴水,按这样计算,该同学家一年(365天计)因漏掉而浪费的水是多少千克。(20滴约为1毫升)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 精编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 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本册共有28个典型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课程兴趣。 1、植物:通过对树的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认识到树与树叶的特点。

活动安排:看树,我的大树,做树皮拓片,大树观察记录,收集落叶,叶的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完整的叶,不同的叶片),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拓印树叶。 本章是科学活动的开始,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是科学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写最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环境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环境。 2、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不同动物的异同点。仍然重点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活动安排:寻访小动物(做好调查记录),蜗牛的观察(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蜗牛赛跑),蚯蚓的观察(观察方法记录、反应等),蚂蚁的观察(观察方法设计、身体),金鱼观察(方法、对象、记录)。动物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 本章应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尝试从已知的问题找到未知的问题进行观察,比如对蜗牛壳的观察就是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继续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锻炼其交流能力。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破坏动物们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环境。 3、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的不同性质。 活动安排: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记录周围常见的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砖瓦和陶器、器瓷、给材料分类)。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案精选:初中科学《电路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科学《电路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科学《电路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引入。通过电的应用、产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发电站产生电如何输送来引入电路知识。从电路实物图画法难过渡到电路图。 二、学生分析 对电学生是非常熟悉的事了,小学的常识课就已经涉及到了。知道电比老虎还要可怕,电是非常有用的。对于电的产生,电路还是相当陌生的。从实物图过渡到电路图,学生在认知方面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现象 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理解每个元件的基本作用。 3、会画电路符号,能用电路符号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4、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判断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和不同的连接方法(串联

电路和并联电路) 难点:电路图的连接方法(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路图的画法(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五、方法设计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现代社会是一个电气化社会。在生活中,电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电在你的家中有哪些用途呢?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要用电?电从哪里来,你知道吗? --家庭和工厂用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远距离输送过来的。各种电池(认识各种电池:干电池、锂电池、铅蓄电池等)可供各种小电器用电。 (二)电路 设问:电灯为什么会发光?怎样才能使电灯发光呢? 实验:图4-3小灯泡发光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1、电路的组成: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精选【三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实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实行验证; 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 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展开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3 个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张实验记录表。 给每个学生的材料:一张维恩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 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师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师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实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为什么?讨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法。 5、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的公平、可行”实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 1、请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方案实行流动比赛,并记录。(师要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实行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3、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相关? 三、液体、固体比较 1、师让学生注重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2、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 哪些不同?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维恩图记录。 3、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