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2020最新完整笔记-高宁远2010年版次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2020最新完整笔记-高宁远2010年版次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2020最新完整笔记-高宁远2010年版次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2020最新完整笔记-高宁远2010年版次

现代新闻采访写作

一、记者的职责

1.采集新闻信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采集

2.筛选新闻事实——筛选出具有传播意义的新闻事实

3.解释新闻事件——言论+事实

4.制作新闻作品——挖掘出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内涵,并合乎写作规律地表达出去

5.积极反映情况——推动了党的工作

6.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

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

从新闻工作路线来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包括:

①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②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

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

③组织广大党员的非党群众为党的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④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三、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采访新闻素材和访问新闻人物的合称。记者要报道新闻事件,首先要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关信息。

四、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

1.材料的准确度

2.材料的深刻性

3.材料的全面性—多、全、整

4.材料的细致程度—具体、生动、有细节、有人物语言

五、新闻采访的形式

(一)新闻采访的一般形式

1.个别访问—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2.开座谈会—容易产生“沉默的螺旋”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采访—走基层,走向群众

6.体验式采访—获得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增加了新闻的真情实感

7.查阅资料

(二)特殊采访的形式

六、新闻采访的原则

1.运用联系的观点(点→面)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上下结合,吃透两头

七、采访提纲

1.定义:记者在采访前拟定的大纲,是达到目的的行动步骤、途径和方法,对采访起辅助作用

2.如何撰写采访提纲

①确定好采访主题(1—2个)

②确定采访对象,并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③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⑤设计问题(环环紧扣)

3.采访提纲结构:

①采访主题

②采访目的

③采访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者、权威人士)

④采访方式(面对面、电话、网络、座谈会)

⑤采访问题(问题由浅入深、提问要具体、少提闭合性问题)

⑥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提前联系采访人、主动把握节奏、如果拒绝采访,多

方联系

⑦注意事项(不能有金钱来往、态度中立、如要拍照录像,问当事人是否愿意)

八、新闻敏感

1.定义:新闻敏感就是指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性,是记者能够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发现和及时辨别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器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

①培养政治敏感—把握好当前的“宣传气候”

②提高职业兴趣—热爱新闻工作

③深入生活,积累实践经验—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④增加知识积累

⑤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分析、保持好奇心

九、新闻价值

1.定义: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

2.构成要素:

①时新性—“新近”和“新鲜”

②接近性—事情发生的地点越近,读者越关心,新闻价值越大

③显著性—时间上最早、数量上最多、影响上最坏

④重要性—国家命运、民族兴衰、人民利益的重大、迫切的事情

⑤趣味性—具有令人喜闻乐见的特质、能引人入胜

十、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大题模板)

1.先答宣传和新闻的含义

2.第二答宣传与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3.最后答正确处理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答案:

1.宣传的含义:宣传是有目的的传播某种事理以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宣传者的一种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传播活动。

新闻的含义:新闻以客观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为其主要特点,它以满足受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出发点,是一种信息的传播。

2.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1)新闻与宣传同属于上层建筑,但又有各自独立的范畴和内在规律(2)新闻与宣传都具有各自的独立的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交叉,在引导舆论方面,新闻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起宣传的重任。

②区别:新闻注重信息,宣传注重形式;新闻注重新异,宣传注重反复;新闻注重时效,宣传注重时机。

3.如何处理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1)既尊重新闻规律,又尊重宣传规律,既考虑新闻价值,又考虑宣传价值,努力实现新闻与宣传的双重价值。

(2)对媒介从业者来说,应该努力寻找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最佳交叉点,即实现新闻、宣传的双重价值。首先,应该强化宣传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淡化宣传痕迹,也就是运用新闻这个载体作宣传时,必须遵循新闻工作的内在规律。

十一、报道思想

1含义: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报道的目的,包括体现和达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等。

2.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采访目的不但受制于报道思想,而且还应为体现报道思想服务

(2)报道思想要服从于客观实际

3.新闻线索的获取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

(3)通过基层广大通讯员和读者(受众)获取

(4)建立市场化新闻线索网络

(5)来自记者的发现、寻找和挖掘

十二、记者采访

1.采访准备的内容:

(1)明确采访目的,掌握报道意图

(2)熟悉采访对象,缩短与采访对象的距离

(3)设计采访方案和访问提纲

2.记者观察的技巧:

(1)明确目的

(2)选择时空—位置、时间

(3)学会“扫描”—快速获取思想

(4)抓住特征—达到认识、反映事物的目的

(5)获得细节—真实、打动人

3.倾听的技巧:

(1)注意运用目光语、身体语和表情语,形成倾听的气氛—非语言传播

(2)注意运用沉默

(3)注意发出一些表示“正在听你说”的声音—表示你对谈话内容的关注

(4)倾听中的用语技巧

4.记者的调控能力包括的方面:

(1)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接近对方

(2)表情态度因人而异

(3)多给采访对象一些心理支持—针对社会地位不同的采访对象

(4)对采访对象的控制要有针对性—针对性格不同的采访对象

十三、蹲点采访

1.蹲点采访的含义:是指记者较长时间在某个部门或某一单位进行专题采访。它往往是为

了进行连续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写作长篇通讯及报告文学而进行的,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2.蹲点采访的特点:

一是深,一沉到底,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细细品味。

二是长,在“点”里呆一个时期,下马看花,选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点”,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

三是参与,解剖麻雀,同群众呼吸与共,适当做些实际工作,进一步了解实际。

3.蹲点采访的要求:

(1)蹲活点,随着中心工作的转移而及时转移。

(2)活蹲点,点面结合,上下贯通。

(3)投入情感,接近群众

十四、迂回采访

1.迂回采访的适用情境:(1)采访对象特别繁忙(2)采访遭拒绝(3)无法找到当事人

2.迂回采访的要求:

(1)要有知难而进、百折不回的精神

(2)要千方百计找到“第一知情人”,挖出“第一手材料”

(3)对得来的材料要多方核实、查对、验证

(4)整合材料,还原事实真相

十五、电话、书信、网络采访

1.电话采访

①含义:指记者借助电话,与访问对象交谈,从而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

②特点:

(1)节省时间,及时采访,提高效率

(2)扩大采访空间

(3)减轻访者与被访者的心理压力

③适用范围:

(1)远距离突发事件的快速报道

(2)对事实的核实、补充

(3)向有关人员、专家咨询意见

(4)采访对象无法接受面对面采访的时候

(5)向采访对象隐瞒身份,以获得真实的情况

④要求:

(1)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采访过程中要认真地听和记

(3)采访后作好事后的核实工作

(4)注意通话时的细节问题

2.网络采访

①含义:网络采访是指记者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采访而获得新闻信息的方式

②优势与作用:

(1)便捷性

(2)新闻素材的大容量

(3)采访形式的多样性

③方式:

(1)使用E-mail进行采访

(2)网上聊天采访

(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4)各类大型数据库、FTP服务器和新闻组

(5)使用在线调查进行采访

④要求:

(1)要求记者增强鉴别新闻真实性的能力,防止假新闻或新闻失实

(2)要求记者遵守法律,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

(3)网上采访要辅以其他采访手段

十六、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

1.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2.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商品靠质量的事实使人信服,写新闻也要用事实说话,这是由新

闻写作一般规律引申出特殊规律。

3.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观意图

(1)“用事实说话”使新闻更具说服力,容易吸引读者

(2)“用事实说话”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

(3)“用事实说话”能够提升新闻的含“金”量,杜绝空泛

4.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

(1)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

(2)不交代消息来源

(3)不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5.怎么用事实说话:

(1)“藏舌头”—将其意见(观点)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透过事实,顺乎自然地流露出记者地观点和倾向

(2)用事实说话地具体技巧:①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②注明消息来源③注意报道地平衡性④再现现场⑤捕捉细节

十七、新闻体裁

1.新闻体裁含义:新闻体裁又称新闻文体,是指新闻作品在反映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表

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所呈现地外部形态,简单来说,新闻体裁指的是新闻作品地类别和样式。

2.基本地新闻体裁分为报道性与评论性两种

3.报道性体裁包括消息和通讯两大类:

(一)消息

(1)消息的分类:

①简明新闻。是最简明扼要的消息体裁,其特点是简短,三言两语报道新闻事实。

②动态新闻。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地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③经验性新闻。反映某地区、某单位或某个人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

④综合新闻。综合新闻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⑤人物新闻。人物新闻就是以消息的形式及时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及事迹的新闻体裁。

⑥分析性新闻。它着重揭示新闻事件的含义;展示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搞清来龙去脉。

(二)通讯

(1)通讯含义: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分类

①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Eg:先进人物

②事件通讯。事件通讯就是详细地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一般都比较详细,能全面地、客观地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发展过程。

③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通过报道和分析当前实际工作的经验、问题、教训等,从中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通讯。

④风貌通讯。风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凤体人情的通讯。Eg: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陈列馆。

(3)基本特点:

①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通讯的生命,必须写真人真事,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情感。

②及时。及时公开信息。“及时”有两层含义,一是急传性,二是时宜性。

③重要。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热点、疑点。

(4)显著特点:

通讯被称为“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

①详尽。提供来龙去脉的情节和细节,给读者非常直观的感受。

②形象。灵活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现方法,无需拘泥于形式,提炼情节和运用细节非常重要。

③趣味

(5)人物通讯

①含义: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得一种新闻体裁。所谓新闻人物,是具有新闻价值得人物,可以是名人,可以是普通人,也可以是转变中得人物或具有争议的人物,

还可以是反面人物。

②在采写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写出人物的时代感。体现同当前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群众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问题,要考察人物本身有哪些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把时代的需要与新闻人物本身做具有的特点结合起来。

二是写出人物的精神境界。人物通讯应该写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三是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

四是注意报道对象的语言。老舍说过“话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收集和引用报道对象的语言。

五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6)事件通讯

①含义:事件通讯重在记事,以形象地、相对完整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地过程,揭示其影响及意义。事件通讯常被用来报道重大的政治活动和事件、人民普遍关心的某些重大活动和场面、重大事故等等。

②类型:

(1)政治性事件通讯:指对重要政治活动,影响国内外地重大工程项目,以及由于体制、法制、作风、道德上地因素导致群众生活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地事件的通讯报道。

(2)灾难性事件通讯:人们预想不到的也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的时候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坚持社会公益和正义,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事件的危害性和严重性。(3)社会性事件通讯:指反映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事件通讯报道。(4)文化性事件通讯:有关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件通讯。围绕公众知识分子活动、访谈事件展开,在社会上能造成较大影响,演艺界、影视界明星、名人的活动和事件。

③采写要领:

(1)要写出事件的故事性。重在感染,把事件编织成故事,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来真正打动读者。

(2)虽以写事件为主,但也要写好关键人物。事件通讯的写人是为了介绍事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而人物通讯是要给读者一个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写人的行动、语言、神态等,写得很详细、具体。

(三)消息和通讯的不同之处

(1)内容方面,消息简略单薄,通讯详细丰富。

(2)形式方面,消息程式性强(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通讯创造性强。

(3)写作技巧方面,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4)风格方面,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5)时效方面,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四)通讯与消息的具体差异:

(1)外表形式:消息开头通常由“消息头”,通讯没有消息头,但却有记者或作者的署名。(2)表现对象:消息以报道事件为主。通讯以报道人物为中心。

(3)表现方法:消息要求概括性强,以叙述为主;通讯则具体性、形象性强,要求比新闻更详尽、完整地报道人和事。

(4)表达口吻:消息夏勇第三人称,通讯除用第三人称外,还常用第二人称,有时记者还可能会进入“角色”用第一人称表达。

(5)结构形式:消息基本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导语较重要;通讯地结构则自由灵活得多。(6)篇幅长短:消息较短;通讯较长。

十八、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1)准确:真实、具体

(2)简明: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仔细推敲,以一当十、提倡用短句,写短篇

(3)通俗:多用大白话、少用生僻的术语和习语、比喻修辞的运用、枯燥数字的巧妙运用十九、新闻的撰写

(一)新闻标题

1.作用:标题是消息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2.设定标题时注意事项:(1)字数:8-18字为宜,方便读者阅读(2)内容:言简意骇,浓缩精华,先声夺人(3)三新:内容新、形式新、语言新(4)要求:生动、鲜明、准确、凝练

3.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规律:

(1)突出新闻亮点

a.强调重点或特殊性:5W+1H 最特殊的放在标题

(2)准确传达信息

a.内容提炼需准确

b.用词准确,表达到位

(3)符合标题规范

a.表明事实

b.是完整句子(主谓、主谓宾)

(二)导语

1.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必须要有实质性内容

(2)将最具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最新鲜、最重要、最具有吸引力、最有趣、最富有人情味)

(3)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2.导语的类型

(1)概述型导语:以概述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称为概述型导语

(2)描写型导语:有描写也有叙述,是叙述与描写兼备的导语,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3)评述型导语:有叙有评、夹叙夹议的导语。

PS:注意事项:(1)深刻而有新意(2)少而精,点到为止(3)引语的方式发表意见(4)橱窗式导语: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不靠描写,靠故事。

(三)新闻主体

1.消息头: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XX社XX地X月X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

2.类别:讯、电、消息。

①“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②“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话或E-mail等形式向媒体传送的新闻报道。

③“消息”是指广播或电视媒体在播放新闻时,写在一条新闻前面的业务术语。

3.新闻主体写作要领:5-6段,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

4.新闻背景写作:穿插在主体中或放在结尾部分,个别的也有放在导语之中的。新闻背景大致可分为纵向背景(发展的来龙去脉)和横向背景(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新闻里写背景是为了使主题更加鲜明、更突出。

二十、各类新闻的采写

(一)事件性新闻

1.事件性新闻应该具备的要素:

(1)事件性。即它所报道的是具体的事件,其中包括突发性事件以及预期性事件。

(2)单一性。即它所报道的是一个独立的事件。

(3)即时性。即它所报道的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时效性强。

2.事件性新闻的采写:

(1)要用事实说话—确定报道的中心事件

(2)要发挥人物在事件新闻中的突出作用:

一是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来报道事件。

二是以事件结果可能对人产生影响来进行报道。

三是反映人物在事件中的活动和心态。

四是通过刻画典型人物,起到丰富事件新闻内涵的作用。

(二)非事件性新闻

1.含义:是指对新近一段时间被出现的某种事实现象的综合报道。

2.类别:

(1)综述性新闻。反映某地区某单位一阶段以来的形势、面貌变化、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等。(2)综合性新闻。即围绕一个中心思想,综合某个的地区或系统在某一阶段内的事情。(3)经验性新闻。即围绕某一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的新闻。

3.非事件性新闻的采写:

非事件性新闻有以下两种常用的报道形式:一是微缩型报道,就是以点带面。二是综述性报道,从不同侧面、角度,将各种元素综合运用。

在采写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选取具有时代意义的题材,确立报道主题

(2)写好非事件性新闻的导语—新鲜、受众感兴趣、典型的事实

(3)将非事件性新闻进行事件化处理

(三)两者的区别:

一是传播目的不同:事件性新闻更多是对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说明和描写,而事件性新闻则有明确的指导性,尤其是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上。

二是时空上的不同:事件性新闻涉及的时间跨度不会很大,起始和终止都是明确的;而非事件性新闻跨度比较大,起止没有明确的分辨点。

三是报道主信息的性质不同:事件性新闻通常以一个独立事件作为报道主体,而非事实性新

闻报道综合归纳了多个事件或事实。

四是时效性的要求不同:事件性新闻时效性强。

二十一、典型报道

1.定义: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普遍意义,是指代表事物的面要宽,影响要大,包含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借鉴意义,它是成为典型的基础;突出是指同类事物中最先进的事物,以及少数最恶劣的事物。

2.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体现在典型的确立选择上

(2)深刻的时代性,具有时代精神,不可能是与时代脱节的东西

(3)主观目的性,具有明确的价值尺度,就像我们的党报,配合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地铸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精神武器。

(4)典型报道往往由上而下,有规模有组织的导入宣传,

3.新时期典型报道的新变化:

(1)更加注重报道的精心策划和优化整合

(2)更加注重展示先进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对细节的关注

(3)更加注重对普通人物的平常事的宣传—有意识地捕捉普通人物的平常事的宣传

(4)手段更加丰富,多种媒介方式综合互动

4.典型报道的采写:

(1)题材上求实,强调“小人物”、“小事件”

(2)注重细节的运用

(3)正确导向与引导艺术相结合—平凡且具有精神

(4)避免盲目追求完美,还原典型本色—保证真实、暴露缺点,立体真实可亲

二十二、服务性新闻与白色新闻

(一)服务性新闻

1.定义:是指新闻从业者直接服务于特定受众的工作和生活,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所作的客观报道。也被称为“菜篮子新闻”,读者可以根据它所提供的具体可行的信息、方法,决定是否做某种事情,或如何做某种事情。

2.种类(1)生活服务性新闻—涉及衣食住行。(2)气象服务性新闻—季节更替、重要的天气变化(3)帮办解难性新闻—遇到困难、疑问,向媒体求助服务性新闻还包括医疗保健、民情民生等。

3.采写特点:(1)实用性—第一要素和最大特点(2)真实性—真实同样是服务性新闻的生命(3)时效性—服务型新闻对时效的要求则更强(4)权威性—专家(5)通俗性—通俗晓畅的语言,更使人感到可亲、可信,使读者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简答题大全docx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大全考试必过 一、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50分) 1、现代教育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2分),对教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进行综合实施(2分),以达到教学的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分)。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为: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3分)。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获取知识,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3分)。 3、多媒体CAI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媒体CAI的特点:1)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2)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4)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存储;5)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6分) 4、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现代教学媒体具有那些基本功能?(6分) 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语言发展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3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有:1)呈现功能;2)传送功能;3)重现功能;4)可控功能;5)参与功能段(3分)。 5、请叙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分)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环节:1)前期分析,包含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2分);2)确定教学目标(1分);3)组织教学资源,形成经常方案(2分);4)实施学习评价(1分)。 6、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有哪两种,其适用领域和具体涵义时什么?(10分) 1)ABCD法(1分),A指教学对象(Audience)、B指教学行为(Behavior)、C指教学条件(Condition)、D指标准(Degree)(2分),它非常适用于编写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2)内外结合法(1分),它是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阐明学习目标的方法(2分),适合于编写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7、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什么不同?(10分) 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学习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1分) 1)1)诊断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前,评价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安排教学,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评价的作用是查明学生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3分); 2)2)形成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中,评价目的是了解学习进程调整教学方案,评价方法有经常性测验、日常观察等,评价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3分); 3)3)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后中,评价目的是检查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有考试、考察等,评价的作用是评定血液成绩(3分)。 2教学设计操作程序 P84 (1)学习者分析: A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有关学科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B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 C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初始技能分析包括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试题测定包括前测(预 测)和后测)(2)学习需要分析: A学习需要(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 B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C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内部需要参照分析法、外部需要参照分析法 D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E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设计课题的认证;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3)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纳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 (4)学习目标阐明:目标的额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立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设计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内涵;该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的过程与资源,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 开发、管理、利用和评价等五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对我国中小学的启示; 一: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在信息时代必须重视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要强调的是,在教育技术运用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的作用。 三:教育技术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只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育技术应用中应强调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四:强调优化教学,培养优质人才,既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阶梯图;(p5页面) 经验之塔三类图层: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经验之塔的基本观念: 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走,则越抽象。 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三:教育与教学不能止与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使得学习更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补充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 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 认知主义解释: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 知地图和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 性的知识,也包括很多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秉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一个人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皮亚杰的同化与适应:一,同化: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技术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D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2.关于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相同 B.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不同 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只是电化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 D.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内容 3.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A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4.首先提出“经验之塔”理论的人是()。A A.戴尔B.斯金纳 C.加涅D.克劳德 5.现在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B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B.系统科学理论、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C.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媒体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论 6.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采用视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7.教育技术涉及问题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是()。B A.关于教与学现象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B.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2020最新完整笔记-高宁远2010年版次

现代新闻采访写作 一、记者的职责 1.采集新闻信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采集 2.筛选新闻事实——筛选出具有传播意义的新闻事实 3.解释新闻事件——言论+事实 4.制作新闻作品——挖掘出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内涵,并合乎写作规律地表达出去 5.积极反映情况——推动了党的工作 6.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去 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 从新闻工作路线来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包括: ①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紧紧地把党报抓在自己手里,加强对党报的领导。 ②党的各种新闻机构必须从思想上明确党的领导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办好党的新闻 事业的关键,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 ③组织广大党员的非党群众为党的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④倾听群众的意见,并依据群众的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三、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采访新闻素材和访问新闻人物的合称。记者要报道新闻事件,首先要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关信息。 四、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 1.材料的准确度 2.材料的深刻性 3.材料的全面性—多、全、整 4.材料的细致程度—具体、生动、有细节、有人物语言 五、新闻采访的形式 (一)新闻采访的一般形式 1.个别访问—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2.开座谈会—容易产生“沉默的螺旋”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采访—走基层,走向群众 6.体验式采访—获得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增加了新闻的真情实感

7.查阅资料 (二)特殊采访的形式 六、新闻采访的原则 1.运用联系的观点(点→面)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上下结合,吃透两头 七、采访提纲 1.定义:记者在采访前拟定的大纲,是达到目的的行动步骤、途径和方法,对采访起辅助作用 2.如何撰写采访提纲 ①确定好采访主题(1—2个) ②确定采访对象,并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③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⑤设计问题(环环紧扣) 3.采访提纲结构: ①采访主题 ②采访目的 ③采访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者、权威人士) ④采访方式(面对面、电话、网络、座谈会) ⑤采访问题(问题由浅入深、提问要具体、少提闭合性问题) ⑥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提前联系采访人、主动把握节奏、如果拒绝采访,多 方联系 ⑦注意事项(不能有金钱来往、态度中立、如要拍照录像,问当事人是否愿意) 八、新闻敏感 1.定义:新闻敏感就是指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性,是记者能够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发现和及时辨别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器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 ①培养政治敏感—把握好当前的“宣传气候” ②提高职业兴趣—热爱新闻工作

最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精)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其目的是通过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1、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它是附着在新的教学方法之上,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作用,例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课件内容对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化,改善了信息的多元表达方式,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课件在应用过程中的交互性,构成了师生之间适时交流。课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目前我校大部份教师,已经离不开校园网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例如只要出现停电等特殊因素,多媒体不能正常使用时,就感觉难以上课的样子。而且不仅多媒体设施使用率不断提高,在使用效果上,如多媒体的制作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2、传统的“技术”整合,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辅助工具,缺少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认知、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互助交流的工具。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在教学的应用中可以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与丰富课程的整合;三是作为学习方式整合于教学体系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整合,要从符合学科特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水平出发。学校选择一部份基础好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两年来广大教师在情境探究、自主发现、协商合作、问题解决、开发创造等数字化学习方式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①情境探究的学习,即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借助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2、教育技术(94年):对学习资源与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促进学习 (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5、矢量图形由经过精确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这些直线和曲线称为向量,因此矢量图又叫向量图。移动直线、调整大小或更改其颜色时不会降低图形的品质。 6、位图图象在技术上称为栅格图象,是由很多个像素组成的图像。位图的每个像素点都含有位置和颜色信息。在对位图图像进行编辑操作的时候,可操作的对象是每个象素。 7、图层:图层是photoshopCS4的核心功能之一,在photoshopCS4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层既是所有操作的平台,也是创作各种合成效果的重要途径。 8、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共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是全球性的、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 9 ,教育传播: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一种传播现象. 二、简答题 1、教育传播模式 1 7w模式(布雷多克,1958) Who 谁教师或者其他信息源 Says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 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 To whom 面向谁教学对象即学生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教学目的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2、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1)设计领域(四个子系统: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2)开发领域(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综合技术)(3)利用领域(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传播、实施和制度化、政策与法规)(4)管理领域(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5)评价领域(问题分析、参照标准的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5、信息素养的内涵: 第一层次:驾驭信息的能力。①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②熟练、批判地评价信息的能力;③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④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第二层次: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流能力 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 6、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 (1)从认识层面上理解: ①、正确的理解;②、强烈的意识及较强的敏感度;③、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④积极投入工作 (2)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①、具备传统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②、具备多媒体处理能力,即能掌握现代教育软、硬件的使用 ③、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3)从运用层面上理解: ①、能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和批判评价信息,并思考 ②、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信息 ③、具有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和效益 (2)培养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培养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第三章教师媒体素养 1、媒体的含义 ①承载信息的载体; ②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也可以指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2、媒体的分类:硬件和软件 3、教学媒体的含义 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4、一般的媒体要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 ①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被称为教学媒体 ②媒体只有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842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42)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技术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4年 8 月 22 日

附件三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42) 一、考核要求 1.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等。 3.要求考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学科前沿动态。 二、考核评价目标 1.知道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2.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第一节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观念变革;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时代师生角色的转变等。 第二节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六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商情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基本精神;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信息化教育的作用;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第三节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国外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建立和实践关系密切的典型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 第一节教学媒体概述 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阶段;教学媒体的分类。 第二节教学媒体的信息理论 信息的本质;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第三节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符号的类型;符号的本质;教学媒体使用的符号。 第四节教学媒体选择运用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教学媒体在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现代媒传教学理论 第一节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的含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含义;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信息化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要素;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信息化教学设计。 第二节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最新《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已改ok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 英文名称: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48学时 3学分 适应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主要先修课程:无 执行日期:2017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本课程以即兴口语表达的相关理论和广播电视节目即兴主持创作方法、原则为主要内容,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此课程旨在适应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培养学生在新时代要求具备的重要素质——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任务: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即兴口语表达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即兴口语表达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技能,熟悉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特点,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驾驭各类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场合。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和互联网新媒体具体实施操作的方法与路径,使学生能全面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理论及形式要素。 能力目标:着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初步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掌握实际操作的方式和技巧。 素质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的理念及基本原则,理解采访与写作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从事新闻报道与网络传播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2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3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在信息时代,了解新闻特性的变和不变;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和新闻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教学难点: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2.1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2.2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2.3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理解新闻采访的任务;掌握如何正确处理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教学难点: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第三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3.1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 3.2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3.3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理解什么是新闻的选题;掌握如何正确策划新闻选题、新闻选择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教学难点: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 第四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4.1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 4.2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4.3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答案与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技术基本要素包括:(人、学习资源、过程) 2.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式策略、情景性策略) 3.演示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印刷、广播、电视、(动画、网页、流媒体和课件) 4.过程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QQ、BBS、Blog) 5.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课件合成) 6.常用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工具有:(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概念图) 7.认知领域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 (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8. 按价值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ABCD学习目标编写法包含的四要素是指(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 10.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科学研究,避免不了要作一些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一般包括 (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二、判断题 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 3、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 4、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迫害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 5、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 6、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 7、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 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 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 10.网络采访 主要形式: 1)直接转载信息 2)组织网络调查 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 4)查阅资料(真实性) ●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 一、缘起 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 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年11期《新闻战 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

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 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 研讨开始集中 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 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 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 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三、作用 (3“是”、2“标志”、3“有利于”) 三个“是”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 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 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 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 四、分类 两类: 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五、流程 (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 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 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 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 (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 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 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 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3.人物典型报道 (注意: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01.信息进步(对教育)的意义: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改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02.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因特网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03.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04.教育技术基本涵:⑴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⑵有五个研究领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运用(媒体技术、革新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与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哦、总结性评价)。 ⑶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目的:促进学习;⑷明确了教育技术的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 05.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育技术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步阶段有无声电影→30-40年代初级阶段有录音电影→50-60年代发展阶段有电视和程序教学机→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有录像、卫星和CAI→90年代数字化阶段有多媒体、人工智能和因特网→21世纪初虚拟化阶段有虚拟现实和虚拟社区。 06.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07.视听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 从上次下依次为:⑴抽象的经验;(⑩言语符号、⑨目视符号)⑵观察的经验(⑧录音,广播,静态图画、⑦电影和电视、⑥参观展览、⑤见习旅行、④观摩示);⑶做的经验(③演戏的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①直接的有目的经验)。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阶层,只是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与抽象程度。 第二.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学生只记忆一些普通法则和概念,没有具体经验支撑是不行的。 第三.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概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2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2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2》 一、填空题 1.媒体按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划分,可分为视听、视觉和听觉。 2.教学媒体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 3.媒体具有传播和获取的功能;媒体具有积累和存储信息的功能。 4.通常小学教学中最普遍使用的教学媒体有黑板和粉笔、文字印刷、图片、实物和模型教具。 5.教学中使用的投影型视觉媒体主要有幻灯和投影。 6.在使用幻灯机时,如果影幕上的图像模糊,应调节幻灯机的调焦旋钮。 7.录音机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示范模仿、情景展示和配画放音法。 8.听觉媒体是指承载、传输和控制声音的物质材料和工具。 9.计算机辅助学习主要有辅助学习式和模拟环境两种基本模式。 10.多媒体计算机主要包括三部分:信息输入部分、信息管理部分、输出部分。 11.计算机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作为教师、作为学习者、作为学习环境或学习工具、教学管理助手。 12.卫星电视系统由上行地面站、同步地球卫星和地面卫星接收站三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是。 A.传播者、资源、信息、媒体、接受者 B.传播者、资源、信息、接受者、效果 C.传播者、媒体、信息、接受者、效果 D.教师、媒体、教材、学生、学习效果 2.下面关于教学媒体这一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发送者 B.在教学中所有的服务于教学的工具都是媒体 C.教师不能算是一种教学媒体 D.黑板不是教学媒体 3.下面关于教学媒体分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按教学媒体的实用性和价值分类 B.可按教学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C.可按传递信息的单向或双向分类 D.可按与外界接触的人体器官分类 4.下面关于媒体的教学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学媒体的理论和实践是教育技术的唯一研究领域 B.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的效果影响不大 C.能找到一种可以适合于任何教学目标的“超级媒体”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新闻采访写作》教学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它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和文本方式彰显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系统的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相关理论、技巧与艺术,包括新闻专业的相关理论、采访的技巧与艺术、各种新闻的写法、消息的来源与查证方法、报纸编辑部的组织运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判断能力讲授采访与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采访写作新闻能力。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72学时。 一、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将课堂教学、课堂操作、实践演练、新闻采写等环节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电视采访写作的特点、方法和技巧,加强新闻采访报道每个环节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表现,使学生真正掌握新闻报道的各项工作,实现所学知识的通融贯通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精心安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精讲多练,多讲授新闻采访写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在课上时有所悟、确有所得;同时围绕课堂讲授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在新闻采访写作课上所学知识,平时留意在校园中寻找新闻,增加在校园中演练的机会。此外,新闻采访写作教学还应当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鼓励学生以“准记者”的身份,去像模像样地采访各色人等,从中体会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甘苦。同时注重与新闻媒体的实际需要对接。引入最新业界案例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采访写作兴趣和新闻敏感。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和名师马工程习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和名师马工程习题详解 第一篇原理篇 第一章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 1新闻采写特征的内在本质属性: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1)新闻采写源于、立足于社会生活 新闻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是社会的镜像反映。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生活,从新闻线索的获得、新闻选题的制定,到新闻文体的构想与写作,都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2)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公众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是新闻信息传播最终的受众,是新闻信息及其传播者的审查员。我们主要依靠社会公众的评价与认可与否,来判断新闻采写是否成功。 (3)新闻采写的责任担当是守望社会 依靠新闻信息的传播,承担起守望社会的责任担当,这也是检验新闻采写成功与否的一大凭据。 2新闻采写特征的外在行为方式: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 (1)以逐新为本能 新闻是新近发现或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采写要求记者持续发现、追逐新近事实,记者的职业本能是逐新。 (2)以客观、公正为准绳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灵魂。新闻采写需要做到认识、把握和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并力求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全面性,这是新闻采写的一大主要职业行为特点。 考点二、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 1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 (1)实有其事 新闻基于客观实在的实际情况,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客观实在的实际情况,通常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方面: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人(who)、何因(why)。 (2)展示真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