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

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

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6.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7.健康指导:重度贫血病人注意卧床休息,增强营养,纠正偏食习惯,多食用含铁多的食物。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特征为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伴低增生性骨髓,骨髓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替代,造血细胞过度减少。急性再障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脏出血。慢性再障发病缓慢,以贫血表现为主,感染、出血均较轻。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活动与休息:根据贫血的程度适当休息和活动,重度贫血者绝对卧床休息。

3.病情观察:急性型观察发热、出血部位及程度,警惕严重感染和颅出血。慢性型应观察贫血程度、药物疗效及有无转为急性型倾向。

4.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避免用酒精擦浴。

5.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全身皮肤清洁卫生,预防口腔、阴部、肛周感染。

6.健康指导:告知如何预防感染和出血,指导正确服药。

避免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化学、物理因素和药物,定时复诊。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orders)是止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不易止血的一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临床上将该疾病分为3类,即血管壁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异常。临床上常见病有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活动与休息:有出血倾向时应卧床休息,对关节型病人在出血停止、关节消肿后应鼓励下床活动。

3.饮食护理:依据病情选用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宜软食少渣,防止消化道出血。

4.病情观察:脏出血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皮肤黏膜出血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围;眼底出血要警惕颅出血。

5.预防出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延长出血时间的药物。除去过敏原污染,如食物或药物过敏因素,执行操作时动作应轻缓,避免损伤组织发生出血。

6.健康教育:保持大便通畅,不剧烈咳嗽及活动,避免身体挤压和碰伤,定期复查血小板,有出血倾向及时就诊。

第五节白血病

白血病(1eukemia)是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疾病。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机体各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相应表现。临床上按白血病形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化疗原则为强烈联合药物诱导和缓解后早期强化及维持治疗,选择治疗方案个性化。

1.按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防止晕厥。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化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主,防止口腔黏膜破溃出血。

4.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及程度,如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出血早期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

5.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护理:注意观察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局部血管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等。

7.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30分钟,病人粒细胞数低于500/μl时,应安排单人房间进行保护性隔离,避免受凉,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及肛周护理,防止感染。

最新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考试试题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总共25 题) (1)护士给病人应用地高辛前应首先评估:(A) A. 一分钟心率 B.24 小时尿量 C. 心电图变化 D. 心功能状况 E. 水肿程度 (2). 心力衰竭患者饮食应采用( B ) A.低盐低蛋白易消化饮食 B.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C. 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饮食 D .低盐少渣易消化饮食 E .以上都不是 (3). 服用洋地黄后,病人将白墙看成黄墙何故(E ) A.心衰好转征象 B .血钠过高C.血钾过低 D. 血镁过低E .洋地黄中毒 (4)高血压危象紧急处理的关键是( C ) A绝对卧床休息B降低颅内压C迅速降低血压至安全范围 D给予吸氧 E 限制钠盐摄入 (5).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小时-12 小时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 C ) A. 少食多餐B.按病人喜好配餐 C.少量流质饮食D.多吃鸡蛋E .禁食 (7). 典型心肌梗塞与典型心绞痛患者在症状上的最大区别是: (B ) A. 疼痛的性质 B. 疼痛的持续时间 C. 疼痛的部位 D. 疼痛的放射部位 E. 伴随症状 (8). 应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正确的护理是:(C )

A. 药物用温开水送服 B. 药物置口中,立即咽下 C.舌下含化,药物被唾液溶解使吸收减少 D.嚼服 ( 9).射频消融术的备皮处是( C ) A 两侧腋窝 B 左侧胸部,左侧颈部和左侧腋窝 C 两侧腹股沟和两侧颈胸部 D 右侧胸部,两侧腹股沟 (10)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达: (E ) A.24h B.48h C.1-3 天 D.2 周 E.12h (11) . 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士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 D ) A. 立即通知医师 B. 氧气吸入 C. 安抚病人情绪 D. 更换汗湿衣服 E. 进行心电监护 (12) . 心衰诱发因素中一般哪项最常见: (C ) A. 心律失常 B. 过劳或情绪激动 C. 感染 D. 摄取纳过多或补液过量 E. 严重贫血或大出血 (13) .溶栓的禁忌症不包括的是( E ) A 脑血管病史 B 大手术或外伤史。 C 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 D 活动性出血。 E 胸痛时间小于6 个小时 (14)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D) A.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B .配血备用C .准备鱼精蛋白和维生素K1 D.尽量肌内注射,少用静脉注射 E .密切注意凝血时间 (15)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多久内禁用洋地黄制剂: ( B) A. 12小时B . 24小时C . 48小时D.急性期E .无限制 (16)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指导病人饮水量约( B)

最新肿瘤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肿瘤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目录 第一章 005 肿瘤病人护理 005 第一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008 第二节胃癌 010 第三节原发性肝癌 012 第四节上消化道出血017 第五节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017 一、腹腔穿刺术 019 二、腰椎穿刺术第二章 022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022 第一节贫血 025 一、缺铁性贫血 030 二、巨幼细胞贫血 033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038 四、溶血性贫血042 第二节出血性疾病 042 一、血友病 047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049 第三节白血病 050 一、急性白血病 054 二.慢性白血病 056 第四节淋巴瘤 059 第五节多发性骨髓瘤066 第六节血液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066 一、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技术 069 二、静脉输液港技术 072 三、骨髓穿刺术 第三章 073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073 第一节嗜铬细胞瘤 第四章 077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077 第一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五章 083 化学治疗护理 083 第一节化学治疗一般护

理常规 085 第二节消化道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 086 第三节乳腺癌化疗治疗护理常规 086 第四节肺癌化学治疗护理常规 088 第五节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常规 第六章 091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091 第一节食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092 第二节气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093第三节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094 第四节动脉灌注治疗与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护理常 第七章 097 生物治疗护理常规 第八章 098 靶向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第九章 100 放射治疗护理 100 第一节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一般护理常规 104 第二节肺癌放射治疗理常规 105 第三节乳腺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5 第四节喉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5 第五节脑肿瘤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6 第六节鼻咽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6 第七节食管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107 第八节乳腺癌放射治疗护理常规 第十章 108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第十一章 111 静脉输血 第十二章 121 化疗药物配制时的防护措施与要求 第十三章 122 疼痛病人的护理 122 第一节疼痛概述 123 第二节影响疼痛因素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

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

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完整版)血液系统护理-常规试题整理

血液科护理常规试题 一、单选题 1.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A. A.骨髓 B.肝 C.脾 D.淋巴结 E.胸腺 2.贫血的定义是指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E. A.循环血容量低于正常低限 B.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E.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3.贫血时病人皮肤及粘膜苍白,检查较为可靠的部位是E. A面颊、皮肤及上腭粘膜B手背皮肤及鼻腔粘膜C耳轮皮肤及口腔粘膜 D颈部皮肤及舌面E手掌皮肤、睑结合膜、口唇及指甲 4.各种贫血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D. A.高热量饮食 B.高蛋白饮食 C.补铁 D.休息 E.补叶酸 5.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 A.血小板减少 B.白血病细胞浸润 C.感染 D.免疫下降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 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 A.贫血,发热,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 B.贫血,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肾功能衰竭 C.贫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蛋白尿 D.发热,出血,肝、牌和淋巴结肿大 E.贫血,乏力,出血,肾功能衰竭 7.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健康指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A 病人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故应卧床休息,应使用软床垫; B 应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做剧烈运动; C 适度活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血钙在骨骼的沉积,减轻骨骼的脱钙; D 注意预防感染,一旦出现发热或活动后出现剧烈疼痛,应及时就诊。 8. 护理白血病化疗病人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不妥:D. A.化疗药液必须现用现配 B.呕吐后鼓励进食 C.严密观察血象变化 D.有明显脱发者应暂停化学治疗 E.定期作肝功能检查 9. 患者,女性,24岁,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余。目前贫血、出血明显加重,脾迅速肿大. 护士为其提供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D. A.适当限制活动 B.预防各种创伤 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 D.保持鼻黏膜湿润,清除鼻腔内血痂 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10.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区别为: B A.全血细胞减少 B.有无肝脾肿大 C.网织红细胞缺乏 D.外周血中有无幼稚细胞 E.骨髓象特点 11.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性治疗,鞘内注射常用药物是: C. A.环磷酰胺 B.柔红霉素 C.甲氨蝶呤 D.长春新碱 E.泼尼松 12.下列哪种白血病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E.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3.对于急性白血病护理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和观察: B. A.药物不良反应 B.颅脑出血 C.感染情况 D.贫血情况 E.口腔溃疡 14.白血病病人的健康指导不正确的是: E. A.指导病人加强营养 B.向病人说明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C.向病人解释化疗的不良反应 D.指导病人定期复查血象

最新肾内科护理常规.pdf

肾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肾病综合征护理 肾病综合征指肾小球弥漫性损害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主要临床特点为“三高一低”,即高度蛋白尿(35g/24h)、高度水肿、高血脂及低血浆蛋白(<3g/L)。 一、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评估患者病情及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和知识需求。 2.保持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 4.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药物、治疗知识,并给予心理支持。(二)水肿的护理 1.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局部皮肤破溃,水肿严重部位予以 抬高,利于回流。 2.水肿严重或伴胸腔积液者应卧床休息,并每日测量腹围、 足围。水肿消退后可室内活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剧 烈活动。 3.遵医嘱限制入量,并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监测体重。 4.应用利尿剂患者,应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电解质水平。 5.加强安全相关宣教,防止跌倒。 (三)预防感染的护理

1.应用激素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并给予及时有效 的处理。 2.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3.减少控制探视人数,病室内注意开窗通风。 (四)预防血栓的护理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栓子脱落,做好生活 护理。 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肺栓塞、咯血、喘憋及心肌 梗死、脑梗发生。 3.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注意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指导 1.避免过劳,劳逸结合,合理饮食。 2.出院后应用激素患者仍需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减量 或停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3.指导患者预防各种感染发生。 4.定期门诊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钠潴留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与水肿有关 3.有感染的风险与蛋白质流失、营养不良、使用激素免疫 抑制剂治疗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尿及食欲减退有关。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营养状况,贫血程度,乏力,疲倦, 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皮肤和结膜与粘膜的色泽,出血征象,感染等。 3、了解病人的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有关检查结果。 4、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适当休息,适度活动,并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5、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 能力。 6、加强感染的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病室内的空气,地面和用物表面,每日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严 防合并呼吸道感染。 (3)做好口腔,鼻腔,皮肤的清洁与护理,防止局部破损或感染。 (4)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宜住隔离室或层流室。 (5)对接受化疗者,静脉注射时保护血管,药物不可溢于皮下,并 鼓励多饮水。

(6)出血严重者,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穿刺和注射部位须加压 止血,并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做好输血准备。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 肤,粘膜,口腔,四肢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骚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 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的发生。 9、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11、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 血液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 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 理………………………….P6

文档Word `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

减少和避免肌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文档Word `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六节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缺铁性贫血护理 (一)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一般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耳鸣等;特殊表现有:组织缺铁表现如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出现反甲或匙状甲;黏膜损害多表现为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可有食欲下降,严重者可发生吞咽困难;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儿童较明显,如过度兴奋、易激惹、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体力下降等;少数患者可有异食癖;约1/3患者可发生末梢神经炎或神经痛,严重者可出现智力发育障碍等。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1)轻、中度贫血或慢性发生的贫血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急骤,绝对卧床休息,床上适量活动,以减少氧的消耗。 2.饮食: (1)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蛋黄等含铁较高的动物性食物;香菇、菠菜、红枣、核桃仁等植物性食物。 (2)高蛋白食物: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类、蛋类及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为80g左右。 (3)含脂肪的食物:动物油、花生油、橄榄油等。每天的量为50g为宜。

(4)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5)用铁锅做菜增加铁的吸收。 3.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护理:一般首选硫酸亚铁,坚持规则、,定量用药。 A: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反应患者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 B:禁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应避免与牛奶同服,因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 C:口服10%枸椽酸铁胺溶液用吸管服用,以免将牙染黑。向患者解释口服铁剂后会出现黑便,是由于铁盐与肠内硫化氢作用而产生黑色硫化铁所致。 D:口服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增加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可达正常,但仍应继续治疗3~6个月,才能补足体内贮存铁,以免复发。 (2)注射铁剂护理: A: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B:抽取药液入注射器后,更换针头注射,深部肌肉注射。 C:注射铁剂可出现局部肿痛、恶心、面部潮红、肌肉关节痛、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 4.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自觉症状有无减轻。 (2)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润。 (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指标变化。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大全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概念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和骨骼由于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 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疾病。 二、临床特点 病人常出现昏迷、瘫痪、抽搐、、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 三、医疗目标 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四、护理目标 (一 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 (二 能自我调整情绪。 ) (三 最大限度重返社会。 ) 五、护理问题 (一 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活动障碍,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 (二 躯体移动障碍与瘫痪有关。 ) (三 感知改变与感觉缺失有关。 ) (四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麻痹有关。 ) (五 吞咽障碍与神经肌肉损伤有关。 ) (六 呼吸型态改变与自主呼吸力弱、呼吸肌麻痹有关。 ) (七 语言沟通障碍与构语障碍,舌无力,讲话不清有关。 ) (八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障碍,进食减少有关。) (九 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废用综合征。 )

六、专科评估 (一)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 (二)瘫痪病人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好转。 (三)癫痫病人抽搐发作的时间缩短、次数减少,并注意抽搐部位。 (四)消化道有无出血。 七、护理措施 (一)入院介绍 (二)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等级护理 (三)卧床休息,管擦生命体征变化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吸痰 (五)正确、及时用药 (六)指导功能锻炼 (七)预防并发症(肺部、泌尿道感染等):翻身、拍背q2h,保持皮肤清洁,会阴冲洗,口腔护理。 (八)防坠床、防褥疮、防误吸、窒息,防便秘。 八、健康教育 (一)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二)饮食指导 1、给予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素饮食。 2、昏迷或吞咽困难的病人可行鼻饲,临床多以混合奶为主,避免消化不良、腹 胀、腹泻。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和量,两次鼻饲饮食中间可喂温水或果汁。(三)日常活动:卧床病人肢体保持功能位,可被动活动肢体,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护理 一、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包括: ①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②保持病室温度适宜, 注意肢体保暖, 避免接触冷水, 寒冷季节外出时, 避免肢端暴露在外。③饮食宜清淡, 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 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④鼓励患者戒烟, 保持情绪稳定,因尼古丁及情绪波动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 引起血管收缩。⑤保护患肢免受损伤, 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 衣裤及鞋袜要宽松, 柔软, 以免患肢受压。⑥严重供血不足的患肢应避免用热水洗浴或用热水袋,以免增加组织代谢, 加重组织缺氧, 加重症状。⑦所有肢体静脉性疾病均需抬高患肢, 使肢体远端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⑧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 根据患者的主诉并结合患肢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病情变化, 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紫绀时应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⑨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 必须站立时, 应不断伸屈患肢, 以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 二、手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手术是治疗血管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 但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有不同的心理障碍, 即产生焦虑、畏惧及悲哀心理,这些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及对手术的耐受力。为使手术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必须重视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深入细致的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对手

术的恐惧心理。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理论, 运用护理手段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各种消极心理因素,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种术前准备工作。 (二)完善术前各项检查,了解机体的功能状态 1 . 心血管功能检测常规检测血压、血脂, 进行心电图、心脏运动试验等各项检查, 必要时可行心脏核素扫描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 . 肝肾功能检查轻度肝、肾功能损害, 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 损害较重者, 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预后, 因大多数血管手术后,均需应用抗凝治疗, 伴肝肾功能异常者易出现威胁患者生命的大出血或肾衰竭, 故术前必须了解和改善肝肾功能, 包括尿常规、血BUN、Cr、同位素肾图、肾盂造影及肝脏功能检查,对选择术式、指导用药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 . 呼吸功能检查肺功能不全或伴有呼吸系统感染者, 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所以, 对伴有肺结核、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哮喘等病史者, 术前需选择性地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 并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肺功能。 4 . 凝血功能测定多数血管外科患者术后需进行抗凝治疗,因此, 充分测定凝血功能, 有助于确定用药方案, 具体项目包括; 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部分凝血酶原测定等指标。 5 . 其他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尿、便常规以及血糖、尿糖测定等。 (三)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积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120) 第一节淋巴瘤护理 (120)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护理 (121)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护理 (123)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 (125) 第五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护理 (126) 第六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128) 第七节缺铁性贫血护理 (129) 第八节溶血性贫血护理 (130) 第九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132) 第十节 POEMS综合症护理 (134) 第十一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 (135) 第十二节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 (137)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淋巴瘤护理 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的病因不详,遗传、病毒、环境等共同组成了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可分为淋巴结受累和节外组织和器官受累。全身表现为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淋巴结受累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淋巴结肿大和深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常见。一般常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一、护理措施

(一)病人可以活动,适当休息,严重贫血、出血、感染者应卧床休息。 (二)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并补充足量水分,勿食带刺及坚硬的食物。 (三)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 (四)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进食后使用洗必泰漱口水漱口,定期沐浴,更换内衣。 (五)保持排便通畅,便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六)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若发生剧烈头痛、呕血、便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急救准备。 (七)对于纵隔受累或有肿瘤压迫症状的病人,给与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备好气管切开包。 (八)健康指导 1. 遵医嘱定期化疗,按时门诊复查、随诊。 2. 预防感染,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3.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定时排便。 4. 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皮肤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等及时就诊。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梗: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5、焦虑:与心绞痛频繁发作有关 (二)护理措施 1、休息: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而采用坐位或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 2、有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密切检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多感到紧张、焦虑,故在护理病人时赢态度镇静、和蔼,并及时听取病人主诉,积极处理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镇静剂。 5、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胡篇外用贴剂或静点。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三硝的副作用,并应告知病人,如头痛、低血压、面色潮红、眩晕等。同时贴剂应每日一换,静点三硝速度不可过快。 6、心脏病人长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应随时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7、饮食宜为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猪油、肥肉、牛油等)及高胆固醇(如蛋黄,动物内脏、坚果类食品等)食物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日青菜、水果等),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切记暴饮暴食。 8、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9、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甚至便前可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10、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Holter等,已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第二节心肌梗死护理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淋巴瘤护理 (1) 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护理 (3)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护理 (5)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 (7) 第五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护理 (8) 第六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10) 第七节缺铁性贫血护理 (11) 第八节溶血性贫血护理 (12) 第九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14) 第十节 POEMS综合症护理 (16) 第十一节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 (17) 第十二节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 (19) 第五章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淋巴瘤护理 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根据病理组织学的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的病因不详,遗传、病毒、环境等共同组成了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可分为淋巴结受累和节外组织和器官受累。全身表现为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淋巴结受累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淋巴结肿大和深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常见。一般常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一、护理措施

(一)病人可以活动,适当休息,严重贫血、出血、感染者应卧床休息。 (二)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并补充足量水分,勿食带刺及坚硬的食物。 (三)保持病室环境清洁、舒适,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 (四)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进食后使用洗必泰漱口水漱口,定期沐浴,更换内衣。 (五)保持排便通畅,便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六)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若发生剧烈头痛、呕血、便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急救准备。 (七)对于纵隔受累或有肿瘤压迫症状的病人,给与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备好气管切开包。 (八)健康指导 1. 遵医嘱定期化疗,按时门诊复查、随诊。 2. 预防感染,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3.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定时排便。 4. 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皮肤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等及时就诊。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监护常规第三节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 第四节心律失常护理常规第五节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第六节冠心病护理常规 第七节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第八节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第九节心肌疾病护理常规 一、扩张型心肌病 二、肥厚型心肌病 第十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十一节心包炎护理常规一、急性心包炎 二、收窄性心包炎 第十二节主动脉夹层护理常规 第十三节心血管介入性诊疗护理常规一、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护理常规二、心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常规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常规 四、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常规五、先心病介入术的护理常规 六、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 七、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体位如平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3(遵医嘱给予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吃八分饱。 4(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切勿过度用力,便秘时及时处理。 5(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6(根据患者病情或遵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7(应用洋地黄制剂者,每次用药前测脉率、心率与心律。观察疗效和中毒表现(如倦 怠、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脉搏缓慢<60次/分、室性心律失常、黄视或绿视等)。发现中 毒表现,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处理。 8(心律失常患者测脉率、心率时,至少计数1分钟。对心动过速、过缓、节律不规则及时报告医师。 9(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水肿、发绀、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常规备用并熟悉各种抢救用物与药品。如氧气、心电监护仪、处颤仪、吸痰器、呼吸机和各种抢救药品。 11(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2(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急救药的使用、出院带药的用法、膳食的基本原则、运动的强度及复诊。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监护常规 1(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向患者介绍监护的意义和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出院指导 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 通知医师,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环境: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 18℃-22℃,湿度 50%-60%。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 动。 4.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2次,连续三天。体温超过37.5°C者 每日测量3次,体温超过38.5°C应给予物理降温,每4小时测量次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日1次。 5.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 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根据病情指导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作用。 7.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及送检。 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 9.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 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0.根据内科各专科疾病特点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方法。 1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主动配合 治疗。 12.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大便次数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给以处理;每周测体重1次(危 重病人例外),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3.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病、饮食及用药指导、心 理护理等。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 一侧,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三、冠心病护理常规 四、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五、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六、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七、急性心包炎护理常规 八、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九、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 十、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一、概念 原发性高血压系指病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应与继发性高血压相区别,后者约占5%,其血压升高只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即为高血压。 二、护理 1、头痛时卧床休息,减少不良因素影响等。 2、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3、警惕急性低血压反应。 4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避免潜在危险因素,防止受伤。 5、监测病情 6及时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概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二、护理 1、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自觉症状,有条件时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立即准备配合抢救。 2、遵医嘱用强心利尿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毒副作用,控制补液滴数,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并配合抢救和处理。 3、观察并记录24小时的出入液量。 4、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心功能一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二级,应增加休息,但能起床活动。心功能三级,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心功能四级,绝对卧床休息,原则上以不出现症状为宜。 5、饮食:以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低于6g/日),低脂,富有钾、镁及适量纤维素的食物为宜,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对少尿的患者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6、维持低流量吸氧,2-4L/min. 7、加强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8、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9、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及护理:

血液净化科护理常规试题

血液净化科护理常规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一般患者的入院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是:() A、患者(病情 B、身体状况、自理能力 C、饮食习惯、 B、D、心理及社会状况E、疾病认知程度、配合程度、经济能力)等。 2、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 A、自我 B、病区主任 C、主管医师 D、责任护士 E、护士长 3、急症患者的护理实施要点是:() A、立即将患者护送至抢救室并安置好床单元,必要时加床栏。 B、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C、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粘膜、疼痛及排泄物等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 D、做好急救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等 E、做好各项检查准备,危重病员的贵重物品交由家属妥善保管 4、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观察要点:(ABCDE) A、生命征、排泄的观察 B、症状的观察 C、用药的观察 D、心理状态的观察 E、并发症的观察 5、危重患者的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ABCDE) A、皮肤、压疮风险 B、有无跌倒、坠床等风险 C、病情变化:意识、瞳孔 D、生命体征、末梢循环 E、出入量 6、危重患者的护理实施要点:(ABCDE) A、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执行医嘱。 B、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C、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D、根据病情给予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吸收的流质饮食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管及鼻鉰的护理。 E、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并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特殊管道要有标识。 7、老年患者的一般护理实施要点:(ABCDE) A、饮食: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选择正确合理的饮食,如少量多餐、低盐、低脂、低糖、多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饮食。 B、活动与休息:告知老年患者的运动原则,缓慢、多次的运动方式。 C、排泄: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过度用力,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D、皮肤与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卧床患者防压疮,秋冬季节防皮肤干燥瘙痒,避免皮肤抓伤。 E、用药观察:指导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8、患者出院的护理指导要点:(ABCDE) A、饮食、起居 B、活动 C、用药情况 D、复诊时间 E、功能锻炼 9、临终关怀的护理操作要点:(ABCDE) A、尊重患者的隐私,充分认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B、以不同文化与信仰的患者为中心,满足临终患者文化与信仰方面的需求,将地方文化的信仰、仪式、习惯同医院的医疗救治相结合。 C、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认真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 D、倾听临终患者的诉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临终患者表达理解和关爱。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就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与射血能力而引起得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与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与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与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与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 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得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 评估患者得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 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得出入量就是否平衡。 (四) 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得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 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与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得血氧分压。 4、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得疗效与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不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与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得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得诱因,给予针对性得预防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