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缝合要注意边距等宽,一般为血管壁厚的1~2倍。针距以不漏血为适宜,缝合过密,增加创伤及缝线异物,缝合过稀则漏血,两者均增加血管栓塞机会。针距一般为边距1~2倍。(图1)

图1

血管吻合口的内壁要求光滑平整,内膜必须对合良好。管壁可有轻度外翻,绝不能内翻。故缝合时进针、出针都需特别讲究,每针缝合都要与管壁垂直。用显微镊挑起管壁30度,缝针呈60度刺入壁进针。(图2、3)

图2

图3

或用显微镊挑起管壁45度,缝针呈45度刺入管壁进针。(图4、5)

图4

图5

或用镊挑起管壁60度,缝针呈30度刺入管壁。(图6、7)

图6

图7

缝血管对端时,用镊轻压管壁与缝针拮抗成30度,缝针60度穿出管壁。(图8)

图8

或用镊轻压管壁与缝针拮抗成45度,缝针呈45度出针。(图9)

图9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https://www.sodocs.net/doc/0317724328.html,/photos/200710/16208.shtml 或用镊轻压管壁与缝针拮抗成60度,缝针呈30度出针。(图10)

图10

如果不是垂直管壁进出针,而是外膜宽、内膜窄地斜形进出针,缝线结扎时,管壁容易内翻。(图11)

图11

若外膜窄、内膜宽斜形进出针,缝线结扎时易将内膜撕裂。(图12)

图12

缝合时正确地进针及出针,能使缝线垂直于管壁。牵引缝线的两端使两端成90度~120度夹角,轻柔地打结,两管壁断端即可对合整齐,内膜可有轻度外翻。(图13)

图13

提拉缝线时,有时两端管壁呈交错卷曲。(图14)

图14

可由助手用显微镊夹住外膜轻提卷曲的管壁,使内膜稍翻与对面管壁对齐,然后打结。(图15)

图15

或由助手用两把显微镊轻轻挤压管壁使两端内膜外翻再打结。(图16)

图16

左侧管壁向内卷曲时,术者将两线先打一结,然后两线一同往左轻轻提拉,内翻的管壁即可翻出,再打第二个结。右侧管壁内翻时,向右侧提拉缝线,即可翻出。(图17)

图17

以端端吻合血管缝合8针为例,说明缝合顺序。圆圈为血管横断面。管壁内数字代表钟表的时间,管壁外数字表示缝合顺序。(图18)

图18

在12点位缝合第一针。(图19)

图19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https://www.sodocs.net/doc/0317724328.html,/photos/200710/16208_2.shtml

在6点处缝合第二针。两针的线均留长,线端夹上线坠,以保持吻合管口有一定张力,便于以后的缝合。(图20)

图20

在3点位缝第三针,继而牵拉第一针和第三针长线缝第四针,再牵拉第三针和第二针长线缝第五针。(图21)

图21

将血管翻转180度,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用前述方法缝合第六、七、八针。(图22)

图22

缝合完毕,剪除缝线,放松血管夹,观察通血情况及吻合口有无漏血。小的漏血以湿棉片轻轻压止血。(图23)

血管端端吻合

血管端端吻合术 [适应证] 利器切伤或经清创后,动脉缺损较小者,可直接作端端吻合 [手术步骤] 1.吻合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全屏显示表格 ⑴拉出血管外膜 全屏显示表格

⑵切除血管外膜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断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 ⑶冲洗断端管腔 图1血管吻合前处理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图1 ⑶],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吻合法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 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

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 全屏显示表格 ⑴缝上、下定点缝线 全屏显示表格 ⑵定点线间加针缝合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图2 ⑴],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然后,在二定点线之间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一般针距和边距各为0.5~1mm,对小血管则各为0.3~0.5mm。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缝下一针[图2 ⑶]。前壁缝毕后,将两端血管夹向上翻转,按上法缝合血管后壁[图2 ⑷]。缝合过程中,随时以平头针伸入管腔,用肝素液冲洗。在缝合最后一针时,再度检视管腔,轻轻冲洗,以免凝血块

血管吻合技术(医学材料)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 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 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术后影响重建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有: (1)技术不当是造成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良或失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成角,以及血管腔内血块、栓子、内膜碎片等异物形成或脱落。(2)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原发疾病(如动脉硬化)进展,导致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邻近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吸烟等高危因素未予纠正或控制以及感染、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及吻合技术和缝线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1 血管缝线与选用 1. 1 可用于血管缝合及吻合的常见缝线类型与特性 1. 1. 1 蚕丝缝线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1. 1. 2 编制的聚酯缝线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1. 1. 3 聚丙烯缝线如Prolene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1. 1. 4 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1. 1. 5 聚四氟乙烯缝线( PTFE) 如Gore2Tex缝线。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具有极好的操作特性。另外,由于聚丙烯缝线用于PTFE移植物或补片时可引起少量的针孔出血,而PTFE缝线针与线比例为1∶1,因而缝合穿过移植物后线周围所留空隙较少,而且线体遇血后可发生体积膨胀,因而针眼出血相对较少。 1. 2 选用血管缝线的基本原则(1)在确保缝合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细线; (2)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尽可能选用摩擦系数较小的光滑、单丝或外有被覆的缝线; (3)为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针孔出血,应选用圆形缝针,弧度合适(通常为1 /2及3 /8弧) ,缝线与缝针融合在一起的缝线; (4)由于多股编织缝线的丝与丝间隙中更易隐匿感染源, 因此应尽可能选用单丝缝线。(5)从220到720的血管缝线可以基本满足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的缝合及吻合的需要。大血管以320及4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外周血管以520及6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 1. 3 选用血管缝线类型的建议既往,将精密编制的丝线用无菌石蜡油或骨腊润滑后具有良好的手感,用于缝合自体组织尤其是静脉组织效果满意,而PTFE包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就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一般为边距的1-2倍。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下一针[图2 ⑶]。前壁缝毕

缝合技巧讲解(精)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⑷、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⑸、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 )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⑷。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 ⑸、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荷包缝合 ⑹、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血管吻合技术

第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 Peirong Yu 吻合前血管准备 在显微镜下用弯刃的显微组织剪将供区和受区血管外周的疏松组织去除(图1),再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图2),用显微血管扩张器轻柔的扩张血管内腔(图3)。 端端吻合 最常用的端端吻合的方法有两种:180度和120度(图4)。作者偏爱180度的方法,用9个零的尼龙线缝合。大部分头颈部的动脉吻合只需要8针(图5)。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图4中第1,2针)。然后在前壁的中间缝第3针。之后在第3针的两侧各缝一针(第4,5针)。此时将血管翻转,在后壁的正中缝第6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动脉的吻合。管径在1.5- 2.5mm的动脉大多可以用8针完成。静脉的吻合需要更多针才能完成,因为其管壁较薄(图6)。也可用连续缝合(图7)。但我们现在的端端静脉吻合都用静脉吻合器来完成(见下文)。

血管口径大于3mm的动脉可用120度的方法来完成。先作等距离的3针缝合将血管壁分成等边三角。然后在各边的中间缝一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共12针。有的只需9针。 端侧吻合 端侧吻合的适应症是皮瓣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颈外动脉或颈内静脉的主干。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再在其间打孔。 动脉端侧吻合 动脉端侧吻合前先在受区动脉的前壁打孔。先用显微尖刀将动脉壁切开(图8),再用冠状动脉打孔器插入动脉内打孔(图9),一般孔的口径在2.0– 2.5mm左右(图10),与皮瓣的动脉匹配。动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间断缝合(图11),也可行连续缝合。 静脉端侧吻合 在静脉两端夹闭后,用显微镊子将静脉前壁提起,再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前壁(图12)。孔径的大小根据皮瓣静脉的口径,或略大于皮瓣静脉。静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连续缝合。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图13)。然后分别连续缝合前壁和后壁(图14)。

血管端端吻合

血管端端吻合术 [适应证] 利器切伤或经清创后,动脉缺损较小者,可直接作端端吻合 0 [手术步骤] 1.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 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 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 则须再次切除—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全屏显示表格 ⑴拉出血管外膜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 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 慎勿损伤血管壁。 般每侧断端剥离外膜各 0.5?1cm 长[图1⑴⑵]。 图1血管吻合前处理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 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 因或3.8%枸橼酸钠 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 冲出凝血块[图1⑶],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吻合法 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 2mm 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 2mm 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 止血效果较好,但如 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 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 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 ⑵切除血管外膜 ⑶冲洗断端管腔

血管闭合器

目前在临床上较普遍使用的血管闭合器有Angioseal、Perclose和Boomerang等,其止血原理完全不同,Boomerang血管封堵器通过前端的伞形设计,暂时封堵血管破口,同时利用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回缩作用,使血管破口回缩至针孔大小,此时撤出血管封堵器,在体外稍加压迫即可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1]。 Angioseal 美国圣尤达朱经理0 21- 5496 3131 Perclose 拜耳 Boomerang 雅培上海帕斯医疗器材贸易有限公司注册 第二代PERCLOSE 血管缝合器(PARADISE II)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冠心病类型、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既往是否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注:ns代表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比较分别应用血管闭合器Boomerang和第三代Angioseal 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封闭止血,观察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等有效性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管闭合器Boomerang同第三代Angioseal一样均可有效闭合股动脉穿刺部位,见表2。表2 两组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比较注:ns代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与Angioseal组比较,Boomerang组术后即刻和出院前24h小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增高,P>0.05,但在术后4 h Boomerang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Angioseal组(7% vs 14%,P<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注:ns代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目前股动脉途径仍是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采用的血管入路,由于术前、术中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外周血管穿刺点的并发症如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和术后感染等也逐渐增多,其发生率约为6.1%~14%[1]。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术后通常采用人工压迫止血,但卧床的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了不适感以及可能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2010-12-03 23:01:58| 分类:显微外科学习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 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置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 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种是血管呈长条状青紫,多出现在小动脉,这往往是小动脉的分支断裂,没有结所,在小动脉膜下或小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这类血管没有必要整段切除,只须切开外膜,清除萦状血肿,找到小动脉分支的出血处,予以结扎,即可供吻合。

小血管吻合

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和要求 小血管吻合的手术原则和要求 在60年代,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是从中型血管吻合手术借用的,虽然可获成功,但通畅率较低。7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地开展科研工作,找出小血管吻合的规律,从而提高了术后通畅率。目前口径0.3mm的小血管可获得95%以上的即时吻合通畅率。其具体原则为: (一)无创伤技术吻合小血管必须非常重视无创伤技术,否则通畅率会降低。不许用镊子钳夹待吻合的血管内膜和肌层。小血管的外膜是唯一可以钳夹的组织。一切操作包括解剖、剥离、处理小血管断端,安放合拢器,缝合等操作,均应在放大眼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地方,一律不准盲目进行操作。 (二)小血管两个断端相对的吻合口要准确地对合,不能有扭转、狭窄、外翻或内翻情况也就是说要求两断端对合时内膜对内膜,肌层对肌层。这样的愈合瘢痕最少,通畅率亦增高。要达到这个目的,在 操作上要注意下列各点: 1.两断端要在合拢器固定后,减张情况下作吻合手术。

2.剥离血管外膜尽量少或不剥。主要切除覆盖在吻合口边缘上的外膜,以便清楚地暴露出吻合口进行缝合。故剥离外膜时最好用脱手套的方式,将外膜拖向吻合口,然后在齐吻合口的水平切掉。 3.两断端的口径务求相等。可用等直径的扩张器或扩张血管专用的镊子扩张。遇到口径相差太悬殊时,可将吻合口斜切少许,或改行端侧 吻合术。 4.选用细号的显微缝合针线。 5.一律用间断缝合法。缝合时必须强调基本操作要正规,包括缝针与管壁互相垂直地进针;沿针的弧度出针;勿反复穿刺血管壁;用两等分法或三等法平均地安排好各针的位置,要求缝针数目尽量少,又要达到不漏血的目的。一般2~3mm直径的血管缝12~16针;1~2mm 缝8~12针;1mm以下缝4~6针。 6.注意每针线的边距。缝动脉边距等于血管壁的厚茺。缝静脉可以为 管壁厚度的两部。内脏的静脉壁很薄,可增加到3~4倍。 小血管吻合技术 小动脉:边距(b)=血管壁厚度(a),针距较密

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 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臵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

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种是血管呈长条状青紫,多出现在小动脉,这往往是小动脉的分支断裂,没有结所,在小动脉膜下或小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这类血管没有必要整段切除,只须切开外膜,清除萦状血肿,找到小动脉分支的出血处,予以结扎,即可供吻合。 2.节段征:常见于小动脉损伤。当清除小动脉的外膜后,血管交替呈现一段粗而厚实,一段细而空虚,这往往由于血管撕脱伤,造成血管外膜下部分中膜断裂,或是中膜、内膜断裂所致,这种血管也可见于长时间缺氧的带血管的组织移植中,只有切除损伤血管,方能吻合。 3.唧筒征:常见于小动脉的撕脱伤。表现为血管内膜肿胀,与中膜分离,两者之间的间隙明显加大,乳白色的血管内膜伸出血管口这外,而中膜及外膜后缩,形如望远镜镜筒样。这种情况多见于皮瓣游离移植时血管长时间牵引,或是由于血管长时间痉挛、缺氧时间较久之故。作者印象中此表现于老年病人较多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是动脉梗死的最后选择,所以动脉手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这个手术当中,血管的吻操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现在常用的方式比较多,现在以吻合口的手术方式为例,简单进行分析总结。 方式一、直口吻合 也叫端-端吻合术: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此方式较为简单,供体血管修剪外膜之后,垂直于血管长轴剪断,与受体血管做端侧吻合,一般8~10针即可。(图1)经常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操作。 (1)定点缝合法:首先按时钟位定点:近术者位为6点,对应侧为12点,右中侧为3点,左中侧为9点。先缝12点和6点,也可先缝3点和9点,按血管吻合要领缝合相对应2针后,在助手或牵引锤牵引下,使血管前壁形成一缝隙,经冲洗,在间隙间均匀加缝数针,把血管前壁反转180°,冲洗后再在后壁均匀加缝数针。 (2)等距四定点缝合法:由二定点缝合法演变而来,即在12点、3点、6点和9点各缝1针后,其间再均匀加缝1或2针。 (3)三定点缝合法:仅是定点缝合位置的改变,先在12点4点和8点各缝1针后,在其间再均匀加缝1~3针

图1 方式二:斜口吻合 为了保持重要血管的连续性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可采用斜口吻合法重建游离组织的血液循环。操作方法:移植的血管端剪成45°(有的文献上说是30度,但是个人经验以45度为佳)斜面。动脉斜面锐角朝近端,静脉斜面锐角朝远端,估量该斜形断面口径形状后,在行径的主血管段间用2个血管夹阻断血流,在血管的前壁用9-0缝合针线缝穿预定作开口的血管壁,提起2缝线,使该管壁出现一小丘,用显微弹簧剪剪除该小丘而形成一椭圆形血管缺口,使缺口大小等于或稍大于移植血管的斜形断面即可。把已剪成的斜形断面呈钝角的一端先与主血管缺口的远侧(静脉为近侧)做一水平褥式缝合,把锐角的一端与主血管缺口的近侧(静脉为远侧)再做一水平褥式缝合,然后在两侧中点各做一褥式缝合而形成四定点褥式缝合,最后根据血管口径在四定点之间间断加缝1或2针。 技术要点:供体血管剔除血管外膜后,剪成约45度斜口,与受体血管进行吻合。 技术难点:1.剪口要一次成功,否则血管内膜难以处理;2.缝合针数较直口多,在我院所做的手术病例当中,最多的缝针数达到13针。(图2-4) 评价标准:吻合完毕后吻合处成象足状,且通常不漏血。

血管缝合技术

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 作者:陈忠来源:血管外科发表时间:2010-8-25 15:06:21 浏览:52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陈忠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诊出率逐年增加。针对血管扩张性疾病和闭塞 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血管移植术、血管缝合与修补均是临床上常用的重建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移植、缝合及修复血管的近、远期通畅率主要取决于:(1) 血管外科医师的缝合技术。技术上的失误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打折,以及移植物内血栓形成或栓子残留等。(2) 移植与缝合材料的选择。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 患者自身血管的条件和疾病进展。原发病变(如动脉硬化等)的进展可导致移植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或高血脂血症控制不佳、未正规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吸烟、感染、血液高凝状态、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一、历史回顾 最早进行血管重建的是Lambert,在1762年,他将一个肱动脉的小破口进行了缝合关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此之前,为了防止出血,都是对破裂的血管进行结扎。最早进行血管吻合的是Nicolai Eck’s。在1877年,他将一只狗的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进行了侧-侧吻合,他从血管的一角插入一个特殊的器械以保证吻合口开放,并进行了间断缝合,随后,他又将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做了一个端-侧吻合。1899年,Kummell 做了第一例人体动脉的端-端吻合。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不少学者进行了血管缝合的研究,包括应用可吸收缝线及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及间断缝合、单纯缝合及褥式缝合等都进行了尝试,直到1912年,Carrel发明血管三点吻合技术,才奠定了现代血管吻合的基本原则。同时,这些研究者还尝试了新鲜及保存的同种及异种移植物来进行旁路手术。近些年,随着血管外科专业化的逐渐形成,缝合技术日趋成熟,缝合材料不断更新及完善,新的技术如无缝线吻合[1,2]、光化学吻合(PTB)[3]也开始尝试,血管缝合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缝合材料 血管缝线粗细的选择应该是在保证缝合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出血。从2-0到7-0的缝线可以基本满足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的缝合。对大血管而言,3-0及4-0的缝线最为常用。对外周血管来说,5-0及6-0的缝线最为常用。所有血管缝线都应与缝针融合在一起,缝针绝大部分都应使用圆针,针对异常坚硬的血管壁也有应用角针的可能性。弧度通常为1/2及3/8,尖端为锥形或轻度成角。将精密编制的丝线用无菌石蜡油或骨腊润滑后具有良好的手感,用于缝合自体组织尤其是静脉组织效果满意,而PTFE(聚四氟乙烯)包裹的涤纶缝线和单丝的聚丙烯缝线因具有更好的强度及耐久性和较小的组织反应而更常用作动脉缝合。可吸收缝线比如聚二恶烷酮

2013年外科手术指导:血管吻合术操作步骤

根据伤情及年龄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体位 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3.血管吻合术原则 (1)应是正常血管:经血管清创,使两断端血管恢复正常结构与弹性,管腔内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无任何血凝块、纤维素沉着,使内膜光亮、完整,开放血管夹后,近端动脉出现有力的喷血。 (2)血管口径相同:经清创及骨缩短,血管两断端口径应基本相同。 (3)无张力下缝合:一般肢(指)体离断经骨缩短后血管均能在无张力下缝合。血管缺损者,可采用血管移植修复。 (4)良好的血管床及皮肤覆盖:血管吻合处应有健康平整的软组织床;在血管行径段要有正常的皮肤覆盖;皮肤缺损者,可采用转移皮瓣覆盖。 4.血管吻合术要领 (1)边距、针距对称。 (2)垂直进出针。 (3)打结时维持缝线牵引张力,达到血管平整对合或内膜外翻。 5.血管缝合材料 宜选用8-0~12-0带针无创伤缝线,断肢再植常选用8-0~9-0缝线,断指再植常选用9-0~12-0缝线。 6.血管缝合方法 (1)端-端吻合术:血管端 端吻合法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 ①二定点缝合法:于手术显微镜下按时钟位定点。近术者位为6点,对应侧为12点,右中侧为3点,左中侧为9点。先缝12点和6点,也可先缝3点和9点,按血管吻合要领缝合相对应2针后,在助手或牵引锤牵引下,使血管前壁形成一缝隙,经冲洗,在间隙间均匀加缝数针,把血管前壁反转180°,冲洗后再在后壁均匀加缝数针。 ②等距四定点缝合法:是由二定点缝合法演变而来,即在12点、3点、6点和9点各缝1针后,其间再均匀加缝1或2针。 ③三定点缝合法:仅是定点缝合位置的改变,先在12点4点和8点各缝1针后,在其间再均匀加缝1~3针。 (2)血管端侧吻合术:为了保持知名血管的连续性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可采用血管端侧吻合法重建游离组织的血液循环。操作方法如下。 移植的血管端剪成30°斜面。动脉斜面锐角朝近端,静脉斜面锐角朝远端,估量该斜形断面口径形状后,在行径的主血管段间用2个血管夹阻断血流,在血管的前壁用9-0缝合针线缝穿预定作开口的血管壁,提起2缝线,使该管壁出现一小丘,用显微弹簧剪剪除该小丘而形成一椭圆形血管缺口,使缺口大小等于或稍大于移植血管的斜形断面即可。把已剪成的斜形断面呈钝角的一端先与主血管缺口的远侧(静脉为近侧)做一水平褥式缝合,把锐角的一端与主血管缺口的近侧(静脉为远侧)再做一水平褥式缝合,然后在两侧中点各做一褥式缝合而形成四定点褥式缝合,最后根据血管口径在四定点之间间断加缝1或2针。 1 2 下页

血管外科缝合技术与血管重建术

讲座与综述 血管外科缝合技术与血管重建术 黄 英 张培华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200011) 1889年,Jassinowsky 首先修复损伤的动脉获得成功。 20世纪初,Alexis Carrel 确立血管缝合原则,是将包括内膜 在内的管壁作全层缝合。以后经过不断改进,血管缝合技术在临床先后用于动脉-动脉、静脉-静脉和动-静脉吻合。随着新的缝合和血管材料的问世,血管外科取得巨大进展。 1 血管缝合[1,2] 目前均采用无损伤缝针和不吸收缝线。缝线一般为合成纤维制成,对血管壁损伤极小,常用者有三种,即单纤材料如聚丙烯、编织材料外层包裹聚酯、PTFE (聚四氟乙烯)缝线。缝合时须切除缝合处过多的外膜组织,以免嵌入管腔内促使血栓形成。 111 缝合技术 包括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两种。每种又分为褥式和贯穿缝合方法。每针间的间距和与缝合边缘之间的距离均分别为1mm 。缝合大血管、厚壁或病变血管时,其间距可增为2mm 。中、小血管可采用间断缝合;大血管作连续缝合,从吻合口最深部位开始缝合,避免吻合口“收口袋”样作用造成狭窄。血管位置较固定、活动度不大者,如较大血管的分叉部位,可用双针单线缝合,双针从吻合口后壁中点开始,由腔内向腔外出针,再从外向内进针,缝完后壁后再缝合至前壁。切除主动脉瘤置入人造血管,可用嵌入缝合方法,即纵形切开瘤体前壁,颈部的后壁不完全游离,将移植物后部中点与瘤颈后壁作双针水平褥式缝合数针,每针均贯穿移植物和瘤颈后壁全层,缝完后壁拉紧缝线后,完成前壁连续缝合。吻合口部位显露不佳时,可用“降落伞”缝合法,即在吻合口两侧缘双针连续缝合数针,然后拉紧缝线使血管整齐对合。缝合粥样硬化或钙化动脉时,缝针应从腔内向腔外出针,然后从外向内进针,穿过病变的斑块组织。内膜有部分游离时,可作Kunlin 缝合法,即从腔外向腔内经过内膜剥脱部分向腔内进针,再穿过粥样斑块由内向外出针,最后在腔外打结。缝合管壁脆弱的血管时,可在外壁包绕dacron (涤纶)补片,也可用小动脉或小块肌肉支撑缝合,称为Buttressing 缝合法。 112 缝合方法 11211 端-端吻合 可作连续褥式或贯穿缝合。常用二定 点连续缝合,在两对端作水平褥式外翻缝合并打结,然后分别向中点连续贯穿缝合,完成前壁缝合打结后,将血管翻转 180°用同样方法完成后壁缝合。血管断端不易移动时,则于 腔内缝合后壁后,再行前壁腔外缝合(图1)。也可采用Car 2 rel 三点法,第一点定位于吻合口后壁中央或最深部位,另两 点分别于吻合缘两侧,将其周长分为相等的三部分,在此三点之间,分别作外翻褥式或单纯缝合。如血管管径大小不一致,可将其斜行修剪成喇叭口状,或者作两对端斜形吻合口吻合,避免因小血管垂直端-端吻合而引起狭窄。 图1 血管端-端吻合 11212 端-侧吻合 临床广泛应用于旁路转流术。供体为中等血管时,可在受体血管作椭圆形切口;小口径者作纵行切开,其长度至少是供体管径的2倍。供体吻合口可修剪成药匙状,与受体血管之间的夹角呈30~45°或更小,以降低湍流。缝合从吻合口的“足跟部”开始,作二定点褥式缝合,连续贯穿缝合至另一端打结,然后翻转移植物,显露另一侧作同法缝合(图2)。也可从两端向中间缝合,在中点打结。血管无法翻转时,可先在吻合口后壁作腔内缝合,然后前壁作腔外缝合。 图2 血管端-侧吻合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图1 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一般为边距的1-2倍。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下一针[图

血管吻合术护理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包括: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温度适宜,注意肢体保暖,避免接触冷水,寒冷季节外出时,避免肢端暴露在外。 3饮食宜清淡,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鼓励患者戒烟,保持情绪稳定,因尼古丁及情绪波动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 5保护患肢免受损伤,避免骚抓和用力擦洗患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柔软,以免患肢受压。 6严重供血不足的患肢应避免用热水洗浴或用热水袋,以免增加组织代谢,加重组担缺氧,加重症状。 7所有肢体静脉性疾病均需抬高患肢,使肢体远端高于心脏水平2 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 8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根据患者的主诉并结合患肢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病情变化,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紫绀时应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9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必须站立时,应不断伸屈患肢,以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 一、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手术是治疗血管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多教患者对手术存在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即产生焦虑、畏惧及悲哀心理,这些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及对手术的耐受力,为使手术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必需重视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深入细致的心理理护理,可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护士应用护理由理学理论,运用护理手段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各种消极心理因素,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工作。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了解机体的功能状态 1)心血管功能检测常规检测血压、血脂,进行心电图心脏运动试验等备项检查,必要时可行心脏核素扫描厦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肝肾功能检查轻度肝、肾功能损害,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损害较重者,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预后,因大多数血管手术后,均需应用抗凝治疗,伴肝肾功能异常者易出现威胁患者生命的大出血或肾衰竭,故术前必须了解和改善肝肾功能,包括尿常规、血BUN、Cr、同位素肾图、肾盂造影及肝脏功能检查,对选择术式、指导用药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呼吸功能检查肺功能不全或伴有呼吸系统感染者,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所以,对伴有肺结核、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哮喘等病史者,术前需选择性地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肺功能, 4) 凝血功能测定多数血管外科患者术后需进行抗凝治疗,因此,充分测定凝血功能,有助于确定用药方案,具体项目包括;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部分凝血酶原测定等指标。 5) 其他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尿、便常规以及血糖、尿糖测定等。 3、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积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伴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将影响刀口愈合且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前应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脂饮食或输血,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有心衰、糖尿病患者应调整饮食,并给予药物治疗;对于术后卧床的患者,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功能锻炼,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对于下肢缺血的患者,应指导其进行有规律的下肢功能锻炼,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四肢静脉疾病患者,需指导患者掌握肌肉收缩运对的训练方浩;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鼓励教育患者戒烟,并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卧位咳嗽、咳痰方法,以防术后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 4、手术前的皮肤准备血管外科的手术切口多属于清洁切口,因此术前皮肤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备皮的目的是去除手术区的毛发和污物 5、手术前其他准备主要包括:1药物过敏试验,术前应做普鲁卡因、抗生素过敏试验,以备术中、术后使用,2术前6h禁食,术前30min肌内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3全麻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全文) 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术后影响重建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有:(1)技术不当是造成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良或失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成角,以及血管腔内血块、栓子、内膜碎片等异物形成或脱落。 (2)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原发疾病(如动脉硬化)进展,导致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邻近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吸烟等高危因素未予纠正或控制以及感染、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及吻合技术和缝线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1 血管缝线与选用 1.1 可用于血管缝合及吻合的常见缝线类型与特性 1.1.1 蚕丝缝线

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1.1.2 编制的聚酯缝线 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1.1.3 聚丙烯缝线 如Prolene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1.1.4 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1.1.5 聚四氟乙烯缝线(PTFE) 如GoreTex缝线。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具有极好的操作特性。另外,由于聚丙烯缝线用于PTFE移植物或补片时可引起少量的针孔出血,而PTFE缝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