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精讲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精讲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精讲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精讲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

周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脊髓损伤的描述

残疾: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截瘫:胸髓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四肢瘫:颈髓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与反射( 深浅反射) 全失, 肌张力低下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肛门反射, 或阴茎海绵体反射, 或腱反射, 是休克恢复的最早表现

不全瘫: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部分丧失

完全瘫: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完全丧失

发生率

颈椎外伤占整个脊柱外伤的50 %以上

所有钝性创伤的 2 %~ 6 %

10 年近400 例-北医三院

十大错误

1. 误把神经原性休克当成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

2. 错过早期激素治疗时机

3. 鞍区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未查

4. 因做MR 及CT 而未能快速复位

5.X -RAY 检查不充分,范围不够

6. 脊髓损伤被其他脏器损伤所掩盖

7. 漏诊其他部位的脊柱损伤

8. 卧硬板床时间过长,翻身不及时

9. 颅骨牵引用于颅骨骨折的病人

10. 颅骨牵引用于牵张型损伤

早期处理

吸氧:面罩吸氧,浓度40 %PaO2 100 ,PaCO2 <45 气管插管:PaO2 /PaCO2 <0.75

抗休克治疗,血压>90/60mmHg

* 治疗错误可导致肺水肿、ARDS!

药物治疗: 继发性脊髓损伤8 ~72h

1. 甲强龙:首次剂量30mg /kg ,15 分钟

<3hrs,5.4mg /kg /hr × 24hrs,

>3hrs <8hrs, 5.4mg /kg /hr × 48hrs,

2.GM-1: <72hrs, 100mg / d × 18 ~32d

影像学检查

32117 例创伤/740 例颈椎外伤/34 例漏诊/10 例不可逆性脊髓损害,最常见原因是X 线检查不充分及读片错误

创伤病人颈椎拍片指征

有神经损害症状及体征

颈部疼痛

其他部位严重外伤

服用酒精、毒麻药品

精神病人

意识丧失

影像学检查(MR)

术前常规检查, 可决定手术方式

间盘或韧带损伤

脊髓信号改变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颈胸段骨折脱位

复位-目的

降低手术复杂程度,

稳定脊柱,

防止神经损害加重,

改善神经功能

复位-时机

脊髓完全损伤或无损伤-可以延迟复位不全损伤- 6 小时内复位

最佳脊髓恢复时间-伤后 3 - 6 小时

2 小时内复位可显著改善脊髓功能

复位-床旁快速牵引复位

重量5kg + 2.5kg ×脱位节段, 每次增加 2.5kg , 间隔半小时拍片至完全复位

总重量一般为20 ~25kg , 最多可达65kg 或体重的70%

病人痛苦、恐惧

复位时间长, 重量大

成功率低23%(Rorabeck)-47%( 北医三院)

复位-全麻下牵引复位

起始重量5kg ,每次增加 2.5kg , ,间隔 5 分钟透视至完全复位

重量 5 -16kg

需要麻醉、 C -arm 及神经电生理监测

时间短、重量轻,无痛苦恐惧感

成功率高97 %(北医三院)

复位后可立即施行手术

脊柱外伤的治疗目的

防止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加重损伤

迅速判断已知和潜在的脊柱损伤

为脊髓恢复创造最佳条件

维持脊柱力线

减少脊柱活动度的丢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创造良好的康复条件

手术指征

脊髓或神经根功能损害不稳定骨折

不稳定评分

前方结构损伤 2

后方结构损伤 2

椎体滑移≥ 3.5mm 2 成角≥ 11 ° 2

脊髓损伤 2

神经根损伤 1

椎间隙变窄 1

* 大于 5 分= 不稳定不稳定的判断

椎体滑移≥ 3.5mm

成角≥ 11 °

椎体高度丢失≥ 25 %

椎间盘损伤

任何形式的脱位

双侧关节突、椎板、椎弓骨折

后方韧带结构损伤伴前方或后方骨性结构损伤

分类-屈曲压缩型(泪滴样)骨折

Ⅰ度:椎体前缘变钝,上终板损伤,后方(-)

Ⅱ度:椎体前放高度丢失,上、下终板损伤

Ⅲ度:椎体压缩骨折伴纵裂

Ⅳ度:椎体压缩骨折并向后移位<3mm

Ⅴ度:椎体压缩骨折并向后移位>3mm ,后方韧带结构损伤分类-垂直压缩(爆散)型骨折

Ⅰ度:上或下终板骨折

Ⅱ度:上、下终板均骨折伴纵裂,无移位

Ⅲ度:爆散骨折,向椎管内移位

分类-伸展压缩型骨折

Ⅰ度:单侧椎弓骨折

Ⅱ度:双侧椎板骨折,无其他结构损伤

Ⅲ度:双侧椎弓骨折伴单侧或双侧椎板、关节突骨折,椎体无移位Ⅳ度:Ⅲ+椎体部分前脱位

Ⅴ度:Ⅲ+椎体完全脱位

分类-屈曲牵引型(脱位)骨折

Ⅰ度:小关节半脱位,后方韧带结构损伤

Ⅱ度:单侧小关节脱位,椎体脱位<50 %

Ⅲ度:双侧小关节脱位,关节对顶,椎体脱位≈ 50 %

Ⅳ度:双侧小关节脱位,椎体完全脱位

分类-伸展牵引型骨折

Ⅰ度:前方韧带结构损伤或椎体横骨折,椎间隙增宽

Ⅱ度:后方韧带结构损伤,椎体向后脱位

分类-侧方屈曲型骨折

Ⅰ度:单侧椎体压缩骨折伴同侧椎弓骨折无移位

Ⅱ度:单侧椎体压缩骨折伴同侧椎弓骨折有移位,或对侧韧带断裂及关节突分离

手术入路的选择

1 、前路:单纯前方结构损伤,椎体骨折椎间盘损伤;前方结构损伤+单侧骨折(椎板、椎弓、关节突)或单一韧带结构损伤(棘间韧带、棘突)

2 、后路:小关节脱位、后方双侧骨性结构损伤(椎板、椎弓、关节突)

3 、前后联合入路:前方结构损伤+后方双侧骨性结构损伤

ASIA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的关键肌

平面关键肌平面关键肌

C5 肱二头肌, 肱肌L2 髂腰肌

C6 桡侧腕伸肌L3 股四头肌

C7 肱三头肌L4 胫前肌

C8 指深屈肌L5 趾长伸肌

T1 小指展肌S1-S2 腓肠肌、比目鱼肌

ASIA 脊髓损伤分级

A. 骶段(S4 、S5 )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 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 、S5 )存在感觉功能,但无任何运动功能

C. 神经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 3 级;

D. 神经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 3 级;

E.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预后

不全四肢瘫:47% 恢复行走功能

不全截瘫:76% 恢复行走功能

下肢运动评分>30- 恢复行走功能

下肢运动评分<30- 行走费力,有时需轮椅

下肢运动评分<20- 无行走功能

脊髓受压程度、受伤速度与恢复

1 、完全性损伤脊髓功能基本无恢复

2 、脊髓压迫>50 %者预后差

3 、伤后一周内有部分运动功能恢复者预后好,可恢复到 3 / 4

4 、儿童不完全脊髓损伤恢复较好

预后-不完全脊髓损伤

1 、脊髓中央型损伤:最常见-上肢无力下肢痉挛,预后差,半数病人恢复括约肌功能,大部分明显恢复下肢功能,手的使用功能很少恢复,多发在老年人。

2 、半切损伤-预后最好,90 %恢复括约肌功能及行走功能,单侧绞锁多见。

3 、前髓损伤-脊髓丘脑束及皮质脊髓束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消失,本体感觉存在;伤后2

4 小时内如有神经功能(至少是感觉)部分恢复者预后较好,否则预后差。

4 、后髓损伤,深感觉消失,运动及浅感觉存在,残留行走困难,拍击步态。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精讲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处理 周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脊髓损伤的描述 残疾: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截瘫:胸髓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四肢瘫:颈髓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与反射( 深浅反射) 全失, 肌张力低下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肛门反射, 或阴茎海绵体反射, 或腱反射, 是休克恢复的最早表现 不全瘫: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部分丧失 完全瘫: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完全丧失 发生率 颈椎外伤占整个脊柱外伤的50 %以上 所有钝性创伤的 2 %~ 6 % 10 年近400 例-北医三院 十大错误 1. 误把神经原性休克当成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

2. 错过早期激素治疗时机 3. 鞍区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未查 4. 因做MR 及CT 而未能快速复位 5.X -RAY 检查不充分,范围不够 6. 脊髓损伤被其他脏器损伤所掩盖 7. 漏诊其他部位的脊柱损伤 8. 卧硬板床时间过长,翻身不及时 9. 颅骨牵引用于颅骨骨折的病人 10. 颅骨牵引用于牵张型损伤 早期处理 吸氧:面罩吸氧,浓度40 %PaO2 100 ,PaCO2 <45 气管插管:PaO2 /PaCO2 <0.75 抗休克治疗,血压>90/60mmHg

* 治疗错误可导致肺水肿、ARDS! 药物治疗: 继发性脊髓损伤8 ~72h 1. 甲强龙:首次剂量30mg /kg ,15 分钟 <3hrs,5.4mg /kg /hr × 24hrs, >3hrs <8hrs, 5.4mg /kg /hr × 48hrs, 2.GM-1: <72hrs, 100mg / d × 18 ~32d 影像学检查 32117 例创伤/740 例颈椎外伤/34 例漏诊/10 例不可逆性脊髓损害,最常见原因是X 线检查不充分及读片错误 创伤病人颈椎拍片指征 有神经损害症状及体征 颈部疼痛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分析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02T15:56:59.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肖尚领陈思嘉翟景光 [导读] 先行前路还是后路手术非常重要,这方面文献较少。 肖尚领陈思嘉翟景光(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 476600)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117-02 【摘要】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15例,随访12~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脊柱良好复位、牢固固定,脊髓减压充分,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关键词】颈椎损伤前路后路手术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1~65岁,平均49.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压砸伤3例,道路交通伤8例。受伤部位:C4/5 2例,C5/6 9例,C6/7 3例,C4/5及C5/6 1例。新鲜损伤14例,陈旧性损伤1例;单侧小关节绞锁5例,双侧小关节绞锁10例。本组脊髓损伤分级:按照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1992年根据Frankel分级修订的标准(即ASIA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3例,D级2例。 1.2手术方法局麻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先行颈后路手术,术式包括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术。减压范围为C3~7椎板至小关节突关节内侧。同时在牵引下用骨膜剥离器撬拨将交锁的上下关节突复位。随后将患者改为仰卧位,肩下垫枕保持颈部轻度后伸。颈丛麻醉或全麻下行前路手术。颈右侧斜切口或横切口进入并显露病变椎体前部。透视定位以后用颈椎椎体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将椎间盘、骨折碎片及骨折严重的椎体切除,将脱位的椎体复位,复位满意后取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 1.3术后处理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预防切口感染,甘露醇250ml每日2次快速点滴,地塞米松30mg每日1次,3天后停药,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这样可预防脊髓水肿促进神经恢复。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在颈托保护下进行四肢功能锻炼。颈前部切口7天拆线,颈后部切口10天拆线。术后7天、3个月、半年拍摄颈椎正侧位X光片。 2 结果 手术时间为4.5±0.5h,术中出血200~500ml(平均360 ml)。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感染及不愈合情况。2例术后声音嘶哑,2个月后恢复。因呼吸困难,需气管切开8例中,ASIA分级A级4例,B级4例,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3天至6个月。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和ASIA分级的下降。术后感觉恢复3~20(平均12.7)个平面,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级。相邻节段固定为1例。术后X线、CT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随访12~21个月, 平均17个月。4~8个月(平均5.5个月)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 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物有松动、移位、断裂或脱落。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常发生于下颈椎,合并有小关节绞锁时,脊髓和神经根被卡压在下位椎体的上缘与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和椎板之间,这种卡压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危害非常大,多伴随不同程度的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如果病人出现截瘫症状,则需要早期手术,以便尽快恢复颈椎椎体的序列,解除椎体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为脊髓或神经根的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防止进一步的机械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1]。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有关节突交锁的患者,闭合牵引或手法复位外固定是最古老和传统的方法。难以复位的可能性,复位中或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恶化,长期卧床或外固定所带来的并发症以及后期较高的颈后凸畸形是其突出的缺点[2]。随着现代内固定和外科技术的发展,其运用范围已越来越小。 对于颈椎三柱损伤严重,单纯的前路和后路手术均不能达到减压和稳定要求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椎间盘损伤,往往伴随间盘损伤后突入椎管,关节突关节绞锁的;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双侧关节突绞锁或骨折,闭合复位后极不稳定的;损伤节段的前后方都有致压物不能采用闭合复位的,应选择同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后路解除小关节绞锁,切除下陷的椎板骨折块,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和稳定性。前路减压切除损伤的间盘或椎体取大块髂骨植骨+钢板固定,为椎体和间盘切除术后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前路支撑结构。因此,前后方同时减压,复位和固定方能达到治疗的要求。 先行前路还是后路手术非常重要,这方面文献较少。陈得玉等认为,对单纯脱位而无明显间盘突出者,应先行后路手术复位减压固定,复位时操作必须轻柔,避免暴力,以防加重脊髓损伤,对有明显椎间盘破裂突出椎管,并引起脊髓受压的不全瘫痪者,则应先行前路减压,然后经后路复位固定,再行前路植骨钢板固定,以避免医源性瘫痪加重[3]。 总之,同期前、后路手术的优点是充分减压为脊髓神经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复位和坚强固定恢复了脊柱的正常序列,缩短了治疗期,利于早期康复锻炼,节省了病人的费用。但手术创伤大,患者耐受力差;术中变换体位,麻醉时间长。尚须解决的问题是,能否通过前路复位、坚强固定和植骨融合,达到一次解决难复性骨折脱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94-106. [2]Hadley HN. Initial closed reduction of cervical spine fracture-dislocation injuries[J]. Neurosurgery, 2002, 50:44-50. [3]陈得玉,贾连顺,谭军,等.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J].骨与关节损伤,2002,17(2):97-79.

颈椎骨折患者护理常规

颈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1、颈椎骨折:发生在颈椎部的骨折。 2、病因:多间接暴力所致,如高空坠落。直接暴力多为火器伤,和平时期少见。 3、分类及病理: (1)按暴力作用方向分类 1)过伸型:常发生于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撞车,头部受力后仰引起。 2)屈曲牵拉型:常伴有椎间关节脱位、半脱位。 (2)按骨折后稳定性分类 1)稳定型:骨折后较稳定,不易移位,如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不超过原高度三分之一的。 2)不稳定型:损伤严重,暴力不仅有压缩,还伴有旋转力量,复位后不稳定。如过度压缩的骨折,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有脱位的椎体骨折等。由于不稳定易出现颈椎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二、临床表现: 1、死亡率高如暴力较强,作用迅猛,易因颈髓高位损伤而死于现场或运送途中。 2、颈部不稳感患者者自觉头颈如折断似的不稳,不敢坐起或站立,喜用双手托住头部。 3、颈痛及肌肉痉挛。 4、颈部活动受限。 5、被迫体位如双侧关节均有脱位时,头颈呈前倾斜体位;如一侧关节脱位,头向健侧旋转并向患侧倾斜。这种体位加重了活动受限的程度,包括张口困难。 6、其他如局部压痛、吞咽困难、发音失常等,脊髓神经受累时,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三、治疗方法: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治疗目的是复位并获得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未受损神经的功能丧失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获得早期的功能恢复。 1、稳定性骨折:牵引复位,复位后石膏固定 (1)颌枕带牵引:轻度压缩性骨折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 ,复位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即可起床活动。 (2)颅骨牵引:压缩明显或双侧椎间关节脱位,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5 kg,复位后再牵引2~3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 2、手术治疗爆破型骨折伴有神经症状的,原则上手术治疗,一般经前路手术,去除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该类损伤一般病情严重,若存在严重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 四、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骨折部位特殊,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较高,部分上颈椎骨折患者术前行颅骨牵引,术后又丧失了寰枢关节的部分运动功能,导致头颈活动特别是旋转明显受限。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安全性、治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担忧。因此术前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对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都非常重要。护士首先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取得信任;然后说明牵引和手术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配合。介绍同种病例的手术效果,给予信心;再

颈椎骨折脱位病人的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7-15T08:18:50.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曾清莲胡梅珍[导读]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常合并脊髓损伤,多数为车祸、高空坠落所致。 曾清莲胡梅珍(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新余338025)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356-01 【摘要】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常合并脊髓损伤,多数为车祸、高空坠落、暴力打击或砸伤所致,以致出现损伤平面以下完全失去功能造成瘫痪。由于病情突然,患者在心理上、精神上难以承受,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焦虑烦燥,因此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精神护理,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 【关键词】颈椎骨折瘫痪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常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以解除骨折碎骨片突出椎间盘,脱位的椎体对脊髓的压迫,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11月共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内固定术共青团中央3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0—52岁,均为颈2—6受伤,其中颈椎骨折20例,颈椎脱位12例,入院时尾骶部已经形成2度压疮8例,受伤原因:车祸18例,坠落伤8例,击伤6例。由于受伤直接损伤脊髓,使受伤平面以下躯体的咸觉、痛觉、触觉、温觉及运动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无一例有并发症出现,12例好转出院,20例症愈出院带压疮入院者均症愈出院。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发生意外致使截瘫,使患者心理和生理承受很大的压力,由于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疗效因而患者立产生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因此我科护理人员理解病人,主动与病人接触,通过勾通,关心体贴患者,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护理。 2.2体位护理和体温监测:颅骨牵引病人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防止颈椎错位,翻身时要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身躯,保持牵引绳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颅骨牵引钢针口处滴75%酒精4-5滴,每日更换敷料一次。由于脊髓损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容易发热,腋下体温大于38.5度,即给予物理降温,高热给予4度冰盐水300毫升低压灌肠。 2.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3.1压疮和预防和护理 a.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头部垫软枕,腰背部垫软枕臀部垫气圈,两腿下垫软枕,踝部垫小棉圈。 b.受伤早期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后根据病情好转改为3—4小时翻身一次。 c.床铺保持清洁燥,皮肤经常清洗,排泄物及时处理。 2.3.2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a.严格无菌操作消除感染机会。 b.对留置导尿者,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尿道口每日消毒二次,并用生理盐水加庆大梅素膀胱冲洗每日1—2次,每周验尿常规2次,每四小时开放尿管,以便建立反射性膀胱和自律性膀胱。 c.康复期双下肢肌力为1—2级时,给予训练排尿,热并按摩膀胱区,观察排尿情况,有22例经过上述方法能自行排尿。 2.3.3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预防肺炎,应经常鼓励并积极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分泌物多时有窒息的危险,应及早作气管切开,及时排痰,使患者呼吸道通畅,吸痰后可滴入a—糜蛋白酶以防肺部感染。 2.3.4 便秘和大便失禁的预防和护理 做好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肉、鱼等,忌辛、辣、煎、炸食物,嘱多饮水,食蜂蜜,多吃香蕉,以防便秘。如发生便秘者,用开塞露塞肛,必要时戴手套挖出粪便,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防止粪便中毒,大便失禁时用止泻药并保持肛门皮肤清洁。 2.3.5 预防肌肉荽缩及关节挛缩 指导并协助功能炼,每日作出2次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以防肌肉荽缩和发生关节挛缩畸形,足部用软枕支垫使踝关节保持90度位置,防足下垂。 2.3.6 预防烫伤 截瘫病人因感觉丧失,可发生烫伤和冻伤,给患者慎用热水袋,擦澡、洗脚水等温应低于正常人,一般不做热敷,如病情需要,以50度为宜,灌肠温度为39度。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致高位截瘫病人因病程长,长期卧床,并发症多,我们在工作中如护理不当,随时危及生命。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配合医生采取可靠有利的护理措施,做好床头交接班,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我科四年来32例,12例好转出院,20例症愈出院。

颈椎骨折脱位术后的功能锻炼指导

颈椎骨折脱位术后的功能锻炼指导 宁 宇 (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脊骨科 南宁 530021) 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类常见疾病,多数由于车祸、坠落等外伤所致。有可能形成对脊髓的继发损伤而出现完全截瘫或不完全截瘫,是一类非常严重的伤害性疾患。其术后的功能锻炼,与机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科从1998年3月至2003年12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人共142例,经手术及术后正确的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本组颈椎骨折脱位病人共142例,男92例,女50例。年龄8~73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车祸89例,高处跌落44例,重物打击伤8例,跳水受伤1例。其中C1、2骨折脱位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133例。无神经系统损伤或仅合并神经根损伤的73例,脊髓损伤的69例,其中完全截瘫27例,不完全截瘫42例。 112 治疗方法:先行枕颌布兜牵引或颅骨牵引,并行M R I 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脱位、神经受损情况。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90例,后路减压固定3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2例,C1、2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6例。 113 结果:127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15年,随访率89%。42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F ranke l分级[1]提高113级,27例完全截瘫者脊髓功能改善不明显。 2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211 无脊髓损伤 21111 术后病人清醒即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以观察神经恢复情况,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术后病人可除去枕颌布兜牵引或颅骨牵引,平卧4~6 h,颈部不能扭曲,翻身时需头颈成一水平直线呈轴式翻身,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以免再次发生移位,损伤脊髓。21112 术后第一天开始做上肢伸展,扩胸运动,手的握力锻炼(用力握圈或捏橡皮球)及下肢的屈伸活动,第3~4天病情允许,摇高床头,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带颈围练习坐起。第5~6天下床活动,下床时带颈围先侧身坐起,逐渐将身体移至床边,双足下垂,无头晕、眼花感觉时再站立行走,避免长时期卧床突然站立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 21113 术后伤口拆线时间5~7d,拆线后可以出院。出院后仍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带颈围3个月,3个月后到医院复查拍片,决定是否拆除外固定物。应避免颈部受到外力的碰撞,拆除外固定物后平时注意不要使颈部过度疲劳,如阅读、书写时要定时抬头,轻轻转动一下,让颈部稍做休息,要避免突然转动颈部,需要转身时务必使头部与身躯同时转动。继续加强上肢和下肢的主动及被动锻炼,主要是为了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12 有脊髓损伤 21211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完全或部分丧失,康复应自损伤之日开始,通过保持和改善损伤后尚存的肢体残余功能,促进与协调活动能力,使用辅助装置,协助病人获得功能的更大恢复[2]。 21212 术后第3~4天,病情允许时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抬高床头,带颈围练习坐直于床上,使用辅助工具,练习进食,继续加强上肢肌力、背阔肌和各手指的锻炼,在床上活动。第7~8天在他人帮助下练习从床上到轮椅,从轮椅到床上的锻炼。坐轮椅超过2h时应注意每半小时左右用上肢撑起躯干,使臀部离开椅子,避免坐骨结节处形成褥疮。对瘫痪的肢体采取被动功能锻炼方式进行活动,每天6~8次,每次5~10m in。 21213 加强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生活能力尽可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还可根据病人自身条件、文化水平、爱好,选择与伤残后相适合的职业进行训练,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恢复期是长时期、最艰难、最痛苦的阶段,医护人员及家属还应辅以心里治疗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大的努力求得病人各项功能的最大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Goff in J,Loon,C alenbergh FV,e t a l.Long2te r m resu its af ter anter i o r cer vi ca l fu sion and osteo syn the tic stab i2 lizat i on for f racture and?o r d isl oca ti on of the cervica l s p ine.J Sp inal D iso rde r s,1995,8:5002508. 2 陆以佳,刘咸璋,刘 淼.《外科护理学》,1999,7(2):4871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JOU RNAL O F GUAN GX IM ED I CAL UN I V ER SITY  2004Sep t;21 0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