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壤入渗速度测定实验

土壤入渗速度测定实验

土壤入渗速度测定实验
土壤入渗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一 土壤入渗速度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特土壤的垂直入渗特性曲线。

2.掌握测定土壤吸渗和入渗速度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考斯加可夫公式:i t =i 1t -a ---------------------------- (1) i t ——入渗开始后时间t 的入渗速度;

i 1——在第一个单位时间土壤的渗透系数,相当于t =l 时的土壤下渗速度; a —指数。 对公式(1)取对数得

lgi t =lgi 1-a·lgt ----------------------- (2)

实测的lgi t ,lgt 点应成直线关系,取t=1时的i 值,极为i 1,该直线的斜率为a 值。

计算时t a ,t b 时刻对应i a ,i b ,代入下式得

b

a b

a t t i i a lg lg lg lg --=

----------------------- (3)

若已知i 1,a 值也可以按下述方法推求,有式(1)积分得

a

t

a t

t a

i dt t i idt I ---=

==??110

10

1

----------------------- (4)

I 为时间t 内总入渗量(累积入渗量),由实测数据得出,由于i 1已知,故a 可以求出。该法的缺点时很难测定第一个单位时间的入渗强度。 三、实验设备 1.土壤入渗仪:一套; 2.秒表:一只 3.量筒、滤纸、烧杯 4.排水管 5.接渗瓶 四、实验步骤

1.装土:将玻璃管从入渗仪上取下,底部放入一片滤纸,然后装土,在装土期间,用木棒稍捣,要求土样均匀,装土至玻璃管即可,再在土样上部放入一张滤纸,把玻璃管与入渗仪连接好。

2.加水:关闭水阀,打开排气阀,用烧杯向加水槽加水,使量桶里的水位到达到一定刻度处,然后关闭排气阀。

3.建立水头开始实验:用烧杯迅速向玻璃管加水至玻璃管上标线,水头建立后,立即打开供水阀,同时打开秒表计时,三者要求同时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细心。

4.记数:实验开始后秒表不能中断,要求每隔1分钟1次,共读10次,再每隔2分钟读1次,共读10次,再每隔3分钟读1次,共读5次,以后每隔5分钟读1次,直到两相邻时段内,读数差值相等,说明土壤入渗已经达到稳定,即停止实验,记录项目为记录表中的第l项和第2项。

土壤非饱和垂直入渗率测定表

日期:土质:垂直入渗仪横断面面积(mm2): 马氏瓶横断面面积(mm2):

五、实验资料整理

1.根据实验数据,将记录的马氏瓶读数算为毫升,再计算为水层深度。

2.计算时段平均入渗速度。

平均入渗通量=时段入渗量/(入渗仪断面面积×入渗时段)

3.绘制土壤入渗过程线:

根据第1项和第5项书取对数,在方格纸上绘制曲线散点,纵坐标代表入渗速度,横坐标代表入渗时间,确定这种土壤的间隔使水能够自由进入稳定入渗速度i值。有式(3)计算a值。

第l项和第5资料绘入双对数纸,确定这种土的i l及a值(结果如下图)。

六、思考题

1.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点绘入渗过程典线,即入渗速度~入渗时间关系曲线,确定a,i l值。

2.根据实验数据在双对数纸上点绘入渗曲线,确定a,i及i0的值,写出这种土壤的入渗公式。

3.略述土壤入渗过程,入渗性强弱,分析影响土壤入渗的因素。

4.试述供水平水箱如何起到供水样并维持一定水位的原理。

5.在考斯加公式中,讲到取第1个单位时刻的之值,如何理解这第一个单位时刻的意思它是根据初始的取值单位还是根据绘图时的取值单位

估算畦灌土壤入渗参数的线性回归法

估算畦灌土壤入渗参数的线性回归法 王维汉1,2,缴锡云1,彭世彰1,马海燕1,2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现代农业工程系,南京 210098) 摘要:将畦灌地表水深与水流推进距离按指数函数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估算土壤入 渗参数的线性回归法。实例计算表明:地表水深与水流推进距离之间呈现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线性回归法估算土壤 入渗参数计算工作量较小,计算精度较高。 关键词:入渗参数;畦灌;地表水深;线性回归法 土壤入渗特性是影响地面灌溉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土壤入渗参数的估算是地面灌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1956年,Haise就提出了利用筒测仪来测量土壤入渗参数,但由于入渗过程的时空变异性很大[1-2],土壤入渗参数常常难以准确估算。国内外学者对估算土壤入渗参数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Elliott和Walker[3](1982)针对沟灌提出了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两点法,需要分别观测水流前锋推进到沟长中点和沟末端的时间及沟首过流断面面积,在水量平衡的基础上估算入渗参数。两点法需要观测的数据少,计算简单,但计算结果精度往往不够。Maheshwari[4](1988)首次将优化技术应用到土壤入渗参数的估算中,通过测量水流推进过程和畦首地表水深的变化过程来计算土壤入渗参数。这种方法(以下简称M法)适用于任何入渗模型,精度较高,使用较为广泛,但计算量偏大。Shepard[5](1993)提出了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一点法,该方法需要测量水流推进到沟末端的时间和沟中的平均过水面积来计算土壤入渗参数,但它只适用于Philip入渗模型,从而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Esfandiari[6](1997)对M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利用水流推进资料和沿沟长若干点地表水深资料采用模式搜索技术来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方法,但同样是存在计算量较大的问题。 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许多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计算方法。王文焰[7](1993)提出了利用两个畦田的水流推进消退过程来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方法。费良军[8](1999)提出了利用畦灌水流的地表水深资料及水流推进过程来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至少观测两个畦田的灌水资料才能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精度较高,但试验工作量较大,且不便于评价入渗模型的合理性。缴锡云[9](2001)对M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以下简称M-J法),张新民[10](2005)又对M法的计算方法做了改进(以下简称M-Z法),这两种改进减少了一定的试验工作量,但计算量较大的问题仍算存在。 综上所述,在以上估算土壤入渗参数的方法中,两点法、M法等采用地表储水形状系数计算地表储水量,但当畦田长度较长时(大于100m),地表储水形状系数变化较大,会给计算带来较大误差[11]。本文依据水位传感器观测的地表水深资料,规避地表储水形状系数,提出计算精度较高的线性回归法,来估算土壤入渗参数。 1理论分析 1.1水量平衡方程式建立 x,地表水面线与入渗水量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 在畦灌地表水流推进过程中,对应于推进距离 a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5405811);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84-40401105) 作者简介:王维汉(1981—),男,河南南阳市人,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缴锡云(1962—),男,河北文安县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土壤学实验报告 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年级:15级 班级:15级土管一班

学号:1512040006 姓名:蒲家庆 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 填写日期:201604 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 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姓名: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一、实验目的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 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土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实验一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

实验一土壤渗透性的测定 目的要求 径流对土壤的侵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而透水性强的土壤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量。土壤透水性强弱常用渗透率(或渗透系数)表示。当渗透量达到一个恒定值时的入渗量即为稳渗系数。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测定土壤渗透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基本原理 由图可以看出,在降雨初期一段时间(几分钟)内,土壤渗透速率较高,降雨量全部渗入土壤,此时土壤的渗透速率和降水速率等值,没有地表径流产生。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土壤含水量增高,渗透速率逐渐降低,当渗透速率小于降水速率时,地表产生径流。 仪器设备 环刀(200cm3,h5.2,Φ7.0cm),量筒(100及50ml),烧杯(100ml),漏斗、漏斗架、秒表等。 方法步骤 一、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带回实验室内,将环刀上、下盖取下,下端换上有网孔且垫有滤纸的底盖并将该端浸入水中,同时注意水面不要超过环刀上沿。一般砂土浸4~6h,壤土浸8~12h,粘土浸24h。 二、到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在上端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结合的环刀放在漏斗上,架上漏斗架,漏斗下面承接有烧杯。 三、往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层5cm,加水后从漏斗滴下第一滴水时开始计时,以后每隔1,2,3,5,10,……t i……t n min更换漏斗下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注意要保持一定压力梯度)分别量出渗入量Q1,Q2,Q3,Q5……Q n。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中水面加至原来高度,同时记录水温(℃)。 四、试验一般时间约1h,渗水开始稳定,否则需继续观察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相等时为止。

耕作学实验指导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05年8月修订

目录 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 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 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 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 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 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 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

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 ——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一、目的意义: 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 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根据条件可采取套作复种或平作复种。以冬小麦为前茬的平作复种作需≥0℃积温,如附表2。 2.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XX5890 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 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 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 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 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 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 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 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

土壤的入渗特性及渗吸速度测定_灌排工程学

第一部分 课程实验及指导 实验一:土壤的入渗特性及渗吸速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土壤渗吸速度是反映土壤透水性能的重要指标,它是农田水量平衡计算的重要依据。旱田在进行地面灌溉时,灌溉水在重力作用下自地表逐渐向下湿润。为保证最有效地利用灌溉水,既要使计划湿润层得到均匀的灌溉 水,又不产生多余的水量向深层渗漏,必须了解水向土中入渗的规律。 二、实验设备 渗吸速度测试仪、量杯、秒表等。 三、实验过程 1.取自然风干土碾碎过筛,要求碎块不大于2毫米,测筒底铺滤纸,装土至给定深度,适当沉实,再盖滤纸。 2.在量杯内灌水,并关闭放水管和通气管(如图所示),放在支架上。 3.实验开始时同时完成:掀动计时秒表,迅速使测试仪中土样上建立水层2厘 米。 图1-1-1土壤入渗特性实验装置 4.实验开始后,定时记载量杯中水量读数,时间间隔初期较短,以后逐渐加大。并填写表1-1-1: 表1-1-1 土壤入渗特性测定记录表 四、实验原理 在地面形成一定水层的入渗称为有压入渗,对于均质土的入渗强度,已有若干计算公 式,菲利普根据严格的数学推导,求的解析解为: f i t s i += -2/12 (1-1-1)

i —t 时刻的入渗强度; s —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有关的特性常数,称为吸水率; i f —稳定入渗率,即饱和土壤渗透系数。 考斯加可夫根据野外实测资料分析,发现入渗强度(渗吸速度)与时间之间呈指数关系,其形式为: α-=t i i 1 (1-1-2) 式中 i 1—第一个单位时间的入渗强度; α—反映土壤性质与入渗初始时土壤含水率的经验常数。 饱和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均服从达西定律,所不同者,在饱和情况下,认为渗透系数是常数;而在非饱和情况下,渗透系数是变量,其值随土壤含水率而异,含水率越低,渗透系数越大。 五、实验要求 1.根据水室断面和测筒断面,求出△t 时间内测筒下渗的水量。 2.求出各时段平均入渗速度v 。 3.用坐标纸点绘渗吸速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线。 4.分析确定供水开始时土壤渗吸速度i f 、渗吸系数及透水指数α值。 5.填写实验报告。 六、思考题 利用菲利普公式和考斯加可夫公式求s 或i 1时,讲选取第一个单位时刻的i 值,如何理解这第一个单位时刻的意思?它是根据i 的取值单位还是绘图时的取值单位?

实验报告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0875

2020 实验报告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 _0875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0875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需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但过多的水分导致进入土壤的氧气减少,从而改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过程和产物。当土壤的氧气的含量多的时候,相应的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加强。地表的土壤和地下土壤相比较,地下土壤的氧气含量,水分含量都比地表土壤的低,所以,有机质的含量地表比地下高。 土壤有机物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人们进行耕作的主要考虑因素,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人为的为土壤增施有机肥,这使得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地表土壤很容易受到有机肥的作用效应,这也是地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于地下土壤的重要原因。 土壤的机械组成可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0――20CM 的红土壤中,土壤有水蛭石,赤铁矿,三水铝石,这些土质结构都会使得地表土壤的有机质的含量增加。

经过试验测得,在0――20CM与20――40CM的红壤土和菜园土其有效磷的含量分别是 1.02g/kg,0.31g/kg和31.11g/kg,28.30/kg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下 (1)对于菜园土而言在地表土壤中,由于长期受到人为的干预以及动物的活动,使得地表土壤土质疏松,孔隙发达,毛管丰富,土壤的团粒结构好,这使得地表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充足,氧气含量丰富,依赖于氧气和水分的一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能力也相应的加强,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也相应的加强,有效磷的含量也相应的变大。随着土层的深入,团粒结构也产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地表的土壤中,更容易吸附一些矿物质离子,所以,地表菜园土的有效磷的含量高于地下有效磷的含量。 (2)对于红壤土而言,在地表的土壤中,长时间生长了一些树木等植物,植物根系发达,生物产量高,而土壤又呈酸性,这使得磷酸盐易于铁,铝反应形成磷酸铁铝化合物而被土壤固定,这也会导致地表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会高。而且地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明显比地下土壤的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较强,解磷菌的数量和活性也高,因此表层土的有效磷含量高。

土壤入渗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一 土壤入渗速度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特土壤的垂直入渗特性曲线。 2.掌握测定土壤吸渗和入渗速度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考斯加可夫公式:i t =i 1t -a ---------------------------- (1) i t ——入渗开始后时间t 的入渗速度; i 1——在第一个单位时间土壤的渗透系数,相当于t =l 时的土壤下渗速度; a —指数。 对公式(1)取对数得 lgi t =lgi 1-a·lgt ----------------------- (2) 实测的lgi t ,lgt 点应成直线关系,取t=1时的i 值,极为i 1,该直线的斜率为a 值。 计算时t a ,t b 时刻对应i a ,i b ,代入下式得 b a b a t t i i a lg lg lg lg --= ----------------------- (3) 若已知i 1,a 值也可以按下述方法推求,有式(1)积分得 a t a t t a i dt t i idt I ---= ==??110 10 1 ----------------------- (4) I 为时间t 内总入渗量(累积入渗量),由实测数据得出,由于i 1已知,故a 可以求出。该法的缺点时很难测定第一个单位时间的入渗强度。 三、实验设备 1.土壤入渗仪:一套; 2.秒表:一只 3.量筒、滤纸、烧杯 4.排水管 5.接渗瓶 四、实验步骤

1.装土:将玻璃管从入渗仪上取下,底部放入一片滤纸,然后装土,在装土期间,用木棒稍捣,要求土样均匀,装土至玻璃管即可,再在土样上部放入一张滤纸,把玻璃管与入渗仪连接好。 2.加水:关闭水阀,打开排气阀,用烧杯向加水槽加水,使量桶里的水位到达到一定刻度处,然后关闭排气阀。 3.建立水头开始实验:用烧杯迅速向玻璃管加水至玻璃管上标线,水头建立后,立即打开供水阀,同时打开秒表计时,三者要求同时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细心。 4.记数:实验开始后秒表不能中断,要求每隔1分钟1次,共读10次,再每隔2分钟读1次,共读10次,再每隔3分钟读1次,共读5次,以后每隔5分钟读1次,直到两相邻时段内,读数差值相等,说明土壤入渗已经达到稳定,即停止实验,记录项目为记录表中的第l项和第2项。 土壤非饱和垂直入渗率测定表 日期:土质:垂直入渗仪横断面面积(mm2): 马氏瓶横断面面积(mm2):

土壤侵蚀原理实习实验指导书

The Principle of Soil Erosion 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目录 目录 (1) 前言 (3) 一、室内实验部分 (4) 实验一不同粒径沙粒休止角测定 (4) 1实验目的 (4) 2实验原理 (4) 3实验样品制备 (5) 4实验用具 (6) 5实验步骤 (6) 6数据整理与分析 (8) 7实验报告编写 (8)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9) 1实验目的 (9) 2实验原理 (9) 3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9) 4实验物品准备 (10) 5实验设计 (10) 6实验步骤 (10) 7数据整理与分析 (19)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0) 实验三不同粒径泥沙起动流速 (21) 1实验目的 (21) 2实验材料准备及沙粒粒径组的粒径值计算 (21) 3实验仪器及用品 (21) 4实验原理 (24) 5地面坡度设计和沙粒起动的判别标准 (24) 6实验步骤 (24)

7实验数据整理 (28) 8实验报告的编写 (29) 二、野外实习部分 (30) 实习一山洪泥石流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0) 3实习报告编写 (30) 实习二黄土地区常见土壤侵蚀形式调查与分析 (30) 1实习地点 (30) 2实习内容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习三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31) 1实习地点 (31) 2实习内容及方法 (31) 3实习报告编写 (31)

实验二人工模拟降雨侵蚀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工模拟降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作用、降雨侵蚀的发生过程、影响降雨侵蚀量的主要因素等。 2 实验原理 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同时还受到土壤种类(不同土壤的可蚀性不同)、地面坡度、地表覆盖物种类及其覆盖物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特定土壤(限于教学时数只能选择一种土壤),通过改变有限的因素(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地面坡度)探讨土壤侵蚀量(土壤流失量)的大小,进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以上因素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关系。 3 人工模拟降雨机的主要性能 产品厂家:日本大器株式会社; 有效降雨面积:1.5m×1.5m; 雨滴发生器至地面垂直高度:2.0m; 降雨强度:10 mm/h ~ 200 mm/h 连续可调; 雨滴直径:1.7 mm ~3.0mm; 降雨历时:0~24 h 自动控制; 工作方式: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方式任选。 4 实验物品准备 可变坡度土壤侵蚀槽1个(0.5m×1.5m); 供试土壤适量(1.0 m3以上)装入土壤侵蚀槽; 1000 ml 量筒10个;

【实验报告】土壤容重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土壤容重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篇一: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容重又叫土壤的假比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每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通常用g/cm3表示。土壤容重除用来计算土壤部孔隙度外,还可用于估计土壤的松紧和结构状况。本实验要求学生学习土壤寄人篱下的测定方法,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用容重数值计算土壤孔隙度的方法。 二、内容和原理 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然后称量并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三、主要仪器设备 容积为100立方厘米的钢制环刀。 削土刀及小铁铲各一把。 感量为0.1及0.01的粗天平各一架。 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环刀容积一般为100立方厘米。

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舞动,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锋利的削土刀削去环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在环刀刀口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即带回实验称重。 在紧靠环刀采样处,再采土10-15克,装入铝盒带回实验室内测定土壤含水量。 五、公式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 环刀内干土重(g)=100环刀内湿土重/100土含水率 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 篇二:土壤学实验报告1 课程名称: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实验类型:操作性实验[1]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及三相比的测定与计算方法;2)结合实验,加深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等量的含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达西渗透实验指导书

达西渗透实验 1实验目的 (1) 测定均质沙的渗透系数k 值; (2) 测定通过沙体的渗透流量与水头损失的关系,验证达西定律。 (3) 通过试验,确定水流通过沙体的雷诺数,判别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2.实验设备与仪器 实验设备由活动盛水容器、溢流板、进水管、滤板、盛沙桶、溢流管和测压管组成。测量仪器为量筒、秒表、温度计。 3.实验原理 液体在空隙介质中流动时,由于液体具有粘性,在液体流动中会引起水头损失 1856年法国工程师H.Darcg 在装满沙的圆筒中进行实验。因为渗流流速极为微小,所以流速水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总水头H 可以用测压管水头h 来表示。水头损失h w 可以用测压管水头差来表示,即 γ/p Z h H +== (1) 21-h h h w = (2) 水力坡度可用测压管水头坡度来表示,即 L h h L h J w 2 1-== 达西分析了大量的实验资料表明,渗流量Q 与圆筒断面面积A 及水头损失h w 成正 比,与断面间距L 成反比,并和土壤的透水性有关,达西得到了如下基本关系式 L h h kA kAJ Q 2 1-== (3) L h h k kJ A Q v 21-=== (4) )/(AJ Q k = (5) 式中,v 为渗流的断面平均流速;γ/111p Z h +=,γ/222p Z h +=, k 为反映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一个综合系数,即渗透系数。 式(3)~(5)所表示的关系称为达西定律,它是渗流的基本定律。由式(4)可以看出,渗透速度V 与水力坡度J 成线性关系,所以达西定律又称为线性渗流定律。 渗透系数k 是反映土壤透水性的一个综合指标,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颗粒的形状、大小、均匀程度以及地质构造等孔隙介质的特性,同时也和流体的物性如粘滞性和重度等有关。因此k 值将随孔隙介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同一介质,也因流体的不同而有差别;即使同一流体,当温度变化时重度和粘滞系数也有所变化,因而k 值也有所变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意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 (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 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 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 (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 1.采样点确定 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

土壤有机质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一、方法原理: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之一,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反映一定的成土过程。 测定土壤有机质方法很多,一般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法。此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速度快,再现性较好,适合大批样品分析和实验室用。 所谓重铬酸钾硫酸法就是在加热条件下,用一定量的标准重铬酸钾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多余的重铬酸钾则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以实际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的含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K2Cr2O7+3C+6H2SO4=2K2SO4+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0 二、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通过60号筛风干土样0.1~0.5克(精确到0.0001克),放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加入5毫升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再用移液管(或加液器)加入5毫升浓硫酸,小心摇匀,在试管口上加一弯颈小漏斗。 (2)预先将植物油浴锅温度升到185~190度,将试管插入铁丝笼中,并将铁丝笼放入上述油锅中加热,此时温度控制在170~180度,使管内溶液保持沸腾5分钟,然后取出铁丝笼,待试管稍冷后,擦净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溶液洗入250毫升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80毫升,此时酸度约为1.5mol/L,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5滴,用0.2mol/L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黄色经过绿色突变到棕红色即为终点。 (4)在测定样品时必须做空白实验,可以用纯砂或灼烧土代替样品,以免溅出溶液。其他手续同上。 实验操作时注意事项: (1)此法要求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者,相对误差不超过5%,有机质含量低于2%,绝对误差不超过0.05,因此,必须根据有机质含量多少决定称量,一是有机质在7~15%的土样可称0.1~0.5克。2~4%者可称0.5~0.2克少于2%可0.5克以上,以减少误差。 (2)消化煮沸的时间必须尽量准确一致,否则,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影响,必须从

垂直土柱的入渗实验操作说明

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实验系统 操作说明 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 西安碧水环境新技术有限公司

1 试验原理 做一个直径为10cm 的垂直土柱,长度为100cm 左右,使密度均一,且有均匀的初始含水率。在土柱进水端维持一个接近饱和的稳定边界含水率,并使水分在土柱中作垂直吸渗运动,作为一维垂直流动其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为 ()()()()()() i 0K =D t z z z t 0 z 0000i t z t z θθθθθθθθθθ??????-???????? ==≥===→∞ 1 2 3 4 基本方程(1)可改写为以(),z t θ为未知函数的方程 ()()()() (),,5z t dK z t D t d θθθθθθθ ?????- =- ??????? 式中,Z 坐标向下为正。 垂直入渗的解(),z t θ取为级数形式,即 (),z t θ=()()()()12342222 234t t t t ηθηθηθηθ++++ 1 =()2 1i i i t ηθ∞ =∑ (6) 根据边界条件(3)可知,()00i ηθ= i=1,2,3, (7) 由初始条件(2)可以得到()1i ηθ=∞ (8) 当式(5)中的各项系数()i ηθ确定后,则可求得任一时刻T 不同含水率θ在土壤剖面上的位置Z ,亦即得到垂直入渗的解。()i ηθ可由待定系数法求得,为此,可以将方程(5)的右端按分式求导展开,整理得, 22 220z dK z z z dD z D d t d θθθθθθ?????????+--= ? ?????????? (9) 式中,D ,K 及z 分别为D (θ),K (θ)及(),z t θ的简写。对式(6)取 2 22z z z z t θθθ?????? ??????? ,分别如下:

土壤学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金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八、参考文献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 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用稀释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2、实验原理: ①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以含碳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巨大,它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生态环境中有机污染及全球碳平衡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包括部分分解很少的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残体的半分解产物及微生物代谢物和腐殖质类物质。并且不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低的不足0.5%,高的可达20-30%。其中,>20%称有机质土壤,<20%称矿质土壤。一般的,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5%。 ②稀释热法是利用浓重铬酸钾迅速混合所产生的热来氧化有机质,剩余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但由于热量较低,对有机质的氧化程度较低,只有77%。 氧化过程: K 2Cr 2O 7 + C + H 2SO 4→K 2SO 4 + Cr 2(SO 4)3 + CO 2 + H 2O 橙色 绿色 滴定过程: K 2Cr 2O 7 + FeSO 4 + H 2SO 4→K 2SO 4 + Cr 2(SO 4)3 + Fe 2(SO 4)3 + H 2O 橙色 浅绿色 绿色 浅黄色 实验使用邻啡啰啉试剂作为指示剂,显示氧化还原状态。邻啡啰啉试剂与不同价态的铁形成不同颜色的络合物。 [(C 2H 8N 2)3Fe]3+?[(C 2H 8N 2)3Fe]2+ 淡蓝色 红色 滴定开始时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滴定过程中渐现Cr 3+的绿色,快到终点时变为灰绿色,如果标准亚铁溶液过量半滴,即变成红色,说明终点已到。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土的压缩性实验报告doc

土的压缩性实验报告 篇一: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小组成员: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试验一含水量试验 一、目的 本试验之目的在于测定土的含水量,借与其它试验相配合计隙比及饱和度等;并查表确定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二、解释 (1)含水量w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颗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不超过干土重5%的土。若土中有机物含量在5~l0%之间,应将烘干温度控制在65-70℃,并在记录中注明)。 三、设备 (1)有盖的称量盒数只;(2)天平,感量0.01克;(3)烘箱(温度100~110℃)(4)干燥器(内有干燥剂CaCl2)。 四、操作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l5-30克(砂土适当多取)

放入称量盒。盖好盒盖,称盒加湿土质量。 (2)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至恒重。烘干的时间一般为:粘土、粉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土不得少于6小时。 (3)将烘好的试样连同称量盒一并放入干燥器内,让其冷却至室温。(4)从干燥器内取出试样,称盒加干土质量。 (5)实验称量应准确至0.01克以上并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6)按下式计算含水量: 12 w?2??100% 式中: w——含水量,%; m1——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 m2——称量盒加干土质量,g: m——称量盒质量,g(根据盒上标号查表)。 本试验须进行2次平行测定,其平行误差允许值;当含水量w小于5%时,允许平行误差为0.3%; 当含水量w等于或大于5%而小于40%时允许平行误差为l%;当含水量w等于或大于40% 时,允许平行误差为2%。 五、注意事项 (1)称量盒使用前应先检查盒盖与盒体号码是否一致,

烟草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2) 实验二育苗技术观察 (5) 实验三烤烟烟苗素质考察 (10) 实验四主要栽培技术与烤烟生长分析 (11) 实验五打顶时期与留叶数对叶片生长的影响观察 (12) 实验六烤烟叶片经济性状考察 (13)

实验一烟草形态与类型的观察与识别 一、目的 通过观察烤烟根、茎、叶等器官构造与形态,建立对烟草初步的感性认识;观察掌握不同类型烟草的形态特征并能识别。 二、内容 观察烤烟植株形态及根、茎、叶等器官特征,观察烤烟、白肋烟、香料烟、晒烟、晾烟、黄花烟六种类型的外观特征,并能描述。 1、烤烟 烤烟亦称火管烤烟,源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因而也被称为弗吉尼亚型。烤烟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0-150cm,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苤适中,中部的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过多的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最初的调制方法也是晾晒。后来(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内调制,烤后呈金黄色。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含糖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烟碱含量中等。烤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烟草类型,是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也被供作斗烟。世界上生产烤烟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印度,其次是巴西、津巴布韦、泰国、加拿大、日本等。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重点产区有河南、山东、云南、贵州、黑龙江、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四川、广东、福建、辽宁、江西、广西、吉林等省(区)也有较大面积的栽培。 2、晒烟 晒烟的烟叶利用阳光调制,主要有晒红烟与晒黄烟。一般晒黄烟外观特征和所含化学成分与烤烟相近,而晒红烟则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的叶片一般较少,叶肉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晒制后多呈深褐色或褐色,以上部叶片质量最好。烟叶一般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晒烟主要用于斗烟、水烟和卷烟,也作为雪茄芯叶、束叶和鼻烟、嚼烟的原料。此外,有些晒烟还可以加工成杀虫剂。世界上生产晒烟的主要国家是中国和印度。我国各省都有晒烟种植,但分布零散,比较集中的有四川、广东、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吉林、山东、陕西等省。 3、晾烟 晾烟有浅色晾烟(白肋、马里兰)和深色晾烟之别,都是在阴凉通风场所晾制而成。而其中的白肋烟、马里兰烟和雪茄包叶烟因别具一格,均已自成一类。但在我国,除将白肋烟单独作为一个烟草类型外,其余所有的晾制烟草,包括雪茄包叶烟、马里兰烟和其他传统晾烟,均归属于晾烟类型。 4、白肋烟 白肋烟是马里兰深色晒烟品种的一个突变种。1864年美国俄亥俄州布朗县的一个农场在马里兰阔叶烟苗床里初次发现了奶黄色的突变烟株,后经专门种植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DOC)

博士□基地班硕士□ 硕博连读研究生□兽医硕士专业学位□ 学术型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课程结课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 学位课?选修课? 研究生年级、姓名 2 vccccccccccccc 研究生学号 XXXXXXXXXXX 所在学院(系、部) XXXXXXXXXXXXXXX学院 专业学科农业工程 任课教师姓名 XXXXXXXX 考试日期 考试成绩 评卷教师签字处

土壤入渗实验报告 一、垂直入渗实验 1、实验目的 测定土壤的垂直入渗特征曲线,掌握测定方法。了解土壤一维入渗特性,确定入渗条件下土壤累积入渗量曲线以及入渗速率数学表达式,用不同的入渗经验公式描述入渗速率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2、实验要求 (1)土柱圆筒高约29cm ,内径10cm 。控制装土容重为1.43g/cm 。垂直入渗过程中,进水端的水位由马氏瓶控制。入渗过程中,观测不同时间的累积入渗量。(2)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点绘入渗过程线(速度~入渗时间),确定饱和入渗速度k 值。 (3)根据实验数据在双对数纸上点绘入渗曲线,确定α及k 值,写出该种土壤的入渗公式。 (4)略述土壤入渗过程,入渗性强弱,分析原因。 3、实验原理 (1)实验利用马氏瓶供水并维持稳定水压; (2)对于均质土的入渗强度,已有若干计算公式,菲利普根据严格的数学推导,求得解析解为: f 2 1 i t 2i += S 式中,i ——t 时刻的入渗速率; S ——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有关的特性常数,成为吸水率; f i ——稳定入渗率,即饱和土壤渗透系数。 在非饱和土壤入渗初期,S 起主要作用,所以菲利普公式可以改写为:

土壤入渗实验指导书

《水文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系 2006.9

实验一土壤渗透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土壤下渗的物理过程及下渗机理; 2.测量土壤渗透系数K; 3.学习正确使用渗透筒。 [实验原理]: 下渗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渗润阶段,这阶段,土壤含水量较小,分子力和毛管力均很大,再加上重力的作用,所以此时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特别大,以致初始下渗容量很大,而且由于分子力和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快速减小,使得下渗容量迅速递减。第二阶段为渗漏阶段,土壤颗粒表面已形成水膜,因此分子力几乎趋于零,这时水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向土壤入渗,下渗容量比渗润阶段明显减小,而且由于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趋于减小阶段,所以这阶段下渗容量的递减速度趋缓。第三阶段为渗透阶段,在这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已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这时不仅分子力早已不起作用,毛管力也不再起作用了。控制这一阶段下渗的作用力仅为重力。与分子力和毛管力相比,重力只是一个小而稳定的作用力,所以在渗透阶段,下渗容量必达到一个稳定的极小值,称为稳定下渗率。 [实验仪器]: 1.渗透筒(渗透环)一套——渗透筒是用金属做的一套无底同心圆柱筒,筒底 具刀口,同心环内管的横截面积为1000cm2,内径35.8cm,高30-50cm,外筒内径60cm(亦可用土埂围堰代替外筒); 2.量筒500ml和1000ml各一个; 3.水桶2个;温度计1支(刻度0-50℃);秒表(普通钟表)1块;量水测针或 木制厘米尺一个;席片或塑料薄膜(灌水时防止冲刷用)。 [实验步骤]: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块,把渗透筒的内筒插入土中,深度10cm左右,同时插 好外筒。如无外筒,可筑埂围堰,高度和内筒高相平,埂顶宽20cm,并捣实之。 2.同内外插入量水测针或木制厘米尺各一支,筒内水层厚度一般保持5cm。 3.把席子或塑料薄膜放入筒底,同时把温度计插入筒内。在开始灌水时,土壤 吸水速度较快,为使筒内达到一定水层,第一次灌水要快,同时视水层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