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修辞手法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修辞手法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修辞手法

一、比喻手法:

1、“满城风絮”:比喻烟草的香气弥漫全城,犹如细细的风絮

般飘洒。

2、“梅子黄时雨”:比喻烟草的香气像梅子的黄色雨点一样,

洒落在整个城市。

二、拟人手法:

1、“满城风絮”:把烟草的香气比作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活力和欢乐。

2、“梅子黄时雨”:把烟草的香气比作一位温柔可爱的小姑娘,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为城市带来美丽而温馨的气息。

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是适用于句子的,是句子内部的表达技巧。) 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借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本是抽象的概念但是诗人把它比作春水不但形象可感,而且使读者想象到愁如春水的多又连绵不绝。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例如:贺铸《青玉案》中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把闲愁比做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了三个喻体把自己的闲愁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句意的表达有了更大的隐蔽性,也更为含蓄内敛。例如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我的生命里飞舞,寒风又将我的身体狠狠推远,路的身影渐渐暗淡下去。生命里那些艰难得令人蹉跌的不幸不就是大片的雪花吗?遭遇的摧残不就是寒风吗?(这样的句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比喻修辞手法而是由比喻修辞手法演变出来的比喻义。) 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使没有生命的物或者抽象的概念具有人的生命和思想。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具有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风背着手猫着腰一下钻到了秋的怀抱里。 拟物:就是把人当物写,或者把此物当彼物写。例如:接着从屋子里飞出了侄子宏儿。飞是形容鸟的动作的用在了人的身上,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的修辞手法。例如:三角眼不说话了,把脖子拧到了一边。(与借喻的区别: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补出本体,转换成明喻,借代的本体无需补出,不能转换比喻。简言之,可以用“像”联系的就是借喻。)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或相反的语句成对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可以使句式整齐,严对的话(上下句平仄相反,字数一样,用字不得重复。)又可以使句子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律感。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修辞手法。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偶中的反对可以看作是对比的修辞。对比在字数上不如对偶那样要求严格,只求内容相反。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气势。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设问:自问自答。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思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⑺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⑻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⑼一川:遍地,一片。 ⑽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翻译】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OrG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飞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这里用以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就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 【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通《山园小梅》)(拟人) 【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 【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 【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

牧《江南春》)(夸张) 【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 【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 【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七)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比喻、夸张、设问) (八)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双关) 【赏析】“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含蓄而又成功地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九)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互文) 【赏析】“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名师解读丨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名师解读丨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 3、图片+文字分享到朋友圈并截图到群里完成打卡 1、复制下面文字↓↓↓↓。 喜欢品诗词的同学可以进群,跟着北师大康震教授一起,用其倾尽二十多年的诗学心得,带你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识别下方图片免费进群。【仅限前70名免费】 2、长按保存打卡图↓↓↓ 贺铸《青玉案》.mp3来自读友心声00:0018:28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语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⑵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⑶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⑷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⑸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⑹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⑺碧:一作“飞”。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⑻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⑼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⑽一川:遍地,一片。 ⑾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白话译文】 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塘,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光?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窗,只有春风才知你生活的地方。 碧云飘飘的杜恒洲暮色茫茫,我用彩笔写下这伤心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 【作品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情深不断,相思难寄;下片写由情生愁,愁思纷纷。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及试题练习 诗歌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韦庄的《菩萨蛮》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岳飞的《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葬身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6、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将此日发生兵变境况危险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贺铸《青玉案》中“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导语: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比喻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比喻手法的诗句 1.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8、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1、梅须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①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晚年退居苏州时。②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1、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解析】 上阕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下阕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结句的“闲愁”,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堪比拟。 【答案】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

的艺术表现力。 2、 末四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人也因此有了“贺梅子”的雅号,请你说说它究竟妙在何处?(不超过100字)(5分) 答: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时空展衍的江南暮春烟雨图,不仅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角度1分;结合作品分析2分;语言1分) 3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二: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4分) 答案: (1)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

《青玉案》《江南春》诗歌鉴赏(五)

《青玉案》《江南春》诗歌鉴赏(五) 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张加进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来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写自己的愁思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风絮,若淋漓不休的黄梅时雨,繁多、纷乱而绵长,又是那般迷茫,集中于眼前而不能排遣。词人巧借三个具体的富于感染力的形象,反复加以形容,不着痕迹地将“闲愁”这种不可触摸、辨识的情绪状态化为三个有声有色的景物,创造出极其优美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像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这是一首负有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完整版)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首句运用比喻方法,把水比作是眼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06安徽卷)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答:比喻、拟人。 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

活泼有趣。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问:该诗后两句在形容洞庭湖景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具体分析。答:比喻 “白银盘”比喻皎皎月辉下的洞庭湖水,突出其澄澈空明;“青螺”比喻皓月银辉之下愈显清翠的洞庭山。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光华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审美情调,体现了清静闲适的情怀。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问: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大有关系。请从这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诗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斗”,甚至有“才思” 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缺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真是满目春光。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搬家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②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诗人主要是使用拟人手法,把柳条、藤蔓和黄莺拟人化来表达这种依依难舍之情的。在诗人眼中,柳条、藤蔓和黄莺都具有人的情感,

古词创作的结拍

古词创作的结拍 结拍也叫“歇拍”,又称“煞拍”。即一段词或者一首词的结句。结拍的好坏,是一首词成败的关键。“临去秋波那一转”,尤能给人以消魂欲绝之感。因此,“词要住得恰好”。 那么,怎样的结拍才算“住得恰好”呢?古人云:“小令不能续之使长;长调不能缩之使短;调之单者,欲增之使双而不得;调之双者,欲去半调而使单,亦不能。如此,方是好词。其不可断续增减处,全在善于煞尾。”双调前后两结尤有讲究:“前结如发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流泉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 至于常用的结法。前人归纳为:“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如白石所云: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意尽辞不尽三者而已。”所谓“辞意俱尽”是指“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 如刘克庄的《玉楼春·双林推》 玉楼春戏林推 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小标题“戏林推”,黄昇《花庵词选》作:“戏呈林节推乡兄。”节推就是推官。首句“跃马长安”,指林推官骑马巡行首都的街市。长安本为汉、唐京师,这里用来借指临安(今浙江杭州)。他与作者同乡,家在福建莆田县,现今供职于京师,年复一年,长期以客舍为家,而在家之日倒反而如寄旅之客一般,十分短暂。 接下两句,从“客舍似家”引出林推官的日常生活。白天是将钱沽酒豪饮,更无别事。“无何”,见《汉书·袁盎传》:“师古曰:

“无何,言更无余事。”晚间则高烧红烛,通宵赌博。”可见林推官是在妓院中进行赌博。“呼卢”,指呼“卢”的声音。《晋书·刘毅传》:”五木类似骰子,五子全黑称为“卢”,掷得“卢”便获全胜,所以赌徒们都连声呼“卢”。对于同乡友人这样的生活方式,作者是深感不安的,所以下片就着重在劝慰和激励。 下片“易挑”两句运用对比,一方面是家乡对丈夫的爱情忠贞不渝的妻子,另一方面是京师妓院中三心两意的美人。“锦妇机中字”,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作者认为,林推官妻子的真挚情意犹如苏氏锦织回文诗那样明确易解,而妓女变化多端的心事却是难以捉摸,相形之下,应该珍惜妻子对自己的一片深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陡然振起,“男儿西北有神州”,这句话是全词中心思想所在,作者慨然指出,大丈夫生当国家难之秋,应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戴复古《水调歌头》)这是多少爱国志士一致的心愿。末句针对上片林推官沉缅于声色的生活,希望他不值得为那些水西桥畔的妓女抛洒泪水,而是要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为恢复中原增添一分力量。 前六句泛写林沉溺于青楼酒肆,忘记了国家按危,突出一个“戏”。然结句却出人意料:“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正面忠告,点明词旨。而就在词意急转直下处,词便戛然而止,“词意俱尽”了。所谓“辞尽意不尽”并非词意未明,实“辞中已仿佛可见矣”。 如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本是抒写哀民忧国之情的,而竟然以“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二句作结,似乎已另辟蹊径了,而实际上鹧鸪“不如归去”的叫声却包含了极丰富的内容,辞虽尽而意犹未尽。所谓“意尽辞不尽”是指“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 为了利于理解与借鉴,在此愚做一个整理,将词的常见结法总结如下: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高三选修备课资料) 【考点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作品进行“品评”。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读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杜牧)(夸张) 解说: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比喻、夸张) 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 解说: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拟人)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拟人)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反复)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反复)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运用拟人、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素材——运用拟人、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诗 句部编版 运用拟人、夸张、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拟人诗句】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夸张诗句】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比喻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写愁的比喻诗句】: 1、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半多。——赵嘏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5、萧萧江上荻花秋,作弄个离愁。半竿残日,两行泪珠,一叶扁舟。—— 张孝祥《眼儿媚》 6、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8、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9、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0、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 1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3、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4、寓思本多伤,逢春恨更长。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睡怯交加梦,闲倾潋滟觞。后庭人不到,斜月上松篁。——唐·韦庄《春愁》 1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1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1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例谈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等。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比喻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比喻 比喻也叫打比方,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古诗中的比喻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且大都具有新颖贴切的特点。 一、比喻的类型 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三部分构成,这三个部分会因比喻形式上的差异而不同时出现。从形式上分,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和比兴等。 明喻是被比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都出现,并用比喻词连接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象”、“似”、“如”、“同”、“仿佛”等。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1)句喻词为“似”,以精于剪裁的剪刀比喻催生新巧柳叶的二月春风,化抽象为具体可感,礼赞春风化万物的功勋。(2)句喻词为“如”,“芙蓉恰似她的面庞,柳叶好比她的美眉”,以自然之景状写出杨贵妃的美貌娇媚。 暗喻又称隐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以“是”、“成”、“成为”、“变为”等为喻词或省略喻词的比喻。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中上下句喻词是“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不仅形象描绘出眼前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而且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4)的上下句如果补出喻词就是“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如)雨打萍。”意即“危在旦夕的国家恰如狂风中的柳絮,颠沛流离的自己真像无依无附的水上浮萍”。这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描写了凄凉景象,流露出一腔悲愤。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 (5)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本体是“玉树琼枝的塞外雪景”,如果按照“本体+喻词+喻体”的明喻形式表述,就是“玉树琼枝的塞外雪景如同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忽如”一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美丽雪景时的惊喜神情。(6)下句“凝脂”是凝固的油脂,用“凝脂”借喻杨贵妃的洁白柔润的皮肤。 博喻是用几个喻体从同一角度或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高考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详解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详解 艺术手法也叫艺术技巧、艺术特色,它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和抒情方法。 具体区别: 1.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2.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心理刻画、联想和想象、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等等。 3. 常用方式:1、直接抒情2、即景抒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寓情于理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技法解密】 1.明辨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2.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 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答题模式: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二、比拟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还有色彩鲜艳、表意丰富的作用。答题模式: 1、运用了拟人或拟物的修辞手法; 2、将……拟作……,物本无情,夸张地写出了物之特点,人之情感。 例如: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