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剪纸艺术概述

剪纸艺术概述

剪纸艺术

简介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发展历程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非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群众性创作活动也可以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继而在民间流传,但其创作目的往往已脱离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达辅导者的意图。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在研究民间剪纸的范围时,切不可只从表面形式去看,认为凡是用纸剪出来的都是民间剪纸,而忽视了是否为民众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是否被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条件。当下民间文化基础理论的薄弱,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使得不少人认为,凡是生活在民间的艺人或工匠所作一诸如象牙雕刻、鼻烟壶之类,都可归类于民间艺术的范畴,这是应予纠正的。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其创作、审美、应用与劳动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离,使之和与其并存的其他艺术品类清楚地区别开来。

民间剪纸最能体现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偏乡僻壤的山区农村,即以农村妇女为基本队伍的劳动者应民间习俗和个人审美喜好而传承或创作的。这也是本文所重点谈及的内容。

剪纸基本特性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对于不断变革侧自然选择方式,从而与宫廷艺术、文人艺术拉开了间距。

1.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民间剪纸是附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一种艺术活动。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家中有白事,窗户上不能贴得红红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于摆衬礼品的,要看是办喜事、丧事还是做寿;一对老夫老妻的屋里如果贴上一对坐帐喜花,那肯定是年轻人的戏耍;久旱无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独女捣棒槌”,而是求晴的“扫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骂。这种受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性特征,表现在具体作品的构图处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装饰性特征。如悬空吊挂的门笺、碗架云子之类,必须线线相连;贴在窗户上的则要求与窗格适合,并多镂空,否则迎光看去只是一个大纸片片;贴作炕围的,就最好少剪零碎花纹,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损坏。

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语言。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着自身存在过程中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审美价值。当然民间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对于民俗的限定不是抛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因而。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行为目的。

这种艺术上的独立性,正随着社会变革和旧民俗的逐渐消失而渐趋明显。

2.集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绝对意义上讲,任何艺术创造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物。人的社会属性,使之必然地反映着一定阶层的艺术趣味。而个性,只是在集体,或传统基础上的发挥。

民间剪纸的集体性特征,明显表现在其作品的最后归属上。作品不再是作者个人的私有,而属于整个社会和集体。因而它的最终面貌,必定是直接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汇千百人艺术才能和审美喜好的产物。特别是一些已流传千古状态凝固的作品,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反复雕琢和修改才基本定型,而被普遍承认、流传和保存。如《车马图》、《织布图》,其作品原型如何,已无法细究。在各地均有流传的类似作品,其面貌大相径庭,

就很难说哪一件作品完全是某一位作者自己的创造。那么,形成集体性的一个重要成因,则应该是民间剪纸的匿名现象。民间艺术与专业艺术家的创作不同,作品既不标明作者的名字,也没有个人的著作权。好的作品流传于世间,一经传播便成大批临摹、变体作品的滥觞,作者就被融入“劳动者”这一群体概念之中了。

诚然,这种劳动者无个人功利的艺术的确建立在民间文化牢固的集体意识上,但是凭这一点并不足以作为对民间剪纸艺术家艺术个性的否定。正如专业艺术家争取艺术的自我表现,却终将不会失去自我在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一样,民间剪纸在表现民族集体心理意识的同时,也当然不会没有艺术中的自我。如果说文人艺术家个性的体现是“小我刻意追求“大我”中的位置,那么,民间剪纸艺术家个性的体现,则是置身“大我”之中小我”的自然流露。且不谈东西南北地域的艺术风格和特性,即使同一地区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分明有着自己明显的个性。若怀着鄙视心理地走马观花,自然难以看透。

以陕北的巧手张林召和王兰畔为例,二人相距不过百里,年龄相近,风俗习惯基本一致。张林召幼年家中富庶,喜看戏听书,受过封建中产阶层礼教的训育。但一生多磨难,三次丧夫,四次嫁人,生过13个孩子全部夭折。因之,外部性格忧郁、孤僻、不善言谈,对人生多唯心思想。其创作是为了“能忘掉乱七八糟的事”,而很少受别人的干扰。可见内心的焦辣苦疼与其含而不露性格的矛盾。创作过程中急於通过情感的泄流,取得心理平衡。王兰畔,她觉得“人活着就要忙忙活活,这样才快活。”对人生和世界没有过高的奢望,而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属于“知足者长乐”的类型。她的老伴李新安是把苹果引进陕北高原的有功之臣,但她从没想到应该得到什么报答。因之,其性格开朗活泼,直爽豁达,自信要强,任性好动,又往往不拘小节,丢三拉四。她剪花是因为“人家都让我剪,就是说我剪得好,是抬举我。干别的没大本事,就能铰个花花,铰起花来心里就美美的。”可见其内心世界有着强调自我价值的倾向。她们的作品中,都有着个人形象和心灵明晰的影子,可谓“画如其人”。这种个性的存在,既符合本地区文化传统的集体性特征,又毫不掩饰作者的精神世界,与文人艺术、宫廷艺术个性表达中的吞吞吐吐、无病呻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长期以来,民间剪纸一直被认为是重复性的劳动或传统纹样的复制,忽视了劳动者艺术家的个性创造,这是历史的不公。

3.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毕竟不是每个用纸剪刻的劳动妇女都能获得艺术上的成熟。一个村,一条山沟,出那么一个或几个被社会公认的巧人,她们的作品就自然会四处流传。其传播方式一种是烟熏替样的方法,一种是靠记忆模拟的方法。流传中,常常是张家的媳妇用李家老婆的样子,王家的女儿又把花样传到

姓刘的婆家,人们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审美爱好对原稿随意改动。作品的最初形态必然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变化。这种传承中的变异现象,也不断地调节着民间剪纸与其流传的时代、民族、地区、习俗之间的差异。

同时,由于民间剪纸所担负的民俗形式的滋延传承,及基本纹样程式化手法的相对固定,传承方式的世代相袭,又使其具有外在形式相对稳定的特性。有些作品相当于戏曲中的保留剧目,哪个地方漏了一句台词,少了一个动作都会引起观众的哗然,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民间剪纸也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件好的作品,经过一个笨人之手变成一张难看的纸片片,再经过一个有经验的老婆婆之手,又使它重新恢复了光彩。

民间剪纸传承的变异性与稳定性,与其赖以生存的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一次大的社会变革的发生,必将会导致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心理的波动和调整。从而形成新的态势,所以,挖掘和整理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应是今天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重要的课题。

剪纸的历史寻踪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至此,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可见这两种相近似的艺术形式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历史典故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我们不妨从历代的典籍载记和文人的字行中,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 ----- 唐·杜甫《彭衙行》

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 唐·李商隐《人日》

吴越践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 五代《武林梵志》

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 ----- 周密《志雅堂杂钞》

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 明《苏州府志》

石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 ----- 清《保定府志》

我国长期民情风俗的稳定和许多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壮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仍在那里仍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我们得以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

剪纸种类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至于兼用两类方法制作的剪纸,应择其主要的方法归其类别。

剪纸的表现形式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剪纸的艺术鉴赏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

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千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剪纸艺术概述

剪纸艺术 简介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发展历程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艺术本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的。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职能分工的出现,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这一历史的概念。不同品类作品体现着不同阶层的审美标准,应是相互间分界的根本。就剪纸而言,并非凡是用纸剪刻的作品都可谓之“民间剪纸”。历史上不乏有应贵族市民阶层节日习俗需求而专营剪纸的艺人,也不乏文人画家为艺人绘稿、或专业艺术家运用剪纸技法创作的例证。这类作品与劳动群众为自己而创作的作品有着质的区别,多已脱离劳动者的审美本色,也不可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虽也在某些地区流传,但最终必将因为并非民众自己的创造而在变异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许多地区的群众性美术创作活动中出现的剪纸作品,也不能与民间剪纸混为一谈。群众性创作活动也可以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继而在民间流传,但其创作目的往往已脱离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达辅导者的意图。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不是一个概念。 因此,在研究民间剪纸的范围时,切不可只从表面形式去看,认为凡是用纸剪出来的都是民间剪纸,而忽视了是否为民众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须,是否被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艺术的基本条件。当下民间文化基础理论的薄弱,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使得不少人认为,凡是生活在民间的艺人或工匠所作一诸如象牙雕刻、鼻烟壶之类,都可归类于民间艺术的范畴,这是应予纠正的。包括民间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其创作、审美、应用与劳动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离,使之和与其并存的其他艺术品类清楚地区别开来。

剪纸简介资料

剪纸简介资料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无论是在庆祝节日、装饰房屋、装扮街道还是各种庆祝活动中,剪纸都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来介绍一下剪纸的概念、历史和技巧。 一、概念 剪纸(paper-cutting),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将纸折叠后在上面运用剪刀、削刀等工具,以减法的原理进行剪切,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剪出不同的图案和形状,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寓意。 二、历史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在唐代时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并且在民间广泛传播和流传。纸张在唐代后日渐普及,而剪纸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宋代时,剪纸技术更是得到了更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成为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三、技巧和种类 剪纸的技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工具和纸张的质量,而在技巧的运用上,最为重要的则是剪刀的掌握,同时剪纸艺术中

还需要面对丰富的造型和图案,因此,对于剪纸者来说,技巧和创意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剪纸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多样,如剪窗花、剪春联、剪灯笼、剪民俗图案、剪铜钱、剪花卉、剪鸟鸣虫鸣图等,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处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四、寓意和文化 剪纸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现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剪纸中最常见的寓意之一就是吉祥如意,突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中,如春节、元宵节、十五中秋节,剪纸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与其他文化形式融合在一起,共同渲染了节日的氛围。 总体而言,剪纸是中国民间文化最为典型和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美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也不仅仅是在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而更在于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它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内涵,通过它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剪纸的介绍简短

剪纸的介绍简短 1.剪纸简介,越短越好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 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剪纸的简介 剪纸的简介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

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3.有关剪纸的资料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

剪纸的历史简介

剪纸的历史简介 剪纸的历史简介 第一章:剪纸的起源 1.1 起源地区 剪纸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其起源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1.2 起源时间 剪纸的起源可追溯到大约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利用剪刀将纸张剪成美丽的图案。 1.3 起源原因 剪纸的发展源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装饰的需求。古代人们通过剪纸创作各种各样的图案,以装点居室、庆祝节日和祭祀神灵。 第二章:剪纸的演变 2.1 民间剪纸的发展 剪纸最初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它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梅花剪纸等。

2.2 宫廷剪纸的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也逐渐进入了宫廷,成为了皇室贵族的装饰品。宫廷剪纸在设计、制作较民间剪纸更加精细,图案更加复杂,注重表现皇权的气势。 2.3 剪纸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剪纸艺术逐渐注入现代元素,结合了绘画、雕刻和其他艺术形式。现代剪纸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表现了更加丰富的主题和意境。 第三章:剪纸的艺术特点 3.1简约而精致 剪纸以其简约而精致的特点而闻名,它通过剪刀创造出独特的线条和纹理,使平面的纸张呈现立体的效果。 3.2寓意深远 剪纸作品往往寓意深远,每个图案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如福字代表好运,蝴蝶代表美好的爱情等。 3.3注重对比 剪纸注重对比的使用,通过对比的强烈对比,使图案更加鲜明和生动。对比的元素可以是形状、颜色、纹理等。

第四章:剪纸的应用 4.1 装饰品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经过精心制作后可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居室中,增添居室的艺术氛围。 4.2 节日庆祝 剪纸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春节期间常用剪纸装饰门窗,以驱邪迎福。而在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会使用剪纸进行装饰和庆祝。 4.3文化交流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常常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用于展示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 附件: 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剪纸图案的详细说明、剪纸艺术家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剪纸展览和活动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中不涉及任何法律名词及注释,全部为剪纸的历史简介和相关信息。

剪纸的传统文化介绍

剪纸的传统文化介绍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剪纸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以其精巧的工艺和丰富的寓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剪纸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人们用剪纸来祭祀神灵和驱邪辟邪。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在民间流传至今。剪纸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用剪刀或刀具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然后再将其粘贴在其他物体上,如窗户、墙壁、灯笼等。这种艺术形式不仅需要工匠们的技巧,还需要艺术家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剪纸作品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剪纸的纹样多种多样,包括花草、动物、人物等等,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寓意。例如,剪纸中常见的“福”字,寓意着幸福和好运;剪纸中的鸟类纹样,寓意着自由和幸福;剪纸中的花卉纹样,寓意着美好和繁荣。这些纹样不仅美观,还能传递出吉祥祝福,因此在中国的节日和重大场合中,剪纸作品经常被用来装饰和点缀。 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剪纸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剪纸的制作和展示活动,人们通过学习剪纸来了

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剪纸作为一种手工艺品,需要制作者的耐心和细致,同时也需要观赏者的细心和品味。通过观赏剪纸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当今社会,剪纸虽然受到了电子技术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但它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剪纸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剪纸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剪纸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剪纸艺术知识介绍

剪纸艺术知识介绍 剪纸介绍 一、剪纸的概念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流传于民间的,以纸为材质,以剪、刻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剪纸的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已经证明,南北朝时代就已有了剪纸。由于它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趣味性、实用性等民族特色,千百年来蓬勃发展,经久不衰。剪纸应用范围广泛,由于我国各地习俗不同,大体可分为窗花、刺绣花样、灯花、喜庆纹样、门笺等几种类型。 1

剪纸同其他艺术一样,来源于社会生活,它反映的大都是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道德观念、性格特征以及审美态度等等。题材和内容主要是:一、祈祥纳福,应节之兆; 二、婚姻爱情,生命繁衍;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四、民 俗风情,传统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广泛应用于刊 头、尾花、插图、连环画、动画、印染、舞台美术、商标、藏书票等许多方面。 2 二、剪纸的艺术特点

1、意象造型,形象简括夸张。 2、除剪影之外,一般是将单个形 象轮廓内部的纹饰镂空,使之具有装饰 效果,便于做窗花时透光。 3、整体作品相互连接不散。三、剪纸的工具材料 剪刀、铅笔、宣纸(红宣,也可用其他纸张)、蜡盘、刻刀、针和线(也可用订书钉或曲别针)、染料或者墨水和刷子、煤油灯、熨斗。 四、剪纸的分类 从艺术式样上可分为: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填 色剪纸、折叠剪纸等。 从其技巧有阴刻(以块面为 主)、阳刻(以线条为主),通常二者

混合造型。 从具体 用途看大致 可分四类: (1)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 3 花、纸扎花、门笺。 (2)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3)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4)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二方连续剪纸 剪纸的语言

中国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特点及技巧

中国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特点及技巧 一、引言 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本文将详细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及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二、剪纸艺术的特点 1. 传统主题 剪纸艺术的主题大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如“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这些主题不仅富有传统特色,而且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图案精美 剪纸艺术的图案精美细致,线条流畅自然,形态栩栩如生。通过运用各种图案元素,如云纹、花鸟鱼虫等,剪纸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展现出高超的构图技巧和审美观念。

3. 色彩丰富 剪纸艺术的色彩丰富多样,既有对比鲜明的亮色,也有柔和细腻的中间色。这些色彩不仅使得剪纸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 象征意义 剪纸艺术中的各种主题和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龙”象征着勇猛、力量和独立,“凤”则象征着美丽、高贵和吉祥。这些象征意义使得剪纸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 5. 技艺高超 剪纸艺术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完成。艺术家需要熟练地掌握纸张的折叠、切割、雕刻等技巧,才能在纸上创造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形象。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三、剪纸艺术的技巧 1. 选纸与折叠

选择适当的纸张和进行正确的折叠是剪纸艺术的关键步骤。根据作品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质地和颜色的纸张。折叠时要注意角度和层次,以创造出不同的图案和效果。 2. 画图与剪刻 在纸张折叠完成后,艺术家需要精心设计图案,并使用铅笔或其他标记工具将图案绘制在纸上。剪刻时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的掌握,以保持线条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3. 粘贴与展开 剪刻完成后,将纸张轻柔展开,然后进行粘贴。粘贴时要选择适当的粘合剂,并注意粘贴的平整度和牢固性。完成粘贴后,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它采用刀、剪、纸等工具,将纸张剪出不同形状,并贴在其他物品上,以表达情感、展示美感等。民间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1. 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渊源 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剪纸艺术一直是一种受大众欢迎的传统手工艺,它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仪式、庆典、节日等。 2. 形式多样,富有创意 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十分多样化,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例如,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在纸上剪出鱼、花、鸟等形状,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家禽、家居等形状,以表达生活中的欢乐和温馨;还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人物形象,以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 3. 精湛的技艺表现 民间剪纸艺术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创造力。要制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需要掌握剪刀的使用技巧、辨认纸张质量、掌握剪纸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往往能够体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才华。

4. 民俗文化的表现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和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等密切相关。例如,在农历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贴上各种吉祥如意的剪纸作品,以祈求福气、喜庆和吉祥。因此,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能够看到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民俗文化的独特表现。 5. 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民间剪纸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时期的艺术风格。例如,娥皮剪纸、潍坊剪纸、汉剪纸等地方流派各有特色,风格各异。这些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不同,但都能够通过剪纸的形式和内容,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出不同地域、民族和时期的文化风俗,也是一项富有创意和精湛技艺的艺术。它的特点就在于多样性的形式、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民俗文化的特点、以及精湛的技艺表现。6. 寓意深刻,表现主题 民间剪纸艺术除了展现形式美感以外,也注重表达主题和寓意。有些剪纸作品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在春节期间剪鱼形剪纸寓意着全家人幸福,生活充实;剪出牡丹花代表着富贵和兴旺,剪出喜鹊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美好.

剪纸艺术的名词解释

剪纸艺术的名词解释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宋朝,经历了千年的发展,成为中 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所谓剪纸,即是用剪刀在纸上刻剪而成的一种造型艺术作品。 剪纸艺术常见于中国民间,也有其他一些东亚国家的类似手工艺品,如日本的“切纸”和韩国的“剪纸”。然而,中国的剪纸艺术无疑是最为广泛且深入人心的。 首先,剪纸艺术的制作工艺独特,具有极高的技巧和创造力。剪纸作品一般可 分为两大类别:正剪和鬼剪。正剪通常被用来修饰窗户、门扇或瓶花等物体,它们寓意着吉祥、美好和祝福。而鬼剪则更多地用于庆祝寿辰、丧事等特殊场合,具有象征抵御邪恶之力的意义。 剪纸艺术通常采用的是作为创作材料的红纸或黑纸,这是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 中代表着喜庆和祝福,而黑色则象征着祭祀和守夜。纸张的质地和颜色选择对剪纸作品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剪纸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丰富多样。它可以是自然风景的描绘,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等,也可以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如仙女、元宵妹等。同时,剪纸艺术也常常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寓意,如团圆、和谐、爱情、忍耐等情感。不同的题材和寓意使得剪纸艺术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除了纸张和主题的选择外,剪纸艺术也借鉴了中国画和刺绣等传统艺术的形式 和技法。例如,剪纸作品中常常运用剪贴、刻画、雕刻、拼接等手法,以及对线条、形状和比例的巧妙运用。这些技巧使得剪纸作品具备了高度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此外,剪纸艺术还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神秘与哲理。在剪纸作品中,人们常常能 够发现一些有深刻意义的图案,如蝴蝶代表着永恒和自由,骆驼则寓意着忠诚和坚韧。这些图案常常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哲学的追寻。

剪纸艺术介绍

剪纸艺术介绍 剪纸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传统民间装饰艺术之一。它的成本低廉、易得材料、适应面广,使其受到广泛欢迎。剪纸最适合农村妇女在闲暇时间制作,既可以制作实用物品,又可以美化生活。在全国各地,剪纸都有不同的地方风格和流派。 剪纸不仅展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而且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剪纸的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认为,剪纸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XXX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俗。虽然已经找到 了东汉纸张实物,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怕不会早于汉朝。 早期的剪纸大约与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XXX 的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天,苗族仍然有将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俗。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各种形态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燃烧,这一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然可以看到。剪纸艺术一般都

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的供品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剪纸可以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以用作礼品的点缀。人们以前还常常将剪纸作为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熟练的民间艺人只需打草稿就可以直接用剪刀将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会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这被称为“刻纸”。 经过起稿、剪刻、粘贴、揭离和修整,剪纸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从而提高产量。由于剪纸材料单薄,因此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剪纸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而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大多数剪纸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将牛身上的漩毛做成极度夸张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中国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之剪纸艺术 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剪刀和纸为主要材料,运用剪刀将纸进行切割、剪裁,形成各种形状和图案,然后将剪纸作品贴在窗户、门楣或灯笼等物体上,以增添节日气氛和美化环境。剪纸自发明以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关于剪纸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多数认为剪纸起源于汉代。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祛病驱邪的乐府民歌:“年年岁岁年年有,岁岁年年岁岁愁。心中到得 山川去,手中留得剪刀头。”这首民歌描述了人们在年末辞旧 迎新时剪纸图纸来祛除年年岁岁带来的烦恼和愁眉。 剪纸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华夏剪纸,主要表现在窗花、门花、屏风等。古代剪纸以红、黄、绿、蓝为主,这些颜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和祝福,用剪纸来装饰居室可以保佑家庭和谐幸福,迎接吉祥如意的新年。第二个阶段是民间剪纸,主要表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花卉植物和动物形象等。民间剪纸更加注重创作,通过剪纸作品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同时,剪纸艺术也被用于农村集市、宗教仪式和庙会等大型活动中,成为一种喜庆祝福的象征。 剪纸艺术所体现的审美观念和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剪纸的形态美与中国传统绘画、雕刻和书法有很强的关联。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在纸上通过线条、形状和比例等元

素的运用,展现出自然界万物的神韵和美感。同时,剪纸也吸收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寓意,如蝙蝠代表着吉祥如意、团结友爱,鹤代表着幸福长寿,莲花代表着纯洁和高尚等。通过这些象征性的图案和形象,剪纸艺术既颂扬了自然界的美好,又传递了人们对生活幸福和祝福的祝愿。 剪纸艺术的创作和技巧一直在各个地方有所发展和传承。中国的各个大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和特色。例如,山东剪纸以其线条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而著名;江苏剪纸则倾向于细致入微的线条和纹饰。这些地域特色的剪纸作品不仅展示了各地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剪纸多彩的面貌。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剪纸艺术在创作和应用方面也有了新的尝试和突破。一些剪纸艺术家将传统的纸质剪纸和现代的装饰品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很多独特的艺术作品。同时,剪纸艺术家们也开始将剪纸技艺应用于时装设计、舞台布景和电影艺术等领域,丰富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保持着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关注。通过剪纸艺术,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图案和形象,还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文化沉淀和情感交流。剪纸艺术通过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传递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形式之一。无论是传统的华夏剪纸,还是创新的民间剪纸,都展示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的追求,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承。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剪纸艺术以其细腻、精美、别具一格的手工艺术风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不仅仅是在制作工艺上有着特殊的技艺,更是在艺术特色上展现出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 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其传承历史极为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用竹器折纸制成剪纸,用剪刀雕凿成各种形象图案。随着历代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发展,剪纸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唐代时期,剪纸艺术便逐渐成为了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传承方式,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剪纸流派和风格。 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各地区的剪纸艺术家们从传统技艺中汲取灵感,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风格。北方地区的剪纸艺术多以剪纸窗花、对联挂画、剪纸春联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些作品构图简练,造型生动,线条优美,色彩丰富。而南方地区的剪纸则注重刀法和线条的纯熟程度,图案造型简约大方,色调相对柔和,更注重节日文化的传承与表现。 剪纸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特色。与剪纸艺术有关的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剪纸的身影。在中国的农村,尤其是在一些人口较少的地方,年轻人离开了家乡,很多老人依然保存着制作剪纸画的技艺,并且将其传承下来。这样,剪纸文化的传承就在家庭和村庄间代代相传。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会组织一些剪纸交流和展示活动,以此来促进剪纸文化传承。在一些高等艺术院校也将剪纸艺术列为专业课程,对剪纸艺术进行专门学术研究和教学,进而推动剪纸文化的传承。 剪纸文化的艺术特色主要是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手工技艺上。剪纸作品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物,都能以精巧的刀法和手法,将其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剪纸艺术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剪纸作品中,往往能够看到许多寓意深远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民间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而且,剪纸也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不断吸取外来文化因素,使得剪纸艺术在不断创新中与时俱进。剪纸艺术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许多人会选择将剪纸艺术作品悬挂在家中,因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点缀家居环境。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具有丰富的传承历史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当代社会,剪纸文化的传承依然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保护。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将剪纸艺术推向更加宏伟的舞台,使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以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和图案为特点。这种艺术形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庆祝和祭祀等场合。剪纸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的方式,以及对形状和对称的高度要求。 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汉族文化。据史书记载,剪纸最早出现在汉朝时期,那时人们用剪纸来装饰庆祝农历新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主要有两种流派,分别是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北方剪纸以刀法为主,注重线条的简练和清晰,常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南方剪纸则更加注重形状的丰富和细节的表现,常以彩色纸张为材料。两种流派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剪纸艺术中,常见的图案有花鸟、人物、动物、植物等。这些图案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远。例如,剪纸中常见的“喜鹊双飞”图案象征着幸福和吉祥,而“百鸟朝凤”则寓意着和谐与团结。这些图案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剪纸艺术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和高超的技艺。首先,艺人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张,纸张的质地和厚度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然后,艺人需要根据设计的图案,在纸上进行剪刀的操作。这个过程需要稳定的手法和精确的判断力,一旦失误就无法挽回。最后,艺人会将剪好的图案展示出来,用以欣赏和传承。 剪纸艺术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例如,山西剪纸以线条简练、形状饱满而著称,而河北剪纸则以细腻的刀法和精致的图案而闻名。这些地方性的特色使得中国的剪纸艺术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如今,剪纸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许 多艺人将剪纸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他们运用剪纸的技巧和形式,表达出对生活、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独特见解。 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推广。许多学校和社区都设 立了剪纸艺术课程,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同时,一些剪纸艺术家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展览,将剪纸艺术带到更多的人们面前。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 装饰和表现方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剪纸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验到艺术的美妙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其特点和风格概括如下: 一、形式美 剪纸兼具写意与造型美,其构图结构清晰,线条流畅、协调,层次分明。同时它对空间的利用非常巧妙,让人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层次感和轻重感,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 二、色彩简单 剪纸艺术往往是黑白两色,几乎不会用到太多的颜色,也没有色调、光影之分。然而正是由于其简约的用色,更能鲜明地突显出剪纸的线条美和造型美。 三、寓意深厚 剪纸艺术重视意境的创造和表现,往往意味深长,寓意深厚,可以表现出人间万物、烁丽多彩的生活和物(式)象(样)。 四、灵动自然 剪纸艺术材料简朴,但纸张质地和弹性对它的成败至关重要。艺术家们在剪纸创作中,不用画线稿,凭借自如的手法,将人物、动物、花鸟生动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五、民族文化 传统的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的民族特色。剪纸艺术可以通过创作,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在剪纸艺术创作中,设计师们没有过多的色彩,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复杂的线条,但每一副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风格。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学习、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也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其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颇具魅力,倍受青睐。六、具有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颜色、形状、纹样、趣味十分丰富多彩。它采用的是纸为材料,采用手工剪刻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些都保留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七、传承现代艺术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剪纸艺术不断融合现代艺术,以创新的方式传承下去。更多的设计师尝试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当代美学相结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念和艺术风格。剪纸艺术作品通过不断地更新和发扬光大,成为了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八、涵盖广泛领域 由于剪纸艺术本身就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因此不仅在艺

剪纸艺术的介绍

剪纸艺术的介绍 一、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通过剪刀或刻刀等工具将图案剪刻出来的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在我国历史上曾被称为“窗花”、“剪贴”等,逐渐发展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多种流派。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灯彩等,各具特色,璀璨夺目。 二、剪纸艺术的类型与题材 剪纸艺术按照用途可分为实用性剪纸和观赏性剪纸。实用性剪纸主要用于民间习俗,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等,以寓意吉祥、喜庆、美好为主题。观赏性剪纸则注重艺术表现,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风格各异,富有诗意。 三、剪纸艺术的技法与风格 剪纸艺术技法丰富,主要包括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拼贴剪纸等。单色剪纸以简洁的线条和块面表现形象,强调轮廓和结构;染色剪纸则以红、蓝、绿等鲜艳的色彩为主,对比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套色剪纸和拼贴剪纸则通过多种色彩和图案的组合,呈现出层次丰富、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四、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 我国各地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陕西的榆林剪纸、山东的胶东剪纸、江苏的扬州剪纸、广东的佛山剪纸等,各具特色。这些地域性的剪纸艺术不仅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风俗,还展示

了剪纸艺术家们的独特智慧和创造力。 五、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民俗、宗教、审美等文化内涵。它既是民间风俗的载体,又是艺术家们抒发情感、表现生活的舞台。在现代社会,剪纸艺术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将剪纸艺术运用到各类作品中,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结:剪纸艺术是我国千年传承的民间艺术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间智慧。在今天,我们应当继续弘扬和传承剪纸艺术,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

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源自古代农耕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传承,如今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剪纸艺术以手工剪刻纸片的方式表现出美丽的图案,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剪纸艺术起源与发展 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农历年节和传统节日中,人们常把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如花卉、动物、神话人物等,用以装饰庭院和室内。这种简单的剪纸活动逐渐演变发展,并融入了更多的技巧与创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多种形式和风格。不同地区的剪纸,发展出各自的特点和特色。北方的剪纸图案通常以花鸟、人物为主题,线条简洁而有力;南方的剪纸则注重细致的工艺和繁复的纹样,常以民俗传说和神话故事为题材。 二、技巧与创意 剪纸艺术的核心在于剪刻技巧和创意设计。剪纸艺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掌握了精湛的技艺。他们使用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剪刀,将纸片剪成不同的形状,并通过折叠和刻画来创造出立体感。 创意设计在剪纸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人们常常以传统神话、戏曲、历史故事等为灵感,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剪纸作

品。同时,现代主题和时尚元素也逐渐融入到剪纸创作中,使传统剪 纸艺术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三、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剪纸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或手工艺品,更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 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剪纸作品往往寓意着吉祥、美好和文化传承。 在剪纸作品中,常出现各种吉祥图案,如福字、喜鹊、孔雀等。这 些图案代表着人民希望幸福、富裕和美好的愿望。同时,许多作品融 入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建筑、古代服饰等,展示了中华民 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四、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传承与发展 的阶段。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加大对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举办各类展览和比赛,培养年轻一代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剪纸艺术也在适应时代的需求中不断发展创新。如今,剪纸 艺术已不再局限于纸质材料,还可以应用到陶瓷、布艺、玻璃等多种 材料上,展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效果。 总结: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凭借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成为世界瞩目的瑰宝。无论是剪纸的起源,技巧与创意,还是其蕴含的文化内涵,都彰显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而随着

剪纸艺术介绍范文

剪纸艺术介绍范文 剪纸艺术,一种以纸为创作材料的传统工艺与艺术形式,源远流长, 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起源和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被誉为中国民间艺 术的瑰宝。剪纸以其简洁、生动、寓意深远的特点,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 的艺术表现方式。 剪纸起源于东汉时期,当时人们使用纸张进行修正书籍错误。随着时 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剪纸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最早的剪纸是用 酥油纸制作的。酥油纸是用植物纤维和胶黏剂制成的一种质地坚韧,不易 破损的纸张,适合用于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非常独特。首先,艺术家需要准备纸张,一般使 用白色或彩色纸张,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如丝绸和绒布。然后,他们会 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画出一个设计图案。接下来,艺术家使用剪刀或 刻刀,将纸张仔细地剪下,在纸上刻下图案,最后将完成的作品呈现出来。剪纸艺术家通常运用对称、轴对称、重迭、对比等技巧和手法,创造出丰 富多样的形象和场景。他们常以花鸟、人物、动物、景色等为题材,通过 各种剪刻手法和技巧,使纸张在阳光或灯光下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剪纸艺术的魅力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义。在中国,剪纸常被 用于庆祝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元宵节、婚礼和寿宴等,形成了独特 的民俗风情。剪纸作品以其各具特色的花纹和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和幸福,被视为祝福和保护的象征。此外,剪纸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 方式和审美观念。剪纸以其简洁、凝练和想象丰富的特点,能够传达出丰 富的情感和思想,是一种独特的美学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融合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现代,剪纸艺术不仅作为一种可供欣赏的艺术形式,还被应用在设计、装饰、服装等领域。剪纸作品的设计和创作过程更加复杂和挑战,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题和形式,他们通常以现代的风格和创意,创作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总的来说,剪纸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易于理解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传统的技艺和现代的创意,通过纸张的剪刻和装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图案和形象。剪纸作品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表,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剪纸艺术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剪纸都会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触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