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组织行为学中态度的认识

对组织行为学中态度的认识

对组织行为学中态度的认识

对组织行为学中态度的认识

我要的不是定义啊我要的不是定义啊我要的不是定义啊我要

的不是定义啊我要的不是定义啊我要的不是定义啊态度(Attitude),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它的心理结构由

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而前国足教练米卢的那句“态度决定一切”随着2002年国足成功冲进世界杯,也响彻大江南北。

时至今日,组织行为学课上,我也听到了老师提出的“态度决定行为”这一说法。

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就拿米卢的例子,国足的球员因为在情感上热爱足

球这项运动,并且产生了荣誉感,于是便积极训练,最终冲进世界杯。再说一

个反面的例子,几乎人人都知道救死扶伤,但是真的到自己哪天开车遇上路边

有人因车祸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几许人却会毫不犹豫的一驶而过。抛开道德的

方面,又是什么使他们竟然能够见死不救呢?我想个人动机,或者说优势动机

在一个人的行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1、试论述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试论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提升领导的影响力 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行为的实施,组织或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影响力。 2、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行为,因其面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多,艺术性也就越强。 3、领导是与某种目标相联系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能力、个性特征、工作行为倾向、权力类型、影响力等。 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可弥补权力的缺乏。领导可以改变不一种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P328 主要观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够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改善下属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属达到目标。领导的作用在于: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提供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组织行为学习感悟

组织行为学学习感悟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心理包括个人行为的发展过程、态度、个性、价值观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确定、人格特征的形成等,个体行为则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包括群体心理的特征、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冲入与沟通以及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领导心理与行为,主要包括领导功能、权威与影响力、领导者素质与领导者选拔、领导行为等问题;组织行为与组织绩效,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组织决策、组织文化以及组织变革与发展等问题。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行为激励、探索人的行为规律、提高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已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管理效能的目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对组织行为学又有了以下几点体验与认识: 一、感觉与知觉 (一)人的知觉差异与管理

知觉: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它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取信息、组织信息。 感觉与知觉的共同点: 都是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 把由许多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知识经验越丰富,越能识别出事物的关键性特征,从而精确地把握知觉对象。 2、知觉的恒常性 在不同的角度、距离、明暗度的情况之下,观察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特征环境影响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其原样不变。 3、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进行直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从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 (三)社会知觉 1.社会知觉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答案

山东大学本科《组织行为学》 主编孙卫敏 《组织行为学》模拟题1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公式 1、工作生活质量:指人本管理哲学思想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措施。 2、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3、群体:指为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4、情绪和情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5、个性 二、判断并改错 1、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 (错)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不一定高。 2、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 (错)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 3、对非正式群体应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 (错)对非正式群体要区别对待,采取引导、解散等不同的应对策略。 4、目标管理法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错)目标设置理论是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并非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 6、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不利,具有破坏性作用。 (错)群体冲突对实现组织目标并非全都不利,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7、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错)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任务导向型。 8、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呈“U”状关系。 9、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不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10、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生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缺勤率及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 系。 三、简述题 1、为什么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 答:群体决策越来越重要,主要因为群体决策:一是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避免主观片面性,提高决策的质量。二是有利于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 为克服群体决策的弊端,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宜适时采用包括:头脑激荡法、名义群体法、德尔斐法、方案前提分析等多种方法。(详细内容参P217-)

学完组织行为学的感想

内容摘要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学习了组织行为学,我对能力,情绪和价值观比较感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关键词:能力;情绪;价值观

目录 一、引言 (1) 二、对能力的认识 (1) 三、对情绪的认识 (2) 四、对价值观的认识 (5) 五、结束语 (6)

对组织行为学的认识 一、引言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组织系统及其群体、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学科。它主要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学习一门课首先要懂得的就是它的发展历史,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中,我明白了人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人类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管理者的能力倾向于驾驭人际关系,即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组织行为学正是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学问,因而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我从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能力,情绪和价值观知识的体会。 二、对能力的认识 能力就是对个体所能够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它分为心理能力与体质能力。心理能力共有七个维度:算术能力,言语理解能力,知觉速度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空间视知觉能力和记忆力。体质能力则包括力量因素和其他因素,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是将能力与自己喜欢的职业匹配,从而在工作岗位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怎么样在大学期间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哪一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取决于你将来所想要从事的职业。不同类型职业人员的能力体系,不同职业对录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一样,如今主要有科研型、管理型、事务型、文化型、工程型和社会型这几种。 如果说我将来想要从事社会型的工作,就必须先要了解社会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社会型职业包括教育人,救死扶伤,提供公共服务,协调人际关系,为人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工作,如:教师,医生,律师,法官,广播电视工作者等社会共工服务人员。社会型职业要求从事其职业的人员:在知识素质方面,应具有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有一定事实上的理解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身形象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国际化,中外

组织行为学答案

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2.价值观values 价值观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体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3.人格personality 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来进行描述 4.知觉perception 5.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 6.选择性知觉 任何人、物和事件的突出特点都会提高人们对它知觉的可能性,观察者通过自己的兴趣、悲剧、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选择。 7.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目标管理强调员工参与对目标的设置工作,这些目标是明确的、可检测的和和检验的。8.员工卷入 员工卷入指的是利用员工的投入来增加他们对组织成功的承诺的一种参与过程 9.正式群体formal group 正式群体指的是由组织结构界定的、工作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10.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与群体规范有关,指的是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来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 11.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绪智力指的是察觉和管理情绪线索和情绪信息的能力。 12.员工导向的领导者 员工导向的领导者被描述为重视人际关系,总会考虑到下属的个人兴趣,并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 13.生产导向的领导者 生产导向的领导者倾向于工作技术和任务事项,他们强调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当成达到目标的手段 14.信任trust信任是一种对另一个人的积极预测,我们通过他的言语、行为和决策相信 他不会采取投机行为。 15.权利power 权利指的是个体A对个体B行为发生影响的能力,在这种影响下,B的行为举止符合A的希望。这种定义意味着权利是潜在的,不一定非要通过外在表现来证明它的效果,并且它是一种依赖关系。 16.冲突conflict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当一方感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不利影响或将要产生不利影响的时候,这个过程就开始了。 17.谈判negotiation谈判定义为,双方或对方相互交换产品或服务,并试图对他们之间 的交换比率达到协议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14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 (一) 张林这一辈子 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 的诊断记录: 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 张林:确实是这样。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 张林:首先它很烦人。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 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我监督工人们操作制造箱子的机器设备。这些工人都是从最偏远的农村招来的,很难管理,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他们对工作和公司没有积极的态度,毫无感情。我的老板,那个幕后指挥者,总是要求我对他们狠一些,督促我要求他们提高工作速度。告诉你一个例子,你或许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手下有一个老年妇女,大约有50岁,生产装冰箱用的箱子,因为箱子太大,所以她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敢说,她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我看见老板站在她身后,手拿着秒表,大声叫着,呵斥她快点。我一点也不喜欢他那样做,就象我不喜欢穿着鞋磕着地走路一样。一次,老板请我们这些管理人员出去吃饭,那些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嘴脸极其令人厌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为了提升而必须做的事”。那之后不久,老板就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他认为我不会或不愿强迫别人努力工作。 心理医生:你对此有何反应? 张林:我十分难过。那时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不能确定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因此我去一家职业介绍所去作能力测试。 心理医生:那么,测试结果怎么样?

组织行为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有效的管理者最主要关注下列哪个方面? A.传统的管理 B.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 社交网络 正确答案:B 解析:工作沟通在有效的管理者工作时间中占的比例最高好。 2、管理者需要有三个基本技能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些是什么技能? A.技术、沟通和人际关系 B.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 C.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 D. 概念、通信和网络 正确答案:B 解析:按照罗伯特卡茨的观点,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分别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3、技术技能包括____的能力。 A.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 B.交换信息和控制复杂的情况 C.应用专门知识的技能 D. 发起和监督复杂的项目 正确答案:C 解析:技术技能指应用专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什么层次的研究?

A.群体 B.个体 C.组织 D.文化 正确答案:A 解析:心理学是个性行为的理论基础,群体行为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社会心理学。 5、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可能是下列哪方面技能的缺乏 A. 信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技术技能 正确答案:C 解析:人际技能指在群体中与人相处、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的能力,不善于倾听,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反映的是人际技能的欠缺。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称为 _________。 A.角色冲突 B.角色期待 C.角色扮演 D.角色知觉 正确答案:B 解析:别人认为你在一定情境中应该怎么做,是他人对你的一种期望与要求,因此是一种角色期待。角色知觉是自己认为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应该怎做么做的一种看法;角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业解析

《经济法学》课程作业 第一次: 1. 下列对胜任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深层次特征 能够预测工作绩效 可以定性描述 能够区分优秀和一般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可以定性描述 2. 某个人掌握支配你的职位和责任的权力,期望你服从规则的要求。这种权力称为() 强制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 法定权力 参照性权力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法定权力 3. 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来建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被称为() 事业部制 横向组织结构 矩阵制 无边界组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横向组织结构 4. 光荣榜是一种典型的()形式。

员工参与 员工认可 弹性福利 技能工资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员工认可 5. 工作要求员工表达出来的情绪与他们的真实情感不吻合的现象,称为() 情绪劳动 情绪失调 情绪障碍 情绪缺乏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情绪失调 6. “入乡随俗”,反映的是() 角色知觉 角色冲突 心理契约 组织承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角色知觉 7. 在沟通过程中,噪声存在于哪个环节() 编码 译码 信息传递

以上都是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以上都是 8.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 正相关 负相关 无关系 倒U型关系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倒U型关系 9.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提出者是() 西蒙 霍桑 梅奥 卡尼曼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西蒙 10.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畴中不包括() 个体行为 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社会行为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社会行为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题1、理论联系实践分析为什么管理者要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答:加强这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者对所属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预测、引导和控制,协调企业、团队、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四、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六、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这调试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作业题2、阐述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答:1、案例研究法。 优点: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缺点:由于他描述说明实况,变量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因此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得到确切说明,另外研究人员本身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对案例的不同分析。 2、观察法。优点:研究人员已组织成员的身份去观察,是被观察者避免伪装和做作,从而使观察到的资料较为可靠和有效。缺点:一是由于亲自投入现场做观察者,可能会影响到研究者的客观性,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二是在观察别人时,会是别人感到不自然。 心理测验法。 3、调查法。分为面谈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4、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

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题目: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姓名: 李宇哲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 学号: 2011106084 20 12 年8 月31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浅析积极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消极取向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即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怎样发挥员工的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本文介绍了积极组织行为学产生的过程及其内容、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及积极心理学的区别,分析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子概念的内涵、开发培训方法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概括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积极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 一、引言 当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和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的标志。如何挖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创造性,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21世纪初由鲁森斯(Luthans)提出的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OB)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目前组织行为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组织行为学也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应用的新成果,是管理学、行为学的新发展。积极组织行为学相对于传统组织行为学不仅仅是理论概念的翻新,以及研究重点简单的由消极性转向积极性,而是有着具体标准和严格概念界定的研究范畴。POB研究实际上是追求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而且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可测量性、可开发性、在组织中对绩效提升的影响性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POB尤其强调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特性。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27——1932年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从事的著名试验——“霍桑试验”。他们总结: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积极特性方面的影响,如士气、安全感、自尊、劳动集体成员之间满意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管理。换言之,积极的帮助、正面的影响、员工积极的态度均对工作效率有显著影响。 尽管大量的实证以及显著的表面效度支持着有关人的积极性的研究,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组织行为学领域更多地聚焦组织、团队、管理者和员工的负面障碍等方面,如怎样引导和激励消极、懒惰的员工,如何确定组织中员工负面情绪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如何纠正不良的工作作风、态度和行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冲突和应对压力、倦怠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形,组织行为学家Wright认为主要是以往的组织行为研究过分强调“费效分析”的价值取向,即一切行为和政策都要以它们使组织付出的成本和给组织带来的收益为基础来衡量其效果和价。Wright等将这种取向称为“忠于管理的观点”。

我身边的组织行为学

我身边的组织行为学 浅谈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收获。时间飞快,32个学时我们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已然结束,在这门课程里我学到了很多,组织行为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理解虽不深,但对这门学科(叫科学也不为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听老师的课,了解课上老师所举的身边的事例,也在理论与实际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可以将这些在组织行为学中学到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组织行为学的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应用性可以让我们再工作生活中应对的更加自如恰当。下面我将分享我自己的一个经历,结合我们组织行为学分析案例中的各种现象。 2016年我带领团队承做XX银行新平台个贷项目,该项目为创新型互联网金融项目,相关专业人员短缺,且工期及为紧张,为避免人员抵触,我自己培养团队人员相关技能,并从其他项目组协调了关系好的技术大牛,另外与部门领导提前申请项目经费,经常带大家出去聚餐,时刻关心员工情绪。项目中还有个危机就是核算人员有缺口,公司明确无法协调到现场,作为项目经理,在保障本职项目管理的前提下,带头攻克核算模块,在经历一个月艰苦战斗后,终于顺利完成系统开发阶段,保障了后续项目成功实施。 我的工作是做IT项目管理,案例中的重点就是团队人员管理的事情,我当时前只晓得“因人制宜”,粗狂的解释跟运用,却从未科学的使用“因人而异”的管理方式。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人员特点及对应的管理手段都有明确的科学理论,原先自己的思想水平只在“社会人”这一层次上!对不同人投其所好,画饼诱惑。在成员情感上关注较多,现在回想,项目的成功得力于团队成员大都属于社会人,这才使得我管理没有出现大的纰漏。通过本次学习我了解到经济人由于其工作动机的诱因,需要通过金钱刺激及严厉的惩罚进行管理;社会人则不能一味的金钱刺激,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关注个人的需求、感情;自我实现人需要管理人员应将职责放在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条件,减少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障碍上,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创造适宜的条件,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觉地完成团队目标。复杂人则需要分析鉴别识别人的不同需求。这些让我受益颇多,是我今后管理路上的基石。 回想项目过程,我觉得还有一点是归因理论。在个人而言,有时候我们归因太过于自己的原因,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会使我们变的越来越片面。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一味的分析客观事物带来的原因,完全将原因归他化,使我们无法提高完善自己,同样的事情将来肯定还会再犯。正确的归因分析,是我们进步的基石。基本归因错误与自我服务偏见都是要避免的。比如在项目管理人员时,人员出现迟到早退或者工作上的错误时,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内部外部原因,当然更需要分析具体人员的“个性”,指定相应科学的反应措施,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在项目管理中,正确的归因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因素。 案例中,项目特点就是工期短,任务重。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压力管理。在高压工作下,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每个人能力、经验及抗压能力的不同进行工作分配,保障每个人的工作都为可完成的。其次,我在项目中以身作则,对成员进行潜在的压力鞭策。第三,申请足够的项目经费,然成员能得到应有的关怀与适时的放松。组织行为学中很好的解释了压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告知我们如何去管理压力。压力是一种动态条件,在这种条件中,个体

组织行为学答案

一、填空题 1.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动机的功能包括始发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3.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类,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情绪具有自适应、动机性、组织性、交流性四种功能。 5.激励力(M)=效价(V)×期望值(E)。 6.按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可分为参照群体、一般群体。 7.内聚内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内聚力、工作内聚力、领导内聚力和情感内聚力。 8.概要的两种重要形式是脚本、原型。 9.“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自我实现人”假设与 Y理论认为一般的人并非天生就厌恶劳动。 10.成就需要理论将人的社会性需要分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社交需要。 11.知觉的基本特征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2.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分为假设群体、实际群体。 13.人际反应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14.编排的规则有连续律、封闭律、接近律、相似律。 15.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_角色行为__的知觉。 16.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兴奋过程和抵制过程,这两 种过程表现为三个特点,即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17.受挫折后的行为表现有攻击、倒退、固执、孤立和妥协。 18.强化的种类有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和惩罚。 19.按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分为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20.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可分为三类:容纳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情谊的需要。 23、对于按顺序发生的活动的概要称为__脚本__。 24、知觉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注意、编排、解释和判断。 25、一般来说,群体任务的难度越_低_,群体成员越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26、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激励因素的_效价_和_期望值。 27、ERG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_、_相互关系_和_成长需要_三种。 28、按照巴甫洛夫的气质分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应当属于__抑郁性_。 29、“三个和尚没水喝”指的是群体行为效应中的从众效应。 30、人实现目标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即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31、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的原则是指功利原则和交互原则。 32、“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知觉偏见中的_晕轮_效应。 34、对于人的特性的简要描述而形成的概要,我们称为_原型__。 36、。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_成就需要_、_友情需要_和 权力需要_三种。 37、按照巴甫洛夫的气质分类,鲁智深应当属于_兴奋性_ 39、企业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工作绩效,这种影响因素按照赫兹伯格双因素理 论被归为_保健因素_。 40、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概念包括三个构成要素: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组织行为学讲义_价值观、态度、能力与工作满意度

价值观、态度、能力与工作满意度 个体差异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第一节个人价值观 一、个人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values)代表一系列基本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这个定义包含判断的成分,这些成分反映了一个人关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观念。价值观包括容或强度两种属性。容属性告诉人们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表明其重要程度。 我们的价值观一部分是遗传,其余部分受下列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父母行为、教师、朋友以及其他相似的环境因素。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案例:;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Rokeach Value Survey, RVS) 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instru'mentl] values)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奋发向上) 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心胸开阔(开放) 成就感(持续的贡献)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欢乐(轻松愉快) 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美)清洁(卫生、整洁) 平等(兄弟情谊、机会均等)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宽容(谅解他人) 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幸福(满足)正直(真挚、诚实) 在和谐(没有心冲突)富于想象(大胆、创造性) 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国家的安全(免遭攻击)智慧(有知识、善思考) 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符合逻辑(理性的) 救世(救世的、永恒的生活)博爱(温情的、温柔的) 自尊(自重)顺从(有责任感、尊重) 社会承认(尊重、赞赏)礼貌(有礼的、性情好)

组织行为学给我的启示

组织行为学给我的启示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通过大一学修课程《组织行为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我,知道“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得到什?”“我有什么资源?”“我该做什么?”等五个问题,南开大学、被誉为“中国组织行为学第一人”的孙非教授通过生动的现实案例和诙谐的语言讲述了组织行为学的真谛:通过人情、人心、人性去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人的行为。 暂且我以一个班长的角度去分析自己,发现我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班长,而不是一个成功的班长,因为人的管理活动包括了众多的因素:传统的有决策、计划、控制;沟通的有交换日常信息、处理书面资料;管理冲突、社交、政治、与外界往来。管理者要学会先做人,后做事,继承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做优秀的管理者:儒身“仁者爱人”,道骨“水利万物而不争”,佛心“慈悲,圆通”。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说过:“人对自己的命运有无穷无尽的期盼,一直试图创造生命的意义。物质生活越丰富,工作形态越超脱,事业成就越大,社会影响力越大,对这个问题的焦虑就越强烈。” 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组织行为学书籍的推动力。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

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大学阶段是学生提高各种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在此期间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目标达成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消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大学生确立目标、修正学习行为,最终达成目标,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组织行为学的了解和学习。通过本学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工作上对我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工作上,它可以积累我的管理学知识,潜移默化我的管理学修养。在为别人打工的时候我可以更清楚了解自己的位置和处境,为更好做好工作提供努力的方向。倘若自己办企业,可以提供给我了解手下员工的性格素质等,利于我对他们工作的安排。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我们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但不是每个大学生就业都是自己专业的方向,人只要多学习,多提高。我们未来的工作中肯定会用到我们的组织能力。所以我相信本学期的组织行为学,教会我的往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4分,共16分) 1. 1. 激励 2. 2. 群体 3.组织文化 4.组织变革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 2.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A. 自我 B. 本我 C.超我 D. 忘我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 5.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但他并无怨言,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增加报酬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 努力增加日的报酬 D. 使B减少投入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强制 B. 开诚合作 C. 妥协 D. 回避 7.“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A. 1?1 B. 1?9 C. 5?5 D. 9?9 8.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 3-30人 B. 30-1000人 C. 1000-45000人 D. 45000人以上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 人际关系 B. 协作愿望 C. 共同目标 D. 信息沟通 10.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A. 工作再设计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如何正确理解组织的含义? 1.2.人的行为特点有哪些? 1.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1.4.组织行为学两重性的来源是什么? 1.5.简述组织行为学应用性的主要表现。1.6.简述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 1.7.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模式。 1.8.根据费恰特的观点,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哪几点? 2.1.简述科学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 2.2.简述六个步骤的研究循环系统。 2.3.简述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 2.4.简述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 2.5.简述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 2.6.调查法分为哪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 么? 2.7.实验法分成哪几种?其中准实验法的特 点又是什么? 2.8.常用的问卷调查法有哪几种形式? 3.1.简述一下社会知觉的主要内容,以及它 与自我知觉的关系。 3.2.知觉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3.3.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3.4.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是什么? 3.5.简述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3.6.简述X理论的要点和相应的领导行为。 3.7.简述Y理论的要点和相应的领导行为。 3.8.价值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3.9.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3.10.态度的特征是什么? 3.11.简述工作态度的功能。 3.12.简述个性的性质,以及个性的结构和 内容。 3.13.简述气质类型的划分,以及其行为特 征。 3.14.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15.简述个性差异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4.1.简述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4.2.创造性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4.3.创造性行为人员是如何进行主观特征的 自我培养的? 5.1.如何准确的理解事业生涯设计? 5.2.事业生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5.3.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5.4.简述组织怎样对职工进行事业生涯管 理。 5.5.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5.6.简述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与方法。 5.7.按个人生命周期,事业生涯发展分哪些 阶段;按事业先后,事业生涯又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6.1.如何理解群体的含义。 6.2.简述群体行为的基本模式。 6.3.简述个人加人群体的原因。 6.4.群体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 6.5.简单描述群体发展的两种模型。 6.6.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6.7.群体外部环境条件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 影响? 6.8.群体结构如何影响群体行为有效性?6.9.简述群体任务如何影响群体有效性。6.10.角色的特性是什么?如何处理角色冲 突? 6.11.群体规范的一般类型是什么? 6.12.群体规范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样 的重要性? 6.1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7.1.简述导致社会情化的原因。 7.2.简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7.3.简述沟通过程的模型。 7.4.沟通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 7.5.小道消息有何特点、目标和作用? 7.6.如何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 7.7.影响有效沟通的六种主要障碍是什么? 7.8.简述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 7.9.出现群体冒险转移的原因。 8.1.人际关系有何作用? 8.2.列出三种不同的人际需要。 8.3.列出基本的人际反应特征。 8.4.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8.6.为什么相似可以导致相互吸引? 8.7.简述三种人际测量方法的异同。 8.8.以关系分析法分析人际关系得出的基本 结论。 8.9.简述合作与竞争的形成。 9.1.群体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方式。 9.2.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有哪些? 9.3.简述如何管理群体间互动。 9.4.简述冲突的过程。 9.5.解决冲突的技巧有哪些? 9.6.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竞争策略? 9.7.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合作策略? 9.8.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回避策略? 9.9.在什么情况下列该运用迁就策略? 9.10.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运用折衷策略? 9.11.激发冲突的技术有哪些? 10.1.如何理解领导的含义。10.2.简述正式领导对待非正式领导的态度 和方法。 10.3.领导行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10.4.简述领导的功能有哪些? 10.5.权利的作用。 10.6.权利的性质。 10.7.权利的构成。 10.8.领导权利的来源有哪些? 10.9.简述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 10.10.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有哪些? 11.1.企业家应具备哪些能力? 11.2.二元四分论中四种领导行为以及特点。 11.3.简述二元四分论的主要理论要点。 11.4.领导行为方格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5.集权型领导作风的特征? 11.6.民主型领导作风的特征? 11.7.放任型领导作风的特征? 11.8.评价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领导作 风,说明他们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1.9.权变理论认为,制约领导的有效性的 因素有哪些? 11.10.简述菲德勒权变论的基本原理。 11.11.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有哪 些? 11.12.根据菲德勒模式,情景因素与领导行 为方式的配合关系是怎样的? 11.13.途径一目标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么? 11.14.途径一目标理论的指导原则? 11.15.根据途径一目标理论,如何进行领导 方式的选择? 11.16.领导生命周期论的主要内容? 11.17.简述领导层次对领导能力的特殊要 求。 12.1.决策的特点是什么? 12.2.领导决策的原则有哪些? 12.3.领导决策的程序是什么? 12.4.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2.5.简述领导决策民主性的特征。 12.6.简述什么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性。 12.7.分析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12.8.提高领导决策水平的常用方法。 12.9.好的目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12.10.如何进行方案的选择? 13.1.简述人们行为的共同特征。 13.2.按照心理学分析,动机有哪些机能? 13.3.什么叫优势动机?影响优势动机的因 素有哪些? 13.4.动机产生的来源? 13.5.需要具有哪些特征? 13.6.需要向动机行为转化需要经过哪些阶 段? 13.7.试简要分析提高工资、增发奖金为什 么会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引起员工实现 组织目标的行为。 13.8.简述行为的基本心理模式。 13.9.请写出绩效的公式并加以简要的文字 说明。 13.10.简述激励的机理。 14.1.简述激励理论的发展历程。 14.2.列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种 需要,注意先后顺序。 14.3.简述马斯洛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简 述层次理论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 14.4.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 14.5.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 14.6.ERG理论的主要内容。 14.7.奥德弗提出的关于需要关系的七个命 题是什么? 14.8.比较几种内容激励理论。 14.9.简述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14.10.简述在期望理论中组织目标“绩效” 和个体目标“报酬”的差异与相关。 14.11.根据期望理论谈谈如何有效地激发员 工的动机。 14.12.公平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14.13.如何改变员工的不公平感。 14.14.改造行为的四种方法是什么? 14.15.应用强化手段应遵循哪几项原则? 15.1.简述三个激励过程模式。 15.2.职业生活质量的几个重要方面是什 么? 15.3.为什么说职业生活质量的理论依据是 需要层次理论。 15.4. JK活动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5.5.JK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15.6.JK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什么? 15.7.宝钢五大激励的内容。 15.8.宝钢五大激励的理论依据。 15.9.全方位激励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5.10.简述二元四重组合效应图。 15.11.在全员塑形法中,什么样才是理想职 工形象? 15.12.全员塑形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5.13.全员塑形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6.1.什么叫组织内部结构,有哪些内容? 16.2.如何衡量一个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16.3.如何理解组织体制? 16.4,组织之间的结构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6.5.简述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 16.6.简述行为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16.7.简述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 16.8.简述组织结构理论权变观的一般性结 论。 16.9.简要传统分析组织结构理论、行为组 织结构理论和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不同。 16.10.简述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的形式及优 缺点。 16.11.简述矩阵制的组织结构的形式及优缺 点。 16.12.简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的形式及优 缺点。 16.13.简述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16.14.简述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16.15.简述CPM评价的内容。 16.16.哪些属于组织的有效激励行为? 17.1。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组织变革和发 展的目标。 17.2.简述组织变革的压力。 17.3.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包括哪些? 17.4.简述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组织变 革力场分析方法,并利用这一模式简要分 析变革的过程。 17.5.如何克服组织老化。 17.6.组织变革的内容。 17.7.中国企业组织变革的特点。 18.1.组织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18.2.组织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18.3.组织文化理论的意义。 18.4.组织文化理论建立的原则。 18.5。简要分析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 18.6.组织文化划分的标准和类型。 18.7.简述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型和堡 垒型组织文化的特征。 简答题答案 1.1.如何正确理解组织的含义?答:具体地 说,对组织的涵义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 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组织是相对静态 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组织必须具有 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 手段。(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 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人产出的系统,它与社 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 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组织是物的系 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 会技术系统。 1.2.人的行为特点有哪些?答:人的行为的 特点:(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 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 (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 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 (3)具有动态性,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 而不断发展变化的;(4)具有可控性,人 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消除消极行为, 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5)人的行为实质 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 用的结果和表现。 1.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答: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 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 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 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 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 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 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 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 目标c 1.4.组织行为学两重性的来源是什么?答: 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 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 律性这种社会属性。这种两重性主要是由 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 性决定的。首先是多学科性决定的。组织 行为学既应用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没有阶级 性的自然科学原理,又应用社会学、社会 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具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 原理。其次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 两重性所决定的。组织中的人既是生物性 自然性的人,但主要又是社会性的人;作 为劳动者的人既是生产力要素之一,又是 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生产过 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 的一个方面)。人作为有机体首先具有人的 自然属性,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人作为社 会的成员,必然要与他人发生生产关系和 社会关系。由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 系的性质个同,所以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 人必然也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再次是由管 理的两重性所决定。组织行为学也是管理 学的新发展,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学。而管理既有作为对人们共同劳动的协 调和指挥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监督劳动 者劳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这种社会属性 和阶级性。 1.5.简述组织行为学应用性的主要表现。答: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 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它 在应用理论性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 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在掌 握这些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 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 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 它的直接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 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 作绩效。 1.6.简述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答;组织行 为学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 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 大系统,它从人力的投人开始,通过依次 地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 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 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 力的产出为止。在这四个层次之间都存在 着双向的关系。 1.7.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模式。答:我们 可以把影响行为的变量,用函数关系式高 度概括为一个行为的理论模式:行为=f(人 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B=f (Pa、b、c…·Em、n、o···)公式中:B 表示人的行为(Behavior);f表示函数关 系(function);P表示人员的主观特征个 性(Pesrnality);a。b。c…表示人的知 觉、能力、性格、价值观、气质等主观特 征;E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 (Environment);m、n、o…表示组织内部 环境、组织外部环境、世界大环境等。 1.8.根据费恰特的观点,文化的主要功能有 哪几点?答:费恰特(Fichter)指出,文 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1)文化是区别不 同社会的标志。(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 值观更系统化。(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 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 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 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 个性与性格。 2.1.简述科学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答:四 个步骤的研究过程包括:观察和实验、分 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断、检查和验证。 2.2.简述六个步骤的研究循环系统。答:六 个步骤的循环系统是:确定研究课题、研 究理论和模式。形成假设、提出可供选择 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实地观察和实验、 说明研究结果,然后再开始确定研究课题。 2.3.简述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答: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以下五 种主要方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理 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2.4.简述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答:案例研 究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 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统一 的极好方法。它提供了许多研究建议,为 解决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做了许多准备。但是,由于它是描述说明 实况,变量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 多样,所以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因 此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得 到确切说明。另外研究人员本身的主观性 也会影响对案例的不同分析。 2.5.简述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答:采用参 与观察法的好处是研究人员以组织成员的 身份去观察,使被观察者避免伪装和做作, 从而使观察到的资料较为可靠有效。存在 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由于亲自投人现场作 观察者,可能会影响到研究者的客观性, 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二是在观察 别人时,会使别人感到很不自然。如若要 使被观察者不知道是观察他们的行为,就 得创造一种观察条件,这是不太容易做好 的。 2.6.调查法分为哪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 么?答:调查法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于 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一般有 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面谈法、电话调查 法和问卷调查法。面谈法优点是信息的回 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由于面对 面地谈话,调查者可以作解释,因而所得 的反应也较丰富、确切。但是,因为面对 面谈话往往会给人增加心理负荷,使人容 易产生防御的心理,所以要求研究者应具 备一定的谈话技巧。另外这样面谈较费人 力和时间。电话调查法优点是花钱费时不 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缺点是不像面谈法 那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和解释问 题,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不发生误解。问卷 调查法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而 且花钱费时不多。此外,回答问题的人可 以不写明姓名,这样被调查者就能敢于如 实回答一些敏感的或关于本人的问题。这 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被调查者有较多 的时间考虑如何回答问卷中提出的问题。 这种问卷调查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信 邮寄问卷调查法;一种是直接现场问卷调 查法。前者的缺点是回收率较低,尽管信 中附上邮票,而真正回复的一般只有45% 左右。而后者直接现场问卷凋查法,回收 率较高,但花的人力和时间又会较多。 2.7.实验法分成哪几种?其中准实验法的特 点又是什么?答:实验法分为三种:实验 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准实验法。其中, 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 的实验叫做准实验。常见的准实验法有两 种:一是间隔时序准实验,二是不等同对 照组准实验。后面这种准实验方法虽然不 如实验室那么准确,但是它的好处是自然 不做作,减少由于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而 产生的特殊心理反应。另外,由于没有打 乱正常的生产秩序,也可消除研究者受到 管理当局对实验的抵制,在实际工作中较 为可行。 2.8.常用的问卷调查法有哪几种形式?答: 常用的问卷调查法有四种形式:选择法、 是否法、计分法、等级排列法。 3.1.简述一下社会知觉的主要内容,以及它 与自我知觉的关系。答:社会知觉包括: (1)对他人的知觉,也就是对他的需要、 动机、价值观、兴趣、能力、性格等的知 觉。(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对角色 的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 知觉。(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这是指在 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两个或两个 以上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原因和结果的 判断。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 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可见二者是在动理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 着的。我们在对人知觉中认识别人,同时 也认识到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当别人肯定 自己的行为时,则产生自我满意的知觉; 如果自己的行为受到指责,就会进人自我 羞愧。或自我痛恨、或自我愤怒的知觉中。 即使在某个时候单独进行自我知觉,也可 能联系过去有关的社会知觉。自我知党总 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 3.2.知觉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答:人的 知觉过程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 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3.3.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 知觉选择的因素有:(1)客观因素。知觉 是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因此,作为知觉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的特 点,首先决定着人的知觉选择。这种客观 事物的特点包括: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 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 数的多少等等。(2)主观因素。在知觉选 择的影响因素中,除了上述诸客观因素以 外,还有许多主观因素c所谓主观因素就 是指观察者自身存在的那部分知觉选择影 响因素,它包括: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 动机、个性和经验等。 3.4.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是什么?答:影响 知觉的因素有:(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 同配合。知觉对象与不同的背景配合,人 们就可以有不同的知觉,把同一事物放在 两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就可以有不同的 知觉。(2)知觉归类。知觉归类是指知觉 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 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 的知觉。 3.5.简述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答:由于人 们的需要。经验和思想方法诸方自的差异, 常常造成人们的知觉与客观事物不一致, 知觉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这 就叫知觉的错误或错误的知觉,或知觉的 歪曲或知觉的偏见。社会。动理学的研究 成果表明,造成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主要 有下列四种:(1)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 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2) 首因效应(成见)。首因效应(成见)是一 种先人为主的思想方法。(3)晕轮效应。 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4)投射。 投射就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3.6.简述X理论的要点和相应的领导行为。 答:X、Y理论是两种有关领导人如何看待 被领导人的理论,也就是按照领导人对被 领导人的不同看法而采用的不同领导方式 和领导行为的理论。X理论中领导者对被 领导者的看法:(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 欢工作,因此总是竭力设法逃避工作;(2) 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 叩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Z(3) 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 (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模不关 心;(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6) 人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的欺骗和煽动,常 有盲从举动等。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 为:(1)由于上述观点是把职工看做机器 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因此领导者就只注 意通过制定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运用领导者的权力和严格的控制系统,来 指挥监督职工行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把金钱当成一种最主要的激励手段, 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管制措 施;(3)总之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 成而不关心职工的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 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