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摘要:本文以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为例,论述了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深度处理回用于城市,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尾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景观用水

概述:水是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物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目前,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直接排入水体,被白白浪费掉.市政府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投入了大量资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取得的环境效益, 还应考虑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利用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建设。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经过深度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可以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大量回用于工业、市政、居民卫生等用水领域。目前已投人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水资源化已成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合理开发水资源的重要战略对策,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全国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回用,以有效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概述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万m3/d,其中生活污水占60%以上。一期项目15万m3/d,位于合肥市东南郊王小郢村,厂区占地15公顷,二期项目15万m3/d,位于一期项目西侧,占地10公顷。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属二级强化处理工艺,除能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具备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工艺突出了好氧、厌氧、兼氧处理方法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好氧法和厌氧法的界限,在去除生物难降解物质和氮磷方面有明显改进,且运行平稳,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资源可靠、保证率高,为实施污水资源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运行成本除去折旧费外一直保持在0.2元/m3以下,年运行费用1500万元左右,其中电耗费用1000万元,人员工资100万元,絮凝剂及污泥处置费用100万元,设备润滑维修费用3

00万元左右。厂区一期项目投资1.8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投资、运行费用低于国内同等水

2.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

项目总建设规模20万立方米/日,占地21亩,位于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旁,采用“混凝——过滤——消毒”处理工艺、V型滤池形式,处理后出水符合景观用水标准。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主要包括一座10万立方米/日的污水深度处理厂,17.8公里配套送水管网,5.7公里出水管网,回用水经深度处理后将主要用于城市和小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二期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待建。

2.1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背景

合肥作为园林绿化城市,是华东地区唯一不靠江不近海的省会城市,城市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资源缺乏,尤其是城区水环境因为没有固定的水源补给,景观用水一向比较缺乏,无论是新建小区和公园内的人造水景或是城市现有的天然水体,因为缺乏补水水源,大部分水体都是一潭死水,自净能力差,极易被污染。例如合肥市著名风景区环城公园内的环城水体,水体包括逍遥津,银河,包河,鱼花塘和黑池坝等,水体概况见表2。近年来,每至夏季高温,水体富营养化加速,几项主要指标BOD、COD、总磷、总氮等严重超标,极易引起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公园景观,制约了公园的发展。而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来的尾水排入南淝河,仅小部分用于灌溉,大部分污水资源被白白浪费掉,十分可惜。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又要节约有限优质的水资源,有效利用污水资源,合肥市城市污水处理回用项目应运而生,并成为全国污水处理回用示范项目之一。

表2 环城公园水体概况

2.2设计进出水指标深度污水处理厂进水取自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厂二级处理后出水,从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来看,大部分指标已达到景观用水的要求,景观用水标准见表3,不满足要求的指标主要为悬浮物(SS),总磷(TP)和总大肠菌群,结合污水深度处理后的用途,确定王小郢污水深度处理厂的设计进出水指标,见表4:

表4 设计进水水质

表3 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指标(GB/T 18921-2002)

2.3工艺流程及设计说明

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一期项目设计规模10万m3/d,考虑自用水后,总设计水量为10.5万m3/d。采用混凝+砂滤方法去除水中污染物质。工艺流程见图1,提升泵站将水提升至混凝池;投加混凝剂进行混凝,使得磷与化学药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再进入V型快速砂滤池过滤;滤池的反冲洗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滤池出水口投加液氯消毒;经接触池停留30分钟后,送往用户。

接触池:设计2座,流量10万m3/d,总容积2187m3,停留时间30分钟。各构筑物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见表5

表5 各构筑物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表

2.5输水管网设计说明

深度处理后出水管底标高为21.5m,采用DN1400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将11.6万m3/d的回用水通过马鞍山路,芜湖路,金寨路调至银河最西端,银河水面标高约14.5m。压力管有关参数为d=1400mm,Q=1342L/s,1000i=0.523,V=0.884,全长约5.7km,沿程水头损失约2.929m,局部水头损失按其30%考虑,为0.879m,因此出水管通过压力1管至银河始端时,尚富裕水头3.192m。其中4.2万m3/d用来在始端做成小型瀑布,使来水以瀑布形式跌入银河中,即可以增加景点的内容,又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以弥补处理后出水溶解氧不足的缺陷。其余7.4万m3/d补充给鱼花塘和黑池坝。鱼花塘水面标高约22.08m,回水无法自流过去,需设加压泵站,泵站流量为860L/s,设在银河最西端。回水加压后,出水管选用DN1000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过金寨路后沿环城马路敷设至长江西路,向北供给黑池坝,向南供给鱼花塘,管道长度约1.8Km。经过回水补给,水体可实现5天循环一次。2.6项目效益

项目投资约8500万元。项目实施后,通过提升泵站每天将6万吨中水以瀑布的形式补充到环城公园水体,增加水的“爆气点”,促进水的流动,周期循环一次,使环城水体按照银河——包河、雨花塘——琥珀潭——黑池坝——杏花公园两条水路流通,活化了水源,沟通了水系,彻底改善了环城水系波澜不惊的旧貌,把“流水不腐”的真理溶入到公园建设的实际中来。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每年可节约自来水4380万m3,节约水处理费用3500万元,实现了合肥的污水资源化,为节约优质水资源,缓解该市用水压力,改善城市水体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力保障对环城景区水体补水的同时,将处理后的中水接入沿中水管线一些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作为景观和绿化用水。目前,碧湖云溪、万振逍遥苑、金大地等沿马鞍山路中水管线的几个小区已经开始使用中水。“中水价格约为0.6元/吨,而自来水的价格是1.9元/吨,吨水费用可节约1.3元。

3结论

通过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将中水回用于城市和小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避免城市自来水的“高质低用”,实现治污与污水再生利用同步进行。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保护了资源,还能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摘要 目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稀缺,如何对受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处理,使其资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如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A2/O工艺、SBR法、A/B法及生物膜法的污水处理特点及其工作流程。提出了污水资源化的概念,污水回用的途径。并且详细阐述了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为水厂具体污水处理项目的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资源化

目录 1 引言 (1) 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工艺 (1) 2.1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1) 2.2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2) 2.2.1 A2/0(厌氧一缺氧一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 (2) 2.2.2 传统活性污泥法 (3) 2.2.3 A/B 法 (3) 2.2.4 Carrousel(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 (4) 2.2.5 SBR工艺 (4) 2.2.6 生物膜法 (5) 3 城市污水资源化及其现状分析 (5) 3.1 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回用途径 (5) 3.2 污水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3.2.1 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 (6) 3.2.2 污水处理厂选址存在问题 (6) 3.2.3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不合理 (6) 3.2.4 污水资源化技术落后 (7) 4 结论 (7)

1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大量水资源消耗的同时,每天产生的大量生话、生产污水,也给周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城市污水处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话环境和人身健康,对于一个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环保意识日渐强烈的现代社会,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在城市发展建设工作日益繁重的今天,做好城市污水处理,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是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1]。 城市污水水量稳定、经过净化的污水可以作为一种再生的水资源,具有量大、集中、水质和水量都较稳定的特点,能够用于农业、工业和市政用水,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还可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因此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城市污水正被逐步回用于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但目前我国的污水回用率却很低,污水回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运行流程。通过对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有关领域的分析总结,探讨了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污水资源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2]。 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工艺 城市废水指城市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物,其性质因城市规模、气候条件、排水体制等因素,特别是城市中工业的多少和性质、工业废水预处理程度等而异,但当对工业所排放的特殊污染物,如重金属、酸、碱、有毒物质、油类等有一定的内部治理措施时,一般的城市废水的性质是相似的.城市废水所形成的水污染,以有机污染最为严重,表现为水体中的BOD5,COD超标,还含有不少难以被生物降解的、甚至是有毒有害的有机物.此外,氮磷物质引起的富营养化污染也非常严重。 2.1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虽然我国近年在污水处理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我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相对滞后,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生活污水量增长迅速,污水处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大量污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就排入江河流域和湖泊海洋,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2007年,全国“城考”城市生活污水

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_伍婵翠

2004年第2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8卷2004年4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总第102期 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前景1 伍婵翠,刘康怀 (桂林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阐述了近年来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着重列举了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建设、从淀粉废 水中回收蛋白以及利用淀粉废水生产新能源的方法,分析了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综述;蛋白质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4)02-0179-04 淀粉废水是在淀粉以及相关淀粉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是食品工业中污染最严重的废水之一。广大环境工作者对淀粉废水的处理方法都进行了研究,并常用絮凝沉淀和生物处理两种方法对淀粉废水进行处理。[1]但是淀粉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大多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宝贵资源,例如玉米淀粉废水中的一般组分:总糖为0.3%~0.7%,粗蛋白为2.1%,固形物为5%~10%,粗纤维为2%~3%,脂肪酸为0.1%~0.3%;薯类淀粉废水中可溶性固形物的一般组成为(以干基计):蛋白质为33%~41%,总糖为35%,有机酸为4%,矿物质为20%。[2]将这些物质回收起来进行综合利用,既可变废为宝,又能减少废水处理的费用。 目前,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从淀粉废水中生产回收有用组分以及利用淀粉废水生产新能源等方面。作者就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1 利用淀粉废水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目前,国内利用淀粉废水进行生态建设的技术已有下列报道:沈仲韬根据海门县淀粉厂污水的水质特征,设计了以废水治理为主体,结合养鱼、灌溉、沼气、水生植物等的一个综合的“生态工程”实施方案,来实现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处理。[3]该厂规划建设的“生态系统生物塘”可用作种植水生植物(是良好的猪料和沼气原料),饲养水生动物(鱼、鸭、鹅等)以及季节性灌溉稻田,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杨凤江等将玉米淀粉废水经隔栅沉淀后的沉淀物用于喂猪、鸡等,废水排入氧化塘自然发酵1~2天,排入水葫芦池净化7天,再排入细绿萍池,净化7天,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这部分水用于灌溉稻田、果树和蔬菜等。[4]通过这一过程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张美华将淀粉废水沉降底泥以适量的化肥调制成复合肥,应用于水稻盆栽试验的增产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肥具有使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的协调功效。[5]证实了利用工业废水的资源化产物进行农业生态建设的切实可行性。 由此可见,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不但降低了污染物浓度,使废水达标排放,解决了淀粉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充分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2 从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 目前,从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的技术主要有沉淀法、发酵法、气浮法、絮凝法和超滤法五大类。 2.1 沉淀法 采用沉淀法从淀粉废水中提取蛋白。该方法沉淀性能差,特别是在夏天气温高时,废水中的微生物易 179 1收稿日期:2004-03-03 作者简介:伍婵翠(1978-),女,广西桂林人,2001级硕士研究生。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资源化利用 摘要:本文以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为例,论述了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深度处理回用于城市,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尾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景观用水 概述:水是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物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目前,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直接排入水体,被白白浪费掉.市政府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投入了大量资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大大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取得的环境效益, 还应考虑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利用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城市建设。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经过深度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可以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大量回用于工业、市政、居民卫生等用水领域。目前已投人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水资源化已成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合理开发水资源的重要战略对策,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全国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回用,以有效缓解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概述 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万m3/d,其中生活污水占60%以上。一期项目15万m3/d,位于合肥市东南郊王小郢村,厂区占地15公顷,二期项目15万m3/d,位于一期项目西侧,占地10公顷。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属二级强化处理工艺,除能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具备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工艺突出了好氧、厌氧、兼氧处理方法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好氧法和厌氧法的界限,在去除生物难降解物质和氮磷方面有明显改进,且运行平稳,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资源可靠、保证率高,为实施污水资源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运行成本除去折旧费外一直保持在0.2元/m3以下,年运行费用1500万元左右,其中电耗费用1000万元,人员工资100万元,絮凝剂及污泥处置费用100万元,设备润滑维修费用3 00万元左右。厂区一期项目投资1.8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投资、运行费用低于国内同等水 2.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 项目总建设规模20万立方米/日,占地21亩,位于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旁,采用“混凝——过滤——消毒”处理工艺、V型滤池形式,处理后出水符合景观用水标准。项目分两期建成,一期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主要包括一座10万立方米/日的污水深度处理厂,17.8公里配套送水管网,5.7公里出水管网,回用水经深度处理后将主要用于城市和小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和工业用水。二期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待建。 2.1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背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内容】《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第3节(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与人类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的水资源入手,介绍了水资源的概念及时空分布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水资源利用的深入和广泛性,树立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观念。教材穿插了大量的活动和插图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教材最后强调,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的是学生熟悉的水资源,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究,并且在探究中逐渐感悟:水资源的宝贵 【教学理念】 地理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地理。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逐步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行为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重大。 2.通过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状况,结合实例分析、讨论方法理解不同生产力水平下,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 3.通过对某一国家水资源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一种地理事物的简单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分布 2.水资源与人类的联系 3.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及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进入21世纪,一句公益广告词“不要让倒影成为回忆,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近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增长阶段,1978—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6.6%,年均提高0.93%。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无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人口发展的要求,工业进程化加剧,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造,人口的空间集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中国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专家学者们只能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在研究基础上的建议。本文基于10篇有关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文,对城市化对大气,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出一些总结分析。 一.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垫面的改变。下垫面改变,其上方的大气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的气象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大气环境受到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篇论文中,陶玮等是通过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其中的4 套主流的不同复杂度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UCM)阐明地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且由这种内在作用机理推测出城市下垫面改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辅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个案研究。这个个案研究是用了气象—化学“在线”耦合模式即数值模拟工具的其中一种叫WRF/ChemV3.5的工具来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变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扩张是敏感的。这体现在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 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 高处的CO 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 体积分数下降。在我国城市下垫面显著扩张的背景下,这个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规律十分重要。这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格局部署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规律可以为具体的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不足以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重要的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这篇论文中,运用2001—2010年2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共计2353个样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并对回归分析的变截距模型进行筛选,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综合污染指数4个空气质量指标与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4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倒U 型曲线,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10年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SO2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到达拐点,符合倒U型曲线; 而对于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10年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和建成区面积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演化规律,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且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非常突出。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水资源对人口地理的影响

水资源对于人口发展的重要性 小组成员:刘月,蓝晨曦,刘巾,王增磊,陈金坤 地球上水资源现状: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 水资源的主要功能: 1.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1 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整治河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城市化的发展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城市地区的水环境,由此带来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质污染控制的问题。建设和完善水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是创造现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 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 2.1 城市降水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降水条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其上的辐射平衡发生了变化,空气动力糙率的改变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制冷以及机动车量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把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够引起机械湍流,城市作为热源也导致热湍流。因此城市建筑对空气运动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强风在市区减弱而微风可得到加强,城市与其郊区相比很少有无风的时候。而城市上空形成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1]。 1984-1988年,上海市水文总站在上海老市区(不含宝山、闵行区)149 km2内设置的13个雨量点和原有分布在郊县的55个雨量站进行平行观测,研究城市化对上海市区降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其研究结论包括[2]:(1)市区降雨量大于近郊雨量,平均增雨为6%;(2)市区和其下风向的降水强度要比郊区大;(3)降水时空分布趋势明显,降水以市区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小;(4)城市化对不同量级降水雨日发生频次具有影响:城市化后会使暴雨雨日增多,由于大暴雨、特大暴雨时,城市化影响相对较弱,当雨量达暴雨级后,市区雨日不再增加。 2.2 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树木、农作物、草地等面积逐步减小,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也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例如小的河道、湖泊和湿地)为不透水地表所替代,减少了蓄水空间。由于

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 21 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 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 为海洋水。而 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个大陆再生 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替代品困难 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 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农业和其他生活用水量不断扩大,但人类的取水量增长缓慢,导致人均用水量的下降。据有学者预测,到20 世纪末,人类的人均占水量将下降24%,像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等一些国家,人均用水量将下降40-50%。II.生态环境的破坏是 陆地淡水急剧减少。森林被毁、土壤退化等导致地面对水的吸收保护能力下降,雨季大水泛滥,而旱季严重缺水,使得各地灾情不断,比如我国西南旱灾、南方洪灾,还有国外一些地区雨季洪水泛滥,使得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III. 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 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全球水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天然水资源被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所污染。许多大量河流、湖泊的水已不再适于人类生活使用,地下水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亚马逊河、亚洲的长江等世界著名河流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IV. 使用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用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浪费,一些水利设施在设计管理使用上不合理,是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最为突出的是国家和地区性水资源短缺问题。非洲水资源缺乏比较严重,据预测, 6 个东非国家和5 个邻地中海的北非国家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三分之二的非洲地区每年都将面临干旱的威胁。亚洲本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陆。一些国际水资源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到下个世纪,亚洲大多数国家将会面临缺水问题。南亚地区干旱日益严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占有量仅为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1、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 2、水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 3、构成水资源的三个前提(要素):可使用性、可获得性、可天然性。 4、水资源的五个特征:循环再生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利用 的多样性(综合性)、利害的两重性。 5、以水域地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或者说是赋存条件)来划分,水资源划分为: 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地下水资源有:补给量、储存量、消耗量。 第一章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大致可划分为那三个阶段? 答:(1)、初期单一目标水资源开发,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 (2)、多目标开发,以供定需,综合利用,重视水质,合理利用和科学管水阶段; (3)、与水协调共处,全面节水,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 2、全球水资源面临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答:(1)、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 (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1)、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 (2)、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偏低; (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4)、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4、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解释。 答:(1)、全面规划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2)、协调发展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协调; (3)、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的模式与对策,提供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 用、配置、节约、保护、治理的重点; (5)、依法治水原则;在国家法律框架范围内,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分析水 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 (6)、科学治水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类型有哪些? 答:(1)、流域规划 (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 (3)、区域水利规划 (4)、专门水资源规划 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供需平衡 1、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 道外用水两类。 2、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涵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答:其涵义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3、可供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

专题解析丨水资源的利用考点汇总

一、水资源的概念 1、概念 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它包括海洋水,不能直接利用。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是从能否饮用的角度上说的。 区别:水资源、水能(力)资源、水利资源水能(力)资源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水利资源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交通的利用。 2、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我们从数量上和运动上分析水资源的有限性:数量上看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很少,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

而陆地淡水的主体-冰川和深层地下淡水人类很难利用,较易利用的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仅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从水循环运动来看,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大气降水,除每年流入的径流量和分布在人类难以居住的热带雨林地区的水量外,每年全世界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仅有约9000立方千米。因而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人类应该珍惜水资源。 二、水平衡原理 概念:全球水总量没变,但对一个地区来说有时候降水多,有时候降水少。某个地区在某时期内水量收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陆地上的某地区在不同时期,水量的收入与支出是不平衡的,但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的值趋于零,水量的收入与支出达到平衡。

具体解释如下:设某地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R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E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P0,则该地区如果是外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R0=P0。 如果是海洋,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R0。如果是内流区,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为:E0=P0。 此表达式说明,全球多年平均水分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即全球多年平均水量是平衡的。 1、全球水平衡状况 (1)海洋水平衡: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2)陆地(外流区)水平衡:总降水量=陆地蒸发量+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水资源概况及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

水资源概况及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 1 全球水资源概况 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世界看上去是个水资源丰富的星球, 但实际上, 我们极度缺乏水。要解决水问题就必须正确面对现状, 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水资源危机既阻碍世界可持续发展, 也威胁着世界和平。过去50 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 起,其中37 起有暴力性质,21 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专家警告说,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 水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2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只有2300m 3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据监测,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 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我国水污染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 公民节约意识还不强烈。 3 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可持续利用 水是在陆地- 河海- 大气中循环的自然资源,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只要人们遵守它的循环规律, 维持健康的水循环, 它就能永久地为人类所利用。城市的给水排水系统对于水自然循环至关重要, 是水大自然循环的一个旁路, 是水社会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是水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联结点, 污水处理厂是水循环中水量与水质的平衡点。国内外水环境恢复与再生的实践经验表明, 污水深度处理与再利用是通向健康水循环的桥梁。再生水有效利用的每一点实际进步都是对地球环境、人类进步的贡献, 推进污水深度处理和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类与自然兼容协调, 创造良好水环境,促进循环型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3.1 推进污水深度处理 所谓污水深度处理有别于污水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流程之后再增加处理设施来取得良好的水质, 而深度处理则不限于此, 采用二级处理新工艺取得更好的水质也是深度处理。譬如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就是在二级处理过程中完成的, 尤其是磷的去除就更方便, 采用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可以在不增加基建和运行费用的条件下, 改变运行工况就能除磷, 并且能收到抑制丝状菌繁殖, 防止污泥膨胀的效果。无论正在建设和已运行的污水厂都可以改造成为厌氧- 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工艺, 减少我国水域的磷污染负荷, 这对于闭锁性的湖泊、海湾是有重要价值的。活性污泥法发展到今天, 应该以厌氧- 好氧活性污泥法替代普通活性污泥法成为标准流程。当然污水深度处理也不排除三级处理,当再生水用户对SS、COD、色度、嗅味有特殊要求时, 应在二级处理之后增加混凝过滤、生物膜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以至膜分离净化单元。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 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是维系良好水循环的必由之路。对于进入渤海湾、深圳湾、滇池、东湖、南四湖、巢湖等封闭性水域的水进行深度处理是防止富营养化, 恢复水体功能的急需措施。环境主管部门应制定地方标准, 严格限制N 、P 和难降解物质的排放总量。对于缺水地区, 深度处理是生产再生水的主导工艺, 能起到开发城市污水资源和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的双重作用, 这些地区可以率先推进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若在二级处理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 将排放的处理水变成再生水, 使之稳定地成为城市水源的重要部分, 那么就可以把远距离调水的巨额费用用于污水的再生, 开发污水资源, 财政就可以承担, 此乃一举两得, 事半功倍的智者之举。在封闭性水域地区和缺水地区舍此别无出路, 就是在水资源丰富地区, 这也是保持健康水循环的良策。 3.2 再生水作为水源的应用前景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阐述了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衡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来开展工作,并且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工业化发展不可替代的载体。高度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标志。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本省经济重心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良好。其生态环境建设对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对衡阳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是衡阳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本文着重探讨在城市化背景下衡阳市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目的是为了了解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提供理论基础。 1 衡阳市城市化概况 1.1 衡阳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1.1.1 经济现状 2000年衡阳市城市人口8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0.77%,而市区gdp为0.82×105只占9.56%,人均gdp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8.86%,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71%,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衡阳市经济飞速发展,gdp总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至2007年,衡阳市区gdp总值达到1.75×106万元,人均gdp达到1.22万元,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1.1.2 城市化水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87%上升到2007年的41.22%。设市城市从1个增为3个,建制镇由80个增为111个,城镇规模有大幅度的增长。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幅, 2000-2007年衡阳市城市人口与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快,2000年全市非农人口为80.6万人。从2000年以来,衡阳市城市化发展速度逐年增快,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85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95万人,gdp突破千亿。 2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对生态产生的影响 2.1 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镇化过程中,违规排污企业、违规开采煤矿的泛滥,直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