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材料:《小学道德与法至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48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李敏李仁琼黄东艳邓涓熊明俊

授课对象:龙里县第一小学二年级

使用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册书遵循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

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材上册和下册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

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

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

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本册教材具有教材特点

1.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

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提

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

想有密切的联系。

2.以提高道德意识为主线。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

部分优秀的传统故事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光,了解祖国的自然风光、

旅游名胜。

2.尝试制订计划,学习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

3.了解关于食品的简单营养常识,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

的饮食。

4.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一起的

快乐;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5.关心、爱护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

及的事情。

五、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

六、教学中应注意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

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

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

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

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

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

2018年2月25日

(完整word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奖励一下自己》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第4条“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第5条“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第6条“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第7条“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在学期末,是本学期的总结课,也是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一课。 旨在从整体上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和小组的成长自信,同时也看到不足,并能够制定切实的发展计划。本课分为个人视角和群体(小组)视角两个层次。教学要结合学生即将面对的由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渡,引导学生回顾两年来的成长与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确立成长的自信,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大多比较活跃,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但由于年纪较小,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更多的关注眼前和近期的事情,关注别人多,反思自己少。他们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学习上也渐渐有了差距,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待规范和提高。由于特有的年龄特点,总结两年的过往生活有难度。 四、教学目标 (一)体会自己两年来的成长与进步。 (二)能欣赏他人,了解赞美和鼓励他人给人际交往带来的美好感受。 (三)总结他人及团队的进步,并为他人和团队的进步而高兴和自豪。 (四)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并明确将来努力的方向。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结自己两年的小学生活,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树立自信,不断进步。 难点:结合生活和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 六、教学资源 学生获奖视频或照片(校内外)、家长老师视频、心愿瓶、小卡片、奖状模板。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快乐的二年级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从进入小学到现在,已经两年了,相信你一定收获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奖励一下自己。(师板书课题)一起来看我们的精彩瞬间吧!(课件ppt)师采访课件中出现的同学:参加了什么活动?获了什么奖?得奖的心情怎样? 活动一:我们的奖励 1.除了这些同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小榜样值得学习。(出示奖章盒)这个盒子里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各种奖章。(课件出示颁奖规则)课件出示奖章,同学思考颁发给谁最合适,师指名同学颁发奖章并说明颁发的理由,获奖同学说说获奖感受。 2.(1)师:得到夸奖真是让人愉快的一件事,《小刺猬和獾》就是这样成为好朋友的。(看视频动画)说说,獾为什么要感谢小刺猬?小刺猬又为什么说獾帮助他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学生发言)。 (2)看来,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真心的赞美别人,也会使人特别高兴。接下来,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像我们刚才那样找出小伙伴身上的优点,夸夸他吧。(四人小组交流,采访部分同学说说得到夸奖后的心情或想法。)3.

(完整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全册教案 1 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 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 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 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 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分享经历,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教学准备: 1. 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事件 2. 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试的案例,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用于抽签 3. 课件,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 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

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师总结:同一条河流,老牛觉得它是没不过膝盖的小溪,松鼠觉得它是深不可测的天险,而小马却觉得它不深不浅刚刚好。如果把每一本书比作一条河流,由于年龄、经历的不同,或许有的读者像松鼠,有的读者像老牛,他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读后感受。而你就是那匹小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更要亲自去体验。 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勇敢尝试的经历哪位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你的成功和喜悦的心情?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如何有准备的挑战第一次。 二、小组讨论 同学们才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不敢行动或行动失败,这里是老师收集来的一些同学们挑战第一次未成功的故事(拿出之前准备好的抽签盒)每个小组抽一张后讨论,如果是你该怎么办。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全教案

XX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 全教案 XX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珍惜粮食、做事不拖拉等生活习惯。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的成长进步,获得成就感;懂得有烦恼是正常,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努力向优秀进发。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4、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二、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我们爱整洁我们有精神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单元体验活动:过好每一天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多美丽可爱的动物大自然,谢谢您单元体验活动:向快乐出发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付第四单元:我们

在一起我想和你们在一起玩请帮我一下吧分享真快乐大家一起来单元体验活动:拥抱你我他三、全册教学要求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 1 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 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四、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 好每一节课。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材料:《小学道德与法至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48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李敏李仁琼黄东艳邓涓熊明俊 授课对象:龙里县第一小学二年级 使用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册书遵循道德与法制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 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材上册和下册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 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 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 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本册教材具有教材特点 1.思想品德合科研,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在思想品德教 育方面,除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集中以外,还有下列特点:提

高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思 想有密切的联系。 2.以提高道德意识为主线。 3.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注重实用性。本册课本除保留了一 部分优秀的传统故事外,还选编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光,了解祖国的自然风光、 旅游名胜。 2.尝试制订计划,学习合理地安排个人的课余生活。 3.了解关于食品的简单营养常识,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 的饮食。 4.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一起的 快乐;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5.关心、爱护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 及的事情。 五、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 六、教学中应注意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 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 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 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 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2019年春学期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参照课标提出的课程框架,创建有内在逻辑的教材单元框架。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二年级教科书每册由四大场域构成,与一年级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让爱住我家》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做诚实的孩子》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解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 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 (全册) 1 2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珍惜粮食、做事不拖拉等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的成长进步,获得成就感;懂得有烦恼是正常,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努力向优秀进发。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1、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 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 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 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 鼓励学生 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 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 分享经历, 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教学准备: 1. 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 事件 2. 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 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试的案例, 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 用于抽签 3. 课件, 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 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 老马对小马说: “你已经长大了, 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 “怎么不能?我很愿意 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 “那好啊, 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 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 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 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 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 问问她该怎么办, 那多好啊! 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 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跑过去, 问道: “牛伯伯, 请您告诉我, 这条河, 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 “水很浅, 刚没小腿, 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 立刻跑到河边, 准备过去。突然, 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 拦住他大叫: “小马! 别过河, 别过河, 你会淹死的! ”小马吃惊地问: “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 “深的很哩! 昨天, 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 “唉! 还是回 家问问妈妈吧! ” 小马甩甩尾巴, 跑回家去。妈妈问他: “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 路, 我我过不去。”妈妈说: “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 “是呀! 牛伯伯也这么说。可 是松鼠说河水很深, 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 ”妈妈说: “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 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 说: “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 “孩子, 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 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 你去试一试, 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 刚刚抬起前蹄, 松鼠又大叫起来: “怎么?你不要命啦!? ”小马说: “让我试试吧! ”他 下了河, 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完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 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分享经历,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教学准备: 1.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事件 2.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试的案例,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用于抽签 3.课件,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重磅】2018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 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

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 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 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录像片) 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 ⑵为什么要先开窗户,再洒水、擦黑板、扫地、抹桌椅?不这样做会怎样?步骤颠倒又会怎样?为什么? ⑶老师为什么要夸奖我们?是怎样夸的? 3、身心健康与环境整洁。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 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 能遵守课堂学习的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 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 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 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 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教材游戏较多, 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 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本教材面向了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让学生懂得我们要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指导学生在对故事、情境的思考当中领悟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行为, 使学生明白我们要敢于挑战和尝试, 并懂得区

分那些事情要大胆试, 哪些事情不能试, 那些事情要别人帮着才能试, 培养应付挑战的勇气, 愿意想办法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烦恼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正确对待烦恼,变烦恼为快乐,才是好的生活态度。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尝试心理调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消除烦恼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行为习惯。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 学会自理,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用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2.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积极参与有益的游戏 , 健康快乐的成长,喜欢锻炼身体,愿意坚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知 道迷恋电子游戏的害处, 从而能够正确对待电子游戏和上网, 能有 节制地玩电子游戏,健康地上网,坚决不到网吧和游戏机房去玩。通过安全事例 , 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 懂得如何注意游戏安全 ,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感受到锻炼身体的好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传统游戏的教学能引导孩子在高科技的今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幼儿动手、思维、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游戏的新花样,让孩子们在自愿的、自由的活动中,体验快乐,学会对信息进行家中处理产生新的联想或者学会解决新的问题。 3. 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引导学生从生活的 细微之处入手开展环保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备课(自己整理)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案 本册教材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爱在身边、保护自己、我是中国人和我长大了。每个单元下设2—3个学习主题。教学内容涉及:爱向我走来、爱心献给你、爱心故事会、学会自救、我爱我的祖国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在生活的基础上实现课程的高度综合 从内容看:将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手工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多项教育内容在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整合。 从目标看:关注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重目标。 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并在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各项教育内容和多重目标的综合。 2.充分体现教材的范例性 新教材所蕴含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不再是以“告诉”的方式,而是以范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教材呈现的是一个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情景,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情景去感悟。 过去那种唯一、绝对的教材观念是不恰当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普遍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新教材的设计注重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和对可能生活的憧憬,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分析 1.以时间和儿童成长的需要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本册教材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主线,以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为线索,整体呈现儿童的生活,从而引发儿童综合的学习和思考。同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着重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儿童需要并乐于学习的内容,在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同时,也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地位。突出养成教育,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能自然和谐相处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学习特点。通过精心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最新].pdf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 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 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 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 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 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 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 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 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生活性本课程视

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 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 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 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 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 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 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 位一体。(四)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 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 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 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 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二、课程基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1 挑战第一次 教学目标: 1.学会勇敢挑战生活中的第一次 2.辨别新鲜事物是否可以尝试 3.学会尝试未知事物前向同伴寻求帮助.意见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引导学生辨别哪些事物可以独自尝试.哪些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哪些不可以尝试.鼓励学生克服心理尝试新鲜事物。 教法: 利用教材例子引起学生发言.分享经历.带领学生共同面对挑战。 教学准备: 1.设置一些学生未经历过的情景.事件 2.收集学生关于尝试事物的经历及感受.并总结尝试失败或还未尝试的案例.做成纸条放在盒子中用于抽签 3.课件.含有一些是否可以尝试的经典案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交流 教师引入《小马过河》故事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走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