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边坡监测方(11标)

高边坡监测方(11标)

高边坡监测方(11标)
高边坡监测方(11标)

潮惠高速公路TJ11合同段高边坡监测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三月

编制人:刘云龙复核人:米糠德审批人:孙学斌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 (1)

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1)

四、监测实施流程 (1)

五、监测内容和方案实施 (1)

5.1监测项目 (1)

5.2测点布设及监测内容 (2)

5.2.1高填方路堤监测施工内容 (2)

5.2.2高边坡路基监测施工内容 (4)

六、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 (6)

七、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7)

八、监测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9)

8.1监测管理体系 (9)

8.2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10)

一、工程概况

潮惠高速TJ11标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境内,起于陆河县溪东村,经樟河村、田心村,止于陆河县蛏湖,起讫里程K123+000~K133+500,全长10.500km。本合同段挖方高边坡共有27段,高填方路基共有23段,路堑高边坡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1,高填方路堤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2。

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

深挖方路基是指边坡高度H≥20m土质挖方路基及边坡高度H≥30.0m石质挖方路基。按照工点设计要求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算,确定路基横断面型式、边坡防护、支挡加固措施等,边坡处治后的稳定系数Fs≥1.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0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但根据广东地区土石填料性质不良,降雨多,路基稳定性差的特点,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2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

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公路高边坡是一种复杂的工程,不仅表现在边坡成因、岩性、原生构造与空间组合及其已有变形方面,而且在内外地质应力,特别是公路开挖、堆渣、排水等工程活动作用下,处在不断的风化、卸荷、构造解体与复杂的活动之中。所以在高边坡防护施工中对边坡变形、应力及防护措施进行监测,对高边坡完善防护设计、保证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边坡的监测,能够及时了解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工作性态、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与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的安全。此外,可验证设计和边坡治理效果。

四、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见图1。

五、监测内容和方案实施

5.1监测项目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本标段路堑高边坡监测项目见表3,高路堤监测项目见表4。

图1 路堑高边坡监测流程图表3 高边坡监测项目汇总表

表4 高填方路堤监测项目汇总表

5.2测点布设及监测内容

5.2.1高填方路堤施工内容

高填方路堤监测断面布置图见图2。

图2 高填方路堤监测断面布置图

监测项目均应在填土前埋设完毕。

观测频率视不同时期、填土高度和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而定。原则上按表4控制。

填方路基观测频率表4

高填土段应设置测斜管,孔压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设置:

1、沉降板

⑴沉降板采用钢板;测杆宜为钢管,与沉降板焊接为一体;套管为塑料管,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沉降板大样图见图3。

图3 沉降板大样图

⑵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也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50cm。

⑶埋设时,板底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60cm*20cm砂垫层。测杆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2、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 钻孔直径与沉降管匹配(比沉降管略大,一般采用φ90)。钻孔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埋设后波纹管(φ70)露出地面15~20cm,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导管外露30~50cm,并随填土增高,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

3、测斜管采用塑料管(规格70,外径:Φ70,内径:Φ59,导槽宽:5.4,导

槽深:2,管长:2m或4m,壁厚偏差:≤14%,导管扭角:≤0.2°/m)。其弯曲性能应适应被测土体的位移情况。测斜管内纵向的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 管端接口密合。测斜管埋设于路堤边坡坡趾处。埋设时,应采用钻机导孔,导孔的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测斜管底部应穿透软土层进入下卧硬土层中100cm,管内的十字导槽必须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测斜管应高出地面50cm,并注意加盖保护。

4、位移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处,另一根位于排水沟外侧。边桩采用10cm*10cm钢筋砼预制方桩,混凝土采用C25砼。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边桩采用打入法埋设。

5、孔隙水压力计宜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时,应采用一孔单只孔压计埋设方式,并应注意封孔。孔压计从砂垫层底部开始埋设,每隔2m埋设一只。埋设后应将电缆外引至观测箱中,并注意保护好。

6、孔隙水压力测点和分层沉降标测点的间距分别为2m和1m。分层沉降标、孔隙水压力计应布置在整个软土深度范围内。

7、沉降和位移观测采用S1和S3水准仪,S1水准仪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用于观测工作基桩和校核基准标高; S3水准仪用于三等水准测量,用于观测沉降和位移。观测精度为0.1mm。边桩位移大样图见图4。

图4 边桩位移大样图

5.2.2高边坡路基监测施工内容

高边坡路基监测断面布置图见图5。

图5 高边坡路基监测断面布置图

1、边坡变形、地表位移监测工作可由施工单位完成,位移监测桩由施工单位现场制作;其他监测项目应由专业监测单位承担,监测元件由监测单位准备。

2、边坡变形监测主要进行坡体位移随时间、开挖进程和降雨的变化规律,观测内容,方法、时间、工作量等如下:(1)监测内容:边坡变形,观测裂缝发展情况.(2)工作方法:采用全站仪监测各固定点的坐标、高程,利用直尺量测裂缝宽度变化情况.可参考公路测试的BM点。(3)工作程序:在深挖路堑边坡(土质边坡>20m,岩质边坡>30m)范围内,从挖方边坡最高处开始设观测断面,并沿路线方向每隔40m间距向两侧布置观测断面,于断面边坡坡口线外2m处埋设位移监测桩。开挖过程中,在对应边坡平台位置埋设固定桩,直至边坡坡脚。(4)工作频率:边坡施工期间,每15天观测一次固定桩位移,雨季7天观测1次,遇强降雨及突发性暴雨应每天1次观测,边坡施工完成后至道路通车1年半时间内,每1个月观测1次,若变形明显加大,应持续监测。(5)工作量:对于一个观测点,若边坡施工期为1年,则总的观测次数约为120次(估算值)。

3、位移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预制,尺寸为0.2mx0.2mx0.8m,中间埋深钢钉测头。

4、位移监测桩的布设可根据实际地形和施工情况作适当调整。

5、位移监测桩应埋设牢固,测斜管深度应大于潜在滑动面10m。

6、每根锚索、锚杆测力计及每个抗滑桩的位移桩埋设数量不少于2个。

7、测试元件和设备应满足各监测项目的精度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8、监测周期应与施工和降雨相联系,雨季和边坡开挖时应加密监测,竣工后可减少观测密度,监测时间为竣工后1~2年。

9、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和分析,监测结果用于指导施工;

10、施工中应注意保护位移监测桩及其它监测元件,避免被施工机具破坏,影响观测结果。

六、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

监控量测资料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与管理,当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及时进行处理分析,绘制相应图表,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边坡的安全性,确定工程技术措施。每一测点的监测结果要根据其位移变化速率和管理基准等综合判断结构的安全状况,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

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反馈的方法和内容通常包括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分

析、反馈及评判决策等方面。

(1)数据整理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量的计算、填表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并将检验过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分析

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便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

绘制测点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如果位移的变化随时间而渐趋稳定,说明该处地层处于稳定状态,支护系统是有效、可靠的,如图中的正常曲线。图6的反常曲线中,出现了反弯点,这说明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长现象,表明支护体系已呈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进行处理。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

(1)日报

在遇到沉降或其它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到达5%控制值/天),或者遇到自然灾

害如暴雨、台风、地震等情况时,为使相关各方能及时掌握各监测对象实时状态,将以监测日报的形式报送。日报重点集中反应近日受关注程度较高的部分监测对象,主要包括边坡附近、变形异常地段的变化值及其变化速率,并根据工况提出有效控制变形发展的建议。

(2)月(周)报

监测成果以周报、月报的形式提交监测管理单位,月(周)报中的表格形式按照相应的规范表格制作,报告中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包括本月(周)所开展监测项目及随施工进展进行测点布置的情况,提出下月(周)计划。

②施工进度。当月(周)工程施工进展及周边临近工程施工情况(施工内容、方法、进度等),以及监测工作进展情况(监测点变更情况和理由,监测频率变动情况的说明,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等)。

③监测值的时程变化曲线。通过监测数据,绘制监测结果时程变化曲线,并根据曲线发展趋势进行理论分析。

④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监测项目的预报分析。根据监测曲线及理论分析结果,再结合实际情况对变形较大的点作出当月(周)的综合分析,指出“变化趋势”,根据工况和地质条件分析产生较大变形的原因,作出该点变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否安全的评价及预报。

⑤指出达到或超过报警值的测点位置,并初步分析其原因。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指出累积值较大并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测点,并结合施工情况对其原因进行重点分析,预测施工中是否存在危险,提出可行性建议。

⑥监测成果表汇总。要求按规定的格式分项归类、汇总,各测点的监测数据要按监测日期顺序准确填报,表格中观测、制表、校核、审核者必须签名,确保表中内容正确真实。

⑦监测测点布设图。初始月(周)报必须附有现场监测测点布设图,图上监测点号必须与监测成果表中的点号相对应并一致,如有新增点或变更点,应在新增或变更当月(周)报中及时更新并附图。

(3)专题报告

异常情况或重点项目的监测专题分析报告等。

(4)监测总报告

监测工作结束后,需进行整个项目的总结工作,并最终形成监测总报告。监测总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①工程概况及监测目的;

②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③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及标定资料;

④数据采集和观测方法

⑤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⑥监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

⑦监测结果评述。

上述报告等监测成果资料按照要求及时提交给业主和监测管理单位。

八、监测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8.1监测管理体系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由我单位7~9人组成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监测分为三个监测小组,各设一名专项负责人,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监测组织机构见图7。

监测组组织机构图

图7 施工监测组织机构图

8.2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1)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关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

(2)测点布置力求合理,应能反映出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应力情况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3)测试元件及监测仪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测试元件要有合格证,监测仪器要定期校核、标定。

(4)测点埋设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并做到位置准确,安全稳固,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

(5)监测工作由多年从事监测工作及有类似工程监测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小组其它成员也是有监测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或测工,并保证监测人员的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6)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每周报一次,特殊情况下,每天报送一次。监测报告应包括阶段变形值、变形速率、累计值,并绘制沉降槽曲线、历时曲线等,作必要的回规分析,及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7)监测数据均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方可上报;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监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给甲方、监理及单位主管,以便采取措施。

(8)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测试实施细则。

(9)雨季是施工的不利情况,地下渗水比较严重。因此雨季在保证正常的监测频

率的情况下,加强量测频率,同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加强一些不利区域的监测,以保证整个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附表1 路堑高边坡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汇总表

1

2

附表2 高填方路堤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汇总表

3

4

高边坡监测方案

高切坡、深基坑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工程位于***……本合同段的范围为……,主要施工内容为防护堤工程和涵洞工程。本标段防洪堤线长为……,涵洞**座。基坑深度在4.1m-10.27m 之间,高切坡高度在7.62~39.13m基坑深度和高切坡高度详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本合同标段的高切坡和深基坑较多,深挖基坑和高切边坡普遍存在。大部分开挖段坡度较陡,局部地段的覆盖层较厚,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的开挖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切坡监测主要是指深基坑边坡和挡墙墙后开挖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马道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监测期间主要是土石方大开挖后到土石方回填完毕工期间,基坑施工和挡墙施工期间是观测的重点时间段。暴雨期间加强监测频率。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切坡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观测桩观测边坡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高边坡监测方(11标)

潮惠高速公路TJ11合同段高边坡监测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三月

编制人:刘云龙复核人:米糠德审批人:孙学斌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 (1) 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1) 四、监测实施流程 (1) 五、监测内容和方案实施 (1) 5.1监测项目 (1) 5.2测点布设及监测内容 (2) 5.2.1高填方路堤监测施工内容 (2) 5.2.2高边坡路基监测施工内容 (4) 六、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预测 (6) 七、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7) 八、监测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 (9) 8.1监测管理体系 (9) 8.2监测管理体系保证措施 (10)

一、工程概况 潮惠高速TJ11标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境内,起于陆河县溪东村,经樟河村、田心村,止于陆河县蛏湖,起讫里程K123+000~K133+500,全长10.500km。本合同段挖方高边坡共有27段,高填方路基共有23段,路堑高边坡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1,高填方路堤监测内容及监测点设置位置见附表2。 二、深挖方和高路堤路基定义 深挖方路基是指边坡高度H≥20m土质挖方路基及边坡高度H≥30.0m石质挖方路基。按照工点设计要求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验算,确定路基横断面型式、边坡防护、支挡加固措施等,边坡处治后的稳定系数Fs≥1.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0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但根据广东地区土石填料性质不良,降雨多,路基稳定性差的特点,定义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2m时,称为高填方路基。 三、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公路高边坡是一种复杂的工程,不仅表现在边坡成因、岩性、原生构造与空间组合及其已有变形方面,而且在内外地质应力,特别是公路开挖、堆渣、排水等工程活动作用下,处在不断的风化、卸荷、构造解体与复杂的活动之中。所以在高边坡防护施工中对边坡变形、应力及防护措施进行监测,对高边坡完善防护设计、保证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边坡的监测,能够及时了解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工作性态、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与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的安全。此外,可验证设计和边坡治理效果。 四、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见图1。 五、监测内容和方案实施 5.1监测项目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确定本标段路堑高边坡监测项目见表3,高路堤监测项目见表4。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第二章适用范围 (2) 第三章工程概况 (2) 一、高边坡地理位置 (2)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2) 三、气象及气候 (3) 第四章监测目的 (3) 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 (4) 一、监测工作的内容 (4) 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 (4) 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 (5) 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5) 一、地面位移量测 (5) 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 (5) 2、量测频率 (7) 3、量测方法 (7) 4、量测注意事项 (7) 5、量测数据的整理 (8) 二、深层位移(测斜)量测、锚杆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回监测 (9) 1、深层位移(测斜)量测、 (9) 2、锚杆锚索应力监测 (9) 3、人工巡回监测 (10) 4、量测数据记录整理、分析与反馈 (10) 三、地质和防护描述 (11) 四、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 (12) 五、位移管理标准 (13) 1、控制标准 (13) 2、监测管理基准 (13) 3、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14) 4、信息反馈与成果提交形式 (14) 第八章监控量测管理系统 (14) 一、组织机构 (14) 二、管理流程 (15) 三、量测要求 (17)

四、保证体系 (18)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段第A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076-95) 第二章适用范围 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叙古高速公路古蔺段A标段A4高边坡监控量测作业。 第三章工程概况 一、高边坡地理位置 本合同段内高边坡防护共有2处,其里程桩号分别是K9+849~K9+920右侧,K11+409~K11+480右侧,最大边坡高度25.6m,长度合计142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一)工程地质情况 1、K9+849~K9+92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6m,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残丘地貌。路堑位于山坡中下部,边坡岩层,粉质粘土,褐红色,可塑性,粘土厚度1.20米,下伏为强分化砾岩。 2、K11+409~K11+480右侧,长度71m,挖方最大边坡高度25.1m,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残丘地貌。路堑位于山体中部,粉质粘土,褐红色,可塑性,粘土厚度1.29米,下伏为强分化砾岩。 (二)水文地质情况: 工程区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的川东南陷褶束大娄山褶皱构造带。根据测区的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主要区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区1:碎屑沉降工程地质区2:松散岩组工程地质区。工程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第四空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溶水三类。

高边坡监测方案

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存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30m的土石二元及岩石深挖方边坡和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土质深挖方边坡6段。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a、人工巡视记录表; 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 e、裂缝观测记录表; f、报警联系函 四:报警方法 1、稳定控制标准; 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 (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 (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 (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 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报警流程 (1)、报警工作及稳定控制按照资料报送程序执行; (2)、普通监测的边坡稳定性由我标监测组作为主要控制方,第三方予以辅助并在必要时提供稳定性协助判别。重点监测断面由第三方监测单位与我标监测组共同完成。 (3)、普通边坡监测指标超过控制标准并经综合判定边坡具有失稳危险时,及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基坑及边坡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结构层高,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正负零相对高程为,坑底高程为m~,基坑顶部高程约为,坑深~,放坡系数1:~1:,西区已做护坡基坑长约为,面积约为m2,边坡支护位于西区北南侧、西侧及北侧,采用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二、监测目的 . 通过临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基坑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测斜》、邻近建筑的位移等)及时反映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确保基坑护坡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积累工程经验,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边坡支护无坍塌安全事故发生,并做到文明施工。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高边坡范围 本标段路堑边坡高度大于30m共计4处,单独设计为高边坡。边坡为台阶式,一般10m一级,边坡平台宽2m。边坡设计主要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梁、全长粘结锚杆格梁、衬砌拱防护,格梁或衬砌拱内坡面采用TBS植草或普通植草防护,高边坡具体位置及防护情况见下表。 二广高速路堑高边坡一览表 1.2 高边坡工程地质概况 1、场区地貌上属于剥蚀丘陵地貌。路堑傍山开挖,山坡较陡,坡度30~45°左右,地形有一定起伏,山上植被发育。 2、边坡岩层: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层(多为亚粘土),下部出露基岩大多为花岗斑岩、砂岩,风化严重、结构松散,局部已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导致强度降低,易产生滑坡、滑塌和崩塌等地质病害。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设计文件。 2、政府下发文件”。 3、高边坡监测协调会议纪要。 三、监测目的 1、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构筑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以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避免边坡工程事故发生,确保施

工安全、快速地进行。 3、通过动态监测,掌握控制边坡的稳定性各种参数和因素随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为动态化设计,变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4、通过对张拉过程中以及施工期监控,为高边坡科研提供原始观测数据,从而分析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以及后期的变化规律,了解预应力随时间和开挖卸荷过程的长期变化情况,解释其长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 5、检验边坡加固效果,评价安全稳定性。 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高危路堑边坡的设计与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 四、监测工作内容 依据施工设计图,本路线高边坡主要采用坡面变形观测、深层位移观测、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项目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监控,根据高边坡监测协调会议纪要要求,本标段四段高边坡监测断面类型均为“普通断面”,即不进行深层位移监测和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仅由工程承包方完成坡面变形、人工巡视、裂缝观测三项量测项目。 1、坡面变形 高边坡坡面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测量量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及竖直向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2、人工巡视 人工巡视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坚持每天安排现场施工员进行巡视,通过巡视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 3、裂缝观测 裂缝是滑坡变形的最明显标志,也是人工巡视的主要内容,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工程承包方应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初次埋设在第三方监测单位指导下进行,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五、监测工作程序 施工单位密切联系业主、监理、与监控单位三方的配合,严格按照监控单位制

基坑边坡监测方案说明

环球中心一期工程绿色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监测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监测目的及技术要求 (3) 第一节监测要求 (3) 第二节监测目的 (4) 第四章监测项目容 (5) 第一节方案编制原则 (5) 第二节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6) 第三节监测及巡视对象 (7) 第四节监测周期及频率 (8) 第五章监测方法 (9) 第二节监测精度及报警值 (10) 第六章监测仪器设备 (11) 第七章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12)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 (12) 第二节质量目标 (13) 第三节监测工作的管理 (13) 第四节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13) 第八章监测进度保证措施 (14) 第一节施工进度目标 (14) 第二节监测程序 (14) 第九章附图及记录表格 (14) 第十章安全保护措施 (19)

第一章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 (4)《工程测量规》(国家标准)(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 (8)业主提供相关图纸及资料 (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DBJ61-98-2015 (10)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建设方、设计方要求。 第二章工程概况 拟建的环球中心项目一期场地位于市科技路以北,光德路以南,高新二路以西,高新三路以东。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下室四层,单层平面面积约 2.6万平方米,基坑周长约730m,基坑绝对开挖深度约为19.75~23.65m。 拟建场地原来较为平坦,地面原有厂房及高层建筑,现建筑已经拆除。场地东南角是高度21层E阳国际综合办公楼及地上3层力邦艺术港,场地南侧临近地铁3号线,场地西侧是方舟国际,场地北侧是回天血液制品厂。现场场地十分狭窄。 本工程基坑支护工程选用桩锚支护体系及双排桩支护形式,为避开四周市政道路管线,±0.00以下6.5m~7m围采用坡度1:0.2土钉墙支护。原有基坑设计图纸分别在基坑东侧、西侧设计两个出土坡道,其中东侧出土坡道坡比1:6为基坑坡道,西侧出土坡道采用支护桩设计,在地下室结构以外。按照降水设计图纸,基坑工程降水选用直径800大口径降水井降水,共布设32口降水井,井深40m,平均间距23m。 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06.5。 第三章监测目的及技术要求 第一节监测要求

公路高边坡安全监测

公路高边坡的安全监测 摘要: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以研究区公路高边坡为例,对研究区高边坡的地质条件和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利用位移计进行边坡内部位移的监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研究区高边坡的近期的形变特点。 关键词:公路高边坡;监测;位移计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公路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由于地貌、地质条件限制和公路线形的制约,高填、深挖引起的边坡问题已十分普遍。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路线等级低,高填深挖较少,高边坡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对高边坡稳定性的系统研究,以及没有供设计部门应用的成熟经验,常出现高边坡失稳破坏的现象,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和监测已成为道理工程急需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边坡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准确无误地预测边坡岩土体稳定状况,不仅依赖于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而且取决与贯穿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监测,目前,监测工作已成为边坡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监测工作对正确评估边坡的安全状态、指导施工、反馈和修改设计、改进边坡设计方法等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监测技术的引入使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在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 的协调统一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由于边坡位移监测系统较易建立,测值也较可靠,所以边坡监测都以位移监测为主。而边坡变形破坏过程中的累计位移是揭示边坡变形甚至破坏最直观的 信息,能更有效地预测边坡变形的破坏时刻。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对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位移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研究区的公路高边坡为例,对工程范围内公路高边坡的变形监测进行研究。 1 研究区公路高边坡概况 1.1 地质条件 研究区边坡为砂页岩段,自然坡度为40度左右,浅表部为坡残积块碎石土,其下为伏基岩为砂岩与页岩互层产出,以砂岩占多数,页岩为薄层状并表现为挤压揉皱,部分为层间挤压破碎带。浅表岩体强风化强卸荷,为层状-碎裂、层状-镶嵌结构的v级岩体,岩体强卸荷水平深度30-40m. 1.2 变形机理 研究区的边坡为一套完整性差且强烈风化卸荷松弛的层状-镶嵌碎裂结构岩体,岩体内不存在影响边坡整体失稳的贯穿性结构面。边坡开挖后,岩体松弛回弹,随着开挖向低高程进行,应力逐步向深部传递,变形逐渐向深部发展。目前监测资料反映的位移,是边坡岩体蠕变的反映。因边坡下部的深层锚索支护未及时跟进,边坡蠕变位移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抑制,边坡岩体变形一度出现加速蠕

高边坡监测方案

梅州市梅江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一期Ⅰ区客天下边坡监测施测方案 广东省梅州市粤东测绘公司 2011年8月4日

1、工程概况 本监测项目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东山村圣人寨的“中国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内一期Ⅰ区工程,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8′47.8″~116°09′04.6″,北纬24°15′39.1″~24°15′54.5″,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地貌。监测区连接省道S333线,附近有G205及G206国道,西南面约9km为梅河高速、梅汕高速、梅龙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水路可通过梅江、韩江直达汕头等地,交通十分便利。根据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编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结合场地边坡开挖裸露的岩土工程特征,边坡的岩土体主要有震旦系黄连组(Z2h1)、侏罗系(J)、第四系(Q)。监测区内地层分布较多,地层倾角稍陡,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地层岩性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地层岩性条件对工程建设影响中等。监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层状基岩裂隙水二大类。 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按永久性边坡进行支护设计。 2、本技术设计的编制依据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平面基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1)平面基准点的布设 为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拟在监测区域外围、位置稳定、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布设编号为基1、基2、基3的深埋式混凝土基准点3个,具体图形见图2所示,待基准点的标石、标志达到稳定后开始观测(稳定期根据观测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少于15天)。 图2 基准网示意图 (2)平面基准点的埋设 为了提高基准点对中、整平的精度,基准点的埋设规格采用强制对中基座。且采用强制对中基座(由专业测绘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荣获过国家专利产品称号)。具体的基准点标志埋石样式见图1所示。

路基高边坡监控措施

高边坡施工监控措施 一、施工技术方案 (一)深挖路堑施工方案 1、在施工前详细复查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土石界限、岩层风化厚度及破碎程度,岩层的构造特征等。根据现场考察及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2、根据设计横断面的边坡坡率、台阶宽度,精确计算路堑堑顶的开挖线。采用全站仪放样,根据现场坡口标高放出路堑坡口桩。 3、根据坡口桩放出路堑开挖线,进行清表、清杂等。 4、开挖中如发现有较大地质变化时,停止施工,重新进行工程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并根据新的地质资料修正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因深挖路堑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5、边坡控制方案 为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产生超挖和欠挖,边坡采用光面爆破,节理裂隙较发育地段及某些特殊地段采用预裂爆破。深挖路堑的施工遵守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及时防护的原则,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在下一级开挖时,上一级已做好保护措施。砌筑边坡防护应注意:(1)、砂浆采用重量法控制计量,并采用机械拌和,砌筑采用坐浆法分层按规范砌筑。 (2)、将大块较平整的片石人工加工凿平,用来砌筑护面墙的外露面,并加工好砌筑沉降缝的角石,角石加工整齐,要有两个面相互

垂直。 (3)、护坡的沉降缝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砌筑沉降缝采用角石加工整齐,以保证沉降缝砌筑后垂直于水平面并且宽度上下一致。(4)、砌筑过程中和砌筑完工后7 ~ 14天内,随时对已砌筑砌体养生,保持其表面湿润。 (二)一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机械作业时,除按规范操作外并应按事先设计的行走路线进行,其工作位置应平坦稳固,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 挖方高边坡实行“随开挖、随加固、随防护”,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高边坡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绑挂安全带的绳索应牢固地拴在可靠的安全桩上,绳索应垂直,不得在同一个安全桩上拴2 根及以上安全绳或在一根安全绳上拴2 人以上。 高边破施工应设置安全通道;开挖工作面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交叉作业。边坡上方有人工作时,边坡下方不准有人停留或通行。 清理边坡上突出的块石和整修边坡时,应从上而下顺序进行,坡面上的松动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 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坍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告监理办和指挥部处理。

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分析

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分析 谭捍华,罗 强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贵阳550001) 摘 要:基于高速公路特点和边坡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边坡监测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公路边坡监测系统的合理程序,为高速公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U4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3152(2005)0420084202 1 高速公路边坡监测方法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边坡问题的严重性才刚刚暴露出来,虽然国外的公路边坡监测已做到了实时监测,如美国50号公路的Mill Creek滑坡,但国内的公路边坡监测预报进行得较少。公路边坡,特别是高速公路边坡,有其自身的特点:(1)类型多样,背景复杂;(2)带状分布,位置明确;(3)工程破坏,降雨诱发;(4)破坏较大,时间长久;(5)先后有序,资料充分;(6)层次管理,责任到人。 对应不同的监测内容,宜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见表1[1]。 表1 边坡监测方法 监测内容监测方法 地表位移监测大地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法(GPS)、遥感 (RS)法、近景摄影法、激光全息摄影法、激光 散斑法、测缝法(包括位移计、位错计、伸缩计、 收敛计等)、垂锤法、沉降法 地下变形监测钻孔倾斜法、测缝法(竖井法) 影响因素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间隙水压监测、地声监测、地应 力监测、地温监测、气象监测、地震监测、降雨 量监测 宏观地质监测常规地质调查法 2 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的建立 2.1 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建立的要求 (1)监测方案设计和实施应按阶段进行 公路建设是分阶段进行的,公路边坡监测系统的建立应与这些阶段相适应,可分为基础资料收集阶段、监测方案设计阶段和监测实施与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用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 (2)监测系统的建立应有统一性 为方便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系统的建立应该有统一的数据格式、技术要求和程序。 (3)监测系统的建立应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边坡监测系统的建立应分为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面,称为边坡监测母系统。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的建立框架应考虑到一个省(区)内的所有高速公路,包括已建成的、在建的和规划要建的公路,系统要具有开放性,这个层次主要体现在数据管理和信息发布方面。 第二个层次是线,称为边坡监测系统。主要体现在监测数据汇集站、传输站、分析站的设置位置要有统一规划。 第三个层次是点,称为边坡监测子系统。即某一边坡的监测系统,具体的边坡监测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是具体监测方案实施的对象。 2.2 高速公路边坡监测系统建立的程序 (1)进行省(区)范围内边坡稳定性区划 在省(区)范围内,调查目前已建和在建公路的地质灾害种类、危害程度、范围、发生频率、造成的影响,了解各种公路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发生时间、背景、过程及应用的灾害缓解方法等。根据该省(区)范围内的自然气候、地形条件、地质背景和公路  收稿日期:2005204215  基金项目:2003年度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331880201)  作者简介:谭捍华,男,1972年6月生,1999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公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以及科研工作, 现任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法

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第二分册)。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二、工程概况 项目测区地形以起伏的中低山地形为主,局部零星分布盆地和长条形的宽缓河谷。地形相对高差200~600m,全线海拔500~1600m,根据地貌特征分类,将测区划分为侵蚀堆积、构造侵蚀、构造溶蚀三大地貌类型。路线北侧山丘为构造剥蚀低

山丘陵区,高程1000m以下,主要以粉质粘土、卵石、泥石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 本合同段由于拟建路线较长、地形起伏较大,且跨越不同的微地貌单元,加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便于设计使用,现将路线按里程评述: 1、K4+620~K7+100段位于浅割低山丘陵地貌区,微地貌属山间河谷、缓坡及部分陡坡地貌,为新建双幅路线,沿线以粉质粘土、卵石,泥岩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沿线山间沟谷均有地表水分布,向西侧排泄至南养河。 ~2 边坡坡率按1:1;11;1:1; 1:1; 1:1.25进行稳定验算,安全系数为1.13;拟对一级进行锚杆框格梁加固、二级、三级、四级边坡进行锚索框格梁加固、五级进行现浇拱形护坡,经验算加固后边坡安全系数为1.28,满足规范要求,并以此控制断面类比其余边坡断面进行工程加固处治设计。 3、边坡坡形、坡率与防护加固形式: (1)、边坡坡形、坡率

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第一级边坡坡率均为1:1,第二级边坡坡率均为1:1,第三级边坡坡率均为1:1,第四级边坡坡率均为1:1,第五级边坡坡率均为1:1.25。边坡平台设置宽度均为2.0m。 (2)、边坡防护工程设计 边坡防护设置一览表 ①、每级平台均设置截水沟; ②、边坡坡脚设置边沟; ③、堑顶外设置山坡截水沟。 三、监控量测组织机构与管理

高边坡监控方案

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 二、监测内容: 本隧道高边坡监测主要是路堑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为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化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控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图表 a、人工巡视记录表; b、边坡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d、边坡观测点观测记录表; e、裂缝观测记录表; 图表 f、报警联系函 四、报警方法 1、稳定控制标准; 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一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 (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 (2)、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 (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 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报警流程 (1)、报警工作及稳定控制按照资料报送程序执行; (2)、普通监测的边坡稳定性由我标监测组作为主要控制方,第三方予以辅助并在必要时提供稳定性协助判别。重点监测断面由第三方监测单位与我标监测组共同完成。 (3)普通边坡监测指标控制标准并经综合判定边坡具有失稳危险时,及时填写报警联系函并立刻提交驻地监理。 六、监测技术要求 1、人工巡视 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情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

高边坡监测方案[1]

附件:高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高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边坡普遍存在,深挖高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高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和路堤高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高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

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a、人工巡视记录表; 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 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 e、裂缝观测记录表;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适用范围 (1) 第三章工程概况 (1) 一、高边坡地理位置 (1)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 三、气象及气候 (6) 第四章监测目的 (7) 第五章监测工作的内容及项目 (8) 一、监测工作的内容 (8) 二、监测工作的项目及作用 (8) 第六章监控量测仪器 (8) 第七章具体监测方法与数据处理 (9) 一、地面位移量测 (9) 1、量测点及断面布置 (9) 2、量测周期 (14) 3、量测方法 (14) 4、量测注意事项 (15) 5、量测数据的整理 (15) 二、边坡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控、边坡深部水平位移监测、地表裂缝观测与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的观测 (16) 1、边坡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控 (16) 2、边坡深部水平位移监测 (16) 3、地表裂缝观测 (17) 4、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的观测 (17) 三、地质和防护描述 (17) 四、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 (18) 五、位移管理标准 (19) 1、控制标准 (19) 2、监测管理基准 (19) 3、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测 (20) 4、信息反馈与成果提交形式 (20) 第八章监控量测管理系统 (20) 一、组织机构 (20) 二、管理流程 (21) 三、量测要求 (22) 四、保证体系 (23)

高边坡监控量测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XX省XX至XX高速公路(含XX至XX高速连接线)工程土建XX 施工段施工设计图纸。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076-95) 第二章适用范围 本监控量测方案适用于XX高速公路土建XX标段高边坡监控量测作业。 第三章工程概况 一、高边坡地理位置 本合同段内主线高边坡段落共有13处,其里程桩号分别是STY11+660-STY11+927左侧、STY12+067-STY12+180左侧、STY14+575-STY14+610左侧、STY18+060-STY18+280左侧、STY19+520-STY19+600左侧、STY19+600-STY19+817左侧、STY20+910-STY21+069左侧、STY21+237-STY21+433左侧、STY22+120-STY22+503左侧、STY22+724-STY22+820左侧、STY22+820-STY22+958左侧、STY23+159-STY23+319左侧、STY27+775-STY27+960左侧,最大边坡高度XXXXm,长度为XXXm。互通区高边坡段落共1处,其里程桩号分别是ZBXSTY0+090-ZBXSTY0+515 左侧,边坡高度为XXXm,长度为XXXXX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STY11+660-STY11+9*27左侧,该路段属于XXXX右岸谷坡坡脚,地势总体南高北低,且为单向边坡。该段谷坡表层覆盖马兰黄土,下伏离石黄

高速公路边坡安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高速公路边坡安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吴仁平 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结合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特点与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基于TDR技术的边坡安全自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同轴电缆变形、破坏模拟试验,揭示同轴电缆的变形破坏特性及相应的TDR检测曲线变化规律;研究同轴电缆布设原则和埋设方式,TDR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和远程数据传输技术,以及同轴电缆变形报警阀值,开发了一套集边坡安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安全;TDR技术;实时监测;自动报警 S lope’s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Warning Based on TDR Technology RenPing Wu Zhejiang Jinliwen Expressway Company Limited Abstract: Based on TDR technology,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research centering on slope’s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warning alarm. Upon TDR’s fundamental theory and carrying out coaxial cabl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simulating experi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xial cable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nd their respective reflection laws are understood; Moreover, both of coaxial cable arrangement and grout, as well as automatic collection of monitoring data and remote data transmission, are studied; On top of that, threshold values of coaxial cable deformation are investigated, finally, a complete set of software, includes data processing and monitoring and warning alarm, is developed. Slope’s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alarm are realized at last. Keywords: expressway; slope safety; TDR technology; real-time monitoring; automatic warning 0 引言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多、管养难度大,一旦发生边坡变形破坏通常会对公路运营安全及司乘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后果。以往主要依靠管养人员现场巡查判断来进行边坡安全监测,对重点复杂或高度较高的高边坡进行各种专业仪器试验与监测,存在成本高,费时费力,无法及时把握边坡坡体与防护结构潜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尤其是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造成某些边坡得不到及时的科学管控。 时间域反射(TDR)测试技术是一种电子测量技术,其应用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应用领域较为广泛,最早应用于电力和通讯工业上,用于确定通信电缆和输电线路的故障与断裂;在国防和电讯等领域也已应用多年,主要用于确定飞行器飞行的空间位置、电话电缆的缺陷位置和各种材料的特性。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时间域反射测试技术开始用于地质勘查工作,到九十年代中期,TDR 技术开始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1~5] 基于TDR技术的边坡监测预警方法改变传统的分散式监测为分布式监测,具有布设灵活、成本相对低廉、操作简单、直观可靠和便于实时远程自动监测预警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对大量边坡进行全面安全管控。 1 TDR技术的基本原理 TDR技术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具有一定能量瞬时脉冲的传播介质,电脉冲信号沿着同轴电缆向前传播,当脉冲信号遇到同轴电缆的特征阻抗发生变化的地方,便会在同轴电缆中产生一个反射信号,这个反射信号称之为TDR信号。通过对同轴电缆的发射信号与反射信号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案

路堑高边坡监测方 案 1

路堑高边坡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册第二分册)。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 )。 二、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620,终点桩号K12+070,路线长6.64km,位于景洪市勐养镇东侧。本标段内,深路堑边坡共计8处,最大边坡高度为46m。具体段落见下表: 深路堑段落一览表

项目测区地形以起伏的中低山地形为主,局部零星分布盆地和长条形的宽缓河谷。地形相对高差200~600m,全线海拔500~1600m,根据地貌特征分类,将测区划分为侵蚀堆积、构造侵蚀、构造溶蚀三大地貌类型。路线北侧山丘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高程1000m以下,主要以粉质粘土、卵石、泥石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 本合同段由于拟建路线较长、地形起伏较大,且跨越不同的微地貌单元,加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便于设计使用,现将路线按里程评述: 1、K4+620~K7+100段位于浅割低山丘陵地貌区,微地貌属山间河谷、缓坡及部分陡坡地貌,为新建双幅路线,沿线以粉质粘土、卵石,泥岩为主。该路段地表水体较丰富,沿线山间沟谷均有地表水分布,向西侧排泄至南养河。 沟谷地段地下水位埋深浅,坡面一般埋深较深,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K6+200~K6+620段分布的滑塌体,对线路影响不大。 K6+815~K6+990段潜在不稳定土质边坡,岩石以卵石粉质粘土含大量卵石、漂石组成,均匀性、分选性极差。

高边坡监测方案

广梧十八标高边坡监测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全长64.7km,互通立交4处。设计速度80km/h,路幅24.5m,双向四车道。路线起点位于云浮市郁南县双凤管理区,与已在建的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双凤段终点相连,至郁南县平台与同期广西建成的苍郁高速公路相接。路线位于西江南侧。 第十八合同段,起始桩号为K117+250,终止桩号为K136+071.319,长18.82km(含平台互通立交、郁南互通立交),路线穿行于山岭重丘地区,地形变化大,本合同段(含平台、郁南互通立交)有:高边坡(边坡高度大于30m)15处;一般边坡(边坡高度小于30m)75处,共计90处。 二、工程地质概况 全线需要进行监测的高边坡共16处,总长3043m。挖深30~40m 之间,多集中分布于低山丘陵区。最大挖深为44m。 边坡由于岩体节理、裂缝发育,大气降水容易进入,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物理、化学风化强烈,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岩土体强度较低,雨季岩土体含水量增高,则强度更低。 全线高边坡坡积层、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层位发育松散,其粘聚力、内摩擦角值低。基底岩节理、裂缝等结构的发育,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边坡开挖后,自然山体平衡遭到破坏,应力调整,坡面松弛,

坡脚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由于坡脚应力不足的坡脚压碎变形破坏。 岩土体饱水后自重增大,下滑力随之增大,边坡开挖后尤甚。坡体内存在倾向临空贯通结构面,边坡开挖后,易产生沿该构造面的滑动变形破坏。 三、高边坡处理设计 针对边坡不同地质条件,分别采用放缓边坡固脚与加固支护强身固脚的方法。对前后路段欠方段,设计采用放缓边坡绿化自稳方法,在一级边坡设计短锚杆格子梁, 对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放坡或前后段受弃方控制的路段,采用较陡坡率。采用锚杆、锚索格子梁的支护方案。 各高边坡均采用拦截、引排法防止降水在施工期、营运期进入坡体。 为指导高边坡治理工程实施的合理时间与顺序,保证施工、营运期安全、验证治理效果,可通过高边坡监测,进行信息反馈予以印证、保证。 本工程监测项目有:坡体型地表变形监测、山体深层位移(测斜)监测,坡体地下水位观测。 四、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高边坡的监测,能够及时了解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坡体的工作性态、及时地提出处理方案与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工程的安全。此外,可验证设计和边坡治理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