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4-3汽化和液化1

4-3汽化和液化1

4-3汽化和液化1
4-3汽化和液化1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两课时)

学生分析: 学生比较常接触热学现象,有一定的熟悉感,但是对于一些本质的知识还是不大清楚,学生喜欢做实验,但是不大会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不出规律.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能力比较差,欠缺灵活性.

内容分析: 这节课分两个课时进行,第1课时只学习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的现象,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下节课再来学习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及液化现象.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

2.认识沸腾和蒸发现象。

3.知道什么是沸点。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价

值观,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把生活与实际相结合,学习物理知识可以

更好的了解生活,服务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蒸发和沸腾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能力。

教学准备: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细线、计时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机,小烧杯,硬纸板,温度计,玻璃片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教学

教学场室:多媒体课室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在黑板上涂一些酒精,一会儿酒精不见了,黑板上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

二、新课:

1、教师演示实验: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取出此袋放

入冷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而在冷水中变瘪?请学生闻闻、看一看口袋里有什么,再猜想一下。

引导学生答出:在热水中时,酒精变成了气态,体积变大,所以塑料袋胀

起;冷水中时,气态的酒精重新变为液态,体积变小,所以塑料袋瘪下去。

教师引导,总结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板书: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2、蒸发

我们平时晒湿衣服,放一杯水过一段时间就发现不见了那些水?那么这些水到底

哪去了呢?

学生大都会答出是蒸发掉了。说明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师将桶中的湿毛巾拧成一股绳一样,然后问如何,使这毛巾干得快些?

引导学生探索进行计论。

教师在学生提出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在阳光下比不在阳光下要干得快;用电风扇比不用电风扇干得快些;要用电吹风比用电风扇要干得快些;用大的衣架比用小衣架要干得快些。

并通过与学生的探讨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总结得出: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越高,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而要想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4.蒸发吸热

演示实验:

(1)把酒精擦在两个同学的手背上,并说出感觉。(感到凉)

(2)将两支温度计中的一支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住并浸酒精,观察示数变化,另一支直接放在空气中。观察支温度计的变化情况。

结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的。

教师归纳:这个实验说明液体蒸发时温度下降。正在蒸发的液体温度下降,它必须从周围的物体吸热。所以,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从周围吸热,液体蒸发时有致冷的作用。

结论(板书):蒸发吸热。

提问: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过度: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

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5、探究水的沸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大家应该都烧过开水,那么大家是否细心的观察过水沸腾时的现象吗?水沸腾

时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现象。(有泡泡,有白气,温度升高,烫手)

大家说了那么多,到底有哪些是真的呢?我们用什么来证明你说的是否正确

呢?(实验)

好!

下面我们来探究水的沸腾。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如图4。3-2的装置,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

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将数据填入80页表格中。提醒学生正

确使用酒精灯。仿照晶体熔化曲线图,将数据在79页图4。3-3表格上作出温

度和时间的关系图象。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和得出结论:

请学生代表小结实验的现象

教师小结并板书: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请学生代表仿照晶体熔化曲线图象描绘出水温从90到水开始沸腾时的曲线图象,

指导学生观察图象并引出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让学生看书本的沸点表,让学生查一下水的沸点,为什么和我们测出的结果不一

样呢?我们同在这个课室为什么结果也不完全一样呢?教师说明因为有气压这个

因素影响,同气压下,实验存在误差。

简介纸锅烧水实验,说明为什么纸锅不会燃烧,布置学生回去动手做一做,试试看是不是真的呀。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四、课后练习:

1.人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为什么容易患感冒?

2.小勇喝开水时,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学生比较常接触热学现象,有一定的熟悉感,但是对于一些本质的知识还是不大清楚,学生喜欢做实验,但是不大会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不出规律.在应用物理知识解

释物理现象能力比较差,欠缺灵活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3.3 汽化和液化学案设计(含解析)

第3节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 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自主探究 导学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态变成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态变成态叫液化. 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现象. 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样出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矿泉水瓶“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 导学二:蒸发和沸腾 观察两幅图,思考过一段时间会发生的现象. 归纳小结:这两幅图中都发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甲图中汽化现象为,乙图中汽化现象为. 1.蒸发 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 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 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②;③. 2.沸腾 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中. 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沸腾时声音.水沸腾前气

泡由变,水沸腾时气泡由变. ③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停止对水加热,水沸腾.说明沸腾需要. 根据以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 (3)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 ,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4)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 导学三: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3)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 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为什么生活中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用100 ℃的水烫伤更厉害? 问题2: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 【反馈练习】 1.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 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 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 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

4-3汽化和液化1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两课时) 学生分析: 学生比较常接触热学现象,有一定的熟悉感,但是对于一些本质的知识还是不大清楚,学生喜欢做实验,但是不大会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不出规律.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能力比较差,欠缺灵活性. 内容分析: 这节课分两个课时进行,第1课时只学习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的现象,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下节课再来学习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及液化现象.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 2.认识沸腾和蒸发现象。 3.知道什么是沸点。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价 值观,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把生活与实际相结合,学习物理知识可以 更好的了解生活,服务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蒸发和沸腾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数据能力。 教学准备: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细线、计时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机,小烧杯,硬纸板,温度计,玻璃片 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教学 教学场室:多媒体课室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在黑板上涂一些酒精,一会儿酒精不见了,黑板上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 二、新课: 1、教师演示实验: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取出此袋放

入冷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请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而在冷水中变瘪?请学生闻闻、看一看口袋里有什么,再猜想一下。 引导学生答出:在热水中时,酒精变成了气态,体积变大,所以塑料袋胀 起;冷水中时,气态的酒精重新变为液态,体积变小,所以塑料袋瘪下去。 教师引导,总结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板书: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2、蒸发 我们平时晒湿衣服,放一杯水过一段时间就发现不见了那些水?那么这些水到底 哪去了呢? 学生大都会答出是蒸发掉了。说明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师将桶中的湿毛巾拧成一股绳一样,然后问如何,使这毛巾干得快些? 引导学生探索进行计论。 教师在学生提出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在阳光下比不在阳光下要干得快;用电风扇比不用电风扇干得快些;要用电吹风比用电风扇要干得快些;用大的衣架比用小衣架要干得快些。 并通过与学生的探讨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总结得出: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越高,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而要想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4.蒸发吸热 演示实验: (1)把酒精擦在两个同学的手背上,并说出感觉。(感到凉) (2)将两支温度计中的一支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住并浸酒精,观察示数变化,另一支直接放在空气中。观察支温度计的变化情况。 结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的。

人教版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1.液化和气化、升华和凝华的性质、现象及特点 2.蒸发和沸腾的性质及特点 3.水的沸腾现象实验 一、汽化 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1)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 (2)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 (3)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 (一)蒸发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3、液体蒸发致冷 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液体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这是因为:液体蒸发从液体中吸热,造成液体温度下降,与周围物体有温度差,液体就从周围物体吸热,所以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这就是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二)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腾的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1)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2)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完整版《汽化和液化》.doc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稿思维图——上什么、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万年二中 本节内容于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主导引导、演示等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学生主体探究、合作等方法 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综合观察提出假设 三、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探索,新课学习分析问题 小组总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生学习,巩固综合创新知识 四、板书设计:如下图生活——物理——生活 设计理念“先行组织者”策略 五、设计理念及创新之处“媒体选择率”的原则和方法 创新之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板书的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流程图

《汽化和液化》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再结合实际教学,我们一般将本节课分为三个课时讲解,即两节新授课,一节巩固课。而我说课的内容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汽化和液化之《水的沸腾》。本课时的设计对象主要针对普通初级中学,即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能基本易于实现此堂课的教学。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和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于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举足轻重,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探究之一。 (2)作用: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普遍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应用物理的一般规律解释现象;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给出几种液体的沸点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安排了“想想做做”,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挖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和汽化是两个互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2)过程和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善于独立观察和思考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2)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现象或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引导探究法为主,并结合讨论法、演示法、归纳及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适当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PPT课件及相关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有效信息容量。 2.学法: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及竞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教法、学法的应用将在以下内容中具体提到。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创设,新课引入提出问题(课堂中时间为3分钟) 问题情境1: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加油”两个大字,一段时间后“加油”不见了。引导同学们思考:“加油”两个字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专题18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18 温度与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 1.(2020·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下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汞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答案】C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到现在为止,我国出现的最高气温为49.6℃,最低气温是零下52.3℃,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要求所用液体的沸点高于最高气温,熔点低于最低气温,符合这一要求液体的是酒精。 故选C。 2.(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初中生大拇指的宽度一般为10cm B.中学生一百米跑步达标成绩约为13min C.炎热的夏天,摸太阳下的石头烫手,则石头的温度一定高于37℃ D.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答案】C 【解析】 A.初中生大拇指的宽度一般为1c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一百米跑步达标成绩约为13s,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在37℃,摸起来烫手的石头,温度远高于体温,所以一定高于37℃,故C符合题意;D.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0.05kg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1·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升高到0℃吸收的热量______水从0℃升高到2℃吸收(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由图像丙推知,冰块从4 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2 吸热等于 【解析】 (1)[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中液柱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2℃。 (2)[2]由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持续加热,所以冰熔化过程为吸热过程。 -℃升高到0℃加热时间为2min,水从0℃升高到2℃,加热时间为2min,所(3)[3]由图像丙可知,冰块从4 -℃升高到0℃吸收的热量等于水从0℃升高到2℃吸收的热量。 以冰块从4 4.(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13 【解析】 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数值越往下越大,应读零下,读作-13℃。 5.(2021·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物理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技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解析版)

专题24 物态变化问题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1)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2)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2)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3)作用是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5)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6)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是液化放热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例题1】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冬天河水结“冰”D.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答案】D 【解析】“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正确;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 【例题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3节汽化和液化 元阳县小新街中学—————钟红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用具】 1.电教器材: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温度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秒表、酒精、纸盖、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实验: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教师:地上和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液体变成气体跑到了空气中。

二、进行新课 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火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 学生: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 实验: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学生:塑料袋瘪了,酒精又回来了,袋中的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教师总结:物质的液体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板书)(一)探究水的沸腾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经常烧开水,水烧开就说水沸腾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2.进行猜想。 (1)水沸腾有什么特征?(1)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2)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2)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3)水越来越少(熬干了),水去哪里了?(3)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到空气中去了; (4)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4)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3.设计实验。 按图3.3-2安装实验器材,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绘制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练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3.3汽化和液化练习题 一、练习题 1.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 ℃ B .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 C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 D .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 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 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4. 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主要用来探究 ( ) A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 .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 .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5. 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无法煮熟食物,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 6. 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吸热造成的. 7. 图甲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 C .第10 min后,水继续吸热 D .实验时的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8. 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9. 如图是李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在方格纸上做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OA线段表明水在被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

3.3《汽化和液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

3.3《汽化和液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 在0℃时,酒精处于液态 C.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不吸热,温度也不变 2.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左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 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 液态氨 B. 酒精 C. 水 D. 煤油 3.关于物质状态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 沸腾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物体汽化时温度一定降低 D. 只要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就一定沸腾 4.如图所示,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蒸笼上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吸热形成的 B. 湿衣服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加快衣服上的水分蒸发 C. 蜡烛燃烧会产生“烛泪”,“烛泪”的形成是晶体的熔化 D. 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逐渐散去,这种物态变化要放热 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6.治疗新冠肺炎时,医护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和护目镜,护目镜常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关于“雾 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气”是水蒸气 B. “雾气”是汽化现象 C. “雾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D. “雾气”出现在护目镜的外侧 7.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下图 表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讲 汽化和液化(提高)习题答案

微信搜索关注:【兰州新东方初中学习】公众号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汽化和液化(提高) 【习题答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D 2.【答案】C 【解析】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所以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3.【答案】C 【解析】温度计在酒精中的示数是 17℃,从酒精中拿出来后,温度计的液泡上有酒精,酒精很容易蒸发,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当酒精蒸发完之后,温度计的示数再上升,达到室温。 4.【答案】A 【解析】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故选 A。 5.【答案】D 【解析】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 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杯的内表面。 6.【答案】A 【解析】A、开始加热时,水中气泡较少,并且上升过程中逐渐减小.选项 A 错误;BD、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选项 BD 正确;C、水沸腾时,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此选项正确,故选 A。 二、填空 7.【答案】60;不会;60 8.【答案】液化;放 9.【答案】增多;不变;停止;吸 10.【答案】液化;放出 【解析】蒸馒头时,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上层蒸格中的温度较高,所以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1.【答案】液态;液化 【解析】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液态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增大压强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瓶中的;故答案为:液态;液化。 12.【答案】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放出 【解析】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容器 A 中,容器 A 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 B 中,容器 A 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容器 A 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证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三、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3.【答案】(1)96℃;(2)98;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吸热但温度不变;(4)水的初温低 【解析】(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2)由图乙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低于100℃;(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多,或者水的初温度太低。 14.【答案】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加快沙中水的蒸发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三 汽化和液化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2019-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三汽化和液化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梅雨季节,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答案】: 【解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B、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增加 C、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风吹过,人便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 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升华要吸热 C、物体的温度高,是因为它具有较多的热量 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 【答案】: 【解析】:

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状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固,后升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D、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精讲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讲精练含解析: 专题3.3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扫描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致冷。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 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重点难点解读 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 (1)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 对点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 【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答案】B 【解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_第三节_汽化和液化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D )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给湿头发吹热风 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C )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 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细 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

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 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 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 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 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 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

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升华和凝华(提高)知识讲解

升华和凝华(提高) 责编:冯保国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理解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4.掌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升华 1、定义:【高清课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要点诠释: 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要点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 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要点三、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1、人工降雨: 关于人工降雨原因: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烟雾: 关于舞台“烟雾”的之谜: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储藏食物、医学手术: 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该特点,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要点诠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练习1

(限时35分钟,共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D 【解析】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表面积,减少水分蒸发;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沸腾、吸热 【答案】C 3.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答案】D 4.如图1所示,是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解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时,就凝结成细小的小水滴,并漂浮于空气中,这就是我们所见的“雾”,所以“雾”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医学上有一种麻醉剂叫氯乙烷,它是一种透明、沸点为13.10℃的液体,使用时,将容器口对准需手术部位喷出,喷出的四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降温使需手术部位冷冻,使需手术部位麻醉,从而进行手术。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也会对受伤部位喷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 【答案】C 【解析】从题目可知,氯乙烷的沸点为13.10℃。通常空气的温度会高于氯乙烷的沸点,所以氯乙烷会迅速汽化,从而带走大量的热 6.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

《汽化和液化的特点(第1课时)》新课标教学设计(附学情分析) 沪粤版物理《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新课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情分析】:汽化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其特点是学生体验蒸发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团结协作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于在前一节中,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沸腾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经历成为本课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教

学用具】: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物态变化:物质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2、指导学生活动:把水擦在手背上,用嘴吹。教师演示:将棉球蘸少许酒精在黑板上写好“大家好”三个字,请同学们观察酒精的变化.3、提问:有什么现象?有什么感觉?水和酒精到哪里去了? 二、新课教学:、汽化:像水或酒精这样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提问: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是物质液态变成气态? 2、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将纸点燃,后用准备好的纸片叠成小纸锅烧水,你们看到了什么?纸锅中的水烧开后过一会儿会变少吗? 3、小结:这说明汽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张德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片表面变干了,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 做课本中实验,或者观察书上的实验现象图片。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80℃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沸腾 水的沸腾: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学案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 班别:姓名:学号: 一、汽化和液化 1、湿衣服变干,是因为衣服上的_______态的水变为________态的水蒸气, 是__________现象。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汽化。 2、雾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的_______态的水蒸气变为_______态的小水滴, 是__________现象。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液化。 3、手上擦酒精会感到凉,是酒精_______时,要________(填吸、放热)。 4、手被开水的热气熏要比开水烫痛,是高温水蒸气______时,要________。 5、填入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 二、汽化的两种方式 1、使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方式 异同点 蒸发沸腾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吸收热量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表面 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缓慢剧烈 温度变化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温度保持不变(沸点)

2、 熟记: 3、 蒸发是在_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__________发生的 ___________汽化现象。 4、 沸腾是在________温度下从液体________和_______同时发生的 ________汽化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叫沸点,一切液体都有沸点。 5、 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____,从周围吸热,有 __________作用。液体要达到__________,并且不断____热,才能沸腾。 6、 把衣服摊开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水分蒸发。因为, 摊开能增大_________________,向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通风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因素能加快水分蒸发,使衣服干得快些。 7、 几位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 腾”的实验中,记录的温度值, 如下表: (1)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现第 _____min 的温度值数值是不妥 的,应改为___________. (2)请你按修正后的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6 98 98 98 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