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第九章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机体和经络出现相应的症状,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运行于人体全身,连通于脏腑表里;络脉运行于经脉之间,交错分布于全身各部。《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揭示经络和脏腑、机体的有机联系。《素问·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内联于五脏六腑,外络于四肢百骸,是沟通人体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传输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到侵袭,经络不通,脏腑受累,均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出现,如头痛、痹症、痿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症涉及范围较多,本章分别讨论头痛、痹症、痿证、痉证。将分别就其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节头痛

头痛指由于外感六淫、内伤疾病导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既可单独出现,又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

头痛一证首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概括其临床特征,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金代李东垣在《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元代朱丹溪于《丹溪心法·头痛》提出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

本节所讨论的头痛,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贫血、神经官能症、鼻炎等,均可参照本节内

容辨证施护。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急性传染性疾病,属于温病范畴,不在本节讨论范围。

一、病因病机

头痛的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为外感邪气侵袭。内伤头痛多为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头部外伤、饮食不节及生活起居有关。

外感头痛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较好;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机较为复杂。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肝阳上亢、肝火炽盛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疼痛部位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甚至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止。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鉴别诊断

1.眩晕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比较,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方面,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居多;而眩晕则以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为主,虚证多见。

2.真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为突发的剧烈头痛,并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危险,应与一般头痛相区别。

三、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因外邪致病,属实证,起病较急,一般疼痛较为剧烈,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如起病缓慢,疼痛较轻,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且具有遇劳加重、时作时止等特点,多为虚证。如因肝阳、痰浊、瘀血所致者属实,表现为头昏胀痛,或昏蒙重痛,或刺痛钝痛,痛点固定,常伴有肝阳、痰浊、瘀血的相应证候。

2.辨头痛之相关经络脏腑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于头面,厥阴经亦上循于巅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太阳头痛位于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位于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位于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位于巅顶部位,连及目系。

(二)证治分类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连及项背痛,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症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太阳经循项背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连及项背痛;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外袭之征。

护治原则:疏风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常用药有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等。

(2)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尿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

症候分析:风热之邪侵袭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大便不畅,尿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征。

护治原则:疏风清热,和络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常用药有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等。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临床表现: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症候分析:肝阳化风,肝风内动,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故头昏胀痛,面红目赤;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肝阳亢盛之征。

护治原则:平肝潜阳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有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等。

(2)血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症候分析:营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故头痛且晕;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血虚易导致气虚,气虚则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血虚之征。

护治原则: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方药:加味四物汤加减。常用药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菊花、蔓荆子、五味子、远志等。

(3)痰浊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症候分析: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故头痛昏蒙;痰阻胸膈,故胸脘满闷;痰浊上泛,则纳呆呕恶;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征。

护治原则: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有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荆子等。

(4)肾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症候分析: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女子则带脉不束而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之征。

护治原则: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常用药有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山药、人参、当归、白芍、龟板等。

(5)瘀血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久久难愈,痛处固定,刺痛,昼轻夜重,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症候分析: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故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且如锥刺;舌紫暗,脉细涩乃瘀血内阻之征。

护治原则: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有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凌霄花、当归、白芷、细辛、葱白等。

(三)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护理

(1)病室环境宜安静,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风寒头痛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入侵,避免潮湿。

2.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头痛伴随症状,有无畏寒发热或高热,有无贫血现象

(2)注意观察头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和诱发因素。肝阳头痛患者,要注意观察每天血压变化;血虚头痛患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现象以及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见头痛剧烈,日益加重,视物模糊,口眼歪斜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4)定时观察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神色的变化。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肥腻及生冷之品。

(2)根据不同的辨证进行饮食指引。风热头痛患者鼓励多饮水,多吃水果。肝阳头痛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如芹菜、海带、紫菜、饮菊花茶、饮山楂茶等,忌食动物内脏及公鸡肉、猪头肉等动风之品,忌烟限酒;血虚头痛患者应加强营养,多食蛋类、母鸡、瘦肉、动物肝脏、红枣莲子粥等健脾养血之品。肾虚头痛患者应补益肾精,选择猪肾、甲鱼、黑芝麻、核桃、黑豆、桂圆等。痰浊头痛患者,应多食山药、冬瓜、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

4.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肝阳头痛、血虚头痛患者者宜温服。

(2)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头痛、睡眠、情绪、面色、舌苔、脉象的变化。

5.情志护理

(1)若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表示理解,耐心解释病情,争取缓解紧张情绪。

(2)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

(3)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共同关心和看望患者。

6.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肝阳头痛患者针刺合谷、曲池、太冲等穴;偏头痛患者可针灸足临泣、丘墟、外关、中渚等穴;肾虚头痛患者可艾灸涌泉、百会、太溪、肾俞等穴;血虚头痛患者可艾灸血海、膈俞、中脘等穴。

(2)推拿疗法:肝阳头痛患者可配合点按合谷、曲池、太冲、推桥弓;风寒头痛患者可配合点按太阳穴;偏头痛患者可点按太阳、丘墟。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拿五经、扫散法等各种手法。

(3)根据不同的病证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刮痧疗法、拔火罐疗法、耳穴贴压等。

四、健康教育

1.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易使头痛复发和加重,故患者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日常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当,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气候变化,以防御风寒外邪入侵。

3.若临床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应尽早查明原因及积极治疗原发病。肝阳头痛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4.家族中有类似病史者,应提高警惕。

第三节痿证

痿证,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行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意,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故亦称“痿躄”。“躄”是指肢体痿弱不用,足不能举步的意思。

《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分类及治则论述颇详。《素问·痿论》将痿证分为皮痿、肉痿、筋痿、脉痿、骨痿,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观点,其依据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治痿独取阳明”成为治疗与护理本病重要原则。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运用泻南补北法创名方虎潜丸治疗痿证。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具有痿证的临床特征,均可参考本篇内容进行辨证施护。

一、病因病机

痿证形成的病因较为复杂。外感温热毒邪、湿热浸淫、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房室不节、跌打损伤以及药物侵害等,均可使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则发为痿证。

痿证的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其根本在于五脏虚损。实则筋脉肌肉受邪,气血运行受阻;虚则气血阴精亏耗,筋脉肌肉失养。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且脏腑间常相互影响。津液、气血、精髓亏虚,筋脉肌肤失于濡养,而至消瘦枯萎,发为痿证。本病性质热多寒少,虚多实少。湿热所致者,久之阴血耗损,则由实转虚。内伤致病,证为主,但可夹湿、夹热、夹痰、夹瘀,表现本虚标实之候。

久痿虚极,可累及五脏,且常常相互转变,致使病程日久难愈。病程日久,可致使脾肾精气衰败,病情危笃,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均循行及舌,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凶险之症候。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部分病人出现肌肉萎缩表现。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临床表现,甚则影响呼吸功能和吞咽功能。

3.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部分患者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有缓慢起病的病史,亦有突然发病的。

(二)鉴别诊断

1.痹证痹证后期,患者由于关节疼痛,运动受限,肢体长期废用,亦可出现肌肉萎缩的表现。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痹证伴有肢体关节疼痛,与本病肌肉萎缩不痛是根本区别。

2.偏枯偏枯亦称半身不遂,乃中风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病变一侧肢体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而痿病则以萎弱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证。

三、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病位痿证初起,症见发热,咳嗽,咽痛,或在热后出现肢体软弱不用者,病位多在肺;凡见四肢萎软,食少便溏,面浮,纳呆腹胀,病位多在脾胃;凡以下肢萎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酸软无力,头晕耳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病位多在肝肾。

2.辨虚实本病以虚证居多或本虚标实。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属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证,属实证。病程长,病情渐进发展,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多属脾胃虚弱或肝肾阴虚之

证,属虚证。但其又可常夹郁热、湿热、痰浊、瘀血,则为虚中有实。痿证日久或瘀阻日久,气虚血瘀,较为常见。

(二)证治分类

1.肺热津伤证

临床表现: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出现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症候分析:温热犯肺,肺不布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故病起发热,肢体软弱无力、肌肉瘦削;热邪伤津,则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均为肺热伤津之征。

护治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有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阿胶、胡麻仁、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炙枇杷叶等。

2.湿热浸淫证

临床表现: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萎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瘦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症候分析:湿热浸淫,气血阻滞,故四肢痿软,肢体麻木;湿热浸渍肌肉,则肢体困重、微肿;湿热郁蒸,气机不化,则发热、身热不扬;湿热下注,则见足胫热蒸,小便赤短;湿性黏滞,阻碍气机,则可见胸脘痞闷;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征。

护治原则: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常用药有苍术、黄柏、防己、萆薢、薏苡仁、蚕砂、木瓜、牛膝、龟板等。

3.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气短,神疲乏力,纳呆便溏,面色白或萎黄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症候分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故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甚至肌肉萎缩;脾失健运,则纳呆便溏;气血生化不足,则面色白或萎黄

无华,气短,神疲乏力;舌淡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水湿不化之征。

护治原则: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有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黄芪、当归、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升麻、柴胡、神曲等。

4.肝肾亏损证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背酸软,不能久立,难以行走,下肢肌肉消痿,伴有眩晕耳鸣,脱发,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症候分析: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可见痿病渐成;久则髓亏筋燥,故下肢肌肉消痿,不能久立;肾虚,腰府空虚,则腰背酸软;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清窍失养,毛发失濡,则可见眩晕,耳鸣,脱发;肾失固摄,则遗精或遗尿;肝肾亏虚,冲任失调,则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护治原则: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常用药有虎骨(用狗骨代)、牛膝、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锁阳、当归、白芍、陈皮、干姜等。

5.脉络瘀阻证

临床表现: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症候分析: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经脉失养,故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均为脉络瘀阻之征。

护治原则:益气养血,活血行瘀。

方药: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有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等。

(三)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护理

(1)病室环境宜安静,空气清新,光线柔和,忌潮湿闷热。床铺被褥宜整洁、平整、干燥。

(2)急性期宜卧床休息。慢性期适当休息,坚持康复训练,增强体质。

(3)务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坚持勤翻身,预防压疮。

(4)若患者局部感觉功能减退,宜保暖。冬季严寒时应防止冻伤,注意防烫伤风险。

(5)若条件允许,每天坚持适当太阳光照射,可配合温泉疗法和空气疗法。

2.病情观察

(1)注意询问患者发病情况,了解伴随症状,注意鉴别证候的虚实。若起病急,发病快,初起时有发热,伴有疼痛、麻木及拘急等症状,多为实证。若起病缓慢,病程长,肢体痿而不痛,多为虚证。

(2)注意观察萎证发病部位,是上肢还是下肢,单侧还是双侧,远端还是近端,以便采用更具针对性治疗与护理。

(3)注意观察患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浅反射等,以辨析病情严重程度。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忌食辛辣、肥腻及烟酒之品。

(2)根据不同的辨证进行饮食指引。肺热津伤证患者应服用清凉甘润之品,如绿豆、梨子等。湿热浸淫证患者应以健脾利湿之品为宜,如薏苡仁、山药等。脾胃虚弱证患者应以益气血、调脾胃为重点,应选择红枣、桂圆、母鸡、山药、莲子做成相应辅食。肝肾亏虚证患者应选择猪肾、甲鱼、黑芝麻、核桃、黑豆等。脉络瘀阻证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流食或半流食。

4.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空腹服用为佳,少量频服,防止呛咳。肺热津伤证患者,汤剂饭前偏凉服;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者,温服。

(2)用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5.情志护理

(1)与患者交流是务必做到和蔼、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做好思想工作,争取消除或减轻患者焦虑及悲观情绪,使其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和耐心。

(2)要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鼓励其多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寻求生活中的各种乐趣,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3)鼓励和要求患者家属参与整个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多与患者交流,多探望和关心患者。

6.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原则,上肢宜取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下肢宜取环跳、承扶、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等穴。

(2)推拿疗法:配合使用轻柔、和缓拿法和?法作用于痿软的上、下肢;配合关节活动类手法,活动范围宜小。

(3)根据不同的病证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艾灸、刮痧疗法、耳穴贴压、火罐疗法等。

四、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坚持治疗与功能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增强体质。

2.避免淋雨和久居湿地,避免诱发因素及铅、砷、汞中毒。

3.及时帮助患者翻身及坐位减压训练,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压疮风险。

4.家族中有类似病史者,应提高警惕。

第四节痉证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亦称为“痓”,多见于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

《内经》对痉证有较多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金匮要略》明确提出外感表实无汗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痉候》描述痉证的症状为“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状”。元代朱丹溪指出气血亏虚可导致痉。明代张景岳强调阴虚精血亏损致痉。清代吴鞠通则进一步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气虚血瘀可致痉。

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热性惊厥以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血管

疾病等出现痉证表现,符合本病临床特征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若由于创口不洁、金疮破伤、感受风毒之邪而发痉,虽名为破伤风,但与本节痉证病因不同,属外科范畴,本节不做讨论。

一、病因病机

痉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外感由于感受风、寒、湿之邪,阻滞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而致痉。内伤是亡血、汗下太过、久病过劳素体禀赋不足,致阴虚血少,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痉。

痉证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养。外感因风、寒、湿邪壅阻经络,气血不运,阴血不得濡养筋脉;或热盛伤津,阴血亏乏,筋脉失于濡养。内伤由亡血、过汗、误治失治,或久病伤正,导致阴亏血少,筋脉失养,发为痉证。

本病病理性质外感属实,主要由于邪阻经脉或热盛动风致病;内伤为虚,主要由于阴血亏少。若外感热极致病,热邪耗阴,虚风内动,则由实转虚。本病多属危重急症,由于病因和病情轻重不一,预后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危重者多,如救治不当,可以危及生命,或后遗头痛、呆痴、痫证诸疾。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

2.部分危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

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

(二)鉴别诊断

1.痫证痫证多为突然发病,其抽搐、痉挛症状发作片刻可自行缓解,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呈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伴发热、头痛等症状。

2.厥证厥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一般无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等表现。

3.中风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不经昏仆;表现为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为主要临床特征。痉证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无半身不遂为临床特点。

4.颤证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具有幅度小,频率快的特点,多为持续性,无发热、神昏等症状。痉证肢体抽搐幅度大,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弛纵交替,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

5.破伤风破伤风古称“金疮痉”,现属外科疾病范畴。因金疮破伤,伤口不洁,感受风毒之邪致痉,临床表现为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发痉多始于头面部,肌肉痉挛,口噤,苦笑面容,逐渐延及四肢或全身,有金疮破伤,伤口不洁病史,可与痉证鉴别。

三、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致痉多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即使热邪直中,可无恶寒,但必有发热。内伤发痉则多无恶寒发热。

2.辨虚证与实证

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较大者,多属实证。实证多由外感或瘀血、痰浊所致。手足蠕动,或抽搐时休时止,神疲倦怠,多属虚证。虚证多由内伤所致气血津液不足。

(二)证治分类

1.邪壅经络证

临床表现: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甚至口噤不能言,四肢抽搐。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阻滞经脉,气血不畅,筋脉失养,故头痛,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不能言;邪在肌表,邪正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均为邪壅经络之征。

护治原则: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常用药有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葛根、白芍、甘草等。

2.热盛发痉证

临床表现:颈背强直,甚至角弓发张,手足拘急,心急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邪热炽盛,动风伤津,筋脉失养,故颈背强直,角弓发张,手足拘急;邪热易扰心神则心急烦躁,神昏谵语;苔黄腻,脉弦数均可见热盛发痉之征。

护治原则:泻热养阴,增液疏筋。

方药:增液承气汤加减。常用药有大黄、芒硝、玄参、生地、麦冬、钩藤、生石膏、大青叶、白芍、甘草等。

3.痰浊阻滞证

临床表现: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浊阻滞,上蒙清窍,故颈背强直,头痛昏蒙,神识呆滞;痰浊阻滞经络,筋脉失养,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痰浊内阻,脾失健运,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内阻之征。

护治原则: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方药:导痰汤加减。常用药有半夏、石菖蒲、陈皮、胆南星、姜汁、竹沥、枳实、茯苓、白术、全蝎、地龙、蜈蚣等。

4.阴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素体阴血亏虚,或失血、汗下太过之后,项背强急,四肢麻木,头昏目眩,自汗,神疲气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伤津失血,阴血亏虚,筋脉失养,故项背强急,四肢麻木;阴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则头昏目眩;血虚易致气虚,导致气血两虚,则自汗,神疲气短。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均为阴血亏虚之征。

护治原则:滋阴养血,熄风止痉。

方药: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常用药有生熟地、白芍、麦门冬、阿胶、五味子、当归、麻子仁、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鸡子黄等。

(三)护理措施

1.生活起居护理

(1)病室环境宜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减少刺激因素。检查、治疗与护理工作应尽可能集中完成,以免诱发抽搐使病情加重。

(2)外感发痉者,应每天用温水擦澡,清洁皮肤,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3)发作频繁或意识障碍者,床边应加设护栏,以防跌倒。

(4)发作时,立即置患者于仰卧位,头转向一侧,松解纽扣,取下假牙,并将一端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臼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缓慢撑开。切不可强力按压患者,以免引起骨折。

(5)连续发作者应给与吸氧治疗,以减轻缺氧防止脑损害。发生窒息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和痰液,施行人工呼吸。

(6)高热持续不退伴随意识障碍,每4小时侧体温1次。若体温过高可使用冷疗法;若口噤不开、吞咽障碍者行鼻饲法。

2.病情观察

(1)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注意痉证发作前有无先兆和发作中的具体表现及伴有症状。

(2)注意观察患者痉证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程度及发作中和发作后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同时观察体温、呼吸、血压、瞳孔及脉象。

(3)注意观察有无外伤及皮肤破损,以排除破伤风。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是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脸色苍白等表现。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

(2)根据不同的辨证进行饮食指引。热盛发痉患者应新鲜清淡饮食为主,多喝水、果汁及多吃水果。阴血亏虚证患者宜加强营养,多食百合、蛋类、红枣、海参、甲鱼、母鸡、黑芝麻、核桃等。

4.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热盛发痉者宜凉服,补益药宜在早晚温服,观察用药后症状缓解情况。

5.情志护理

(1)本病多为情志、饮食所伤,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应尽量避免忿怒、思虑过度、惊恐等不良情绪出现。

(2)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鼓励其多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寻求生活中的各种乐趣。肝阳上亢致眩晕者切忌动怒,保持情绪稳定,防止因

情绪激动而反复发作。肾精不足患者在医护人员交待病情程度方面要实事求是,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惊恐。

6.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如出现角弓发张,手足拘急等急性症状可取人中、合谷、太冲以醒窍止痉。

(2)推拿疗法:可选择使用推法、拿法及牵伸手法适当放松肌肉,缓解症状。

(3)根据不同的病证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艾灸、刮痧疗法、拔火罐疗法等。

四、健康教育

1.正确对待自身疾病,积极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心肺功能,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体质。

2.合理饮食,戒烟酒,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3.保持乐观心态,培养愉悦心情,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于体质的改善。

4.起居有常,注意冷暖,增强体质,防止外感。

【问题与思考】

1.试述肝阳头痛的护治原则、方药、护理。

2.试述痹证的病因病机要点。

3.简述痿证与偏枯的鉴别诊断。

4.试述阴血亏虚型痉证的护治原则、方药、护理

5.李某,男,46岁,某小学教师,头痛10年,屡治无效。患者素体虚弱,近半月头痛加剧,伴心悸不安,且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无力。

要求写出诊断、护治原则、方药、护理措施。

6.刘某,女,63岁,退休职工,四肢关节及肌肉疼痛5个月,之前一直服用保健品来缓解疼痛,但是5个月来患者肢体关节疼痛无明显缓解,身体逐渐消瘦,并畏寒,但时有潮热,小便量少,曾自服金匮肾气丸,潮热及小便好转,但仍畏寒,肢体关节疼痛,晨起关节僵硬,活动后减轻。自觉腹部有气,微胀,饮食一般,睡眠差,舌质红润边有齿痕,苔少,脉沉细。

要求写出诊断、护治原则、方药、护理措施。

7.任某,女,22岁。体质清瘦,一日,恶寒发热,骨节疼痛,初作感冒治,投以去参败毒散,服后,汗出,寒热退,而两下肢不能随意活动,自臀部以下痿软无力。大便闭结,舌赤苔燥,脉象弦数。

要求写出诊断、护治原则、方药、护理措施。

8.张某,女,18月,患儿于8月9日开始高热,精神萎靡,不思饮食,时有呕逆,曾呕吐两次,呈喷射性,于11日急诊人某医院,经检查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未效,病势反进,壮热无汗,四肢厥冷,体温持续在39.5℃至40.5℃,嗜睡,躁动不安,不进饮食,小便短赤,大便不行,并时有阵发性抽风,发作时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唇青紫。因病情日趋重笃,家长乃携患儿于13日来诊。检体:患儿神昏,眼闭,唇青,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舌质绛,舌苔黄厚少津,指纹紫红透过命关,脉浮数。

要求写出诊断、护治原则、方药、护理措施。

肢体经络病症

第九章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导致机体和经络出现相应的症状,甚至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病症。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运行于人体全身,连通于脏腑表里;络脉运行于经脉之间,交错分布于全身各部。《素问·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揭示经络和脏腑、机体的有机联系。《素问·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内联于五脏六腑,外络于四肢百骸,是沟通人体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传输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受到侵袭,经络不通,脏腑受累,均可导致相应疾病的出现,如头痛、痹症、痿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症涉及范围较多,本章分别讨论头痛、痹症、痿证、痉证。将分别就其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要点、辨证分型、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节头痛 头痛指由于外感六淫、内伤疾病导致头部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既可单独出现,又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 头痛一证首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概括其临床特征,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金代李东垣在《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机的不同又将其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元代朱丹溪于《丹溪心法·头痛》提出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 本节所讨论的头痛,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贫血、神经官能症、鼻炎等,均可参照本节内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5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患者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蠲痹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着痹。其病机为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宜除湿通络,祛风散寒。其代表方为薏苡仁汤。本方健脾祛湿,发散风寒。故C为正确选项。 2.患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黧黯,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蠲痹汤 B.双合汤√ C.独活寄生汤 D.蠲痹汤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痹证之痰瘀痹阻证。其病机为痰瘀互结,留滞肌肤,痹阻经脉。治宜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其代表方为双合汤。本方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故B为正确选项。 3.患者女性,45岁,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年,现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治宜选用 (分数:2.00) A.薏苡仁汤 B.羌活胜湿汤 C.双合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解析:解析:根据关节灼热肿痛,而又遇寒加重,恶风怕冷,苔白罩黄,脉弦数等症状,可辨为痹证之寒热错杂证,治法:温经散寒,清热除湿,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薏苡仁汤为治疗痹证之风寒湿痹证的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为治疗痹证之风湿热痹证的代表方,双合汤为治疗痹证之痰瘀痹阻证的代表方。 4.患者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当选用 (分数:2.00) A.四妙丸√ B.知柏地黄丸 C.肾着汤 D.妙香散 解析:解析:上述症状属于湿热腰痛。其病机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其代表方为四妙丸。本方清利湿热,舒筋通络,强壮腰脊。故A为正确选项。 5.患者男性,62岁,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0余年,平素时有腰痛。近一年来腰痛加重,酸软疼痛,喜揉喜按,腿膝无力,面色潮红,心烦,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辨证是 (分数:2.00) A.寒湿腰痛 B.湿热腰痛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2.doc

[医学类试卷]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模拟试卷2 1 钟某,女,30岁。产后受寒,肢体关节疼痛不移,以肩、膝关节为甚,得温痛减,关节不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而弦,其治法是 (A)祛寒为主,活血通络 (B)温肾健脾,活血祛瘀 (C)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D)渗湿通经活络 (E)祛风通络,补气养血 2 孙某,女,38岁。症见关节肌肉酸痛,时轻时重,涉及全身数个大关节,活动后疼痛加剧,阴雨天更甚,舌苔薄白,脉濡缓。其首选方剂是 (A)乌头汤 (B)防风汤 (C)薏苡仁汤 (D)独活寄生汤 (E)白虎加桂枝汤 3 姚某,女,45岁。患者体型偏瘦,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三年。现症见: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痛如刀割,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首选方剂是

(B)身痛逐瘀汤 (C)白虎加桂枝汤 (D)独活寄生汤 (E)双合汤 4 董某,男,47岁,渔民。自诉肢体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1个月。症见多个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梭状变形,晨起僵硬,四肢肌肉萎缩,肘膝屈伸不利,疼痛夜间痛甚,遇寒加重,舌紫黯,脉弦涩。其证型是 (A)痛痹 (B)行痹 (C)着痹 (D)痰瘀痹阻 (E)肝肾两虚 5 杨某,男,66岁。患痹证日久不愈。现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肘膝不得伸,舌质黯红,脉细涩。首选方剂是 (A)乌头汤 (B)身痛逐瘀汤

(D)独活寄生汤 (E)桃红饮 6 罗某,男,46岁。3天来发热头痛,阵发性全身抽搐,四肢及颈项强直,牙关紧闭,经治疗仍未缓解,伴有腹部隐痛,时有呕吐,大便不爽,口苦,舌质红,舌苔腻。诊断为 (A)头痛 (B)痫证 (C)呕吐 (D)腹痛 (E)痉证 7 刘某,男,52岁。症见项背强直,口噤不语,时有抽搐,伴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苔薄白,脉紧。病前无创伤病史。其首选方剂是 (A)葛根汤 (B)玉真散 (C)解肌汤 (D)栝蒌桂枝汤

肢体经络疾病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一、名词解释 1.痹证2.痉证3.痿证4.颤证5.腰痛 二、填空题: 1.痹证的发生与、、及等有密切关系。 2.痹证的辩证,一是要辩,二是要辩。 3.痹证治疗应以为基本原则。 4.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证治疗原则为,。 7.痉证是以,甚则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 8.痿证辩证,重在辩,审标本虚实。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证,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痹病初起的主要症状 A.疼痛B.痿弱无力C.酸楚D.重着麻木 2.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肿胀,痛有定处,手足困重,肌肤麻木,苔白腻,脉濡缓。此属痹病中的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 3. 证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稍舒,筋脉拘急,伴发热、口渴心烦等,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其治法是 A.清热利湿,通络止痛B.清热通络,祛风除湿C.清热解毒,养阴止痛 D.清热化湿,活血止痛 4. 防风汤治疗何型痹病最佳 A.行痹B.着痹C.痛痹D.热痹 5. 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 A.风 B.湿 C.寒 D.热 6.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 A.关节游走疼痛 B.屈伸不利 C.关节变形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 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 A.宣痹达经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 A.虚实 B.寒热 C.阴阳 D.气血 10《内经》对于痉病的病因以何立论 A.外风B.外寒C.外燥D.外邪 11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 A.项背强急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四肢震颤 12.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是( ) A.阴虚内伤发热 B.肺热津伤痿症 C.阴虚咳嗽 D.燥热咳嗽 13.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 A.《金匮》肾气丸 B.济生肾气丸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D、有无外感 E、关节肿与不肿 2、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3、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6、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7、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二、A2 1、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白虎加桂枝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三、B 1、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肢体经络病证-痿证练习题

肢体经络病证-痿证练习题 一、A1 1、提出“泻南方,补北方”治疗痿证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朱丹溪 E、张子和 2、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笃,可见 A、汗出如油 B、口噤不开 C、舌体瘫软 D、口张目瞪 E、神昏谵语 3、痿证与痹证的主要鉴别点为 A、是否肌肉瘦削枯萎 B、有无关节肿大变形 C、有无肢体关节疼痛 D、肢体能够随意运动 E、是否关节屈伸不利 4、痿证的病理特点是 A、实证为多 B、寒证为多 C、热证为少 D、虚证为少 E、虚证为多 5、痿证的病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温毒 B、湿热浸淫 C、饮食毒物所伤 D、久病房劳 E、寒湿侵袭 6、痿证又称 A、厥证 B、痹证 C、瘘弱 D、痿躄 E、痿软 二、A3/A4

1、患者男性,36岁,双下肢痿软无力5年余,逐渐加重,腰膝酸软,不能久立,腿胫大肉渐脱,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1> 、根据患者症状该病辩证的证候为 A、脾胃虚弱证 B、肝肾亏损证 C、脉络瘀阻证 D、肺热津伤证 E、湿热浸淫证 <2> 、采用的治疗方剂为 A、虎潜丸 B、归脾汤 C、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 D、知柏地黄丸 E、生脉散 <3> 、该患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B、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C、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D、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E、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4> 、若阳虚畏寒,可加用 A、左归丸 B、右归丸 C、六味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四君子汤 2、患者,女性,21岁,双下肢软弱无力,逐渐加重4年余,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 、根据患者的症状本病当诊断为 A、痹证 B、痿证 C、偏枯 D、中风 E、痫证 <2> 、治则为 A、健脾和胃,舒筋活络 B、补益脾气,祛邪通络 C、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D、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E、补益气血,濡养筋脉 <3> 、代表方为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经络病症)

中医内科学对比记忆(肢体筋络病症) (一)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风寒湿痹 ?1、行痹 ?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 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日轻夜重,局部有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 主证: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得热,得按可减,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风湿热痹 主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

顽痹 1、尪痹(痰瘀阻络)主证:?关节肿大、畸形,肌肉萎缩,舌暗有瘀点,脉沉涩。治法:补肾散寒,活血通络------方药:补肾祛寒治尪汤---续断、补骨脂、附子、熟地、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桃仁、当归、乌蛇 2、气血亏虚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活络,佐以舒筋---气血并补荣筋汤(独活寄生汤) (二)萎证: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痿——指肢体痿弱不用。 辟——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 1、肺热津伤:病起发热, 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 皮肤干燥, 心烦口渴, 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清热润肺, 濡养筋脉---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四肢痿软, 肢体困重, 足胫热蒸,尿短赤涩。发热, 胸闷 脘痞,肢体麻木、微肿。舌质红, 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利湿, 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化裁。 3、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腹胀,面浮, 面色不华,气短, 神疲乏力。舌质淡有齿印, 苔薄或腻。脉细弱---补脾益气, 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亏损:起病缓慢, 下肢痿软无力, 腰脊酸软,不能久立。下肢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肢体经络病证-痹证 一、A1 1、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局部灼热红肿 B、痛不可触 C、得冷则舒 D、肌肤麻木不仁 E、游走性关节疼痛 2、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A、行痹 B、风湿热痹 C、痰瘀痹阻证 D、肝肾两虚证 E、痛痹 3、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A、活血化瘀止痛法 B、补虚止痛法 C、祛风散寒止痛法 D、搜风止痛法 E、清热消肿止痛法

4、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 A、疼痛游走不定 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 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 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 5、痹证初起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疼痛 B、酸楚 C、重着 D、麻木 E、痿弱无力 6、治疗行痹,应首选 A、乌头汤 B、薏苡仁汤 C、防风汤 D、宣痹汤 E、白虎加桂枝汤 7、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E、关节肿与不肿 二、A2 1、某患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A、防风汤 B、双合汤 C、薏苡仁汤 D、乌头汤 E、宣痹汤 2、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燥,脉滑数,证属 A、行痹 B、着痹 C、风湿热痹 D、痛痹 E、痰瘀痹阻 3、患者肢体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治疗应首选 A、独活寄生汤 B、蠲痹汤 C、薏苡仁汤

E、白虎加桂枝汤 三、B 1、A.防风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蠲痹汤 E.双合汤 <1> 、痛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 、行痹的代表方宜选 A B C D E 2、A.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 B.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肿胀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 D.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周围结节,皮肤瘀斑 E.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 <1> 、行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2> 、着痹的主要症状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汇总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一 )A 型题 1 ?把痹证分为五痹,并阐述了痹与五脏关系的医著是 ( ) A ?《金匮要略》 B ?《伤寒论》 C ?《内经》 D ?《诸病源候论》 E ?《证治准绳》 2?根据病因,最早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的医著是 ( ) A ?《金匮要略》 B ?《内经》 C ?《伤寒论》 D ?《外台秘要》 E ?《济生方》 3?首先将痉证分为刚痉和柔痉的是何医著 ( ) A ?《内经》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D ?《诸病源候论》E ?《景岳全书》 4 将痉证概况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的是哪位医家 ( ) A -吴鞠通 B ?华鈿云 C ?王清任 D ?张景岳 E ? 朱丹溪 5 ? 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著是 ( ) A -《景岳全书》 B ?《医学明理》 C 《临证指南医案》 D 《温病条辨》 E ■ 《医林改错》 6 ? 痹证的治疗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治风先治 血, 血行风自灭” , 这种治则首载于 ( ) A -《医宗必读?痹》 B ?《济生方?痹》 C ?《外台秘要》 D 《证治准绳》 E ■ 《金匮要略》 7 ?对膝关节肿大称为 “鹤膝风”的医著是( ) A ?《外台秘要》 B ?《济生方?痹》 C ?《格致余论》 D ?《证治准绳》 E ?《诸病源候论》 8?下列哪项不是风湿热痹的特点 A ?局部灼热红肿 B ?痛不可触C ?得冷则舒D ?肌肤麻木不仁 E ?游走性关节疼痛 9?双合汤主要用于痹证之 ( ) A ?行痹 B ?风湿热痹 C ?痰瘀痹阻证 D ?肝肾两虚证 E ?痛痹 10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薄白, 脉弦紧,治疗方剂宜选 ( ) A ?防风汤 B ?双合汤 C ?薏苡仁汤 D ?乌头汤 E ?宣痹汤 11 ?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其多见 ( ) A ?皮痹 B ?心痹 C ?肌痹 D ?筋痹 E ?骨痹 12 ?对于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应用下列何种止痛方法 ( ) A ?活血化瘀止痛法 B ?补虚止痛法 C ?祛风散寒止痛法 D ?搜风止痛法 E ?清热消肿止痛法 13 ?某男,48岁,四肢关节酸楚,两膝关节灼热红肿,疼痛而强硬,屈伸不利,汗出口渴,苔黄 燥,脉滑数,证属 ( ) A ?行痹B ?着痹C ?风湿热痹D ?痛痹E ?痰瘀痹阻证 14 ?着痹的代表方是( ) A ?三仁汤 B ?薏苡仁汤 C ?宣痹汤 D ?四妙散 E ?二妙散 15 ?痹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 ) A ?肢体活动情况 B ?有无肌肉萎缩 C ?痛与不痛D ?有无外感E ?关节肿与不肿 16 ?补血荣筋丸主要用于痹证之 ( ) A ?痰瘀痹阻证 B ?风湿热痹 C ?痛痹 D ?着痹 E ?肝肾两虚证 17 ?痹证日久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 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下列何方 ( ) A ?双合汤 B ?独活寄生汤 C ?金匮肾气丸 D ?宣痹汤 E ?补中益气汤 18 ?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剧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 数,宜选用 ( )

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七章经络肢体病证 一、填空题: 1.头痛的治疗原则当为————、————。 2.外感头痛以————、————、————为特征。 3.痹病者复感于邪,则邪气内舍,可转为————,多预后不良。 4.痹病久治不愈,肝肾亏虚,痰瘀阻络,关节肿大变形者,此为————。 5.行痹治疗代表方为————。 6.痉病常以————为本,以————为标。 7.痉病属————范围,治疗上————是其大法。 8.痿病在临床上一般以————证、————证居多。 9.“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最早出自于————。 10.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形成痿病,其病机重点在于————,导致————,筋脉失养。 11.腰痛常见病因有————、————、————。 12.治疗腰痛时除散寒祛湿、————、————、————外,多配————的药物,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 1.少阳经头痛部位多在( ) A.额部及眉棱骨 B.头后部下连于项 C.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 D.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2.阳明头痛引经药为下列哪组( ) A.羌活、蔓荆、川芎 B.葛根、白芷、知母 C.柴胡、黄芩、川芎 D.吴萸、蒿本 3.大凡肝阳所致头痛,其疼痛性质多为( ) A.胀痛 B.跳痛 C.刺痛 D.掣痛 4.患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疗 最佳选方为( ) A.小半夏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归脾汤 D.六君子汤 5.痛痹遇何邪气而加剧( ) A.风 B.湿 C.寒 D.热 6.风寒湿痹与热痹的鉴别点在于( ) A.关节游走疼痛 B.屈伸不利 C.关节变形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7.乌头汤治疗何型痹证最佳( ) A.行痹 B.着痹 C.痛痹 D.热痹 8.治疗着痹的首选方为( ) A.宣痹达经汤 B.乌头汤 C.薏苡仁汤 D.防风汤 9.痿证与痹证的鉴别要点是( ) A.虚实 B.寒热 C.阴阳 D.气血 10.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细数。诊断是( ) A.阴虚内伤发热 B.肺热津伤痿症 C.阴虚咳嗽 D.燥热咳嗽 11.肾阳亏虚腰痛的代表方是( ) A.《金匮》肾气丸 B.济生肾气丸 C.右归丸 D.大补元煎 12.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 ) A.右归丸 B.左归丸 C.青娥丸 D.《金匮》肾气丸 三、多项选择题:

(精)肢体经络病证-痉证

肢体经络病证-痉证 一、A1 1、痉证之邪壅于经络证寒邪较甚的可用 A、羌活胜湿汤 B、防风通圣丸 C、葛根汤 D、荆防败毒散 E、桂枝汤 2、痉证治本以哪项治疗为主 A、舒筋解痉 B、清热祛湿 C、熄风镇痉 D、滋养营阴 E、活血化瘀 3、痫证与痉证的鉴别要点为 A、有无神识丧失 B、是否突然发作 C、发作后有无后遗症 D、发作持续时间长短 E、有无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症状 4、痉证的病理性质有哪两方面 A、虚实

C、阴阳 D、表里 E、脏腑 5、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 A、张仲景 B、朱丹溪 C、吴鞠通 D、华岫云 E、王清任 6、指出:“方书皆谓感受风湿而致,多用风药,予细详之,恐仍未备,当作气血内虚,外物干之所致。”的医家为 A、吴鞠通 B、朱丹溪 C、华岫云 D、张景岳 E、巢元方 7、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痉证的症状特点 A、项背强直 B、四肢抽搐 C、口吐涎沫 D、角弓反张 E、甚至口噤

8、“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出自于 A、《医学明理·痉门论》 B、《素问·气厥论》 C、《灵枢·经筋》 D、《素问·至真要大论》 E、《张氏医通·瘛疭》 二、A3/A4 1、患者男性,73岁,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1>、该病属 A、中风 B、癫证 C、痫证 D、颤证 E、痉证 <2>、该证的治法为 A、扶风散寒,燥湿和营 B、清心透营,开窍止痉 C、清肝潜阳,息风镇痉 D、清泄胃热,增液止痉 E、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3>、该病证的首选方为

B、乌头汤 C、羚角钩藤汤 D、白虎汤 E、清营汤 <4>、若患者出现口苦苔黄,则加 A、龙胆草、栀子、黄芩 B、黄连、菊花 C、白芍、生地 D、石膏、生地、麦冬 E、大黄、芒硝 2、患者女性,10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 <1>、根据患者症状该病证候为 A、心营热盛 B、肝经热盛 C、邪壅经络 D、痰浊阻滞 E、阳明热盛 <2>、其治则为 A、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B、祛风散寒,燥湿和营 C、清肝潜阳,熄风镇痉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方歌

肢体经络病证 一、痹证 1. 风寒湿痹 (1)行痹 防风汤12:防风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肉桂黄芩当归葛根茯苓枣秦艽。 (2)痛痹 乌头汤5:芍药黄芪麻黄甘草皆三两,五粒川乌煮蜜匀。 (3)着痹 薏苡仁汤12:薏苡仁当归川芎麻黄桂枝生姜,川乌苍术防风甘草独活羌活。 2. 风湿热痹 白虎加桂枝汤5:白虎汤4(白虎粳米石膏知母甘草)+桂枝 宣痹汤9:宣痹赤小豆滑石防己,蚕沙杏仁连翘半夏栀子薏苡仁。 五味消毒饮5: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 犀黄丸5:犀黄丸内麝香黄米饭,没药乳香加牛黄。 3. 痰瘀痹阻 双合汤12:双合桃红四物6(四物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集,二陈汤4(二陈汤用法半夏陈皮,益以茯苓甘草臣)加白芥竹沥齐。 4. 肝肾两虚 补血荣筋汤8:补血荣筋肉苁蓉,牛膝天麻与鹿茸,木瓜熟地菟丝子,五味子培补筋骨舒。 独活寄生汤15: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均,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阳和汤7:白芥子麻黄炮姜炭生甘草熟地鹿茸肉桂。 河车大造丸8:紫河车大造杜仲牛膝,龟甲黄柏二冬天冬、麦冬与熟地。 二、痿证 1. 肺热津伤 清燥救肺汤9:清燥救肺人参甘草枇杷叶,桑叶石膏阿胶杏仁麦冬胡麻仁。 2. 湿热浸淫 加味二妙散7:防已当归萆薢入,黄柏龟板牛膝苍术。(二妙散2:黄柏、苍术) 3. 脾胃虚弱 参苓白术散11:人参茯苓白术异功薏苡仁,山药甘草白扁豆砂仁桔梗莲子肉枣。 补中益气汤8:补中益气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 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4. 肝肾亏损 虎潜丸9:虎潜丸大补(大补阴丸5: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熟地),陈皮锁阳白芍干姜煮。(虎潜丸中猪脊髓为虎骨。) 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 右归丸10: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去甘草+菟丝子、鹿角胶、当归 5. 脉络瘀阻 圣愈汤6:圣愈汤有党参(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随。 补阳还五汤7:补阳还五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黄芪地龙。 大黄?虫丸12:大黄?虫黄芩芍药桃仁,干地黄杏仁干漆蛴螬,虻虫水蛭和甘草,祛瘀生新功独超。 三、腰痛 1. 寒湿腰痛 甘姜苓术汤4: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独活寄生汤15: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桂心茯苓均,杜仲牛膝人参甘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湿热腰痛 四妙丸4:四妙苍术黄柏临,牛膝加薏苡仁。 3. 瘀血腰痛 身痛逐淤汤12:身痛桃仁红花甘草当归川芎,香附五灵脂秦艽羌活没药牛膝地龙。 4. 肾虚腰痛 (1)肾阴虚 左归丸8:左归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六味三泻除。(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加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 知柏地黄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知母、黄柏 大补阴丸5: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熟地。 杜仲丸11:杜仲龟甲猪脊髓枸杞子,黄柏知母五味子当归,芍药黄芪补骨脂。 (2)肾阳虚 右归丸10:右归饮8{肾气丸[金匮肾气丸8:六味地黄丸6(地黄八山药山萸肉四,丹皮泽泻茯苓三)+附子、肉桂]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去甘草+菟丝子、鹿角胶、当归 青娥丸4:青娥胡桃肉大蒜头,补骨脂杜仲丸。 河车大造丸8:紫河车大造杜仲牛膝,龟甲黄柏二冬天冬、麦冬与熟地。 补髓丹5:补骨脂杜仲鹿茸,没药胡桃肉。

痹病

1疾病介绍 2病因病机 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感邪创造了条件,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 2;外邪入侵外邪有风寒湿邪和风热湿邪两大类。外感风寒湿邪,多因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冒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感受风湿热邪,可因工作于湿热环境所致,如农田作业,野外施工,处于天暑地蒸之中,或处于较高湿度、温度的作坊、车间、实验室里,风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亦可因阳热之体、阴虚之躯,素有内热,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因风寒湿郁久化热,而为风湿热之邪。 风、寒、湿、热之邪往往相互为虐,方能成病。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泄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风寒又借湿邪之性,粘着、胶固于肢体而不去。风、热均为阳邪,风胜则化热,热胜则生风,狼狈相因,开泄腠理而让湿入,又因湿而胶固不解。风、寒、湿、热病邪留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但风寒湿热病邪为患,各有侧重,风邪甚者,病邪流串,病变游走不定;寒邪甚者,肃杀阳气,疼痛剧烈;湿邪甚者,粘着凝固,病变沉着不移;热邪甚者,煎灼阴液,热痛而红肿。

3临床表现 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但疼痛的性质有酸痛、胀痛、隐痛、刺痛、冷痛、热痛或重着疼痛等各异。疼痛的部位,或以上肢为主或以下肢为甚,可对称发作亦可非对称发生,或累计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同病,可为游走不定或为固定不移。或局部红肿灼热,或单纯肿胀疼痛,皮色不变。或喜热熨,或喜冷敷。多为慢性久病,病势缠绵,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重者,关节屈伸不利,甚者关节僵硬、变形,生活困难。 4诊断与鉴别 诊断 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患病。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2;临床表现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症状学特征。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鉴别诊断 痿病肢体痹病久治不愈,肢体关节或因痛剧,或因屈伸不利,或因变形而活动减少,肌肉废用而渐萎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痹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临床上也有既有肢体肌肉萎弱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其病因病机特点,辨其孰轻孰重进行辨证论治。 5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肢体经络病证(一)

肢体经络病证(一)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治痿应慎用 ?A.寒药 ?B.热药 ?C.风药 ?D.利湿药 ?E.补药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 ?A.张仲景 ?B.朱丹溪 ?C.吴鞠通 ?D.华岫云 ?E.王清任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巢元方称遍历关节疼痛者为 ?A.白虎病 ?B.白虎历节 ?C.痛风 ?D.鹤膝风 ?E.历节风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痹证日久,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以哪一脏病变较为多见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颤证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 ?A.心、肾、脾 ?B.肝、肺 ?C.肺、心 ?D.脑、心、肝 ?E.脾、心、肾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肾阳虚腰痛的代表方剂是 ?A.金匮肾气丸

?B.七味都气丸 ?C.左归丸 ?D.右归丸 ?E.大补元煎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7.颤证的病理性质为 ?A.气血亏虚 ?B.阴阳亏虚 ?C.虚实夹杂 ?D.本虚标实 ?E.阴虚风动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8.患者,男,49岁,初起恶风发热,周身不适,继则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脉浮,该病治疗首选方为 ?A.桂枝芍药知母汤 ?B.乌头汤 ?C.防风汤 ?D.薏苡仁汤 ?E.白虎加桂枝汤 (分数:1.00) A. B. C. √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八章经络肢体病证 第一节头痛 头痛是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自觉头部疼痛为主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偏头痛,还有国际上新分类的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 1 以头痛为主症,可表现为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跳痛、剌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发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 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 3 应注意与类中风等头痛症状突出的疾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外感头痛 1.1 风寒证 症状:头痛起病较急,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舌苔薄白,脉多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例方:川芎茶调散。 1.2 风热证 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例方:芎芷石膏汤。 1.3 风湿证 症状:头痛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祛风胜湿。 例方:羌活胜湿汤。 2 内伤头痛 2.1 肝阳证 症状:头胀痛,目眩,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例方:天麻钩藤饮。 2.2 肾虚证 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养阴。 例方:大补元煎。 2.3 气血虚证 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十二经络不通对应人体的症状

经络主宰着人体气血的运行,经络不通必然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 致人身体的某一些症状。 督脉 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 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 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容易引起:寒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 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 激素。 任脉不通容易导致: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肺经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经不通易导致: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大肠经 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恶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大肠经不通易导致: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心包经 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季和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心包经不通易导致: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三焦经 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三焦经不通易导致: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心经 心经主要管头部,头部的活动,调理您的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心经不通易导致: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肢体经络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第七章肢体经络病症第一节痹证目的要求、掌握痹证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辩证施治。 、熟悉痹证的病因病机和发病机理以及鉴别诊断。 、了解痹证的概念、范围概述一、定义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二、历史沿革《内经》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如《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提出五痹(皮、脉、骨、筋、肌)之分。 阐述了痹与五脏的关系。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湿痹、血痹历节之名创制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李中梓的《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 叶天士对久痹不愈邪入于络提倡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 三、范围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它如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

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寒行痹风寒湿痹着痹外因风湿痛痹风湿热痹热痹阻气血经络实证劳逸不当卫外不固内外肝肾不足筋脉失养邪久病体虚入筋气血不足腠理空虚侵脉因痹饮食不节脾运失健痰湿内生阻跌仆损伤瘀血内停痹证、病因、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 、病位筋骨、肌肉、关节日久及肝肾、病性初起以邪实为主久则虚实夹杂归纳、变证①皮肤瘀斑、关节结节、肿大或曲伸不利久痹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皮肤瘀斑、关节结节、肿大或曲伸不利。 ②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痹证日久→气血伤耗→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③脏腑痹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脏腑痹。 以心痹为主。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主症: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发病特点:发病与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病证的发生、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可发于任何年龄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关系。 二、鉴别诊断三、相关检查、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 等影像学检查、抗“O”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黏蛋白、血清免疫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二)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二)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女性,59岁,表现项背强急,四肢麻木,筋惕肉阴,直视,口噤,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舌红无苔,脉细数。 第1题: 若患者手足心热者可加用 A.水牛角、生地 B.白薇、青蒿、淡竹叶 C.地骨皮、银柴胡 D.秦艽、防风 E.黄连、竹叶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题: 若患者阳虚多汗、时时欲脱者,可加用 A.党参、黄芪、白术 B.人参、五味子、沙参 C.浮小麦、麻黄根 D.龙骨、牡蛎 E.人参、黄芪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 若患者出现肢体拘急挛缩者可加用 A.全蝎、蜈蚣 B.天麻、石决明、川牛膝 C.杜仲、桑寄生 D.全蝎、天麻、钩藤 E.羚羊角、钩藤、菊花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患者,女性,21岁,双下肢软弱无力,逐渐加重,4年余。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第4题: 本病当诊断为 A.痹证 B.痿证 C.偏枯 D.中风 E.痫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治则为 A.健脾和胃,舒筋活络 B.补益脾气,祛邪通络 C.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D.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E.补益气血,濡养筋脉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代表方为 A.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 B.健脾丸 C.归脾汤 D.四君子汤 E.八珍汤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患者,男性,45岁,腰痛2月余,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加重,活动后减轻,身体困重,四肢倦怠,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第7题: 该病证候为 A.寒湿腰痛

肢体经脉病证

文案 编辑词条 添加义项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 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目录 发展历程 主要工作 分类构成 基本要求 工作范围 文案写法 实际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汉字 文案 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 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 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 桓温传》 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 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

一回 荷生 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 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 夏衍《秋瑾传》序幕 将这 阮财富 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文案英文 、 、 文案拼音 现代文案的概念 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 广告文案 的简称,由 翻译而来。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 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在中国,由于各个行业发展都相对不够成熟,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使得 文案 的概念常常被错误引用和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把文案等同于 策划 ,其实这是两种差别很大,有着本质区别的工作。只是由于文案人员常常需要和策划人员、设计人员配合工作,且策划人员也需要撰写一些方案,这使得很多人误认为文案和策划就是一回事,甚至常常把策划与文案的工作会混淆在一起 这也和发源于中国的 策划学 发展不够成熟有关 。 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很多企业中,都有了的专职的文案人员,只有当需要搞一些大型推广活动、做商业策划案、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等需求量大的项目时,才需要对外寻求合作。以往一般企业都会找广告、文化传媒等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一般都有专业的文案、设计团队,经验也相对丰富,但因为业务量大,范围广泛,在针对性方面会较为薄 弱。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专业文案的要求更加严格,逐渐衍生了一些专注于文字服务的文案策划公司。这类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大多数都是从工作室形式转型而来,也有从文化传播机构独立出来的。 随着中国广告业二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操作流程,工作方式都在变化,文案的角色由无闻转为配角,现正昂首阔步走向台面,成为主角,从前一则广告多是由设计出计划,再配图之后,文案轮为完稿,一则广告的计划多是由文案与美工共同完成,然后各自分工。说起文案的地位,日本是从 年意识到文案的重要性,台湾是 年。 年,大陆的一些中大型广告公司的老总几乎都在垂叹,好的文案太少了。好的文案往往愿意扎堆,从全国形式来看,这股潜规则正逐渐由华南广告重镇广州向华东中心上海转移。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工作 撰写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海报 撰写企业样本、品牌样本、产品目录 撰写日常宣传文案白领一族 文案白领一族 单页、各类宣传小册子 撰写 直邮广告,包括信封、邮件正文 撰写电视广告脚本,包括分镜头、旁白、字幕 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 撰写电视广告的拍摄清单 撰写广播广告 将海外版广告文案作 汉化 翻译 撰写广告歌词,或汉化 翻译 外文歌词 撰写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 为网站栏目命名 撰写网站内部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