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哲学史结业论文

西方哲学史结业论文

西方哲学史结业论文
西方哲学史结业论文

西方哲学史结业论文

一.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1. 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其哲学意义在于: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他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2.对于我来说,认识你自己的意义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灵魂。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和牵绊识人们迷失了自我,竞争过度的学习生活使人们无心也无暇欣赏关心别人的内心世界,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喧嚣使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机会也日渐减少,过多不符合人们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东西堆积起来,使人们的心越来越疲惫老化,不愿也没有更大的精力思考,一味沉浸于网络、电视、游戏等对深度思维要求更少的消遣活动中,可能过着一种机械式的没有理想缺乏思想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美国一位学者的册子中所提出的娱乐至死现象的浅度延伸。

这样的现状提醒人们现在急需重新拾起照顾好自己心灵的技能。作为人类,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善于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建设。

大至人生、职业,小至学习,一个人要想有所建树,在做一件事前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擅长什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时刻提醒激励自己,持之以恒的做下去,这样才有可能会成功。

二、西方哲学史导论学习感想

虽然身为一名工科学生,而且对哲学方面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研究和认识,我一直对思想界和哲学有浓厚兴趣,这次选修了西方哲学史课后认识到自己对于哲学和某些哲学家的认识是十分浅显和片面的,很多观点和细节都是道听途说、沿袭陈旧观点,而且之前一直以为哲学是枯燥宽泛的普遍思索,在修完这门课时通过观看课件和听老师讲课后,发现哲学实际上是很有趣的,哲学的发展与历史的需要分不开,从古希腊甚至更早就开始并至今发展不止,它是非常有活力的。

老师上课内容丰富,也会讲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并且能把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联系在一起,对时事提出与主流媒体不同的但是同时也很能以理服人的观点,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生动。

我想对老师提的一点建议是课件内容和背景的颜色有时会比较相近,稍微坐后面一点就看不太清,还有课件内容包含太多,来不及看完,老师或许可以稍微将内容精简一下或者对于内容有侧重性的分布比较合理。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及一般特征

1.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交织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和斗争。有四条主线:第一条线是德国古典哲学同宗教神学的矛盾;第二条线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同法国唯物论的矛盾;第三条线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之间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矛盾;第四条线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矛盾。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始终是纵横交错的。

2.德国古典哲学的一般特征

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各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它在哲学史上主要是指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和英法哲学相比,德国古典哲学在

形式上较为保守,但在内容上则较为丰富和深刻。这个时期的德国哲学家建立了一个个宏伟的哲学体系,其中包含着众多的细致的分析、周密的概念、复杂的论辩和宏大的话语。概言之,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民族精神和启蒙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也是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

能动0901班张凤娇

学号:1003090108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原论文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那为什么还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为什么马哲还要出现?但是,尽管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操作下,效益可以达到最优。但,于此同时,国内与国际的贫富差距拉大,生产关系矛盾层出,更可怕的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智”总在事后,以致环境正面临被利润至上主义的经济活动破坏的危险,而在人类能否持续生存,地球的持续运转的问题上,迫切需要“社会的理智”事先发挥作用。所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大势所趋,马哲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其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 本课先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入手,讲述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利用辩证法,我们可以清楚的分析出资本主义值看重真理尺度而不看重价值尺度,追求效益而放弃公平,并且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使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故我们在保持发展的同时,应该寻求两者之间的张力。并且运用辩证法和对立统一的思想,我们思考我们个人的发展在对立价值中的运演。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根据自我的特性寻求一个个人发展的张力。 其后,我们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入手,讲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和制约、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价值形式的演变和商品货币的产生、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最后从理论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展望。其中分别从经济危机、全球化、政府专题、产业改革等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和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谈及自己的感触一者在于自身的发展,一者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为理性的认知。 马克思曾从真理和价值两个尺度分析社会的发展,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身的弊端。同时也指引了我们是否应该从对立统一的辩证角度思考我们的发展呢?我们都是有理想和憧憬的,但是这些愿望不仅仅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力,还有社会制度、生产力、传统的价值观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制约着我们的发展。正如:实际上,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而到现在为止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是有限的生产力。所以,我们一直在反思的应试教育,在辅助我们选拔人才的同时,破坏了年轻人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但,我们又不得不选择应试,因为我们人口基数过于庞大,生产力不是特别发达,教育资源相对不充盈,我们没办法像欧美国家那样以创新和逻辑思考去选拔人才,也没办法想欧美那样结合自己的兴趣去随换专业,有时不仅仅因为成绩,也是为了生存——这个专业我们能不能找到工作。“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在中国的确很难实现。但,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我们放弃理想么?不然,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穷的,我们也许只是换一下时间,换一些角度去看待问题,在现实和理想的交叉区域,找到自己未来啊展的最优解。 其次,我想谈谈自己对全球化的理解与转变。从一开始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鼓吹全球化,到现在几乎“反全球化”已成全球化。从中国的奋力进入WTO ,到现在现在基尼系数增长,贫富差距拉大。全球化到底是利是弊?贫富差距与之到底有什么关系?原来受主流媒体影响,跨国企业可以利用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融资,加深了国际间的依赖性,使得政治干涉,特别是武装干涉在国际国内越来越

西方哲学史学派及代表人物

西方哲学史书目分类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1. 古代哲学 (1)古希腊早期 泰勒斯 巴门尼德(爱利亚派,存在论) 赫拉克利特(辨证法创始人之一) 毕达哥拉斯(哲学家,数学家) (2)古希腊中期 普罗泰戈拉(智者) 高尔吉尔(智者) 苏格拉底 柏拉图《苏格拉底德申辩》《巴门尼德》《理想国》《智者》亚里士多德 《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3)古希腊晚期 伊壁鸠鲁(幸福主义伦理学) 芝诺(斯多葛派) 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 2. 中世纪哲学与文艺复兴时期 (1)基督教神学 拉克坦修《神圣的原理》 奥古斯丁《忏悔录》《上帝之城》 (2)天主教哲学与经院哲学 达米安 贝伦迦尔 安瑟尔谟 高尼罗 阿伯拉尔 《是与否》《基督教神学》《神学导论》《我的苦难史》 托马斯.阿奎那《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3)英国经院哲学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 司各脱(实在论)《牛津评注》 (4)文艺复兴时期 伊耶 乔尔丹.布鲁诺(自然哲学家) (5)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3. 近代哲学 (1)英国经验论之萌芽 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经验论》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绝对君主制》《论李雅的罗马史前十卷》 霍布斯(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 (2)法国唯理论 笛卡尔《方法论》《第一哲学思维集》《哲学原理》 斯宾诺莎《伦理学》 莱布尼茨《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 (3)英国经验论 约翰.洛克《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智论》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希勒斯和菲洛诺斯的三篇对话》休谟《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 (4)法国启蒙运动 皮埃尔.贝尔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哲学通信》 卢梭《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 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是以黑格尔终结西方传统哲学为标志的。 近代哲学被康德和黑格尔结束。 4.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孔德(实证主义)《实证哲学教程》 约翰.穆勒(实证主义)《孔德与实证主义》《逻辑的体系》《功利主义》 费尔巴哈(青年黑格尔派,古典哲学唯物主义)《关于死亡与不朽的思想》《黑格尔哲学批 判》《未来哲学原理.》

西方哲学史结业论文

西方哲学史结业论文 一.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1. 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他的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 其哲学意义在于: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是人文主义的体现。他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其中贯穿一个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 2.对于我来说,认识你自己的意义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灵魂。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花花世界的种种诱惑和牵绊识人们迷失了自我,竞争过度的学习生活使人们无心也无暇欣赏关心别人的内心世界,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喧嚣使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感情交流机会也日渐减少,过多不符合人们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东西堆积起来,使人们的心越来越疲惫老化,不愿也没有更大的精力思考,一味沉浸于网络、电视、游戏等对深度思维要求更少的消遣活动中,可能过着一种机械式的没有理想缺乏思想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是美国一位学者的册子中所提出的娱乐至死现象的浅度延伸。 这样的现状提醒人们现在急需重新拾起照顾好自己心灵的技能。作为人类,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善于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建设。 大至人生、职业,小至学习,一个人要想有所建树,在做一件事前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擅长什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时刻提醒激励自己,持之以恒的做下去,这样才有可能会成功。 二、西方哲学史导论学习感想

浙大马原论文

《共产党宣言》 ——指引光明的新方向 18世纪末,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并将其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中。从此,人类结束了以人为原动力的时代,开始进入了以机器为动力的全新时代。随着大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通过一系列革命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帝国”。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也一点点暴露出来,这使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明显。终于在19世纪40年代,在法国、英国、德国先后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不懂得只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所以这三次工人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同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也一直致力于工人运动之中,在见证了工人运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们意识到只有成立共产党,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才可以取得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的胜利。于是,在1848年2月24号,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不得不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如一盏明灯,为今后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指引了全新的光明的方向! 《共产党宣言》首先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古代有自由民和奴隶的斗争、贵族和平民的斗争等等等等,包括资本主义本身也是在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的。宣言中十分中肯的表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也的确有过它的积极意义(“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比如结束了封建社会,开拓了世界市场(发现了新大陆),解放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但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也在其快速的发展中完全暴露了出来,它破坏了人们过去的生产生活关系,把一切一切的家庭关系、情感关系都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同时资本主义的扩张受益者只是少部分的大资本家,社会财富在不断增加,却全部流入了少部分人手中。辛勤的底层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却没有在蓬勃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获得半点利益。相反,他们为了生存,早已沦为大资本家们生产的工具了。《共产党宣言》指出,由于机器的推广和分工,工人逐渐变成了机器纯粹的附属品,他们只需要做些重复的简单的动作,也因此,他们的工作时间被不断的延长,但是工人们所获得报酬并没有一点点的增加。工人们的工资如此之低,生活又完全没有保障,而资本家们却坐享其成,“生产过剩”时宁愿销毁产品也不愿给工人福利。 《共产党宣言》里说道:“至今的一切社会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显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少数大资本家就是压迫阶级,而大多数的包括工人在内的无产阶级则是被压迫阶级。因此,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为了解放无产阶级,为了所有人不再被压迫,我们必须开始抗争! 在让我们认清了资本主义的丑陋面目后,《共产党宣言》紧接着就向我们介绍了光明的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是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的剥削与不公平,其实都源于私有制,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让这些财富成为了他们囊中的私有财产。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资本和生产资料不该作为一种个人力量,而应该是一种社会力量。也就是说,资本、生产资料——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应该从资本家手中解放出来,把它们化为社会、全体人民的公共财产,只有这样,剥削阶级才能从人类历史上彻底消失,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完全公平公正。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共

《西方音乐史》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西方音乐史》 结课论文 论文名称: 印象派的音乐之旅——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刘娜 提交日期: 2014年6月10日 2015年3月

印象派的音乐之旅——德彪西作品风格赏析 不同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古典主义乐派和浪漫主义乐派,很多人都不了解印象派音乐,也许是因为它乍听起来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悦耳,又也许是因为它的表达方式太过难以捉摸,它经历了一个不被理解和令人叹服的曲折过程。德彪西正是这一伟大乐派的创始者,他创造的印象派音乐具有着划时代的革命意义,他的音乐颠覆了人们的听觉,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听赏境界,而德彪西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下面我就将自己的理解与阅读的资料融会起来谈谈我眼中的德彪西作品风格。 一、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 德彪西的音乐天赋是有目共睹的,“7岁时,显示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深得钢琴家弗勒维尔夫人喜爱。弗勒维尔夫人免费教他学习钢琴,直到德彪西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还为他负担了大部分学费。”但他在音乐学院上学时,虽然十分优秀,自己却深不满足。他觉得音乐学院的教学过分保守拘古,与他内心的创新要求相去甚远。他的内心始终向往着摆脱传统守旧思想的束缚,于是在音乐上经常做出一些特立独行的行为,比如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想以此寻求一种全新的听赏效果,也因此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虽然坚持理想的过程是艰辛的,他也从未选择放弃。后来他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格调新颖的俄罗斯作品以及与西方音乐完全不同的东方音乐,从中受到十分深刻的启发,还结识了很多印象派的诗人和画家,他们之间热烈的讨论成为他思想迸发的源泉。逐渐的,在印象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德彪西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艺术流派,他的作品中更强调音响在一瞬间给人的听觉印象,强调各个音响之间的相互对比和不断变化,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模糊了在传统音乐中占突出地位的旋律轮廓线和明确的音响连接逻辑。我阅读的书中是这样形容印象派音乐的,“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捉摸的东西,而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所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它所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都同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对应。”而显然这样的描述方式本身就充斥着一种玄幻其妙的色彩,似乎还是那么难以捉摸,更需要将这样抽象的概括具体看待。为了能让德彪西的作品风格更加明朗化,我将选取他的几个代表作加以赏析。 二、代表作品赏析

西方哲学史论文(大作业)

论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现实意义 作者:马原野学号:13121163 摘要:幸福是人类现实生活存在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生活所不断追求的目的和理想。但不同伦理学家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将幸福与感官快乐等同起来,有的相反则把快乐与道德对立起来否定感官快乐,追求禁欲主义,还有的认为德性就是幸福。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这些观点,主张快乐与德性结合,欲望、意志受理性支配并围绕"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中心命题着重探讨了幸福的内涵,达到幸福的条件、途径和方法。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实施德性教育,个体道德和公共道德结合,幸福的实现关键在于实践等,这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也将给予我们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关键词:幸福观德性至善评价 一、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时代背景 自给自足的城邦生活和哲学探索由自然转向人本身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亚里士多德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一方面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加深,另一方面富有奴隶主和自由贫民之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时代,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温和民主制”的思想,也就是说抑制最富有阶级,扶持贫民,强化中层阶级。这正是亚里士多德认同的公正的体制,通过这种公正的体制,城邦生活可以有序、稳定的进行,公民会获得平等的参与政治的权力、受教育的权力,在拥有了平等权力的同时,公民会完善自身的德性,追求幸福、至善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扬弃体现在,苏格拉底虽然关注人自身,但他更注重的是客观的、普遍的道德根据,他的伦理思想仍然具有一种抽象性,并没有把伦理问题置于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而亚里士多德关于伦理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性,他把关注的目光置于现实社会,人们的各种德性都是根植于城邦生活之中的,也是与城邦生活密切联系的。 二、什么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 幸福是一个关于人的概念,只有有意识的人才能认知到幸福,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人和人性的认识提出了他的幸福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亚里士多德关

马原论文_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文新学院 肖露 2014141043125 内容摘要:价值观在人的精神系统中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有重要的能动作用。作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代表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用正确价值观影响他人,是我们需要认识与解决的问题。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通过查找资料,我找到了一些不同的人对于价值观的看法。黄希庭认为,价值观是人区分好坏、美丑、损益、正确与错误,及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许燕认为,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要素。金盛华认为,价值观是人们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重要性。对事物进行评价与抉择的标准,是比态度更广泛、更抽象的内在倾向。在我看来,价值观即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知事物、评价事物的标准。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何谓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以前我们强调对人们的 行为做出规范,包括“四有”新人培育,《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等提法,现在则进一步落实到人们最基本的心理情感层面,即荣誉感、耻感的层面。这是国家对我们所有公民所要求的价值观。因此,正确的价值观一定是不悖于这个层面的价值观。 事实上,一个人只要有道德自觉和道德追求,荣辱观的标准是容易达到的。所以,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唤醒人们深层的、细腻的耻感感受,这样才能使人们真正以荣为荣,以耻为耻,从而使道德教育能够产生实际效果。荣辱观不仅仅是外在的对错标准,更是凝结在主体心理层面的价值尺度。荣辱是沉淀在我们精神情感中的价值态度和自我评价标准,本质上与行为人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品质结合在一起。人惟有知所贵,然后知所耻;人惟有知所尚,然后知所荣。 所以,在行为之初,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行为的定向仪;在行为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的深层心理动力;在行为结束时,正确的价值观则是我们自我评价的标准。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的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大学生尚未定型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猛烈的冲击。西方文化如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世俗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官刺激、个人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西方音乐史学习心得体会 任何东西的学习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讲究其方法。很多同学认为学中西方音乐史只要多背多看即可,但这样的学习方法效率极其底下,容易产生枯燥和乏味感。背只是作为应试其中最后一个环节,而我们要学的最终目的是关于怎么答题,整体的思维框架以及怎么提高学这门专业的效率。 要想建高楼大厦,根基最重要,没有根基再怎么学习,也是在打一场无把握的仗。许多同学书买了不少,翻了一遍又一遍,把他书合上,问个问题让他从头到尾详细的回答下,结果就只会吱吱唔唔的瞪着老师。那到底应该怎么学呢? 首先,当我们拿到书时,先翻看,不求背,混个眼熟,就是把本科期间短暂学过的中西方音乐史重新拾起来。前一遍只要求这样,利用一个星期,把书基本看完。 其次,我们要做到分节分段把握局面,简单的说,这时要注意划分课文内容层次,着重掌握这段时期的大体历史背景和客观书本音乐史实。在这里给所有考生提个醒:在掌握音乐史基本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定要分层次去记。比如周代,人文思想如何?宫廷音乐怎样?民间音乐怎样?器乐是什么?对应的乐律又是怎样等等。这样你再遇到下一个朝代,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一时期的人文背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乐律乐器,和前代又有什么不同

等等。慢慢的你就会形成知识点的框架和结构。西方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所不同的是,可能西方更零散。比如说中世纪音乐,我们应该先了解其人文背景,大体的时间段,这一时期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没有涉及到器乐。我们所要掌握的就是关于宗教音乐的发展,其中宗教音乐中涉及到记谱法,复音音乐的发展及其变体等等。把宗教音乐作为一个箩筐,另一个大的箩筐便是中世纪末世俗音乐的发展,有哪些体裁,要条理清晰的去看。那么这样的记忆在无休止的重复养成习惯之后,自然而然,还是那句话你就会找到一个整体的框架,我们记东西也就如鱼得水了。 要记得东西太多,而你不去迈出第一步,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去埋怨的。以前我也是很头疼从古典开始,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如同蚂蚁一般多,记人名都犯愁,何况再去记他们的作品,记作品就算了,还要记每个作曲家的风格,创作特征。这是我当时在还没有真正去实施行动之前的胆怯,但是当你执着的真正深入的时候,你会找到一系列的方法去实施和解决。第一,学术界一般把浪漫主义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民族乐派和晚期。那么早期有哪些作曲家呢?民族乐派呢?以及晚期有哪些作曲家?分层次的去记。第二,当我们大概的了解哪些音乐家的时候,我们就要深入去了解每个作曲家的思想,作品和音乐特点,这时候我们也要一如既往的做好分类去记,一般每个作曲家记分四个方面记:简单的生

西方哲学史论文

浅析尼采的“超人”真义 【摘要】尼采是现代西方最具争议和最富影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在其哲学思想中,超人哲学占据重要地位。他的超人思想强力地冲击了当时的传统思想,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评判标准。但由于“超人”这个概念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难以把握尼采的“超人哲学”。因此,正确地认识尼采的“超人”真义,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尼采超人真义 一提到“超人”二字,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尼采的超人哲学,说的更远一点,人们会认为这是尼采的狂妄自大,是在鼓吹一种弱肉强食类型的人。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么你将永远无法靠近尼采的思想。尼采的超人学说本质上是在讲述他主张的一种生存方式——有意义生存。超人是对传统的颠覆和超越,是对生命的肯定,生命存在的本质就是要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超越。尼采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独特而又深刻的理解,首先他肯定生命,尊重生命,他主张人们不应该迷信上帝,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虚幻的天国里,而应当立足现实生活,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其次,他认为我们的生活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应该是庸庸碌碌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应该平淡如水的。尼采的这些思想对当前人们重新树立积极的生存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要认识尼采超人哲学,必须理解尼采到底是要人们去追求超人的生存观,还是要人们去追求做极端的“超人”。我认为他倾尽全力去塑造超人,是为了鼓励人们从萎靡不振的生活中惊醒,积极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曲超人的颂歌,可是我们翻遍全书也找不到“超人”的确切定义,而是在对超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不断进行描述。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来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人类应当是被超越的,你们曾做过怎样的努力去超越他呢?知道现在一切生物都进化了高出于自己的种类,难道你们愿意做这大潮流的回浪,难道你们愿意返回兽类,不肯超越人类吗?……,通过这段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尼采对超人的解释,除了突出“人类应当是被超越的”,并未得出更多的结论,“超人”实际上是尼采对人的前景的关心而做出的一种理想人格的设计,是他向往和追求的人生目标。在他看来,超人不是人的现实类型,“超人”是现实的人通过自我超越后可能达到的一个目标。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的自我超越。那么人应该如何超越和改善自己呢?尼采把希望寄托在人的一种新的高级类型

马原论文

《百万英镑》之反思 《百万英镑》是一部相当优秀的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我想不仅仅是我、因为它出自于喜剧大师马克吐温,有着相当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场景,更重要的是在观众的欢声笑语背后潜藏着深刻的道理,它运用经济学原理巧妙的讽刺了“金钱就是万能的”这一恶劣的拜金主义,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很多资本主义家利欲熏心的丑恶面孔。 再次走进《百万英镑》,话说亨利亚当斯,也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大多数人都很羡慕这个“幸运儿”吧。亚当斯原本是美国的一个爱好航船小办事员,由于一次偶然的意外,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一下子沦落为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穷小子。还记得他在街上为捡一个被小孩子扔的水果而因来回行人讽刺,以及招待所老头空空的小吃袋子仍想他是的滑稽场面,可向当时的他有多尴尬。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他的一举一动被在楼上的两位富豪看见了,并把他引领到家里。两位富豪问了一下亚当斯的情况,最终决定这张支票给这位身无分文、饥饿难忍的穷人是再合适不过得了。于是富豪兄弟就神秘的把支票交给了亚当斯,并和他约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亚当可以任意使用。但一个月后他必须把钞票原样不动地还给富豪,这样他可以得到富豪们为他提供的任何一份他想从事的工作。亚当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地接受了约定。身无分文的他开始了一个月的滑稽“百万富翁”之旅。正是这张小小的支票改变了亚当斯的一生,成为整部电影的线索和焦点。从此以后,他成为了伦敦的明星人物,在所有人眼中,他是一个有着怪癖的百万富翁。于是,他每天过期了风光的生活,所有人都巴结他,讨好他,不仅如此,他还如获至宝地得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贵族女孩贝西亚的爱情。如果故事就这么结束了,那么就与其他庸俗的电影没有什么区别了。而本部电影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正在于它的转折点,继电影的高潮--------那个房间被挪作招待亚当斯而被赶到其他房间的英国绅士,实在忍受不了宾馆这等势利,他便让女招待员偷偷把亚当斯的支票放到地毯下,而后制造关于亚当斯其实并没有什么支票的谣言,使得亚当斯的此前声称无需他着急还款的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逼着他拿出支票作证,甚至还有找他拼命的,让他再次感受世态炎凉。还好,看玩笑开大的绅士赶紧拿出支票交给亚当斯,解了他的围,亚当斯再一次恢复了百万富翁的身份,也让那些所谓绅士贵妇人又一次露出讨好的嘴脸,此时此刻,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和黑暗袒露无遗。 其实,细心品味,你会发现电影还有一个导演,那就是两个神秘的给亚当斯支票的兄弟。原来这对兄弟打了一个赌,赌如果一个贫穷、诚实的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万英镑,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哥哥认为他会饿死,因为他无法证明这些钱是他自己的,会受到别人的怀疑,连银行都不会让他存钱。弟弟则认为他会过得很好,于是他们兄弟俩将一百万英镑的支票借给了这个贫穷的人,并出国呆了三十天。但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亚当斯的一切。最后借股票弟弟赢了,但这并不能证明钱就是万能的。因为至少还有他的心上人贝西亚始终站在他的身边,无论他是所谓的百万富翁,还是身无分文的大骗子,她都深爱着他,不离不弃。当两兄弟感慨钱是万能的时候,贝西亚毫不犹豫的反驳说自己是因为爱亚当这个人,即使他身无分文她也会依然会选择和他在一起。这正是对为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的莫大的嘲笑:爱情,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除了聪慧美丽的贝西亚善良的心灵是值得赞扬的,主人公亚当斯也是电影中一个光辉的形象,至少,亚当斯对人的态度,和对钱的看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特别会与人相处,有的人在亨利·亚当有钱前和有钱后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但他还是不记前嫌的与他和蔼的交谈,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里面人物对亚当斯的评价也都很好:诚实、聪明、有教养、品德不错、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与那些势利小人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相信,再丑陋的社会也有正值的人存在,还会让人感到真善美的可贵。 这也正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辨证思想。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真理都

西方音乐史概述

一、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 概述: 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期和音乐的成就: 我们对古代音乐状况的了解主要是间接地通过文字记载、瓷器等历史遗迹所提供的资料。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氏族部落演化为城邦制,雅典、斯巴达等重要城市崛起。公元前6到4世纪古希腊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歌唱、抒情诗、器乐演奏和有音乐伴奏的戏剧等发展到很高水平,围绕着它们展开的各种公众比赛,竞技活动丰富多样。音乐理论成就:古代希腊的音乐哲学,以及关于音律、音阶、调式、记谱等理论主要产生于这一时期。 (一)、古希腊音乐的特点: 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类型以及自然音与各种变化音(半音或小于半音)混合的旋律风格,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可以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二)、常用乐器:里拉和阿夫洛斯管 (三)、音乐理论: 两个方面:1、音乐材料和构成方式的理论,它涉及音程、音阶、调式等方面的内容 2、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理论,它涉及哲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问题。 毕达格拉斯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最好地说明宇宙现象。弦长比2:1时发出相隔八度的两个音高;弦长比例分别为3:2和4:3时发出相隔纯五度和纯四度的两个音高。 公元前4世纪希腊著名音乐理论家阿里斯多塞诺斯著有《和谐的要素》,音乐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四音音列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形成三种类型的四音音列,即自然音列、变化音列以及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四音音列以相交和相隔方式混合联结。 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省去了大完整音列体系的最高一组四音列。 调式以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 记谱法有两种,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 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古希腊著名的模仿说) 柏拉图认为,体育训练体质,而音乐训练心智。 二、中世纪音乐 概述 中世纪的时期划分:音乐史研究一般倾向于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之交。 与古代文明的联系:七艺的高级学术,即语言艺术的“三艺”:语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对中世纪的认识:西方历史上的“中世纪”在过去很长时间被视为无所作为的“黑暗时代”,然而今天的历史学家倾向于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一段历史。中世纪僧侣对古代文化的传统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贡献,西方音乐后来的独特发展包含着中世纪音乐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成就。西方音乐真正的开始是从中世纪开始。 (一)、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特征: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和意义:

西方哲学史小论文

读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2440502 卢玢西方哲学史(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被誉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著名的“上帝已死”和“超人哲学”也均出于此书,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但全书的精华还远不止于此,我也想就其他智言慧语发表一些浅知拙见。 教你做一个超人。什么是超人?超人其实是相对于现代人类而言的一个概念,查拉图斯特拉说:“猿猴之于人算是什么呢?一个可笑的族系,或是一件耻辱。人之于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由此可见,超人是人类的进一步进化,是人类各方各面得以延伸的新阶段。从当今的科学视角来看,人想要成为“超人”绝非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人类的进化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由猿猴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一样,是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的。进化,很难由人的主观意志来控制,人类发展的合理性是在物竞天择中得以证明的。但是尼采的超人理论在当今也被“潜能论”者所证实,人的大部分潜能还在沉睡,潜能的开发成为了当今人类研究的重大课题。故而,我们从超人理论之中应当学到一种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念,至少在自我世界之中做一个超人。 为什么要做超人?很多人会问:我们为什么非要做一个超人?做一个普通而快乐的人有何不可?而查拉图斯特拉给了我们答案:“人类是一条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绳索——一条高悬于深渊的绳索。要从一端越过另一端是危险的、行走于其间是危险的、回头观望是危险的、战栗或踟蹰不前都是危险的。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和完成。我钟爱那些只知为完成而活的人。” 最后之人。尼采创造出了“最后之人”,这个所谓的“最后之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那时,大地将萎缩,而在其上手舞足蹈的那个最后之人亦将使一切变得渺小,他的同类就如跳蚤一样地除之不尽,那最后之人将活得最长久。‘我们已经找到了幸福’那个最后之人如是说。” “他们白日只是享受着淡淡的清欢,晚上亦不敢纵情玩乐,他们很珍惜自己的健康。” 最后之人,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状态,他们不再发展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完成了人类的各方面超越。在最后之人看来“以前的人都是疯子”,因为,他们生活的世界“大家都希望彼此一样,人人平等。谁要是有别的妄想,就得送入疯人院去。” 他们的生活似乎很轻松幸福,“他们白日只是享受着淡淡的清欢,晚上亦不敢纵情玩乐,他们很珍惜自己的健康。”而同时“他们依旧工作不停,因为工作是一种消遣;但是仍须小心谨慎,以免有伤身体。” 这显然是人类希望的状态,于是人群们都呼喊着要做那最后之人,不愿意做查拉图斯特拉所谓的“超人”。但是,查拉图斯特拉实际上是很鄙夷最后之人的,因为在查拉图斯特拉看来,最后之人就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们不再想着要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过得很幸福了——因为他们的确比过去的人幸福。于是他们便保持着他们所自认为的“完美状态”毫无忧患的活着。而人类的惰性使得他们追求这个“最后之人”,他们想达到这一步登天的完美,到达那个理想的状态之后,他们就不需要再努力去争取什么——这的确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是在尼采看来,人不应该让自己失去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人应该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就是所谓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也许,这是尼采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讽刺和批判,在尼采看来,人类历史没有最终状态,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有相似之处,只是尼采的重点放在人的自身发展上,而马克思的重点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上。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在我看来,最后之人的生活当然诱人,但是人不能失去前进的目标,因为人类是大自然

马原论文

(王琳琳)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调查分析: (许琳)为了了解我们大学生的心理求助状况,我们小组在前段时间进行了有关大学生心理求助的调查,一共有近一百人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大二的学生占53.95%,大一的学生占32.89%,高中生占9.21%,大三和研二以上各有一名。男女生比例刚好1:1。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生活是充满快乐的,有59.21%的同学在生活总会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55.26%的同学经常是对人友善的,51.32%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 然而在生活中同学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情况也是很高的,有64.47%的同学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焦虑情绪,甚至超过了出现愉快情绪的同学比例,53.95%的同学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郁闷情绪,39.47%的同学经常出现冷漠情绪,有22.37%的同学经常出现对他人的敌对情绪。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出现压力过大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调查发现,经常出现压力过大和偶尔出现压力过大分别占比23.68%和67.11%,远远超过了基本没有出现过压力过大同学的人数。可见,正确的寻求心里求助,及时调节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读数据略)很少有同学遇到过温饱问题,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遇到过学习问题、感情问题、生涯规划问题,近半数调查的同学遇到过人际交往问题,而他们在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们发现大部分人会选择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但是仍有28.95%的同学无法做到这么积极,他们选择不面对,放任不管,日渐消极。 在这些积极面对的同学中,很多同学选择了找家人朋友倾诉,也有同学选择吃东西看电影听音乐唱歌打游戏来进行自我调节,也有同学选择错误的发泄情绪方式,这里就不进行举例了,但是几乎没有人会选择找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

西方音乐史期末论文-

西方音乐史期末论文一一肖邦的爱国精神与中国当代青年的爱国精神 肖邦点燃爱国之情 《革命进行曲》,开始播放。 手指恶狠狠地敲在键盘上,心中的怒火,心中的抱怨,如洪水般顿时从右手激发而出,迅速地吞噬了正个时空。梦想的,心爱的,期望已久的,为什么失败地如此惨烈?怨怒的洪 水在大地上滚滚流淌,怒斥的雷电回响在空中。 音流开始变缓,流入了深邃的地方,流淌在时空的那个角落,一个血红的角落。千万人倒下,一片寂静,一片哀鸣。但每一个灵魂都从最底层发出嘶哑的哼声,坚韧的,不肯放弃的哀鸣。音流起伏了,随着来自千万具尸体下那渴望拿起武器、渴望抬起胳膊指向敌人的吼 叫而起伏;终于,爆发了,烟雾中,人群奋起,一波冲击,一波后继。战斗的号角仿佛又一次吹响,这次却是带着坚毅的号角,不洪亮,但坚实,压制,却又带着冲破压制的力量。召唤在战场上传动,气氛开始沸腾。拼杀的激烈极速上升,攻势如虹,光明的火球膨胀起来,越来越大,一瞬间,举目皆白! 现实的痛苦又一次回到了键盘之上,一个弱音,一声无助,无奈的哀叹;音符愈弱,整个心灵已被迷茫和痛苦击溃,无力,无望。多年来的信仰,如此地破灭;多年来的寄托,瞬间地塌垮。麻木中,突然,无力的心又一次被愤怒的烈火燃烧,手指又一次在怒火中弹动。 他不解,为何伟大的信念难抵抗破罪恶的破坏。他不禁发出感叹:“啊!上帝,你还在么?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莫斯科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么?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一 个莫斯科鬼子!……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是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 音流又一次的起伏,他的思想又一次在他所想献身的战场和现实的失望中转换,他无力了,音符的呻吟慢慢减弱,越来越弱,弱地使悲伤化为无限的忧郁,时间在如此音流中已不觉流逝,仿佛终点已经趋于远方……黑暗中,一股不明的力量,从天而降,铿锵有力的四声, 被坚韧的敲出,这是未来希望的种子,只要伟大不屈精神的还在,只要对祖国的热爱还在,即使再困难,也终会克服。” 多年以后,肖邦在教自己的学生弹这首曲子的时候,深情地说:“啊,我的祖国!” 革命的失败,使他的创作也失去了激情,这也使他晚期的作品受到了影响。一一他的音乐根植于他的祖国。 临死之前,他嘱咐好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祖国,不分国界。 在东京审判中,梅汝嗷慷慨陈辞,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严惩了侵略者。最终,他感慨地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终于走到了今天,最后,七名战犯被处以极刑。至今我都不敢回想,如果今天上午,我们这些赞同死刑的法官里不到六票的话,我会怎么样?中国人又会怎么样?世界又会怎么样?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我们的好总理温家宝说道:“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 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 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一个人是平凡的,但如果把我们自身的价值同祖国联系起来,我们就实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当你想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祖国的责任时,你有什么理由去消磨时间,你有什么理由去浪费青春,而不去为她的繁荣而努力?当你担负起自己身上沉甸甸的祖国的责任时,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你为她而奋斗的心,有什么艰难险阻能够困住你为她献身的坚毅不屈的精神? 当祖国选择了你时,你难道会选择退缩而辜负背后千千万万的同胞的期望,辜负浩浩汤 汤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爱国情操? 但愿我们垂垂老矣之时,回首往事,我可以毫不后悔地说: “我为我的祖国贡献了我的一生。”

西方哲学史论文——古代中西方思想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讨论

古代中西方思想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讨论 摘要本文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出发,阐述了其关于理想国家模式的设想——理想国,而后又提出了孔德和孔子的关于国家模式的设想,最后对这三种理想国家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具体分析了不同领域关于理想国家模式的设想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关于理想国家模式的设想的差异。 关键词理念论;理想国;孔德的国家观;大同社会 看了《2012》以后,不由得在想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不在了,那么在这个没有我们的世界里,人类存在的痕迹会遗留多久?终有一天,这些痕迹都会灰飞烟灭的,那么,能够永恒流传下来的,恐怕就真的只有那些留存于我们心中的关于生活的那些美好设想了吧。 提到对于未来的设想,几乎所有人都有过,一些大人物也不例外。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哲学还是其他的一些方面,这些各自领域的优秀人物无不都对理想国家的形式有过设想。下面我就从柏拉图的理念出发,阐述柏拉图的“理想国”,同时也对孔德的关于理想社会的模式,以及孔子的“大同”社会进行了论述。 一柏拉图的理念论 提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就不得不对他之前的哲学前辈进行探讨。在柏拉图之前,哲学前辈们总是借助对自然界的思索来寻求世界的最本原的那个存在。这样,也就出现了以“水”作为世界本原的泰勒斯,出现了提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的赫拉克利特,出现了以元素作为世界本原的元素论学派,这些哲学家都是从一种具体的、实在的方式探讨是何种物质支撑着世界;与此同时,另外一些哲学家则是从一种抽象的、理论的方式去探讨世界的本原,如巴门尼德“存在(是者)”。而后经历了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泰格拉则将哲学家的视野从自然界扩展到了人自身之上。发展到了苏格拉底,更是将对人的研究深化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德行就是知识”的新主张。在承继其师苏格拉底和前人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他对世界本原是什么的看法,认为“理念”才是万物存在的根据。 与苏格拉底的探究个体的人不同,柏拉图更为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所看到的东西,也就是人的理智所注重的方面,他将之称为“理念”。同以前的哲学前辈们一样,柏拉图的“理念”同样具有本原性、绝对性和永恒性;不同于他们的地方在于,柏拉图提到的“理念”不是抽象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种实际真实的存在。以“马”为例,柏拉图认为,“理念”上的马既不是指这匹马,也不是指那匹马,它指的是包含这匹和那匹的所有马的总称,而且它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某个地方存在着一匹“理想的”马,这匹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共同名称“马”的含义。而个体的马之所以是马,是由于它们分有或摹仿了“理想的”马。 二三种理想的国家模式 1 柏拉图的“理想国”

马原论文

关于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的调研分析 执笔人:朱紫薇韩博文【摘要】 此次我们小组调研的选题是“结合自身实践(打工、实习等),充分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我们想通过此次的实践调研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中学到的理论进行结合,对当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探究其本质规律。为此我们小组采用了多种调研方式相结合,通过分别对总结自身实践经验的感受、访谈同学、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最终经过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我们的调研结果。即同学们通过自身的实践,能充分的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时,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同学们也会收获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识,这表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主题对客体的能动反应。 【关键词】社会实践;实践;认识 引言: 如今,大学生活我们拥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很多同学会选择去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兼职。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验证自己的所学,积累社会经验,同时也能通过勤工俭学来获得一定的收入。通过对这个现象的分析,我们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有了深一步的探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原始人钻木取火,氏族社会的形成,再到人类逐渐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演变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主体对客体有了更多直观的感受,慢慢的这种感受就积累成为经验,也就是主体的客体的认识。虽然通过实践得到的认识并不完全是正确的,但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实践,人们得到。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的认识。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