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1.理论背景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学生要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但是这种接受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新获得的知识必须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意义的理解、保持和应用,强调依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环节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呈现先行组织者

即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两类: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详见教学策略部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2)呈现新学习内容

即通过讲解、讨论、录像、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新的学习材料或任务,学习材料的呈现必须逻辑清晰,让学生能容易地把握各个概念、原理之间的关联性。另外,教师要注意集中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要使学生明确了解学习材料的组织方式,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感。

(3)知识的整合协调

即帮助学生把新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每个要点与整体知识结构的关系;向学生提问,以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理解能够超越所呈现的现成信息。

(4)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且在实施上经济、可行。

教学策略的概念

策略涉及的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因此,可以将教学策略理解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相比,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只是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单个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在某个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同时,一个教学策略也可用于多种教学模式中。

情境教学策略

从广义上来说,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上来说,教学情境是由教学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内容、师生情绪和情感等所构成的教学氛围,其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内容,是“情”和“境”的融合。教学应该在和真实情境相类似的环境中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其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同时,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不同的教学活动进程中,情境的作用不同,主要可分为两类:动机激发和学习情境。为动机激发进行的情境创设,一般用于一堂课的开始或活动的开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音频功能创设逼真、吸引人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为学习进行的情境创设,应根据教

学的需要设计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将对现实生活经过抽象和提炼的教科书知识,通过情境的设计,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根据教学情境与现实世界存在的关系,可以分为真实型、仿真型、提供资源型等。根据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教学情境又可分为问题情境、探究学习情境、合作学习情境、练习情境等。(1)真实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常,只要教学条件允许,就应当尽可能使用真实教学情境。

(2)仿真型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些危险的、不易或不宜真实接触的必修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可以用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如法律专业的模拟法庭。

(3)提供资源型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4)问题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创设问题情境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且难度适中。(5)探究型教学情境的创设:该情境与问题型教学情境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的刺激下会主动参与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继续深化学习情境,营造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

(6)合作型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合作型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培养学生的交往、协作和竞争能力。

(7)练习型教学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巩固或者独立的练习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前者可以利用课中教学情境的延伸,有时也需要单独创设以达到目的;后者可以用带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进行串联,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

学习情境的创设有以下三个要素。

(1)学习情境的上下文或背景

描述问题产生的背景(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如自然、社会文化及背景的组织管理等),这样就有利于控制、定义问题,这个过程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完成。

(2)学习情境的表述及模拟

虚拟现实、高质量视频等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富有挑战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得到各种锻炼机会。

(3)学习情境的操作空间

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所需要的工具,如虚拟实验室、讨论组、聊天室、邮件列表等,使学习者可以对情境问题进行不同的操作以及互相之间进行交流。

设计学习情境的注意事项如下所列。

(1)不同学科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同

内容结构严谨的学科,如理工类学科的学习,要求创设拥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内容结构不严谨的学科,如语文,英语等,要求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情境,在该环境下应能模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2)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情境必须相互融合

学习任务与情境不能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的状态,学习情境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动机教学策略

学习动机是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能促进学习者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对所学知识的保持,还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因此,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奥苏贝尔认为,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成分组成。(1)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一个人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3)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的需要。

要引发学生的动机,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手,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2)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3)提高学生的志向水平,对自己的奋斗目标持有较稳定的抱负和期望。

(4)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5)注意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

(6)注意评估、反馈和奖励的频率。

教师应经常给学生以反馈和鼓励,使学生尽力而为。小的经常性的鼓励比大的但极少的奖励更有诱因价值。

(1)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得到奖励的可能。教师应把奖励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努力上,而不放在学生的能力上,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奖励,但是又不能使学生感到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奖励。

(2)避免对学生进行具有威胁性的考试和竞争,避免打击其自尊心,使其产生焦虑情绪等。教学内容传递策略

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仔细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的交互方式。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学生如何分组(个别化、双人组、小组或是班级授课等不同交互方式)的策略。

授递策略考虑在教学过程如何开展有效的交互活动。基本授递策略部件包括:

●提问策略;

●反馈策略;

●学生控制策略;

●助学策略。

1.提问与反馈策略

提问有三种功能:

(1)吸引和保持注意;

(2)使编码更容易;

(3)复述学习材料。

反馈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1)告知学习者回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全正确的还是部分正确的;

(2)纠正学习者的错误或帮助学习者自己纠正错误。

教学中常用的提问与反馈策略有:

(1)教师提问,学生响应,教师反馈;

(2)学生提问,教师反馈;

(3)学生提问,学生反馈;

(4)学生提问,计算机反馈;

(5)计算机提问,学生响应,计算机反馈。

教学环境和提问与反馈策略匹配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学生控制策略

学生控制策略关心的是如何将学生置于一种积极、愉快、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教学中常用的学生控制策略有:

(1)集体讲授;

(2)班级头脑风暴;

(3)有效的小组讨论;

(4)个别化的学习指导;

(5)角色扮演。

教学环境与学生控制策略匹配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助学策略

教学中常用的助学策略有如下几种。

(1)先行组织者

指教师在教授新内容之前,提供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内容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在获取新材料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原来的概括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实现新材料向主体的认知结构转化。

(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笔记方法,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有很多,如FreeMind,MindManager 等。

(3)知识库

大量信息对象的集合,并允许用户根据某些属性进行检索。

(4)电子笔记

(5)虚拟导师与虚拟学伴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来模拟教师和同级学伴的行为。

(6)匿名学伴

教学环境与学生控制策略匹配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及原因

在选择教学模式时,教师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

当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知识掌握时,可以更多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或方法的培养,那就要在教学中更多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如果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价值观,那就要更多采用突出社会活动、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

一门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同时会涉及多个目标,所以,要在教学中适当对不同模式加以组合。

2.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的认知复杂性是不同的。

(1)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包含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是一种绝对的、非白即黑式的思维模式,其中会尽量减少矛盾冲突。

(2)中等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避免绝对化,不盲目相信权威。

(3)高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则体现了更多的辩证思维,需要灵活地、多角度地看问题,需要深刻地进行思考,且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认知复杂性,就需要选择采用结构较松散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及教学程序的控制性较低,允许学生进行更主动的、更开放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的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模式、非指导性教学等;相反,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依赖于较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那就可以选择结构更严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学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详细严格的规定,如程序教学等。

3.学生的特点

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上更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观经验,所以应采用突出学生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发现学习。而高年龄

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可以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更多的间接性经验,所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模式在这一年龄段上更为有效。另外,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4.各种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的要求

同样的,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必须考虑上述问题。

评价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评价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1.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目标达成情况,这一点尤为重要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既要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教学实施,学生不仅要得到广泛的认知范围、深层次的认知深度,同时还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收获,如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培养良好的道德观等。

2.与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的切合度来判断

要考虑所选用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教学不可能脱离现实情况而独立存在。只有最适合当前情境的教学模式,不存在最好的教学模式。因此,从经济性、可操作性、时间、精力、人流、物流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选择出来最适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有理数的乘方

陈老师工作快一年了,最近一周,她正忙着准备转正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方》呢!

为了能让自己的实习工作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陈老师在网上搜到了十多份有关这一节课的教案,其中不乏获得各种级别奖项的教学设计。本来陈老师在翻阅别人的教案之前,对于这一节课如何上还有一个大致的思路,现在反而感到苦恼了:同样一节课,各个教学设计在引入过程、问题提出、认识概念、习题安排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区别。毕竟陈老师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还比较欠缺,于是就找自己的指导教师王老师请教。

王老师拿出一张纸,首先在纸上写下了五个问题:

1、如何从学习者的特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2、从引入乘方的概念思考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3、为实现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学生的活动与练习?

4、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恰当地使用技术?

5、基于基础数学教育的理念应如何设计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并就这五个问题与陈老师进行了探讨,在跟王老师的讨论中,陈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渐渐清晰起来,在王老师的帮助下他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新知

1、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动手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并板书折叠的次数和对应的折叠层数, 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 2 倍)

2、请计算折叠 4 次、5 次、6 次、7 次、8 次后折叠的层数

2 × 2 × 2 × 2=16

2 × 2 × 2 × 2 × 2=32

2 × 2 × 2 × 2 × 2 × 2=64

2 × 2 × 2 × 2 × 2 × 2 × 2=128

2 × 2 × 2 × 2 × 2 × 2 × 2 × 2=256

( 在黑板上板书上面的算式)

为简便计,我们把上面的算式改写成

2 × 2 × 2 × 2=16 读做 2 的四次方等于16

2 × 2 × 2 × 2 × 2=32 读做 2 的五次方等于32

2 × 2 × 2 × 2 × 2 × 2=64 读做 2 的六次方等于64

2 × 2 × 2 × 2 × 2 × 2 × 2=128 读做 2 的七次方等于128

2 × 2 × 2 × 2 × 2 × 2 × 2 × 2=256 读做 2 的八次方等于256

我们把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这是继加、减、乘、除之后我们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乘方运算。

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方的概念,那就不难回答上面折纸问题中折10 次、20 次、30 次……,50 次以致100 次的层数了,你能用新学习的乘方运算表示上面的结果吗?

( 10 个2 相乘, 20 个2 相乘,30 个2 相乘,50 个2 相乘,100 个2

相乘, 让学生读出来)

3、教师在计算机上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如图一所示。

图一

4、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 、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 · a, 简记作a , 读作 a 的平方(或二次方);棱长为 a 的正方体的体积为a · a · a ,简记作a , 读作 a 的立方(或三次方)。今天我们遇到了更一般的情况

一般地,把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运算,把a · a ·· a(n 个 a )简记作 a , 读作a 的n 次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在中, a 叫做底数(base number ),n 叫做指数

(exponent), 当看作 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例如读做 2 的八次方等于256, 是8 个 2 相乘的结果, 其中 2 是底数,8

是指数,256 是 2 的8 次幂。

练习 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1 ) 3 (2) 3 (3)

( 4 )( 5 )( 6 )

练习 2 :( 1 )计算,在这里,底数是______ ,指数是____ ,幂是______ ,

读作___________ ;

( 2 )计算,在这里,底数是______ ,指数是____ ,幂是______ ,读作________ ;

(3) 请解释和的区别, 指出这里的底数、指数和幂;解释和的区别,

指出这里的底数、指数和幂( 用笔算和计算器计算) ;猜猜看和谁大?指出这里的底数、指数和幂( 在计算机上验证)

2 、幂的符号规律探究:

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 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

练习 3 :说出下列负数的幂的符号

(1) ; (2) ;(3 );(4 )

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用数学符号表示:

( 1 )当时,(为正整数);

( 2 )当

( 3 )当时,(为正整数).

注意: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分数的乘方,

在书写时,也应加小括号。如不加括号则表达的是另外一个意义如和, 前者读做负 2 的 4 次方( 或负2 括号的 4 次方) ,后者读做负的 2 的 4 次方代表 2 的 4 次的相反数-16.

练习 4 :计算:( 1 )(-4 )与 4 ( 2 )(-3 )与 3 ( 3 )(- )

与- (( 4 )(-0.1 )与-0.1 (5)1 , (-1) ,(-1) ,-1 ,(-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关系?运用新知识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引导学生看教科书49 页— 50 页。

四、作业

必做:书P51 页练习56 页习题 1.5 1 、 2

知识拓展( 选作) :

1 、某种细胞每过30 分钟便分裂一次,即由一个变两个, 问这种细胞一天能由一个分裂成多少个?

2 、某工厂的生产产量预计每年以7% 的速度增长,则10 年后该工厂的产量将变为今年的多少倍?

3 、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

杰米是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我将在整整一个月中每天给你10 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1 分钱,以后你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说,真的?你说话算数?

在合同生效的一个月里,杰米破产了。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杰米和韦伯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4 、面中的数学:一根50 ㎝的面条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 倍后对折, 再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 倍后对折, 如此反复操作10 次,原来的面条该有多长,该有多细?

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属性

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属性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在教育界教师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一般也就是指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教学程序的基本组成框架,是介于理论和经验之间而偏重于理论的可操作的知识系统。是再现教学逻辑与规律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为所有人认可的定义。常见的对教学模式的诠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有的人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简捷,认为所谓模式,就是方法。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如“教学模式为特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某种特殊的情境”(温世顿:《教育心理学》,三民书局,第269页)。这样的解释的确是有些过于简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一般存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对一的含义。方法是一种实践意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门路、办法,不一定受什么思想体系的指导,也不一定会组成什么思想体系;教学模式则要接受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是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的教学程序组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远远大于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个教师对同一问题的教学方法是多变的,对同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也是多变的,教学模式则是相对有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多是针对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则多是针对学习群体或者问题群的。 有人认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的组合。这种观点的前半部分显然是正确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确又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后半部分对教学模式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教学方法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组合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甚至不同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却常可见到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之所以与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教学模式是由教学理论通向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可操作的程序,还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或遵循的途径等。相对而言,教学模式涉及教学过程的更宽泛的范围,包容性大,理论性强;而教学方法涉及教学活动的范围狭小、单一,实践性特征更浓一些。把教学方法的简单组合定义为教学模式,就如同把门窗的简单组合定义为建筑模式一样简单化。 有人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设计或教学范例。如“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它作为教学理论里的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的程序”(吴恒山:教学模式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辽宁师大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3期)。教学模式的确需要有周密的教学设计,但教学设计只是教学模式的一定程度范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学模式操作实施的预先谋划,而不能同教学模式相提并论。教学范例隶属于教学实践的范畴。范例可

青岛版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

“我的模式我的课”课堂教学模式 黄岛区弘文学校 姓名:南京彩 2014年6月

“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研学,多元联动”的内涵 “问题研学”: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教师备课要以问题设计为重点:如何将知识点化作有效的问题来研究,如何将能力训练具化成科学合理层递式、阶梯状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将旧知与新知凝合为系统的问题来拓展,如何设置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整合,钻研教材、整合教材、活用教材。 学生学习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围绕各种问题,学生动脑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在陈述自己观点、倾听同伴思维、小组异议争论中,不断整合、完善,求同存异,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元联动”:体现了教学过程多元化的特色 它是与以往的单一教学相对而言。教育理念多元化、课程整合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作业设计多元化、评价手段多元化等,在问题研讨中、评价激励中、团队平台中,师生、生生充分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力、习惯养成、心理发展、素质培养的连贯发展。 二、“问题研学,多元联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地,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喜欢学、有兴致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此环节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处理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互动性及探究学习的过程性,要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大班汇报”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并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任务,在独立自学中,在合作探究中,独学与群学相结合,实现研学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 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简而言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1.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教学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教学程序,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 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活动模式,大都以精练的语言、象征性的图式或明确的符号表达出来。一般说来,会用教学不同阶段的关键词进行总结,或者用流程图、框图来表达教学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流程等。这些都能使复杂多样的教学

实践经验理论化,又有利于形成比抽象的理论更具体、简明的操作框架,从而便于教师理解、运用,也易于交流、传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学过程的万能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佳教学模式,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使用教学模式需要有鉴别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以便选用与特殊的目标相适应的特定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较适用于数理科教学,却不适用于文科教学;操练式教学模式利于知识技能训练,而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并不合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4.整体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各个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理论上的忽视或教学过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学效果而不能发挥教学模式的应有功能。因此,在运用时,必须整体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种无视教学模式的整体性,放弃理论学习而简单套用其程序步骤的做法,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害无益。5.更新性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便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不断变革与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这种变化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人才培养的现实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20 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 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 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什么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 年制定 《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完整版)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一、从理论根源区分 乔以斯和韦尔依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归纳出4种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社会互动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的依据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 奥利弗和夏沃尔的法理学教学模式, 马歇尔和考科斯的相互探索模式等。 第二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工人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施沃德的科学探索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皮亚杰和西格尔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个人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有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 罗杰斯的无指导者教学模式, 格拉斯尔的教室集会教学模式等。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的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学看做是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主要 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教学模式。 按照乔以斯和韦尔的分法, 在我国近年出现的一些依据不同思想或理论而建 立的教学模式有: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而建立的“结构一定向”教学模式,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建立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论和教学过程理论而建立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依据认知心理学而建立的“四阶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 鼓励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认识 1.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上学期,我们课题组对“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总结出“启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大致分为六个步骤:情景导入→自主探索→课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价→升华提高。本学期,我们对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上述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启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及认识 课型1、形成性概念教学模式 1.1 模式结构图 1.2 操作实践及认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概念的形成,一种是概念的同化。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的感性认识下,以归纳的方法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概念学习仍可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1.2.1 情境导入环节。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但都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创设情境,呈现刺激模式,就是为概念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呈现的刺激模式或者是经验事实,或者是典型事例,或者是直观演示。这些刺激模式应该是出自于学生熟悉的生产和生活背景,而且是正面的肯定例证,数量和刺激强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变化性且新颖有趣,并宜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分析比较。 例1 椭圆概念课的引入 教学时可先出示准备好的油罐车图片和演示截面图,再引导学生联想鸡蛋的外形,并演示截面图,最后展示嫦娥1号的奔月轨道视 频画面。从而引出学习椭圆概念这个课题。 1.2.2 启导探索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对呈现的刺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1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闵光祥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研有多个老师上了概念课,听了之后就发现我们经常会不经意地把数学概念课上得冰冷无味、死板缺乏生机;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 1、3P教学法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

为特征的。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 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 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运用阶段 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 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 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任务设置关注学生需求,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 任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任务完成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通过完成任 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这激发了学生的综合型动机,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 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多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思考、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4、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英语教学在我国 是外语教学,英语语言环境严重缺乏;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学 习动机多为工具型动机,即通过考试;多为大班教学;师资水平、教育资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课程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有哪些类别 教学模式从不同的基点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例如,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 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它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研究为基础的模式(皮亚杰);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模式(加涅);概念获得模式(布鲁纳)。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 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如前苏联戈盖巴维利等一批学者创立的合作教育学。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把教育看作一种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它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并驾驭自己的环境,来提高目标行为质量和减少不适应的行为。 如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智力行为多阶段形成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加里培林)

在国内,教学模式的分类也有多种。有人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 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第一类教师活动强度最大,学生最小,依 次递减(递增)至第五类则表现为教师活动强度最小,学生最大。 有人从教学意义的生成方式把教学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 通过 教师呈现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二类是 略倾向于建构 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 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第三类是 指导性教学模式”,它是 折衷于前 两者之间的产物”,它在前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扬长避短,使前两者的优点相得益彰。 再如, 有人从教学活动特征可将模式分成以下五类: 指导一 受”模式;自学一甫导”模式;探 索一 现”模式;情趣一 冶”模式;示范一 仿”模式; 用分类的方法来考察教学模式,实际上有割裂各种相关理论和模式并勉强予以界定等缺 陷,但它毕竟有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模式的特点,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现有的教 学模式。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纵向去追寻它的来龙去脉, 从横向去进行相 互间的比较分析和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邱才训) 替代性教学模式”,即学生 生成性教学模式”,其教学策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

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

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 王根顺汪振江 摘要: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从概念到实践,易于被人们所混淆。本文深入地从理论上研究与探讨了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涵义,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分类,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结构,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关系,为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教学模式培养模式结构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培养模式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但其研究深度与教学模式相比较,仍属初级阶段。尤其在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造成教育实践的困惑。笔者就此问题作一点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教学模式与培养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都是一个外引科学概念,因此,为了深入了解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内涵,首先得从模式谈起。 (一)什么是模式 模式是一种科学化的概念。模式研究开始于本世纪30年代,当同类型的研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模式研究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学术界在使用模式一词时,对其涵义的理解和认识仍然是有分歧的。一种观点认为模式属于方法范畴,其中有的认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第二种观点认为模式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第三种观点认为模式与“结构——功能”这对范畴紧密联系①。模式最初是一种研究方法,首先是来自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称之为模型研究,后来这种方法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中,称之为模式研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模式研究法的目的就是撇开研究对象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的属性和因素,以简洁、形象的符号、文字、图像把研究对象的结构、关系、状态、过程和规律表达出来,以此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模拟和理论分析,进而获取对研究对象更深刻、更本质的认识。但是,随着模式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其原意与性质均发生了变化,模式由一种单纯的研究方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方法体系,结构功能体系,它以客观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和机制等来说明系统或事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案例简析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案例简析潘志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笔者参加完成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0年度立项课题“培养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开始于1999年12月,至今已达2年多时间,历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复探索,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为: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提出数学新概念?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小结反思新概念形成过程(本文将通过一则“教学案例”的简要分析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教学内容:代数式 教学目标:了解代数式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代数式概念与一次式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掌握与运用代数式的概念解决问题;了解式的扩充是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用代数式概念作为载体,设计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在探究新概念“代数式”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史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体验数学美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真谛( 以下是教学过程( 1 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 教师活动:课前准备:(1)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一切事物间的数量关系都能用一次式表示吗?(2)有关新概念“代数式”的发生、发展史料收集( 课前:(1)布置探究问题;(2)提供查询方向,将学生探索的结果进行引导、加工、组合(

学生活动:(1)学生课前根据教师的问题通过多渠道查询(如网络、图书馆、个人资料、小组讨论、请教他人等等),准备答案及素材;(2)亲身体验有趣而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的过程,并形成一定的观点、看法;(3)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并与教师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加工信息,写出结论( 简析:使学生通过收集和思考问题,尽快地投入到对新概念的探究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创造欲望,将获得的材料、信息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比较分类,分析概括,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喜欢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活动:学生举例收集(选择部分内容): (1)运动员经,秒跑完400米,平均速度:400,,米/秒;(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高线 ,长为,,1,它的面积:(1,2),(,,1);(3)棱长为,的立方体,它的体积:,;(4)大米单价是每千克3(20元,食油单价是每千克8(40元,买,千克大米和,千克食油的总价:3(20,,8(40,(元);(5)梯形高线长,,上、下底分别为,和,,梯形面 积:(1,2)(,,,),( 简析: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数学化,与学生共同从中提炼出上述问题的共性特征:用运算符号把数与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2 提出数学新概念 教师活动(电脑展示“代数式”的有关数学史料):卡片1:伟大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符号的巧妙和利用符号的艺术,是人们绝妙的助手,因为它们使思考工作得到节约,在这里它以惊人的形式节省了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欣赏、领悟、体验概念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通过交流、对比,完善新知识的产生,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整齐划一模式(

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 一自主型学习方法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所谓“自主型学习方法”的概念在文献中有种种不同的界说,未必统一,叶希波夫(Б.П.Есипоя)指出,这个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这就是,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型学习是“在没有教师寿命下解决课题”,另一些学者则反糨阐释为“学生的能动的自发的活动”。在前者的界说中,“自主型学习活动”是过分绝对化了。教师指导的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总是相对的,是比较自主的。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是不可能有的。另一方面,学生的一切能动的活动不能说是自主型学习活动。不能把自主型学习活动同学生能动的自我活动的学习活动等同起来。 叶希波夫认为,自主型学习活动有两个特色:一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解决课题并提供适当的时间;二是,课题一旦提出,学生必须尽全力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法。 自主性的概念只有作为能动的发展的概念才能得到理解。自主性的最高阶段的前题如下:其一,有一定的知识;其二,课题、活动的目标可以理解;其三,掌握解决方法;其四,能视课题性质改变学习方法,拥有旨在解决课题、发展新方法的能力。 学生能正确地将课题及其解决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自身旧有知识与能力,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解决课题,我们把它称之为自主型学习活动。 这种自主型学习活动一旦正确加以运用,将促使学生形成生产性,创造性学习态度。这种场合的教学的最大牲,就是自我活动(学生的能动的活动)。不过,在这里,重要的不是学生外表的活跃,而是学习的强度和效果的提高。唯有在学生比较独立地解决课题,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时,自主型学习活动才会富有实效。 自主型学习活动的本来的教学论价值在二组织学生自主的、渐次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这里,学生的自我活动具有比较自主的活动的性质。 自我活动性(selbsttatigkeit)和片生(selbstandingkeit)的关系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应当通过自我活动形成自主地思考的全面发展的人格。 但是,诚如克林伯格指出的,自我活动性和自主性是处于复杂的辩证关系中的。“通过自我活动发展自主性”这一公式不过是显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自我活动性与自主性之问没有固定的分界线。首先和们必须注意,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并不是一旦产生便任何时候也不变化的东西。自我活动性并不是某一定时候突然实现,某一定时候一定转化为自主性的东西。自我活动性的内容与形式是不断变化的。这是随儿童的心理发展及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的不同南昌发生变化的。初级形式的自我活动总是逐渐地为更复杂更高级的自我活动所到代的。所以,自我活动性是发展的东西,是历经多年才能成就的东西。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作为教育目标形成的人的基础能力自主性,也是变化的,不固定的。自主性思维与活动能力的发展有种种阶段。自主性思维与活动能力是借助自主型学习与活动的要素愈益纳入教学之中而得到发展,如果学校要造就出具有出色的自主型劳动能力的人才,那么,这个目的唯有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多方面的训练自主型活动才能达到。 自主型思维与活动的能力是相应于学生的自我活动的发展程度发展起来的。自我活动的发展一里达到某一阶段,就能比较自主地完成学习作业和其他工作。 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发展达到某一阶段就可能出现高水平的自我活动。自主型活动的能力愈是健全地形成,创造型自我活动的可能性愈是提高。 因此,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是他们的业已达至的自我活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们的自我活动性及自主性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并发展自主型学习活动,借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活动性与自主性,形成自主性人格。在这里,体现了自主型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