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范文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范文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范文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范文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

新修订的《统计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统计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通过这一时期对《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学习理解,笔者就如何学习好、运用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谈点个人理解与认识。

一、谈谈如何学习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

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执行机关,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这是运用好执行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前提和基础。新《统计法》共有七章五十条6200字的篇幅,《处分规定》共有15条2000字的篇幅,从字数上看并不多,但要想学深、学透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下一翻功夫。

1、要把握好这两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和适用主体。这两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就是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就是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统计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广大统计工作者,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全体公民,在统计法面前人人平等,每位公民都要依法行事,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处分规定》适用范围主要针对三类主体:一类是管统计、用统计的领导干部。包括地方的领导干部,部门的领导干部,由行政机关任免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干部。二类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三类是统计调查对象。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2、把新修订的《统计法》的突出特点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修订后的新《统计法》与旧法比有七个突出特点:一是进一步完善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政问责制度,为有效防止行政干预统计数据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度,使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真正负起责任,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统计调查活动的管理,完善了调查项目审批制度,明确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地位;四是完善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制度,明确对统计数据公布的要求,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统计资料共享机制;五是严格对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资料的保密制度,切实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六是强化对

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提升《统计法》的执行力;七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责任制度,增设统计违法行为种类和法律责任,并明确政府统计机构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分建议权,加大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以上七个方面既体现了新《统计法》的特点,也是《统计法》的核心内容,只有明确了这些特点,切实掌握了新旧《统计法》的异同之处,切实掌握了新《统计法》确立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规范,才能学好统计法,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好统计法。

3、要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统计工作人员是统计法律法规的直接执行者,在统计法的学习培训方面,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及时组织好新上岗统计工作人员的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增强统计工作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在学习内容上,要从广学多学上下功夫。在学习《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同时,还应增加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作风纪律等有关方面的学习内容,才能筑牢思想防线。在学习形式上,要从深学精学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创新活动形式,如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知识竞答、演讲比赛、案例分析、集中培训、网上论坛等形式,不断深化学习效果。

二、谈谈如何运用好执行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

法律法规的生命在于运用和执行,法律法规的权威在于执法。我们学习领会《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目的就是运用好执行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

1、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执法环境。法律法规必须被适用主体接受并自觉履行才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社会认知度,是衡量《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统计普法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吉林市局在统计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04年开始,连续六年实现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无空白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统计法还远没有达到广为人知的程度,有的统计调查对象甚至不知犯了法,这说明普法工作还不到位。因此,要以新《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出台实施为契机,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扩大《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要充分利用好12.4法制宣传纪念日等活动大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要通过组织统计法律法规进党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

2、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技能。统计执法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按法律程序执法。一方面,统计人员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武器来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统计人员在统计执法中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对于情节轻微的,主要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一概立案查处。这就需要我们执法人员具备一定的执法技能技巧。但对于那些态度强硬,确实存在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的,无论是个人还是部门,统计人员都要勇于拿出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统计法》和《处分规定》是我们统计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尚方宝剑”和保驾护航的强大后盾,我们要以十足的底气和勇气去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同时,在确定经济处罚金额时,要相对合理,既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也让被处罚单位能接受,这对顺利、及时结案,促进统计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好处。

3、强化执法意识,实行全员执法。要确保统计法律、法规深入贯彻实施,必须实施全员统计执法制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统计执法是全局性工作,不是某个处室、某几个人的事,统计局的各职能部门都应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每年都拿出一定的时间参与或组织执法检查,来促进统计数据质量,使执法工作深透到统计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统计执法促进统计业务工作,又以统计业务工作深化统计执法工作。今年,吉林市局各专业处室在制定全年工作要点时,都把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提高统计执法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如投资处在开展月度统计检查调度工作中,将加大《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宣传,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依法实施数据调查,数据整理,数据上报。贸易与服务业处将探索建立执法检查结案回访制度等。

总之,我们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者,作为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权,学好统计法律法规,用好统计法律法规,不断扩大《统计法》和《处分规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自觉维护《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权威,以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颁布实施20多年来,对于规范县市域统计行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服务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县市域统计环境尤其是法制环境仍然较差,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为适应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今年3月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下简称《处分规定》),5月1日正式施行;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

次会议通过了第二次修订后的《统计法》,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统计法》、《处分规定》等统计法律法规,改善县市域统计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县市级统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县市域统计法制环境仍然较差,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面临诸多挑战

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从县市级来看,统计法制环境较差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统计部门依法收齐统计报表难,迟报、不催不报等现象较为普遍。

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企事业组织、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或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按时按要求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法定统计报表。但现实情况是:在统计数据处理早已实现自动化、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高的今天,依法及时收齐基层统计报表已经成为县市级统计人员耗时最多、花费精力最大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统计部门最头疼的一件事。如:恩施市统计局每年召开的企事业单位年报布置会议到会率低,特别是商贸统计年报会,2008年就有24个商贸单位补开了年报会;月度、季度等基层定期统计报表总有部分单位迟报,而且不催不报、缺报行为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统计部门人才、物力、财力,严重影响了报送、处理数据的及时性。

(二)一些地方和单位依法统计的意识不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

企事业组织、基层单位是统计数据的源头,《统计法》规定,企事业组织应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同时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管理制度。但从恩施市近几次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看,一部分企事业组织尤其是民营经济组织,没有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基层单位统计力量薄弱;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及其承担统计工作任务的兼职人员,把统计工作当成一项附带的工作,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高,职责、奖惩不明,应付性地填报统计报表;部分乡镇、单位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不高,同时,没有设置统

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上报的统计数据缺乏原始依据,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没有保证。

(三)统计数据受到不同程度的干预,提高数据质量任重道远。

从最近几年开展的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大检查情况看,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预。如,政府对部门、乡镇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目标考核方式时,由于干部考核、工作考核机制及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少数单位、乡镇在目标考核上,互相攀比,存在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自觉与不自觉地在统计数字上做文章的现象;个别单位负责人把工作计划或考核目标的实现情况,与统计人员工作好坏联系在一起,直接干预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的统计调查权;少数企事业组织为竞级、达标等而虚报统计数字,有的为少交税赋、社会保险金而瞒报统计数据;有的认为统计数据高一点、低一点无所谓,统计数据不准确算不上违法,不依法、如实填报统计数据等。

(四)全社会的统计氛围不够浓,配合统计调查不甚理想。

按照《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如实提供统计资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但在县市统计部门开展的普查、抽样调查等有关统计调查活动中,部分单位、个体工商户、公民不予以积极支持配合。在城市住房和农村住房抽样调查中,有的住户不愿意当记账户,有的住户记账时因嫌麻烦或怕露户等原因不按要求如实记账。

(五)查处统计违法案件难,统计法律法规权威面临挑战。

违法必究是贯彻实施任何一项法律法规的最基本要求,《统计法》也不例外。但从县市级统计部门来看,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较难,其原因有三:

一是县市统计执法机构不健全。目前,省级统计部门基本上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县市由于受机构、人员编制限制除成立了法规科(股)、聘请了几名兼职统计执法检查员外,仅有1名兼职工作人员,没有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统计执法队伍,同环保、税务等部门设立的县市执法督查大队或执法监督分局

相比,差距很大。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或查处违法案件时,一般都是抽调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统计人员临时上阵,更谈不上执法检查的常规化、制度化。

二是统计执法手段不硬。统计法律法规包括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分规定》规定在内,对地方、部门、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通报批评等处罚;对企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可以进行警告也可以处以罚款。但从实施处罚的方式来看,罚款属于“上门讨债式”处罚,同对违反国家税法、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等可以直接吊销其有关证照的处罚手段相比,统计处罚手段不硬;行政处罚属于“求人办事式”处罚,其处罚不完全是统计执法部门独立实施的,而是由纪检、监察、人事、统计等部门协作、配合实施,有的处罚统计部门只有“建议权”。

三是调查取证困难。按照《统计法》规定,调查取证是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案件的定性和处理。由于统计违法行为大多与单位及负责人或小集体有着紧密的利益联系,统计执法部门在调查取证时往往得不到被调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有的以保护经济发展环境为由,对一些企事业组织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受到诸多限制。

四是现行统计体制抗干扰能力弱。在现行统计体制下,县市统计部门的干部任用、保障条件、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都依赖政府,难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我们认为,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县市级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法律法规组织的学习宣传不够,对统计违法行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地查处,一些地方和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对象日趋复杂,统计环境不断变化,统计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加上统计任务成倍增加,各种普查、专项调查接踵而至,现有统计机构及人员与新任务新要求不完全相适应等。

二、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统计法》,加强和改进统计执法工作

导致县市域统计环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之一是统计法律法规在县市域范围内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领导重视,二要完善机制,但归根到底靠法制。因此,我们必须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统计法》和《处分规定》为契机,努力改善县市域统计法制环境,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继续深入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

县市级政府及统计部门要继续下大力气深入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既要开展面向社会广大统计对象的宣传教育,也要开展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一要加强面向社会的统计法制宣传。要根据国家、省的部署和要求,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日、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等方式,通过网络宣传、广播和电视讲座、在报刊开设专栏、印发宣传资料和宣传标语、设立宣传咨询点、曝光统计违法案件等载体,大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好对各级领导的统计法制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能否真正贯彻落实,领导是关键。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对县市直部门、乡镇和企事业组织负责人普及统计法律知识,增强各级领导的统计法制观念,促使领导重视、支持统计部门及统计人员依法做好统计工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行为。同时,建议有关方面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和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三是抓好对统计人员的学习培训。要通过开展培训班、专题辅导、知识竞赛和统计人员上岗培训等活动,组织全体统计人员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增强统计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促进其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权。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治理统计环境。

一是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要继续加强县市级政府统计机构建设,确保人员、经费、条件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加强乡镇、企事业组织、基层单位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依法督促基层单位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或在有关机构中配备相应的统计工作人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统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讲真话、干实事、报实数的风气。二是加强企事业组织、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工作。指导、督促其建立基层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完善资料管理等制度,坚持推进企业统计负责人制度,坚持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使统计单位做到数出有源,数出有据,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大力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县市政府及统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依法督促基层单位改善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重视解决统计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支持统计人员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三)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统计执法水平。

一是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统计部门、地方政府支持,在县市一级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由专兼职统计执法检查员组成的副科级专门统计执法机构,形成县市、乡镇两级统计执法网络。二是建立完善统计执法责任制度。健全完善县市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使每一位执法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楚,强化对统计执法活动的监督和纪律约束。三是加强统计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统计执法行为,不断提高统计执法队伍的道德水平、执法水平和统计执法能力。

(四)加大督查力度,推进执法检查经常化和制度化。

统计执法检查是统计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措施,县市级政府及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统计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一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推进统计执法检查经常化、制度化的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二要突出检查重点,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检查的重点放在迟报、拒报、虚报、伪造和篡改统计数据上,突出解决统计数据报送不及时、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三要把集中进行的统计执法大检查与平时的经常性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将执法检查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四要认真开展检查,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五要对于检查出的问题不隐瞒,及时反馈,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促进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案件,依法严肃查处。

(五)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要加强统计执法,对各类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要把反对弄虚作假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对那些利用职权非法干预数据统计,特别是利用虚假统计数据骗取地位和荣誉、谋取经济利益,以及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建立健全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对一些重大统计违法案件要及时进行查处曝光,以震慑违法者,达到“处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促进全社会遵守统计法,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水法规知识竞赛题.doc

水法规知识题库 一、填空(简答)题 1、《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制度。 答案: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 2、《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管理体制。 答案: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3、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并缴纳,取得取水权。 答案:取水许可证;水资源费 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时,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同时。 答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跨行政区域的湖泊,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答案: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6、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如何确定? 答案: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的河口线以内的坡面、滩地、水域、沙洲。 7、防洪工作实行什么原则? 答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8、单位和个人应当节约用水,有权检举控告违法开采、破坏和_____________的行为。 答案:污染地下水资源 9、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当优先安排用水,合理分配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答案: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10、需要取用地下水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应当向建设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预申请,并附具什么报告书? 答案:附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11、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当服从安排,实行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防洪总体安排;兴利与除害相结合 12、取水许可证不得转让。取水许可证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被许可人应当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手续。 答案:变更手续 13、开采矿藏或者建设地下工程,必须对不同含水层进行封隔。 答案:进行止水封隔 14、《水土保持法》于_________,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__________次会议修订? 答案:2010年12月25日;第十八次 15、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自____________起施行? 答案:2011年3月1日 16、《水土保持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_____措施。 答案:预防和治理 17、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答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18、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_____________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________。 答案:其他生产建设;进行治理 19、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____________,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答案:水土保持补偿费

统计学问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不同?品质标志可否加总?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不是数量的,只能用文字表现。 数量标志是可用数值表示的特征。 品质标志不可以加总。 2、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与联系? 联系:○1标志是总体指标的来源和基础,指标是标志的综合。 ○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区别:○1说明的对象不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 ○2表示方法不同。品质标志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指标都用数值表示。 3、简述统计的含义。 统计工作: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是统计的基础,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环节。 统计资料: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科学:也称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试述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统计学的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特点: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 5、如何理解变异和变量的含义? 变异是可变标志的标志表现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不同。 变量是以数值来反映现象特征的抽象化概念,包括数量标志和所有统计指标。 6、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统计指标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整体,包括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表现形式:数学等式关系、互相补充关系、相关关系。 7、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重点调查: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总体单位中抽取一部分。 典型调查: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具有突出特征。 ○2调查目的不同。 重点调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 抽样调查:了解总体全面情况。 典型调查:了解总体一般情况。 ○3推算总体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 抽样调查可保证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典型调查难以保证推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育法律法规练习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教育部 2.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和根本法是() A 《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教育法》D《中国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 3.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根据法规()的不同划分的 A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B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 C规定的内容D适用范围 4.《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属于() A教育单行法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 5.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B我国基本国情C《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D教育内在规律6.在我国,颁布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国务院各部、委、局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下列属于特殊法的是() A《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 8.《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基本法C教育单行法律D教育规章

A社会规范B国家强制力C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价值观 10.“可以”“有权”“不受``````````干涉”这样的文字表述经常出现在()规范中 A义务性B授权性C强制性D任意性 11.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是按照法律规范的()分类的 A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B强制性程度C法律后果D自愿程度 1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的法律关系 A隶属型B平权型C调整性D保护性 13.下列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内容的是() A学校与政府B学校与社会C学校与教师D学校与家长 14.()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A法律事实B法律规范C法律条文D法律责任 15.下列属于教师申诉范围的是() A政府行为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16.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是() A强制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授权性规范 17.“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这属于() A义务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制裁性规范D奖励性规范 18.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中不包含() A法定条件B法律后果C法律事实D行为准则 19.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关系 A权利义务B诚信C合同D社会契约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统计法律法规讲课稿 大家好,今年年报工作布置会的第一讲又是法律法规,今年××局长要求我们要讲执法检查,而且要结合案例讲,下面我就用几个案例给大家来分析一下,看看企业在执法检查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根据市执法队工作安排,今年我局的执法检查任务是350家单位,差错率在5%以上的单位125家,工业有12家,建筑业7家,房地产业4家,商业48家,服务业54家.已经立案,正在处理的单位66家,立案率23.4%。 一、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被查单位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企业负责人对统计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造成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弱;我们检查了一家会计事务所,检查的是“全年劳动报酬(生活费)总额”指标:上报数30259元,检查数40060元,瞒报9801元,差错率 24.5%。原因是: 这个企业规模特别小,领导也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由财务人员兼着,财务人员也不固定,今天来明天走,经济普查培训时是一个人,填表时又换了另外一个人,对指标一点都不理解,凭着自己那点财务知识,随便就把统计报表给填报了,结果把支付给个人的手机费和公交车月票费漏掉了。 2、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理解不清,这就使其在填报统计数据时没有足够的把握确保统计数据填报的真实性;有一家商业企业,检查出“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

上报数210千元,检查数是1945千元,虚报1945千元。原因是: 这个单位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根本就不理解,我们要求上报的“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不包括上年度的留抵税额,当年发生了多少,就是多少,销项减进项,我们检查的时候,那个企业的统计还在那想我的税还没抵扣完呢,我实际交的税就是这么多,他就是对指标理解不清楚,他没有想我们的制度要求报的是当期发生额。 3、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重视统计工作,造成统计数据差错。我们参加市局集中执法检查,在郊区遇到过这样一家企业,接待的人是这家企业的经理,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跟他说了半天,“我们北京市统计局的执法检查人员,要对你们单位的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执法检查,这是我们2个人的执法检查证,报表是你报的吗?”“不 是”“那你把财务人员叫出来,我们问她一些报表的情况”“你们问我吧,她什么也不懂,我们是个家族企业,她是我家的亲戚”,我们说,不行,结果把统计人员叫出来一问,还是什么都不知道,查什么指标都不对,问她怎么报的也记不清了,最后就取了几个主要指标的差错结束检查。这个案例是典型的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 4、企业人员不重视统计工作,负责人对报出的统计数据不进行审批,造成统计数据没有依据可查。我们检查了一家房地产开发业企业,检查有差错的指标是“利润总额”指标: 上报数是-106032千元,检查数是-104407千元,瞒报1625千元。原因是: 该单位一直不重视统计工作,统计人员报出数据没有依据。

《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题目附答案

《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知识竞赛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在答题卡相对应的○内涂黑。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B)。 A.统一领导、集中负责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分级领导、集中负责 D.分级领导、分级负责 2.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是(A)。 A.《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的职权 B.《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责 C.《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权利 D.《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义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制定机关是(C)。 A.国家统计局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现行《统计法》修订通过和施行的时间分别是(D)。 A.1983年12月8日和1984年1月1日 B.1996年5月15日和1984年1月1日 C.2005年12月16日和2006年1月1日 D.2009年6月27日和2010年1月1日 5.《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在执行经济普查任务时

应当主动出示(B)。 A.统计调查证 B.普查员证和普查指导员证 C.统计工作证 D.身份证 6.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的(D)。 A.可以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原备案机关备案 B.不必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原备案机关备案 C.应当都报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或者备案 D.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者原备案机关备案 7.《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C)进行审查。 A.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 B.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 C.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 D.必要性、科学性、规范性 8.《统计法》规定,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应当(B)。 A.报国务院备案 B.报国务院审批 C.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D.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9.《统计法》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D)为基础。 A.重点调查 B.全面调查 C.抽样调查 D.周期性普查 10.根据《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地方、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36% B、46% C、54% D、64%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试问:概率P(Z>)的值为()。 A、B、C、D、 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 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中数 。 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 为()。 A、90% B、10% C、78% D、22% 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A、称名 B、顺序 C、等距 D、比率 答案提示: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6.《刑法》是规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考试知识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考试知识题库 (选择题+答案) (25题,单选13题,多选12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自()年1月1日起施行。 A.1984 B.1996 C.1999 D.2010 答案:D.2010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50条 2.《统计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统计资料的()。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及时性 答案:A.B.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1条 3.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实行统计监督。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析 C.提供统计资料 D.统计咨询意见 答案:A.B.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3条

4.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 A.统一管理 B.各负其责 C.统一领导 D.分级负责 答案: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4条 5.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 B.统计咨询 C.统计报告 D.统计监督 答案:A.C.D.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6条 6.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应当予以保密。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信息 D.一般材料 答案:A.B.C. 关键词:统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9条 7.统计调查项目包括()。

2017年《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知识竞赛题

2017年《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知识竞赛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在答题卡相对应的○内涂黑。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统计人员应当对其负责收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 A )负责。 A.一致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2.统计调查中取得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资料,应当至少保存(B )。 A.1年 B.2年 C.5年 D.10年 3.《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D )。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营业执照 C.暂扣营业执照 D.1万元以下的罚款 4.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所需经费由(C )负担。 A.国务院 B.地方人民政府 C.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 D.国家统计局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 A)。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6.《统计法实施条例》共有( C )。 A.八章五十四条 B.七章五十四条 C.八章五十五条 D.七章五十五条 7.《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申请之日起( D)作出决定。 A.5日内 B.10日内 C.15日内 D.20日内 8.乡、镇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 B )的同意。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本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以( A )的领导为主。 A.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10.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 B )。 A.统一领导、集中负责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分级领导、集中负责 D.分级领导、分级负责 11.统计调查对象中对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是( C )。 A.统计人员 B.统计部门负责人 C.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 D.会计人员 12.《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 D )。 A.应当全部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B.应当全部保密,不予公开 C.可以公开,但不允许社会公众查询 D.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13.国家统计标准由(D ) A.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 B.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C.国家统计局或者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 D.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14.对未标明《统计法》所规定的法定标识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C )。 A.有义务填报 B.在统计机构说明情况后必须填报

福师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同时掷两个骰子,出现11个点的概率为() A、1/6 B、1/12 C、1/18 D、1/36 2、复本信度和重测信度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差别是()。 A、不是同一批被试 B、计算误差大小 C、不是同一份测验 D、计算方法 3.之所以中学校长不能直接用高考各科原始分数来评价各科教师教学质量,是因为( ) A.考试信度不高 B. 原始分可比性差 C. 考试内容不同 D.考试效度不好 4、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 A、测验内容和试验题型的抽样方案 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 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 5、若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以把测验题目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 B、选择题和供答题 C、客观题和主观题 D、论文题和操作题 6.简单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 A. 分布范围 B. 差异大小 C.整体取值水平 D. 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8、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 比例为()。 A、36% B、46% C、54% D、64% 9.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10.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A、0.9750 B、0.9500 C、0.0500 D、0.0250 答案: 1.C 2.C 3.C 4.B 5.C 6.C 7.D 8.C 9.C 10.B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组别组中值次数(f)相对次数 55—59 57 2 0.04 50—54 52 3 0.06 45—49 47 2 0.04 40—44 42 6 0.11 35—39 37 13 0.25 30—34 32 11 0.21 25—29 27 7 0.14 20—24 22 6 0.11 15—19 17 2 0.04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

浅谈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与用 新修订的《统计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统计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通过这一时期对《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学习理解,笔者就如何学习好、运用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谈点个人理解与认识。 一、谈谈如何学习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 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执行机关,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计法》和《处分规定》,这是运用好执行好《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前提和基础。新《统计法》共有七章五十条6200字的篇幅,《处分规定》共有15条2000字的篇幅,从字数上看并不多,但要想学深、学透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下一翻功夫。 1、要把握好这两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和适用主体。这两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就是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就是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统计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广大统计工作者,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全体公民,在统计法面前人人平等,每位公民都要依法行事,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处分规定》适用范围主要针对三类主体:一类是管统计、用统计的领导干部。包括地方的领导干部,部门的领导干部,由行政机关任免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干部。二类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三类是统计调查对象。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人员。 2、把新修订的《统计法》的突出特点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修订后的新《统计法》与旧法比有七个突出特点:一是进一步完善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政问责制度,为有效防止行政干预统计数据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度,使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真正负起责任,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统计调查活动的管理,完善了调查项目审批制度,明确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地位;四是完善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制度,明确对统计数据公布的要求,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统计资料共享机制;五是严格对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资料的保密制度,切实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六是强化对

关于法律考试题目

本套测试题与司法考试等题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考答题者的记忆力,因而允许答题者在答题期间使用能够上网的电脑查找资料;其次,它的考察重点不在于理论分析而在于答题者的法律实践经验,例如专业分析、总结概括、预测力、创造力和平衡力等等,均要求答题者从实践角度出发给出解决方案, 分数分别代表: (一)50分以下 说明答题者的法律专业基础和知识体系均有所欠缺,尚不具备从事法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建议答题者重新认真学习法理学、逻辑学以及大学法律本科教育的各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应当注意摒弃那种“重原理、轻应用”和“重概念、轻法条”的做法,注意以客户目标为出发点,紧扣实践问题和情况开展学习和研究。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留意各种热门法律问题的讨论、分析和研究,加强自己的法律专业实践经验。 (二)50-60分 说明答题者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基本素质,可以申请律师助理职位,但非常缺乏实践经验,建议进修专门的律师执业技能培训课程以及在日常工作当中注意积累。根据以往的测试统计结果表明,答题者得分较差的项目全面覆盖各个项目,不少项目可能会获得零分,例如:想象平衡技能当中的预测、创造和平衡能力;文字表达技能当中的书面转换能力、严谨程度和陈述顺序等,这些项目都是答题者需要在短期内着重提高的技能。 (三)60-80分 说明答题者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相当于从事法律专业工作1-3年,对法律专业写作有局部认识但缺乏方向感和整体大局观,仍然缺乏运用实践经验综合判断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必要技能。根据以往的测试统计结果表明,答题者在法律研究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分析判断技能表现一般;在想象平衡技能方面有进步,但总体表现不佳;在文字表达技能方面,细节纠正能力有加强,但严谨程度和陈述顺序方面往往表现较差,尤其需要注意改进。 (四)80分或以上 说明答题者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相当于从事法律专业工作3年或以上,写作技能处于中上水平,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法律研究、分析判断和文书写作。根据以往的测试统计结果表明,答题者在法律研究和分析判断技能方面均能够取得接近满分,在文字表达技能方面总体表现不错,但在某些分项上例如书面转换、严谨程度和陈述顺序上仍然有所欠缺;在想象平衡技能上,有一定的预测力,但比较缺乏想象力或创造力,需要着重磨炼和提高。 (五)90分或以上 如果得分在90分或以上,那证明你的文书写作水平和技能已经足以跻身中国一流法律专业工作者之列,可以独立从事复杂项目的操作和相应的法律文书写作工作。只要注意多加学习和积累,日后定成大器。此时,你需要注重磨炼的,是基本写作技能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思维技能、沟通技巧和人脉关系等。 一、做题方法 1、答题者应当个人独立答卷,其他人不得给予任何提示或帮助,如有题目不明白的,自行理解。 2、答题方式为开卷,答题者自行准备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以便答题期间随时上网查找资料。当然,也可以随时翻阅和查找各种参考资料或书籍等。

(法律法规课件)地方统计法规基础知识

地方统计法规基础知识 一、地方统计法规的概念 地方统计法规,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实施于本地区的统计行为规范。 1993年12月15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并于1994年4月1日起实施。1997年8月13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的决定》,《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据此作了修正。《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属本市地方统计法规。 二、本市地方统计立法的目的 本市地方统计立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本市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2、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真实反映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三、地方统计法规的特点 地方统计法规与其他统计法律规范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1、地方统计法规必须是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制定和发布; 2、地方统计法规的效力具有地域性,其效力范围仅限于本行政区域或在特定范围内有效; 3、地方统计法规的效力等级,低于统计法律,也低于行政统计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的概念 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统计行政规章分为两类:一是地方统计行政规章,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二是部门统计行政规章,即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 本市现行的地方统计行政规章有两个,即《上海市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和《上海市统计登记办法》。 五、本市对统计机构设置的有关规定 《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市统计局是本市统计工作的主管机构,对本市统计工作行使管理、协调、监督、检查的职权。市人民政府其他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设置统计机构或者指定兼管统计业务的机构,配合市统计局做好统计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对本区、县的统计工作行使管理、协调、监督、检查的职权,在统计业务上以市统计局的

关于组织开展统计知识竞赛的总结报告

关于组织开展统计知识竞赛的总结报告 ###统计局: 根据###统计局关于转发《###统计局关于组织开展统计知识竞赛的通知》的要求,###高度重视,并于10月25日至11月4日积极开展此次知识竞赛。现将活动总结报告如下: 一、活动组织方式 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立即由领导批示,组织办公室人员制定活动方案; (一)成立由###为组长,办公室###为副组长,办公室其他人员组成的活动小组; (二)分配工作,制定活动主题为学习统计知识,之后再进行知识竞赛。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人员涉及范围及活动历时,做好资料的下载整理和发放,答题卡的下载和裁剪,通知各站所相关事宜; (三)制定学习方法,一是于28日至29分时段统一组织局机关及各站所人员集中学习,二是将资料发放到每一个人手中,督促他们自主学习。 二、活动宣传途径 此次活动涉及人员较多,除局机关及各站所之外,还组织##公司,##公司等人员加入。在通知文件的涉及网站上下 - 1 -

载《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本着“简洁有效”的方式,将材料发放到各站所及人员中,文件传阅、电话通知、粘贴宣传画报的方式,力所能及的响应此次竞赛。 三、参与人员情况 此次竞赛共136人参与,其中局机关及各站所共128人,组织###公司5人,###公司3人。 四、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此次为期11天的统计法知识竞赛,局机关及各站所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把以往存在的知识薄弱环节加以强化,从而对统计知识体系有了深刻认识。统计法对国家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开展类似的知识竞赛,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除专业业务以外的知识,也能在本单位内部形成合力,凝结人员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能力。本单位在统计农业生产资料上面,也应该按照《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真实确切地反映农业发展情况。不但如此,通过此次竞赛,还带动了一些社会公众参与,使他们也能学习到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知识储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此次竞赛组织不够全面,局全体职工干部未能全体参与,因##工作繁忙复杂,时间间隙狭窄,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涉及所有人员;二是带动社会公众面较小,由于宣传 - 2 -

2017年《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在答题卡相对应的○内涂黑。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 1.统计人员应当对其负责收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负责。 A.一致性 B.及时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2.统计调查中取得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资料,应当至少保存()。 A.1年 B.2年 C.5年 D.10年 3.《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营业执照 C.暂扣营业执照 D.1万元以下的罚款 4.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所需经费由()负担。 A.国务院 B.地方人民政府 C.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 D.国家统计局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6.《统计法实施条例》共有()。 A.八章五十四条 B.七章五十四条 C.八章五十五条 D.七章五十五条 7.《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申请之日起()作出决定。 A.5日内 B.10日内 C.15日内 D.20日内 8.乡、镇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的同意。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本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以()的领导为主。 A.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10.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 A.统一领导、集中负责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分级领导、集中负责 D.分级领导、分级负责 11.统计调查对象中对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是()。 A.统计人员 B.统计部门负责人 C.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 D.会计人员 12.《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 A.应当全部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B.应当全部保密,不予公开 C.可以公开,但不允许社会公众查询 D.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13.国家统计标准由()。 A.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 B.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多元统计问答题

一、无序分类哑变量量化 又称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又称虚设变量、名义变量或哑变量,是量化了的质变量,通常取值为0或1。 在研究一个因变量的时候,解释变量中除了定量变量,有时候会有一些定型变量,比如性别、年龄、宗教、民族、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这些定性变量也可以成为指标变量、二元变量或分类变量。此时需要使用虚拟变量。 引入哑变量可使线形回归模型变得更复杂,但对问题描述更简明,一个方程能达到俩个方程的作用,而且接近现实。如果某个因素有n种选择,则将其用哑变量引入模型时,要设置n-1个哑变量,以避免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如性别的选择有两种,则引入一个哑变量,是男则数值为1,否则为0,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女为1,否则为0。季节的选择有4个,则引入3个哑变量,哑变量1:春为1,否则为0;哑变量2:夏为1,否则为0;哑变量3:秋为1,否则为0。 当自变量为无序分类即名义分类变量比如血型,A型、B型、AB型、O型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大小问题。这时,需要把原来的多分类变量转化为(水平数—1)个哑变量并进行编码,每个哑变量只代表两个级别或若干个级别间的差异。哑变量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⑴哑变量是同时存在,其统计学意义是相对而言的。⑵哑变量有无意义可采用加与不加入哑变量的偏回归平方和F检验确定。 二、多重共线性交互效应的处理方法 所谓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多重共线性检验的检验指标为容许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胀因子(VIF)。 多重共线性的解决方法:(1)排除引起共线性的变量——找出引起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将它排除出去,以逐步回归法得到最广泛的应用;(2)差分法——时间序列数据、线性模型:将原模型变换为差分模型;(3)减小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岭回归法(Ridge Regression)。 1:逐步回归法:剔除变量;2:岭回归方法:有偏估计;3:主成分分析:降维,提取信息;4: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原理与主成分方法相似;5.差分法;6.重新定义方程。 多重共线性是指一些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这些自变量通常是相关的,如果相关程度非常高,使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就有可能失效,引起下列不良后果: ⑴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变得很大,从而t值变得很小。 ⑵回归方程不稳定,增加或减少某几个观察值,估计值可以发生很大变化。 ⑶t检验不准确,误将应保留在方程中的重要变量舍弃。 ⑷估计值的正负符号与客观实际不一致。 多重共线性的可从以下几方面识别: ⑴变量的重要性与专业不符 ⑵R2高,但各自变量对应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 ⑶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s ,VIF) >10 ⑷回归系数的符号与专业知识不符 多重共线的处理方法有:精简变量法;逐步回归判别法;主成份回归法;无应变量的多元分析;相关分析。 当某因素的各单独效应随另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时,则称这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检验两变量间有无交互作用,普遍的做法是在方程中加入它们的乘积项再做检验。如考察X1、X2间的交互作用,可在模型中加入X1X2项。或是通过两因素不同水平的均数作线图,得到交互效应图,若图中两条直线几乎平行,则说明A、B两交互效应很小或不存在。反之,若两条直线互不平行,

2018年法律知识竞赛题库

2018年法律知识竞赛题库 一、单选题 1.在我国,( A )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个体经济 2.(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公有制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民主集中制 3.宪法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我们要推动( D )协 调发展。 A.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B.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C.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D.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说法中,表述错误的是(C)。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B、东部某地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

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C、西部某地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人民检察院的表述,正确的是(A)。 A、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B、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只需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C、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可以为他们翻译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B、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C、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表述,错误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五章对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进行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C、迄今为止,我国的国家象征国旗、国歌和国徽均有了属于自己的法律 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既属于公民权利又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