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政府对产业干预利弊浅析

政府对产业干预利弊浅析

政府对产业干预利弊浅析
政府对产业干预利弊浅析

政府对产业干预的利弊浅析

——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

魏礼校沈冠徐悠杨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盱眙的小龙虾产业崛起的规模和速度让人惊叹,盱眙政府在其产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政府对地方产业的干预不可能都起积极地作用。本文以江苏盱眙县小龙虾产业崛起作为切入点,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政府在地方产业干预进行分析,并为地方政府解决地方产业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政府干预;资源配置;产权;小龙虾

1 引言

2011年的盱眙龙虾节盛会吸引约300万游客光顾盱眙,截止2010年底,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5万的规模产业,催生了集养殖、调料、交易、研发、餐饮等多元化经营于一身的盱眙龙虾产业集团。农业部品牌价值中心2010年年底对全国所有农产品进行评估,盱眙龙虾被评估为6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农产品的最高价值品牌。

目前,龙虾产业已经成为盱眙县的特色产业。公开资料显示,龙虾产业至少造就盱眙十个以上千万富翁,200个以上百万富翁,并且全县已建立了沿陡湖、洪泽湖、猫耳湖三个省级盱眙龙虾养殖示范区。该县马坝镇和盱城镇建成的两个龙虾美食城,有1500余家餐馆年烧制龙虾菜肴1万吨;县内有5家公司从事熟食真空包装,年产龙虾熟食产品4000吨,产值达4亿元;有36家企业从事龙虾调料加工,年产销调料3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盱眙龙虾催生的专业厨师也遭到许多大城市餐饮业的热捧。截至2011年4月,盱眙培训龙虾厨师8000余人,先后分赴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超过4亿。盱眙龙虾产业链初具规模。

当然,盱眙小龙虾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可是为什么受政府支持的产业会有那么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又存在哪些弊端呢?

2 产业干预的利于弊

2.1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持

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本行政区内,政府资源配置的成本相对低廉;在本行政区开辟市场的交易费用也比较少。如果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能积极利用这些优势,能够促进地方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发性产业。

盱眙本土企业规模小,同时商检、公证、索赔、防伪的代价较高,企业无力单独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一旦出现劣质产品并造成一定危害的话,那么对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打击极大,又不得不对龙虾品牌进行保护。奥利弗·威廉姆森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定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主要说来就是市场上的交易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行为,甚至要防范同行的侵权行为,这就使交易过程中发生在商检、公证、索赔、防伪中的费用即交易费用会增加。

2010年哈夫病的爆发导致国内小龙虾产业一片萧条,盱眙龙虾虽无一例哈夫病记录,但亦受到波及,损失较大。2011年盱眙政府在全国范围为所有盱眙龙虾下了人均500万元巨额的保单,基本消除哈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各地小龙虾纷纷打着盱眙龙虾的招牌抢

占各地市场。再次给盱眙龙虾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此刻政府的力量又一次凸现出来——政府对处理交易纠纷的流程相当熟悉,即便在跨区域的交易纠纷中仍然拥有优势,节省了时间、提高效率;在防止同行侵权所花费的交易成本占地区产业成本要远远低于各企业(产业发展初中期、地区产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盱眙政府的这些举动为盱眙龙虾企业的发展节省了庞大的交易费用和人力,使企业能够把的精力和资金用于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品质和品牌维持等方面,进而占领更广大的市场。对此科斯的理论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交易的空间扩展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也即贸易规模与交易成本呈正相关性:交易费用越低,交易范围越广;反之亦然。”

与之相对的是蚌埠小龙虾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蚌埠龙虾便以虾成市,在南山路与青年街交汇处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龙虾一条街“蚂虾街”,蚂虾街的繁荣曾登陆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轰动一时。可是今日的蚌埠龙虾反倒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东不如盱眙的热闹,南没有合肥的规模,龙虾市场没有发展,销量不见增长,质量还有所下降。

为什么蚌埠龙虾没能形成产业和规模效益?根据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各国政府应该保护本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幼稚产业,要想发展区域经济地方政府同样要对本地具有优势、竞争潜力的新兴产业进行“保护”,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本地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如构建行业协会,规范产业运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完善本地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延长产业链,逐步吸引产业集聚,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而蚌埠龙虾由于缺少政府统一规划,除蚂虾街以外,其他地方分布比较零散,不成规模。加上就餐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蚌埠龙虾的发展。如张公山、南岗四路、红旗二路、红叶村、光明街等处的龙虾店多设在人行道,常造成交通拥堵、行人进出不便,难以赢得当地民众的青睐。露天经营不仅气味难闻、油污难以清理,卫生也难以保证。同时由于缺少统一、严格的行业规范,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强拉硬拽等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毁了蚌埠龙虾的形象。优质龙虾也已改头换面,纷纷游向盱眙,摇身变成盱眙龙虾,缺少龙虾品牌的蚌埠再也无力吸引小龙虾产业集聚。

2.2 政府干预对产业的负面影响

2.2.1 交易问题

虽然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好处多多,然而我国地方政府扶持某产业发展地方式却存在很大问题。政府的干预形式多是以掌握企业运营,即政府选定一两家规模企业由政府干预企业运营。由于政府拥有本地区无与伦比的行政资源及大部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它掌管的企业既能享受到廉价的地区资源又可以向政府转嫁部分交易费用。因此政府所掌管的企业一定是地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甚至在同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它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地方政府掌管本地区的资源分配,政府把本地资源投到其所掌管的企业,而本地区其他需要相同资源的企业付出的代价较大,在产品成本上处于劣势。导致该地区整体行业竞争力较弱。

另外地方政府为扶持产业发展一般会先围绕行政区开发市场,在本行政区开发市场交易费用较低;为了确保本地市场不被外来同类产品侵占,地方政府又常常围绕行政区封闭市场。这样做会引起临近行政区的效仿和报复,继而导致本地企业难以打开非本行政区的目标市场,或者在目标市场的收益小于打开目标市场的交易费用,令本地企业难以为继,最终退出目标市场。同时由于行政区企业受地方政府的保护而缺乏来自竞争的压力、持续改进效率的动力,最终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对外联系的能力,整个产业生产关系只停留在低级一体化无法实现社会化大分工。根据斯密的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范围的扩张是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随市场范围扩大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出现和存在。

那么政府在地区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后再掌控企业是否可行?政府是一个有限的资源集合,如果在某一产业投入过多的资金、人员势必会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牺牲当地民众的部分福利。政府在扶持先发产业时要投入很大一笔支出(或减免

一定税赋),而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有限,扶持先发产业就意味着政府要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换一种说法就是,受政府扶持的产业实际是变相地侵占了当年的公共福利。如果政府在地区产业发展已经具备规模后仍要“挪用”民众福利和扶持其他产业的支出是不科学的。2.2.2 产权方面的体现

产权的流转需要交易,产权越是明晰,交易过程就越简单,所花费的交易费用就越少。而范围越大的公共资源,它涉及的资源所有者就越多,原先那些免费享有公共资源的民众对交易补偿不满意的几率就越大,交易的难度和交易成本也就越大。

政府在扶持当地产业时占用当地资源,它们的兴起往往与低价占有当地自然资源密切相关。就以盱眙龙虾产业为例,在龙虾节兴起前,当地民众只要花费极少的成本便可以享用当地龙虾。龙虾节兴起后,公共水域的龙虾被捕捞殆尽,龙虾来源转为私人养殖,盱眙龙虾的价格陡增,以致许多本地普通居民吃不起盱眙龙虾。这就是原本归集体所有的资源被侵占、被企业以低价占有然后以高价出售。

见表:

年度40克龙虾价格(元/公斤)江苏省CPI(%) 实际增长率(%)2000之前 2.40

2001 12.00 0.8 496.03

2005 26.03 6.50 203.70

2010 45.00 11.24 155.40

数据来源:盱眙山城龙虾批发市场同时由于当地政府采取低税、推动产业集聚等扶持措施,使得当地龙虾产业迅速膨胀,公共资源中属于个人的那部分被政府和企业剥夺,如果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向非从事龙虾产业的本地民众补偿。哪些人原先享有公共水域的小龙虾资源?享有多少?按照什么标准进行补偿?这些都将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在新兴产业,尤其是资源型产业发展初期尤其需要大量廉价的资源,政府廉价的资源配置在新兴产业的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共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权力寻租的现象频频出现,各国政府都对此类行为深恶痛绝。可是公共资源正常交易程序之复杂、费用之高昂,是普通企业难以承受的。因而对新兴的企业来说寻租的代价远远小于正常程序,即便是违法也在所不惜,只要有公共资源的产权转移就一定存在着权力寻租。

2.2.3 政府资源配置存在弊端

政府掌管地方产业的资源配置在产业起步阶段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有两个先天性的缺陷:

(1)缺乏由市场决定收益与成本的货币量化标准

(2)行政机构不可能满足所有经营者所需信息,也不能了解消费者需求偏好(张五常)当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其弊端日趋明显,企业的跨区域交易让地方政府收集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在相关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成本逐渐降低。同时,产业的迅速发导致它的规模超过政府所能监控的极限,彼时政府在该行业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甚至会出现边际效益的负增长;如政府的财政支出将很难收集经营者最需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当资源的市场配置成本≤政府配置成本时,政府干预已经不能为产业的发展节约成本。

3 解决方法

3.1 产权方面

公共资源存在于所有政府组织,完全取消公有制是不现实的。在征用公共资源时,政府要给民众补偿,但是补偿的方式可以由现金补偿转换为福利补偿。补偿方式的转变相当于一种融资,即把企业占用公共资源应该付给原本享有它们的民众的那部分交易费用“还给”企业,这样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和丰富的廉价资源用于发展,而企业壮大后的税收作为“融资”

的利息交给地方政府,再由政府以社会福利的形式返还给民众。这样至少能产生三个积极的影响:企业在发展初期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长期不断的福利补偿能够弥补大部分民众的损失和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民众福利与生活水平正是政府对官员的考核标准之一,也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完全符合政府及其官员的利益。

3.2 交易及资源配置方面

要完善政府的进入、退出机制。政府部门控制企业的程度要受产业专业化和集聚潜力、开拓目标市场的交易费用、资源配置成本、产业信息收集能力、监督实施成本、与行政区外贸易规模等因素决定。

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负责提供廉价的资源和适度的保护,以及宣传产品、收集和提供市场信息、规定行业标准并监督实施等。在产业发展中期,政府则加快取消地区贸易保护,协调贸易纠纷,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交易的市场化,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然后再通过价格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减少非理性的生产和消费。在产业成熟以后,主要以企业大规模的跨区域交易为标志,此时的政府将退出对产业的直接干预。

参考文献:

[1]郭茜琪.制度视角:从产业同构走向产业分工(长三角区域产业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

[2]胡庆龙.罗纳德?哈里?科斯: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8)

[3]安立波.虾潮奔涌[Z].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2).200—203.

[4]Ronald H.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October 1960)

[5]Ronald H.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 New Series, V ol. 4, No. 16. (Nov., 1937)

[6]张晓甦.国际贸易[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103—107

[7]李光明.盱眙“小财政”做出“大民生” [EB/OL].https://www.sodocs.net/doc/1a12036857.html,/n70045c15.shtml

[8]刘日平.盱眙龙虾成功登陆美[EB/OL].https://www.sodocs.net/doc/1a12036857.html,/a/news/2011/0801/431.html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摘要】:经济理论和社会经济现实的发展了,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奉行了政府和失常相结合的政策,但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替代局限是怎么样,两者干预的成本、效益怎样,政府应该怎么介入经济,这都是各国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难题.为了在实践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我们就要从理论上揭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基本关系.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或制度安排。下面就根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特点和规律,把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概括为相互替代、相互互补、完全排斥和共同失灵四种情况. 【关键词】:政府;市场;相互替代;相互互补;完全排斥;共同失灵. 据查阅资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单纯地发挥作用。现代制度经济学家G.霍奇逊认为,一个纯粹的市场体系是行不通的,“一个市场系统必定渗透着国家的规章条例和干预”,“干预”本质上一定是制度性的,市场通过一张“制度网”发挥作用,这些制度不可避免地与国家和政府纠缠在一起。所以,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根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特点和方式不同,将政府与市场关系抽象为相互替代、相互互补、完全排斥和共同失灵四种情况. 一、相互替代 政府与市场的相互替代关系是一种“非此即彼”和“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即选择一定的政府,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来获得一定的产出,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一定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或者说,选择一定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获得一定的产出,就意味着放弃一定的政府职能作用。 在政府与市场相互替代条件下,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优化组合问题,除了可采取以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关系来描述以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描述。由于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各自都有成本和收益,因而可以根据政府和市场的成本或收益的比较,来确定政府与市场最优组合的均衡点。如果用政府去替代市场,目的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但同时将增加政府的成本,当增加的政府成本等于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时,则政府与市场处于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政府与市场相互替代的有效边界。当增加的政府成本大于节约的市场交易成本时,就应该选择和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直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达到替代边界;当增加的政府成本小于节约的交易费用时,则应当选择和扩大政府职能作用,直至政府与市场替代边界。就政府的某一项具体的政策而言,也可以依据政府与市场的均衡关系来进行选择。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可能引起政府成本的增加或减少,也可能引起交易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当某项政策措施带来的政府成本的节约大于其所引起的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或者该项政策措施所带来的政府成本的增加小于其所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就应该选择和实施该政策;反之,就不应该选择和实施该项政策措施。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论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必要性及其方式 【摘要】: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活动的机制,为了在实践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有必要揭示政府应否干预市场的基本问题。文章从政府干预市场的必要性、政府干预市场的利弊和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市场;适度干预;经济法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原因 政府之所以要对市场进行干预,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自我调节存在缺陷。市场自我调节有自身明显的弱点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它反映的是社会的短期需求,而不能反映社会的长期需求,因而容易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其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市场只能向企业表明社会需求的方向,而不能指明每个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总量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份额,因而容易造成需求的不真实性和生产的盲目性。正因为市场调节具有上述种种局限性,因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方式的市场经济具有局限性,所以政府有必要干预市场,防止市场失灵,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二、政府干预市场的优点 在政府干预市场的环节中正式因为存在一些优点,才使得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被认可被接受,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干预市场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的发展。再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往往把资金投向周期短、收效快、风险小的产业,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其次,可以有效防止垄断的产生。生产成本的水平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同地位,进而导致某些处于有利形势的企业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再次,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所谓外在效应,按照经济学家贝格、费舍尔等人的看法,是指“单个的生产决策或消费决策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生产和消费,其过程不是通过市场”。显然,经济外在效应意味着有些市场主体可以无偿地取得外部经济性,而有些当事人蒙受外部不经济造成的损失却得不到补偿。前者常见于经济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后者如工厂排放污染物会对附近居民或者企业造成损失等。这类外在效应无法通过市场交换的途径加以纠正。通过道德教育固然能够使之弱化,但作用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国家税收或补贴政策或行政管制如特定的排污标准及征收污染费等规定,使外部效应内在化,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过程的外在效应,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干预市场还可以组织与实

政府对产业干预利弊浅析

政府对产业干预的利弊浅析 ——以盱眙小龙虾产业为例 魏礼校沈冠徐悠杨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盱眙的小龙虾产业崛起的规模和速度让人惊叹,盱眙政府在其产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政府对地方产业的干预不可能都起积极地作用。本文以江苏盱眙县小龙虾产业崛起作为切入点,用经济分析方法对政府在地方产业干预进行分析,并为地方政府解决地方产业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政府干预;资源配置;产权;小龙虾 1 引言 2011年的盱眙龙虾节盛会吸引约300万游客光顾盱眙,截止2010年底,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从业人数超过15万的规模产业,催生了集养殖、调料、交易、研发、餐饮等多元化经营于一身的盱眙龙虾产业集团。农业部品牌价值中心2010年年底对全国所有农产品进行评估,盱眙龙虾被评估为6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农产品的最高价值品牌。 目前,龙虾产业已经成为盱眙县的特色产业。公开资料显示,龙虾产业至少造就盱眙十个以上千万富翁,200个以上百万富翁,并且全县已建立了沿陡湖、洪泽湖、猫耳湖三个省级盱眙龙虾养殖示范区。该县马坝镇和盱城镇建成的两个龙虾美食城,有1500余家餐馆年烧制龙虾菜肴1万吨;县内有5家公司从事熟食真空包装,年产龙虾熟食产品4000吨,产值达4亿元;有36家企业从事龙虾调料加工,年产销调料3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盱眙龙虾催生的专业厨师也遭到许多大城市餐饮业的热捧。截至2011年4月,盱眙培训龙虾厨师8000余人,先后分赴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每年挣回劳务收入超过4亿。盱眙龙虾产业链初具规模。 当然,盱眙小龙虾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可是为什么受政府支持的产业会有那么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又存在哪些弊端呢? 2 产业干预的利于弊 2.1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持 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本行政区内,政府资源配置的成本相对低廉;在本行政区开辟市场的交易费用也比较少。如果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初期能积极利用这些优势,能够促进地方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发性产业。 盱眙本土企业规模小,同时商检、公证、索赔、防伪的代价较高,企业无力单独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一旦出现劣质产品并造成一定危害的话,那么对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打击极大,又不得不对龙虾品牌进行保护。奥利弗·威廉姆森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定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主要说来就是市场上的交易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机会主义的行为,甚至要防范同行的侵权行为,这就使交易过程中发生在商检、公证、索赔、防伪中的费用即交易费用会增加。 2010年哈夫病的爆发导致国内小龙虾产业一片萧条,盱眙龙虾虽无一例哈夫病记录,但亦受到波及,损失较大。2011年盱眙政府在全国范围为所有盱眙龙虾下了人均500万元巨额的保单,基本消除哈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各地小龙虾纷纷打着盱眙龙虾的招牌抢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案例运用

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案例运用——房地产 1干预原因: (1)从公共产品层次上:商品房本身不是公共产品,而是私人产品。 (2)住房权方面,隶属于生存权,属于人的基本权利,是公共产品;但保证居住权不一定意味着对房屋的所有权。(3)市场势力的垄断性层面上 A商品房本身的供给并不垄断;B土地资源的垄断性 在市场势力上,政府干预房地产应该仅仅从使用权的出让上进行干预,而不应该直接干预地产行业的 商品房供给。 外部性层面:住房市场的外部性——民生问题 宏观经济失调层面:房地产业的经济联动性 (4)分配公平问题上 市场分配强调效率,按照要素进行分配,但是要素禀赋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市场分配必然使得财富 多的人拥有更多的住房,而财富不足的人难以实现住房权利 2、干预目的 公共品层次——满足居住权 垄断性层次——保护土地资源、限制土地开发和使用,维持土地交易市场均衡发展,管制土地交易行为 外部性层次——解决居民住房权利的民生问题 宏观经济层面——利用房地产市场的联动作用,调节经济运行 3、干预范围: (1)保证住房权利而不是住房所有权,因此保障失去住房权利的社会群体 (2)干预土地交易市场、规范土地交易行为,限制土地交易规模 (3)干预住房财富的分配不公,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水平 4、干预手段: (1)财政收入上的手段: 税收调节财富的分配不公、缓解公平问题(房产税、契税、印花税);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管制—规费收入 (2)财政支出上的手段: 住房保障政策实施与落实—政策制定落实; 普及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社保强制干预; 银行利率调整(货币手段) 总结: 1、房地产市场失灵的方面并不在于商品房供给需求上,而在于土地使用权出让上、在于住房权利保障上、 在于财富分配的公平问题上。 2、政府干预房地产,不应该是干预商品房的供给需求,更不应该参与到商品房的提供上来,而应通过保障 性住房满足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税收形式的公平分配财富,社会保障措施引导住房权实现。 3、政府应该整体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正常正确稳态发展,提升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运 行的联动性。 4、反观我国实际情况,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渔利行为,政府干预商品房供给、土地出让市场的功能弱 化与渔利行为明显、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等。 5、该干预,但是干预应该在相应的范围内,有所为有所不为! 住房权应该如何保障?政府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措施保护? 对于有能力购房阶层、住房权利自己可以实现,政府可以引导; 对于能力有限的工薪阶层、通过住房公积金引导其实现住房权; 对于无能力,通过政策性房保证这部分人的居住权,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经济学理论谈谈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一、?????? 市场决定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对市场定义:“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是由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决定的供给,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政府和市场,我国改革实践中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有三次飞跃,计划经济的政府配置、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 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亚当斯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在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这种自发调节机制通过价格起作用。价格作为资

源配置的引导所发挥着信号作用,即价格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平衡作用。当市场平衡了所有影响经济的力量时,市场就达到了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下面通过图示来说明: ? 在均衡价格水平上,市场不存在短缺和过剩,如上图所示,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点E处的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过剩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压力,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短缺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价格上升,最终达到均衡价格。 三、市场、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 摘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两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简要总结了经济思想史中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经济发展 一、经济思想史中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界定 经济思想史中,许多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进行了界定,对于指导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重商主义学派的观点 15世纪开始,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在地理大发现、国内市场统一、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下,资本开始逐步积累起来。重商主义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以资本流通为主要研究对象,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学派。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问题上,重商主义学派重视政府的作用,提出国家应制定政策来促进本国财富的积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图安·孟克列钦在其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强调了商业的重要地位,主张防止外国商业资本侵入,通过政府的保护,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代表认为托马斯·孟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国家应实施保护关税的政策,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国家还应采取措施保证贸易顺差,发展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学者们强调了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提出通过政府的政策、措施来调控经济,而对于市场调节的作用则没有过多的提及。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 17世纪初,由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

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

摘要: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为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直接职能是指政府矫正或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政府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因此,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供给以保证人的自由选择为目标的制度。当前,中国更应该强调政府供给有效的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职能。 关键词:自由选择;制度供给;政府;法治;产权 自国家产生以来,关于国家(即政府)该不该干预经济活动或多大程度上干预经济活动,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从国内来看,主流观点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宏观调控,另有一部分人将其定位为矫正或弥补“市场失灵”,还有部分人主张将政府活动归属于第三产业。本文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分为基本职能和直接职能两方面,并突出基本职能在当前的重要性。 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 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器。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人类社会历史已证明: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①。因而,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供给以人的自由选择为目标的制度,即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人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1. 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的主观积极性、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科技水平等直接决定生产力水平。他还通过影响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追求自由选择权利时,会发挥个人潜能,提高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 2. 人的自由是活力的源泉。自由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自由是同受限制和受约束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自由就在于更充分施展自己活动的才能而克服限制和打破束

试论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

试论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 摘要: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对于如何调整好这二者之间 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关键所在。通 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演变的探究,进 一步确定目前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促进经 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政府市场职能关系 一、引言 在政府与市场问题上,迄今有两种极端的理念和实践:意识市场至上和市场万能论,结果导致市场失灵;另一个是政府至上和政府全能主义,结果导致政府失灵。这两方面经验使当代各国政府都努力寻求政府职能的恰当定位,既避免市场垄断和市场失灵,也避免政府垄断和政府失灵。一般而论,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不足,促进社会公平。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进入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并日趋完善,政府只能也开始转变。 二、理论基础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他指出,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每个人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去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应放任经济自由发展,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亚当斯密在主张由“看不见的手”充当社会经济主要调节器的同时,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有限的,无非是充当一个经济上的“守夜人”的角色。市场机制广泛地发挥作用,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社会进步。但随着资本主义向其高级阶段的发展,种种难题也随之出现,而且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在西方经济学个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等主张市场出清、货币中性,他们认为市场可以自发调节至最佳状

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1.信息不对称 主要表现: 1.金融中介,其中包括投资银行、各种基金公司和股票市场等。 一方面以银行借贷为例,美国的银行犯了很多的错误,创立出了太多的所谓的金融衍生工具。通过一些评级机构,把次级债券评为A级(信用度高)。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他们创立出了新的模型,似乎通过这些模型和所谓的衍生工具,就可以把其中所涉及到的贷款危机和风险降低。而投资者误相信这些虚假信息,以为这些债券都是优质品,并且因为它们投资回报率非常高所以就放弃了那些优质的但是利率不那么高的债券。(在交易前发生,是逆向选择) 另一方面,以各种基金公司和股票市场为例,它们在吸引投资时,纷纷向投资者作出各种承诺或提出各种优惠条款,当拿到资金后,只顾追求自身利益,不顾风险,盲目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不顾投资者利益。(在交易后发生,是道德风险) 2、评级公司 评级公司错误地把次级的债券评为优质债券,传递错误信息给投资者,给投资者以错觉,造成投资者逆向选择。 3、金融当局给消费者错觉 次贷危机初期,美联储降息、布什总统为了掩饰之前市场上的过错,维持经济增长,不引起恐慌,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造成短时流动性增强,造成金融市场依旧繁荣的假象。投资者根据政府提供的虚假信息而做出错误抉择。而这种交易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逆向选择。 4、次贷者逆向选择 各大投资银行,贷款公司以低利率利诱贷款者来达到融资的目的,获取再投资的利益。而次贷者自身没有固定收入凭证和信用凭证,往往更加容易选择贷款。有如《保险学》里讲到的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容易去投保一样。 5、银行自身问题 在银行内部,上下级之间,即使是同级之间也存在普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了追求自身业绩,放松了对贷款者的排查审核,是造成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他们在求职时却往往表现得异常诚恳,极富责任感。这是一种道德风险。 金融产品的缔造者.失业的惩罚? 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看起来这些金融产品的缔造者已经受到了失业的惩罚,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当他们尚在游戏当中的时候,收入已经是常人的几百倍了,盛世中他们早已稳稳地将收益套现至自己的腰包。 其次全球都缺乏金融人才,他们刚刚失业没两天,中国、新加坡就已经开始招纳华尔街无处可去的人才,他们不愁找不到新东家。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政府干预经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一、个人观点觉得利大于弊 二、根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基于凯恩斯的基本经济思想,在自由放任不加干预的情况下,经济的均衡会处在就业量足够低的状态,而它的生活水平会处在足够困难的状态。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要快于利息率的下降,利息率不可能降到零以下,这使资本财富增长的愿望难以实现,社会经济将进入萧条状态。 三、市场调节的弊端 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不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

盲目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日本90年代的经济泡沫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7、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连报纸上也公开说出“日本房地产永不下滑”的口号。众人盲目追求利润,将房价炒得奇高,造成经济表面上的繁华。当房价升到几十倍的时候,美国突然抽离资金,令房地产突然崩溃,连带着所有产业同时化为泡沫。 滞后性

论文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试论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摘要: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强烈的问题意识出发,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以达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化过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与缺陷、现状分析、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市场、政府、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引言: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经济学界,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答案,形成了不同学派。我国30多年改革发展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合理定位并履行好政府职能,才能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既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也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一、我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化过程 改革开放前,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国内国际社会政治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是一种全能政府模式, 政府主导国家一切经济社会活动。政府的权力无限大, 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按计划进行, 社会资源在国家的统一分配下实行计划配置, 不允许有国家计划外的经济活动, 社会功能完全处于一种被弱化的状态。这一时期, 严格地说不存在真实意义上的商品市场, 只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市场, 商品的价格不能反映其价值及市场供求状况。当然,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并且为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迅速走上工业化道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3宿舍 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从经济学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经济学理论谈谈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一、?????? 市场决定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对市场定义:“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以及交易数量的机制”。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是由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行为决定的供给,由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需求,以及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整个经济体制顺利运行,并达到均衡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政府和市场,我国改革实践中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有三次飞跃,计划经济的政府配置、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 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亚当斯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在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这种自发调节机制通过价格起作用。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引导所发挥着信号作用,即价格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较高的价格趋于抑制消费者购买,同时会刺激生产;而较低的价格则鼓励消费,同时抑制生产,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平衡作用。当市场平衡了所有影响经济的力量时,市场就达到了供给

和需求的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下面通过图示来说明: 在均衡价格水平上,市场不存在短缺和过剩,如上图所示,当价格高于 均衡价格(点E处的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过剩局面,于是供 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压力,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 现需求大于供给的短缺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 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价格上升,最终达到均衡价格。 三、市场、政府都不是万能的 斯密所说价格达到资源最优配置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的:交易者是完 全理性的、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信息是完全的、产权是明晰的。而现实生活中,以上条件并非完全具备,从而价格机制的作用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即资源配置处于低效率或无效率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代表的市场势力、外部性、公共物品与不完全信息。凯恩斯在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和萧条的局面, 提出政府必须参与经济,这就是看得见的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以及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政府也有失灵,表现为政府 不务正业---从事大量企业从事的事情,忽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某些领域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 四、市场、政府应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 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摘要]市场的作用是巨大和不可抗拒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 [关键字]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和谐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1]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2]。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身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小就体会着政府在一个国家中强大的干预作用,细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到经济政策,外交政策,这些几乎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的。而作为公民的我们,除了在两会期间由代表提出一点意见,或者其偶尔投票参与决策以外,很少有其他参政议政的机会。如此一来便不禁有人会羡慕西方的名主,感叹他们的公民拥有多么大的权力,这些人一边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共产党惨淡经营而来的幸福生活,一边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强烈的政府干预进行反对与批判。基于这种情况,本论文将论述政府干预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比较优势,即其先天优点;再者,将论述我国政府在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从而从主客观透射出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干预的的必要性。另也会适当提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干预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政府干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会对社会、民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政府干预在我国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体制是社会主义,这就注定了政府在国家决策中起决定作用。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政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经营国家过程中产生的失误,抑或说政府干预是否有其必要性,答案是肯定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诸多方面,如经济,军事,国际地位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这离不开政府正确的宏观调控,这也客观的证明了政府干预在社会主义中的必要性。那么政府何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除了共产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外,政府干预本生的特征和其比较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干预的特征 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干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拥有强迫权,政府官员产生的政治程度和社会福利极大化政策目标。本人认为最为重要,最能为人民所用的便是强迫权。所谓强迫权,即政府可以命令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必须做什么或禁止他们做什么,而组织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政府的这种强迫权通常是法律赋予的,因此具有合法的基础。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在作出决策时,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基础的,必将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拥护。有强迫权为决策保驾护航,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得到提高,则整个国家也必将是向前迈进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我国缘何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了。政府干预的比较优势 虽然可以通过比较政府行动与民间部门行动的单位成本来确认政府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但直接比较成本在许多情况下市相当困难的,这样就需要使用一些间接的标准。可以肯定,某些活动由政府负责比有民间部门负责能够给事业带来更低的单位成本,从而产生比较优势。这里我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政府组织在这些活动上的比较优势?从政府组织区别于民间部门的特征上可以发现,大范围强迫权和大范围规模经济师政府比较优势的来源。 虽然每一个家庭、组织内部都可以产生强迫权,但这只在小范围内有效,无法扩展到外部的其他组织单元和社会成员。后者需要的是一种大范围的强迫权。而政府正是大范围强迫权的唯一拥有者,这种唯一性奠定了政府比较优势的第一个来源。有些形式的活动能个显然需要借助大范围的强迫权强制当事人服从才能有效的进行。由于民间组织没有这样的强迫权,如果由他们组织负责这类活动,这些活动要么无法进行(实施成本无限大),要么必须付出高昂的实施成本。当政府借助大范围强迫权实施时,成本就要低得多,因此在此类活动上取得明显的比较优势。

论房地产市场的政府干预

二学位论文 成绩主修专业年级安全工程08级辅修班级金融学投资班 学生学号0813010131 学生姓名任仲 指导教师陈琼华 2012 年 3 月10 日 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制表

金融学院二学位论文评分表 项目评分标准满分得分 论文选题(20分)1、选题体现专业特色 6 2、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6 3、反映所修专业学科最新发展动向8 参考文献(10分)1、文献综述清晰,了解国内外研究状况 5 2、参考文献全面、客观、参考价值强 5 论文正文(40分)1、能综合所修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去分析和 解决现实问题 10 2、概念清楚,创新点突出,论证充分10 4、结构严谨,逻辑清晰10 5、文笔流畅,无错别字10 论文规范(30分)1、论文结构完整,由题目、中外文摘要、关键 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组 成 10 2、中文摘要不少于500字,附有3-5个关键 词 2 3、正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标题序号依次用 一、(一)、1 10 4、注释不少于10个,采用尾注,至少有外文 2 5、参阅著作3部以上、论文8篇以上,其中 有1篇以上外文资料 2 6、使用学院统一制作的论文封面,封面整洁,填 写正确 2 7、论文正文采用宋体小4号字、A4幅面的纸 张打印 2 合计100 补充说明: 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府干预 摘要 由于和许多行业的相关度很高,房地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房地产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尤其近几年,高房价导致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特性以及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政府对其进行干预的必要性。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如何做,这类话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就如世晃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面对高房价,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进行规范和干预,但是社会对政策的效果评价众说纷纭。本文将对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的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借鉴发达地区的相关经验,以此提出完善的建议和途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政府和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概念、提出政府对房地市场进行干预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立足于我国近几年来出台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并且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分类,找出其调控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前三部分的分析为基础,对完善我国政府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

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学生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教师 专业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双方的能力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发挥,使双方的发展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政企关系是经济发展良好的标志,政企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建立良好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我国企业和政府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活力。本文对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世界政企关系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观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结果就是政府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而企业也取得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政企关系政治企业经济

目录 1 前言 (1) 1.1 本文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2 国外政企关系对国内政企关系的影响 (2) 2.1 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类型 (2) 2.2 目前来看,我国几种典型的政企关系模式同时并存 (2) 2.3 结合世界政企关系的发展启示,我国政企改革之路还很长 (3) 3 我国政企关系的新变化 (3) 3.1 互利互惠、呈现双赢局面的关系 (3) 3.2 企业与所在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增强 (4) 3.3 政企之间关系的假设性发展 (5) 3.4 政企关系的当事主体呈现多元化状态 (5) 4 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 (6) 4.1 为建立新型政企关系需要多方面通力协商 (6) 4.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应进行转变 (6) 4.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6) 5 政府和企业关系发展中存在互不信任的现状亟待解决 (6) 5.1 政府对企业的定位出现偏差 (6) 5.2 政府不能平等对待所有企业 (7)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题目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姓名与学号崔文倩 3100104399 指导教师陈劲 专业社会科学试验班

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摘要:市场不是万能的,它有失灵的地方,如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的供给,垄断和外部性等,对于市场失灵,市场自身又难以克服,必须仰仗于国家干预。 关键词:物价上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 “在华盛顿州我被告知,整个夏季和冬季,森林大火都在这个地区肆虐,而引起这场大火的原因则是失业的林业工人和破产的农民想借此整几个灭火补贴。几千蒲尔式的小麦被弃在麦田中无人收割,因为小麦的价格是如此的低,以至于卖小麦所得的钱还不足以支付收割小麦的成本。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的人每天饱受饥饿的煎熬。……我们也就同时在同一个国家中遇到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这是一个国会委员会对美国大萧条景象的描述。大萧条始于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从此,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自由竞争,逐步趋优的市场经济,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带来了全球范围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继而上台的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改革金融制度,调节工农业,兴建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对失业进行救济,使美国经济逐步恢复。由此可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一定的自限性。当市场不能有效完成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发展时,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适当的干预。 物价上涨成为人们每天关注的话题。去年以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其中蔬菜上涨20%,水果大体上涨14%,粮食上涨10%。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供求失衡,受异常天气的影响,北方地区遭受倒春寒,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的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上存在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在农产品市场上也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疯狂的大蒜”价格一度比猪肉还贵,达到每斤14元,被人们戏称为“蒜你狠”。而在这之前,大蒜的价格只有0.5元每斤,由于种蒜不挣钱,所以许多农民都不再种大蒜了,导致产量大减,之后价格大涨是必然的。“什么涨价就种什么”是大部分农民所能掌握到的“致富秘诀”。对于盲目扩种可能带来供过于求的滞销和贱卖,他们通常是一头雾水,这也使得“大小年”现象成为了农业行业难以摆脱的怪圈。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出台一定的干预政策,保证重要商品的基本稳定和市场的正常供应,平抑物价,保障民生。除了直接的价格限定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及时公开经济信息,做市场的眼睛和耳朵,引导消费,稳定物价;通过物资储备战略,市场供过于求的时候,采取临时收储的政策,供给不足时,就把这些储备的物资拿到市场上进行调剂;通过对低收入弱势群体发放食品补贴,缓解物价上涨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的压力。政府还应加强市场的监管,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 公共产品的供给,也是市场少有涉足的角落。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品的受益者难以划分,产品的需求难以测量,提供公共产品的人也难以获取利益。因此公共产品多由政府收税从而供给。 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必定会有失败者淘汰出局。优胜者占有较多的资源,先进的技术,更容易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取胜,从而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类似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