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文化概论简答

西方文化概论简答

西方文化概论简答
西方文化概论简答

西方文化概论简答

一、神谱的文化学意义:1、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2、它蕴含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二、希腊悲剧与近代悲剧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在希腊悲剧中没有善与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在那里这两种力量尚未分裂为外在性的对立,而是以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

三、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特征及内在联系:

1、希腊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和谐之美。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构成了最基本的特征。它作为西方文化的摇篮,将一切矛盾的东西融为一体。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等矛盾尚未发展到对立的程度,因此希腊文化具有一种原始的或童稚的美感;

2、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多有模仿,但罗马文化却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它把腊文化和谐之美片面的推向了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极端,虽然罗马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和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在将神方面极为贫乏。希腊文化是绚丽多彩的,感性的和精美的,罗马文化则始终具有单调贫乏的片面性,充满了功利的和粗鄙的特点。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并没有因为罗马人极力模仿希腊文化而有所改变;

3、基督文化是一种否定的方式从罗马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基督教文化不像希腊文化那样呈现为一种原始的和谐,也不像罗马文化那样呈现为一种单纯的片面性,而是呈现为一种无法克服的痛苦的自我分裂。它的文化精神与罗马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即以一种唯灵主义和彼岸主义与罗马文化相对立,艺术化而非神学化,形象化而非概念

化,人的感性特征的理想化而非人的理性本质的抽象化,这正是希腊多神教不同于基督教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这种唯灵主义的理想并未能真正落实到教会实践中,其结果导致了基督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分裂和普遍虚伪,最终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4、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可以看作是对希腊文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片面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文化才走向了一个历史的合题,即试图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将三种文化辩证地统一起来。希腊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基石,罗马文化奠定西方近代文化框架,而基督教是西方近代文化的灵魂。

四、罗马文化的特征:1、罗马人崇尚武力和功利。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整个特征。在罗马,艺术和生活是分离的,生活被限制在国家、法、财产关系的范围中,艺术则是艺术家,主要是下等人和奴隶的活动;2、虽然罗马人在文雅和教养方面远远逊色于希腊人,但是他们却以一种雄浑的英雄主义品格激励着后世西方人的情怀。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名誉,不惜牺牲生命是罗马英雄主义的灵魂。而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和行省的增加。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罗马人传统的英雄主义品性在日益沉重的物质财富的压力下逐渐瓦解,最终分崩离析。3、公元前2世纪以后,随着希腊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罗马宗教在形式上越来越具有希腊化的色彩,但实质上,罗马宗教却始终也未能超出冷漠而浅薄的实用主义的窠臼;4、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罗马法,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第一个

成文的罗马法;

五、基督教的历史渊源:1、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根源;2、基督教自身的源头:两希。其一,希伯来文化构成源头之一,因为希伯来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其二,希腊文化构成源头之二,她为基督教文化提供的精神资源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六、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基督教的本质精神就是那种空灵幽邃的唯灵主义,在中世纪基督教,作为对穷奢极欲的罗马物质主义的一种历史性报复,唯灵主义得到了几乎病态的发展,光明圣洁的天国被教会宣布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二世俗世界的一切物欲享乐都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构成了基督教的内在矛盾,它成为滋生中世纪社会的一切罪恶和虚伪的根本原因;基督教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深刻而痛苦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由人性中固有的两种倾向决定的,而神性与人性之间的这种尖锐矛盾所导致的巨大痛苦,必然会把人引向最无耻的虚伪和最无情的残忍;尽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以贫穷、愚昧和黑暗而著称,但是它的最本质的特点却不在于此——它也曾创造了优美的哥特式建筑、精深的经院哲学和初具规模的大学教育等文化成就——而在于基督教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为了克服这种矛盾而导致的普遍虚伪。

七、文艺复兴的特点:1、文艺复兴有他本身鲜明的风格,既非全部

中世纪的,亦非整个近代的,而是一种过渡时代的风格。2、文艺复兴主要甚至仅仅是一场文学艺术方面的复兴运动,它的全部兴趣都在于发掘优美的古典艺术风格和典雅的拉丁文。3、质言之,文艺复兴的时代特点就是感性的解放,即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性来反对抽象的神性。

八、宗教改革的三大主流教派及其特点谈谈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近代化过程的历史前提之一

1、路德率先发起宗教改革,以“因信称义”的思想与罗马教会对抗,开创了注重内在精神自由的路德宗。打破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壁垒森严的对立状态,使神性与人性融为一体,使人类精神自由获得了自由。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崇高的人性,在个人的内在信仰和精神自由的基础上重建基督教。

2、安立甘宗(圣公会)自上而下的英格兰的宗教改革更多的是出于现实政治而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国家利益成为至高无上;它的导火线也不是由于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恶劣行径,而是因为一场关系到王位继承问题的离婚案

3、加尔文宗(归正宗)除了坚持“因信称义”之外,还强调“善功”对于拯救的重大意义(信仰是内在,善功是外在确证)。将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使日常工作具有了神圣性。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最重要的实践领域——社会经济生活——中施展才能提供了充足

的神学根据,从而极大的改变了西欧的社会面貌。正由于这个缘故,加尔文教成为最受资产阶级欢迎的宗教

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造成了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对立,最终导致了新教的产生,打破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对立状态,使二者融为一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出高尚的神性,在个人的内在信仰和精神自由基础上重建基督教;它不仅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而且也成为欧洲南北综合力量对比法伤根本性逆转的关键原因;纵观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重要影响,其意义可以分为宗教和世俗的两个方面:从宗教方面看: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的内在矛盾和虚假信仰,把宗教理想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并且通过宗教分裂的事实促进了宗教宽容;世俗方面,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教会一统天下的格局。促成了政教分离,使世俗权利从此摆脱了宗教的控制,在客观上推动了自由精神的生长,民族国家的举起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然而,宗教改革也不乏一些弊端:宗教改革的领袖和新教徒们仍是一些缺乏理性精神的迷信主义者;它虽然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客观上为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创造条件,但是16世纪的新教徒对待信仰的问题上与天主教徒一样缺乏宽容精神;大多数新教教派缺乏人生而平等和政治民主的观念,根深蒂固的“选民”意识使他们把人分为不同的等级。

九、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区别:1、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西欧的主要国家形态是“王朝国家”,这种国家的根据不是共同的语言、地域、

民族和文化,而是王室家族的婚姻,并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一切随着王室的联婚和继承关系而不断变化,民众对于“国家主权”等概念非常淡漠;2、近代民族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国家的疆域不再由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或者改变,国家由过往的私有财产变成了大多数民众,尤其是知识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十、古典主义的特点:1、古典主义可以看作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对优美的古典文化的第二次复兴高潮,它所推崇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和谐、匀称、明晰、严谨、庄重、雄伟,强调形式规范、理性精神和理想主义等,都是对希腊罗马时代古典主义文化风格的一种理想化的阐释和发挥。2、古典主义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雍容华贵的气息。它推崇高雅,赞颂荣誉,在形式上类似于哥特式艺术的精雕细镂,然而在古典主义的祭坛上供奉的不再是钉在十字架的嫉妒,而是衣冠楚楚的王公贵族。3、古典主义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是悲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高乃依的《熙德》、《贺拉斯》、拉辛的《安德洛玛刻》等等。

十一、科学技术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从17世纪以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充分显示了她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科学技术在现代不仅成为巨大的生产力,也成为一种专制性的意识形态,在其统治下,不仅自然界日益沦为人类的奴隶,人类自身也被异化为科技手段

原子能的发现和运用既为人类征服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又为人类的自我毁灭打开了方便之门;

克隆技术一方面为植物品种的改良、动物的驯化、生物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遗传疾病的治愈开辟了光辉的前景;另一方面却为引发了严重的遗传学隐患和伦理学危机;

计算机或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使人们面临着一种尴尬:在电子信息时代,一方面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了,另一方面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在日益扩大;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遵循适度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十二、涉外会见和会谈禁忌:

在交谈中为了营造气氛、沟通关系、增进感情,除了谈与交流有关的话题之外,少不了谈些与正事无关的话题,但一定要主义话题的选择。有人认为,外国人没中国人那么深沉与含蓄,崇尚直来直去,与他们交谈可以海阔天空,畅所欲言,不必有太多的顾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1、话题选择要恰当:话题选择反映着谈话者的品味。在涉外交流中,话题选择要恰当。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都会对体育赛事、电影电视、烹饪小吃等内容感兴趣,这些话题适用于正式场合或非正式场合

2、不能涉及不愉快的内容:与外宾交谈时,千万不要有意无意的在谈话中谈及与疾病、死亡、恐怖事件等不愉快的事情有关的内容

3、不要涉及对方的私生活:不问女士的年龄、婚否;不要说妇女长

得胖、身体壮、保养得好。遇到对方不愿意回答的话题不要追根究底;发觉对方反感的问题立即道歉并转移话题

4、交谈中不必过于关心对方:中国人很欣赏“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人品,但外国人一般强调的是个性独立和个人至上,因此不能将善意的关心滥用在外宾身上

5、不要涉及宗教问题:在国际上,宗教问题向来都是一个很复杂、很敏感的问题。在这方面最好不要涉及,以免引起误会

6、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谈话中不要对当事国的内政大加评论,这样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涉及自己国家时,谈话要自然,既不要吹嘘也不可为了讨好对方贬低自己的国家。对国外的事物,凡是觉得好的要加以赞赏

7、不要谈自己不懂的话题:“人不可自欺”。在涉外交谈中,要尽量避免自己不懂或不熟悉的话题。

十三、女士服饰仪容的要求:

女士参加涉外宴请,一般会以不同身份出席,比如主人、主陪、夫人等。身份不同,服饰要求也不同。

当以主人的身份宴请客人时,应着较正式一点的服装。服装的款式和色彩要体现女性的干练和睿智。

当以主陪分身份参加宴请时,要穿的亮丽一些,尽量体现出女性的文静、细致以及应有的气质。

当以主人夫人的身份参加宴请时,则应选择能体现出女性温柔、娴静气质的服装。

除此以外,女性参加涉外宴请活动,应注重自身的修饰。可化淡妆,选配一二件饰品,如项链、发饰、戒指等来装扮自己。在选配饰品和化妆时,一定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自身的条件。总之,要体现出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气质。

十四、入住旅店的礼仪:

1、饮用房间内的饮料的礼节;

2、进出房间要随手关门;

3、保持室内清洁;

4、正确使用房间内的设备;

5、付小费的礼仪:付小费基本上是私下里进行的。例如,将小费放在茶盘和酒杯下面,或者放在专放小费的盒子里,或者将小费直接塞在服务员手里,也可在付款时将找回来的零钱作为小费。付小费的方式和金额要根据当地习惯和实际情况而定。我方宴请,小费可少给;对方宴请,小费应多给。希望服务员照顾周到,可在入座时就付给一定量的小费。每去一个新的地方,可事先向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了解付小费的方法和金额。除考虑当地习俗之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十五、在外国朋友家做客时的礼仪:

在外国朋友家做客,若由于自己不慎而发生了异常情况,不要大呼小叫,应保持沉着,轻轻向主人说声对不起。如将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可表示歉意后协助擦干;如果对方是妇女,只要把干净的餐巾或手帕递上,由他自己擦干就好。用餐完毕,至少应该待半个小时之后告辞。告辞时,千万别忘了向女主人表示谢意。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000-前1450年,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图带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曾向希腊半岛、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和爱琴海诸岛进行文化辐射和殖民活动,并于埃及和地中该东岸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1100年,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迈锡尼文明是由一直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立,因此迈锡尼文明实际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二者对比:(1)迈锡尼文明不用于克里特文明的是迈锡尼本身充满好战气息因国防需要,宫殿建于山丘顶部,而艺术多作与军事有关的题材(2)文字:克里特文明:象形文字;迈锡尼文明:泥字版书(楔形文字的特点) 2.希腊神话的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以形态优美、谱系分明而著称,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以内在的自我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一个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的影响: 希腊神话反映了希腊的文化渊源;反映了希腊的生活习俗与精神意趣;反映了希腊人对自己的历史溯源;反映了希腊的历史的重大事件 3.希腊城邦制:早期的一种国家类型,以古希腊国家最为典型。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特点:(1)小国寡民(2)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3)具有一个小范围的,极端封闭的公民机制 4.希腊悲剧特点:(1)借用神话题材,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体,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图景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2)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整个气氛较为悲壮,凸显出崇高庄严的风格(3)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和表现形式(4)最突出的是神人同姓同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以命运作为永恒的主题。希腊悲剧表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它揭示了潜藏在个体(英雄或神)意志背后的某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悲剧通过激起人们内心的怜悯和恐惧而导致情绪的净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感。 5.希腊喜剧特点:喜剧源于酒神庆典后街头白发的歌舞狂欢表演。与悲剧相比,喜剧更具有即兴性,况且喜剧往往显得散漫、粗俗,但却更加反映了普通民众真实的思想感情。 6.罗马与希腊文化的精神: 希腊文化:(1)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2)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3)喜好思想自由或自出思想(4)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5)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6)崇奉中庸精神 罗马文化的特征:(1)、英雄主义(2)、尚武精神(3)、享乐精神(4)、理性精神(5)、法律意识 7.基督教的两次分裂:东西分裂: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时,基督教也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大支。公元7世纪末,罗马的拉丁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教会在礼仪和教义上的分歧加剧。1054年弥格耳分裂,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南北分裂: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宗教改革)中,罗马公教分裂出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基督教新教诞生 8.什么是十字军东征?原因和影响。 含义: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

西方礼仪文化概论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拜访他人必须有约在先。(√) 2.接待多方来访者要注意待客有序。(√) 3.在观看演出时不要随意拨打或者接听电话。(√) 4.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5.不允许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 6.参加舞会时可以穿民族服装。(√) 7.在英国,人们姓名一般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 8.在社交活动中,对异性朋友,若关系极为亲密,则可以不称其姓,直呼其名。(×) 9.用餐点菜时,没有必要征求主宾的意见。(×) 10.在安排西餐座次时,应安排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社交交谈中,有哪些具体的主题应当忌谈? 答案要点: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捉弄对方的话题;非议别人的话题;倾向错误的话题;令人反感的话题2.写信的5C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礼貌;完整;清楚;正确;简洁 三、论述题(30分) 论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普遍性;规范性;对象性;操作性 《旅游社交礼仪》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循入乡随俗或从俗的原则。 2. 头发是人体的制高点,修饰头发的时候,要做到“三勤”,指的是勤于清洗、勤于修剪、勤于梳理 3. 化妆的最高境界,是“妆成有却无”,强调的是化妆的自然原则。 4. 一般而言,手姿由进行速度、活动范围、空间轨迹等三个部分构成。 5.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通常坐下之后应占据座位的2/3比例。 6. 佩戴首饰时,在数量上的规则是以少为佳,在色彩上的规则是力求同色。 7. 当两人距离在1.5米到3米之间时,称为礼仪距离。 8. 请用图形标示出一般家用小轿车的座次尊卑顺序,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 (1)主人自驾车(2)专职司机驾车 答案:(1)主人旁边1,后排右座2,后排左座3,后排中座4。 (2)专职司机驾车,司机旁边4,后排右座1,后排左座2,后排中座3。 二、判断说明题(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每题3分,只判断不说明不能得全分,共30分) 1.女性身着裙装上下楼梯,应该走在楼梯的右边。 2. 在公共场所下蹲,要注意面向他人。 3. 正式场合,男性不允许穿着短裤,但是女性可以。 4.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父母,可以用“家父”“家母”,对别人的父母,则可用“令尊”“令堂”。 5.与女性握手时,应该只握住其手指尖,不能全部握住。 6.行亲吻礼的时候,晚辈吻长辈,应该吻额头,长辈吻晚辈,应该吻下颌或面颊。 7.送花的时候仅注意选择花的种类就行了,颜色和数量无所谓。 8.做客的时候,如果与主人关系很亲密,可以不用敲门直接进入。 9. 用餐时,中途需要离开,应将餐巾放于餐桌上。 10.为客人泡茶时,应将水注满水杯,以示尊重。 答案:1. 错,应为远离楼梯扶手的一边,或靠墙的一边。 2. 错,忌面向他人,忌背向他人。3. 错,女性可以穿短裙,但不能穿短裤。4. 对,对自己表示谦虚,对别人表示尊敬。5. 错,握手时忌讳仅仅握手

西方文化概论考点汇总

西方文化概论 一、爱琴文明: 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 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 壮阔的画面。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 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 “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冲突没有善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冲突双方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相对于希腊人来说,“命运”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是一种感性世界背后的抽象的本质或规律,它是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希腊人所难以企及的。这种“命运”主题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六、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文化后果。“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在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处于埃及和东方的托勒密和塞琉西王国继续推行“希腊化”政策,在东方推行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果。“希腊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双向文化交流的过程,把希腊与东方在文化上联系为一个相互融通的整体,一方面,希腊文化向东方渗透和扩张,另一方面,东方文化对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又进行着反向渗透,源于东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和宗教信仰渗透到了西方,改变着西方文化的面貌。 七、如何评价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精神? 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和扩展,但是从实质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由于政治的腐败、生活的腐朽、思想的衰竭,希腊文化在此时期开始从崇高向平庸和腐化堕落方向转化,政治上向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发展,神秘主义和彼岸性宗教精神也渗透到希腊精神之中。八、罗马英雄主义: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牺牲生命的雄浑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特点。共和其间,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帝国期间它与阴谋与贪婪联系在一起,为了私欲牺牲国家。 十、《民法大全》: 它是罗马查士丁尼时代编纂的罗马法的总汇,后来成为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它通过中世纪继续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十一、功利主义: 是整个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因此功利主义焕发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是悲壮、崇高和理想化的。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与物欲主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贪婪、麻木、阴险的特征。十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什么?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1.西方最早的文明形态:神话。 2.西方最早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创造线形文字。 3.最早的希腊人: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滋养了整个希腊。 爱琴文明简表: 前26c—前15c 优雅精巧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人) 前16c—前12c 粗犷豪迈的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前12c—前8c 黑暗时代(多利亚人) 前8c—前4c 希腊城邦时代 4.英雄: 半人半神,神与人所生,神是理想化的人,因此英雄是理想化的人。在古希腊,人与自身区分而成为英雄,具有节制、正义、勇敢的美德。 5.希腊文明兴起的原因: 腓尼基字母传入;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 新兴家族的崛起,农业上以血缘为核心,商业上以契约为核心。 6.用公民和城邦相互解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民——城邦里享有一定政治权利并要尽一定政治责任和义务的组织者。 城邦——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要尽一定责任的一定数量的公民共同体。 7.希腊城邦文化的中心:雅典。希腊化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 8.斯巴达采用的国家制度: 政治上: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中心。 经济上:定期分配土地。 生活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9.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前8c—前6c: 君主制:一个人统治,世袭制度,导致独裁、专政。 僭主制:利用民众的力量夺取政权。 民主制:民众协商的方式。 10.贝壳投票法:雅典。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1.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的意义: 希腊人自己有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了纪元,从而有了编年史;表明了希腊人对美的崇尚;是希腊城邦文明的标志。 12.《神谱》作者:赫西俄德通过吟唱。 13.三代神王: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 14.诸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 诸神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奥林匹克祭祀。奥尔弗斯神秘祭。 《神谱》的文化意义: 第一,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例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海神、死神、天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到宙斯这里,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农业女神、文艺女神、智慧女神等)。 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以此来展现自身的“命运”。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科目论述题考试题目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科目论述题考试题目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1-9-30 18:02:42 点击: 6 【点击收藏湖北自考网】 自考论坛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 传统文化: 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 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 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 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它不局限于古代, 而是迄 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 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 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 是不能并存的, 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 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 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 或认为中国传统与 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 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 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 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 当 然, 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 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 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 文化传统 性和延续性,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这种核心 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 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

西方文化概论 期末试题

填空题 1.古罗马的最美的主管爱情的女神维纳斯源于希腊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 2.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个成文法,它是平民反 对贵族斗争取得的成果。 3.罗克起家的克马前三头同盟指靠镇压斯巴达克拉苏、凭借剿灭海盗和胜利 结束米特里达提战争的庞培和野心勃勃的没落贵族恺撒。 4.在临终之际,君士坦丁接受了基督教洗礼,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基督教 皇帝。 5.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了《米兰赦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 得了合法地位。 6.公元476年,摇摇欲坠了三个世纪的西罗马帝国终于在日耳曼族的冲击之 下彻底瓦解。 7.1054年在东西教会的大分裂和1071年塞尔柱突阙人对耶路撒冷的占领, 而它们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8.中世纪臭名昭著却又令人谈虎色变的宗教裁判所是基督教不宽容的暴虐态 度的“杰作”。 9.阿维农之囚是教会在中世纪所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和最难堪的耻辱,那段 时间教廷几乎沦为法国的一个行政机构。 10.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最终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而结束,这个和 约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欧洲人的宗教生活。 11.1618—1648的战争结束后,随着人们对教义纷争和宗派冲突的兴趣日益 淡薄,宗教宽容开始逐渐成为新的时代特征。

12.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从而证明整个世界,至少 是南半球,在海洋上是相通的。 13.古罗马执政官屋大维使罗马进行了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14.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家托勒密在其著作《天文学 大成》提出“地心说”理论。 15.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被称为西方中世纪文化和近代文化之间 的历史分水岭。 16.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第二次工业/产业革命而走向强 盛,英国垄断世界市场的霸主时代结束了。 17.16世纪,葡糖帝萄牙建立了强大的贸易帝国,主要包括南大西洋的蔗国和 印度洋的香料帝国。 18.重商主义是18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 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顺差所获得的财富。 19.公元18世纪后,势力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使得罗马时代的恺撒帝国在近 代西方完全失去了再生的土壤。 20.“看不见的手”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著作《国富 论》提出的。 21.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以文学形式重新塑造了罗马 的历史,将罗马的起源与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英雄联系在一起。 22.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1000年时间里,基督教作为一种唯一的意识形态, 对塑造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2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是“小而全”的庄园。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 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2.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的起源、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恺撒与奥古斯都,理解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与原因。 第五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文化的特征 习题要点:希腊人与罗马人,罗马英雄主义,罗马的宗教,罗马法,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罗马世风的腐化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2.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理解与掌握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第六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习题要点:基督教的“两希”传统,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基督教与罗马帝国,苦难的历程,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基督教与异教文化,修道运动,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蛮族 大入侵,蛮族的皈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2.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基督教的“两希”传统,理解与掌握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等要点。 第七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习题要点:封建制与庄园经济,修道院经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神圣” 与“世俗”,十字军东征,“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与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与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第八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 习题要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教会与大学,中世纪的哲学,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基督教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 第九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习题要点: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教会的堕落,宗教裁判所,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的具体内容。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2.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第十章西方近现代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习题要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2.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理解与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化概论填空题(必考知识点)

填空题 1.希腊神话中的美神是(阿佛洛狄忒),她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雅典娜),美神是(阿佛洛狄忒),酒神是(狄奥尼索斯)2.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而对众神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神谱) 希腊神话主要是(地中海)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在“黑暗时代“末期杂乱无章的希腊神话传说进行编撰整理工作的两位重要人物是荷马和(赫西俄德)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命运) 3 以克洛诺斯为首的老一辈神族是(提坦)神族,以宙斯为首的新一代希腊神族是(奥林匹斯)神族;与希腊正统宗教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4.西方的历史之父是(希罗多德),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哲学之父是(泰勒斯),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 希腊最杰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柏拉图)。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为(理念论)/希腊最主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泰勒斯),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作(水本原说);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 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是(苏格拉底) 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就是(和谐之美)

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应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 柏拉图之后,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哲学家是(普罗提诺)和(斯多葛) 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二远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西方教会的著名教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为基督教的灵肉对立思想和修道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5.罗马历史上的“前三头同盟”是指(克拉苏)、(庞培)和(恺撒)为了共同对抗元老院而缔结的政治同盟。 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是指(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之间的同盟。6.《圣经》中的“旧约”是指(摩西)在西乃上上代表全体犹太人与上帝订立的和约;“新约”则是指(耶稣)在十字架上代表全人类与上帝订立的和约。 弥赛亚运动的末世论到(救赎说)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标志。 与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相比,基督教文化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一种深刻而痛苦的(自我分裂) 7.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发展起来的,但是二者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犹太教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基督教则是一种(普世)的宗教。犹太教拘泥于外在的律法,而基督教更侧重内在的(信仰)。

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sodocs.net/doc/169782022.html,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二、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论述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1)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2)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3)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 (4)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西方文化概论简答题(结合重点必考知识点)

简答题: 希腊文化的特征 古希腊文化的特征主要有物方面:(1)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2)人文主义。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3) 理性主义. 希腊人是奔放的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4)悲剧性。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5)雄伟性.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 简述宗教改革的特点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流派和历史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直接原因) 宗教改革的出现的主要派别:路德教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在那些方面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要精神实质:人性的解放,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和影响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1627年的一幅世界地图领土,两国因此争执不断。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下,于1494年签订条约,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的经线为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西侧归西班牙,东侧归葡萄牙。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后,争议又起,再次订立条约,西班牙独占巴西以外的美洲全部,葡萄牙则将亚洲、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将欧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尽。由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运回欧洲。(世界上接近一半的黄金流入西班牙)同时,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

简答论述题专题复习 1.简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⑴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⑵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的观念 ⑶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2.简述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项成就 答: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三项: 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体现。 3.区域文化是由哪些因素共同构成的? 答:⑴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自然环境 ⑵地域文化创造的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⑶第三方面的因素,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 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⑷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文化特色。这是区域文 化形成的第四方面的因素。 4.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的著作 答:清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的主要著作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落》 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为:《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原君》 5.简要说明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答:一,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传统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 三,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6.简述中国建筑的特点 答:⑴以木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 ⑵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⑶中国建筑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 的思想观念。 7.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答: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8.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①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 ②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到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 ③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学思结合的原则也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 ④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9.简述汉代察举制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 答: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士族通过把持察举的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10.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答:科举考试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题(本部) 练习题 1、四年一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是全希腊最隆重的盛会。 2、(浪漫主义)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用自由和美感来代替义务和功利,用情感的权威来代替理性的权威,用个人的立场来代替国家的立场。 3、卢梭的小说(新爱洛伊丝)是浪漫主义的典范,在这本书中,卢梭第一次把真挚炽热的情感凌驾于崇高典雅的荣誉和义务之上。 4、当“哲学之父”(泰勒斯)宣称万物是从水中产生时,他第一次以哲学的方式表达了本原的思想。 5、真正的爱琴文明主要是指(米诺斯文明),它在公元前17—前15世纪达到了鼎盛时期。 6、20世纪初期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开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7、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8、莫尔和闵采尔的乌托邦理想成为近代西方(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9、公元前5世纪,(雅典)成为全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成为希腊各个城邦人们敬仰和向往的圣地。 10、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性的解放),它的目的是 把人们从自然欲望的满足和感性享乐由教士阶层的偷偷摸摸的勾当转变为所有人理直气壮的行为。 11、“基督教的真正父亲”(保罗)构建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道成肉身”—理论的雏形。 12、基督教在哲学上对应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即把精神看得 比物质更加具有根本性。 13、从迈锡尼文明灭亡到希腊城邦文明诞生,中间经历了长达三个世 纪的、所谓的(黑暗时代)或者“英雄时代”。 14、(哥特式)建筑以纤巧华丽的艺术风格和怪诞夸张的浪漫 气质而著称于世,它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标志性成就。15、(《尼西亚信经》)确立了“三位一体”和“基督神人二性联合而互不混淆”的正统教义,并且树立起教会在人间的绝对权威,成为后世基督教世界一致同意的普世宣言。 16、公元前8世纪,当新兴的希腊城邦文化逐渐从“黑暗时代”的 文化废墟中生长出来时,与城邦的殖民化过程相互伴随的文化形式是(系统叙事诗)。 17、笛卡尔在根据无可怀疑的内在经验,确立了他的“(我思故我 在)”的哲学第一原理。 18、1054年在东西教会的大分裂和1071年塞尔柱突阙人对耶路撒冷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洪映萱 审核人:彭怡玢 编撰日期:2008年11月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发展里程。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搬。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另外,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史”、“科学发展史” 、“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 文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 可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与论述题

中国文化概论 (简答题与论述题) 1、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的辨析: (1)文化观念指的就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与瞧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而文化产品就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2)可见,文化观念就是一种思想,而文 化产品就是一种成品。 (3)文化产品体现了某种文化观念,一定的文化观念只有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典籍、艺术作品或口头语言)表现出来才就是文化产品。 2、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的辨析: (1)文化现象就是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与联系;文化事象就是指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与标志作用的事情。 (2)文化现象具有个别的、具体的、可直接观察到的特点,而文化事象具有类型性与文化变异性的特点。 (3)文化现象带有经验性,偏重于感性的体验;而文化事象就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如行业禁忌、建安风骨、原始巫术等都就是文化事象。 3、简述“文化”名称的来源: (1)关于“文”的解释: ①“文”的本义就是“错画”,也就就是花纹。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她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与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就是自然现象与规律,人文指的就是社会现象与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就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与“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就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4、什么就是两个文化层面,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1)两个文化层面就是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2)上层文化就是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而底层文化就是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 a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就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 b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就是由这两 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 c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就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姓名:高丹年级:2014级专业:医学英语学号:2014223111 希腊、罗马文化概述及联系 摘要: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是人们对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的高度概括。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到拜占庭时期和中世纪时期,希腊又是东方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交汇点。希腊文明分为几个时期,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便逐渐被罗马文明取代。希腊文明过渡到罗马文明后,罗马人发展着属于自己的文明,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 关键词:希腊罗马文化 一、希腊文明简介 1、环境 希腊文明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海岸线长,多河流,境内多山,缺乏开阔的平原,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希腊人凭借着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开辟出了一方理想的天地,构成了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结出世界文明史上的丰硕果实。 2、发展史

早在古希腊文明兴起前约800年,爱琴海地区就孕育了灿烂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因为对这一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史诗》,所以又称“荷马时代”。在荷马时代末期,铁器的得到推广,取代了青铜器;海上贸易也重新发达,新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 希腊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并于公元前776年召开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古希腊文明进入了兴盛时期。前750年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希腊人开始向外移民。在此后的250年间,新的希腊城邦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在诸城邦中,势力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当达史的时序进入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开始显露没落的迹象。爱琴海两强雅典与斯巴达各组织同盟,企图席卷天下。然而,结果却是两败俱伤。与此同时,北方的马其顿崛起了,它以强悍的马队,使希腊的纷争快速尘埃落定,归于统一。继之而起的亚历山大帝国虽使文明在晚景中的到短暂的中兴,但终究还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 3、政治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艺术 希腊时期各种艺术门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雕刻和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菲迪亚斯是希腊古典时期最伟大的雕刻家。其建筑以神殿和剧场闻名。拜占庭式希腊建筑指拜占庭帝国的建筑。拜占庭建筑强调希腊式十字形布局,拜占庭式的柱头,小圆顶建筑围绕着中央主要圆顶建筑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