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_刘小流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_刘小流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_刘小流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_刘小流

摘要: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目前全国城市掀起一股社区建设高潮,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一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文章提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三方面思考:首先,要切实地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其次,要明确以居民文化权利实现为宗旨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实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第三,要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建设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3-0060-04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

刘小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

虽然早在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搞好社区文化,但文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区建设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002年十六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后,社区文化的意义得到重新认识,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国办发〔2002〕7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9部门也同时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此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相继提出,城市社区建设成了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各城市社区逐渐掀起文化建设高潮。那么如何去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呢,在笔者看来,以下几方面是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切实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

过去我们提倡社区文化建设之所以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从社区制度创新角度去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现在各地城市社区在大兴文化建设,但如果没有透彻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也很可能影响社区建设,影响社区的制度创新。在笔者看来,文化建设对当前社区发展的以下三大作用和意义不能忽略。

(一)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实现社区制度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它的一个

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1]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就是我国在社会新形势下在社会基层进行的

一种探索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和谐的制度创新。随着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政治与社会管理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传统的由国家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的城市社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面临新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目标是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的治理和善治,逐步达到自治,这是我国目前政学两界的基本共识。治理(governance)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用来形容公共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含义是政府的职能从“划船”向“掌舵”转变,更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从政府转移到其他社会部门,它强调的不是单纯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威“统治”,而是政府和社会民间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从治理的概念引申出“善治”的理论,认为良好的治理就是处于一种协商、合作基础上的“善治”。社区的治理和善治是我国从基层开始的一种社会管理的改革探索,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整合提升。治理和善治下的城市社区,不再是政府的延伸,不再承担综合行政管理职能,而是来自草根社会的区域性“共同体”,是一种民间社会。由此制度创新的要义是“社区共同体”的建设,这是一种社会治理结构的建设,它的要点是把社区所在地的各社团组织和居民很好地“组织”起来,使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各自的功能,改进社区的环境,解决社区的共同需求问题,最终取得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

在现代多元开放的社会,社区共同体的利益和价值日益多元化,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疏远,这不仅使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社区意识观念也淡薄。而社区制度创新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即创新过程本身需要社区基层共同体的参与和出谋划策,且创新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

原因带来许多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时间来修正和更改,也需要社区共同体的理解和包容。作为公共生活领域的社区,已经很难用行政命令来号召和凝聚,因此,如何理顺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把社区共同体团结凝聚在一块,成为实现社区制度创新的关键。

作为群众性活动的社区文化正好可以使社区共同体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加深了解、沟通关系,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社区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加亲情友爱氛围、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而社区共同体归属感和社区意识的提升,又能促进社区共同体自觉主动地关心社区事务,投身社区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形成良好社区氛围,为自己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也为社区制度创新出谋献策,真正实现社区治理和善治。

(二)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共同意义创新。我国社会正日益向现代性和多元化发展,而且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这种现代性和多元化将更加显著。社会学研究表明,在社会日益趋向多元化的同时,人们对社会共同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共同性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利益共同性和意义共同性。前者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利益结构是否合理、正义和公正;后者指社会各群体对自我利益的获得赋予怎样的意义,两者间即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关系。社会共同性这两方面的关系原理启示人们,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意义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共同意义创新具有创造意义资源弥足珍贵的意义,它提供社会共同生活的新意义,引导对于社会事实的积极解释。这使社会成员的正义感受力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对公平的利益结构更容易认知、认可和接受。特别是在我国进行社区制度创新时,更需要居民以建设性批判眼光来看待新生的制度和新生的事物,这样才可能使我国的制度创新把公平正义真正落实到社区制度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从治本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和维护社区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

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实践基本上可分为贯彻、普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开发本社区原有的文化资源、创造本地特有的亚文化的两个过程,[3]各地在具体社区文化建设中可能各有创新,但都有某种共同意义赋予或创新的成分在内,只有这样的文化能够创造认同感、归属感。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很多都是城市化新兴社区,社区居民来自不同地方,就是老城区的居民也有来自不同地方,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共同意义创新具有特殊的意义。社区文化建设需要为社区居民“诗意地栖居”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营造一种家园意识,形成特有的本社区风格的文化,让居民形成我是“某社区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更需要从意义创新的高度来认识文化的深层功能,使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产生新的共同意义,产生新的整合力量。若此,社区文化建设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社区转型和重塑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三)文化建设引领社区整体协调发展。文化的功能还表现在为整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历史上凡是盛世时代,其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比较协调发展,凡是文化不重视不发达的时代,其社会整体发展也并不如意。当今世界,先进的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例外地有着繁荣的文化,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双引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步发展,必然增加社会发展代价,阻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同时,社会、文化发展的落后,也必然使经济发展的后劲乏力。我们过去社区建设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社会发展的落后使社会治安问题增多,社会矛盾纠纷增加,文化的落后使人们找不到心灵的皈依和家园的归属,更无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已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实际上是将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优势。在社区建设中如何把经济发展水平转化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转化为市民的生活质量,转化为社会稳定,社区文化建设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城市社区,已初步品尝到了社区文化在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方面的甜头,如深圳福田区2002年提出“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的发展战略,已使其在经济文化社会协调运行和良性发展的曙光初露。相信若在今后社区建设中注重文化建设,那么我国城市社会的明天将更喜人。

二、以保障居民文化权利为宗旨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实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保障居民文化权利。过去我们对文化权利关注很少,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观念和条件制约:我国国情是生存权优先于发展权,在基本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谈文化权利是奢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进入21世纪以来,公民文化权利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最先敏锐地感觉到公民在文化权利上的要求越来越强烈,2002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公民文化权利研究。什么是公民的文化权利?公民文化权利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一样,都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创造和文化成果受保护等四个方面的权利。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目前公民文化权利问题的提出,并强调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列为同等重要地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GDP的增长,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加大;现代化发展要求公民素质与之相适应;民主政治使公共管理从权力理性走向权利理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的创造能力受到尊重。[4]

公民文化权利的提出,说明文化权利不是可有可无和可

多可少的东西,而是公民必须得到保障的同样重要的基本权利。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理解以及当今世界对三者关系的认识来看,在公民基本权利问题上,经济权利是基础,政治权利是保证,文化权利是目标。[5]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建设社区文化的宗旨应该是着眼于保障居民的文化权利。

那么如何保障居民的文化权利?首先必须有一种切实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这种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它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居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向居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目前已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深圳“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深圳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在中央要求加强文化体系建设之后,深圳又第一个出台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将保护居民文化权利纳入法定化、制度化轨道,突出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形式和载体的创新,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益和质量;提出了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产品丰富、运行有效、惠及全民”覆盖全市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方面的落实和体现。和谐社区建设,跟和谐社会建设一样,从实质上说,涉及到把社会正义的概念落实到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的方方面面。而社区文化建设,实质是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方面的落实和体现。什么是社会正义?郑杭生先生曾从社会学角度给社会正义下过一个定义:社会正义就是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配置的公平性和平等性。他认为社会正义是有阶段性的,公平与平等是不同程度的正义;公平的正义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义特征,它与“合理的差别”联系在一起;平等的正义是高级阶段正义的特征,表现为“事实上”的平等或实质性的平等观(即社会经济平等观和满足需要的平等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追求公平的正义而不能盲目追求平等的正义。历史经验证明,超越发展阶段追求平等的正义,是不能很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5]

如何把握初级阶段社会公平的正义?可以从社会公平两个主要维度即制度安排和百姓认可来把握:社会公平首先指的是一种客观的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它主要表现为社会资源分配和获得的差别是合理的;社会机会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自由开放的,可竞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公平与否主要看人们对它们的获得是依靠先赋的、与生俱来的还是靠后天的努力。换言之,公平的制度安排应形成这样一种激励机制:“上层永不松懈,中层永不满足,下层永不绝望”。[6]这种激励机制的形成首先必须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的实现,这样每个公民才能在基本的权利得到满足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改变自己地位和命运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文化权利成为人们的基本权利,因此,文化方面公平的制度安排则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制度安排要能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深圳社区文化建设中以保护居民文化权利为宗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民生文化净福利指标、特别是注重弱势群体文化权利保障的“文化关爱行动”就很好地体现了社会正义在文化制度公平方面的落实。

社会公平其次在主观上体现为百姓的认可,即百姓社会公平感的高低。社会公平感,可以从经验上体会到或通过一些社会指标体系来加以衡量。如江苏苏州市沧浪区社区文化建设中提出的幸福指数,就是一种主观的社会指标。而老百姓不认可,就说明存在社会不公平的。没有差别或差别过大,都是老百姓不认可、不认同的不公平的两个极端。如果老百姓的不认同感、不公平感发展到相对剥夺感,就会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极不利的影响。

社区文化方面的百姓认可,不仅表现为百姓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还表现在基本文化权利实现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社会公平度、公平感,以及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高低。苏州沧浪区将“幸福社区”作为发展目标,将居民的幸福感纳入社区建设的考核体系,致力于将幸福指数引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深圳将民生净福利(包括文化净福利)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指标,让老百姓、社区成员普遍感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幸福,这实际上是把百姓认可的公平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另外,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反映了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公平度的认可。

制度安排和百姓认可两个维度不可分割,宏观微观的制度安排是基础性的,百姓认可是制度安排合理性的反映和体现。同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基本文化权利实现的制度安排更为基本,基本文化权利实现过程中公平感、认同感的高低,居民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则是社区文化建设制度安排公平正义的表现。

三、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引入民间资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很多人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和主体方面存在认识误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

由于我国政府担当着对文化资源的调配,从对文化资源的调配主导权来看,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因此,如何按照居民文化权利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来搞好社区文化建设,这是政府的本分和基本责任。换言之,政府是实现居民文化权利的主要推动力量和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从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主导地位来看,政府扮演着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满足居民基本文化权利的角色。这也符合现代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的趋势。深圳在文化建设中,注意加大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体现了政府文化为民的职能。当然政府文化为民的职能不单指政府文化服务职能,因为社区文化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贯彻、普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从这点来看,

政府又扮演着引导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作用。换言之,政府在社区文化主流价值观引导中起着主导地位。

从社区文化的载体来看,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群众。所谓社区文化,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环境内的人们共同拥有的特定文化环境和在此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生活行为方式、心理情感结构、价值体系等精神现象的总和,它是社区居民和社区环境互动的产物,是在社区日常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带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也带有一定的自身规律。因此,从这方面来看,社区文化的建设发展繁荣离不开居民主体的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也须遵循社区文化自身的规律,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主体——

—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本社区特色文化。那种把社区文化建设理解成抛开居民主体、只满足请几个演员串台、节假日搞几次文化活动,是很难形成社区特色文化的。只有具有社区个性的特色文化,才能真正吸引群众,使群众自觉自愿地投入其中,很多带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常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人们的原因便在于此。如深圳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极具地方特色的鱼灯舞失传了两三百年,经重新发掘后立现异彩,在第七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上一举夺得金奖和大会组织奖,沙头角街道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共建共享与社会化运作。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政府,这是政府的职责,但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包办。享受政府提供基本社区服务(包括文化服务)是居民的基本权利,但个性化的、深度的社区服务完全由政府承担既不可能,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公共管理的准则。从资源特点来看,政府文化资源是有限的,而民间和社会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完全由政府包办社会事业(包括文化事业)的发展,既落后于经济发展现状,也明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和调动社会文化资源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首先是调动辖区企事业单位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指出:共建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这不仅清楚地说明了共建与共享的良性互动关系(共建为了共享,共享需要共建),还明确表达了共建共享的一系列根本观点:共建共享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根本是造福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切入点是完善公共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应充分调动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进行共建共享。社区共享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人员共享、场地共享、设备设施共享、信息共享等。深圳在社区文化共建共享方面走得比较前,如罗湖区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协调辖区单位组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走“资源共享”之路;福田区水围社区为此还专门设立了社区共建协调议事机构,负责社区共建工作的计划制定、工作实施与信息交流,负责社区资源共享的开发与信息交流。宝安区宝民社区与辖区中小学校实行图书馆共建共享,既节约了场地费用等资源,又丰富了图书资料,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和中小学校文化需求。

其次是实行社会化运作。社会化运作是指通过一系列规范程序,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场所建设交由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来承办,其运作形式各地可能各有创新,但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文化资源的投入效率和使用效益。

广州是社区文化社会化运作较早的城市,其经验得到民政部的赞赏并向全国推广。其主要做法表现为这样两大创新:一是项目管理,二是购买服务。前者指社区文化服务采用项目的形式进行规划、建设以及开展。先由社区根据广大居民的需要列出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然后根据政府及政府部门按社区服务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审批项目;拨付资金交给社区承办,或交给社会组织承办,同时加强指导和监督。社区文体基本设施建设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可以达到花钱少,效果好的预期目标。购买服务指政府通过资金支付或政策优惠,以招标委托等形式,同企事业单位,非赢利性机构(中介机构)或自然人签订合同,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广州社区文化服务多采用购买的方式。如为了提高社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档次和水平,邀请专业文艺团队到社区演出,节庆日组织专门的文艺团体为社区居民专场演出等都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表现。

深圳市也在2003年开启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还专门出台政策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社会联动机制。例如通过给企业冠名的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委托经营”。所谓委托经营,就是将街道文化建设委托给一家文化管理公司运作,利用专业文化公司的人才优势、网络、资源优势,达到开展社区文化要求的目标。福田区香蜜湖街道还开始了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场馆运营的“委托经营”探索,它开启了社区文化的“政府投资、企业营运”新模式。

虽然这些吸引民间社会资本的社会化运作方法还属初创,还需要完善,但无疑为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多元化、社会化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杭生2007年1月20日在深圳联合举办的“关爱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型社会主义实践——

—深圳关爱行动的社会学分析.

[2]卢汉龙.“善治”从社区治理开始[N].文汇报,2006-03-20.[3][6]郑杭生.社区文化建设与共同意义创新[J].红旗文稿,2007,(17).[4]艺衡等.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郑杭生.坚持和发展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2).

责任编辑仝瑞中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研究方案 一、研究领域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文化教育,无论是德育、教学,还是管理,都存在着一个文化的问题,都需要完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任务。当我们把某门学科教学成为某学科文化教育时,真正的素质教育才得以实现。 学校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舶来之物。换言之,我们对学校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比较适合中国学校校情的,为理论界和实践者所共同认同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层面看,构建学校文化的活动,当然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从实践中丰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文化建设实践,推进学校向更理性的层面发展,这是一条值得我们探索的路径。 二、研究主题 1.让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显性化,以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构建灵动的校园文化体系; 2.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形成风格,突显个性; 3.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子问题 研究的总问题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子问题有四项: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3.教师文化建设;4.学生文化建设。 四、研究意义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_刘小流

摘要: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目前全国城市掀起一股社区建设高潮,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一部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文章提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三方面思考:首先,要切实地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其次,要明确以居民文化权利实现为宗旨和以落实社会公平正义为实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第三,要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建设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3-0060-04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 刘小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 虽然早在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搞好社区文化,但文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社区建设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002年十六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后,社区文化的意义得到重新认识,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国办发〔2002〕7号),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9部门也同时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此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相继提出,城市社区建设成了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国各城市社区逐渐掀起文化建设高潮。那么如何去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呢,在笔者看来,以下几方面是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切实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 过去我们提倡社区文化建设之所以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从社区制度创新角度去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现在各地城市社区在大兴文化建设,但如果没有透彻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也很可能影响社区建设,影响社区的制度创新。在笔者看来,文化建设对当前社区发展的以下三大作用和意义不能忽略。 (一)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实现社区制度 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它的一个 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正义、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1]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就是我国在社会新形势下在社会基层进行的 一种探索社会正义、追求社会和谐的制度创新。随着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政治与社会管理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传统的由国家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的城市社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区面临新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目标是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的治理和善治,逐步达到自治,这是我国目前政学两界的基本共识。治理(governance)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用来形容公共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含义是政府的职能从“划船”向“掌舵”转变,更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要从政府转移到其他社会部门,它强调的不是单纯的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威“统治”,而是政府和社会民间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从治理的概念引申出“善治”的理论,认为良好的治理就是处于一种协商、合作基础上的“善治”。社区的治理和善治是我国从基层开始的一种社会管理的改革探索,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整合提升。治理和善治下的城市社区,不再是政府的延伸,不再承担综合行政管理职能,而是来自草根社会的区域性“共同体”,是一种民间社会。由此制度创新的要义是“社区共同体”的建设,这是一种社会治理结构的建设,它的要点是把社区所在地的各社团组织和居民很好地“组织”起来,使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各自的功能,改进社区的环境,解决社区的共同需求问题,最终取得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 在现代多元开放的社会,社区共同体的利益和价值日益多元化,加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大等原因,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疏远,这不仅使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社区意识观念也淡薄。而社区制度创新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过程,即创新过程本身需要社区基层共同体的参与和出谋划策,且创新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目的:了解深圳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活动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谈,做调查。 活动地点:深圳市文华社区,西坑社区,文锦海渡关,北斗片区,锦联片区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协助楼长选举来调查社区文化生活情况。虽然这次社会实践仅仅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团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在社区协助社区社工出海报、资料宣传、访谈、服务孤老等等,同时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如下:本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调查年龄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 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社区文化是指以小区或街道为单位的有组织的区域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网络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属于一个移民城市,外国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来人口较多,文明程度和素质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个方面比较复杂。调查显示: 1)社区普遍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存在,并且达 到一定程度的满意。 2)社区居民普遍在意社区所举行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一旦有空或者符合兴趣 便会参与。 3)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关注社区文化活动,只是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时间上,50 岁以上的人群占有优势,而50岁以下的人群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普遍没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由多种文化共同构建,如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娱乐文化、 校园文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40%的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娱乐文化建设工作,23%的 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家庭文化或广场文化建设工作。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生活节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 大学之道,以德为首,德育的成功也就是大学的成功,因此中外学者都很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使之系统化和成熟化,对于指导高校道德建设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道德养成教育,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尚未建立一个科学和系统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国内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中南大学韩冬梅在《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三期发表“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重点论证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特征和根据。浙江万里学院姜彦君于2004年9月1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他的观点如下: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同时他还对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的研究方面,唐勇的《大学生的德性养成与德行塑造》一文中指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德性和德行的途径有:第一,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第二,建构合理、和谐与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第三,校园文化的有序性;第四,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王金华教授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文章比较系统地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目标与内容、实践策略、工作机制几个方面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这对科学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我国的教育部和各高校研究人员针对大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研究和访谈,其中的数据及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本身存在矛盾和出入的,我们并不提倡引用。 国内关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从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主要倾向于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而未系统地阐述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其二,国内主要倾向于研究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此类的文章也是多而多之,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并且对两者的区别也并未清楚说明。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一个城市的希望与生机所在,文化是其灵魂与内涵,亦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社区文化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塑造人、改造人、教育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xx街道各社区通过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融洽了油地居民关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近期,我们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XX街道位于XX。辖区内有21个油田家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常住居民万余人,流动人口6879人。辖区具有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较大等特点。 一、 xx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xx街道从辖区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以社区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发展。xx街道自建制以来,群

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城区、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已形成,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优势,针对辖区地域广大、人口密集、油田单位多、居民层次多样等特点,把社区文化工作列入到两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中,将社区的精神风貌、建设成就、服务宗旨等内容融为一体,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振奋了群众精神,凝聚了社区居民的人心,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生机勃勃,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全省先进体育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星级文明社区等荣誉的获得,足以证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思想,创出了街道的名气;二是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生活,增强了街道的人气;三是宣传社区群众的典型,树立了街道的正气;四是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热情,形成了街道的好风气。 以社区优势造就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必须要有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优势也就为这批骨干造就了施展才能的舞台。xx街道文化站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大舞台的龙头,在社区率先成立了三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京剧爱好者协会、书画联谊会、中老年健身舞协会,这些协会成为带动和深化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支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比较分析 赵秋霞 (中共偃师市委党校,河南偃师471900) 摘要: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区域范围与文化内涵方面与国外不完全相同,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不及国外发达国家;社区文化活动内容与国外相近,但整体上优于外国,尤其是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别具特色;国外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文化设施管理的先进经验,可资借鉴;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发挥社会团体积极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特色;优势;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13X(2004)03-0080-03 一、社区文化的区域范围 与文化内涵比较 我国的社区是指聚居在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人口大多在2万至10万人之间。有些社区的规模还会再小。例如,洛阳市涧西区天津路办事处天津路二街坊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单位。其社区南起景华路,北至建设路,东起豫北二路,西至天津路,面积0.3平方公里。社区内有天润购物广场、洛阳轴承厂女职工单身宿舍、洛阳轴承厂销售处、洛阳轴承厂外大食堂、洛轴14号托儿所等单位。社区内有居民住宅楼28栋,1537户,5628人。社区设有中共天津路二街坊社区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为宗旨。其社区工作者网络是:书记1人,主任1人,副主任4人,辖区民警2人,小组长8人,住宅楼楼长24人。社区还设有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等组织。其组织较规范,管理较为完善。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内生活的人们,长期、逐步地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行为规范、民俗习惯、价值观念。国外社区与我国社区不完全相同。据有关文献材料表明,例如美国的主要大城市之一的洛杉矶,包含有150多个小城市。其人口数量不等,也在2万人至10万人口不等。美国称这种小城市为一个小社区。二者相比,前者是城市的行政基层单位,后者是以城市为单位。虽然二者在人口数量上相似,但是其文化内涵不同,尤其是社会体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二、社区文化的设施与 活动内容比较 以威海市环翠区为例,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为适应建设先进城市文化的需要,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0的战略,通过开办/双休日学校0、/干部夜校0、/职工夜校0、/网上学校0、/市民文明学校0等,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以及市场经济、金融、证券、财税、现代科技等知识的学习,有力地促进了市民知识的更新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该区还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学习大讨论,教育广大市民破除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引导广大市民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建设先进城市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实践表明,以城市社区为纽带,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有力地推动整个城市文化建设。近年来,环翠区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抓载体。每年由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大规模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持续不断、高潮迭起。经常组织大型民间艺术表演、音乐会、广场纳凉文艺晚会、各种节日文艺演出和社区文化成果展 第19卷第3期2004年9月 洛阳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UNIVERSITY Vol.19No.3 Sep.2004 y收稿日期:2004-05-21

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参加者:*** 主题:浅析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 时间:寒假期间 地点:县城小区 转眼间大学生涯的第二个寒假又匆匆度过了,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为了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与专业发展相融,我利用寒假期间在本市居民小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迫在眉睫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直接体现于社区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安居乐业,关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这就是大概的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建设社区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1.老少相结合2.大小相结合3.雅俗相结合4.远近相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怀念以前的社区文化,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而这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1.都市化。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

浅议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81733086.html, 浅议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作者:柳文杰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8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很好地建设我国的社区文化,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统揽全局,不断开拓。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基层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缺少这一环,新型社区建设便不可能实现。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社区,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满足每个居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概述 社区文化的涵义很广泛,一般是指一定地域内,反映在社会共同体中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等生存环境要素的文化现象总和。社区文化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增加归属感及社区的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治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对社区建设和社会和谐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际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广大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居民能够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和参加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对文化的强烈愿望。其次,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组织社区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社区之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文明程度。近年来街道各社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社区居民参与,起到了教育社区居民、强化社区精神、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第三,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协调各单位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交往,得到相互了解,互相协作与配合,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感情交流。人们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越多,越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自觉维护社区利益,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和基层文化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社区文化,但在其建设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开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

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功能逐渐增强,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占据核心地位。本研究论述了社区文化的内涵、意义,勾勒出中国特色社区文化的轮廓,并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社区社区文化文化认同文化自觉 社区文化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随着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这种深刻的变化继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逐渐变成了“社会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居住在城乡社区,实质上变成了“社区人”。这个转变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始至今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企业办社会”的模式逐渐改变,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企事业单位的职能逐渐变弱,而“社区”的职能逐渐变强,社区的组织管理和居住在社区的“社会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由“松散”走向“紧密”。“社区”成为当今中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可用作社会支持和进行社会动员的组织资源。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建设优秀的社区文化对于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及社区文化建设意义的再认识 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由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向“主文化”转变的趋势愈加明显。研究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对社区文化及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进行再认识。

1、社区文化的内涵 国内对于社区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由于“社区”和“文化”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加上理论界研究角度的不同,对社区文化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界定。概括来讲,国内理论界对于社区文化内涵的界定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反映论、包括论、层次论。 反映论认为社区文化是居住在社区的“社区人”这个“生活共同体”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和社区成员的表现。如,“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反映出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区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走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包括论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社区”这个地域范围内所有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强调社区文化内容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如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方面;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视觉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的认为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生存文化、发展文化、价值文化、民俗文化、遗产文化等。 层次论认为社区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区物质文化,第二层次是社区行为文化,第三层次是社区制度文化,第四层次是社区观念文化。社区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经过社区居民改造的自然环境和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社区行为文化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学习、经营、生活、娱乐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社区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摘要】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前言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互联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对现在的建设,又有哪些效果呢? 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社区的品味,对促进社区居民素质全面发展,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随着我国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正深入城市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数字网络化的社区正在形成。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一

(一)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作为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载体,在网上系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文化,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创建和谐社区打下基础。同时,用科学思想、先进文化迅速占领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也是抵制腐朽文化、封建迷信、伪科学侵入城市社区的迫切需要。 2. 互联网是城市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精神压力、情绪困扰随之增多,需要适当的文化休闲来排解这种压力。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文化广场”。它因其即时性、虚拟性、交互性而具有一种吸引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独特魅力。如今,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设有娱乐休闲频道,可为社区居民提供音乐欣赏、影视观赏、联线游戏等众多的文化娱乐服务,使人们在体闲娱乐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平衡身心,对于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具有独特作用。 3. 互联网是沟通城市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现代社会人们整日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及兴趣顾及社区邻里关系,邻里相互间感情交流、沟通逐渐减少,人际关系趋于淡化,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疏离症”现象,这种现象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极不协调的。互联网在迅速发展,网上信息交流工具越来越多,网络人际沟通也越来越便捷。人们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相互沟通,可以较为随意地与他人交流,克服了面对面交往时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社区居民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增进了双方的联系与感情,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有助于创造出一种友善、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成果公报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军强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院传媒教育与职业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员:姚海涛石银燕王静君黄强马艳波马定国李盖虎刘小华胡长春 一、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地一个组成部分.高校是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地产生,就是高校创新地一种表现.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能创造常为新地校园文化,常为新地高职院校,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本课题以创新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研究,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一个方面:精神文化建设,包括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内涵、体系、研究地范围,目前地现状、存在地问题、应对地措施,与先进文化地关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特色;第二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三个方面:制度文化建设,管理、行政、教学等;第四个方面:行为文化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社团、体育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是开题前进一步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二是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地经验;三是设置课题资料研究专栏;四是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五是与兄弟院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六是设立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机构;七是参加课题成果校园实践推广活动. (二)研究方法 按照“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地思路进行.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地考察,案例调查.本项目在研究中,运用逻辑推理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推导,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地主要问题,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结论与对策 (一)界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地内涵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地校园环境、多彩地文化生活、高雅地艺术情趣、浓厚地学术氛围、科学地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地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地价值理念,导向正确地舆论环境,使学校文化形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动手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 校园文化,能从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文 / 衡阳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所研究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教职工、学生所认同的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物质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校园文化现状及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教学工作。的确,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形”人才,反过来也影响着学校自身的社会形象。 误区二: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一些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而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学生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制度抵制、反感甚至阳奉阴违。 误区三:曲解文化内涵而忽视校园现实。认为“文化”是个大概念,博大精深,一所学校搞文化建设只能是蚂蚁撼树,学校小天地既没有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殊不知“文化”一词有“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有人的社会活动,就有文化的建设与创造。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雅安市雨城区城区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摘要: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攀上新高度、寻找新方向、达到新高度、产生新思路,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文化、精神需求、十八大、目标、文化建设 (一)、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概况 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区域内人们的各种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其重要内涵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 满足其精神需求, 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同时, 社区文化对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以及增强社区竞争力等方面,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可见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挑战。据调查:全国6524个街道,共有文化占4545个,建有文化展仅占69.67%,在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建有文化展的仅为45.26%,文化设施的缺口还很大。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或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元,按城镇人口5.77亿算,人均仅0.7元,可见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此外,还存在社区文化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基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所发展但仍面临挑战,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我们毛概调研小组在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通过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对雨城区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在调查数据及查阅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概况做了简单总结,对社区文化与人类生活做了探讨,并针对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查分析

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精)

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2008-07-23 22:45:55| 分类:企业文化与社区文 |字号订阅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严格地说,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成效那种打突击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作风和编入另册附庸风雅的表面化行为都不利于社区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艰辛的细致的持久的工程,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老与少相结合 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大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这种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是由老人与儿童的特点决定的首先,社区成员中老人和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很多小区,他们的比例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一群体自然要倍受关注和重视其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充裕的时间现代都市节奏加快,迫于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需求,中青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围绕工作所进行的学习交往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相反,老人和孩子时间宽裕特别是老人,除了日常家务之外,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再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强烈的需求中青年人当然也有,但是他们的渴望为繁杂的事务所限制,需求成了深层次的期盼;而老人和孩子的需求是直接的显在的,只要有环境,就可以实现最后,社区是老人和孩子实现文化需求的最主要的场所,他们的文化更具有区域性,对区域性的关注和依赖远胜过中青年人中青年更多的要参与区域外的文化实践,音乐厅舞厅咖啡屋等可能是其主要活动地点针对这些特点,对老人和孩子自发的自娱的活动要积极地加以扶植引导组织如上面介绍的莲花北村成立了夕阳红艺术团和各种健身娱乐表演组织,除了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之外,还走出村门,赴敬老院福利中心驻深部队等慰问演出,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老人联谊,成为传播中国社区文化的老年天使 (二大与小相结合这里说的大是指大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经过专门的精心策划组织,参与者众,影响面广,如体育节艺术节文艺汇演入住仪式社区周年庆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即那些常规的每日每周都可能开展的又有一定的组织安排的社区文化活动,如每日的晨练休闲娱乐等,通常由兴趣小组组织大活动和小活动要合理搭配,合理安排大活动不能没有,也不能过于频密缺少大的活动,影响面窄,影响力小,社区文化建设的进程会减慢,社区文化氛围会减弱但是大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