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 JGJ52—2006 编制,适合本公司对碎石的常检项目。

1.验收批

1.1 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和

3

同一进场 400m或 600t 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论。根据我公司材料稳定按 1000t 为一批。

1.2 每批检验其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堆

积密度、紧密密度、针片状和压碎指标。

2.取样

2.1 在堆料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

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共16 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2.2 若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有一个试样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2.3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重量(kg)

最大公称粒径( mm)

试验项目

1016202531.5406380筛分析815162025325064表观密度888812162424含泥量88242440408080泥块含量88242440408080堆积密度和紧密

404040408080120120密度

针、片状含量 1.248122040——

注:压碎指标值检验按试验要求的粒级及数量取样。

2.4 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粗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版第0次修改第2页共13页

样品名称、取样的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

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2.5 样品的缩分

2.5.1 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

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

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

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2.5.2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度检验所用的试

样,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3.石子的筛分析试验检验方法

3.1 仪器设备

3.1.1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00、80.0 、63.0 、50.0 、40.0 、31.5 、25.0 、20.0 、16.0 、10.0 、5.00 和 2.50mm的方孔筛,

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的内径均为300mm;

3.1.2 天平或案秤——天平的称量5kg,感量5g;秤的称量20kg,感量 20g。

3.1. 3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1. 4 浅盘。

3.2 试样的制备

3.3 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的量,烘干或

风干后备用

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小重量

最大公称粒径

10.016.020.025.031.540.063.080.0

(mm)

试样重量不少

2.0

3.2

4.0

5.0

6.38.012.616.0

于( kg)

3.4 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3.4. 1 按上表的规定称取试样

3.4.2 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

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

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样总量的0.1%;

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 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

指拨动颗粒。

3.4.3 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

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版第0次修改第3页共13页

3.4. 4 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3.5 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

筛余百分率(精确至 0.1%);

3.5.1 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

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

3.5. 2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4.石子表观密度试验

4.1 本方法不宜用于最大公称粒径超过40mm的石子;

4.2 仪器设备;

4.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2.2 天平——称量 10kg,感量 5g;

4.2.3 广口瓶—— 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4.2.4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 5.00mm的方孔筛一只;

4.2.5 毛巾、刷子等。

4.3 试样制备

试验前,将样品筛去 5.00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下表所规定的两倍,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4.4 表观密度按下列步骤进行:

4.4. 1 按下表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

最大粒径25.0

10.016.020.031.540.063.080.0

(mm)

试样最少重

2.0 2.0 2.0 2.0

3.0

4.0 6.0 6.0

量( kg)

4.4.2 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

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

方法排除气泡;

4.4.3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m1);

文件编号:ZD/SYS-JS-03-003第 2 版第 0次修改

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4 页共 13页

4.4.4 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

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

4.4.5 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

瓶外水份后称重( m2)

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15℃~ 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 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

2℃。

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m03)

(t ) 1000 (kg/m

m0 m2m1

式中: m0——烘干后试样重量( g);

m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共重(g);

m2——水、瓶和玻璃片共重(g);

αt ——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

下表:

不同水温下石子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

水温(℃)1516171819202122232425α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不大

于20 kg/m3,否则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

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 20 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

为测定值。

5.石子的含水率试验

5.1 仪器设备

5.1.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也可用电炉;

5.1.2 天平——称量10kg,感量 5g;

5.1.3 容器——如浅盘等。

5.2 含水率按下列步骤进行

5.2.1 取重量约等于下表要求的量,分成两份备用: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第2版第0次修改

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5页共13页

最大粒径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mm)

试样最少重

22223346

量( kg)

5.2.2 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共重(m1),并在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5.2.3 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共重(m2);

5.3 含水率ωwc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m1m2

100(%)

wc

m2

m3

式中: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共重( 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共重( g);

m3——容器重量( 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注:石子含水率也可采用“炒干法” 。

6.石子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6.1 仪器设备

6.1.1 案秤——称量 50kg,感量 50g。

6.1.2 容量筒——金属制,其规格见下表

石子最大公称粒径容量筒容积容量筒规格( mm)

筒壁厚度( mm)(mm)( L)内径净高

10.0 ;16.0 ;20.0 ;

102082942

25.0

202942943

31.5 ;40.0

303602944

63.0 ;80.0

注:测定紧密密度时,对最大粒径为31.5 、40.0mm 的集料,可采用 10L 的容量筒,对最大料径为 63.0 、80.0mm的集料,可采用 20L 的容量筒。

6.1.3 平头铁锹;

6.1.4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6.2 试样的制备

试验前,取重量约等于下表规定的试样放入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版第0次修改第6页共13页

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最大粒径

10.0 16.0 20.0 25.0 31.5 40.0 63.0 80.0

(mm)

试样最少重

404040408080120120量( kg)

6.3 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6.3.1 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

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共重(m2);

6.3.2 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 25mm的钢筋,将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 25 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

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直到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

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外,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

筒共重( m 2 )。

6.4 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应按以下规定进行计算:

6.4.1 堆积密度(

l

)或紧密密度(

c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3

m 2 m 1

3

l ( c

)

1000 (kg/m

V

式中: m 1——容量筒的重量( kg ):

m 2——容量筒和砂总重( kg );

V ——容量筒的容积( L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6.4.2 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

空隙率

l

(1 l

) 100(%)

c

(1

c )

100(%)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

主 题: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 2版

第 0次修改 第7页

共13页

式中: l ——堆积密度的的空隙率;

c ——紧密密度的空隙率;

l ——石子的堆积密度(

kg/m 3);

——石子的表观密度( kg/m 3)。

c ——石子的紧密密度( kg/m

3

)。

6.5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

以温度为 20±5℃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

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重。用下式计算筒的容积:

V

m 2'

m 1'

式中: m 1' ——容量筒和玻璃板重量( kg );

m '2 ——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重量( kg )。

7.石子的含泥量试验

7.1 仪器设备

7.1.1 案秤——称量 10kg,感量 5g。

7.1.2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7.1.3 试验筛——孔径为 1.25mm及 80um筛各一个;

7.1.4 容器——容积约10L 的瓷盘或金属盒;

7.1.5 浅盘。

7.2 试样制备

试验前,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

丢失),并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

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

最大公称粒径

10.016.020.025.031.540.063.080.0

(mm)

试样量不小于

226610102020(kg)

7.3 含泥量试按下列步骤进行:

7.3.1 称取试样一份(m0)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

使水面高出石表面150mm;浸泡 2h 后,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缓缓地将

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 1.25mm及 80um的套筛( 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 80u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版第0次修改第8页共13页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80um的颗粒丢失。

7.3.2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

为止。

7.3.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um筛放在水中(使

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u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

样的重量( m1)。

7.4 石子的含泥量 c 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c m

m

1100(%)m0

式中:m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重量(g);

m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重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差

值超过 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8.石子中泥块含量试验

8.1 仪器设备

8.1.1 案秤——称量 10kg、感量 5g;

8.1.2 天平——称量 6kg、感量 2g;

8.1.3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8.1.4 试验筛——筛孔直径 2.50mm及 5.00mm方孔筛各一个;

8.1.5 洗石子用水筒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8.2 试样的制备

试验前,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下表所示的量,缩分应注

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石子压碎。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最大粒径(mm) 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量不小于

226610102020(kg)

8.3 泥块含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版第0次修改第9页共13页

8.3.1 筛去公称粒径 5.00mm以下颗粒,称重(m1);8.3.2 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

24h 后把水放出用手碾压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2.50mm 的

方孔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8.3.3 将处理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2);

8.4 泥块含量c,l 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c, l m

1

m

2 100(%)

m1

式中: m1——公称直径5.00mm筛筛余量( g);

m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9.石子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

9.1 仪器设备

9.1.1 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或游标卡尺;

9.1.2 天平——称量 2kg,感量 2g;

9.1.3 案秤——称量 10kg,感量 5g;

9.1.4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分别为5.00、10.0、20.0、25.0 、31.5 、40.0 、63.0 、8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根据需要选用;

9.1.5 卡尺。

9.2 试样制备

试验前,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

1 规定的数量,称量(),然后筛分成下表

2 所规定的粒级备用。

针、片状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表1)

40.0 以最大粒径( mm)10.016.020.025.031.5

试样最少重量

0.3123510

(k g)

文件编号:ZD/SYS-JS-03-003第 2 版第 0次修改

主题:碎子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10页共13页

针、片状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表2)

5.00 ~10.0 ~1

6.0 ~20.0 ~25.0 ~31.5 ~

粒级( mm)

10.016.020.025.031.540.0片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

2.8 5.17.09.111.61

3.8

孔宽(mm)

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

17.130.642.054.669.682.8

间距(mm)

9.3 针、片状含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9.3.1 按上表 2 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

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9.3.2 粒径大于 40mm的石子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下表 3 的规定。

大于 40mm粒级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表3)粒级( mm)40.0 ~63.063.0 ~ 80.0

鉴定片状颗粒的卡口宽度

18.127.6

(mm)

鉴定针状颗料的卡口宽度

108.6165.6(mm)

9.3.3 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m1)。9.4 石子中针、片状颗粒含量p 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0.1%

p m

1100(%) m0

式中: m1——试样式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重量(g);

m0——试样总重量(g)

10.石子的压碎指标值试验

10.1 压碎指标值试验是测定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以间接地推测其相应的强度。

10.2 仪器设备

10.2.1 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

10.2.2 压碎指标值测定仪;

10. 2. 3称量10kg,感量5g;、

10.2. 4 筛孔公称直径为 10.0mm和 2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 版

第 11页

第 0次修改

共13页

10.3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0.3.1 标准试样一律应采用10.0 ~20.0mm的颗粒,并在风干状态下进行试验。

注: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如其粒径大于20.0mm 的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与 10.0 ~20.0mm颗粒有显著差异时,对大于 20.0mm的颗粒应经人工破碎后筛取10.0 ~20.0mm标准粒级另外进行压碎指标值试验。

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公称粒径10.0mm以下及 20.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其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

3kg 的试样 3 份备用。

10.4 压碎指标值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0.4.1 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每装

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 下。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盘底的高度

应控制为 100mm左右;

10.4.2 整平筒内试样表面化,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

保持平正),放到试验机上在160~300S 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

定5S,然后卸荷,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称其重量(m0),

用公称直径为 2.50mm的方孔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剩留在筛上的

试样重量( m1)。

10.5 石子的压碎指标值,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a m

m

1 100(%)m0

式中: m0——试样的重量(g):

m1——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重量(g)。

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如对公称粒径20mm以下和 20mm以上的标准粒级( 10~20mm)分别进行检验,则其总的压碎指标值a 应按下式计算:

a a

1 a 1a

2 a 2 100(%)

a1a2

式中:a 、a——试样中公称粒径20mm以下和 20mm以上两粒级的12

颗粒含量百分率;

a1、a2——两粒级以标准粒级试验的分计压碎指标值(%)。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指标测定值。

文件编号:ZD/SYS-JS-03-003第 2 版第 0次修改

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12页共13页

11.石子的质量要求

11.1 石子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石子的颗粒级配范围

级公称累计筛余搂重量计( %)

粒级筛孔尺寸(方孔筛)(mm)

(mm) 2.36 4.759.516.019.026.531.537.553637590

5~1095~10080~1000~150————————连

5~1695~10085~10030~600~100———————

5~2095~10090~10040~80—0~100——————续

5~2595~10090~100—30~70—0~50—————粒

5~

级95~10090~10070~90—15~45—0~50————

31.5

5~40—95~10070~90—30~65——0~50———10~ 20—95~100 85~100—0~150——————

16~

—95~100—85~100——0~100————单31.5

粒20~40——95~10080~100——0~100———级31.5~

———95~100——75~100 45~75—0~100—63

40~80————95~100——70~100 —30~60 0~100注:公称粒级的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 版

第 13页

第 0次修改

共13页

11.2 石子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55~C30≤ C25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 8

≤15≤25量计( %)

11.3 石子中的含泥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55~C30≤C25

含泥量按质量计≤0.5

≤ 1.0≤2.0(%)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石子的含泥量不应大于 1.0%。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含泥量可由上表的 0.5%、1.0%、2.0%,分别提高到 1.0%、1.5%、3.0%;

11.4 石子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55~C30≤C25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2

≤ 0.5≤0.7(%)

有抗冻、抗渗和其它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混凝土,其所用石子的混块含量应不大于0.5%;

11.5 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表示。岩石的抗压强度比所配制混凝土强度至少高 20%岩石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

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压碎指标值进行质量控制,碎石的压碎指标值宜

符合下表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

注:水成岩包括石灰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牖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喷出的火成

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12.结果判断

所检项目符合上述要求的判断为合格。对不合格项经过双倍复验满足 11 条要求仍判为合格。

13.填写记录——出具报告——校准——审核——批准签发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 JGJ52—2006 编制,适合本公司对碎石的常检项目。 1.验收批 1.1 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和 3 同一进场 400m或 600t 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论。根据我公司材料稳定按 1000t 为一批。 1.2 每批检验其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含泥量、泥块含量、堆 积密度、紧密密度、针片状和压碎指标。 2.取样 2.1 在堆料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 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共16 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2.2 若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有一个试样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2.3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重量(kg) 最大公称粒径( mm) 试验项目 1016202531.5406380筛分析815162025325064表观密度888812162424含泥量88242440408080泥块含量88242440408080堆积密度和紧密 404040408080120120密度

针、片状含量 1.248122040—— 注:压碎指标值检验按试验要求的粒级及数量取样。 2.4 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粗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 文件编号: ZD/SYS-JS-03-003主题: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第 2版第0次修改第2页共13页 样品名称、取样的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 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2.5 样品的缩分 2.5.1 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 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 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 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2.5.2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度检验所用的试 样,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3.石子的筛分析试验检验方法 3.1 仪器设备 3.1.1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00、80.0 、63.0 、50.0 、40.0 、31.5 、25.0 、20.0 、16.0 、10.0 、5.00 和 2.50mm的方孔筛, 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的内径均为300mm; 3.1.2 天平或案秤——天平的称量5kg,感量5g;秤的称量20kg,感量 20g。 3.1. 3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1. 4 浅盘。 3.2 试样的制备 3.3 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的量,烘干或 风干后备用

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准备 1)人员、设备配置 现场管理由一名副经理负责,设专业工程师1人、质检工程师1人、技术员2人、试验检测人员3人,配置平地机1台、压路机1台、推土机1台、自卸车5台、洒水车1台等施工设备。 2)施工材料准备 施工用的水泥、级配碎石等材料,必须试验合格。材料进场前,必须检测合格。 3)水泥级配碎石配合比 经试验室检测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可以实用。 4)施工现场准备 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前先挖至设计标高,用平地机整平场地,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压路机碾压,K30检测≥60MPa/M。 5)过渡段填料要求 ⑴过渡段填料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⑵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严格控制0.5mm 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⑶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倒梯形过渡。混合料采用大型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制,自卸汽车集中运输。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要在水泥初凝前(一般不超过2h)使用完毕。 ⑷施工前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二、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基底平整、碾压密室→台背渗水墙砌筑填筑(横向结构物基坑回填)→填筑路基表层以下水泥级配碎石→填筑路基表层水泥级配碎石。 2)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3)施工工艺说明 (1)施工测量 场地平整完毕后,在施工现场准确标出级配碎石填筑的范围,撒上白灰线。在

碎石实验作业指导

石子试验作业指导书 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每项试验都需要有一定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得少于下表所规定的取样数量,以便经缩分后作试验。 每项试验所需最少取样数量(kg) 1.0筛分析试验: 1.1承接试验委托及样品、登记、编号。 1.2试验目的: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为设计砼配合比提供参数和依据。 1.3仪器设备: 1.3.1园孔筛:孔径为100、80、63、50、40、31.5、25、20、16、10、5、 2.5mm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1.3.2天平或台秤。 1.3.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1.4试样制备: 筛分析试验所需试样数量不得少于下表的规定: 1.5试验步骤: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按下图步骤进行: 计算分计累计筛余百分率 当筛余颗粒的粒径>20mm时,在筛分工程中允许用手拨动颗粒。 1.6结果计算: 1.6.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1.6.2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之总和(精确至0.1%)。 1.6.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1.6.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2.0含泥量试验: 2.1试验目的:测定碎石或卵石中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 2.2仪器设备: 2.2.1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2.2.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2.3筛:孔径为1.25及0.08mm筛各一个; 2.2.4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其它金属盒; 2.2.5浅盘。 2.3试样的制备:将来样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重量,烘干后分成两份备用。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试验所需试样的最少重量(kg) 2.4碎石或卵石含泥量试验按下图步骤进行: 2.5结果计算:

砂(碎石)垫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号: ××××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本作业指导书合用于 XX 高速铁路 X 标段路基工程砂(碎石)垫层的施工。 开工前,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纸及相关的通用图纸和实质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认真阅读和审核,熟悉铁路作业指南、验收标准以及相关的规范。工程技术部门对照图纸,确定中粗砂垫层设置范围, 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质量部门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布置,检查试验量测的频率和监督现场施工,做好日常监督检查记录。试验室负责使用经标定合格的试验仪器进行检测,检测频率和方法符合规范要求,并出具试验检测报告。物资设备部门准备和检验施工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及劳动力的各项指标和合格证。 测量人员复核测量导线点、水准点,按设计要求进行中线、高程和横断面测量放样。 新修或者扩建既有道路,为垫层填料进场和机械进场做好道路准备。 对中粗砂(碎石)的各项试验数据报监理审批后开始备料。 砂、碎石垫层材料宜用中、粗砂,不得掺有粉细砂,含泥量不大于设计要求,并应除尽 其中的植物根系和杂质。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时,砾石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砂、碎石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基边脚0.5m。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施工放样→基底处理→铺下层砂(碎石)垫层→静压→铺土工材料→上层铺砂(碎石)垫层→填土→碾压→检测

施工准备 清基、整平 作预拱 基底压实 铺砂(碎石)垫层 压实 铺土工材料 铺砂(碎石)垫层 填土 进入下道工序 清理场地,将路基范围内原地面上淤泥、树根、草皮、腐植土等全部挖除,原地面基底应密实、平整,坑穴应填平,并形成约 2%的向外排水坡。修筑暂时排水沟,排除场内积水,使周边水再也不进入场内,雨水、渗水随时排出。 选用砂、碎石垫层填料。 机械设备进场、检修、维护、试运转,购置备件、耗材。 (1)压实工艺试验,试验段长度原则上不小于100m,以确定机械配置、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压路机行驶速度等参数,并报监理批准。编制砂(碎石)垫层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采集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对设计的地质条件进行核查。 (3)确认垫层施工的范围和厚度。 按设计要求进行位置放样。准确放出垫层施工的平面范围,在地面上钉控制高程的木桩,用白灰撒出施工范围。

铁路级配碎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铁路级配碎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性能指标。 本试验适用于铁路基床表层用级配碎石、过渡段用级配碎石以及普通铁路用级配砂砾石。 二、试验依据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 10102-2010 三、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四、试验参数 1筛分试验 1.1试验设备 (1)分析筛:级配碎石方孔筛、过渡段级配碎石筛。 (2)天平:电子天平。 (3)电热鼓风干燥箱。 (4)震击式标准振摆仪。 (5)瓷盘、研钵、带橡皮头的杵、钢丝刷等。 1.2试验步骤 (1)根据试样颗粒大小,用四分对角线法取样,取代表性风干试样。称量小于500g时,应准确至0.1g,称量大于500g时,应精确至1g。 (2)根据试样的种类,将试样过1.7mm或2mm或2.5mm筛,秤筛上或筛下试样质量。筛上试样过粗筛,筛下试样过细筛。筛毕,秤

取各筛上及底盘试样质量,准确至0.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1.3结果整理 (1)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 X=[m A/m B]×d x 式中 X—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 m A—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 m B—细筛分析时为所取试样质量,粗筛分析时为所取试样总质量(g)。 d x—粒径小于2mm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 (2)不均匀系数 C u=d60/d10 式中 C u—不均匀系数,计算至0.01。 d60—限制粒径。 d10—有效粒径。 (3)曲率系数 C c=d230/(d10×d60) 式中 C c—曲率系数,计算至0.01。 d30—小于该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30%的粒径。 2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 2.1试验设备 (1)电热鼓风干燥箱。 (2)电子台秤。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批: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业指导书 为了建成高质量的道路基层,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产生的面层过早破坏等现象,特编制作业指导书,要求各项目经理部结合工程设计图纸、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严格遵照执行,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前应由检测试验中心通过室内试验确定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碎(砾)石配合比,科学合理确定水泥掺量、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压实)密度。 1、材料要求 (1)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宜采用标号较低的水泥。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均不得使用。水泥用量宜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2)碎石: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水泥稳定碎石作底基层时,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集料符合规范要求,软弱颗粒和针片状含量不超标,不含山皮土等杂质,各种材料堆放整齐,标识、界限清楚。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并经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3)水:采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等有机杂质的中性水

(PH6~8)。 2、准备下承层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前,应清除下承层面层上的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用土培好路肩。培土时,应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分层的虚铺厚度,同时按水稳的虚铺厚度分层培好路肩,培土宽度要求30cm以上,并与水泥稳定碎石一同分层碾压,确保施工范围内的水泥稳定碎石碾压密实,达到规范要求的密实度,并避免造成水泥稳定碎石的浪费。水泥稳定碎石摊铺时,要适当洒水,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碎石。水稳施工前,应按要求做测量放样工作,并经复测合格。 3、拌和 水泥稳定碎石采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拌和设备必须能够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数量,设备应性能良好,完好率高,保证配料精确,拌和均匀。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满足基层摊铺进度的要求。 (1)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必须满足要求。 (2)料仓或拌缸前应有剔除超粒径石料的筛子。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技术标准 必须符合JGJ52-2006要求。 二、试验制备 按JGJ52-2006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各项试验所规定的重量,在温度为105±5°C的烘箱中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三、主要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一)筛分析 1、仪器设备:① 圆孔筛2.5-40mm一套,及筛底盘和盖各一。 ②天平或案称:精确至试样量的0.1% ; ③烘箱:可控温在105±5℃。 ④浅盘 2、试验步骤: (1)按规定称取试样。 (2)将试样按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

样总量的0.1%为止(当粒径大于20毫米时,筛分时允许用手拨动颗粒)。 (3)称取各筛的筛余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筛分前后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1%。 (4)由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计算得出该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5)每号筛计算得出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筛号各筛得分计筛余百分率相加,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0%)。 3、试验结果: 按照JGJ52-2006,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二)含泥量 1、仪器设备:①架盘天平:称量10kg,感量10g(最大 粒径小于15mm的碎石或卵石用称量5kg,感量 5g的天平)。 ②烘箱:可控温在105±5°C; ③试验筛:孔径为1.25,0.080mm的筛各一; ④容器:容积约为10L的瓷盘; ⑤浅盘。 2、试验步骤:

(1)按规定称取两份试样。 (2)取其中一份(m0)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毫米(200毫米),用手在水中淘洗,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 mm和0.080mm的套筛(1.25 mm筛放上面,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滤去小于 0.080mm的颗粒,在整个试验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80mm 的颗粒丢失。 (3)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 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1)。 3、试验结果:按下式计算含泥量ω0,精确至0.1% ω0=[(m0- m1)/m0]×100% 式中m0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重量(g) m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重量(g)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试验。

(整理)铁路路基工程砂、碎石垫层作业指导书

XX铁路路基工程砂、碎石垫层 施工作业指导书(009) 1、目的 明确路基砂、碎石垫层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路基砂、碎石垫层施工。 2、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XX铁路路基相关设计图》 3、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建XX铁路NASZ-6标段路基工程的砂、碎石垫层施工。 4、作业准备 4.1技术人员对每个工班进行技术交底,确保交底到每一个作业人员。确保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清楚施工工艺、工序、工程关键控制点、各工序的质量标准。 4.2施工前应对作业地段进行测量放线,设路基中线桩、边线桩,用白灰作明显的轮廓线标志。 4.3按实测中桩及边桩的数据绘制施工图交现场指挥人员,按图施工。 4.4施工前应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4.5施工前应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 5、技术要求 5.1砂(碎石)垫层施工前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 5.2按图纸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砂砾垫层,垫层施工的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分层松铺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并逐层压实至设计要求规定的密实度。 5.3垫层宜宽出路基边脚0.5~1.0m,无明显的粗细料离析现象。 5.4填筑或填筑完后应及时完成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反滤层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 5.5施工完毕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6、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砂(碎石)垫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6.1施工步骤 6.1.1工艺试验:施工前先进行砂、碎石垫层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 6.1.2基底处理:排除地表水,清除地表淤泥、草皮及垃圾等杂物,用推土机大致整平后检测基底平整度、排水坡、地基承载力,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6.1.3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放出路基两侧纵向控制桩,确保垫层铺设位置、范围满足设计要求。 6.1.4砂料检验:砂料采用中、粗、砾砂,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大于3%。 碎石料检验:碎石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6.1.5填筑工艺:采用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密实的填筑工艺。砂(碎石)垫层压实度应随垫层所处路堤部位的不同而满足不同的压实度要求。 7、施工要求 7.1根据地基情况采用碾压法压实,施工时控制最佳含水量。 7.2采用级配良好砂砾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它有害物质。 7.3施工中避免砂砾料受到污染。 8、劳动力组织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组建路基施工架子队,并由本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根据工程情况配备若干劳务班组。进行路基砂(碎石)垫层工程的施工。 9、材料要求 9.1砂垫层应采用中、粗、砂砾,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中含泥量不得大于5%;当用作排水固结时,含泥量不得大于3%。 9.2碎石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中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均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10、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机械设备: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自卸汽车。 11、质量控制及检验 11.1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用作排水固结时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中、粗、砾砂和碎石的含泥量均不得超过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11.2反滤层材料含泥量、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11.3砂(碎石)垫层、反滤层铺设位置应符合设计。 11.4砂(碎石)垫层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1.5砂、碎石垫层(反滤层)铺设范围、厚度、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砂、碎石垫层(反滤层)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级配碎石指导书

一、项目简介 北京至霸州铁路地处华北地区的北京市、河北省。本线途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和霸州市,线路全长76.58km(不含新机场站),北京市范围33.43km(不含新机场站),河北省范围43.15km。 京霸五标段正线里程范围为DK80+007.56~DK93+032.71。 二分部承担施工范围:DK88+006~DK90+700段内区间、站场正线和站线、联络线、粮库专用线、工区走行线(其中京保上行联络线至JBSLDK95+059.24、改京九联络线GHLDIK94+000-GHLDK94+600)的全部道路改移、路基、框构桥和涵洞、明洞及其他运营及生产建筑物等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在临近既有线附近施工及地面电力线未拆迁高施工机械无法施工地段,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路基基础加固。 二、材料要求 1、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填筑压实后的渗水系数应大于5×10的负5次方m/s,用开山石块、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不应含有黏土及其他杂质。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篇一: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质量体系作业文件 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版号:第版文件编号:T1102ZZ-WJ19 实施日期:2004年2月日受控状态:(盖章受控)发放编号: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武九铁路工程项目部 编制概况 编制部门:工程部编制人:日期审核人职务:项目总工姓名:日期:批准人职务:项目经理姓名: 日期: 作业文件修改记录单 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确保级配碎石施工作业的质量,使之符合铁道部《新建客货共线铁 路设计暂行规定》(76号文)、《提高铁路路基施工设计、施工质量补充规定》(97号文)要求,符合施工规范及验收标

准的规定,从而确保级配碎石工程质量达标。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一局集团二公司武九铁路项目部所承 担的所有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三、工作内容(一)级配碎石拌合站1、级配碎石拌合站的选择 1.1、级配碎石拌合站一般设在具有足够施工场地,能满足原材料存放和级配碎石生产、存放的场地,必须满足进出料方便。 1.2、级配碎石拌合站的设置要确保能有水源,满足拌合用水需要。 2、级配碎石拌合站的工艺程序如下: 机械调试试生产正式使用(二)、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1. 级配碎石的填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根据《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和技术交底要求,基床 表层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1、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1998)的规定。 1.2、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否则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

碎石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为了规范试验室对碎石(卵石)检测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T业与民用建筑和构件屮水泥混凝土及制品用的卵石碎石, 道路工程与水利工程可参照本作业指导书。 3编制依据 3.1 GB/T14685-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 3.2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4检测项目概述 4.1卵石:也称砾石指岩石风化破碎后,在湖、海、河等天然水域中形成和堆积的, 粒径大于5mni的岩石碎块,外形浑圆少凌角。 4.2碎石:指岩体爆破后经人丁破碎或卵石经人丁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大T5 mm的岩石碎 块。 4.3针状颗粒:指石了的颗粒长度大于平均粒径的2. 4倍。 4.4片状颗粒:指石子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 4.5含泥量:指粒径小于80刚的岩屑,淤泥与粒土的总和。 4.6 泥块含量:指水浸后粒径大于2. 5mm的块状粒土。 4.7坚固性:指石子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4.8碱骨料反应:指水泥和混凝土的有关添加剂屮的碱性氧化物(bO, N/O)与石子屮的活性 二氧化硅等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缓慢反应生成碱硅胶后,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破坏现 象。 5检测准备 5.1人员 凡从本试验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5.2设备仪器 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架盘天平:称量10kg,感量10g;天平:称量lkg,感量 lg;称量2 kg,感量2g;称量100g,感量0. lg;称量100 kg,感量0. 01g;称量5 kg,

感量lg;套筛、一套;孔径0. 080mm及1・25mm筛各一只;摇筛机、孔径为2. 50ey 5. 00mm筛各一个。振幅0. 5±0. 1mm,频率50± 3Hz o容器为试验所需各种容器(量筒、烧杯、玻璃棒容呈瓶等)。烘箱、三脚 网篮、跳桌、水泥胶砂搅拌机测K仪、平燥器。压力试验机量程30 kg,示值和 对误差1%;受压试模。其它与试验匹配的仪器设备。 6检测条件 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C〜30°Co 7检测顺序 7. 1 坚固性试验-检验石料对硫酸钠饱和溶液结晶膨胀破坏作用的抵抗能力,间接判断 其坚固性。 试验步骤 7.1.1配制溶液 配制试验溶液:在1000mL蒸懾水中(温度30°C左右)加入无水硫酸钠300〜350g, 或结晶硫酸钠700〜1000g;边加入边用玻璃捧搅拌使溶液饱和,冷却至20〜25°C,保持48h,此溶液 即为试验溶液,相对密度为1151〜1174kg/m3o 7.1.2按下表规定筛分,分别用水冲洗干净放在105±5°C下烘干到恒量。冷却至室温, 取下表中规定重量。 7.1.3将称取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试验溶液中,溶液的体积应不少于试 样总体积的5倍,上下升降数次,以排除试样屮的汽泡,然后静置于容器屮, 篮底距容器底300mm,网篮Z间间距为30mm,液而至少高丁"试样顶而15mm, 温 度保持在20〜25°C,浸泡18〜20h,把网篮从溶液屮取出,放在烘箱屮于105±5°C 下烘4h,至此完成了第一次试验,待试验冷却至室温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 次试验。从第二次试验开始,浸泡与烘干时间均为4ho如此循环5次。 7. 1.4最后一次试验后,用清洁的温水将试样冲洗,直至冲洗后的水加入少量顿溶液且不 出现白色浑浊为止,洗后试样放烘箱中于105±5°C下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 温。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 持有人: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 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四、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2、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试验筛:10.0、5.0、2.5mm的圆孔筛和 1.25、0.63、0.315、0.16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摇筛机。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样制备:试验前前应先将来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4、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5、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粗集料碎石及卵石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粗集料碎石及卵石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SL352-2006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5mm以上泥块颗粒含量 二、仪器设备 1、台称:称量10kg,感量10g 2、烘箱:控温在105℃±5℃ 3、分析筛:孔径为1.25和0.75mm各一只,或1.18mm、0.075mm(用于沥青路面)的方孔筛各1只,测泥块含量时,则用2.5mm及5mm的圆孔筛各1只。 4、容器:容积约10升的盆或其它金属盆。 三、试验操作 1、含泥量试验步骤 ①按四分法缩分2份; ②称样,装入容器内,加水浸泡24h,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粘土与较粗颗粒分开,并使之悬浮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8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0.08mm的颗粒丢失。 ③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④用水冲洗余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mm的颗粒,将筛余物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试样的重量。 2、泥块含量试验步骤: ①取试样1份,用5mm圆孔筛将试样过筛,称出筛去5mm 以下颗粒后的试样质量。 ②将试样在容器中推平,加水使水面高出试验表面,24h 后将水放掉,用手捻压泥块,然后将试样放在2.5mm筛上用水冲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四、结果分析 1、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按下式计算,准确至0.1% Q n=(m0-m1)/m0×100 式中:Q n——碎石或砾石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烘干试验样质量g m1——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g 2、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C30混凝土强度等级,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1%; ≥C15,<C30混凝土强度等级,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2%; ≤C10混凝土强度等级,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大于2.5%。

路基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某某路增建第XX双线路基工程 编号: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0000年0月0日发布 0000年0月0日实施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工程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2、作业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各种生活、办公、施工设施满足施工需要。 3 技术要求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品质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97)的有关规定。级配碎石必须严格控制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粒径大于的集料的落筛及磨损率不大于50%; 粒径大于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12%; 粒径小于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黏土及其他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小于等于0.5%;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作业指导书 一、材料要求 水泥 1、采用缓凝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它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初凝时间不应小于3h,终凝时间不应小于6h。配合比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对压碎值及含泥量超标的碎石不得使用。水泥采用散装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d,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若高于这个温度且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对其存放进行了防雨、防潮处理,并委托试验室进行了原材料试验。 2、缓凝水泥应以定货方式采用工厂化生产,不允许采用在现场直接给水泥中掺加缓凝剂的方法替代缓凝水泥。 碎石 碎石粒径0~37.5㎜,颗粒组成应满足级配要求。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8%,压碎值应不大于30%。 水 采用地下饮用水。 二、配合比设计

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采用外掺法设计,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碎石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碎石(干)质量。水泥剂量不宜超过5%,且不小于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配合比水泥:碎石=5:9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设计配合比水泥:碎石=4.5:95.5。 2、施工人员应通过试验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为室内确定的剂量加0.5%。 3、水泥稳定碎石覆盖养生7d,底基层7d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基层7d抗压强度不低于4.0MPa。 4、水泥稳定碎石在配合比设计前,应进行以下试验: ⑴颗粒分析; ⑵中细粒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 ⑶击实试验、相对密度和压实工作曲线; ⑷碎石的压碎值; ⑸水泥标号和初、终凝时间;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步骤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的规定进行。 三、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后附图1)

级配碎石持水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级配碎石持水率检测作业指导书 1、编制目的: 梳理持水率检测过程,细化检测方法,确定检测器具,引导检测人员正确操作,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8附录4.4.11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工程Ⅱ型级配碎石填料持水率的检验检测。 4、检测步骤: 4.1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2000KN 。 2.脱模器。 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模:试模直径×高=100mm ×100mm 。 4.案秤:称量10kg ,分度值1g 。 5.天平:称量200g ,分度值0.01g 。 6.其它设备:量筒、拌合工具、鼓风干燥箱、称量盘。 4.2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样,必要时可在50℃电热鼓风干燥箱内烘干,按给定的级配碎石配合比掺兑比例分别称量各级骨料混合备用。 4.3称取风干试样质量放入拌合容器内(Φ100mm ×100mm 试件约1700~1900g ),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向试料中加水。将试料与水拌合均匀后放入密封容器内浸润备用。 4.4根据试模尺寸,计算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 h g sg K V m )01.01(max ωρ+= 式中:sg m -试样数量(g ); V -试模容积; m ax ρ-混合料最大干密度; g ω-混合料最佳含水率;

K-混合料压实度。 h 4.5放在压力试验机上,以1mm/min加载速率加压,直到上下压柱都压入试模为止,维持压力2min。 4.6试件成型后取出压柱,连同试模放在透水支架上浸水24h,然后放入(20±2)℃、相对湿度不小于90%的环境中控水24h,从试件内取出全部试样(经过打破),按照《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含水率试验方法,测定其含水率。 4.7一次成型2个试件,取两个试件含水率的算术平均值,结果保留1位小数。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普通砼用砂、石检测 作业指导书 哈尔滨市龙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 持有人: 普通砼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二、取样 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 20mm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见表1。

三、技术指标 1、砂颗粒级配区 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 10mm550g110℃500g5mm1g650g110℃10kg

3L110℃5mm50mm10kg1100g110℃ 400g150mm1.25mm0.08mm1.25mm0.08mm0.08mm0.08mm110℃3000g110℃1.25mm400g200g150 m0.63mm110℃5mm500g5、结果评定: (1)若试样上部的溶液颜色浅于标准溶液的颜色,则试样的有机质含量鉴定合格。如两种溶液的颜色接近,则应将该试样(包括上部溶液)倒入烧杯中放在温度为60~70℃的水浴锅中加热2~3h,然后再与标准溶液比色。 (2)如溶液的颜色深于标准色,则应按下法进一步试验: 取试样一份,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杂物,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至试样用比色法试验时溶液的颜色颜色浅于标准色,然后用洗除有机质的末洗除的试样分别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配制两种水泥砂浆,测定28天的抗压强度,如未经洗除的砂的砂浆强度与洗除有机质后的砂的砂浆强度比,一低于时,则此砂可以采用。 (五)试验结束后,应检查水源、电源是否关闭;应极时清理试验用具及试验现场。 (六)整理试验数据。经审核员初审无误后出具试验报告。 (七)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常规试验周期为4天。试验后的残样留置7天(从试验报告出具完毕后算起)。 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检测作业指导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