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更有特殊的强调意义。

标签: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结构

0 引言

站在会计的角度,从会计系统内部来研究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当然就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然而现代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同时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会计监督的主体绝不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而且应当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此外,还应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等。会计监督的对象或会计监督概念的指向是资金运动所产生的价值信息即单位会计信息或会计资料,而对资金运动本身或财务活动的各种监督则用“财务监督”来实现。可以看出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它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实现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广义的会计监督则不仅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还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以及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国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对单位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监督。

1 会计监督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转换经营机制,走股份制发展道路,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功走向市场经济大潮的必经之路。处于企业管理中心地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如何在企业重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是每个利益相关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1 会计监督是国有企业改组迈向现代公司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通过改造重组,最终成为现代公司,这一过程中的大量工作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来实施的。从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公司的规划预测以及开业公告,到企业财产清查、资产重组、产权界定、股东权益确定等等,没有原始的、大量详细的会计资料的提供,是不可能完成这些项工作的。而这些资料信息科学性和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即会计监督。

1.2 会计监督是现代公司内部运作管理的重要工具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 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更有特殊的强调意义。 标签: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结构 0 引言 站在会计的角度,从会计系统内部来研究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当然就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然而现代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同时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会计监督的主体绝不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而且应当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此外,还应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等。会计监督的对象或会计监督概念的指向是资金运动所产生的价值信息即单位会计信息或会计资料,而对资金运动本身或财务活动的各种监督则用“财务监督”来实现。可以看出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它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实现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广义的会计监督则不仅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还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以及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国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对单位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监督。 1 会计监督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转换经营机制,走股份制发展道路,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功走向市场经济大潮的必经之路。处于企业管理中心地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如何在企业重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是每个利益相关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1 会计监督是国有企业改组迈向现代公司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通过改造重组,最终成为现代公司,这一过程中的大量工作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来实施的。从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建公司的规划预测以及开业公告,到企业财产清查、资产重组、产权界定、股东权益确定等等,没有原始的、大量详细的会计资料的提供,是不可能完成这些项工作的。而这些资料信息科学性和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即会计监督。 1.2 会计监督是现代公司内部运作管理的重要工具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 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 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 种监督。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 题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更有特 殊的强调意义。 1会计监督问题概述 会计监督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利用真实的会 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准确地反映的同时,实现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和完整性的监督。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 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还,要求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相关规 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人报告,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处理。其二:指对会计工作和会 计行为本身的监督,即会计工作不仅要接受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监督,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各公司治理主体,以及财政、国家审计等政府相关 部门的监督。实质上是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 1.1会计监督的主体站在会计的角度,从会计系统内部来研究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当然就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过现代会计作 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同时满足企业各利 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 会计监督的主体绝不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而且应当包括单位负 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此外,还应当包括投资者、债 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等。 1.2会计监督的对象会计监督的对象或会计监督概念的指向是资金运 动所产生的价值信息即单位会计信息或会计资料,而对资金运动本身 或财务活动的各种监督则用“财务监督”来实现。可以看出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体系完善

会计监督体系完善 一、会计监督体系的现状 单位会计人员是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审查单位内部的记账凭证,审核财务收支,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内。其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并对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等有关会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出具具有法律效用的审计报告,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具有法律公证性,因此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者,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身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国家监督的具体构成:一是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具体监督方法是各级财政部门利用单位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以及财务报表等反映的监督活动情况而实施的。同时,财政监督还包括财政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比如对税收财务物价的检查、清理预算外资金、清查“小金库”,这些专项检查都是以财务会计资料为检查对象。二是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是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三是税务监督。主要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监督纳税人依法建账,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同时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纠正和查处,保证财经法纪的有效实施。 二、会计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单位内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是单位内部监督常常流于形式化,并且侧重于事后监督,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内部监督主体即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一方面,单位会计人员受单位负责人的委托对内部监督,实质上是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是上下级的关系,其工资、报酬、职位升迁通常是由单位领导决定的,这就意味着单位内部监督主体的意志会受到单位负责人的影响,缺乏独立性,常常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隐藏真实的会计信息,用虚假的数据粉饰会计报表,以满足单位负责人的要求,从而无法实现单位

国有企业整合监督资源发挥监督合力研究

国有企业整合监督资源发挥监督合力研究 在现代企业制度新形势下,如何整合纪检、审计、监事、党政管理、内部控制、专业职能等各类监督资源,构建起新的监督机制,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以提高监督的效能,近年来一直是国资委和企业党政、纪委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分析和探讨。 一、监督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原因透析 一是难以监督的问题。有的企业管辖范围太大,监督都门力不从心,企业领导的主要精力是致力于企业发展,所以监督更多地表现为“三多三少”:日常性政策方针学习宣传教育和口上强调的多,具体检查的少;制定原则规定多,量化标准少;事后过问多,事前监督少。 二是不愿监督的问题。有的领导与下级关系密切,思想上不太重视监督;有的领导只信任能力,而忽视品行;有的领导自身行为不检点,认识有偏差;有的同级监督打不开情面,怕影响团结;有的班子成员之间“志同道合”、自律意识不强,信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世哲学;而有的部门认为监督工作是纪检部门的事,缺乏合力监督的意识,等等。 三是不敢监督的问题。很多下级不敢监督上级,怕“穿小鞋”,怕“掉帽子”,怕“丢饭碗”,怕“妨碍决策”,怕“得罪人”,这“五怕”使各级监督甚至职代会的监督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四是监督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国企各监督主体职责、权限虽然比较明确,但由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信息不对称,监督者所掌握的信息极其有限;各监督主体在职权范围掌握信息的宽度和深度各有不同,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监督信息,因此严重制约了监督效果。 五是监督资源分散的问题。国有企业虽然设有党委、董事会、纪检、监察、工会、审计、外部董事等多个具有监督职能的机构,但是“老三会”、“新三会”、“一揽子会”的现象,机构长期不健全或兼职虚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内部的纪检、审计、职代会等由于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备、经费开支、福利待遇等都受制于领导人员,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职工群众由于平时对企业重大决策参与和了解不深,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知之甚少等原因,对领导人员实行的民主监督乏力。 二、整合国企监督资源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探讨 一是构建“大监督”思想观念。企业领导人员中的党员也应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自觉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越健全,自我约束力越大,自我管理越严格,企业的自主权就越大,法人地位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办法和途径的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监督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较好地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进行制约,但从当前国有企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来看,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存在着“弱监”、“虚监”、“失监”、“漏监”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个别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企业内部权力架构失衡、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企业外部监督主体较远,监督效力受制于监督距离;监督力量分散,缺乏监督合力。 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育工作,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基础。二是明确细化监督内容,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因素。三是改进与完善工作机制,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条件。四是拓宽监督渠道,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五是完善干部管理,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力保证。六是加强打击力度,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办法和途径调研报告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办法和途径的调研报告 一、导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越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具体部署,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权力运行规则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改革开放后,政企分开的逐步实施,为国有企业发展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但在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也成为腐败行为的高发地带,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的监督,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第四纪检组监察室的安排和部署,2009年12月8日至2010年2月12日,我们就如何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6户市管企业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座谈来了解国企干部职工对企业权力运行机制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通过查看现场,查阅资料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共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近500人参加了问卷调查和座谈活动。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从调查问卷、座谈及查看现场、查阅资料了解的情况看,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监督体系已基本形成,较好地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就国企内部而言,形成了以国企党组织、法人组织、纪检监察机构、审计机构和工会为监督主体的监督系统;就国企外部而言,形成了以上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外派监事会、审计部门等为主体的出资人监督系统。但是,从当前一些国企权力失控、行为失范、腐败滋生、国资流失等问题看,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存在着“弱监”、“虚监”、“失监”、“漏监”等问题。

会计监督的理论分析(最新整理)

会计监督的理论分析 摘要 会计监督在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使我国企业面临的来自 国内外的竞争愈演愈烈,使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面临严峻挑战,要想从根本上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系统。只有对会计监督体系不断加以完善和健全,才能有效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才能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建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 总结,并且提出了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改进措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监督;社会监督;监督体系 Abstract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s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supervision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constantly, our country enterprises face growing competitions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king the current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how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become urgent problem that enterprises need to solve.Only to improve and consummate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unceasingly, it can exert its accounting supervision function effectively, to make it better to serve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to establish,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constructing perfect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accounting supervision; social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

浅议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浅议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纪委研究学组 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遏制腐败的关键。当前,在国有企业中有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监察审计监督和职工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此外,还有各级各类组织和制度进行监督和制约,如监事会、职代会、股东代表大会等,可以说是建立了一套较为齐全的监督体系,形成了一定的监督机制。但是,现有的监督机制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却并不能完全制约和遏制腐败。从近年来披露的事实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企业中还存在着不少的腐败现象,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峻的现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国有企业如何在社全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完善的“大监督”机制,有效地防止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是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企业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上级监督太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步步深化,自从1978年的扩大企业自主权,一直到后来的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及现在实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厂长(经理)的手中权力。同时,上级部门的对企业微观管理、监督也越来越少。上级部门侧重企业(公司)的年终业绩,而对企业领导的考核,则基本流于形式。 二是同级监督太险。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厂长(经理)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企业的生产经营,人事调配和日常管理权都掌握在厂长(经理)手中,即使是经营决策,人事调动,任免等重大问题,虽然经过党委或党政联席会研究但一般也是以厂长(经理)的意见为主。 三是下级监督太浅。企业的监察和审计部门是厂长(经理)管辖的一个科室,作为被领导者要去监督领导者,难度可想而知。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是职代会的监督职能很难落实到位。因为职代会什么时候召开,如何召开,不可能不经过厂长(经理)同意,起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至于职工群众的监督,往往更难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而且,一般职工群众,对厂长(经理)处理的事情也确实不了解,不知情也就更无法监督。 四是法律监督太晚。法律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是在问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作为一个会计实体,它的会计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监督;二是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三是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在我国企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中,政府部门的监督带有强制性,社会审计的监督带有鉴定性,这两者是外界对企业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企业来讲是被动型的。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健康良好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这种监督是自觉的,是主动型的监督。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内部会计监督是基础,其目的就是要求企业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行为约束在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地范围之内,从而保证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 一、当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不利于会计监督的开展。首先是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会计监督如同“空中楼阁”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出纳一人保管现金、支票、财务专用章及法人名章,往来款项及资产长年不清查核对等,这些基本的内控制度都不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更无从谈起。其次是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现行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致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国家财政部门是全国会计人员的业务领导部门,而会计人员在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等方面却隶属于各个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任、升迁、利益及奖惩完全决

定于企业管理部门,致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最后一些会计只能唯领导命令是从,完全按照管理部门的意志行事。 (二)、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两种情形:其一,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二,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缺少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二、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 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下、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善会计监督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强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 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定硬的软件程序,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章变成大家共同遵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件授权,用程序约束所有人的行为,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借助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眼”变亮,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规章制度固化,形成制度硬约束,减少国企的种种“内部人”行为,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

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大监督模式

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大监督模式 党风廉政;责任机制;监督模式;资源共享 1 国企内部监督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1 监督目标的一致为监督资源整合带来了可能 企业内部虽然各监督部门的功能、业务程序和侧重点不同,但监督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推动企业更好发展,所以目标的趋同为各种监督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协同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实现监督效益的最大化。 1.2 现代管理和形势的发展为监督资源整合提出了要求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社会,很多研究成果认为,后危机时期管理工作突出的特点是提升协同效应,而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的。近年来中纪委、国资委的领导讲话,都提到要整合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构建大监督体系成为一个探索的方向。 1.3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为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下的大监督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 当前,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监督对象涵盖党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等所有行使企业管理权力的人员,纪检监察成为了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主要力量,履行着“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职责,有条件也有必要牵头组织协调企业各方监督力量实现资源整合。因此,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大监督体系符合职能定位,切合当前形势任务要求。 2 国企内部大监督体系的构建 2.1 大监督体系平台设计 2.1.1 松散协同型模式 成立由企业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监督工作的监督委员会,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会计稽核、法律、工会的内部监督职能纳入监督委员会,以监督职能“七协同”的方式整合监督资源,以相关责任制度、运行协调制度、评价考核制度保证监督委员会有效运转。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这种模式对企业原有组织架构不产生影响,监督委员会是为整合监督资源而成立的类似协会性质的机构,还并非职能部门,属于派生出来的管理关系,但约束比较松散,如果没有有效的责任约束和运行机制,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 2.1.2 一体协同型模式 综合考虑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职能纳入同一部门监督部,由纪委直接负责管理。法律、会计稽核、工会等的职能通过建立监督委员会的形式进行协同,形成“四位一体三协同”的监督管理模式。至于几位一体几协同,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监督委员会仍由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工作开展监督工作,下设办公室挂靠监督部。该模式将综合性监督进行合署,专业性监督进行协同,有利于突出重点,发挥好监察审计具有的再管理、再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其他监督的协同,有利于延伸监督的视角和覆盖面。该模式虽有机构重置,但有实现的可能,机构变动不大,而且监察审计合署办公是比较常见,也容易促进监督工作成效。 2.1.3 紧凑一体型模式 成立企业监督部,由纪委直接管理。监督部具有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工会的监督职能,以监督职能“七位一体”的方式整合监督资源,建立部门岗位责任制度保证监

浅析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浅析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会计监督是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会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公司治理结构 0引言 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被看作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体系。会计监督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会计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因素,会计监督问题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改制的国有企业更有特殊的强调意义。 1会计监督问题概述 会计监督有两层含义,其一: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正确地反映的同时,实现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监督。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还,要求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人报告,查明原因,做出处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处理。其二: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本身的监督,即会计工作不仅要接受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监督,还要接受来自其他各公司治理主体,以及财政、国家审计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实质上是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 1.1会计监督的主体站在会计的角度,从会计系统内部来研究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主体当然就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然而现代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同时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及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会计监督的主体绝不限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而且应当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此外,还应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等。 1.2会计监督的对象会计监督的对象或会计监督概念的指向是资金运动所产生的价值信息即单位会计信息或会计资料,而对资金运动本身或财务活动的各种监督则用“财务监督”来实现。可以看出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它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实现的,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广义的会计监督则不仅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所实施的内部监督,还包括单位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及单位其他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以及投资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和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国

大监督格局

大监督格局 建立目标统一、步调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大监督工作体系,是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如何整合监督资源,促进大监督工作机制的高效运转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借鉴行业内监督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开展大监督体系建设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确保监督工作上水平。 一、围绕一个核心、坚持四大原则 开展大监督体系建设应围绕“强化依法治企”这个核心,以专业监督促进日常监督作用的发挥,通过职能部门纵向管理制约、纪检监察部门横向组织协调,重点项目专项监督控制,做到发现问题在先,防范风险在前,创建“多维一体”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实现监督工作的全覆盖,促进企业的和谐持续发展。 监督是管理的再管理,只有融入中心、服务中心才能取得实效。为此,大监督体系建设应坚持四大原则。一是坚持服务中心的原则。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这个中心,将监督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流程之中,使监督工作规范成为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一部分,做到无缝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二是坚持形成合力的原则。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构建“监督组织到位、工作职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的立体化监督网络,注重监督成果的运用,形成目标统一、步调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监督合力;三是坚持有效监督的原则。以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作为工作标准,不断完善纵向监督制约机制、横向监督协调机制、问题整改常态机制,突出监督效能的提升,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360度监督;四是坚持常态监督的原则。按照监督融入岗位、监督融入业务,监督融入管理的要求,实施监督工作项目化对标管理,对监督事项进行量化、细化、刚化,形成事前风险提示、事中督促检查、事后总结评估的常态化监督工作机制。

企业财务监管方法

企业财务监管方法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第一节总则第1条加强财务监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方法,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方法。第2条财务监管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宗旨。第3条财务监管工作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第4条公司及全资下属公司、企业(含51%股权的全资、内联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必须执行本方法。其他中外合资合作及内联企业参照本方法执行。第二节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第5条公司及下属独立核算的公司、企业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非独立核算的单位配备专职财务人员。

第6条公司部会计师。公司设计划财务部。计划财务部设部长、副部长。下属独立核算的公司、企业设财务部。财务部设部长、副部长计划财务部及各财务部,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第7条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监管好整个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全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负责。总会计师主要职责如下:1.执行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主持编制并签署公司的财务计划、信贷计划和会计报表等,落实完成计划的措施,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各项财务活动,考核生产经营成果,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2.审查公司基建、投资、贸易等发展项目及重要经济合同,对可行性报告提出评估意见;3.负责全系统的资金融通调拔决策工作,经总经理或董事会签署后执行。4.审核下属公司、企业投资和效益的计算方案;5.编制公司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方案和股东分红派息方案;6.监督全系统的财务监管和活动;7.监督全

实用文档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大监督模式

实用文档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大监督 模式" 党风廉政;责任机制;监督模式;资源共享 1 国企内部监督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1.1 监督目标的一致为监督资源整合带来了可能 企业内部虽然各监督部门的功能、业务程序和侧重点不同,但监督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推动企业更好发展,所以目标的趋同为各种监督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协同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实现监督效益的最大化。 1.2 现代管理和形势的发展为监督资源整合提出了要求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协同的社会,很多研究成果认为,后危机时期管理工作突出的特点是提升协同效应,而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的。近年来中纪委、国资委的领导讲话,都提到要整合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构建大监督体系成为一个探索的方向。 1.3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为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下的大监督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 当前,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监督对象涵盖党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等所有行使企业管理权力的人员,纪检监察成为了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主要力量,履行着“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职责,有条件也有必要牵头组织协调企业各方监督力量实现资源整合。因此,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大监督体系符合职能定位,切合当前形势任务要求。 2 国企内部大监督体系的构建 2.1 大监督体系平台设计 2.1.1 松散协同型模式 成立由企业党委领导、纪委牵头组织监督工作的监督委员会,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会计稽核、法律、工会的内部监督职能纳入监督委员会,以监督职能“七协同”的方式整合监督资源,以相关责任制度、运行协调制度、评

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914493295.html, 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常虹 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8年第08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企业跨地域、跨行业发展不断深入,投资领域多元化拓展,经营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为此,笔者联系工作实践,对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进行探讨。旨在联系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经验,进一步深化对监督工作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整合企业内部监督资源,着力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实效,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证。 一、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监督理念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保障国有企业政治和经济“两个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集团管控相结合,实施资源整合和派驻改革双核驱动,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把全面从严治党、治企落实到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统一上,确立“四个同步”监督思路: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坚持监督工作同步谋划、监督组织机构同步设置、监督工作人员同步配备、监督工作同步展开,企业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二、立顶层,建立“3+3”大监督构架,实现体制对接 从工作体制上,整合纪检、监察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实行纪委、监察部和监事会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和企业公安局立足本部门职能,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管理漏洞、问题线索,与纪委监察部、监事会密切协同,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党内监督、行政监察、法人治理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有机融合,切实形成防范企业廉洁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重要屏障。从运行体制上,抓协调联动,大监督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派驻机构之间加强日常沟通协调,审计报告、诉讼案件、纪检监察系统关注事项和发现问题共享信息,解决监督部门单独运作、各自为战、协调困难等问题;抓会议调度,定期召开大监督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成员单位发现的突出问题,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抓风险预警,收集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向有关单位个人下达风险预警提示;抓责任追究,企业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监督部门应发现未发现、应提示未提示、应报告未报告的,进行严肃问责。 三、强队伍,推进派驻监督全覆盖,实现组织对接 综合考虑单位性质、运营进展等情况,将派驻机构全部设置为综合派驻,减少纪检监察机构总量,增强单个派驻机构力量。通过考察,提名和选任,配强配齐专职干部。定位准才能责任清,派驻机构与企业纪委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由企业纪委派出,向企业纪委负责。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要厘清三个关系:一是派驻监督是上级监督。派驻机构代表企业纪委,履行的是企业纪委的监督,是企业纪委工作的延伸,其本质是上级监督,而不是同级监督。二是派驻

论如何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

目录 一、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会计监督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四)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二)会计法的宣传不到位 (三)财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四)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三、会计监督职能的强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二)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 (四)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建设 (五)监理会计人员统一管理机构,完善会计委派制 参考文献 论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也暴露了民营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和薄弱环节,不能适应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优化民营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本文通过在民营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实际经验谈谈民营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监督意义;会计监督现状; 措施 民营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迅速发张的同时也暴露了民营企业在会计监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远远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张的需要、依稀加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工作。 一、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二)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三)会计监督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

企业战略搞好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改革修订稿

企业战略搞好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改革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档资源★★★㈠现阶段国有企业监管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责主要是高效经济地提供公共产品,维护稳定而公平的社会秩序和健全的经济制度框架,而非单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政府抓经济工作并非就是忙于上项目、办企业。如果政府将大量的资源用于官员偏好的经济项目上,由于天然就解决不了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这本身就会降低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再加上片面追求GDP的高增长,往往导致大量的资源被用于明显不具有公共性或公共性很弱的项目上,而未被服务于公共目标,未被用于提供真正的公共产品,从而使政府在面临真正的公共事件时捉襟见肘,这次SARS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因而,搞好国有企业的监管和改革,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真正深刻领悟理解“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国有经济(企业)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从长远看,国有经济存在的领域原则上应是私有经济不愿(无利可图)或不能(虽有利,但风险过大)进入但又是国家需要的领域或产业,如:一次性投资大且资金回收周期长的基础设施等项目,以及科学的基础性研究等等。其他领域即便是传统意义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国有经济(企业)也应逐步依法有序退出。广为人知的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行的改革,其主要的做法就是政府从国有企业中退出,大规模的私

有化。当然,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稳定、有效的司法制衡体系,以确保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不受损害和威胁,由过去主要通过直接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方式控制国家经济,变为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在法律的框架内更科学、高效地控制国家经济。这与我国加入WTO在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因而,现阶段搞好国有企业监管和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贯彻落实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经济(企业)监督管理体制。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对企业的监管属于“国有资本”监管,这意味着以资本回报为目标和以业绩考核为指标,按《公司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行使出资人职责。其工作目标应有三个:一是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三是保障国有资本高效使用。有人说:国有企业是最后的“免费午餐”,这说明当前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经济(企业)监督管理体制,尽快做到在国有企业监管与改革中依法、有序、公开、公平具有现实的迫切的重要意义。 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最近,国务院令第378号《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了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本的直属特设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公告第8号发布)第五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

心得体会关于构建国有企业权责监督体系的调研思考

心得体会:关于构建国有企业权责监督体系的调研思考(最新)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力量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的管党治党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权责监督体系是否健全、管党治党是否有力有效,直接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大局,关系到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水平,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X省纪委监委成立课题组,同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一道走访调研,就如何发挥好监督第一职责,推动构建国有企业权责监督体系进行研究思考。 国有企业权责监督状况及特点 党的领导不断增强,但权责不一的倾向依然存在。全省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省国资管理部门加强党的建设的制度措施和工作部署,把党委会作为董 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推动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章程,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相关规章制度,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断得到加强。总体 上看,全省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的权力行使和责任履行较为充分, 治党、 但在管党加强党的建设上,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不到位的问题,存在上级单位全面 从严治党责任意识较强、下级单位较弱的情况,部分企业在“两个责任”落实上存在相对乏力的问题。

内控平衡不断加强,但一把手权力集中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级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 企业,在重点监管上,内部均实行了分工合作、集体决策机制,围绕资金管理、物资采购、重点人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严防权力垄断和寻租;在内控制约上,企业内部权力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相对明晰,“三重一大”事项均经过集体决策,按照制度规定经过党委会决定或前置审议后再执行并落实。但从实践角度来看,部分国有企业依然存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一旦肆意妄为,则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势必将受到破坏。调研发现,权力过于集中也容易出现为官不为问题。女口,有的省属国有企业所有决策议题均提交党委会决定,将责任相对也前置给了党委会,出现了“行政推、党委揽”的现象。 从严监管不断强化,但监督乏力的问题依然存在。各级国有企业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均能够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整合各方面监督力量,强化对制度贯 彻落实过程的监督制约,普遍开展了对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利益输送问题的专项清理行动,普遍 针对公车私用、干部外出报备、报销流程等问题开展了监督检查,对发现存 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调整修正。但调研发现,对国有企业权责运行“监督乏力” 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主要体现在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打折扣,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监 督手段不多或效果不突出、不敢不愿甚至不会监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