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岳亚鹏1 李 勇1 薛 琳1 周 毅1,2 徐阳春1 沈其荣1 郭世伟1,3

(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3通讯联系人,E2mail:sguo@https://www.sodocs.net/doc/084380332.html,)

Effect s of Different Nit rogen Forms on Growt h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of Rice under Non2 flooded Cultivation

Y U E Ya2peng1,L I Y ong1,X U E Lin1,Z HOU Y i1,2,X U Yang2chun1,S H EN Qi2rong1,G UO Shi2wei1,3

(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 ronmental S ciences,N anj ing A gricult ural Universit y,N anj i ng210095,China;2A nhui S cience and Technol2 ogy College,Feng y ang233100,China;3Corres pondi ng aut hor,E2mail:s guo@nj https://www.sodocs.net/doc/084380332.html,)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 he effect 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ammonium,as A;nitrate,as N;ammonium and nitri2 fication inhibitor dicyandiamide,as A+DCD)on growt h and nut rient absorption of rice plant s under non2flooded cultivation at t he tillering and booting stages,a pot experiment wit h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conducted in greenhouse.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at t he tillering and booting stages,biomass,number of tillers and t he area of newly expanded leaves of rice plant s under A and A+DCD treat ment s were higher t han t hose under N treat ment;The highest net photosynt hetic rate occurred in rice plant s under A+DCD treat ment,and t he lowest under N treat ment;The proportion of potassium distributing in leaves of rice plant s under A and A+DCD treat ment s was higher t han t hat under N treat ment,while t he proportion of po2 tassium distributing in stems of rice plant s under N treat ment was higher t han t hat under A and A+DCD treat ment s.

K ey w ords:nitrogen form;non2flooded cultivation;rice;biomass;nutrient absorption

摘 要:采用土培试验种植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高;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而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

关键词:供氮形态;旱作;水稻;生物量;养分吸收

中图分类号:Q945.12;S143.1;S5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7216(2008)0420405206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江河平均流量虽然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00 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1];年均降水量为630 mm,不到全球年均降水量的1/5,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223]。不仅如此,我国水资源不但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和耕地的分布不协调,而且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丰水、枯水年际变差很大。水资源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生产势在必行。水稻是农业生产中的耗水大户,每年水稻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40%以上,而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40%。在淹水栽培条件下,80%的稻田灌溉水通过蒸发和淋失途径而损失[4]。这种由于高份额的生态用水所造成的巨大浪费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5]。越来越多的农业与生物科学家致力于水稻节水栽培研究,关于水稻抗旱生理的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6]。

水稻旱作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p H值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土壤中的速效氮由水作时的铵态氮为主变成旱作时的硝态氮为主。不同氮素形态能够显著影响作物生长,铵态氮作为单一氮源时显著抑制甜菜、烟草等作物的生长[728]。然而,水稻是喜铵作物,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对铵态氮的偏好尤为显著,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和较高的光合速率及羧化效率[9],因此,铵态氮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性。

但是前期的研究结果仅仅局限于营养液培养,在土壤中能否通过施用不同形态氮素来调节水稻的抗旱性能,以及土壤中供应铵态氮能否增强水稻的抗旱性?本研究采用土培并供应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的方式,研究水稻的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状况,以期为指导旱作水稻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2007211219;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203217。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12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0027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0702)。

第一作者简介:岳亚鹏(1982-),女,硕士研究生。

504

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2008,22(4):405~410 https://www.sodocs.net/doc/084380332.html,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扬稻6号(YD6)作为供试水稻材料。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温室内进行,供试土壤采自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农场,土壤质地为黏土。其基本理化性状如下:有机碳13.96g/kg,全氮1.29g/kg,速效磷55mg/kg,速效钾143.5mg/kg,p H7.34。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计了3种供氮形态:铵态氮[A,施(N H4)2SO4],硝态氮[N,施Ca(NO3)2]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施(N H4)2SO4,并以双氰胺作硝化抑制剂]。以KH2PO4作为磷肥,以KCl作为钾肥。

1.3 试验管理

每盆装过筛的风干细土3kg,于7月27日移栽2叶1心的秧苗,共重复8次。氮肥(纯N)0.2g/ kg,磷肥(P2O5)0.1g/kg,钾肥(K2O)0.1g/kg。氮肥基肥∶拔节肥为2∶1,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移栽缓苗后,根据每盆土的质量计算出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5%左右时每盆土的需水量(W)与土水和盆钵的总质量(W T),并采用称量法于早、中和晚各灌水一次,使得灌水后每个盆钵的总量为W T。前期没有考虑水稻的生长量,每天保持同样质量,中期根据水稻生长情况略有改变。分别在8月28日(分蘖期)和10月10日(孕穗期)采样,每次随机采样4盆。

1.4 测定方法

1.4.1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

全氮含量采用混合加速剂消煮,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速效磷采用0.5mol/L的Na HCO3浸提,钼蓝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1.0mol/L N H4OAc 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2外加热测定;p H值采用2.5∶1水土比浸提,p H计测定[10]。

1.4.2 植物样品的测定

叶面积:在每次采样时记录分蘖数,用系数法计算新完全张开叶的叶面积[11]。

植物鲜质量:按叶片、茎鞘和根系分别采样,用去离子水洗净擦干后称量。

植株干质量:按叶片、茎鞘和根系分别采样,用去离子水洗净擦干后于105℃下杀青30min,然后在70~80℃下烘至恒重,称量。

烘干后的植株样品经磨碎过筛后用H2SO42

H2O2法消化并定容至100mL,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消化液中的全氮含量;钼蓝比色法测定消化液中全磷含量[10];火焰光度计测定消化液中的全钾含量[10]。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采用Licor26400型光合仪测定新完全展开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测定光强设定为1000μmol/(m2?s),CO2浓度为外界大气CO2浓度,叶片温度设定为(28±2)℃,相对湿度为50%~60%。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2003和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L SD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在分蘖期和孕穗期,A和A+DCD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生育期下N处理的水稻生物量。虽然在分蘖期A处理的水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A+DCD处理的水稻,但是在孕穗期这两种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表1)。

2.2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的分蘖数、根冠比与单叶叶面积的影响

在分蘖期和孕穗期,A和A+DCD处理的水稻的分蘖数和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显著高于相应生育期下的N处理。虽然A处理的分蘖数在分蘖期显著高于A+DCD处理,但在孕穗期这两种处理的分蘖数没有显著差异。而且在分蘖期和孕穗期, A和A+DCD处理的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在分蘖期,A处理的根冠比显著高于A +DCD处理的水稻,而A与N处理及N与A+ DCD处理间的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在孕穗期,3种处理下的根冠比均无显著差异(表2)。

2.3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孕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在孕穗期,A+DCD处理下的水稻净光合速率最高,N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最低,而这3种处理下水稻叶片内的细胞间隙CO2浓度无显著差异。A+ DCD处理的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N处理,而A与A+DCD处理及A与N处理下的水稻叶片间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无显著差异(表3)。

2.4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在分蘖期,3种处理下的水稻根、茎和叶内的氮

604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 第22卷第4期(2008年7月)

表1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生物量的影响

T able1.E 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biom ass of rice plants under non2flooded cultivation at the tillering and booting stages.

处理Treat ment

分蘖期Tillering stage/(g?pot-1)

根Root茎Stem叶Leaf

孕穗期Booting stage/(g?pot-1)

根Root茎Stem叶Leaf

A14.62±0.55a20.40±1.49a12.93±1.90a13.8±0.51a31.27±1.26a15.4±0.75a

N8.13±0.75c12.13±0.97c7.17±0.15c11.0±1.17b27.45±1.60b10.4±1.26b A+DCD10.20±0.75b16.03±0.80b10.17±0.95b15.3±1.96a32.07±1.86a15.5±1.04a

A-铵态氮处理;N-硝态氮处理;A+DCD-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同列数据后跟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未达5%显著水平。下表、图同。

A,N and A+DCD indicate ammonium,nitrate and ammonium and nitrification inhibitor(dicyandiamide),respectively.Data followed by t he common lowercase letters wit hin t he same column indica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5%level.The same as in t he tables and figures below.

表2 不同供氮形态对分蘖期和孕穗期旱作水稻的分蘖数、根冠比和新完全展开叶叶面积的影响

T able2.E 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number of tillers,root to shoot ratio and new ly exp anded leaf area of rice plants under non2flooded cultivation at the tillering and booting stages.

处理Treat ment

分蘖期Tillering stage

分蘖数

Number of

tillers per pot

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

Newly expanded

leaf area/cm2

根冠比

Root/Shoot

孕穗期Booting stage

分蘖数

Number of

tillers per pot

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

Newly expanded

leaf area/cm2

根冠比

Root/Shoot

A17.57±1.51a34.61±1.56a0.44±0.03a19.75±1.71a56.23±4.47a0.30±0.01a N9.86±0.90c24.07±1.97b0.42±0.02ab15.00±1.41b50.44±3.80b0.29±0.02a A+DCD15.29±0.95b32.11±3.01a0.39±0.01b20.00±1.83a59.48±3.63a0.32±0.05a 表3 不同供氮形态对孕穗期旱作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T able3.E 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the photosynthetic p arameters of rice plants under non2flooded cultivation at the booting stage.

处理Treat ment

净光合速率

Net photosynt hetic rate

/(μmol?m-2s-1)

气孔导度

Stomatal conductance

/(mol?m-2s-1)

细胞间隙CO2浓度

Intercellular CO2concentration

/(μmol?mol-1)

蒸腾速率

Transpiration rate

/(mmol?m-2s-1)

A18.90±0.22b0.25±0.02ab283.50±3.54a 5.62±0.52ab N17.07±1.50c0.22±0.01b281.33±10.02a 4.70±0.50b A+DCD20.01±0.49a0.28±0.01a281.67±5.69a 6.10±0.53a

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在孕穗期,虽然A和A+DCD 处理下水稻茎内的氮含量均显著高于N处理下的水稻,但是3种处理下水稻的根和叶内的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在分蘖期和孕穗期,A和A+DCD处理下的水稻根、茎和叶内的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图12a)。在孕穗期,A和A+DCD处理下水稻的根、茎和叶内的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N处理,而A与A +DCD处理下水稻体内的氮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图12b)。

在分蘖期,A处理下的水稻茎和叶内的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处理,而A与A+DCD处理及A+ DCD处理与N处理下的水稻茎和叶内的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是A和A+DCD处理下的水稻根内的磷含量却显著低于N处理;在孕穗期,A和A+ DCD处理下的水稻叶内的磷含量均显著低于N处理,而3种处理下水稻的根和茎内的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图12c)。在孕穗期,A和A+DCD处理下水稻叶内的磷累积量均显著高于N处理,3种处理下水稻茎内的磷累积量无显著差异,A+DCD处理下水稻根内的磷累积量显著高于N处理的水稻,而A 与A+DCD处理下水稻根内的磷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图12d)。

在分蘖期和孕穗期,A和A+DCD处理下的水稻叶内的钾含量均显著高于N处理,而A和A+ DCD处理下水稻茎内的钾含量却显著低于N处理(图12e)。在分蘖期,A和A+DCD处理下的水稻根内的钾含量显著高于N处理,而在孕穗期却显著低于N处理。在分蘖期和孕穗期,A和A+DCD处理下的水稻根、茎和叶内的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图12e)。在孕穗期,A和A+DCD处理下水稻叶内的钾累积量均显著高于N处理,而A处理下的水稻茎内的钾累积量却显著低于N处理。A+DCD处理

704

岳亚鹏等: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图1 不同供氮形态对分蘖期和孕穗期旱作水稻体内的氮(a)、磷(c)和钾(e)含量及对孕穗期水稻氮(b)、磷(d)和钾(f)累积量的影响Fig.1.Effect 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on nitrogen(a),phosphorus(c)and potassium(e)content s at t he tillering and booting sta2 ges,and on total nitrogen(b),phosphorus(d)and potassium(f)accumulation at t he booting stage.

下的水稻茎内钾累积量与A处理下的水稻和N处理下的水稻均无显著差异,且3种处理下的水稻根内钾累积量也无显著差异(图12f)。

3 讨论

3.1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光合特性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作物形成干物质的基础,约90%以上的干物质都是由光合作用生成的[12],光合速率与作物的生物量和产量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1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关闭气孔、叶片卷曲和提高根冠比等方式减少水分的散失和增加植物吸收水分的能力[14]。但是,气孔关闭却增加了外界大气中CO2向Rubisco酶羧化位点传递的阻力,降低了Rubisco酶羧化位点上的CO2浓度。由于Rubisco 酶对CO2的催化能力较低,且CO2在传输过程中的

804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 第22卷第4期(2008年7月)

阻力较大,使得在现有的大气CO2浓度下Rubisco 酶的羧化能力成为限制C3植物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因素[15217]。因此,提高Rubisco酶的含量或活性,即提高Rubisco酶的羧化能力能够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

在干旱胁迫下,铵态氮和铵硝混合处理的水稻叶片内的氮素向Rubisco酶分配的比例较硝态氮处理的水稻高,而且铵态氮和铵硝混合处理的水稻叶片内的Rubisco酶的活性较硝态氮处理的水稻高[9]。在本研究中,虽然3种处理条件下水稻叶内的细胞间隙CO2浓度无显著差异,但是这3种处理条件下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却存在显著差异(表3),其原因是这3种处理条件下水稻叶片的羧化效率不同(数据未列)。然而,这3种处理条件下水稻叶内的氮含量却没有差异(图12a),因而导致A和A+ DCD处理的水稻叶内的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较N处理高的原因可能是A和A+DCD处理的水稻叶内氮素向Rubisco酶分配的比例高,或者是A和A+DCD处理的水稻叶内的Rubisco酶活性高。同时,在分蘖期和孕穗期,由于A和A+DCD处理下水稻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N处理下的水稻高(表2),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较多的工作场所,也为形成较多的干物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 不同供氮形态下钾的分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N H4+能够抑制根系对K+的吸收[7,18]。在本研究中,虽然在分蘖期这3种处理条件下水稻体内钾平均含量(钾累积量/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孕穗期A和A+DCD处理的水稻体内钾的平均含量较N处理的低,然而A和A+ DCD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分配的比例较N 处理高。低钾叶片的电子传递能力、Rubisco酶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从而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19221]。因此,3种处理条件下水稻体内对钾的分配比例的不同也可能是导致这3种处理条件下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另外,钾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可以调节气孔的开闭,增强叶片的保水能力[22],提高膜稳定性[23],从而增强作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气孔导度较高的A+DCD处理的叶片虽然有利于CO2向叶绿体的传输,但同时也增强了叶片的蒸腾速率(表3)。然而由于铵态氮处理的水稻根系的吸水能力较硝态氮处理的高[24],在具有相同根冠比时A+DCD处理的水稻根系吸水能力可能较N处理的水稻高,根系较高的吸水能力为维持地上部较高的蒸腾散失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因此,不同氮素形态下水稻体内的K+在根、茎和叶内分配比例的不同也是导致水稻光合生理和生长状况不同的原因。不过,国际上尚未见有关氮素形态影响K+分配的研究报道,氮素形态影响K+分配的机理尚不清楚,这也将是本小组今后的研究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章光新,邓 伟,王志春.中国21世纪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

展.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6):3212324.

[2] 罗利军,张启发.栽培稻抗旱性研究的现状与策略.中国水稻

科学,2001,15(3):2092214.

[3] 罗守进.稻类旱作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332

337.

[4] 王笑影,梁文举,闻大中.间歇灌溉对北方水稻生理生态需水

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7):191121915.

[5] Tuong T P,Bouman B A M,Mortimer M.More rice,less

water2intergrated approaches for increasing water productivity in irrigated rice2based systems in Asia.Pl ant Prod Sci,2005, 8(3):2312241.

[6] 郭世伟,吴良欢,沈其荣,等.中国覆盖旱作水稻理论与实

践.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9.

[7] Walch2Liu P,Neumann G,Bangert h F,et al.Rapid effect s of

nitrogen form on leaf morphogenesis in tobacco.J Ex p B ot, 2000,51(343):2272237.

[8] Raab T K,Terry N.Nitrogen source regulation of growt h and

photosynt hesis in Beta vul garis L.Plant Physiol,1994,105

(4):115921166.

[9] Guo S W,Chen G,Zhou Y,et al.Ammonium nutrition in2

creases photosynt hesis rate under water stress at early devel2 opment stage of rice(Ory z a sativa L.).Pl ant&S oil,2007, 296:1152124.

[10]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642

270.

[11]郁进元,何 岩,赵忠福,等.长宽法测定作物叶面积的校正

系数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7(2):37239.

[12]Zelitch I.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tosynt hesis and

crop yield.B ioS cience,1982,32(10):7962802.

[13]Long S P,Zhu X G,Naidu S L,et al.Can improvement in

photosynt hesis increase crop yields?Plant Cell&Envi ron, 2006,29:3152330.

[14]Price A H,Carms J E,Horton P,et al.Linking drought2

resistance mechanisms to drought avoidance in upland rice using a Q TL approach:Progress and new opportunities to in2 tegrate stomatal and mesophyll response.J Ex p B ot,2002, 53(371):98921004.

[15]Bernacchi C J,Portis A R,Nakano H,et al.Temperat ure re2

sponse of mesophyll conductance:Implications for t he determi2 nation of Rubisco enzyme kinetics and for limitations to photo2

904

岳亚鹏等: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synt hesis in vivo.Plant Physiol

,

2002,130(4):199221998.[16]Flexas J ,Ribas C M ,Hansom D T ,et al.Tobacco aquaporin

NtAQP1is involved in mesophyll conductance to CO 2in vivo.

Plant J ,2006,48(3):4272439.

[17]Leegood R C ,Sharkey T D ,von Caemmerer S.Photosynt he 2

sis :Physiology and Metabolism.New Y ork :Kluwer Academ 2ic Publishers ,2004.

[18]Bloom A J ,Finazzo J.The influence of ammonium and chlo 2

ride on potassium and nitrate absorption by two barley root s depends on time of exposure and cultivar.Plant Physiol ,

1986,81:67269.

[19]彭海欢,翁晓燕,徐红霞,等.缺钾胁迫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光

合防御机制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06,20(6):6212625.

[20]郑炳松,蒋德安,翁晓燕,等.钾营养对水稻剑叶光合作用关

键酶活性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

27(5):4892494.

[21]刘建祥,杨肖娥,吴良欢,等.低钾胁迫对水稻叶片光合功能

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作物学报,2001,27(6):100021006.

[22]汪耀富,宋世旭,王 佩,等.渗透胁迫对不同供钾水平烤烟

叶片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2006,22(5):2162

219.

[23]戴高兴,彭克勤,邓国富,等.聚乙二醇模拟干旱对耐低钾水

稻幼苗的根系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43(5):8652868.

[24]李 勇,周 毅,郭世伟,等.铵态氮和硝态氮营养对水、旱

稻根系形态及水分吸收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07,21(3):

2942298.

14中国水稻科学(Chinese J Rice Sci ) 第22卷第4期(2008年7月)

硫在稻根微域中化学行为及其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机理

土 壤(Soils), 2009, 41 (1): 27~31 硫在稻根微域中化学行为及其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机理① 胡正义1,2 , 夏 旭1,2,吴丛杨慧1,2,樊建凌1,2 (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23% 和40%。人类活动,如农药和除草剂施用、采矿、污水灌溉,已经导致了一些地区水稻土污染。开发能够控制、减少水稻对重金属吸收和经食物链传递的技术与方法,对确保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硫(S) 有6个化合态,土壤硫化合物种类多,其在土壤中转化相当复杂,在土壤环境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评述了S在水稻土中的含量、形态及转化,重点阐述了S在根际微域化学行为及其与水稻吸收重金属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未来应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硫;重金属;根际微域;水稻土;化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 S154.4;X171.1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23% 和40%。人类活动,如农药和除草剂施用、采矿、污水灌溉,已经导致了一些地区水稻土污染[1]。矿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时有发生,控制、减少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食物链传递,对确保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因素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如重金属浓度、土壤种类、土壤性质(pH、Eh、CEC、有机质含量与组分、质地、黏粒)、重金属之间复合污染以及重金属与其他养分之间相互作用、农业管理(有机无机肥料施用、水分管理、轮作制度、水稻品种等)措施等[1-3]。然而,有关土壤S含量、形态及化学行为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程度与机理研究较少。本文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评述了S在水稻土中的含量、形态及转化,重点阐述了S在根际微域化学行为及其与水稻吸收重金属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未来应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1 水稻土中硫素概况 土壤 S 素含量差异大,硫化物种类繁多,S 价态变化复杂。稻田土壤 S 素状况既与成土母质有关,也受大气沉降的影响,还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密切相关[4]。我国南方水稻土全S平均含量为262.2 mg/kg,含量范围139.0 ~ 560.7 mg/kg[5]。水稻土中 S 的主要形态为有机S,占全 S 的 86% ~ 94%,主要化合物包括硫酸酯、含硫氨基酸、谷胱苷肽、硫砜类化合物等;无机硫化物有十几种,如 SO42-、S2- 等[6]。S 素与土壤氧化还原体系关系密切。硫化物含量、化学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影响土壤性质,进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活性及其生物有效性。从作用区域来讲,S 素通过影响根表和根际土壤来影响重金属的化学行为与活性。 2 硫素在根表微域中的化学行为与重金属生物 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2.1 S 素对水稻根表胶膜形成的影响 许多研究已证实稻根胶膜影响水稻吸收As、Cu、Zn、Cd[7-10]。胶膜是促进还是抑制重金属吸收与膜厚度和重金属形态有关[7, 9-10]。影响铁胶膜厚度因素已有许多研究,如水稻土肥力[5]、水稻品种及泌氧能力[10-11]、铁锰肥的使用[12-13]、水分管理等[14]。然而,有关S对水稻铁胶膜影响研究则较少。我们研究证实土壤S含量影响水稻根的颜色;施S显著增加水稻根表胶膜铁锰含量,其效应与S形态及含量有关;施S能显著减少水稻As吸收[15-16]。因此,作者认为土壤S能影响水稻根表胶膜,进而影响水稻吸收重金属。土壤S素参与的下述化学过程应该与稻根胶膜形成有关。 (1) 无机S的氧化还原:水生植物根际氧化还原状态在整个生育期具有明显季节动态[17-20]。在整个生育期中,水稻根际不总是相对的氧化状态。最大分蘖前期,土壤处于强还原状况[18];从最大分蘖期到拔节期,因茎节的形成,地上输送氧到根部受阻,根际土壤Eh 也逐渐降低,加上此时根分泌物的增加,促使根际厌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577055,20777092) 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BK2005170) 资助。 作者简介:胡正义(1963—),男,安徽贵池人,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化学与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研究。E-mail: zhyhu@https://www.sodocs.net/doc/084380332.html,

绥阳县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方案设计设计

绥阳县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方案 市、县土肥站试验组 1、目的和意义 通过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在优化栽培管理条件下,水稻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试验设计 2.1试验设置: 试验设5个处理,包括:处理1:施肥区(即优化施肥和栽培管理区);处理2:优化栽培管理下无氮区;处理3:优化栽培管理下无磷区;处理4:优化栽培管理下无钾区;处理5:优化栽培管理下无肥区,小区面积20m2。 2.2供试材料:水稻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为主,肥料品种分别为:尿素(含N 46%)、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6%)、氯化钾(含 K2O60%)。 田间排列图

处理肥料用量 2.4施肥要求:20%尿素、磷肥全部、钾肥80%作底肥(耙面肥),尿素70%在水稻返青后作第一次追肥施用,尿素10%、钾肥20%作水稻粒肥施用。 2.5收获测产:水稻收获时及时分小区进行理论考种测产,全田验收小区水稻产量。 2.6样品的采集与分析:试验前,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法,每个试验地块采集1个混合土样进行分析测试,分别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收获时在一个重复内分小区分别采集1个植株样(包括根茎叶和果实)并进行分析测试,测定全氮、全磷、全钾。 2.7在试验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控制好无肥区,绝对不允许在试验过程有肥水串灌、农户自己施肥等现象发生。

绥阳县水稻配方验证试验方案 市、县土肥站试验组 1、目的和意义(约) 2、水稻不同配方验证试验方案 2.1试验地点:试验根据给定的水稻配方按照高中低肥力设3个试验点进行配方验证。水稻三个配方为: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水稻的养分吸收特性 1.养分吸收量 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硅、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氯等17种营养元素,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水稻一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主要是根据收获物中的含量来计算的。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kg,要吸收氮素(N)7~16kg,五氧化二磷(P2O5)4~8kg,氧化钾(K2O)10~25kg,N: P2O5: K2O =1:0.5:0.5。应当指出,这些数字未包括根系外渗量和成熟体内营养元素淋失量。所以,水稻吸收总量应高于此值。同一产量水平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差别很大,这与地区、产量水平、水稻品种、栽培水平等因素有关。 2.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水稻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因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双季稻生育期短,特别是大田营养生长期的缩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移栽后不久就重叠。即在大田出生分蘖的同时开始穗分化,又在穗分化过程中进入分蘖盛期,因而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突出的吸肥高峰;单季稻在移栽后2~3周及7~9周形成两个吸肥高峰。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其后有速度降低的趋势。在各种养分中,以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约20d达到最大值;硅的吸收达到最大值较晚。 对氮、磷、钾的吸收以氮素较早,到穗分化前已达到总吸收量的80%。钾肥以穗分化至出穗开花期吸收最多,约占全量的60%,出穗开花以后停止吸收。磷的吸收较氮、钾稍晚。 总之,各种类型的水稻,在抽穗前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已占总吸收量的大部分,所以应重视各种肥料的早期供应。 3.水稻的吸肥规律 水稻的吸肥规律与其整个生育期三个生长中心相适应。分蘖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大量生根、生叶、分蘖,需要较多的氮素来形成氮化物。这段时期的营养生理特点,以氮代谢为主,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钾的吸收量。 从穗开始分化到抽穗期,以茎的伸长、穗的形成为生长发育的中心,此阶段的营养特点是前期碳、氮代谢旺盛,后期碳的代谢逐渐占优势,则吸收较多的氮肥长叶、长茎和幼穗分化,又要积累大量的碳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O)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灿稻需氮多而需钾少。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这是符合晚稻需肥规律的,就水稻品种而言,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收高峰。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水稻建议施肥

一、东北单季稻区 1. 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包括黑龙江省的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县) 1.1 存在问题和施肥原则 该区域水稻施肥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农户氮磷肥用量偏高,大量的氮肥集中在前期施用, 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农户施肥方法不合理,随整地同时施底肥的农户比较多,长期淹水灌溉后直接追肥,影响肥料吸收效果。施肥原则如下: (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结果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 (2)减少基蘖肥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氮比例达到30% 左右。 (3)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 3 天内施用返青肥。 (4)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的补充中微量元素。 (5)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少用或不用尿素作追肥,可采用硫酸铵 做追肥。 (6)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施肥前晒田 3 天左右,施肥以水带氮。 1.2 推荐配方及施肥建议 推荐配方:13-19-13 (N-P 2O 5-K 2O )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50-550 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 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5-7 、3 公斤/ 亩; (2)产量水平550-700 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3-29 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 、3-4 公斤/ 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 公斤/ 亩; (3)产量水平700 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9-33 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10 、4-5 公斤/ 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 公斤/ 亩; (4)产量水平450 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18 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5 、2-3 公斤/ 亩。 2. 东北吉辽内单季稻区(包括吉林、辽宁两省的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通辽和兴安盟三市(盟)的部分县) 2.1 施肥存在的问题 (1)整体施肥过量,其中氮肥过量比较普遍、后期经常出现倒伏现象,个别地区钾肥也过量。 (2)肥料投入结构不合理,重视氮肥、磷、钾肥投入,忽视中微量元素、特别是硅肥和锌肥的施用。 (3)施肥时期不合理,氮肥大部分在前期施用,中后期比例偏低,影响了产量提高。 (4)有机肥施用少甚至不施。 2.2 施肥管理原则 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地块的合理肥料用量。

水稻施肥标准

水稻施肥标准 1、肥效反应线 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现象。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返青后3.5叶施蘖肥,4.5叶开始得到肥效较少,5.5叶期得到肥效较多,而5.5叶正是11叶品种水稻盛蘖叶位期,此期发挥肥效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快分蘖十分有利。生产上要求在插秧后3~4天立即施分蘖肥。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 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推广测土施肥和施用配方肥。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6~10年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27~28公斤,生物硅肥5~6 公斤/亩;11年以上的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30公斤,生物硅肥6~8公斤/亩。 ②施肥比例 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 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2-3公斤。 如果计划产量在650公斤/亩以上或高产创建时,施肥量30~35公斤,加大钾肥用量,使N:P:K 比为2:1:1.8~2,施生物硅肥10公斤。 种子田施肥N:P:K=2:1:1.8~2,施生物硅肥6~8公斤,扩大硼肥、硒肥使用面积。

水稻根系研究进展

环境因子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报告人:邓亚萍导师:王忠 水稻根系既是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又是多种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合成的重要场所,其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自1919年Weaver 首先报道根系与生态关系的研究结果以来,人们开始对植物根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根系的形态结构与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一直是水稻根系研究的一个热点,其核心问题是高产水稻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高产水稻根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应答。 在由于自然状态的根系生长在黑暗条件下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过去国内从事根系形态结构及环境因子对水稻根系影响的研究较少,近二十年来不少学者已陆续开展了环境因子水稻根系影响的研究,积累了众多经验,本文对已有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1.温度因子 温度几乎影响着植物所有的生物学过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 于根系而言,根际温度更是影响着根系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及根中各种代谢过程。 水稻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20cm耕层中,土壤温度变化也以0~20cm土层内最为明显。因此,这个层次的温度变化对水稻根系影响最大。水稻根系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后期的衰竭,水稻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32℃,当水温在16℃以下时,根的生长几近停滞,当温度上升到28℃时,支根生长良好,地上部与地下部均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协调增长。在此界限以内,温度越高,地上部发育越好;温度低时,则根部的生长量增大。Neilsen(1974)认为,在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或较高温度下, 有利于根系的发生伸长, 相反较低的土壤温度则可以延缓根系细胞的衰老, 延长根系生理活性。吴岳轩(1995)研究也证实了高温有利于根系发生伸长这一结论。同时他也指出, 后期高温会加速根系衰老进程。由此可见, 水稻根系发育和根系生理活性对温度高低的需求是不同的。根系生长时期不同, 根系着生位置不同, 温度的影响也不同。总之,水稻根系发育和根系生理活性对温度高低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时期、不同着生位置的根系对温度的要求也各不一样。王忠(2003)的研究表明在供试的4个温度处理中,10℃时水稻发生冷害,根系停在生长,看不到负向光性反应;20℃时水稻根系生长,有负向光性反应;在30℃时稻根的生长和负向光性反应最快;40℃时稻根的生长量和根负向光性倾斜度降低。 目前有关温度对水稻根的内部形态,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主要有:S.B.Varade 的研究指出在提高温度及光照强度,加能量输入,促使稻根中孔隙度的增加。而温度对水稻根系生理代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以及促进或抑制某些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来调节根系代谢。Lakkakula(2004)认为温度对水稻根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具有相反的作用,23℃下生长的水稻根的GS活性明显高于32℃下生长的活性。低的根区温度常会减少作物根系CTK、GA的合成和向上运输,同时增加根系ABA的合成和向上运输。 2.水分因子 水稻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反应非常敏感。田间持水量的不同会对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分布产生影响。吴志强(1992)的研究表明淹水田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密集成网,而湿润灌溉和旱田栽培的稻田上层根较少,根系主要分布在中下层。张玉屏等(2001)认为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时最有利根系的生长发育,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根干重、根系吸收面积的全面下降;而且生育时期不同,根系对土壤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如分蘖期干旱对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水稻施肥方案

水稻施肥技术综述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2008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667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500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V”字型施肥法。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45天以后和抽穗前21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2.深层施肥法。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10~12厘米深。以成穗率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如果成穗率低于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3.片仓施肥法。此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因此,在抽穗前40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20%。抽穗前氮总量的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10~15天施保花肥。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10天叶色褪绿,每隔1周施1次,每次施10千克/公顷纯氮,至少3次。 4.桥川潮施肥法。该法大量减少基肥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40天最安全),在幼穗分化形成期,将花肥与粒肥合并1次施用。 5.侧深施肥法。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国内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

水稻施肥标准

水稻施肥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水稻施肥标准 1、肥效反应线 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 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现象。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返青后叶施蘖肥,叶开始得到肥效较少,叶期得到肥效较多,而叶正是11叶品种水稻盛蘖叶位期,此期发挥肥效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快分蘖十分有利。生产上要求在插秧后3~4天立即施分蘖肥。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 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 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推广测土施肥和施用配方肥。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6~10年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27~28公斤,生物硅肥5~6公斤/亩;11年以上的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30公斤,生物硅肥6~8公斤/亩。 ②施肥比例 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 )10公斤,磷酸二铵 (18%N 、46%P 2O 5)6公斤,硫酸钾(33%K 2SO 4)10公斤;N :P :K 比例为 2:1:,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 如果使用50%硫酸钾(K 2SO 4)10公斤或60%氯化钾(K 2CL )10公 斤,则N:P:K 比为2:1:或2:1:,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2-3公斤。 如果计划产量在650公斤/亩以上或高产创建时,施肥量30~35公斤, 加大钾肥用量,使N:P:K 比为2:1:~2,施生物硅肥10公斤。 种子田施肥N:P:K =2:1:~2,施生物硅肥6~8公斤,扩大硼肥、硒肥使用面积。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

水稻覆盖栽培应注意的几点:水稻覆盖栽培是指水稻移栽在有地膜覆盖或者用秸秆覆盖的湿润稻田上的一种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在采用秸秆覆盖栽培时,首先是将田面及四周进行适当清理,疏理好排灌系统,选阴雨天或睛天的下午直接在稻板田面以33至40厘米间距开3至4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栽植旱育秧苗。栽植时可先撬窝后再将秧苗栽植于窝内,以少量泥土固苗,也可用小铲刀等工具边撬窝边栽植。栽植窝距为20至25厘米,每亩栽1.2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栽后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可灌跑马水。用秸秆、麦糠、油菜壳等均匀覆盖水稻行间。 在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耕细整稻田。先施足底肥,再用微耕机耕作二至三次,达到土块细碎、田面平整。 二是要及时开厢覆盖地膜栽稻。整地后,按2米(6尺)开沟作厢,厢面1.67米(5尺),厢沟0.33米(1尺),并趁土壤湿润及时覆盖地膜打孔栽旱育秧苗。每厢面栽6行,窝距(退窝)4—5寸。田边留1.5—2米不栽秧,并在厢面行间栽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 三是栽秧后要将地膜四周盖严压实,并用泥封好开孔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四是遇降雨或有水源时及时做好田边田脚,关浅水追肥促分蘖。如果降雨来得迟,则可结合施清水粪加尿素施用攻蘖肥。 五是关水后应揭去地膜,以利于水、气交换,提高地温,促进分蘖。 六是除草,要采取化学除草技术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办法。 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有道是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 1)选好适宜品种。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块,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伏旱的影响,通常要求在7月15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 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三要素的比例为2:1:3。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并能防止贪青、倒伏。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 -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缺磷地区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50-100克,兑水50千克。对于已发纹枯病、稻瘟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四、如何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

2014年水稻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2014年水稻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一、东北单季稻区 1.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包括黑龙江省的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部分县) 1.1存在问题和施肥原则 该区域水稻施肥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农户氮磷肥用量偏高,大量的氮肥集中在前期施用,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农户施肥方法不合理,随整地同时施底肥的农户比较多,长期淹水灌溉后直接追肥,影响肥料吸收效果。施肥原则如下: (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结果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 (2)减少基蘖肥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氮比例达到30%左右。 (3)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 (4)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的补充中微量元素。 (5)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少用或不用尿素作追肥,可采用硫酸铵做追肥。 (6)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施肥前晒田3天左右,施肥以水带氮。 1.2推荐配方及施肥建议 推荐配方:13-19-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5-7、3公斤/亩; (2)产量水平55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3-2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3-4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 (3)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9-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10、4-5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 (4)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1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5、2-3公斤/亩。

水稻施肥标准修订稿

水稻施肥标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水稻施肥标准 1、肥效反应线 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现象。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返青后叶施蘖肥,叶开始得到肥效较少,叶期得到肥效较多,而叶正是11叶品种水稻盛蘖叶位期,此期发挥肥效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快分蘖十分有利。生产上要求在插秧后3~4天立即施分蘖肥。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 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推广测土施肥和施用配方肥。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6~10年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27~28公斤,生物硅肥5~6公斤/亩;11年以上的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30公斤,生物硅肥6~8公斤/亩。 ②施肥比例 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 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或2:1:,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2-3公斤。 如果计划产量在650公斤/亩以上或高产创建时,施肥量30~35公斤,加大钾肥用量,使N:P:K 比为2:1:~2,施生物硅肥10公斤。 种子田施肥N:P:K=2:1:~2,施生物硅肥6~8公斤,扩大硼肥、硒肥使用面积。

水稻施肥方法

水稻施肥方法 1、水稻一生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水稻生长依靠地上部的叶、叶鞘和茎吸收光、热和二氧化碳,依靠地下部根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制造有机物质。这些营养元素中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特种元素。大量元素有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有铁、锰、钼,特种元素有硅等,共16种元素。 2、水稻吸收各种养份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水稻对养份的吸收利用受两规律的支配:一是报酬递减规律:不论施何种元素,当施用量在一定范围时,产量随施用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施用量再增加产量反而降低,这种现象在三要素中以氮肥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磷肥。 不能替代规律:在任何情况下,水稻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之间,不但有一定的比例范围,而且各种元素又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生理作用,相互之间虽有联系,但不能替代,只要有一种元素供应不足,这种元素就成为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 3、为什么水稻生产中强调多施有机肥?

有机肥料含有机质多,腐熟后腐殖质多,养分齐全,质量高,肥效期长,既有缓效作用,并有胶体的性质。它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因此具有改善土壤不幸、增加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但近年来北方稻区的有机质肥料施用量很少,稻田土壤中缺乏有机质,有机质少的稻田不抗旱、不保水,板结严重,透气不良,根系发育不好,经常出现缺素僵苗和早衰倒伏现象。造成减产,所以水田必须增施有机肥料。 4、氮、磷、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缺素症状和过量的害处是什么?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的成分,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可促进根茎叶籽实的发育,缺乏氮时,水稻会叶色黄绿,叶片狭小,植株矮;茎秆硬而细小,穗子短小;不发根,不发蘖。氮过量时,水稻会叶色浓绿,叶片宽大下垂;分蘖多,但软弱。 磷,是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势,籽粒充实;增加淀粉合成;加强各生长点的发育。缺乏磷时,叶片暗绿,叶片狭窄,有赤褐色斑点;分蘖少,严重缺乏时停止生长,不分蘖;延迟成熟,籽粒不饱满;磷过量时的害处不明显,但无增产作用,还会引起缺锌症而减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