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走进西藏》

教学思路

对于西藏,很多人都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自古以来,西藏就以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那里有巍峨的山峦,清澈的湖水,辉煌的庙宇,还有飘在心中圣洁的哈达。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天性,他们都自豪地称能走路的会跳舞,会说话的

能唱歌”。本单元分为美丽的雪域风光”、神秘的藏族文化”、绚丽的藏族歌舞”三个板块,力图通过在有限的空间里渗透更多的西藏音乐和藏民族文化的元素,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和表演,了解藏民族的音乐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内容结构

走进西藏、美丽的雪域风光、欣赏《珠穆朗玛》(民乐合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欣赏《格桑拉》(独唱)、神秘的藏族文化、欣赏《五彩风马旗》(藏族民乐合奏)、欣赏《阿姐鼓》(女声独唱)、绚丽的藏族歌舞、欣赏《弦子舞》(民乐合奏)、欣赏《踢踏舞》(民乐合奏)、欣赏《天路》(女声独唱)、歌曲《卓玛》

教学总目标

1、通过唱歌、欣赏和舞蹈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藏民族的音乐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有关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等人文方面

的信息。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学习运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深情地表现歌曲。

歌唱部分课题:《我的家乡日喀则》

背景资料:

《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歌者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

间舞蹈,热烈奔放。歌曲的旋律活泼、跳跃,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原歌曲为上、下两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只有八小节,为五声宫调式。第一乐句是由两个乐节构成的乐句,这两个乐节呈问答的形式。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回应,四小节的旋律流畅,一气呵成,好像是在加强回答的语气,赞美自己的家乡。改编后的歌曲增添了中间部分,在一个八拍的长音衬词后,首先是以主题为素材变化而来的四小节节奏紧凑的旋律,丰富了歌词的内容,然后是两小节的衬词,重复了三遍,增添了欢快的气氛。接着再现歌曲的第一段,形成三段体的音乐结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体验藏族歌曲的特点,并能对西藏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饱满的情绪,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及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3、自学藏族舞基本舞步,并争取能为歌曲伴舞。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导入教学。

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完后想想歌中唱的是哪儿?(手机播放放3)

师: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假如我们就在喜玛拉雅山下的布达拉宫的脚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在蓝天白云下沐浴着高原的阳光,难道你不想放声歌唱吗?你们听,呀拉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中,为学习歌曲做情感铺垫。

二、融情

师:藏族人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谁愿意到前面做几个藏族舞蹈的动作?

师:藏族踢踏舞的节奏就是1234哒哒。

生:和老师一起拍手读节奏。

师:和我一起跺脚,踏踏踏踏踏踏

生:活动

师:我们随着音乐快乐的跳舞吧!

生:和老师一起跳舞。

师:我们尝试着自己编动作,跳自己喜欢的动作。

生:自编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的基本节奏,为歌曲的情感体验和学唱歌曲做铺垫。

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组织教学。

1、师:西藏是祖国的一颗明珠,有很多著名的城市,除了拉萨还有个城市叫日喀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我的家乡日喀则》。

2、手机播放范唱歌曲。

3、师:我有个问题,歌曲的前两句为什么要唱两遍?(有反复记号)

4、师:老师拼唱简谱,你们用“啦”轻声的哼唱歌曲。

再用“哩”模唱一遍。(对不正确的地方加以纠正)

生:模唱歌曲旋律。

5、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歌词,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怎样读更能表达你的情绪你就怎样读。生:大声的读歌词。

6、师:同学们,可以有节奏的读吗?

生:边做动作边按节奏读词。

设计意图:解决词曲配合问题和歌词记忆问题,并为后面学习的三条节奏要素进行铺垫。

7、师:歌词中提到了葡萄,看样子日喀则除了名山、大川、草原、湖泊还有好吃的冰糖葡萄,

据说早晚温差大的地方,葡萄才特别甜。我们带词演唱歌曲。

8、师:呀拉啊这句是一个长音,谁知道它唱几拍?

师:它还是一个前倚音,能是歌曲听上去更加婉转。

9、师:我们完整的演唱歌曲,唱歌的时候嘴要张得圆圆的,声音轻巧有力。二,教师教唱几遍,学生自己

练习。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

1、学生试唱一遍,问:同学们,在唱这首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自由答)

师:谁谈起家乡不是自豪的骄傲的,藏族人非常热情,对待客人是要献上哈达,送上酥油茶的,这是一种什么情感,我们不说我们唱出来。

师:情绪饱满的教唱。

2、师:歌曲中的“呀拉啊和啊索啊索马里拉”是藏族歌曲特有的衬词,它们没有明确意思,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我们在特别高兴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或欢呼来表达呢?

师:藏族人就用呀拉索来表达,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我们把它唱出来。

生:尽情的自由试唱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饱满的情绪在歌曲的演唱中尽情表达情感。

3、师:老师从歌曲中提取了三条节奏要素,我们来看看。生:分别练习拍击三条节奏。

师:这三条节奏我们每组只练习一条,然后我们组成一个多声部的伴奏。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不同

部位来拍击节奏,每组想讨论用什么方式打击节奏,然后再练习。

生:活动

师:我们合作一遍吧!

生:一边唱一边拍击节奏。

设计意图:多声部的节奏加入歌曲中,使歌曲更加丰富。

二、小结

师:孩子们,日喀则这个城市不仅是西藏的,它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的,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它也喜欢了它。让我们唱着《我的家乡日喀则》结束这节课吧!

欣赏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西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其起源、发展与变化。

2、在感受、理解、对比、等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西藏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树立民族自豪感。

3、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手机、3音乐

课时划分: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组织教学

(一)欣赏《珠穆朗玛》(民乐合奏),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此歌高亢悠长,具有西藏民族特色,但这首歌曲并不是西藏的传统民歌,它是一首带有西藏民歌

风格的创作歌曲。高亢的引子,把我们带入了珠穆朗玛。乐曲第一部分抒情优美,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活泼欢快,很有节奏感。

李幼容词,臧云飞曲

欣赏《格桑拉》(独唱),并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格桑拉是花名,格桑花学名叫金露梅”花瓣是黄色的,在藏区素称格桑花。歌

曲为一段体结构、羽调式。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全曲情绪欢快、活泼,唱出了藏族人民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之情。歌曲的旋律起伏感强,大量采用后十六节奏型

和附点节奏型,使歌曲的旋律紧凑,富有节奏感。歌词中,将藏族的特色一一展示:锅庄、颂歌、哈达,表现了藏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的场面。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欣赏《五彩风马旗》(藏族民乐合奏)。

2、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五彩风马旗》是一首藏族民乐合奏的曲子。风马旗”在藏语中叫做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经

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显然,风马旗在这里是直译。在生辰吉日与年节庆典时张挂,象征天、地、人、畜和谐吉祥。这一首藏族民乐合奏的《五彩风马旗》,采用了独具鲜明地域特征和色彩的传统乐器,将藏

族民间音乐特色展示在我们面前。

3、再次欣赏。

4、欣赏《阿姐鼓》(女声独唱).

5、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阿姐鼓》,藏族民族风格的一首通俗女声独唱歌曲。叙事性歌曲,两段体。歌曲的第一部分叙述我对阿姐的记忆就仅为:不会说话和离开家。换言之,也就是没有记忆。从此我就天天想念,这种空洞的思念,只能是自我无限欲望的冥顽表达。所谓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我突然间懂得

了她”是我”布下的一个自我掩饰的虚假的叙事策略。《阿姐鼓》六次重复说话”这个词,两次是

叙述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两次是叙述一位老人反反复复说着一句话”两次是叙述阿姐用鼓声对我说话”。由此可见,这六次都是对语言(说话)的否定性表述。这种否定性表述,把语言的可能性压缩到最低程度一一临界点。正是通过对语言的临界化使用,《阿姐鼓》在以运用

民歌的叙事风格的同时,直接把叙事转化为抒情,把语言转化为音乐。歌曲的结尾是,音乐狂欢

地接受了语言,也接受了一切。在歌曲开始时出现,而且始终萦绕在歌曲的主旋律上空的无字女高音伴唱,可视为阿姐的冤魂在高原的苍穹下的永恒泣诉。它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动机。但是在结

尾中,这个动机完全消失了。或者说,它被完全溶解在流行音乐的喜剧性的狂欢中。

6、再次欣赏。

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提问导入教学。

1、前面我们都欣赏了有关西藏民乐的哪些乐曲?(珠穆朗玛、格桑拉、五彩风马旗、阿姐

鼓)

2、能说一下你对藏族音乐的感觉吗?

二、学习新知识。

1、欣赏《弦子舞》(民乐合奏)。

2、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弦子舞》是一首藏族舞曲,采取民乐合奏的形式。弦子舞在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

弦子节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弦子的歌词大部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祝愿的内

容,曲调繁多,舞步多变。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

舞靴、跺脚,显示豪放粗犷之美;女子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弦子舞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

迎宾、相会为内容,相互欢迎与感谢、互相赞美的迎宾舞和相会舞;二是以尊敬长辈、热爱家乡为内容的

赞颂歌舞;三是表达青年男女间充满爱慕之情和纯洁真挚的

友谊,内容包括相会、谈爱、离别、祝愿的爱情歌舞。旋律活泼热情,舞蹈轻松抒情。

3、再次欣赏。

4、欣赏《踢踏舞》(民乐合奏)。

5、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踢踏舞》是一首用民乐合奏的藏族舞曲。乐曲的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6、再次欣赏。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江河之声

教学设计思路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诞生都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孕育。黄河、长江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

尼罗河周而复始的泛滥,成就了古埃及的神秘文化;静静流淌的伏尔加河,又何曾不是俄罗斯民

族历史的见证……

奔腾不息的江河始终默默地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和纤尘,而最后留给我们的又何尝不是更多的思考和反思。

本单元以江河为线索,将为我们展开一幅幅以古老江河为背景的历史画卷。本单元由二个板块组

成:古老的长河、我心中的小河。古老的长河”以长江、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多瑙河这四条

古老的长河为线索,用音乐的语言给学生描述了大江大河的风采,讲述着过去的历史。

在第一个板块古老的长河”中,我们安排了欣赏《长江之歌》、《伏尔加船夫曲》、手风琴独奏《多瑙

河之波》、歌曲演唱《老人河》这样四个教学内容。通过聆听《长江之歌》、《伏尔加船夫

曲》,

了解与长江、伏尔加河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同时通过聆听,引导学生感受力度”这一音乐要

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上的有效作用。

通过聆听手风琴独奏《多瑙河之波》,引导学生了解多瑙河这一条位于欧洲的长河,认识手风琴

这种键盘乐器。

歌曲《老人河》是美国音乐剧《戏船》中的主题歌,歌曲低沉、缓慢,向人们诉说着黑人的苦难生活。同时通过演唱,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力度来

演唱歌曲。

我心中的小河”讲述了孩子们心中的理想和憧憬,天空是海,月亮是船,灿烂的星星是我的伙伴……”。

在这一板块中,我们安排了欣赏合唱歌曲《月亮河边的孩子》与《月亮船,童年的摇篮》,以及演唱歌曲《小纸船的梦》三个教学内容。

歌曲《等着我,小河》讲述了一个即将离家的孩子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同时通过聆听,引

导学生复习升号(#)、连音线()、上波音()、倚音()这几个音乐记号。声

合唱《月亮河边的孩子》给我们描述了一群善于幻想的孩子,在夏夜里望着明亮的月光,幻想着自己的未来,诉说着自己的理想的情景。通过聆听,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去探寻自己的理想。

合唱《小纸船的梦》讲述了孩子们折一只纸船,承载我自己的梦想,任由自己的梦漂向远方。歌曲抒情优美,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的美好憧憬。通过演唱,引导感受音乐抒情优美的情绪,感受美好的理想。

教学总目标:

通过本单元所有乐曲的学习与欣赏,加上教师对背景资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孕育了人类文

明的大江大河的相关知识及历史,并对大江大河产生无比的热爱和赞美。

内容结构。

江河之声、古老的长河、欣赏《长江之歌》(独唱)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男声独唱)、

歌曲《老人河》、欣赏《多瑙河之波》(手风琴独奏)、我心中的小河、欣赏《月亮河边的孩子》

(童声合唱)、欣赏《等着我小河》(童声合唱)、歌曲《小纸船的梦》

课时计划: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二、组织教学,新授知识。

本单元学习结构及单元知识早知道: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诞生都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孕育。黄河、长江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

尼罗河周而复始的泛滥,成就了古埃及的神秘文化;静静流淌的伏尔加河,又何曾不是俄罗斯民

族历史的见证……

奔腾不息的江河始终默默地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和纤尘,而最后留给我们的又何尝不是更

多的思考和反思。

2、初听《长江之歌》,谈谈自己的初次感受。

3、背景知识了解

长江之歌: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主题歌,中速亲切、热情地,胡宏伟词,王世光曲。《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曲气势恢宏,流畅、优美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长江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作者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4、再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气势恢宏,流畅、优美的旋律。

三、课堂实践练习活动。

自由拼唱课本上的歌曲片段。

第二课时

一、欣赏乐曲《伏尔加船夫曲》,导入教学。

二、背景了解。

1、听到这首沉重、粗壮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纤夫之歌,就使人想起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名作《伏尔加纤夫》:一群衣衫褴褛、胸前套着纤绳的纤夫,用整个身心负着沉重的货船前行,伏尔加河空旷辽阔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前面的路程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但是你看,那领

头走在前面的肩膀宽宽、额头上包着头巾的卡宁,那和卡宁并肩走在一起的大胡子老汉,还有那脸上流露出反抗情绪的拉尔卡,不正已觉悟到世道的不公而对沙俄的专制统治怀着深深的不满吗?著名的《伏尔加船夫曲》经过俄国杰出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的天才处理,艺术形象更加完整,不但沉重的步伐、背纤的呼喊和纤夫内心的愤懑不平之声都历历可闻,而且通过轻一重一轻

的力度安排,形象地表现出这艘被纤夫们曳着的货船由远而近、由近而又远去的情景。凯涅曼编

写的钢琴伴奏加强了纤夫们沉重的步伐,并且可以在低音区连续的三连音中听到伏尔加河的滔滔

奔流。这种气势在根据这首民歌改编的男声合唱曲中,显得更加壮阔和磅礴。

带着刚了解到的知识,再感受一次这首沉重、粗壮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纤夫之歌。

“我随音乐动”活动。

1、交流学习了这首乐曲后的真实感受。

2、写给“伏尔加船夫”的信。

第三课时

一、欣赏乐曲《老人河》,导入教学。

二、背景了解。

老人河,选自音乐剧《戏船》,中速,[美国]奥哈默斯坦第二词,[美国]J.克恩曲,邓映易译配,克恩(1885年~1945年)美国作曲家。生于纽约。他的父母都是欧洲迁来的移民,母亲是捷克人,父亲是德国人。克恩从小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钢琴。17岁时,进入纽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

来曾去欧洲深造。1912年,开始在百老汇崭露头角,以后一直在百老汇生活、工作,直到逝世。

他的重要作品有轻歌剧《犹太姑娘》、《噢,夫人》,音乐剧《戏船》,管弦乐《马克吐温肖像》

等,此外,他还为大量的戏剧和电影配乐。《老人河》是克恩写的音乐剧《戏船》中的一首插曲,

作于1927年。脚本为哈默斯坦第二所编。《戏船》曾在1929、1936和1951年三次被搬上银幕。

在美国故事片《舞台大亨》里,就有美国戏剧经纪人格罗菲主持《戏船》首演的情景,那里面选用的片断,就是《老人河》,它在影片中是完整地出现的,由美国黑人歌唱家罗伯逊配音演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那以后,《老人河》成为罗伯逊在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之一。《老人河》在曲调上吸收了黑人灵歌的节奏,用歌谣体写成,带有叙事歌性质和哀怨情绪,反映了美国黑人的

悲惨生活。

歌曲采用降E大调,2/2拍。结构是由两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组成的复二部曲式。全曲建立在三段对比的旋律基础上。第一段是叙述性的平衡旋律,主要在中音区进行,表现黑人痛苦的劳动

生活冲速;第二段是怨愤难平的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并加快了速度,情绪比较激动,但是,在四个乐句之后,又放慢了速度,情绪又低沉下来,表现受压迫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第三段是用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成,力度变弱,速度放慢,抒发了黑人劳动者压在内心中的积怨,第三段是副

西师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课春之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诗词歌赋、绘画、舞蹈、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歌赋、绘画、演奏、舞蹈、制作等去讴歌赞美春天,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讴歌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学情分析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的表演及情感的体验。 难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艺术是相通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软件、钢琴、水彩、剪纸、图画纸、头饰。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春之歌 一、组织教学: 教师有意在室中布置几盆花,学生随钢琴曲《春之歌》进入教室,按半圆形位置坐好。设计意图:舒缓、柔和、优美的钢琴曲《春之歌》,加上几盆含苞欲放的花给学生带来的絮絮春意,引发出他们对春天思索的兴趣。 二、导入 1、春天来了,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2、学生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学生自选头饰表演舞蹈剧:《春天在哪里》春天到了,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燕子飞来了,在枝头上高唱,小狗也出来了,小兔子也出来了,花儿开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发出芳香。蝴蝶、蜜蜂跳着欢快的舞蹈。瞧,小朋友们也跑来了。他们手拉着手,欢呼着,跳跃着,歌唱着美丽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部分学生舞蹈) 春天是发芽的季节,我们是求知、憧憬的季节,春天是我们,我们是春天,春天和我们永远是伙伴!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春天的旋律,踏着青春的脚步,去拥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设计意图:通过舞蹈剧《春天来了》创造一种欢快、愉悦、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教学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划拍方式为歌曲伴奏。 2、指导学生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学习交流、展示及实践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歌(乐)曲、绘画作品、舞蹈等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集体讨论后尽量用“诗”“画”“乐”相结合的形式展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去感受春天,赞美春天,共同分享春天带来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才艺得到展示,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2014版)教案

小树快长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通过节奏的对比练习,认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情感目标:能积极的、自愿的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树快长高》。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 2、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3、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歌唱呢! 二、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 lu ”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 ”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 重,不能发重音来。 3、1=C - G 2/4 5 4 | 3 - | 3 2 | 1 - | lu lu lu lu lu lu 三、教师范唱教师边弹琴边唱《小树快长高》,学生体会歌曲。 四、歌曲体验 1 、用“沙、哩、啦、叽”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朗读歌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 4、学生学唱歌曲。

5、同唱歌曲。 五、节奏练习: 1>xxxx|x - I,认识八分休止符:0 2>xx 0 x|x 0 | ,认识四分休止符:0 3、找歌曲《小树快长高》乐谱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4、再次感受音乐中的休止符的作用。 六、小结 《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歌曲优美、柔和的风格, 抒情、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进行动作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 0 ”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教学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1、教师面带笑容,师生问好歌。 2、在《小雨沙沙》的律动中进入课堂。 3、发声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课 a、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树妈妈》。 b、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故事中的大树妈妈是怎么的。 c、师:请听《大树妈妈》伴奏并做动作,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2、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通过拍打节奏使学生掌握较难的节奏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歌舞青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青春舞曲》 2.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青春舞曲》,体会音乐中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青春的珍惜之情。 (2)通过欣赏《共青团员之歌》,体会音乐中苏联青年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念。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对节奏的模仿与反复练习中体会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作用。 (2)找出歌曲旋律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创编,并进行歌曲的快速背唱。 (3)结合歌曲,分析歌词,启发学生珍惜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 3.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新疆典型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2) 学习“鱼咬尾”以及重复的旋律创作手法并进行简 单的旋律创编。

(3) 了解王洛宾的生平及贡献。 (4) 准确地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唱歌《青春舞曲》 (1)请学生边聆听歌曲边小声地哼唱歌曲旋律。 (2)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型并随老师练习。附点节奏: 4/4 X.X X X| X.X X X| 切分节奏: 4/4 (3)学生跟随老师的钢琴演唱歌曲的旋律,并找出歌曲的 旋律创作特点。 (4)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创作特点。 ①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鱼咬尾”的部分,并请学 生按此手法进行四个小节的旋律创编。 1=C 2/4 5 3 2 ∣∣∣∣ ②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重复的部分,并对旋律进行逐步记忆。 (5)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随老师的伴奏填词反复演唱,并能背唱歌曲。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 (西师版)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树快长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通过节奏的对比练习,认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 情感目标:能积极的、自愿的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树快长高》。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 2、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3、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歌唱呢! 二、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 3、1=C - G 2/4 5 4 │3 - │3 2 │1 - ┃ lu lu lu lu lu lu 三、教师范唱 教师边弹琴边唱《小树快长高》,学生体会歌曲。 四、歌曲体验 1、用“沙、哩、啦、叽”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朗读歌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 4、学生学唱歌曲。 5、同唱歌曲。 五、节奏练习: 1、××××│× - │,认识八分休止符:0 2、×× 0 ×│× 0│,认识四分休止符:0 3、找歌曲《小树快长高》乐谱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4、再次感受音乐中的休止符的作用。 六、小结 《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歌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进行动作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教学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1、教师面带笑容,师生问好歌。 2、在《小雨沙沙》的律动中进入课堂。 3、发声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课 a、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树妈妈》。 b、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故事中的大树妈妈是怎么的。

西南师大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我和你》教案

《我和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柔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有感情地演唱《我和你》。 2、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音乐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能认真聆听《我和你》,并且能够体会歌曲的情绪、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奥运会是几年举办一次?上一届的奥运会是哪一年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呢? 师:那大家知不知道奥运会有开幕式和闭幕式,开幕式和闭幕式会干什么呢? 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学习一首奥运会开幕式歌曲——《我和你》。 二、新课学习。 1、聆听《我和你》。 2、介绍《我和你》创作背景。 师: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期,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世界近九万首奥运歌曲,其中不乏那种激情热烈、高度符合奥运盛会和体育精神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和乐队专门为北京奥运会精心创作演唱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首词曲极其简单平实的《我和你》从海量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与这首歌相关的三个关键人物吧!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陈其钢,奥运开幕式音乐“总设计”、《我和你》的词曲作者:“此前大多数奥运歌曲都是偏激昂和力量的。《我和你》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主题曲,而是为了国旗入场写的,最后有了《我和你》这个旋律之后,整个导演组觉得它非常符合整个开幕式的感觉,就把它作为主题曲的候选曲目。” 张艺谋,奥运开幕式的总导演:“一个特别的时间我们突然听到了这首歌,当时觉得很美,这首歌很走心,走的很平实。”奥组委用了数年的时间征集了几万首歌曲,但是并没有收到满意的作品。当时许多的作品都是以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为模板而创作的,这和导演组平和、温暖的创作意图并不相符。在主题曲确定的最后时间里,我再次拾回这首歌重听的时

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版)教案

《节日的夜晚》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广西彝族风味的歌曲《节日的夜晚》,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情,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投影仪、打击乐器。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用甜美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傣族的歌曲《竹林深处》,今天我们要到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二、歌曲学习 1、初听乐曲 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彝族的服饰十分精美,花包头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 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花色图纹的优劣,标志着姑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花包头的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赶圩、外出,姑娘们都要带上美丽的花包头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凉山彝族男子喜欢披“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做工十分考究,有白、灰、

青等色,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小伙子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抵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几天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现在火把节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牛、摔跤、跑马、选美、对歌、舞蹈、射箭、等各种娱乐性活动,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曾有古诗这样描绘火把节之夜的美景:“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只要你到彝族村寨走一走,你还会发现彩电、冰箱、拖拉机等电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彝族人的生活富裕起来了。彝乡变了,但是彝族人特有的朴素和热情还在,在彝族人看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龙脉,彝族人朴素的伦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2、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 3、复听主题。 4、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5、完整跟录音伴奏《节日的夜晚》的教材版本来演唱,演唱形式为分组对唱。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7、组织学生表演歌曲。 小结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瑶山乐》 教学设想 歌曲《瑶山乐》是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为空白,需由学生自己填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在教学中,从看少数民族的生活片段导入学习,层层深入,了解瑶族地理、民俗、服饰,少数民族的人民能歌善舞等瑶族资料。从而引导学生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瑶族舞曲》主题,把握好×××节奏型,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瑶山乐》。

西师版初中音乐教案

3 4 5 6 7 红岩先烈为新中国成立,为人民 幸福而奋斗。 二、视听接触,初步了解 (一)了解“红岩”来历 1、学生谈对红岩的了解。 2、播放红岩13号等红岩革命地 址图片,并做补充介绍——“红岩 13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曾 家50号周公馆曾是中共领导组 织重庆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心,从 此…红岩?一词与抗日战争时期解 放战争初期的重庆革命联系起 来。” (二)了解歌乐山关于红岩的故 事 播放Flash《歌乐山下的故事》, 用图、文、音结合的方式介绍军 统局乡下办公处、中美合作所、 白公馆等重要地方及11.27大血 案。 (三)认识江姐 1、设问——“影片中的人物是 谁?你看出她具有怎样的优秀品 质?” 观看电视剧《红岩》中敌人严刑 逼供江姐的片段。 2、补充江姐生平资料及史实图 片资料 “江姐,原名江竹筠 (1920——1949)女,四川自 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负责学运工作。1947年,和丈 夫彭咏梧一起到下川东组织武 装起义,1948年1月,彭咏梧 在起义中牺牲,她谢绝党组织的 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去 继续战斗”。1948年6月14日, 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转押 渣滓洞监狱,她始终坚贞不屈, 严守党的机密,被狱中难友称赞 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1949 年11月14日,殉难于电台岚垭, 时年29岁。” 在图片及文字的引导 下具体了解“红岩”得 名的来历,补充历史 知识。 观看视频,了解军统 局乡下办公处、中美 合作所、白公馆等重 要地方及11.27大血 案的历史。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初步感受江姐的可贵 精神——坚贞不屈。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了 解的江姐,然后观看 补充资料,加深对江 姐的认识。 理解诗作创作背景, 在此基础上,敢于举 手有感情地朗诵自己 喜欢的诗词片断,然 后找出“你是苏菲亚 的精灵,你是丹娘的 化 课件展示 板书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板书 课件展示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2014版)教案.doc

《芦笛》 教学内容 学唱《芦笛》。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芦笛》,并能用自然而又快乐的声音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2、了解轮唱这一演唱形式,并通过自主合作正确掌握其演唱方法。 3、参与律动及乐器的演奏,进一步形成内心的节拍感和表现欲。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正确掌握轮唱演唱方法。 教材分析 《芦笛》是一首波兰歌曲,歌曲为G调、24拍、一段体、大调式,有四个乐句,节奏紧凑、一气呵成。全曲轻快、悠扬,特别是附点八分音符的频繁运用和偶句句尾的休止,更增加了歌曲的跳跃感,将芦笛爱好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歌词描写美丽的芦笛只有七个音,而“我”的“十个手指足够吹芦笛”,这说明手指灵活;看得绿叶都心里痒痒,说明“我”技法高超,吹出的旋律优美动听,使人愉快。 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芦笛》音乐声中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歌曲教学。 1、导入。 2、欣赏歌曲,了解歌曲旋律。 3、区别X X和X. X。 4、边听歌曲,边找一找以上节奏,加以区别。 5、听琴声,用du模唱歌曲旋律。 6、了解“小巧的”演唱方法。 7、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8、一边打拍,一边跟录音演唱歌曲。 9、完整地演唱歌曲。 10、听录音,自学二三段的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旋律优美动听,使人愉快的波兰歌曲《芦笛》。曲中的小主人公拥有芦笛这一乐器,吹奏技法高超。同学们课后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学习演奏。 《青青竹子会唱歌》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能领会歌词的含义。 2、学会后十六节奏型的把握和一字多音的处理。 3、正确的把握歌曲情感来更好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后十六节奏型和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2、正确演唱后十六节奏型和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西南师大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回忆》教案2

《回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 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 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教材分析 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剧情,表演,音乐,舞蹈是构成音乐剧的四大要素。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频率最高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我们常听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该剧作曲家是英国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其中一曲《记忆》,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 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课题放牛山歌预期课时 1 教学目标1、初步学唱歌曲《放牛山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以及高亢的音调、自由的节奏,体验它浓郁的地方特色。 2、认识八分节奏。 教学 重难 点 掌握八分节奏,能高亢、自由的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教学批注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里,周围都是大山,周 围都是草地,那么,平时我们除了读书,都还会做些什么 呢? 生:自由回答(引出放牛、唱歌) 2、师:那放牛的时候你会唱些什么歌呢?谁来演示一 下。 生:上台表演 3、师:“哎”让学生们自由的吼吼(要求高亢,自由, 放松)。 生:自由发挥,教师集体指导一下。 4、同学们喊的真亮,让老师也想来唱一唱,就让老师 为大家唱一首《放牛山歌》吧,教师范唱,学生听,听听 歌词里面的孩子们都在干些什么? 5、出示课题《放牛山歌》 三、新歌教唱 1、熟悉歌词 师:谁听出来了,山里的这位孩子在干什么? 生:放牛、捡柴、唱歌 师:同学们应该听唱过山歌,山歌都是怎样唱的? 生:自由、轻松、高亢的 师:很棒,是的,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首四川 山歌又该怎么唱呢?(听音乐,感受如何唱的,怎样的情 绪) 2、熟悉歌词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由许多快快慢慢的音符组成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节奏,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本首歌的节奏。 复习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认识八分音符。 3、熟悉旋律及难点解决 师:老师看见有很多同学都想唱了,先跟着琴来小声的哼唱一下,同时请你指出你认为难的句子,让我们共同来解决。 生:指出难的地方,共同解决。 师:纠正孩子们的问题,“背上那个背个哟啥大背兜啰”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来打一下节奏,×××××××.×.×××××. 让孩子们把每一个节奏打正确,反复练习。 师:现在孩子们能把节奏打正确了,那让我们再次唱唱这首歌曲。师:这次唱的好多了,那如果我们正在放牛,我们该怎么样的心情来唱呢?(高兴,自由,高亢)很不错,那就用这样的情绪来唱一次。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山歌吗?你们喜欢歌里的孩子吗?歌里的孩子能那么自由高亢的唱,你能行吗?就让我们再次用这样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来结束今天这节课吧。

初中音乐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春节序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春节序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春节序曲》的欣赏,了解什么是交响乐,及其组成形态。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试听、辨听、观察和对比,学生可以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及其音乐中所使用的不同的乐器类别。 三、情感与态度:学生通过聆听《春节组曲》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同时了解交响乐的体裁,并不在对交响乐表示陌生。 2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交响乐是不太熟悉的,然而春节序曲对于他们来说又是那么的耳熟能详,以此曲拉开对于交响乐章的欣赏,是再好不过了! 3重点难点 此节课的重点教学在于让学生体会春节序曲三个部分的结构情绪,结合秧歌场面的动态,去体会不同乐器音色所刻画的形象。 4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谈谈观看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感受?2、师: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音乐,从表现手法上来说它属于什么乐曲? 二、交响乐 1、交响乐的概念:)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交响乐就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交响乐”的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人数自数十至百余人等。通常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击乐器等各组乐器组成。有时也根据作曲、指挥的创作意图和具体要求,对乐器有所增减。 2、中国交响乐的兴起: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尝试这运用这一外国的表现手法来创作音乐。譬如:1923年萧友梅就创作了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1929年黄自创作了《怀旧》,这些都可以成为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起源。此后,黄自的《都市风光幻想曲》、江文也早年所作的《台湾舞曲》、马思聪的《第一交响曲》、冼星海的《民族解放交响曲》、丁善德的《新中国交响组曲》等等,都堪称20世纪上半叶音乐创作的代表。 3、聆听音乐——《春节序曲》

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歌 第一课时歌曲《渴望春天》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 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 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 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 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

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西师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母亲河放歌》表格式教案教学案例

音乐教学案例《母亲河放歌》
——选自西师版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摘 要:音乐教学案例《母亲河放歌》教学内容选自西师版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欣赏 曲目《不朽的黄河》、《黄河鼓震》为主。教学中,力求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分析,让学生感受感受黄河流 域的风土人情和音乐风格特色,体验节奏对表现音乐形象的作用及对黄河声威的展示作用;通过积极的创 编及表演活动,让学生得到能力的培养,并增强学生对母亲河和祖国真挚热爱的情感。b5E2RGbCAP 关键词:音乐 黄河 《不朽的黄河》 《黄河鼓震》 欣赏:《不朽的黄河》(女声独唱) 《黄河鼓震》(齐唱、对唱) 第6周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腰鼓、响板、碰铃
课 题 授课 时间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 型 教学方法
新授
课 时
1
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
一、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 二、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得到智力的长进和能力的培养; 三、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增强学生对母亲河。
欣赏分析歌曲结构 音乐创编活动
《不朽的黄河》
板 书 设 计 (女声独唱) 热情、 奔放地 词 孟庆云 曲 旋律优美、情深、热情奔放而又寓意深刻的抒情歌曲。 带副歌式的二部曲式。 名河等
《黄河鼓震》
(齐唱、对唱) 热情、奔放地 易 茗 词 赵季平 曲 热情奔放、气势雄伟的歌曲,伴有鼓点、“咳咳”的喊叫声和“曾巴依巴曾”的乡土味。 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教学 教 学 过 程

环节 估时 5分 钟








备 注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1、情景开课,播放歌曲《黄河源头》,学生 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 进入教室。 2、导入教学主题“黄河”,请学生谈谈心中 学生发言, 谈谈心中的黄 的黄河。 河是什么样。 3、播放黄河风光介绍片,让学生从视觉、听 欣赏风光片, 具体了解黄 觉感受黄河。 河。 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不朽的黄河》(女声独唱) 1、继续播放黄河风光片,欣赏女声独唱《不 朽的黄河》,让学生初步感觉音乐,进一步了解 黄河,浅谈对音乐的印象。 黄河壮观,气势浩大,具有宏伟的气魄;歌 曲旋律优美、情深、热情、奔放,是一首寓意深 刻的抒情歌曲。 介绍作曲家孟庆云——1949 年生,当代最活 跃的作曲家之一,天津人。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 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其歌曲《想给边防 军写封信》、《姑娘在海边拾贝壳》、《想家的 时候》、《长城长》等广为流传。 2、展示歌谱,播放音乐《不朽的黄河》,请 学生从歌曲结构、歌词入手分析歌曲情绪。 歌曲歌词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两个段落描 述人物、景、声、色、静、动,把黄河的经历、 外表、内在都概括了,这是写景寓情;第二部分 是对母亲河情感的升华和歌颂,歌词用语简练, 音韵朗朗,寓意深刻而又极具概括力。 依歌词布局,歌曲结构为带有副歌式的二部 曲式。https://www.sodocs.net/doc/0612457434.html, 3、细听音乐,轻声哼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 或歌词,进一步感受音乐,熟悉歌曲第一部分。 4、填补活动。请根据第一行谱的示范为《不 朽的黄河》的旋律进行填补。 (老师做个别指导) (P23谱) 5、展示小组填补结果,选出一组相对较好 的填补做例,请学生练习打击乐演奏。
20 分钟
欣赏音乐, 再谈心中的黄 河,谈对歌曲的总体印 象。
请一个学生轻声有感情 地朗诵歌词, 后集体看谱 听音乐,再通过分组讨 论,分析歌曲情绪。
听音乐, 轻声哼唱歌曲旋 律或歌词。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填 补活动。
学生分小组, 拍手或使用 自制的“小乐器”,模拟 进行打击乐演奏练习。 6、请两组学生展示,第一组展示时用电子 小组展示练习情况, 其他 琴弹旋律,不唱歌词,第二组展示时全班其他同 同学参与唱歌, 后对展示 学有感情地随伴奏演唱这段歌词。师生做评。 情况做短评。 歌曲《不朽的黄河》以热情、奔放的风格表 谈欣赏 《不朽的黄河》 的

西南师大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欢乐颂》教案

《欢乐颂》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体会博爱,自由,平等,友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博爱的理解和诠释。 教学难点: 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歌曲感情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欢乐颂》片段。 1、听到刚才的旋律,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吗?可能有的同学知道这首《欢乐颂》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有的不清楚,那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他就是《欢乐颂》的作者,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是1770年12月16日。 1782年——1792年是他创作的丰硕时期。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在1781年——1787年谱写成的三首钢琴奏鸣曲。 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爷爷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他曾因恋爱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1802年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

出了明朗的《第二交响曲》。 学生:贝多芬。 2、提问: 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答: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答: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课件讲述小故事——令人落泪的欢乐颂。 2、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3、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答:欢乐颂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这便是这部伟大的曲子所要歌颂的主题——欢乐,一个简单却又优美的旋律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3、分析作品。

西师大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红岩魂 内容结构: 歌乐山上:歌曲《走进歌乐山》 欣赏《红梅赞》 红岩魂 红旗颂歌:欣赏《迎风飘扬的旗》《红旗颂》 歌曲《唱给小萝卜头的歌》 教学目标: 1、能简单了解红岩的称谓来历及江姐的生平,体会诗歌对人物形 象塑造的作用。通过欣赏歌曲《红梅赞》,体会红岩英雄渴求 解放,爱国的情怀。 2、通过观看电视剧片段视频,体验视听媒体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 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音乐创新能力。 3、通过欣赏及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人物 丰富情感,逐渐理解“爱国、团结、奋斗、奉献”这一红岩精 神,并让学生认识到,弘扬红岩精神,创造精神文明,振兴中 华是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责任。。 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普通中学学生,很少有去过较大规模的红岩革命教育基地的经历,红岩知识多以纸制材料获得,情感体验很有限,为避免学生由于不熟悉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尴尬地步,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把忆红岩做为单元第一课时,让学生从最熟悉的江姐出发,

旨在将学生的思绪带进红岩,帮助学生了解红岩英烈的高尚品质,并认识“爱国、团结、奋斗、奉献”这一红岩精神的精髓。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歌乐山上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走进歌乐山》欣赏独唱《红梅赞》 教学重点:歌曲旋律中后半拍起唱的节奏,如 0 3 3 3︱ 风景中 教学难点:歌曲感情的表达 教学过程:导入: 一、情景开课,播放重庆、万州美景图,引导体会生活的美好,引 转话题:红岩先烈为新中国成立,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二、视听接触,初步了解 (一)了解“红岩”来历 1、播放《歌乐山烈士陵园》,了解歌乐山上的故事 2、播放红岩13号等红岩革命地址图片,并做补充介绍——“红13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曾家50号周公馆曾是中共领导组织重庆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心,从此‘红岩’一词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初期的重庆革命联系起来。” 三、导入本节的学唱歌曲《走进歌乐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