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会计中的不道德现象

会计中的不道德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即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特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相对事实不完整、不充分。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三)造假与违规情况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1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5 003.20万元;2000年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 940.1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深圳中天勤这家审计最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已经解体。财政部亦于9月初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责任。

浙江JY集团有限公司核算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案例

(一)违规合并报表,夸大会计数字

JY 集团 1999 年终编制会计报表时,未按《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要求,将汇总单位间往来款项长期投资与实收资本等项目核对抵销,而是将集团和所属公司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简单相加,汇总成集团的合并报表,造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重复计算,导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别夸大 17836 万元、 10375 万元、 7461 万元。

(二)虚增资产

1 、凭空增加资产。 1995 年 JY 集团与浙江 FY 公司、涪陵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成立了涪陵 YS 联合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后被分立。分立时该公司有 5 家企业划归 JY 集团,这 5 家公司资产少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728 万元。 JY 涪陵为将账作平,凭空将差

额作其他流动资产增加处理,导致资产虚增 728 万元。

2 、经营性租赁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JY 杭州将经营性租用的厂房价值 2408 万元,作增加固定资产和资本公积处理。

3 、固定资产清理未及时核销。 JY 嘉兴固定资产清理余额 62 万元, JY 涪陵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229 万元、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365 万元,合计 656 万元长期挂帐,未按规定及时清理,虚增资产 656 万元。

(三)转移收入,漏缴税收

JY 集团子公司 JY 涪陵是当地重点企业,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为偷逃税收, JY 集团采用了转移销售收入和费用的办法,将自己销售、自己收取货款的产品,通过开具 JY 涪陵的销售发票,转作 JY 涪陵的销售收入。 1999 年, JY 集团共转移销售收入 3784 万元。同时为收回因转移销售收入所带走的经营利润, JY 集团又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812 万元划转到 JY 涪陵账上列支,造成两个公司销售收入、成本费用严重失实,应缴未缴各项税款 115 万元。

(四)随意核算成本、费用

1 、费用挂账。 JY 桐庐、 JY 涪陵将应计入损益的广告等费用挂账,造成利润虚增 436 万元。

2 、成本多列。 JY 杭州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多结转自制半成品 222 万元,致使自制半成品年末出现红字。

3 、费用变投资。在没有任何投资协议的情况下, JY 集团擅自将应计入损益的待摊费用 2499 万元,转为对所属公司的投资核算,造成长期投资核算不实,虚增利润 2499 万元。

4 、少提或多提折旧。 JY 涪陵 1999 年少提折旧 181 万元, JY 桐庐对融资租赁资产未计提折旧 19 万元, JY 杭州对经营性租赁资产计提折旧 77 万元,少提或多提轧差后集团共少提折旧 123 万元,虚增了利润。

(五)会计基础薄弱

1 、会计主管无证上岗,会计人员水平低下。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 JY 集团时任财务部经理,既无会计证及中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职务,也不熟悉财会业务、政策。他自己说:“我不懂会计业务,担任财务部经理只是起平衡和协调作用。”该集团所有会计人员无人具备中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职务。

2 、基本不对账。 JY 集团与子公司间自 1998 年以来基本未对账,母子公司账账不符情况突出。检查发现, JY 集团账面反映对 JY 杭州投资 1761 万元,对 JY 涪陵投资1499 万元,但两个子公司账面记载的分别为 1260 万元和 1784 万元,差额分别为 501 万元和 285 万元,原因无法说清。

3 、未按规定核算现金资产。盘查发现,该集团超限额存放现金,在 45 万元的现金结存中有白条抵库 32 万元。现金收支的原始凭证上未加盖现金收、付讫章,现金日记账未做到日清月结。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会计凭证无编号,无法进行账证核对。

4 、账证不符。 JY 集团和子公司均存在用发票复印件、自制收款收据和白条作原始凭证的情况。有的记账凭证没有签章。如:在检查 JY 集团“应付福利费”时,账上记载 1999 年 11 月 26 日从 JY 杭州转入 91 万元,但检查人员要与相关会计凭证核对时,却找不到这份会计凭证。

5 、发票管理混乱。 JY 集团既未设置发票领用登记簿,也未指定专人保管,以致部分发票存根联丢失。 1999 年领购增值税发票 7 本,丢失存根联 3 本,领购零售发票 80

本,丢失存根联 35 本。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早期主要从事天然气、石油传输等传统业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安然公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其复杂而又高超的技巧使安然公司得到了金融创新巨擘的美称,并且成为美国MBA教材中案例而倍加赞赏。安然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成功地通过会计造假来维持公司不正当的利益。

一、构造特殊目的实体(Speeial Purpose Entity,SPE)

SPE是为了特定目的而构造的实体,是一种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它在不增加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的情况下融入资金。安然公司为了能为他们高速的扩张筹措资金,利用SPE 成功地进行表外筹资几十亿美元。但是在会计处理上,安然公司未将两个SPE的资产负债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处理,但却将其利润包括在公司的业绩之内。美国会计法规规定,只要非关联方持有权益价值不低于SPE资产公允价值的3%,企业就可以不将其资产和负债纳入合并报表。但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企业对SPE有实质的控制权和承担相应风险,就应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从事后安然公司自愿追溯调整有关SPE的会计处理看,安然公司显然钻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仅就这两个SPE,安然公司就通过合并报表高估利润5亿美元,少计负债25亿美元。

二、构造复杂的公司体系进行关联交易

安然公司创建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3000个。之所以创建这些公司是为了通过关联交易创造利润。媒体所披露的最典型的关联交易发生在2001年第二季度,安然公司把北美3个燃气电站卖给了关联企业,市场估计此项交易比公允价值高出3亿至5亿美元。还将它的一家生产石油添加剂的工厂以 1.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个关联企业。而该工厂早在1999年被列为“损毁资产”,冲销金额达4.4亿美元。之所以创建这么多而复杂的公司体系,拉长控制链条,是为了通过关联交易自上而下传递风险,自下而上传递报酬,在信息的披露上把水搅混。

三、将未来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益

安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许多是通过与能源和宽带有关的合约及其他衍生工具获取收益,而这些收益取决于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在IT业及通讯业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且未对相关假设予以充分披露。

上述案例表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并不能改变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是要败露的。有趣的是,安然问题的败露与虚假信息的曝光相关联。请看2001年发生的事件:2月20日,《财富》杂志称安然公司为“巨大的密不透风”的公司,其公司债务在堆积,而华尔街仍被蒙在鼓里;10月16日,安然公司宣布第三季度亏损6.18亿美元;10月26日,安然公司向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通报了公司的问题;11月8日,安然公司承认自1997年以来虚报盈利约6亿美元;12月2日,公司股票价格从当年最高每股90美元降至每股26美分,下降99%,安然公司只能选择申请破产。

如果说安然公司在投资决策方面犯了第一个错误的话,那么运用会计造假是犯了第二个错误。如果说在犯了第一个错误时,还有可能采取行动挽救公司命运的话,那么在犯了第二个错误后,错误的后果达到了极至,企业悲剧性的结局将很难避免。会计造假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其获得暂时的成功,也可以使其永久身败名裂。安然公司可谓“成也会计,败也会计”。

会计造假只能蒙骗一时,不能蒙骗一世。依靠会计造假发展企业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是会计造假者应该谨记的。

银广夏会计造假案

经查,银广夏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48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0万元,由于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银广夏1998年度利润的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实际亏损5003.20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940.10万元;2001年1―6月虚增利润894万元,实际亏损2557.10万元。

(一)银广夏1998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1776.10万元

1、银广夏控股子公司武汉世贸在1999年3月3日与购买方武汉商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签

订解除1998年所售世贸大厦23―25层房产协议后,没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调减1998年销售收入,导致虚增销售收入5664万元,虚增利润2690.40万元。按银广夏与武汉世贸权益比例计算,银广夏虚增利润1372.10万元。

2、银广夏将1995年、1997年配股资金3000万元投入广夏银川天然物产有限公司,以收取配股资

金利息并冲减财务费用等手段,致使虚增利润404万元。

(二)银广夏1999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17781.86万元

1、天津广夏1999年度采取伪造销售、采购合同和发票,伪造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伪造

所得税免税文件等手段,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15981.88万元。

2、芜湖广夏1999年度少转玻璃制品销售成本268.23万元,少计利息33.44万元,多提固定资产折

旧130万元,多计书报费56.04万元,多计营销费31.98万元,上述合计净虚增利润83.65万元, 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35.98万元。

3、银广夏用配股资金投入广夏银川天然物产有限公司和贺兰山葡萄酒公司,分别以收取配股资

金利息并以此冲减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1764万元。

(三)银广夏2000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56704.74万元

1、天津广夏2000年度采取伪造销售、采购合同和发票,伪造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等手段,

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52287.38万元。

2、芜湖广夏2000年度采用少计销售成本、少计管理费用、少计经营费用等手段,致使银广夏虚

增利润277.36万元。

3、银广夏下属海韵文化公司在不具有电视片《中国博物馆》产权的情况下,虚构该片广告收入

3000万元,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2670万元。

4、银广夏将1999年配股资金10455万元以增资扩股方式投入贺兰山葡萄酒公司,以收取配股资金

利息冲减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1470万元。

(四)银广夏2001年1―6月份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894万元

银广夏将1999年配股资金10455万元以增资扩股方式投入贺兰山葡萄酒公司,收取配股资金利息894万元并以此冲减财务费用,银广夏虚增利润894万元。

银广夏上述行为,违反了1993年修订的《会计法》第十条及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所规定的虚假陈述行为。

(五)隐瞒重大事项,披露虚假信息

1、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

(1)1997年3月17日,银广夏董事局作出对深圳广夏软盘配件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报停和注销的决定,但公司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披露,并在1999至2001年中报中继续虚假披露。

(2)1997年3月18日,银广夏在未履行资产收购相关程序情况下,非法收购大股东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资产―已关停的深圳广夏软盘配件公司。此重大事项公司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披露。

2、银广夏1999年、2000年年报均披露1999年配股资金30388.96万元已全部投入承诺的配股资金项目。经查,配股承诺投资项目的投入为17816.88万元,其余配股资金被银广夏董事局及其控股子公司占用及借款,其中支付董事局经费1200万元。

3、银广夏在2000年年报中披露,以价值4351万元的超临界萃取设备作为投资,对芜湖广夏华东玻璃制品股份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芜湖广夏生物技术股份公司,公司注册资本7535万元,其中:银广夏出资3337.59万元,持股44.29%;天津广夏出资2637.25万元,持股35%。经查,芜湖广夏华东玻璃制品股份公司是在2001年3月6日才更名为芜湖广夏生物技术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仍为3184万元,股东构成及其持股比例也未发生变化,银广夏持股比例为30%,天津广夏并无出资。

银广夏上述隐瞒重大事实,虚假披露信息行为,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所规定的虚假陈述行为。

蓝田造假案

沈阳蓝田公司成立于1994年8月,归农业部管理。1996年6月18日,该公司以“蓝田股份”之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企业。1999年12月,瞿兆玉将其资本运作大本营从沈阳迁至老家湖北。“沈阳蓝田”由此变身为“湖北蓝田”。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业,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后,其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这被当时的媒体称为“蓝田神话”。

“蓝田造假案”堪称中国证券史上一个较大的财务造假案例,其余波远未结束,今年4月23日,河北省投资者张先生曾起诉湖北江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蓝田股份)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在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古杉集团财务造假案

古杉集团前身是7年前一位闽商在四川省三台县建的工厂,该厂利用动植物废油生产生物柴油。2007年,该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9个月公布上半年财务报表后,“古杉集团财务造假”的传言开始在业界蔓延.

中国“新能源巨头”古杉集团财务状况受到质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油罐车之怪:看似车来车往,实为三辆车来回跑。

2.低成本之奇:地沟油每吨才2390元?实为4200元。

3.收入账之水:压低采购价多“增加”收入逾两亿。

控制环境方面,公司高管的话语真实可靠性值得怀疑。通过记者的调查,员工和专家声音证明了古杉2390元的原材料采购价值确实存在问题,这放映公司高管对财务数据公允性严重缺乏认识,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数据应由财务系统记录日常流水账,自动生成总帐,随后产生三张报表。而古杉公司上半年年报中2390元虚假的采购原料价格竟能体现在公司对外公布的报表中,这说明公司的财务数据极有可能在报表做出后被篡改。做出报表行为和报表审批的职务分离本是要保证报出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而古杉公司的行为说明公司的二职务并没有实现实质上的相互分离。而造假者更是涉嫌违反相关法规。信息交流方面,市场与公司管理层信息严重不对称。公司提供的信息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而对于市场的质疑公司也没有通过及时反馈获得投资者的谅解,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的不信任。

华源制药财务造假案

确实存在财务数据失真、会计处理不当、收入不实和虚增利润等问题。如果按照自查结果进行财务数据追溯调整,公司2001年、2002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应为负值,2003年净利润将调减为3000万元左右。这表明,仅2003年华源制药就虚增利润1725万元。

华源制药历年年报显示,2001年至200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747万元、2026万元、4725万元和1013万元。尽管华源制药没有公布其2001、2002和2004年的实际净利润数据,只是表示具体财务数据要待2005年年度报告审计完成后方能具体确定。但此前,财政部驻上海专员办曾撰文指出,华源制药4年共虚增利润1.57亿元。

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曾审计过的多家上市公司都出现过财务造假,比较典型的是已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秦丰农业(600248.SH)。该公司已于2005年9月披露了其2001至2002会计年度财务造假虚增利润1.3亿元的事实,东华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2002年、2003年审计意见类型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而事实证明,2001年至2004年都存在重大会计差错,2004年保留意见也未揭示存在重大问题,这表明审计结果完全失败。该事务所也是负责审计达尔曼、数码测绘(已退市)等问题公司的审计机构。

关于“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要求,财政部通过重点对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房地产企业等会计信息进行大检查发现,六家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检查发现,天津市天海集团有限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管理相当混乱,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购置的价值7.2亿元的船舶长期挂往来账,未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其下属子公司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伪造银行存款1.5亿元,以隐瞒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2005年通过虚构售电量,虚增收入5.1亿元。

检查发现,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少计成本费用、关联方交易等手段粉饰业绩。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为了避免2003年、2004年连续亏损,将以前年度发生的费用1859万元及欠缴税款786万元推迟计入2005年度。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至2005年划出资金通过其他单位进行周转,虚增利润3110万元。

同时发现,部分

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银行信贷、税款缴纳等方面存在较多违规问题。厦门国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并串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

审计报告,违规获取银行贷款3300万元。海南金邦实业有限公司2005年度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而会计报表反映收入为零,也未按规定预缴企业所得税。

审计

闽福发(000547) 闽福发年收入只有2~3个亿元(实际上真正的收入估计连1个亿元都没有达到),但近几年货币资金一直保持较高余额,甚至超过了年收入额,而且闽福发的货币资金很有意思,除了2002年有“其他货币资金3550万元”外,其余基本都是银行存款,而这些银行存款都是没有受限的。而实际上,闽福发大股东的股权早就被司法冻结或质押,闽福发截至2005年半年报,资产总额11.08亿元,股东权益.4.60亿元,资产负债表58.48%,而这只是账面数,如果扣除大量的泡沫、虚假资产,笔者怀疑闽福发早已资不抵债,在此背景下,竟然还有2个亿甚至3个亿元无受限的银行存款,只能断定这些银行存款实为虚构或早已受限。2 案例明天系与德隆系齐名的明天系最近也传出资金链绷紧的传闻,明天系实际控制人是肖建华,其核心企业是明天控股,据该公司网站介绍:明天控股有限公司,是以IT行业为龙头,基础工业为后盾,产品开发和资本运作为两翼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现有20多个高科技控股公司,其中六家为大型上市公司。与明天系有染的公认的上市公司有华资实业(600191.SH)、明天科技(600091.SH)、宝商集团(000796.SZ)、爱使股份(600652.SH)、西水股份(600291.SH)。2005年半年报披露,明天科技9.29亿元现金,华资实业5.60亿元现金,爱使股份10.30亿元现金,而三家公司总资产分别为29.37亿元、23.12亿元、32.22亿元,众所周知,明天系掌门人是资本运作起家,如今旗下上市公司有如此巨额现金令人生疑,尽管煤炭投资收益明显,但却不足以支撑整个系的现金需求,而肖建华等资本运作高手对现金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因为这几年熊市使大多数的同类资金链断裂,在这种背景下,明天系居然手握25亿现金岂不令人生疑,在这巨额现金的背后怀疑又是一家家的金花股份(金

花股份最近承认虚构巨额现金、隐瞒巨额账外借款)。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明天科技2005年第三季报显示其货币资金余额增加至16.79亿元,据该公司三季报称“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5.81亿元,但查遍所有的公开信息,不能知道这笔巨额资金的来龙去脉,明天科技称货币资金是公司在建项目的专项建设资金和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而明天科技截止第三季度共实现收入5.11亿元,资金负债率尽管不高,但也有55%,欠银行贷款14多亿元(包括应付票据3亿元),海吉氯碱项目一期总投资也只有17亿元,明天科技为何要一次性准备如此巨额的现金呢?实际上,半年报并没有海吉氯碱项目,资金余额也高达9.29亿元,因此,我们怀疑这笔巨额现金涉嫌虚构或早已设定质押。案例三:悦达投资(600805) 悦达投资2004年报现金余额11.88亿元,其中有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人们不竟发出疑问:好端端跑大老远去存什么定期存款?且该存款无质押等情况。截止2004年底,该公司资产总额61.8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1.88亿元,资产负债率63%,银行贷款31.66亿元(包括应付票据5.07亿元),2004年该公司实现收入11.88亿元,实现净利3982万元,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6.13亿元、-1.40亿元及-0.04亿元。2004年现金净增加4.69亿元。2004年报披露: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净额(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扣除公司及子公司占用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资金)合计为22,629.00万元。其中:本年累计增加138,246.84万元,本年累计减少144,899.44万元,全年平均占用净额48,809.61万元。2005年半年报显示,货币资金余额减至9.2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出4.64亿元。货币资金中有5.25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51910.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659.44万元、外埠定期存款3.24万元。而2004年报中11.88亿元中有9.37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26429.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2639.19万元、外埠定期存款52700.00万元。至此,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悦达投资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实为虚构或已设定质押,造假目的是掩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违规行为,

答案补充

1999年12月7日,美国新泽西州法官William H.Walls判令山登(Cendant)公司向其股东支付28.3亿美元的赔款。这项判决创下了证券欺诈赔偿金额的世界记录,比1994年培基(Prudential)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支付的15亿美元赔款几乎翻了一番。12月17日,负责山登公司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向山登公司的股东支付3.35亿美元的赔款,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审计失败的最高赔偿记录。至此,卷入舞弊丑闻的山登公司及其审计师共向投资者赔偿了近32亿美元。

根据CUC公司与HFS公司签署的“对等合并协议”,山登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届经营班子由合并双方的原高管人员组成,第一任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由HFS公司的Silverman和Monaco出任。为了实现合并的协同效应,以Silverman为首席执行官的经营班子在山登公司成立后,立即对CUC公司和HFS公司的经营业务和管理架构进行整合,其中包括对财务报告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

答案补充

1998年2月下旬,Silverman决定,财务报告的编制改由HFS公司的首席会计官Scott Forbes 负责合并报表的编制。在双方共同商讨1997年度合并报表的编制事宜时,Shelton要求将CUC公司与HFS公司合并中所计提的5.56亿美元“重组准备”中的1.65亿美元转回,作为1997年度的利润,并声明这种做法是CUC公司沿用已久的惯例,且安永的注册会计师一直认可这种做法。这一明显有悖于公认会计准则的做法使Scott对CUC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产生怀疑,因为在合并前,CUC公司并没有披露以往年度有许多利润来自重组准备的转回。Silverman对CUC公司没有告知以前年度采用一些有违会计准则的做法,从而误导了HFS 公司对CUC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并责成立即对重组准备账户展开全面调查,并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协助调查。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取证,特别调查组在8月28日向SEC提交了一份长达280页的调查报告,详细说明了CUC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法及其影响。

答案补充

调查结果表明,为了迎合华尔街的盈利预期,CUC公司主要通过6种伎俩进行财务舞弊:利用“高层调整”,大肆篡改季度报表;无端转回合并准备,虚构当期收益;任意注销资产,减少折旧和摊销;随意改变收入确认标准,夸大会员费收入;蓄意隐瞒会员退会情况,低估会员资格准备;综合运用其他舞弊伎俩,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通过上述造假手段,CUC公司在1995至1997年期间,共虚构了15.7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利润总额和4.39亿美元的净利润,虚假净利润占对外报告净利润的56%。下表列示了山登公司1995至1997年的财务舞弊对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答案补充

顶着"福布斯最年轻富豪"光环的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星电力")原董事长周益明,在入主明星电力时净资产实际为负数,却取得明星电力价值3.8亿元控股权。周益明已锒铛入狱,但针对明星电力国有股权转让引发的案件侦查并没有结束,公安部门以"合同诈骗罪"进行侦查,目前本案即将进入诉讼阶段。

事件起因垂涎国有转让股份

明星电力是四川遂宁市380万人口水、电、气的主要供应商。2002年8月,周益明得知明星

电力欲转让28.14%的国有股,价值为3.8亿元。当时的明星电力没有外债,企业流动资金达1亿元,良好的资产状况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

周益明立即着手成立深圳市明伦集团与遂宁接洽,但当时他的净资产实际为负数,而按照规定,收购上市公司的资金不能超过集团公司净资产的50%,周益明和他的明伦集团根本没有资格和实力收购明星电力股份,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审计造假"负翁"身价27亿元

答案补充

为了达到收购资格,2003年3月,周益明让人找到深圳市中喜会计师事务所,要将公司净资产做到10亿元以上。而在拿到公司资料的第二天,这家事务所就做出了一份总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的2002年度资产审计报告。后来,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又补充了一份2001年度的假审计报告。周益明一夜之间从"负翁"变成了"身价27亿元的富翁",而付出的代价仅仅是给中喜会计师事务所11万元业务费。

银行高管拿了实惠帮忙骗贷

虽然顶着"27亿元身价"的光环,但他仍拿不出一分钱来收购明星电力股权,他的眼睛又盯在了银行贷款上,周益明与银行高管的"深交"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公安机关侦查,周益明与华夏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郭俊明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罗湖支行行长韩茂胜等人"交情匪浅"。郭、韩为了银行存款业绩,找周益明帮过不少忙,也在其中得到"政绩"和"实惠"。

据郭、韩等交代,2003年周益明向他们明确提出收购明星电力资金上有缺口,他们以企业流动资金的名义给周益明放贷,使得他获得了3.8亿元资金,完成了"空手套白狼"式的资本运作。

答案补充

监管部门收受贿赂变"瞎子"

在周益明的骗术面前,层层监管部门,竟变成了"瞎子"和"聋子",而公司国有股东代表不仅没有履行监管职责,反而收受贿赂,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

在股权转让前,遂宁市曾派出考察组到深圳市考察明伦集团。周益明经过精心安排,带着他们到自己合作伙伴的企业参观,并称是自己的企业。这样赤裸裸的欺诈,竟然成功地蒙混过关。

记者接触的许多当地干部表示,揭穿周益明的骗术其实并不难。明伦集团号称有27亿元总资产,那样大的规模总该有各方面的数据和事实支撑。只要到当地工商部门查一下注册资本金、到税务部门查一下税收、看一下营业执照,就不难发现明伦集团的真面目。

公司老总坐看国有资产流失

遂宁当地干部对记者透露,当时曾有人提出,明伦集团到底有没有实力,不能光凭周益明提供的审计报告下结论,应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审计一下,但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答案补充

周益明在被捕后交代,他原本打算"捞"上几亿元后,就让明伦集团破产,以便抽身退出。他在入主公司后不到4个月,就从明星电力划走了5亿元。然而面对这样庞大的可疑资金流出,作为公司国有股代表的总经理周某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反而收受周益明的贿赂,坐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目前明星电力原总经理已被"双规",初步查明其收受贿赂达百万元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