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9-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 玲 陈 进 李大光 廖景平(80-83)

59-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 玲 陈 进 李大光 廖景平(80-83)

59-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 玲 陈 进 李大光 廖景平(80-83)
59-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 玲 陈 进 李大光 廖景平(80-83)

我国传说中,建于2800年前的“神农本草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雏形。公元前138年,中国汉武帝刘彻扩建长安(今西安)上林苑时,栽植了远方所献珍贵果树、奇花、异草2000多种,也是世界上早期的植物园雏形。宋代司马光(1019-1086年)所著《独乐园记》中提到的“采药圃”,记载了“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而揭之”,已类似现代的药用植物园[1]。

为了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笔者收集了国内部分植物园的科普资料,并通过多种渠道深入调查了南京中山植物园(NJBG)、中科院华南植物园(SCBG)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XTBG)的科普演变的历史,粗略地归纳出国内植物园科普发展的三个阶段。

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玲1陈进1李大光2廖景平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3

Research into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rough

Thre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

Xu Ling1Chen Jin1Li Daguang2Liao Jingping3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of CAS,mengla,Yunnan666303)1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AS,Beijing100049)2(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g of CAS,Guangzhou51065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n botanical garde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popular science of three typical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and summarizes three main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in botanical gardens.

Keywords:botanical garden;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LC Numbers:G269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8357(2009)05-0080-4

收稿日期:2009-04-24

作者简介:许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实习员,植物科学传播硕士;Email:xuling@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陈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主任,研究员;Email:cj@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李大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科系科学传播教授;Email:ldaguang@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廖景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园艺中心常务副主任;Email:liaojp@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80

1早期起步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是建于1929年,位于南京钟山脚下中山陵旁的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即今天的南京中山植物园。早期的植物园还有成立于1934年的庐山森林植物园。在1949年以前,中国只有很少几个植物园,其主要功能是物种收集,南京中山植物园曾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在当时的情况下,无法开展科普工作。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前,植物园的科普工作基本是一片空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植物园数量增多,出现了中国植物园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高潮,杭州、北京、沈阳、广州及武汉等地先后建立了植物园。这个阶段,随着植物园的建设,传统的科普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主要是传播植物学和园艺学知识,向人们介绍植物界的珍、奇、美、异。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由于远离城市,1959年建园初期的来访者主要是国内外的有关科技人员以及少数参加冬、夏令营活动的中学师生,每年接待人数仅数千人。此时的科普教育规模很小,主要是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简单的科学技术传播,对入园的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科普效果十分有限。笔者将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八十年代这一阶段看作“植物园科普的早期起步阶段”。

2中期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植物园受到空前未有的重视,甚至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植物园科普工作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科普机构初现雏形,笔者将这一阶段称为“植物园科普的中期成长阶段”。1988年,国际植物园学术会议成功地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召开。1993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会议上,中山植物园主任、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贺善安教授,当选为国际植物协会的副主席,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被选为该重要的领导位置。正如1993年在阿姆斯特丹国际植物园会议所宣告的,世界植物园活动已从欧洲转向亚洲。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国内最早建立专门科普机

构的植物园之一。早在1983年,就成立了科普

组,由3到4名专职人员专门从事科普工作,包

括科普讲解、科普展览、科普画廊、标牌制作、

编写科普小册子、发表科普文章、出版科普图

书、组织夏令营、知识竞赛、与电视台合作拍摄

专题片,为早期国内植物园科普树立了榜样。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自80年代对外开放以

来,设置了科普组,工作人员只有美工和摄影,

主要手段是展示活植物、佩挂少部分树木名牌、

配置简单的说明牌和宣传栏,目的是向游客传

播植物学知识。由于提供的信息量少和传递手

段落后,科普效果不太明显。1982年科普馆建

成后,先后举办了“人与生物圈、花卉观赏、

蝴蝶标本展”等科普展览,受到游客欢迎。1993年尝试将科普工作与旅游服务结合。1996

年后,先后成立“科研科普办公室”、“科普旅

游部”、“科普信息部”等专门负责科普工作的

部门,配备有文书、摄像、美工、科普导游等

岗位,购置了一批科普仪器与设备,增建了宣

传橱窗、导游牌等科普设施,科普工作的硬件

环境得到优化,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开展了具

有植物园特色的科技周、科普冬(夏)令营、

青少年创新教育等系列活动。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也于1991年,

成立了挂靠园林园艺处的宣传教育组,由4名

职工组成,并出现了最早的科普导游/解说员。

为体现热带雨林民族文化特色,早在“九五”

期间,就制定和实施了科普教育的“五个一”工

程:规划建设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热带雨林

民族文化博物馆”,摄制了一套《走进雨林》的VCD光盘,出版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热带雨林漫

游与民族森林文化趣谈》科普书,并建立了一支

由50多名傣家姑娘组成的科普导游队伍。

在这一阶段,各植物园科普内容主要还是

传播植物学、生态学、园艺学等知识;随着专

类园和科普场馆的建设,综合性科普活动得以

开展,科普形式、手段得到拓展;引入了科普

旅游的新概念,并在几个大的植物园付诸实践。

国际合作方面,1994年以来,南京中山植物园率

81

先开展了植物园科普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取得了

一系列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国内植物园科普活动的层次。如:与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 合作出版了植物园教育通讯《根》的中文版(李梅翻译、编辑);成功举办两次植物园科普教育培训班和两次大型环境教育展览;编译出版全球植物园开展环境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植物园与环境教育》中文版(李梅译);与英国总领事馆和英国伦敦生态研究所合作建立“自然小径”———国内植物园第一个户外环境教育的小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植物园致力于让青少年学生了解并热爱大自然、提高科技素质。植物园被广大师生亲切地叫做“生物学习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理想基地”。

3发展成熟阶段院21世纪以来至今

21世纪后,南京中山植物园的科普职能部门分别演变为科普组、科普旅游组、科普部。2001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普旅游部成立,包括科普策划人员、导游/解说员、电瓶车驾驶员在内的科普队伍,最多时已发展近百人。2008年3月,科普教育组与科技信息中心合并成立科普信息中心。

从几个植物园科普机构的演变过程来看,从最早的1983年开始,大概经历了小规模的科普组、与旅游相结合的科普部、专门的科普信息中心的演变过程。根据各自植物园的需要,专职科普人员从零星的几个人,发展到具备一定的规模。在与旅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从兼职演变到专职的科普导游,或称科普解说员,甚至发展成西双版纳植物园近百人的规模。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植物园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实体,科普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科普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发展,对象、形式、内容、方法、渠道都有了大跨度的进步和完善,创造性、先导性地向人们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人们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须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01年开通了国内植物园界第一家宽带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以大量知识、信息、图片及活动画面

展示植物世界的奥妙与神奇。

以华南植物园为例,其积极参与地方各级科普工作,制定科普发展规划;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举办富有植物园特色的科普活动,编辑和出版书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远程网络科普,积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开展科普研究,建设科普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以“琪林科普”为品牌的论坛与培训,系统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因此,笔者把21世纪以来的时期称作“植物园科普的发展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宣传和重视,植物园的科普工作也相应地把重点转移到了环境科学上来。以环境问题为中心的环境教育,是原有科普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人类关注的焦点,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球性战略问题。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而如何保护和持续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则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植物园是从事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构,因此有义务提高全民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人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使全社会重视、理解、支持和参与保护工作。植物园科普教育,就是要告诉人们:植物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基础[2]。

植物园是进行生态旅游的天然场所。生态旅游以自然性、保护性、教育性和精品性为特征。其中,最基本、最独具的特性只能是教育性———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生态旅游应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是一种求知型的高层次旅游活动;而不应把生态消费放在首位,不得以生态消耗为代价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获得经济收益。它的形式主要有自然保护型生态旅游、文化型生态旅游、科普型生态旅游和生活型生态旅游[3]。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除了传统的科普方式,植物园开始通过市场运作来争取游客、获得旅游收入,在旅游中打出科普品牌,寓教育于游览、休闲、娱乐,彰显植物园的“科普旅游”特色。

西双版纳有傣、汉、哈尼、布朗、基诺、

82

瑶等13个民族,傣族约占了该地区人口的1/3。远古时,这些民族都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以渔猎与采摘为生,后来因农耕发展而离开森林,但他们的衣食住行、医药卫生、生产活动、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均与热带雨林及其中的动植物资源密切联系,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民族森林文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双版纳植物园抓住西双版纳发展民族生态旅游的大好机遇,在我国率先推出“科普旅游”,其科普教育也得以迅速发展。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大会上,“科普旅游”概念由时任园主任许再富正式提出,得到了新闻媒体和与会者的普遍关注。进入“十五”期间,随着“万种植物园”项目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10000多种植物引种目标实现,30多个植物专类园区建设与改造完成,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园区科普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科普网站建成和科普机构成立,其科普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在寓教于游、寓游于教的科普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活植物、植物标本、植物制品、文字、图片、声像和网络等手段,广泛而生动地向公众介绍了多样而独特的民族森林文化,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科学思想,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发展中较好理顺了科研、科普、旅游三者间的关系,三者三位一体、相得益彰,每年数十万的国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使得地处边陲的植物园有了更多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的机会。2003年集科普教育、文物保存、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建成并开放,不仅为西双版纳民族森林文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平台,还与所处的民族森林文化园一同成为植物园宣传“人与森林”互动科学思想和知识普及的重要基地。2005年,该园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博物杂志”和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联合举办“探寻热带植物王国”夏令营,并与地方学校联合举办“绿岛探秘”科普活动,引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对活动进行科学评估,取得阶段性进展。

华南植物园也于1993年尝试将科普工作与旅游服务结合。1996年后,成立专门科普部门,

开展以科普为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创建“琪林

科普”品牌,推出四大品牌科普活动,分别是以

“缤纷琪林”为主题的四季珍奇花木和景观观赏

活动、以“动感自然”为主题的系列游园活动、

以“琪林天籁”为主题的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和以

“体验科学”为主题的系列小课题活动。不仅让

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得以陶冶情操,更引导他们形

成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理念;让青少年充分感

受大自然乐趣,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

学素养、培养高尚情趣。

在国内外交流培训方面,笔者曾设计过《中

国植物园科学传播调查表》,并对国内10多个植

物园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大的植物园来说,国内

和国外的交流机会是非常多的。笔者就曾于2006年9月代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参

加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在英国牛津大学

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植物园教育大会”,作了题为

“环境教育与环境态度的改变”的报告,并和与会

的各国从事植物园教育工作的代表进行了广泛的

交流,这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

习机会。2004年以来,西双版纳植物园与美国德

州A&M大学、世界WWF组织、香港嘉道理农场

暨植物园和国内的有关植物园等科普机构均有密

切的合作与交流。另外,一些植物园会组织科普

人员参加植物园相关的会议,例如每年1次的科

普总结会,2年1次的植物工作委员会等会议。

致谢院感谢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朱

鸿翔,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季申芒、柯萧霞、韦

强、赖志敏,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李梅、贺善安等

多位老师提供资料。感谢我的导师陈进(中科院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研究员)、李大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科系科学传播教授)和

廖景平(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常务副主

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1]http://202.127.158.171/cbg/left/train/declare16.htm

[2]贺善安,张佐双,顾姻.植物园学[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5:3-268

[3]李维长.国际生态旅游发展概况[J].世界林业研究, 2002,15(4):7-14

83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中国玉文化发展史 玉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2000年前的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的萌芽与建立。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玉文化一直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但是按照统治阶级使用玉的用途来分,中国玉的发展可以分为神玉、王玉、民玉。按种类来分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和在清朝慈禧后盛行的缅甸“翡翠”。 旧石器时代到周时期,玉都是被人们奉为巫玉,它被当作一种巫觋祀神,沟通天地人的媒介。玉具有通灵的法力,因为它是神灵、天地、祖先神奇法力的象征。因此玉在我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可谓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推动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力量就是神明。那时候的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祭祀天神。所以这个时期的玉被认为是神玉的存在。 而后的封建皇朝里,玉成为了王玉。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工具。这时候的玉是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的宠儿。玉不再只是用于祭祀天神,玉成为了封建礼制里德的载体。统治阶级给玉赋予了非常多的美好寓意。玉是“石之美者”,玉有“六德”。这使得玉得到了王权和士大夫儒士的喜爱。将玉来表达自身的品德的高尚,代表国家的形象。在清朝时英吉利使者访华,清朝就赠了玉如意给使者。这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也代表了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同时,玉也是皇权的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而且玉也是政治的象征,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随着朝代的更迭,人民不变的不仅仅有中华的文化,还有中华人民对玉的喜爱。因为玉代表了“六德”是儒士的风雅之物,同时玉也有吉祥祥瑞之意。人们认为玉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认为将玉制品供人佩饰或使用,可增加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抵抗力量,防御邪气的侵袭,扫除鬼祟的祸患,保障人和物的安全和吉祥。同时相信玉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功能,相信通过食玉和服用玉类可以实现永远年轻的目的。这一观念宣扬和使用得最多的大约要推道家的学术和法术了。但是其实要用玉达到保健作用,必须用玉做餐具才可以。随身佩而且随着历朝玉雕技艺的改革创新,玉饰品一直是人们的主要饰品之一。玉镯、玉簪、玉佩、玉冠等等,而且造型多种多样。而且玉在中国的价值一直很高,金玉金玉,古代因为玉的挖掘的运输的困难,使得玉的价格不菲.现在因为玉资源的日益匮乏,使得玉的价值越来越高。现在玉的价格比清朝时期高了千倍不止。同时随着时代的改变,玉也开始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直到现在,玉,这个中华民族的精灵,成为了民玉。这不是玉的地位下滑,反而是一种升华。现在的玉不是祭祀神明的工具,不是皇权的象征,而是美的象征,民族的象征,历史的印记。 玉随着中华原始文明诞生,她一直都在中华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存在着。中国的文字几经变化,中国的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各大学派都衰弱或者湮灭了,多少书画作品都不见踪影。中国这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她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玉文化一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即使古时人们喜爱的和田玉已经越来越少,四大名玉已经有后起之秀----翡翠。美玉,可以分为A货、B货、C货、B+C货。

华南植物园部分植物简介

种名:红花檵木 科名:金缕梅科 学名:Lorpetalum chindensevar.rubrum 原产地:印度北部 简介:常绿灌木或。树皮暗灰或浅灰,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质互生,卵圆形或,长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4~5月开花,花期长,约30~40天,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种名:海芋 科名:天南星科 学名:Alocasia macrorrhizos 原产地:南美洲 简介:原产,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有多个俗称,如,痕、()、头、山芋头、大根芋、大虫芋、天芋、天蒙,作为观赏植物时则称其为,这是因为如果环境湿度过大,会从它阔大的叶片上往下滴水,其花是肉穗花序,外有一大型绿色佛焰苞,开展型,如同观音座像。海芋是,叶阔大,在北方需在室内越冬,在南方可以露地生长,和叶可以作为药用,但有毒,其叶汁入口会中毒。台湾所说的海芋是指。

种名:假槟榔 科名:棕榈科 学名: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 原产地:澳大利亚 简介:,高达10~25米。茎圆柱状、基部略膨大。叶羽状全裂,生于茎项,呈2列排列;叶鞘膨大而包茎,形成明显的冠茎。花序生于叶鞘下,呈式,下垂,多分枝,具2个鞘状;花雌雄同株,白色。果实卵球形,红色,长12~14毫米。种子卵,长约8毫米,直径约7毫米,干挺直,具环纹,基部略膨大。羽状复叶簇生茎顶,小叶多数,狭而长,全,叶背面灰。复合花序,花乳白色。

种名:阴香 科名:樟科 学名:Cinnamomum burmannii 原产地:产东南部,南部有分布 简介:常绿高大乔木。叶不规则对生或散生,革质,卵形至长卵形,长6-10厘米,宽2.5-4厘米;叶顶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具明显离基三出脉,脉腋无,以此与区别。圆锥花序生枝顶或叶腋,花被长5毫米,内外均被毛。果卵形,长8毫米,果托齿裂,齿顶端平。

华南植物园作文

华南植物园作文 今天,晴空万里,我们全校师生去游览美丽的华南植物园。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 很快来到了华南植物园。 一进大门,哇!这里有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木,鲜艳美丽的花儿。我们经过一段芒果路,路两旁栽满了不可计数的芒果树。 走完芒果路,就来到了杜鹃廊,杜鹃花美丽极了!杜鹃花的外形像一个小毯子,它有 三片紫色的花瓣,每片花瓣不是均匀地分配位置,而是空出一个位置迎接阳光。随后,导 游给我们照了一张"全家福"。 来到兰园,我们看见各种各样的兰花,兰花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兰花挺立在高高 的花架上,像孔雀开屏,像凤凰展翅,又像少女拖着长裙,亭亭玉立。风一吹,兰花的香 味扑鼻而来,让人立刻感到心旷神怡。 穿过兰园,就是荷花池。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 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喜欢美丽的华南植物园,因为里面不但植物繁多,而且千姿百态,争奇斗艳。 今天,是学校组织去秋游的日子,我们去的地点是华南植物园。听说那里是世界上最 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我们今天就去观赏一下,看看是否名不虚传。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一进去,只见那里风景优美,环境优雅, 一条条大道干净得几乎无可挑剔,路旁的大树衬托着这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不由自主就 能联想到大道通向的一定是鸟语花香的地方。老师一说解散,大家就兴高采烈地各奔西路,我们小组则在不远处的地方欣赏风景去了。 一阵微微的花香风把我引到了木兰园的那座桥上,我向桥两边望去,感觉自己似乎来 到了仙境。清澈的湖水被微风吹出了一条条小小的波浪,水里倒映着两旁的绿葱葱的大树,在不远处,一座黄盖的凉亭隐遮在浓浓的树叶中,虽然天空不作美,乌云密布,不过,这 正好和景那头朦胧的山做了配衬。我呆呆地望着这些景,不由自主地又随着小组来到了另 外一个别有风味的地方。那条大道很直很直,两旁的高树像士兵一样力挺挺地站着,一排 排大树和这条大道,似乎都望不了边,这也难怪会有许多人在这里写生呢! 我们又来到了欢乐世界。一眼望去,只见里面都是人的`海洋,我们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天空又下起了雨,打着伞也不好去玩吧?于是我们就躲进了科学馆去避雨。科学馆里 面介绍的全部都是关于一些植物的知识,例如:果实是怎么来的,植物的时钟表等等。

59-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 玲 陈 进 李大光 廖景平(80-83)

我国传说中,建于2800年前的“神农本草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园雏形。公元前138年,中国汉武帝刘彻扩建长安(今西安)上林苑时,栽植了远方所献珍贵果树、奇花、异草2000多种,也是世界上早期的植物园雏形。宋代司马光(1019-1086年)所著《独乐园记》中提到的“采药圃”,记载了“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而揭之”,已类似现代的药用植物园[1]。 为了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笔者收集了国内部分植物园的科普资料,并通过多种渠道深入调查了南京中山植物园(NJBG)、中科院华南植物园(SCBG)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XTBG)的科普演变的历史,粗略地归纳出国内植物园科普发展的三个阶段。 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 许玲1陈进1李大光2廖景平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3 Research into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through Three Chinese Botanical Gardens Xu Ling1Chen Jin1Li Daguang2Liao Jingping3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of CAS,mengla,Yunnan666303)1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AS,Beijing100049)2(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g of CAS,Guangzhou51065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n botanical garde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popular science of three typical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and summarizes three main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in botanical gardens. Keywords:botanical garden;development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LC Numbers:G269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8357(2009)05-0080-4 收稿日期:2009-04-24 作者简介:许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实习员,植物科学传播硕士;Email:xuling@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陈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主任,研究员;Email:cj@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李大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科系科学传播教授;Email:ldaguang@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廖景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园艺中心常务副主任;Email:liaojp@https://www.sodocs.net/doc/134364839.html, 80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奖助学金实施办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奖助学金实施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我园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在读研究生勤奋学习,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的指导意见》精神,经园学位会讨论并报园务会批准,制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奖助学金实施办法如下: 一、奖助学金奖励对象 1、华南植物园基本学制内的全日制在学研究生(含专业型工程硕士); 2、基本学制: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硕博连读生5年; 3、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及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不享受奖助学金; 4、休学、退学不享受奖助学金; 5、在学研究生赴外研修、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出境、出国半年以上只享受普通奖助金。 二、奖助学金的组成、来源和发放 奖助学金主要由普通奖助金、等级奖学金和三助奖酬金构成。 1、普通奖助金:由中科院研究生院按照学籍管理核定,由中科院计划局拨付我园。全院统一标准,面向1-3年级在学研究生设立。由我园按照标准按月发放。 2、等级奖学金:由园筹措。面向各年级在读研究生设立。 我园为在学期间发表SCI论文学生发放的“研究生发表论文奖励”,为参加“华南植物园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学生发放的相关奖励,作为等级奖学金的一部分,按照冠名设立的相关意向和要求,由园综合评选发放。 因事假离园时间超过一个月,或学习工作不努力且屡教不改、或有违规违法行为的研究生,等级奖学金可予以核减或停发。 3、三助奖酬金:由导师和设岗部门负责筹措。面向做出三助工作贡献的研究生设立。其中,助研奖酬金由导师按照我园的规定和要求,从研究课题经费中列支发放;助教奖酬金由课程教学组织部门制定标准并发放;助管奖酬金由岗位设置部门和人事部门

制定标准并发放。 三助奖酬金要与三助岗位任务相挂钩,实施任务合同的规范管理。设岗部门或课题项目负责人(导师),应将岗位及相应职责要求在园内部予以公开,研究生须经导师同意后申请相应岗位,并与设岗部门或课题项目负责人、研究生部签署三助岗位任务合同书(见附件)。受聘三助岗位的研究生,须按岗位职责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考核。对于工作任务完成不好的研究生,三助奖酬金应予减发;对于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研究生,三助奖酬金应予停发。 三、奖助学金设置标准 奖助学金分为博士生和硕士生两个层次。 四、奖助学金新标准实施后,三助(助研)奖酬金需严格执行,不得低于最低标准。 五、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费、论文研究教学培养所需费用(含学习、实验、论文答辩费等),由导师从课题经费中列支。

华南植物园游记作文800字

华南植物园游记作文800字 就在前几天,我们去了华南植物园。这个植物园很大,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苏铁园和温室了。 当我们到苏铁园时,烈日当空,但我们并不在乎,我们只想看到苏铁。导游姐姐说:“我们到苏铁园里找有蛋的苏铁,你们找到以后告诉我,看谁最幸运,我会给你们拍照。”她的话音刚落,我们便一窝蜂的往苏铁园里跑去。我们东找找,西找找,终于找到了有蛋的苏铁。这株苏铁的高度有一米三到一米五左右,根部长了跟鳞片一样的东西,摸起来很割手;蛋的周围的叶子跟举着剑的卫兵一样,根本不让人靠近,一过去就会被刺到,又好像保护展台的围栏,那一堆蛋就好像展品一样。我仔细地看着那神奇的蛋,它的样子红红的圆圆的,样子很像圣女果。不过圣女果很健康营养,而苏铁蛋却具有毒性。这大自然真有意思,我不禁这样想着。后来,我们又找到了四株苏铁,每一株都有很多蛋,而且每一株有至少三十多颗蛋!我们立马叫来了老师和娟姐,他们也都惊呆了。 参观完苏铁,我们又来到了温室。温室一共分四种,有奇异植物室,雨林植物室,沙漠植物室,极地植物室。我们没有去极地植物室,其他三个都去了。我们先是来到了奇异植物室,导游姐姐给我们四个任务,要在十分钟内找齐并收集资料。我们要找的是“苏玛

氏轴榈”。它泰国和马来西亚,叶子像一个大扇子,它开的小花是白色的,叶柄上还有很多刺。还好,没过多久,我们就找到了。 沙漠植物室里,我和刘创宇一起走在一起。这次,我们要找的是——大戟阁锦。我仔细地寻找,不放过任何一株植物。很快地,我们又找到了戟阁锦。这株树呈乔木状,有十多米高呢。让我们感到神奇的是它的杆没有枝叉,只是到了顶部上生了一对深褐色的小刺。远远看去还真像一把战戟呢!我们都乐了。 接下来就是雨林植物室。那里有我们最期待的林中毒王“见血封喉”。它是这个温室中最高的植物,树皮上有绿色液体,那个液体具有剧毒!只要溅到眼皮上,你的眼睛就会失明!而且溅到皮肤上就会得各种各样的病,一定要小心它! 这次参观华南植物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了解了大自然的奇妙!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华南植物园标本采集历史纪要-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中国科学院

华南植物园标本采集历史纪要 胡启明,曾飞燕 标本是物种名称、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地理分布等诸多信息的载体,是进行分类学研究的最基本资料。一个标本馆收藏标本的数量和质量是其研究工作水平和在学术界地位的重要标志。我所创建伊始,陈焕镛教授对开展调查采集、建立标本馆十分重视。在 1934年《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概况——第一次五年报告》中即明确指出,本所之设立,以调查广东植物种类为首要任务,并对采集任务作出全面规划:“为求采集详尽,而无顾此失彼之弊,特将本省本部诸地,依其山脉河流地势,划为四大区,组织采集队四,每队担任一区之工作,常年往来于其所担任之区域内,循环采集,第一年各队就其各该区域内作试探采集,将各区内森林丰富之地,调查清楚,作为采集中心地,然后于第二年开始详细采集,每区每一采集地点,一年之中至少须经过两次,以求得完全之材料。除本部四区外,另一特别区,即海南岛区;该岛地居热带,植物丰富,惟交通不便,故特拟于第三年全年于该岛作详细采集”。按此规划,自1927~1933年,已派出采集队109次,前往广东境内各地、香港和海南采集,共采得标本31836号,至1934年初,馆藏标本已达60250号,约15万份,另有液浸标本932号,未登记者477号,种子标本415号,木材标本425号,可供交换的副号标本20余万份,成绩斐然,并与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和当时研究东亚植物的权威 E. D. Merrill 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取得这些成绩不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还经历了一场与外国势力的斗争。当时的美国教会学校——岭南大学已在广州建校多年,生物系的G. W. Groff、F. A. McClure、K. P. Buswell等人也从事植物学研究,而且一直把华南视为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开始,他们并不在意陈焕镛,认为一个中国人,势单力薄,成不了大事。及至见到陈焕镛的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在1930年创办和发行了以英文刊印的学术期刊《Sunyatsenia》,发表的学术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他们,才使这些洋教授们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自尊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后来者居上,动摇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使他们难堪而又无奈。当时的生物系主任 William Hoffman 致函 E. D. Merrill,抱怨陈焕镛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并以岭南大学获得中国基金会资助为由,邀请陈焕镛开会,讨论合作,公然提出条件,要与陈焕镛约法三章:1. 双方交换标本;2. 划分势力

华南植物园主温室趣味植物展示区景观营造的初探

展览温室是一个由人工控制、展示生长在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的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室内空间,它是人们认识植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和研究植物的重要场所[1]。在一些国际著名的植物园,如英国的邱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德国的柏林植物园(Berlin Botanical Garden )和美国的密苏里植物园(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的展览温室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2]。在我国,随着北京植物园、重庆植物园、武汉植物园等展览温室的建成和开放,全国各地的植物园也相继规划和建设大型的展览温室。然而,展览温室在我国起步较晚,如何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加以探讨,本文拟对华南植物园展览温室的做法和经验作一归纳。 1 项目背景 始建于1956年的华南植物园是 中国科学院下属历史较悠久和科研基础较好的植物园之一。借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三方共建的契机,华南植物园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植物园的目标,其中,建设大型的展览温室群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该温室群由四个外形如木棉花的独立展览温室组成,即热带雨林温室(主温室)、沙漠温室、高山极地温室和奇异花卉温室。而趣味植物展示区(下文简称趣味区)是主温室中最具观赏性的一个区,该区的主题是展示某一类植物在生活习性或外观形态上的有趣特性,充分体现展览温室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达到科普知识宣传的目的。 建设初期,该区域原定位为红树林景观,在一个下沉的场地内建了假树桩和四个用于水生生物展示的箱体。由于各种原因,将该区的主题改为趣味植物展示。 趣味区以5种不同植物类群作为展示主题:食虫植物、凤梨植物、兰科植物、红树林和奇趣植物,分 别展示这些植物生态习性的奇特性、形态色彩的特殊性、个体气味的独特性等,共约250多种(部分特色植物见表1),设计总面积约为700 m 2。 2建设思路和实施过程 展览温室是以植物展示为主题的场所,因此本次建设的重点是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展现植物原生境景观,突出主题植物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2.1 入口景观 入口是吸引游客进入游赏的第一个景点,是景观特色的标志,此处的景观设计十分重要。为了与热带雨林的大主题相呼应,在主入口两侧配置了成拱门形状的材质坚硬的荔枝树枯木,树干上种满各种附生的热带兰花,这些兰花花大色艳、形态各异且生长良好,一年四季都是花开满树,营造出热带雨林附生的景观,是游客喜爱的照相点。次 李素文1,2 黄向力1 翁殊斐2,* (1. 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 510520;2.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LI Su-wen 1,2 , HUANG Xiang-li 1, WENG Shu-fei 2,* (1.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Guangzhou 510520, China ; 2 College of Forestr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摘要:文章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热带雨林植物温室趣味植物展示区的建设概况和营造过程。通过对食虫植物、凤梨植物、兰科植物、红树林植物和奇趣植物共5类250多种主题植物的展示和生境营造特点的分析,探讨展览温室景观营造的原则和特点,并强调在温室条件下,营造适合的生境对上述5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景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华南植物园;展览温室;景观营造;热带植物;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1)06-0059-08收稿日期:2010-08-12修回日期:2010-09-21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process during landscape planning by using interesting plants introduced to greenhouse for exhibition in the conservatory of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were presented. The exhib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habitat of five groups of plants,including carnivorous plants, ananas, orchids, mangroves and peculiarly interesting plants were used to discuss the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rangement of plants disposed in the greenhou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ervatory, to satisfy habitat of plants will be benefitial to their grow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 the five groups of plants above.Key words :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Conservatory;Landscape planning;Tropical plant;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华南植物园主温室趣味植物展示区景观营造的初探* Landscape Planning of Interesting Plant Exhibition in Major Conservatory of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注:本文选送参加了第9届两岸四地工程师论坛。

广州华南植物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0年12月4日 二、实习科目:生物地理 三、指导老师:戴博士 四、实习地点:广州(华南植物园) 五、实习目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野外综合实习,加深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六、实习内容: 12月4日7点,我们带上行李到校门口集合。在等车的过程中,各个小组长清点各小组人数。车来后,大家都迫不及待的上车。我们的目的地是广州,在车上戴博士讲解了有关实习的事项。两个多钟后我们到了植物园的停车场,下车后大家徒步走到华南植物园大门。 我们在面对大门右侧的售票处前等待,直至工作人员将我们引入园内。在等待的地方就有千屈菜科的大叶紫薇和蝶形花科的印度黄檀。 我们组的路线是:大门——大王椰子路——棕榈园——孑遗植物区——细叶榕路——蕨类/阴生植物区——凤梨园——药用植物园——兰园——苏铁园——人面子路——欢乐世界——扁桃路——木兰路——木兰园——竹园——姜园——第一村路——“广州第一村”遗址——水生植物园——杜鹃园——杜鹃路——山茶园——山茶路——澳洲园路——澳洲园——能源植物园——山茶路——景观园路——菜王椰路——奇中奇生物馆——停车场 我们进门往左沿大王椰子路首先来到龙洞琪林,它由棕榈园和孑遗园两个半岛及人工湖组成。棕榈园的植物主要属于棕榈科,有近60个属。 其中有王棕属:大王椰子、佛洲王棕;蒲葵属:蒲葵、圆叶蒲葵、澳洲蒲葵、裂叶蒲葵;鱼尾葵属:短穗鱼尾葵、菲岛鱼尾葵;棕榈属:棕榈、雪山棕榈;棕竹属:线穗棕竹、细叶棕竹、粗棕竹、蒲叶棕竹;轴榈属:轴榈、自轴榈;其他不同属的植物有:棍棒椰子、可可椰子、油棕、琼棕、小琼棕、三角

中国玉器发展史

中国玉器发展史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 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 红绿宝石等彩石玉。 欣赏玉器须领会十个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 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 探讨它的产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一、史前时代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 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 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 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 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 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 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 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 彩。 二、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 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中国玉器文化-玉字概说

中国玉器文化-玉字概说 祝昌中整理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有这样的解释:“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和艺术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字。“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的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字型,“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通。后来人们又解释“玉”字是“玉”字加一点,即玉者怀抱一块石头,当然这块石头也就非常珍贵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用玉,也将玉的含义扩及语言、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查《辞源》、《辞海》,以玉为部首的字多达五百多个,包含“玉”字的词汇、成语、句子也已超过一千条以上,这些字及词汇与玉有直接关系,包含着各种不同意义。 我们祖先赋予“玉”的内涵无比深这、无比广阔。《礼记?聘义》及《论语》中都有“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句子。古人认为工具有仁、义、智、勇、洁的君子美德,所以以玉比德,敦品励行。所谓“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烛”,“言贤者德音,如金如玉”,都是歌颂玉的温润,寓意君子美德,是故“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北齐书》里有句话:“大丈夫宁为玉碎,不可瓦全”,道尽中国人对信念的执著。 玉既与君于美德相连,也往往与女性形象相连。“玉人”用以形容美貌的女子,更有“金枝玉叶”、“金董玉女”、“小家碧玉”、“玉貌花容”,“冰清玉洁”、“纤纤玉手”、“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冰肌玉骨”、“玉容”、“玉面”、“玉言”、“玉 颜”、“玉照”、“玉骨”、“玉肌”、“玉手”、“玉腰”、“玉步”、“玉心”、“玉发”、“玉体”、“玉目”、“玉音”等形容女性的词汇。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旧时激励读书人奋发上进的动力,曾经延续了几千年。 在日常生活中,以玉为性虽不多见,以玉为名则较多见,历朝历

玉器发展史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 欣赏玉器须领会十个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 一、史前时代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

中国玉石文化论文

《我国的玉石文化》 姓名:李溪楠 学号:20101345021 专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班级:10级1班

我国的玉石文化 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在中华大地上有着广泛的分布,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这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讨和研究玉文化,建立玉文化学术体系已十分必要。 一、“玉”、“玉器”的概念 在探讨研究玉文化之前,首先必须对“玉”、“玉器”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地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这几种说法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它不仅包括和阗玉、翡翠,而且包括岫岩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琥珀、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其它传统玉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我们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 关于玉器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上的玉器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材料上符合“美石”的要求;二是在形制上具备典型玉制器的基本样式;三是制成的玉器必须是由制玉的特殊制作方法如碾磨、钻孔等技术完成的,而不是一般的制石工艺所能完成的。再者,我们所研究的玉器,应是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必须强调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属于现今生产的玉器,是工艺品或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物品,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二、玉文化的研究范畴

华南植物园姜园姜科植物调查

华南植物园姜科植物调查 张柏辉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3生物科学三班20132501076) 摘要: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四大植物园之一,占地面积333公顷,建于1929年,是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姜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热带植物,在食用、药用、观赏上都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姜科植物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对华南植物园姜园进行了实地调查。 关键词:姜园;姜科;调查 The Survey of Plants’Diversity In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Ginger Garden Zhang Baihu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20132501076) Abstract: The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was called “The South China Emerald”.It is the biggest and the most historical tropical plants garden in the south China,which is full of different plants.It is one of four enormous botanical garde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hich was set up in 1929 with an area of 333 hectare.There is a herbal garden as the the off-site preservation for medical plants in China. A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Zingiberaceae plants,an important kind of plants in both eating and gardening, we took an survey of the Ginger Garden. Key words: Ginger garden; differences; survey 引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创立于1956年。是一个集科研、观赏、教育于一体的植物园,占地面积5000亩,保存有热带亚热带植物8000多种,拥有世界一流的木兰、姜科植物,以及棕榈、兰园、阴生植物等专类植物园30多个,是全国、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其中的龙洞琪林,在1986年入选为羊城八景。 华南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陈焕镛于1929年创立。1954年,研究所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由陈焕镛、何春年研究员等创建于1956年,同年创建鼎湖山树木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树木园均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姜园占地面积约110 亩,保育与展示姜目植物中8个科(旅人蕉科、芭蕉科、

中国玉器发展史

2009 年度申报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企业专业人员考试 《法律法规》试题(A卷) 、不定项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10 分) 1、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以下选项中可以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的有:( A、古玩城 B、经批准的文物商店 C、文物产权交易所 D、经批准的文物拍卖企业 E、经批准设立的民营博物馆 2、下列物品不得作为文物拍卖标的的有:( A、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以及废旧物资回收单位拣选的文物 B、物主处分权有争议的文物 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或有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实物、手稿、图书资料及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 D、从文物商店购买的文物 E、国有文物购销经营单位收存的珍贵文物 3、文物拍卖企业聘用的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 A、离、退休人员 B、非国家、省、市级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C、丰富的文博专业知识及学术成就 D、非参与文物拍卖标的、文物商店销售和文物岀入境审核的人员 E、非受聘于两家(含)以上拍卖企业的人员 4、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最迟应在拍卖公告前()个工作日,将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意见和资料报送至国家文物局备案。 A、15

14 20 10 5、具有第二、三类文物拍卖资质企业申报增加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 A 、依法成立、连续正常经营且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B 、具有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颁发的第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企业专业人员 专业 人员(包括 陶瓷器类、玉石器类、金属器类) C 、《文物拍卖许可证》年度检验合格 1、国家对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的珍贵文物拥有优先购买权,国家文物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文 物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定向拍卖,竞买人范围不限 2、文物拍卖企业违反规定, 由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情节严重的,由工商机关吊销许可证书。 30个工作日内作岀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4、可移动文物可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5、文物收藏单位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 6、文物拍卖企业在境外征集的文物拍卖标的办理临时进境后, 个月。 ( 需具备如下条件:( 考试合格证明的文物拍卖 D 、年文物拍卖标的成交额在 1000 万元人民币以上 E 、取得第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 3年以上 二、判断:(每题 2分,共20 分, 请在题后括号内划 “"”或 X”) 3、依法设立的拍卖企业申领文物拍卖许可证, 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在境内滞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学1998-2006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 同源器官: 颈卵器: 心皮:: 花程式: 孢蒴: 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 次生结构 形成层 侵填体 世代交替 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管胞

凯氏带 孢子、合子与种子 平行进化 景天酸代谢 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 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 减数分裂 心皮 世代交替 地衣 楔叶植物 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伴胞 衬质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