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

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西园苏州苏杭古文化街,有一座名为三苏祠的古迹。这座祠堂是为纪念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而建立的。祠堂

入口处悬挂着一块大门匾额,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

大门匾额上书"三苏祠"四个汉字,书法工整,气韵流畅。这块匾额的历

史悠久,起初是由明代著名书法家陈淳所书写的,十分雄浑有力。然而,在

明代崇祯皇帝即位后,陈淳因反对崇祯时的政策被软禁,后来逃亡至苏州。

在苏州期间,陈淳在一次意外中将这块匾额掉落,被一位普通民众看中,将

其据为己有。这位民众带着匾额悄然回家,埋藏在家中地下一层作为隐蔽。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苏州举办了一场大型庙会,普通民众一时蠢蠢欲动,希望展示一些珍宝。那位家中埋藏匾额的人家,忍不住向朋友炫耀起了自己

的藏品。一番话语不慎,这个消息被人们小心翼翼地传开,仿佛透露了一丝

秘密。

消息传到苏州知府的耳中时,他当即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它,苏州知府亲自前往拜访那个家庭,并劝说他将匾额捐献给

三苏祠。这位居民深感自己的无知,后悔不已,并在苏州知府的感召下答应

了他的请求。

后续,清朝乾隆年间的文人墨客赋诗题字在匾额上,其中包括一些著名

的文人,如袁枚和许多其他的文化名人。这些赋诗与书法绘画活动,使得三

苏祠的大门匾额更加文化庄重。

因此,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古代

文学家对后人的影响。通过这块匾额,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三位伟大的文

人,并对他们的成就表示敬意。匾额的历经波折,却最终归属于正当的地方,展示给世人,持续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 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西园苏州苏杭古文化街,有一座名为三苏祠的古迹。这座祠堂是为纪念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而建立的。祠堂 入口处悬挂着一块大门匾额,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 大门匾额上书"三苏祠"四个汉字,书法工整,气韵流畅。这块匾额的历 史悠久,起初是由明代著名书法家陈淳所书写的,十分雄浑有力。然而,在 明代崇祯皇帝即位后,陈淳因反对崇祯时的政策被软禁,后来逃亡至苏州。 在苏州期间,陈淳在一次意外中将这块匾额掉落,被一位普通民众看中,将 其据为己有。这位民众带着匾额悄然回家,埋藏在家中地下一层作为隐蔽。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苏州举办了一场大型庙会,普通民众一时蠢蠢欲动,希望展示一些珍宝。那位家中埋藏匾额的人家,忍不住向朋友炫耀起了自己 的藏品。一番话语不慎,这个消息被人们小心翼翼地传开,仿佛透露了一丝 秘密。 消息传到苏州知府的耳中时,他当即意识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它,苏州知府亲自前往拜访那个家庭,并劝说他将匾额捐献给 三苏祠。这位居民深感自己的无知,后悔不已,并在苏州知府的感召下答应 了他的请求。 后续,清朝乾隆年间的文人墨客赋诗题字在匾额上,其中包括一些著名 的文人,如袁枚和许多其他的文化名人。这些赋诗与书法绘画活动,使得三 苏祠的大门匾额更加文化庄重。 因此,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古代 文学家对后人的影响。通过这块匾额,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三位伟大的文

人,并对他们的成就表示敬意。匾额的历经波折,却最终归属于正当的地方,展示给世人,持续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四川眉山三苏祠的简介

四川眉山三苏祠的简介 眉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眉山市区的东北方向,有一个著名的文化景点——三苏祠,它是纪念三位明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而建。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修缮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庄严肃穆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由牌坊、大门、正殿、左右配殿和后殿组成。 牌坊是祠堂的入口,上面刻有“三苏祠”三个大字。走过牌坊,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的大门,门上悬挂着巨大的红色木制匾额,上书“三苏祠”四个金字。大门两侧有石雕的狮子,雄伟威武。进入大门,正殿就映入眼帘。正殿是三苏祠的核心建筑,也是供奉三位文学家的地方。殿内供奉着三尊形象逼真的苏洵、苏轼、苏辙塑像,他们慈眉善目,仿佛随时都要开口讲故事。 正殿的左右配殿分别是苏洵殿和苏轼殿。苏洵殿供奉着苏洵的塑像,墙上悬挂着苏洵的画像和文稿。苏洵是苏轼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章以豪放洒脱、气魄宏伟而闻名。苏轼殿供奉着苏轼的塑像,墙上展示了苏轼的画像和手迹。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诗词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影响深远。苏辙殿位于正殿后面,供奉着苏辙的塑像,墙上陈列着苏辙的画像

和手稿。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章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以上的建筑,三苏祠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祠堂后面的园林、假山和花坛。园林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路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假山是以自然山石为材料,人工堆砌而成的。假山上有小桥流水,石径蜿蜒,给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感觉。花坛里有各种花卉盛开,五颜六色,香气扑鼻。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苏祠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家的伟大贡献,也是眉山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当地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祭拜。此外,三苏祠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诗词大赛、书画展览等,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总的来说,眉山三苏祠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的古建筑群,它是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家的纪念地,也是眉山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无论是文化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领略到苏洵、苏轼、苏辙等文学家的卓越才华。

三苏祠简介

三苏祠简介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西南隅,北距成都约60公里,南距乐山约70公里,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后经历代增修扩建,三苏祠由原来的苏家五亩园扩大至现今的104亩。祠堂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祠内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供奉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有苏宅古井、木假山堂、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苏轼手迹刻石100多通,是蜀中最富盛名的人文景观。 2007年,新建东园碑廊、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等,新增面积20余亩。三苏纪念馆是国内展示三苏文化最丰富、展陈面积最大,陈列方式最多,展出水平最高的场所。它以其古雅凝重、意境深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弘扬三苏文化的又一颗璀璨明珠。一楼苏轼厅,集中展示了苏轼跌宕起伏,旷达豪放的一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二楼苏洵、苏辙厅(包括程夫人和苏八娘)、眉山历史文化厅均各具特色。三苏纪念馆本着对三苏文化的传承与体现,对眉山历史的演绎与再现,以现代艺术及审美情趣为切入点,营造了一个设计合理,富有中国传统意味的

博物馆展陈空间。 三苏纪念馆设计层次分明,简约而意蕴深长,巧妙运用了回廊、格扇门、仿古墙进行空间分隔和场景转换,采用了地嵌式技术、硅胶仿真塑像、民间传统泥塑、石刻艺术等多种博物馆展陈手段,完美、生动再现了三苏父子辉煌人生和光耀千秋的文化成就。 三苏祠自元代改宅为祠以来,至明代、清代均为地方行政长官管理、培修,僧、道岁时焚献、洒扫。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三苏祠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四川省编委批准三苏祠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不久即成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政教育基地。 三苏祠馆藏丰富,古籍缮本、陶瓷、书画等约10000件。宋、元、明、清至民国三苏文献古籍版本共计141部2689册;宋、明、清苏东坡书法墨迹拓本246册。这批文献古籍约占目前海内外现存三苏文献种类的60%,为三苏祠的镇馆之宝。除此之外,尚有保护完好的清代建筑13幢,清代匾额、楹联18种,其中著名的匾额“养气”、“三苏祠”被收录在《中华名匾》一书中。还收藏宋、明、清、民国时期石

【转载】(原创)“中国诗书城”的明珠“三苏祠”(上)

【转载】(原创)“中国诗书城”的明珠“三苏祠”(上) 【转载】(原创)“中国诗书城”的明珠“三苏祠”(上)眉山号称是“中国诗书城”,那么,三苏祠无疑就是诗书城里最灿烂的明珠。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幅流传甚广的对联,挂在在三苏祠前厅的门枋上,是清康熙时进士张鹏翮所题。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从书上见到过这幅对联,而且从那时起,就向往着有朝一日去四川,一定要去拜访三苏祠。8月10日晨,经过约3个小时的长途奔驰,我终于踏上了眉山这片养育着一代三文豪的热土。 行程: 在网上,我查询了“百度地图”,发现眉山地图不支持公交查询,于是很茫然。有意思的是,我在查眉山贴吧时,看到了有关眉山公交现状的非常雷人、当然也是非常有创意的介绍:“眉山公交车的空间就像yue经,迟早都会来的”。带着这种印象,我准备好了,如果等公交车超过10分钟,就改乘出租车前往目的地。 实际路程:在绵阳永兴车站,乘绵阳至眉山的长途,65元。到达眉山汽车站(北站)后,出站就是8路公交车,无人售票,每人一元。由于车里开着空调,加收0.5元,每约10分钟发一班。可直接到达“三苏祠”西门。我们一行

三人,为节约时间,算计不如打车去,于是打车8元到达三苏祠西门。 门票:眉山市民,免票进入。我们三人中只有我不是眉山人,按门口的公告,购买门票:47元人民币/人。 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纱縠行南段72号。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也是苏轼、苏辙的出生地。苏家故居原为5亩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六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经历代增修扩建,现成为占地百亩的古典园林。 三苏祠庭院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彩莲、苏八娘(苏小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有启贤堂、来凤轩、云屿楼苏氏宗族、苏轼兄弟书房、苏词源流等陈列。有宋孝宗碑,蒋中正、刘湘护祠碑;有国内集苏轼手迹刻石最多的碑林。 三苏祠珍藏和陈列着五千余件有关三苏的文献和文物,是川渝地区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下图:“三苏祠”正门外的仿古建筑街道:纱縠行南段(大门西侧)

三苏祠的17个景点讲解

三苏祠的17个景点讲解 1. 三苏祠大门 三苏祠大门由石砌而成,门洞高大,门框上方镶嵌着“三苏祠”三个大字。 2. “翰墨村落”牌坊 牌坊高大宏伟,上方镶嵌着“翰墨村落”四个大字,寓意三苏祠是文化的家园。 3. 镇馆之宝——三苏文物展 三苏祠内展示着三苏的生平事迹和文化遗产,如三苏的手稿、金刚经等珍贵文物。 4. 三苏歌词石刻 三苏歌词石刻雕刻精细,字迹清晰,寓意书法技艺精湛。 5. 三苏雕像 三苏的雕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表现了是他们的西子湖游记中所描绘的形态。 6. 三苏学堂 三苏学堂是一座兼具教学和居住功能的建筑,内部布置简洁、氛围安静。 7. 三苏铜像 三苏铜像体态优美,其胸前铭刻着“三苏庙”四字,神态肃穆,教人顶礼膜拜。

8. 三苏纪念碑 三苏纪念碑是一座庄严肃穆的雕塑,前面打造有毓秀园,展现出三苏的人生经历。 9. 三苏停泊处 三苏停泊处是三苏游览的最佳出发点之一,沿湖走廊上可以欣赏西湖的景色。 10. 三苏祠后花园 后花园内花木扶疏,绿意盎然,独特的景致和浪漫氛围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11. 三苏文化展览馆 展览馆内展示了三苏的文化遗产和创作成果,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了三苏的生平事迹。 12. 三苏祠前花园 花园内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留有许多三苏植物,品种繁多,景致宜人。 13. 三苏颂铜像 三苏颂铜像是一座高6.5米的半身雕像,立于三苏祠前广场上,表现了三苏歌颂家国的精神。 14. 三苏曲洞 三苏曲洞是一座洞穴,全长135米,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神秘和诡异。

15. 三苏祠古铜钟 祠内有明代铜钟一件,尺寸及品质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全国藏钟中的佳作。 16. 三苏铜浮雕 三苏铜浮雕融南北方特色于一体,刻画细腻、生动,是祠内静谧氛围所在。 17. 祠旁的景点——毓秀园 毓秀园靠近三苏祠,是值得一看的一处景点,园内建筑精美,水池清澈,绿化覆盖率很高。

导游词

三苏祠景区导游词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旅游社的旅游活动。我谨代表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首先,请允许我作个自我介绍,我是青年旅行社的导游,小杨。各位在来眉山旅游前,想必相比已经对眉山有所了解了吧?“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这诗书城啊说的就是咱们眉山,而眉山最有名的文人那就是“三苏”了。三苏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简称。三苏文化是眉山的特色,其中有根据东坡文章而建的远景楼,有为三苏立像的三苏广场,有因东坡命名东坡湖公园,也有因东坡轶事而造的东坡醉月??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地方就是三苏的故居――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分别距成都、乐山80公里,几兴几衰,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经数百年的营造,现占地面650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的园林建筑。 三苏祠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在元代改宅为祠,时称“三苏堂”,明代洪武元年为纪念“三苏”而重修,称“三苏先生祠”,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重建,奠定今日之殿堂规模。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形成以清代为主体的建筑群落,成为占地100亩的古典园林,是一座川西民居风格的家庙祠堂,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频架,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来到祠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庄严肃穆的三苏祠大门。据史载,现在的三苏祠三檐门楼是在民国牌坊的基础上改建的。 三苏祠的大门,资料记载: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大门为三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3.11米,进深一间5.1米,房通高7.51米。素面台基高0.4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筒瓦屋面,正脊两端饰鸱吻,垂脊、戗脊饰龙头和卷草式图杂。门楣上悬挂朱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个金色大字,被列入“中华名匾”。檐柱上对联为“克绍箕裘

三苏祠的17个景点讲解

三苏祠的17个景点讲解 1. 大门 三苏祠的大门位于建筑群的正中央,是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大门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由红木制成,上方装饰着精美的雕刻。大门两侧还有石狮子镇守,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2. 中庭 进入大门后,就会来到一个宽敞而整洁的中庭。中庭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环境清幽宜人。中庭四周有廊道围绕,廊道上方悬挂着对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赞美词。 3. 苏洵文集陈列馆 苏洵文集陈列馆是专门展示苏洵先生文集和相关文物的地方。陈列馆内设有展览区和阅读区,展览区陈列着苏洵先生的手迹和写作工具等珍贵文物,阅读区则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供游客阅读欣赏。 4. 苏轼书房 苏轼书房是苏轼先生平日读书写字的地方。书房内陈设着苏轼先生的书桌、书架和文房四宝等,墙上还挂着苏轼的字画和诗词。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苏轼先生的学问和艺术魅力。 5. 苏辙纪念堂 苏辙纪念堂是为了纪念苏辙先生而建立的。纪念堂内陈列着苏辙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物,如手迹、家书、画像等。同时,纪念堂还举办有关苏辙先生的讲座和展览活动,向游客介绍他的思想和贡献。

6. 池塘 三苏祠内有一个人工池塘,水清澈见底,池中有着各种鱼类和水生植物。池塘四周种植了垂柳和花卉,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美景,放松身心。 7. 四角亭 四角亭是三苏祠中一处供游客休息的地方。亭子建在池塘边,四周是茂密的树林。亭子内设有座椅和茶几,游客可以在这里歇脚喝茶,欣赏池塘和花草的美景。 8. 苏洵纪念堂 苏洵纪念堂是为了纪念苏洵先生而建立的。纪念堂内陈列着苏洵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物,如手迹、家书、画像等。同时,纪念堂还举办有关苏洵先生的讲座和展览活动,向游客介绍他的思想和贡献。 9. 苏轼雕像 在三苏祠中,有一座苏轼雕像供游客瞻仰。雕像高大而精致,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苏轼先生的风采。雕像周围种植着花草,并设有长椅供游客休息。 10. 苏辙雕像 与苏轼雕像相邻的是一座苏辙雕像。这座雕像以苏辙先生年轻时期形象为原型,塑造得非常逼真。游客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纪念苏辙先生的杰出贡献。 11. 苏洵雕像 苏洵雕像位于三苏祠的一角,雕像造型庄重肃穆,栩栩如生。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苏洵先生的伟大和崇高。 12. 苏洵墓 苏洵墓是三苏祠内供奉苏洵先生遗骸的地方。墓地周围种有松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游客可以在这里默哀悼念,表达对苏洵先生的敬意。

眉山三苏祠景点介绍

眉山三苏祠景点介绍 三苏祠景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及祠堂。 三苏祠内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景区内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也是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中文名三苏祠景区地理位置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17:30 三苏祠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燹,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现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2007年,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投巨资,新建东园碑廊、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旅游接待中心等,面积新增20余亩,总面积达69334㎡。生平陈列展厅面积由原300多平方米,增至约3000多平方米。陈列手段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手法,集多媒体、触摸屏、硅胶腊像、三维动画等场景。三苏祠内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景区内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也是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三苏祠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是一座面

积约五亩的庭院,经过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三苏祠内庭院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苏小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珍藏和陈列着五千余件有关三苏的文献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三苏祠的三苏纪念馆是国内展示三苏文化最丰富、展陈面积最大,展陈方式最多,展出水平最高的场所。三苏祠自明、清以来就收藏有一批文物, 1959年建立三苏纪念馆以来,则更为广泛的征集有关三苏的文物、文献。迄今馆藏文物共有5188件,其中历代刻印的三苏文集及有关古籍3256件(册),字帖拓片478件,明清及近现代书画1044件,陶瓷及其它类325件,碑亭收藏68种145通碑刻。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等珍品,也收藏有明代犀牛角杯;清象牙笔筒、瓷瓶等工艺品。这些都是三苏研究、陈列展览的珍贵资料。

三苏祠导游词

眉山是苏东坡的故乡。"一间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东坡和他的父亲苏洵、兄弟苏辙都以文章修为名重一时,影响深远,为眉山县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三苏祠原是苏氏故宅,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于明朝洪武年间在此建祠,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旧址重建大殿、启贤堂、木假山堂和瑞莲亭。嘉庆、光绪年间相继修建大厅、抱月亭、快雨亭、云屿楼、披风榭、洗砚池等。现在所见都是清代建筑,庭中两颗银杏树,大概330多岁了。三苏祠红墻环抱,绿水萦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构成古朴典雅的岛居特色,是一处最佳的旅游胜地。 三苏祠的大门,资料记载: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门外是纱彀行,大门 为三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3.11米,进深一间5.1米,房通高7.51米。素 面台基高0.4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筒瓦屋面,正脊 两端饰鸱吻,垂脊、戗脊饰龙头和卷草式图杂。门楣上悬挂朱底金字横匾,上镌 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个金色大字。檐柱上对联为“克绍箕裘一 代文章三苏父子;堪称楷模千秋万代永馨香”,为辽东人姜书阁撰书。门柱支联 为“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为已故川大国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向 楚撰文,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刘孟伉手书。 前厅上方悬挂"文献一家"巨匾,是对三苏父子在文学上巨大成就的肯定。上 联:"一间父子三词客",很好理解;下联"千古文章四大家",就有多种解释。一说, 苏氏三父子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最为有名, 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二说,四川历史上四大家,扬雄、司马相如、陈子昂、苏 轼;三说,苏轼、苏洵、苏辙和东坡的小儿子苏过,人称小坡,为四大家。哪种 说法对,请各位自己理解。 苏氏自称高阳氏的后代(屈原也自称高阳氏后代,《离骚》第一句"帝高阳之 苗裔今,朕皇考曰伯庸")。高阳氏生活在现今河北栾城一带,怎么来到眉山呢? 苏氏远祖在周朝曾任司寇,汉武帝时苏建抗击匈奴有功,封为平陵侯;先后几代 做官的都在中原,苏氏一脉本来定居在赵州(河北栾城)。苏氏祖上有个苏味道, 唐武则天时任凤阁侍郎和长史,后因获罪被贬眉州,子孙因之在眉山定居下来, 直到苏淘的父亲苏序,都没有大的成就。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苏 涣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 年)考上进士,对苏洵来说本来是一个上进动力和追 随的榜样。但是苏洵当时不好读书,喜欢游玩,二十七岁时,在天人程氏的劝导 鼓励下,才"从此闭门谢客,日夜攻读",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远大抱负。但两次 赴京应试,均名落孙山,又目睹朝政败坏,决心不再走科举进仕之途,愤然烧掉 过去数百篇文稿,集中精力研究诸子百家学说,探索历代兴亡原因,悉心教导苏 轼和苏辙,寄希望于后人。他的散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他 的文章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言语锋利,《机策》、《权书》、《衡论》、《史 论》都是成名代表之作,《六国论》一文,仅用六百字总结了战国末年六国败亡

三苏祠导游词

三苏祠导游词 【篇一:三苏祠导游词】 三苏祠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东坡故居观光游览,我是你们的讲解员 小于,我们今天参观的是三苏祠,它是位于成都市西南眉山市城郊,分别距成都,乐山80千米。我们的游览线路是三苏祠的大门、正殿堂、启贤堂、木假山堂、济美堂。 三苏祠原是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苏家世代在此居住, 而三苏故居改宅为祠则是在明代洪武元年。它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 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具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之称。祠内收藏 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 金石碑文,今天的三苏祠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三苏祠的大门,相继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陈列三苏塑像的正殿堂、启贤堂、木假山堂及济美堂庭院建筑。文化特色主要是以优美的园 林景色与浓厚的文化气息相结合,使我们在清新的氛围里感受名家 的魅力。大家请看这副对联,这是清代张鹏翮所题: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历史上对它的解说是多样的。有人说苏氏 三父子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最为有名,而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正殿堂,与我们相对的是苏洵,他以文论 见长;这位是苏辙,他以策对称雄;另一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苏轼,他集各家之长,诗、文、书、画无所不精,一时独占北宋风流。苏 轼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他即善于诗、记、文、赋,又 长于书法、绘画,所取得的成绩卓越,誉贯古今。苏轼是三苏之中 命运最多难的一个,却也是赢得后人最多崇敬和爱戴的一个。大家 都在讲苏轼被贬黄州的故事,那现在我就和大家讲讲小苏的少年趣事。这就说道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她出身官宦人家,性格中有果断 的一面,也有仁慈的一面。小于接下来讲的内容请父母们注意了, 话说有一天程夫人带着十岁的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汉 代的官员,铁面无私,得罪了很多权贵,被人诬告送上了刑场。临 刑时他告别妈妈,他说,母亲大人儿子不能尽孝,要追随黄泉下的 父亲,希望母亲不要过悲伤。范滂的母亲怎么回答,他母亲说,一 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呢?你为了 理想舍弃自己的性命,我这当妈的支持你。苏轼听后对他的母亲程

游三苏祠的感悟和体会

游三苏祠的感悟和体会 介绍 三苏祠,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而修建的祠堂。三苏祠建筑庄严典雅,集中展示了三位文学家的传世佳作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珍品。游览三苏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三位文学家的才华与风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苏祠的历史渊源 1.苏洵、苏轼和苏辙分别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以清新、豪放的文 字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三苏祠的修建是由当地官方和文化爱好者发起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三位文学 家,并且激励后人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 3.三苏祠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宋、明等多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展示了中 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游览三苏祠的心路历程 感受祠堂的庄严肃穆 1.一进入三苏祠,就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之气息。 2.金黄色的大门、高耸入云的屋檐、巍峨的石狮子,都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 独特魅力。 3.在祠堂内,我沉浸在深厚的历史氛围中,感受到过去文化巨人的存在。 看文学巨匠的文化遗产 苏洵的佳作 1.苏洵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体现了对社会风俗和政治现实的关注。 2.在三苏祠的陈列馆中,我看到了苏洵的手迹和其它文物,让我更加直观地了 解了他的功绩。

苏轼的豪放洒脱 1.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自由、豪放、洒脱。 2.三苏祠中展示了苏轼的名篇名句和相关文物,让我对他的才华有了更深的认 识。 苏辙的思辨与智慧 1.苏辙是北宋末年的文学家,他以批评的精神和非凡的智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 2.在三苏祠的文物馆中,我看到了苏辙的手迹、书法作品和与他相关的古籍, 使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体悟三苏精神的价值 1.苏洵、苏轼、苏辙三位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永垂不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 影响。 2.游览三苏祠,使我受到了他们精神风貌的启迪,让我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三苏祠成为了一座激励后人努力学习、创作的精神殿堂,让我更加珍惜学习 机会,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总结 通过游览三苏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三苏祠作为纪念三位文学家的重要场所,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在文物陈列馆中,我看到了苏洵、苏轼和苏辙的手迹和其它文物,对他们的才华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对我产生了启示,使我更加珍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游览三苏祠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体验,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 三苏祠是中国苏州市的一处著名古迹,位于城南东北,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兄弟而建立的庙宇。苏洵、苏轼、苏辙,三兄弟均是文学家、政治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宋文学三绝”。今天,我要讲的是三苏祠大门上的匾额故事。 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源自于唐代,当时苏洵和苏辙两兄弟还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了很高的声誉。当时,有一位名叫韦尚的文学家,深受苏洵和苏辙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对他们非常敬仰。韦尚是一个匠人出身,擅长书法和雕刻。有一天,他得知苏洵和苏辙生前梦想建立一所纪念馆,让人们能够永远缅怀他们的贡献。韦尚决定为他们制作一块匾额,放在纪念馆的大门上,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韦尚历时三年,用尽心血,终于完成了这块匾额。匾额上用篆书书写着“苏氏三绝祠”。匾额造型古朴,线条刚劲,每一个字都带着韦尚对苏洵和苏辙的深情厚意。韦尚兴高采烈地将匾额送到了苏氏三绝的家中,得到了他们家属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苏洵和苏辙本人早已去世,但韦尚的这份诚意让人们对他们的敬意更加深刻。 三苏祠隐匿于树荫中,周围环境幽静,但当人们走到大门口时,就会看到那块由韦尚亲手制作的匾额。匾额上的篆书字迹如今仍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述说着苏洵和苏辙的卓越成就和不朽精神。这块匾额见证了苏氏三绝的文学成就,也见证了韦尚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氏三兄弟的事迹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那块匾额却一直镌刻在三苏祠的大门上。每当有游客走进三苏祠,看到那块匾额时,都不禁驻足怀古,品味那段古老的传奇。 匾额上的每一个字,都宛若韦尚心中对苏氏三绝的倾慕之情,也是后人对苏氏三兄弟文学成就的纪念。匾额所述匠人韦尚的匠心独具,书写婉转动人的情怀。这块匾额,不仅是苏氏三绝的纪念,更是韦尚情感的传递。因此这块匾额,一直被奉为祠堂最珍贵的文物。 如今的三苏祠已经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朝拜。人们纷纷驻足在大门口,仰视着那块巨大的匾额,被它所传达的故事所吸引。匾额上刻着韦尚对苏氏三绝的崇敬之情,也饱含着后人对这三位伟大文学家的敬意。 作为一座见证历史、传承文化的庙宇,三苏祠不仅是苏氏三绝的纪念馆,更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匾额的故事,让三苏祠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苏氏三兄弟的精神回荡在每一个到来的人心中。三苏祠大门匾额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匠人对文学家深情的致敬,更是一段珍贵的文化传承,永远留存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之中。

语文五年级下册作文关于三苏祠450字

语文五年级下册作文关于三苏祠450字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积约五亩的中式庭院,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 挡眼即是南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走进三苏祠,只见祠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远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前厅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权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又名飨殿,大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饶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石板路前行十余步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时节,园内,金银月桂争艳吐蕊,香溢满园。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

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整个祠堂并不大,而建筑颇不少,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但给人的感觉并无壅塞。因为已被古木竹石间隔包围,反倒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

作文 过三苏祠

过三苏祠 抬头看见匾额上那三个遒劲、丰润的大字“三苏祠”。 观赏新建的碑亭,浏览了三苏生平展厅,然后转至珍藏三苏墨宝的启贤堂。启贤堂前边是正殿,殿中有三苏的彩色塑像,苏老泉居中,手捋长须;苏东坡居右,手不释卷;苏辙居左,铺纸于膝。 苏轼兄弟起名很有意思,轼,是车轮上的东西,用意是让他不要太锋芒毕露;辙是车轮轧过的痕迹。 记起《三字经》里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披风榭前,有一尊东坡雕像,斜倚在几丛修竹旁。须眉落落,双目炯炯,闪烁出睿智,美髯似在随风轻拂。他左手撑地,右手置于膝,转头望东南,不知有何说法?诗人的内心在想着什么? 遥望东坡当年,尽管“父子名高重古今”,但他们生前死后的日子都不好过,尤以苏东坡为甚。苏东坡自三十六岁起,曾八次遭奸佞小人诬陷、打击。元丰二年,他被李定等诬告写诗“愚弄朝廷”“谤讪新政”,经神宗批准,被从湖州任上逮捕进京,关进乌台狱中,由于各方营救,才幸免一死,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判”。因这个案件株连而遭贬或受罚者有颍滨、王先、司马光等数十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后来哲宗亲政,年近六旬的苏东坡虽是先后教他五年的老师,但仍被视为“旧党”,没有被放过,派系斗争是何等的残酷。一贬再贬,地方越来越偏僻荒远,最后被流放到人迹罕至的海南岛,过了三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苦生活。他六十五岁才遇大赦而内迁,第二年即死于北归途中。 一代文豪殒殁,“讣闻四方,无论贤愚皆咨嗟出涕”。然而,崇宁元年,宋徽宗居然诏毁三苏文集,又立“党人碑”,将苏东坡弟兄及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等一百二十人打为“奸党”,后又“刻石于朝堂”。一代文豪的结局竟是这样,怎么不教人寒心呢? 好在苏东坡够潇洒、够达观,若是放到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就想不开了。苏东坡的性格够细腻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不仅有持铁板铜琵,唱“大江东去”“阳关断肠声”,还有那“明月夜,短松岗”缠绵缱绻的面。“一蓑烟雨任平生”“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苏东坡睥睨今古,啸傲王侯。 历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政治与文学历来水火不相容,文人就像统治者手里的花瓶,喜爱了就把玩,不喜欢了就砸掉。自古以来,为什么文人总是活得这么卑微和下贱呢?大多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好在历史是由人民来评判的。像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其生前只是一个图书管理员,死后却名声大噪。英雄生前默默无名,死后却永载史册。有些人死后又重生。现在谁有兴趣阅读《宋徽宗传》呢?恐怕只有那些学者了。 临走时,又看见那悬挂于正殿檐柱上的长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蚀,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这实在是盖棺论定了。

描写三苏祠的作文

描写三苏祠的作文 描写三苏祠的作文 眉山,虽不如桂林山水清秀美丽,也不如峨眉山雄伟壮观,却是个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它是大文豪三苏父子的故乡,是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苏祠,去看看吧! 壮丽的三苏祠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榕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它都挺拔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位保卫三苏祠的军人,用它顽强的生命来呵护着三苏祠,不让它受到一点儿伤害。三苏祠的大门进去以后,两棵苍翠的银杏树以少女迷人的身材展现在眼前,再进去,就是正殿了,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苏刻。正殿里还塑着三苏父子仪表堂堂的像。更给三苏祠添加了古老的文化气息。穿过正殿就是陈列室,再走就是腊像馆……最后面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片茂盛的树林,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绿绒大伞,有的挺拔苍翠,有的娥娜多姿。 三苏祠呀三苏祠,你是我们眉山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自豪。我作为,在心中赞美你,欣赏你独有的风采。 少时读苏轼的《眉山远景楼记》,每诵至最末一段,总要被诗人对故乡胜景的赞美和他决心“归老于故丘”的情愫所感染,猜测苏轼的故乡四川眉山,一定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以至于在我那颗小小的心灵里,常常萌发出去拜谒诗人故居的强烈愿望。 没有想到,四十多年之后,在一个鲜花盛开的日子,我竟真的同遥接峨眉山、依傍岷江水的眉山三苏祠聚首了。久久的夙愿得以实现,心中的欢悦,自不消说。要不,我怎么会在这高墙环抱、清

流围绕、古木参天、翠竹掩映、祠宇轩昂、堂廊相连的所在,整整盘桓了一天呢! 在三苏祠的陈列室里,有朱德同志雄劲浑厚的手迹:“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里所说的三父子,就是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他们就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文学史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页。您想知道他们成功的奥秘吗?入了祠门,沿围墙西行不远,有一个被栏杆围了起来的小潭,名曰洗砚池,相传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刻苦读书,潜心写作,常常在此洗砚……是啊,没有耕耘,哪来收获?骤然之间,我感到自己对“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样一句古训的理解,确实是加深了许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氏父子,早已是历史上的人物了。但是,千秋功罪,人民、还有历史,却自有评说。在三苏祠里,到处都能看到人民、看到历史对诗人的崇高评价和不尽思念。一入祠门,即有清人所植的银杏两株,高十余米,粗二十扌乍,顶天立地,直指长空。相传,人们种它,是为隐喻苏氏父子的诗文,就像这伟岸挺拔的银杏一样,能与天地见雄。祠内还有一株三百多岁的并蒂丹荔,也系清人所植。站在这株荔枝树前,人们自然就会想起。苏轼三十三岁离家时,亲友曾手植荔枝树待其归,但谁知他仕途多舛,一去不返。晚年的苏轼曾有诗“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即指此事,想到这些,对生平坎坷、却多有建树的诗人,就愈发敬仰了。至于建于正殿左侧的百坡亭,就更是发人深思了。北宋元六年,苏东坡到颖州(今安徽阜阳)任太守,与友乘舟泛游时,他在晃动的水波上同时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遂作《泛颖》诗记实,其中有

一代文章三父子先秋一斗两峨眉。

一代文章三父子先秋一斗两峨眉。 楹联:“一代文章三父子;千秋俎豆两峨眉”,道出了后人对三苏尤其是苏轼千秋不减的崇敬。 一谈起苏东坡,人们总是会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浩瀚,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情怀,亦或是“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放洒脱。 然而,当我们走进这位千古词人的生命世界,却发现他的人生不仅有词,更有跟他的词赋一样值得去铭记的官声名节。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四川眉山人。坐落在眉山市区的三苏祠便是后人为了缅怀“三苏”,在其故居原址修

建而成。三苏祠的建设最早要追溯到元代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前,明代洪武年间和嘉靖年间分别进行了修缮扩建,明末战毁,于清初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建,最近的一次整体修缮于2016年3月完成。2006年,国务院公布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人敬仰三苏之忠义文采,多有诗词楹联赞之。三苏祠现有楹联60余副,现选取其中最具代表的8副,以飨读者。 1 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父子 堪称模楷,千秋景慕永馨香

该联位于大门立柱上,由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姜书阁撰写,赞誉苏氏三父子皆成文学大家,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受人敬仰。 苏氏一门三父子共同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为“宋四家”之首;其父苏洵,擅长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和《谥法》三卷;其弟苏辙,以散文著称,擅政论史论,曾任门下侍郎。 苏轼、苏辙成就极高,跟良好的家风家教分不开,“程夫人教子”便是其中一典故。程夫人是苏轼、苏辙的母亲,勉励夫君读书,同时又是两个儿子的启蒙老师。司马光曾为她写《墓志铭》:“勉夫教子,不愧为古代一贤母。”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八十五: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八十五:四川眉山苏东坡: 苏门三父子情操昭千秋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八十五: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情操昭千秋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父子三人在文学上造诣极深,虽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三人的立身操守也都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循理无私,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青少年时喜好游历名山大川,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精研“六经”百家之书,稽考古今成败之理。嘉祐初年,受成都太守张方平、雅州太守雷简夫举荐,携二子苏轼、苏辙进京,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并上《权书》《衡论》《机策》等文章二十二篇。文章一出,轰动京师,天下学者竞相仿效。后经举荐,破格录用为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

等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即卒,享年五十八岁,加封为光禄寺丞,赠太子太师,世称“文公”。著有《嘉祐集》(二十卷)《易传》(三卷)等。 苏轼(1037-1101年),苏洵长子,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秘阁制科考试入三等,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兵部和礼部尚书。先后出任凤翔、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政绩卓著。晚年被贬惠州、儋州,病逝于常州。后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作家。其散文标志着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诗称“苏诗”,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水平;词称“苏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创造了新一代文赋,开明清小品文先河;他创立了“尚意”书风,史称“苏字”,为“宋四家”之一;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倡导者,其绘画理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在农业、水利、医药、军事、音乐、烹饪、养生等领域亦著述甚丰,创造极广。苏轼的影响早已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辙(1039-1112年),苏洵次子,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十九岁时与兄苏轼同榜进士及第。先后任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陈州学官、齐州掌书记、南京签判。后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