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四川理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

课程代码:

系:教育系

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

第一章绪论

所需课时: 3学时

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行政学》第一章、二章[日] 久下荣志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导论》第一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第一章,黑龙江教育科研所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通过导论的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本课程的意义,掌握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为学好本课程做准备。

教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学难点: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及意义

教学方法: 1.全程多媒体教学2.讨论法3.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性质1学时

第三节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何谓学校管理学?

2.如何理解学校管理的研究对象?

3.如何理解学校管理学的性质?

4.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校管理

(一)管理、领导与经营

1.经营,是对其组织机构,进行决策、筹划等性质的活动,使本组织能够达成目标,获得发展,收到最佳效益,以及调节本组织机构与整体、社会的关系。

2.领导,是带领,指挥之意。它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主要解决人们的工作方向,科学方法以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问题。

3.管理,是属于掌管、处理与安排等方面的活动。它的对象主要是财、物方面的工作。(二)管理概念的定义:“筹划调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师生以正确的方向,方法,通过各种机构、制度、措施,高校地实现学校目标的组织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诸现象

(一)管理因素。也称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事,时间、空间、时空。这六者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因素。

(二)管理工具。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法;还有信息;以及所拟定的程序或措施等四种。

(三)管理手段。是综合运用管理工具,以发挥管理作用的各种根本性措施。有教育手

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控制手段。

(四)管理职能。是管理的职责、功能与作用的综合涵义,在各个领域的管理中,都要发挥与表现其一定的职能。

(五)管理行为。是指管理中的各种基本的行为表现。

(六)管理项目。这是将管理对象,人、财、物、事、时、空揉和起来,综合组成各种应该实施管理的实际内容。

三、学校管理的规律:学校管理的规律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原理、法则、定律及严密的理论。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性质

一、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一方面是它的生产劳动的非阶级属性,这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问题,它可以吸收各国的科学方法与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是管理的阶级性质,要反映无产阶级的意志要求,要求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应属于社会科学系统,还包括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分。二、学校管理学与各门科学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管理的论述于哲学思想

(二)教育学。学校管理学主要是对学校中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

(三)管理学。学校管理学是管理学的分支,是一种特殊领域的管理学。

(四)社会学。学校管理学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受一定社会意识的影响。而不同领域的管理行为与方法,也是影响社会的一种因素。社会学的成就对学校管理学也产生这较直接的影响。

(五)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管理行为与人们对管理行为的反应,都同时具有心理学的问题,学校管理学

要运用管理心理、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的规律,科学的阐述学校管理的规律,管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六)现代科学技术与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学科。

现代管理中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不仅要求做定性分析,也要做定量分析,必须借助于数学方法。其主要基础为系统工程,运筹学。运筹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学分科。其分支有:线性规划,对策论,排队论,决策论,计划协调技术,模拟方法与预测技术等。目前看来,学校管理学还适当运用这些学科所提供的方法,进行学校管理的研究。

第三节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一)现代学校教育需要科学的管理

(二)学校管理改革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三)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需要加快学校管理学科建设

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指导思想: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这是人们

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方面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制约,开展学校管理的纵向研究,不断地积累思想,总结前人的管理实践和理论成果,以为今用,另一方面又要明确学校管理理论研究的方向。

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是研究者为达到某种研究目的,深入学校管理实际,运用各种手段,掌握第一手材料的研究方法。

(二)参与实践法:是研究者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接触管理实际,从中发现各种管理现象,研究管理问题的方法

(三)实验法:是为了研究某一管理课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设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活动,从而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方法。

文献法:是通过调查管理文献而掌握情况研究问题的方法。

如下是对已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历史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统计分析法

教学小结:

第二章学校管理的过程论

所需课时: 3课时

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

《现代管理原理》第三章,[美]亨利.艾伯斯

《学校管理学导论》第四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第二十三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应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学校管理过程的规律性》陈恩恒,载于《论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与原则新探》腾健、王竹青,载于《论学校管理》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 1.讨论法2.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分析0.5学时

第二节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0.5学时

第三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2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3.如何理解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分析

一、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计划、组织、协调的运动过程

(一)学校管理过程既不同于教学过程,也不同于教育过程,它是对人、财、物、事、时间,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按着计划—组织—协调—评价这样一个运动形式去进行。(二)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一个要贯彻当前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这就是学校管理过程与一般管理过程不同的特殊性;另一个是要达到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这是管理过程的共性。

1.效益是带有整体意义的有效性概念。在学校管理中,是指那些对总体有效的成果。多是因决策正确而取得的成效。

2.效能是由于人财物诸因素的能量充分发挥而取得的绩效。其中特别是由于领导作用发挥的状况,而确定的成效状态。效能取决与工作水平,即对各种决策,制度、方法、措施、执行与运用的如何而影响着效能。

3.效率在学校中应广泛运用,在教学工作方面有教学效率,课时效率,以及思想工作效率,体育锻炼效率,行政工作效率,管理效率。

科学管理所追求着,多集中于效率,我们努力于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其主要目的也在于求得高效率。

二、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者于教职工学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是解决人—物的过程;以及解决人—人的过程。学校管理过程,管理者不仅在管理活动上是直接实践,同时还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参加一些直接的实践活动。

三、学校管理过程是管理与调动人的因素,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

(一)学校管理过程就其运动的具体内容,是调动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

(二)学校管理过程笔必须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将教育的方针,目的与目标放在核心地位,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主要课题。这样,才能使学校管理过程正确而顺利地运行。

四、各种管理活动错综交叉,贯穿于管理过程中

管理过程是诸多因素,诸多活动,都融于其中的过程。管理过程于教育教学过程还有一个不同,就在于它有更大的开放性,和校外环境,社会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不论在管理的输入和输出,都要和社会保持很大的开放性。

第二节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

一、计划决策

计划是一定时期内对学校工作的指标、任务、措施等方面的设计过程。学校管理既不能像企业管理那样过于强调决策,也不能把计划和决策完全分开。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把计划决策要好些。

二、组织实施

1.组织实施包括思想动员,说明工作任务要求,安排工作进程以及布置力量,这是一个组织起来,贯彻下去的过程。就是调动教职员工完成任务的过程。

2.组织实施作为一个环节只是组织起来、贯彻下去的一种短时过程为好,而较长区间的实行,指挥,则按其具体的内容的相对区别性,划为监督检查,指导调整这样几个环节,会更为好些。

三、监督检查

监督与检查是两个互有区别而又基本相似的管理环节。监督,侧重在察看人们做什么、怎么做,做的积极态度,以及发挥督促,促进的效能。检查则侧重调查研究

四、指导调整,指导是对教师工作进行具体的帮助建议的过程。调整则是基于上述反馈信息而进行的协调、处理的过程。指导,调整(包括激励、评价)都是在监督检查中掌握一系列反馈信息后,再一次组织实施,或进一步影响计划决策。

五、总结评价。总结是将一系列的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概括的过程。评价是基于各种反馈信息对人们的工作成败、得失优劣的性质与水平而作的一种估量与结论。两者都是对工作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作为一个环节放在一起。学校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运动是多种情况的,在实践中还会有多种变式,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与指导调整以及总结评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是完善的运动。

第三节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一、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就是把学校管理看作是一种运动过程,学校管理的各个因素都是处在运动状态中,因而要按动态的特点去实施管理。

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根据动态原理,就不能静止地从事各个环节的活动,而要照应前后的发展过程。学校管理的各个因素,总在发展变化而处于动态之中。

动态原理还要求管理者不能只是执行或解释指示、法令与各项规定,而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根据信息反馈,不断地创造性地向上级调整修正。

二、循环原理

学校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按照循环原理它的运动是指明管理过程是循环式向前发展的,包括如下内容:

1.学校管理是一环扣一环地循环前进。

2.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3.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发展。

三、方向原理

方向原理包含着两个含义。

一是管理过程总是要沿着一定方向去发展,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就要善于按

照一些方向性的问题管理学校。

一是方向原理的法则性。学校管理必须沿着一定的法则去循环上升。最主要的还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诸原理,因而要研究影响师生情绪的诸多因素,照处规律,以卓有成效的实施管理。

四、导化原理

学校管理过程中循环发展的基本内容在于“导化”。导就是引导、疏导、诱导、辅导、指导,总之学校中的大量工作与活动都在于一个“导”字,经由“导”而达到“化”的愿望,发生积极的变化,转化,溶化与融化。导化原理是学校管理过程的突出特点。

学校的管理者,不能只是一位管理专家,他必须还是一位教育家,是一位教学法专家才能适应学校管理过程的要求,才能办好学校,管好学校。

五、成效原理

学校管理的成效,不仅在于组织的如何,协调的如何,更在于指导的如何。学校管理者对自己力量以及其他人力物力的指出与其所获的成效之间不是等同的,甚至可能转化为消极因素,乃至转化为破坏因素,这种现象称之为内耗反应,其结果就是资源浪费。因此在管理中的资源消耗对其成果成效来讲,并不是守衡的。

教学小结:

第三章学校管理体制

所需课时: 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沿革,理解学校组织机构的性质及特点及学校规章制度管理

教学重点: 我国学校的管理体制

教学难点: 学校组织机构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学校管理体制概述1学时

第二节我国学校的领导体制1学时

第三节学校中的组织机构及组织设计0.5学时

第四节学校规章制度0.5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学校领导体制?

2.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沿革?

3.如何理解学校组织机构?

4.如何设计学校组织?

第一节学校管理体制概述

一、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内部实行领导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它规定了学校领导和管理力量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彼此关系,规定了组织机构的设置,规定了学校管理工作制度。

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学校内部的组织领导体制,形成领导管理力量结构。

二、学校管理体制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学校管理体制是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管理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人、财、物等。各种管理资源只有在专门的领导、管理者的统合作用下形成协同一致的管理系统,才能得以发挥功能和效用。

学校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学校管理工作的组织系统,明确由谁来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由谁来行使决策权、指挥权,由谁来执行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由谁来对学校管理工作实行监督和审议,如何规范学校各部门和学校成员的组织行为,从组织结构上为学校管理目标的实施以及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前提条件。

(二)学校管理体制制约着管理工作的成效

首先,学校管理体制反映了学校领导力量机构,而领导结构合理与否与充分发挥领导者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相关。

其次,学校管理体制确立了学校的组织结构,而组织结构合理与否则影响到组织功能和组织工作效率。

此外,学校管理体制建立了学校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学校全体成员的领导管理行为和工作学习行为,加强各项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也具有实际的意义。

第二节我国学校的领导体制一、我国学校领导领导体制的沿革

(一)校务委员会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学校内部实行了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有进步教职员所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这种领导体制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维护了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但制度本身还不完善。

(二)校长责任制

这种领导体制明确了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校长应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校长具有最高决策权,使校长的职责和权利得到了统一。但是这种领导体制缺少对行政首长的监督制约机制,所以容易造成校长的个人专断。

(三)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种领导体制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但同时却忽视了行政负责人的作用,出现了党政不分,职责不清,以党代政的问题。

(四)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种制度重新肯定了校长作为行政负责人的作用,同时也突出了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摆正了党政治之间。

(五)革命委员会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委员会”,由革命委员会领导学校的一切工作。在这期间,学校工作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受到破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

(六)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这种制度对当时拨乱反正,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我国学校领导体制发展历程的启示

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发展充分表明了我国学校领导体制始终收制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式,反映了教育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这一基本规律。

第三节学校中的组织机构及组织设计

一、学校组织机构

1. 共产党在学校的基层组织

行政机构

办公室

教导处

总务处

教育、教学组织

教研组即各科教研组

2.学年组

3.教育科研室

各种群众组织

各种学术研究性的群众组织

二、学校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有效性原则:有效原则是指以较少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的投入而又能顺利的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

统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是要求学校组织机构的设计应建立自上而下的统一指挥链条,使各部门、各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隶属关系

权责相称原则:权责相称原则要求组织系统各层次、各机构的职责和权利的授予必须是一致的,而且是相称的,由则必有权,有多大职责就有多大的权利。

相协相约原则:相协相约原则指的是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因校制宜原则:因校制宜原则要求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不强求统一莫式,统一设计,考虑学校的需要和实效建立组织结构体系。

第四节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一、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涵义

学校管理制度是维系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规范,也是学校管理体制必要得组成部分。

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强制性有助于建立正常稳定的学校生活秩序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有助于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性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和传统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自律性有助于培养师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三、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

(一)职能部门工作制度

(二)员工岗位责任制

(三)师生行为规范制度

(四)学校工作会议制度

四、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

(一)提高学校成员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习性

(二)培养和训练学校成员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

(三)贯彻实施规章制度要坚持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

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

(四)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体系

教学小结:

第四章学校管理的方法论

所需课时: 3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科学分析与科学设计的方法

2、情绪分析与科学激励的方法

3、系统分析与系统的方法

4、权变理论与权变方法

教学重点: 科学分析与科学设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权变理论与权变方法

教学方法: 1.全程多媒体教学,2.讨论法,3.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现代管理的方法体系2学时

第二节我国传统学校管理方法1学时

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科学分析与科学设计的方法,有哪些内容?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系统分析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如何运用?

第一节现代管理的方法体系

一、科学分析与科学设计的方法

就是对人们的作业活动,管理程序等进行致密地分解,作出科学的动作设计,然后经过实验得出最佳的作业设计与管理设计。

简化

标准化

制度化

规范化

程序化

数量化

二、情感与科学激励的方法

(一)重视对人们情绪的群体研究。

(二)重视激励人们的内在因素。

(三)运用期望规律,使教师在积极的和可能达到的期望中,激励自己努力教好学生,刻苦钻研业务。

提高教师的成熟水平。

求激励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法则。

三、系统理论与系统方法

(一)系统分析就是对系统加以分析,从而找出经济有效的处理步骤、程序或方案过程。1.目的在于发挥系统的功能,达成系统的目标,

2.从费用与效益,即投入与产出的两种观点等。

(二)运用系统分析对问题加以解决:

1.整体为目标

2.以问题为重点

3.运用计量的方法

4.凭籍价值判断

(三)权变理论与权变方法

影响权变的因素。

1.学校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本身的特质

2.教师与学生的特质

3.学校的风气与组织环境

4.主要领导者,校长在教师中的威信和教师、职员关系等都是很重要的权变因素权权变方法就是依据上述四者的不同情况和特征,来考虑领导管理的形态与方法,以取得最佳配合,获得理想的效果。

第二节我国传统的管理方法

一、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三、群众路线的管理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重视如何的三种结合。

(一)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二)点面结合。

(三)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四、组织号召与组织推动的方法

这种方法体系,着重在组织的形式,运用组织力量。

特点:

一是多采取组织的手段,组织号召中所提出的目标、要求,都经过讨论、决定

二是注意建立积极分之队伍,培育骨干力量,通过积极分子、骨干,使所号召的内容、目标与要求,能得到组织的保证

三是注意作好工作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追忆分析与研究工作中所产生,各种思想与行为表现,并及时扫除各种思想障碍,可克服缺点与矫正偏向。

四是比较多运用评比的形式。

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条件与数量规定,使人们必然沿着一定的方向、规定与要求去活动。

(一)程序控制。依据客观过程的法则,建立一定的程序,是工作按预期要求向前发展的控制方法,叫程序控制。

(二)条件控制。在学校中设计、提供一定的条件,使工作按预期的结果向前发展。(三)数量控制。用数量指标与数量规定,以控制师生活动的管理方法。

二、放手方法:就是让师生有更大的独立活动领域的管理方法。

(一)向师生指方向、给指标、提供工作范围与规律

(二)提倡大家创造性地去工作

(三)领导人员的主要精力则用在调查了解人们的工作上,总结和提炼人们的创造性的经验,不断地提高同志们的工作水平

教学小结:

第五章学校管理中的计划决策和总结

所需课时: 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决策、计划、总结职能,学会运用这些管理职能

教学重点: 学校工作的决策

教学难点: 学校工作的计划分析

教学方法: 1.全程多媒体教学,2.讨论法,3.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学校工作的决策0.5学时

第二节学校工作计划的分析与制定订2学时

第三节学校工作的总结0.5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学校决策?

2.如何制定学校工作计划?

3.何制定学校工作总结

第一节学校工作的决策

一、决策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有几种不同的定义。

一是强调决策的选择,规定它的选择意义。

二是从资讯含义上去规定,将决策说成是“一种将资讯专换为行动的过程”

三是从比较广泛、一般意义上理解为,决定某件事是不是需要办。

2.决策的分类

按其管理作用,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按其所解决的问题的性质,还可有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之分。

二、决策的特点

1.矛盾性

2.判断性

3.不肯定性和风险性

三、制定决策的依据和程序

决策的依据:

1.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指令

2.教育理论及其它有关学校工作的科学理论

3.社会环境的特点,特别是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点

4.学校实际,包括过去的工作基础,学校集体、教师集体的传统与作风,当前的实际特征与未来的情况预测等。

决策的程序:

1.分析学校的情况,找出主要矛盾

2.找准决策的制约条件

3.找出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分析和比较各方案

4.规定具体执行方法

5.建立资料反馈制度

第二节学校工作计划的分析与制定

一、计划和计划的作用

计划:事先确定目标和确定实施这些目标的手段的管理活动。

计划的作用:

1.计划的动员作用

2.计划的控制作用

3.计划的协调作用

二、对计划的基本要求

1.方向性

2.具体明确性

3.实际性

4.简约性

5.弹性

三、学校工作计划的结构

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

1.前言:一是对前一学期工作的分析;二是基于前学期工作的基础与特点,引伸出本学期总的任务;三是总的指标

2.各项工作的计划。

所谓各项工作,一般包括:

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政治思想教育与班级工作、体育与卫生工作、生产劳动与校外活动、行政总务工作、教师学习与进修、团队与学生会的活动以及领导工作等八项。

3.具体日程

学校工作计划的第三部分,即把各项工作部分中所拟订的措施,统筹地安排一下日程。日程部分有工作项目、完成期限、负责人、备注等四各部分。

第三节学校工作的总结

一、学校工作的总结

总结是将实施情况,做一番研究、评价与结论的过程,也是将各方面、各中种渠道所获得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概括得过程。

总结是工作过程中得一种承上启下的环节。

总结也是对工作的再认识的过程。

二、总结的作用

1.研究与提高认识的作用

分析、概括,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对工作实践深入研究、分析,对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都有具体而明显的作用。

2.动力诱导作用

鼓舞人们努力工作、努力钻研。

使人们坚持对的、改正错的,有着很强的动力诱导作用。

3.信息反馈作用

总结这个活动,用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分析

总结是对反馈信息的分析、整理。

三、总结的特点

1.对照性:要和上级所给与的任务与要求对照;和本校的计划相对照;要和过去的工作,和先进的理论与经验,和条件相近的兄弟学校相比较

2.事实材料充实性:总结就要从所经历的许多事实中,进行整理、概括。

3.深刻的分析:分析就是找异同辨优劣,定因果、寻联系、分主次的复杂思维过程。

4.要有明确的评价:评价是经过分析,对计划、决策,对工作发展,对人们的实践表现所作的一种否定或肯定的结论。

5.要有中肯的结论

教学小结:

第六章学校管理中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所需课时: 3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校组织与监督、检查职能,学会运用这些管理职能。

教学重点: 学校组织与监督、检查职能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这些管理职能

教学方法: 1.全程多媒体教学

2.讨论法

3.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对学校工作组织实施的一般内容1学时

第二节对学校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要求1学时

第三节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与检查1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学校工作组织实施?

2.如何理解学校工作监督与检查?

第一节对学校工作组织实施的一般内容

一、组织实施的一般含义

组织实施,作为职能来讲,除了“组织起来”,“贯彻下去”,还要完成指挥、执行任务。

主要内容:

1.思想动员

2.讲清任务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3.明确工作进程的设计

4.说明完成工作中应遵守的原则,要采取的基本方法

5.确定基本措施

6.划分组织,部署力量,具体分工与划分责任等。

二、日常处理

日常处理是领导者、管理者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职能活动,没有一个不作为任何日常处理活动的管理者。

1.在学校中一是尽量给教职员工以工作的主动权,使他们都能大胆地独立解决问题

2.要有明确的分工负责

3.学校的工作风气,应形成以种重研究、重探索的风气

三、研究、制定与执行各种制度

经常性的具体组织实施,还表现为制定与执行各种制度

在各种常规与制度中,会议制度,更为重要

对学校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到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能够达到此境地的标志和应做的工作是:

1.学校的主要领导,要从会议、琐碎的事务圈子中摆脱出来,能经常活动在教育教学之中。

2.减少会议,精减各种烦琐的活动与手续,使教师的主要精力,能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3.以教育教学为主线,设计与安排学校的工作和活动

4.按教育规律办学,保持学校生活的正常秩序。

①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工作与各项活动,构成积极的合理的制约。

②学校中教育、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同时要重视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参观学习等教学状态。

③学校重的教育、教学,必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

④办学要有质量观点

⑤教育、教学都应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注意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

⑥学校重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组织实施,就是组织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地提高教育质量

1.组织、调动师、生和职员工人的积极性。

2.要按照组织理论,安排好工作,搞好分工,组成各种合理结构。

3.要想方设法,使人们都能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4.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工作信息。

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一、监督检查的作用

1.信息反馈作用

2.督促作用

3.动力作用

4.研究作用

二、监督检查的分类

1.按参加检查的成员来划分,可有三种:

某些领导个人的检查

领导集体的检查

与群众性的检查

2.按检查的目的、作用、性质,可分为:

研究性检查

监督性检查

总结经验性检查

3.按实施检查的方式,可分为:

检阅式

观察式

参与式

测验式

询问式

三、监督检查的具体安排

1.实施全员性检查

2.对一两个单位或个人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查

3.质量检查

四、检查后的总结、分析

日常监督

全员性的检查

深入研究、深刻分析

教学小结:

第七章学校中的质量管理

所需课时:3学时

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

《学校管理学》第七章第三节黑龙江教育科研所

《关于中学教育质量管理》载与安徽省教育学会通讯82年5月

《略论中学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李硕《论学校管理》

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质量指标的分类和质量检查的形式。

3.了解质量分析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4.明确质量控制的概念

教学重点:质量分析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1讨论法;2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质量指标与质量检查2学时

第二节质量分析2学时

第三节质量控制2学时

学习指导

1.复习教材和笔记中本章内容。

2.阅读《学校管理学》第七章。《关于中学教育质量管理》安徽省教育学会通讯82年5月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学校中的学生质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质量检查的方式有几个,具体阐述以一下。

3什么是质量控制,它与管理过程的控制有何不同

第一节质量指标与质量测量

一、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一)人的质量之不可存储性。

(二)人的质量的潜伏性。

(三)学生质量的不可废弃性。

二、质量指标的分类

在学校中的质量指标,可分为三类,这三类指标的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发挥着提高质量

的作用。

1.学生德智发展的质量指标。

2.学生质量综合表现的指标。

3.各项工作质量与工作的指标

三、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不是只一般的了解,而应有系统地进行,有计划地互相补充的运用各

种检查形式。下面介绍四种质量检查的形式

第一种是全面的质量检查。

第二种形式,是抽样的质量测验,这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质量测验,可以随时进行。第三种检查形式,是校际之间组织统一考试,掌握质量信息。

第四种质量检查形式是质量调查。

第二节质量分析

一、数量统计的分析

1.每个学年中各个班级、各学科成绩的平均分,及其上升、下降的幅度。

2.统计主要考题的正答率和误答率。

3.统计各分数段的分布状况。

作出数量统计之后,还应作出各种统计图,在学校管理中应设置如下几种管理图表。(1)学习成绩分布图

(2)各班学生成绩比较图

(3)优秀生与不及格生的变化图

以学科成绩的统计分析为例,应掌握如下几个对比:

1.本学期各科考试成绩和过去比。

2.同一年级不同班级间的对比。

3.各班在各次考试中,前五名学生和后五名学生变动的情况。

4.分析工具学科的最高分获得者与不及格学生,他们在班级总平均成绩序列中的地位。

二、特征性分析

对学生的质量,按某些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特征性的结论,叫特征性分析。特征性分析可有两种程序,一种是从考卷,从各种现象与表象中,找出学生的质量特点,另一种是按德、智、体、美、劳动技术几方面的若干特征性的结构进行分析。以学科质量为例。以学科质量为例,可按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

1.有关知识范围方面的分析。

2.有关理解运用方面的特征。

(1)深刻理解。

(2)系统理解。

(3)一般理解。

(4)机械掌握。

(5)不懂和完全不会用。

3.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方面的特征。

4.有关智力、能力发展的特征。

三、综合分析与原因分析

在质量分析中,要从数量统计中,找出特征,从特征性分析中作出数量统计。最终要确定学生质量的状况和特点,这就叫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一是要有一个总的评价性结论,要认定本校学生的质量,是有所提高,还是有所降低。二要找出学生质量的突出强点和弱点。

四、质量分析的程序

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要有一定的程序。在分析方法上,要先从考试、测验的卷面,和所搜集的各种现象,作出数量统计,找特征。然后制出各种成绩统计表与统计图。再后,从不同角度或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比较对照。接着综合个方面的分析所得,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质量结论,最后进行原因分析。

第三节质量控制

一、控制线

控制线,就是在质量管理中,按所掌握得质量常规而规定的若干超出正常要求的界线,又可称之为质量警戒线。

1.控制不及格率。

2.控制优秀生率。

3.控制各班的平均成绩。

4.控制平行班之间的成绩差距。

5.控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正答率。

6.控制高低分差。

二、工作控制

工作控制,就是从工作过程,事先对质量起到控制作用。以教学为例,工作控制,就是控制、住教学工作的四个环节。第一个是研究教材,和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作出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第二个是作好习题设计,批好学生作业,有计划地通过批改作业,取得质量信息,并能恰当地运用批语,给个别学生以鼓励和前进的动力。第三个是,作好实验设计,搞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第四个是个别辅导。除此之外,对质量能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抓好学生中的两头。

要抓好关键学科。

抓好班级管理。

三、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就是把人员组织起来,让全体教师、学生,都没入到质量管理上来。

教学小结: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管理: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没技术和方法,在于目标相匹配的机构中,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活动、以达到个人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程序的群体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额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通过假话、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呢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学:是通过研究学校的管理活动(过程和手段),探索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目的),寻求有效管理学校的合适方法的科学(目的)。 理念: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管理研究者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学校管理时间及其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管理应然状态”的理想那个认识和主观要求,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价值去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论述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P55-57 1,充分认识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了解教师的需要 五大角色:传道者、授业者、选择者、辅导者、协商统合者 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正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和一定意义上的个别教学和辅导,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 教师需要: 共同的一面: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独特面: 生理需要:青年教师的婚恋需要、中年教师的养家需要、老年教师的保健益寿、社会需要:青年教师的发展、中年教师成就需要、老年教师的尊重需要、 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尊重教师人格对

学校管理学提纲

学校管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概述 1.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 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理论界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 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它具有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1.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最早的关 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的《论学校管理》和1882年问世的罗伯的《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该书的问世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 以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3.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是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2)二是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 3)三是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4.1927~1932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George Elton Mayo)、罗特利斯伯 格等人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5.人际关系理论与学校管理中的民主管理思想相结合,大大改变了学校管理理 念和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重视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沟通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 2)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满足教师的各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 士气; 3)重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改善学校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决策; 4)重视教学民主,充分相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学不做过多的干预,有意识向学 生灌输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5)教师对管理者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 6.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1)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学校管理学 萧宗六 13-18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13-18 13 智育管理 过去出版的学校管理学教材中,一直没有智育管理的内容,而在谈智育管理时,都是用教学管理来代替,所有教材无一例外都是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和劳动技术教育管理,唯独没有智育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上,一直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教育学教材分为四大部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与领导。以发行量最大的由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为例,该书一直采用上述模式,到1987年修订再版时,“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变,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这种观点对整个教育界影响很大。学校管理学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观点的影响下,学校管理学也就沿用了这个体系,一直也没有专门的智育管理。从1981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出版的《学校管理》开始,所有的学校管理学教材,在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管理的分章论述中,都顺理成章地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而没有智育管理这一章。 二是以教学代替智育。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或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智育’’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所以明确“智育”的概念,区分“智育”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智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体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7 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112122006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社会与指导体育教育开设学期:第5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案例》、《城市体育管理》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共1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与解析

《学校管理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 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 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 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3.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引导机构和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目标为中心,明确 各自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精神,协调和控制育人工作进程,检查和评估完成育人任务状况的组织活动。 4. 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 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5. 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 理状态。 6.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指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 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过程。 7. 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体制的一种,校长是学校行政总负责人,他拥有人权、财权、行政决策权,负责 领导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对上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对外代表学校;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工作核心; 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 8. 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指教学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 导去研究、分析、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 9. 德育评价:德育评价是指对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检查,它既包括对德育过程进行的评价,也包 括对德育效果进行的评价。 10. 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 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11. 需要的双因素理论:是指英国的赫茨伯格在他的《工作的推动力》一书中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理论.他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身体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预防职工产生不满。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只有满足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填空题 1. 被西方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美国的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 2. 衡量一所学校的形象状况,有两个主要指标: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校本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权力下放。 4. 学校的领导职能包括决策职能和用人职能。 5. 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 6. 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管理。 7. 德育质量的评定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度两个方面来进行。 8. 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在总体上属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等特性。 9. 校长职业化的核心是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

医院管理学教学大纲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前言 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医院管理学是研究医院管理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既与医学科学相联系,有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系,它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边缘科学。医院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卫生管理专业中的重要专业学科,它对卫生事业专业的教学及医院管理实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医院管理学的教学的宗旨是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及国外医院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为基础,密切结合我国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满足卫生管理实践的需要。本课程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结合医院管理案例及我国医院改革实际,讲授医院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医院管理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医院管理学原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本课程侧重于根据相关的医院管理理论介绍和讨论医院管理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并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情景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医院管理实践能力。 本课程需要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基础课程、管理学基础、卫生事业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作基础。 本大纲可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洁主编的普通高等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医院管理学》配套使用,适用于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四年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医院管理学教学的要求,突出专业特点,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指出该专业学生掌握、熟练与了解三级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划有横线条的部分是要求掌握的具体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的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通过讲课、案例分析、录像、考核等方式进行教学。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11、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________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吸取国外管理科学中的,____________是促使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13、教职工代表会具有审议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4、新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任命制;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15、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学校_________和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6、学校管理过程如果抛开或偏离以_________的目的性,那就将成为一种_________的活动。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是一种以组织学校教学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 2、制定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是:①社会的要求;②学校的教学;③学生的成绩。() 3、学校目标管理可分为目标的确定、目标的检查和目标的总结三个阶段。() 4、反映学校“力”的投入与工作成果的关系的学校管理原则是:教学为主,学校工作整体性原则。() 5、学校工作的效益,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效益和教学效益。() 6、学校人员录用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推荐;②选拔;③考任。() 7、决策是在几种不同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种一般的行动方案,并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

体育管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7 版)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112122006 课程名称:体育管理学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体育社会与指导体育教育开设学期:第 5 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 (一)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 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 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 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 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学校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学案例》、《城市体育管理》 七、教学时数分配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2学分: 2 讨论、 讲授实验实践章次各章标题名称习题课 学时学时学时 等学时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体育管理原理2 第三章体育管理职能与方法4 第四章体育战略管理2 第五章体育组织管理4 第六章体育标准化管理2 第七章体育绩效管理2 第八章学校体育管理4 第九章运动训练与体育赛事管理4 第十章群众体育管理2 第十一章体育产业管理2 第十二章体育信息管理2 合计32 八、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共 2学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共14 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学校管理学(自己整理的)

学校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地地方都需要管理。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得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的一种活动。P1 2、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21 3、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等。P62 4、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中心大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P68 5、封闭原理:即管理系统是由信息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反馈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返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发出新的指示,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P92 6、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规律和个人对实践经验的认识。P147 7、管理的民主化原则: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指教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P156 8、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营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P160 9、行政方法: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最大特点为:(1)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即上级有权向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下级必须服从。(2)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保证领导人的指示、决定能贯彻执行,不允许有对抗行为。P179 10、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经济方法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P181 11、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是用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认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P182 12、目标管理方法:管理者与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P182 13、领导艺术:是一种领导方式,但不是一般的领导方法,而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这与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P209 14、科学化原则? 简言之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填空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用科学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政策性很强。P8 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企业管理方面的X理论和Y理论。X:古典管理理论,表现人性的灰暗。Y:行为科学理论,表现人性的积极面与光明。Z:权变理论,权力掌握在领导人手上。P11 3、教育思想的特点:(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思想;(2)教育思想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根本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中的知道思想。P42 4、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可分为三种类型:委员会制(强调集体领导)、一长制(强调责任制)、党委领导制(强调党对学习的具体领导).p64 5、委员会制是集体领导制,或叫集体管理制。它的特点是通过会议来进行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P64 6、学校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实质上即一长制。一长制的特点i责任制和内行领导。P65 7、党委(总支、支部)领导制,是另一种形式的委员会制。在重大问题上须经会议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是的组织原则。P64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四川理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 课程代码: 系:教育系 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

第一章绪论 所需课时: 3学时 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行政学》第一章、二章[日] 久下荣志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导论》第一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第一章,黑龙江教育科研所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通过导论的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本课程的意义,掌握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为学好本课程做准备。 教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学难点: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及意义 教学方法: 1.全程多媒体教学2.讨论法3.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性质1学时 第三节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何谓学校管理学? 2.如何理解学校管理的研究对象? 3.如何理解学校管理学的性质? 4.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校管理 (一)管理、领导与经营 1.经营,是对其组织机构,进行决策、筹划等性质的活动,使本组织能够达成目标,获得发展,收到最佳效益,以及调节本组织机构与整体、社会的关系。 2.领导,是带领,指挥之意。它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主要解决人们的工作方向,科学方法以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问题。 3.管理,是属于掌管、处理与安排等方面的活动。它的对象主要是财、物方面的工作。(二)管理概念的定义:“筹划调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师生以正确的方向,方法,通过各种机构、制度、措施,高校地实现学校目标的组织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诸现象 (一)管理因素。也称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事,时间、空间、时空。这六者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因素。 (二)管理工具。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法;还有信息;以及所拟定的程序或措施等四种。 (三)管理手段。是综合运用管理工具,以发挥管理作用的各种根本性措施。有教育手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非经管学生 执笔者:王清娥 审核人:张建国 编制日期:2011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第二学期开出,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与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维方法,并受到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训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与规律; (二)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三)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发现、思考、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 (四)通过接受案例分析方法训练,学会运用管理案例分析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一、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者与操作者 2.组织的特征 二、管理和管理者 1.管理及其职能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巧 三、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区别 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一、早期的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定量学派 1.运筹学 2.管理科学 四、近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趋向一体化 1、过程方法:基于管理职能的连续循环 2、系统方法:系统的类型 3、权变方法:权变因素 五、管理学发展的当前趋势与问题 1.管理的全球化 2.管理道德问题 3.激励、创新和变革 4.全面质量管理 5.授权 6.工作人员多样化与两极化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管理万能论与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及其来源;强文化与弱文化 2、构成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3、文化如何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三、组织环境 1.什么是组织环境?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712

第七章素质教育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1,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体育、音乐、美术课,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2,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3,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4,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5,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是考试。6,有人认为,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改为等级制。7,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方针)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以上负面影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二、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1,在界定上有区别。从《决定》全文可以看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这样界定,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不可能出现多种定义。2,涵盖的范围有区别。《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大大超过了“起步阶段’’素质教育的范围。因为《决定》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出发,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是从“全面推进”出发,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3,《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密不可分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何等简洁、明快的语言,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4,《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起步阶段”的素质教育,则几乎未涉及怎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5,《决定》着重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全教会以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二)重视智育工作(三)加强和改善体育卫生工作(四)发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五)重视劳动技术教育

00448 学校管理学(答案)

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省考课《学校管理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学校聘任制:是校长根据工作需要和职务要求,用签订合同和发放聘书的形式,聘用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学校任教、任职的制度。 2、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依据学校教育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强化正确的教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要素,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运转,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过程。 3、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校德育学和管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实际出发,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有效地组织、调控学校德育工作,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的活动。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用目标体系组合全体成员,以目标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5、教学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培养目标而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的活动。它与教学工作质量共同构成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6、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的机构设置、领导权限划分和隶属关系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的总称。 7、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成员在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多以简明的文字条规或正式文件的形式由权力部门公之于众,成为相关人群共同遵守的规定、法规等。 8、学校管理过程:为实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而循序展开的一系管理职能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程序。 9、教务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对组织协调教学活动、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教学事务方面的管理活动。它为教育学服务,是教学活动得以

正常运转的中枢。 10、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或总支)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学校内部的根本组织制度。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我们应树立哪些现代学校管理理念? (1)开放观念; (2)战略观念; (3)创新观念; (4)系统观念; (5)竞争观念; (6)素质教育观念。 12、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1)精干效率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管理幅度原则; (4)职权责统一原则; (5)系统平衡原则。 13、简述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1)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性; (2)按阶段循序发展的稳定性和程序性; (3)目标成果形成的综合力和养成性; (4)目标控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14、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1)端正教学思想; (2)是健全教学组织; (3)完善管理制度; (4)稳定教学秩序;

《企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企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是为建筑设计专业的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同时,通过引入大量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的相关案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相关内容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帮助他们对国内外企业管理实际和现状的了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也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的要求:立足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管理人员岗位需求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原则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理论、方法与技能,熟悉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初步正确地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胜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组织 4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基本特征、企业类型的选择,企业组织机构的各种类型。懂得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律程序,掌握企业注册登

记的法律要求和程序,明确企业的设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起点,能运用企业设立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企业类型,并按照合法的程序和要求注册登记,开办企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企业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设立与登记. 任务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企业及其基本特征 一、现代企业概念 二、现代企业特征 三、现代企业基本类型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二、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三、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内容 四、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 第三节企业设立与登记 一、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与程序 二、企业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与登记,股份公司的设立与登记 三、企业的变更与终止. 第四节企业组织机构 一、企业组织机构的类型 二、企业组织机构特点 三、企业组织机构适合对象. 第二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论 2学时 本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新三论” 的管理方法,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共性和特性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原理及其相应原则;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动态调节原理及其相应原则;效益统一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任务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企业管理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含义和特性、共性以及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特征。 第二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二、公司各种组织形式。 第三节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及其相应的原则 二、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三、动态调节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四、效益统一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五、领导原理及其相应原则 第四节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及手段 一、现代企业管理常用的方法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杨梦露112012007022 【案例名称】究竟是谁的责任 【案例出处】《学校管理学》教材P171 【案例关键词】学校教导处总务处责任 【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中,通过教导处主任与总务处主任争论所反映出来的,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在学校运行中有的工作“无人做”,部门间对于工作没有达成共识;对于特殊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对于工作分配的特殊方案;学校没有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造成“无章可循”的局面等主要问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开学之后,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各自忙于新一年的工作,而教导处接到书店的取书通知后将原来由教导处主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总务处,总务处由于接到了从没有负责过的工作和教导处进行争论。总务处认为取书是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应该由教导处负责,但教导处认为此事与教学无关,因此产生了分歧。在这里,双方在关于“教学事物”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而校方也没有对“教学事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双方对于自己的与

对方的职责都不肯定,各执一词,由此产生了推脱工作的现象。再而,在案例中,总务处主任认为自己没有将工作推给教导处,而是做了“一大摊子事”,部门间没有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却认为包揽了多项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这也是工作责任不明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取书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前几年的情况是由教导处通知各班自己去取,也就是说教导处和总务处都没有负责这项工作。教导处认为这本应该是总务处的责任,但因为原来总务处人手少,学校没有车,也就免除了责任。而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购入了可使用的新车,总务处人手也增加了,因此这项工作理应由总务处接手。学校本来就没有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明晰,而且在新的情况出现后也没有另行规定,或者说在特殊情况的时期没有制定特殊的应对方案。 在整个案例中,教导主任与总务主任的争论都是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是“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学校没有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告知学校各个人员,以达到遵循、监督等的效果,致使在遇到特殊工作与场合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逃脱、推卸责任。 【案例思考】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化、科学化、责任制与有效性原则。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 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2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教育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本课程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当代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学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理念、内容与机制;.能综合运用学校管理的理论分析学校管理现象,辨别和处理学校管理活动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4学时) 本专题重点对本学科的基本内容进行概略介绍,包括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以便为以下各专题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专题二:教育管理思想与理念(8学时) 本专题从管理哲学的层面研讨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包括教育与管理的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和教育管理理念的历史演变等。 专题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除一般性管理原则以外,重点研讨:人本与知本;教本与学本;质量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合作;全面发展与整体和谐;扬长补短与培育特色;等等。 专题四: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8学时) 本专题主要介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具体有:教育思想理念管理,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等;教育行政管理,包括教育政策、制度、法规;教育事务管理,包括教育质量管理、教学事务管理、学术事务管理、师资人员管理、财务

后勤管理等。 专题五:教育管理方法与技术(8学时) 本专题主要根据上个专题介绍的管理内容分类介绍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领导方法、组织方法重点介绍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专题六;教育管理理论流派(8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对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和评价。 专题七:我国教育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我国教育管理的现状,包括现行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以及我国教育管理实践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八: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组织行为理论与教育管理问题;教育管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包括学校引进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的运用,包括研究和探索创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人性化管理问题;素质教育理论与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等。 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 1、《中国教育管理史》,孙培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教育管理学》,吴志宏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教育管理学》,[美]F. C. 伦恩伯格,A. C. 奥斯坦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4、《教育组织行为学》,[美]R G 欧文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