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

方案(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省质检站《关于印发吉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加强活动的组织,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着减少,消除漏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建成一批内在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二、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X X X

成员:XXXX XXX 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施工管理要精细。项目部要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水泥拌和站、预制场要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首先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

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集料: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拌合站的场地必须硬化、做好排水设施,集料堆放用1.2m的砖砌墙隔离,预防集料串仓。

水泥:水泥全部采大厂的产品,提高砼的质量;

外掺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满足规范要求;

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细集料用彩条布遮盖。

2、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搅拌站的计量装置安装后即应请技术监督局予以检定,以保证计量准确。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拌合站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混凝土工程必须使用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采用搭建钢筋加工棚,方便钢筋加工,同时钢筋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

预制场预制梁板底模采用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要求;采用焊接钢筋头固定钢筋骨架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模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

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学习,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

法。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三、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工区、个人予以表彰。

混凝土墙体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剪力墙混凝土实体质量通病的措施 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质量通病:麻面、露筋、涨模等现象。针对以上质量通病,应该在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剪力墙的实体质量。 剪力墙的施工工序主要有: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剪力墙的实体质量的控制应该按工序进行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一、剪力墙钢筋制作与安装 1、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它余下的横筋,横竖筋的相互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设置“S”字墙拉筋,其纵横间距按设计要求:400mm。钢筋外皮(双面)绑扎垫块。 3、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定位。浇筑砼时设专人看管,浇筑后对外露预留的钢筋做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5、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及钢筋保护卡。

二、模板支设 剪力墙模板以7×7cm木方为边框,中间竖向7×7cm木方为次龙骨,横向为7×7cm木方主龙骨。次龙骨与竹胶板之间、主次龙骨间用钉子连接,次龙骨间距为200mm(净间距),主龙骨的间距与拉螺栓的设置相对应。对拉螺栓应采用Φ14的钢筋,竖向间距为0.45m,横向间距为0.6m,即每一张竹胶板(1220mm×2440mm)上均匀分布6根对拉螺栓,模板上墙之前应按规定打好对拉螺栓孔。 墙体阴角处模板要用7cm×7cm 木方背棱,两块竹胶板中间塞紧海绵条。每次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拆除,阳角两竹胶板间要用海绵条塞实,并用木方封住接缝。 支模前要先延墙方向搭设脚手架,用以固定模板,另一侧脚手架,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搭设,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开始安装已加工好的竹胶板拼接大模板。按顺序将大模调到指定位置,粗略定位。吊装模板时先安装靠近护壁一侧大模,将大模与绑扎好的钢筋网片临时绑住固定。在吊装另一侧模板时应将对拉螺栓穿上,待模板到位后,再将其拧紧,并通过两侧的架子进行加固。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不干胶粘贴,防止漏浆。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第一章概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第二章蜂窝 (一)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二)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 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三)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第三章麻面 (一)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二)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 1.蜂窝、麻面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不够,和易性差,存在漏振;(3)下料高度超过2m时未设串筒,造成石子砂浆离析,使石子集中,或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不够严密,有漏浆现象,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没有足够的养生,拆模时间过早;(5)基础、柱、墙根部未进行接缝处理。(6)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特别是夏季,气温高时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7)设计不当,造成钢筋过密,使石子不能很好的流动或坍落度过小;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设计时充分考虑的钢筋的间距。(2)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较硬性的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3)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 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露筋: 混凝土内部各钢筋局部裸露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浇筑小构件时,设计不当钢筋过密,浇筑混凝土时没有足够的保护层,使钢筋紧靠模。(2)设计不当使钢筋较密、保护层太小、振捣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钢筋移位、变形,从而产生露筋;(3)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4)混凝土配合比及振捣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防治的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适当减小石子的粒径,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 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人为因素致使钢筋移位;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充分养生,不宜过早拆模以使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治理(措施)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日期:

1 目的 为明确和指导在建工程混凝土缺陷修补工作,保证混凝土表观质量,特制定本交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表观缺陷预防及修补措施。 3 职责划分 3.1 各作业队负责缺陷修补的直接实施。 3.2 工程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3.3 质检部负责修补过程质量监控。 3.4 质保部负责实施程序的监控。 3.5 试验室负责混凝土质量控制。 3.6 物资部负责材料供应。 4 引用文件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项目质保大纲》 ——《混凝土缺陷修补》工作程序 5 实施细则 5.1 准备工作 5.1.1 配合比设计: 根据混凝土缺陷类别,需设计配合比的,工程部委托试验室设计修补配合比,经公司试验室审核同意后,按修补配合比执行修补。 5.1.2 人员: 各混凝土施工单位必须配备2~3名专业瓦工专门负责修补。修补过程中,项目部配备1名施工员指导、监控。 5.1.3 设备、材料: 1)设备: 麻袋若干个,铁铲、抹刀3套,临时木模若干套。 2)材料:

水泥—与混凝土用相同的水泥,砂—与混凝土用相同的砂(过筛),养护液—混凝土养护用养护液,水—拌和用水。 5.2 缺陷定义及形成原因、预防措施、修补方法 5.2.1露筋: 1)定义:钢筋未被混凝土所包裹而外露。 原因分析: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5.2.2缝隙夹渣: 1)定义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xx 1、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 (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 (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 施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 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地铁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铁砼施工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物的稳定和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施工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稳定和安全,是砼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水平有限,在这里,本人结合自己地铁施工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工作实践,仅就主体工程砼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浅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地铁砼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夹层;裂纹;表面不平顺;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等。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整个隧道衬砌的外观。接下来,分别就它们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作几点浅析;或许会对后续的地铁主体工程砼施工提供些许可借鉴的东西。 一、蜂窝 蜂窝通常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1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子、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主体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过度流失; (6)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2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及固接情况防止漏浆。 二、麻面 麻面表现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1产生的原因 (1)主体工程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或碰坏; (2)主体工程表面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缝堵塞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衬砌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2.3防治的措施 确保主体工程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海绵条、油毡纸等堵严,模板脱模剂应选用长效、洁净无污染的,并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表面基本无气泡排除为止;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1)、名称及现象: 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 沙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 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分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末梢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引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干净,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沙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 1)、名称及现象: 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漏现象) 2)、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沾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 土表面被沾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 沾接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除,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面 3)、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 1)、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裸露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 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有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 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预防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 1)、名称及现象: 漏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产生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 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处理 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本文结合传统的施工工艺及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商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防治及处理措施。 一、商品混凝土表面蜂窝现象 指商品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1.1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1.2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把安全工 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1.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1.4商品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1.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1.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1.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商品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2.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商品混 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商品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 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体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商品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商品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商品混凝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92001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Common quality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concrete construction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见下表) 序号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 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处理方法: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序号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2麻面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最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量越来越大,结合工作实践,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裂缝、分析、防治 1.1砼实体裂缝 原因: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2、砼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4、过早拆除及承受外部荷载;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扰度、沉降不均匀;6、温度变化以及砼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砼裂缝;7、配筋不合理;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防治措施:1、尽量减小砼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3、砼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三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5、浇筑砼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6、确保大体积砼内外温差小于25℃,温度梯度每米小于15℃;7、合理配置钢筋,特别是墙板水平筋和柱、梁交接处加强筋的配置;8、合理留置后浇带。 1.2砼凝结时间异常 原因:1、外加剂计量不准确(过量);2、FA等掺合料是否掺错;3、现场人为随意添加外加剂;4、外加剂本身缓凝成分超量。 防治措施:1、定期对计量系统进行校验,出现异常立即整改;2、查看库存原材料;3、现场添加外加剂必须由技术人员旁站指导监督;4、及时通知外加剂生产厂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配比。 1.3现场砼养试块强度不合格 原因:1、配合比设计富余不足;2、取样不规范;3、制作不规范;4、冬季砼强度增长缓慢,且未按要求送检;5、冬季砼受到早期冻害,影响砼强度增长;6、现场随意加水。 防治措施:1、严格按JGJ55-2011设计配合比;2、应在同一车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3、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规范制作;4、加强工地砼养试块的管理,记录温度,按规范要求养护及送检;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必须添加防冻剂,并做好保温措施;6、禁止现场加水。 1.4砼坍落度损失较大 原因:1、外加剂保塑性能差;2、现场浇筑缓慢,砼在现场等待时间过长;3、配合比设计不当;4、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工地停电,胀模等。 防治措施:1、根据季节变化要求厂商合理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2、调整配合比,根据运距控制出厂砼坍落度,合理掺用外加剂;4、施工方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浇筑砼人数。 1.5砼蜂窝、麻面、孔洞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砼浇筑前未用水湿润;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砼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3、砼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砼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2、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必要时采取串筒、溜槽进行下料;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我国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均匀沉降裂缝 (一)原因分析 裂缝多属贯穿性的,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一般与地面呈45°~90°方向发展,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有较大关系,而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原因是由于结构和结构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没有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或地基受到破坏,使浇筑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另外由于模板支撑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地拆模,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裂缝。 (二)预防措施 1、对软硬地基、松软土、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实与加固。 2、避免在较深的松软土或回填土上预制构件,如预制应压实加固。 3、构件预制场地不应设在冻土上,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 (三)治理方法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严密;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直到排出气泡为止。 2、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二、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一)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二)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三、露筋: (一)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二)产生的原因: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380>字节集美组2006-1-9 4:48:19 发表于房地产门户-搜房网>业主论坛> 南湖山庄业主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123548315.html,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施工实践和总结,较为全面的阐述了现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通病和缺陷,分析、列举了这些质量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和施工中应着重注控制的环节,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一些缺陷的弥补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 一、前言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改革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得到普遍应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治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下就笔者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发现的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笔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 (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1、蜂窝 1.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3 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2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3 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1.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分为以下几种 1.1露筋现象 1.2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3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4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1.5缺棱掉角现象: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1.6烂根 1.7洞口位移变形、梁变形 1.8错台、胀模 1.9混凝土的缝隙及夹层、夹渣:缝隙及夹层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1.10混凝土裂缝现象裂缝的分类: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撞击裂缝、冻胀裂缝 2.1 露筋现象: 原因分析 2.1.1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2.1.2 梁、板底振捣不实,钢筋垫块移位、间距过大、未垫在箍筋上,钢筋紧贴模板。 2.1.3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2.1.4剪力墙模板定位筋未有效放置,垫块移位、间距过大。 预防措施 1)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小号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并在墙柱上端的柱筋内加设方形定位柱子筋定位器、墙筋内加设梯子筋定位。4)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脱扣、移位等现象,应及时通知现场看筋人员处理,处理完成后,再继续浇筑。 处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l: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微膨胀混凝土捣实,并认真养护。 2.2混凝土蜂窝现象: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2.2.1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形成蜂窝。 2.2.2 模板孔隙未堵好,墙柱根部未喂缝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柱烂根,形成蜂窝。 2.2.3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较多或者现场浇筑时往放灰人员往混凝土内加水导致混凝土离析,直接导致蜂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