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

李翠红

2017/10/2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李翠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3、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4、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

[学习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结合资料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自主学习P8-9页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侵略者

2、教师引导: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学生同桌讨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5、小结:学生讨论后回答:“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可见西方列强的……)

6、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自主完成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过程。

1856年…1857年…1858年…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待事物本质的能力

7、《天津条约》的签订结合图片

教师讲述: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该条约a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c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在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可见清政府……,西方列强……)

(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展示圆明园海晏堂图片,结合课本“相关史事”,介绍圆明园: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闲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这个美誉是当之无愧。教师讲述: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因英法联军的贪欲而遭受破坏。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把圆明园里的珍宝洗劫一空,他们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富丽堂皇的宫殿化为灰烬。

出示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和图片

材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小组谈谈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多角度)

教师点拨:视频,文字,图片无不向我们倾诉着: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列强的贪婪、残暴、无耻行径。我们必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自强发展!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a《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赔款额度大幅增加(感受)

3、课外补充:总理衙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落后就要挨打!自强发展!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感受)(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a丧失更多主权b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设计意图:再次激发起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痛恨,立志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五)小总结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试想如果你生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会做什么?(小组成员之间大胆地聊一聊)(六)课堂检测: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选择题5道题

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本节的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列强侵华罪行

俄国侵略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签订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所学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达到了师生相长的效果,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激发了爱国情感。但是

本节课上也存在不足之处,在自学环节给学生留的时间不足,由于学生的课外知识缺乏小组讨

论环节中学生的发言还不够积极。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 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 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 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 李翠红 2017/10/2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李翠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3、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4、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 [学习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结合资料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自主学习P8-9页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侵略者 2、教师引导: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 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 腐败无能。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 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 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大沽之战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上"一目时,建议教师: 1.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然后,结合课本中的一"表"一图,简要讲述俄国是如何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的。由于该内容在初中已经讲过,这里不要再过多展开。 2.要把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活动,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背景中去观察,突出其"趁火打劫"的卑劣手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节 【知识体系】 1、原因 (1)根本原因: 思考: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为何在中国市场上依然滞销? (2)直接原因: (3)借口:英国借口“ ”;法国借口“ 2、经过 (1)1856年秋, , 第 (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 。(性质 )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 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关于《天津条约》 签定国: (注意顺序) 内容: (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 ,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关于《北京条约》 签定国: 内容: 1、时间: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 2、概况: (1)《瑷珲条约》 时间: 内容: (2)《北京条约》 时间: 内容: 1、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中国政局发生变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 【重点、难点】 1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和战争后签定的 (1)《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线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 《南京条约》仅限于东南沿海的五个通商口岸是明显的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这样, 外国的 (2)《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入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列强取得了期望已久的侵略权益, 中国的主权进 (3)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 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 (4)《北京条约》首先允许华工出国,使得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川教版八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编写人:丰县群益中学张旭东审稿人:高华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 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 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 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 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 “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 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 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的光荣传统。 【预习导学】 1. 年10月,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火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3.1851年,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政权。 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指挥下在大败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击毙洋枪队领队华尔; 1864年,在金坛再次大败洋枪队,击伤头目。 【问题探究】 2009年2月26日,清朝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见下图)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巴黎高价拍卖。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 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 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 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 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 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 O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 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 线是难点 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 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两次鸦片战争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抗争第1、2课两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内容。 2、正确区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深刻分析《南京条约》的危害和鸦片战争的影响,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3、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起止时间,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的暴行,掌握俄国抢占中国领土的具体史实;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太平军对内反封建、对外反侵略的爱国壮举。 4、分析列强对华扩大侵略的基本原因,进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系;归纳清政府的腐朽和革命的本质面目,揭示列强贪婪残暴的本质。 5、提高搜集和分析资料、列表归纳等学习能力。 6、理清教材线索,掌握“战争”题材内容的一般学习方法。 [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2、《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4、俄国抢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系。 [学法引路]:1、从以下几方面掌握“战争”题材的内容:战争的背景(原因);战争的起止时间;战争的简要经过;战争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战争的结果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战争的影响。 2、课前查阅鸦片战争爆发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试归纳中英之间的差距。 3、充分利用《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历史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做到时空结合。 4、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分析归纳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三方面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从参战国家、战争持续时间、战争影响三方面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扩大。 [预习导航](自主阅读教材,记忆基础知识)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2、年6月,(人物)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次运动的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一事件是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使人类文明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培养爱国情感以及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学习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间、侵略者。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860年。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1)时间:1858年 (2)国家: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 (3)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知识链接: (1)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2)导火线: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3)结果: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火烧圆明园: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火烧圆明园的国家、时间。 时间: 1860年10月。国家:英法联军。 《北京条约》的签订::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1)时间:1860年 (2)国家:清政府被迫与俄、英、法三国 (3)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 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友情链接: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 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7万平方千米 阅读《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图中代表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序号是(A)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

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

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D.日本 7.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课 件www.5y https://www.sodocs.net/doc/0815280901.html, (冀人版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

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诗歌朗读音频:我希望你以军人的身份再生---致额尔金勋爵)这是一位爱国文学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罪犯额尔金的,体现了一位爱国者的心声。大家知道额尔金在中国做过什么?正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带头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6.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鸦片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56年10月至1858年——炮轰广州→攻陷广州→逼近天津 第二阶段从1860年——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 8.教师过渡: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虚弱落后的清政府面对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无条件的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二)《天津条约》签订 1.展示图片: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 2.学生思考归纳:根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3.教师讲述: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火烧圆明园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因此英、法两国故技重施,1860年再次出兵,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美丽的圆明园 3.教师提问: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中华文明。 4.教师归纳: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国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5.教师小结: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有这样的评价:“请您想像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二)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近代史上外国资本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本课应重点把握几个特点:第一这次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第二这次战争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除英国外,法国也加人进侵略者的行列,俄国美国以调停人自居,实际上充当了英法的帮凶,是几个资本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历史。 第三英法俄美等国家,在武装侵略的基础上,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四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反抗侵略的传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形成鲜明对照。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此外,本课的备课,一定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与本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世纪年代清朝政局的变动,备课时应注意这些内容的结合。 教学目的.基础知识:英法美企图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天津北京;《天津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外国资本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学生认识到这种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开始落伍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讲述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坚强决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能力培养:①通过对第二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难点:英法为什么要再次发动战争?教学方法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之以录像手段。 教学过程(导人)北京的西郊,曾有一处规模浩大,金壁辉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多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大肆洗劫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名园。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沉思在断壁残垣的遗迹旁,心中总是忘不了那一把罪恶之火。 这节课我们就来讲点燃这把罪恶之火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板书)(课堂讨论一:英法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给学生介绍几条材料)材料: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教学目标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2.教法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