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八章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花、花芽分化、开花、传粉和双受精等的基本概念,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中雌雄蕊的发生、分化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懂得影响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的内外在因素及其生物学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雌雄蕊的发育和分化的解剖结构特征;

双受精过程及其意义;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繁殖: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以延续种族的现象称为繁殖或生殖。植物的繁殖主要有三种类型:

1、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再生直接形成新个体。如扦插、嫁接等。

2、无性繁殖:在植物体上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直接发育成为新

个体。

3、有性生殖:植物产生雌、雄性细胞(配子),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发

育成新的个体。

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都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第一节花的组成和发生

一、花是适应于生殖而节间缩短的变态短枝条。

(一)花梗(花柄):是连接茎的小枝,也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并支持着花。有长、有短、或无。

(二)花托:是花梗顶端略膨大的部分,着生花萼、花冠等部分,有多种形状。

(三)花萼:花最外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常绿色,有离萼、合萼、副萼。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四)花冠:花第二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花瓣组成;常有各种颜色和芳香味。有离瓣花、合瓣花。可吸引昆虫传粉,并保护雄蕊、雌蕊。

花被:花萼和花冠的合称。常分为两被花、单被花、无被花(裸花)三类。

(五)雄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雄蕊的总称,有多种类型,但每个雄蕊的结构如下:

花丝:常细长,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

雄蕊

花药:呈囊状,产生大量花粉粒。

(六)雌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雌蕊的总称。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个雌蕊。

柱头:承受划分的地方,有各种形状。

雌蕊花柱: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壁———果皮

子房—果实

胚珠————种子

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心皮,雌蕊可由1或多个心皮组成。而心皮是一种变态叶。

单雌蕊:雌蕊是由一个心皮构成。

雌蕊离生单雌蕊:一朵花中有多数彼此分离的单雌蕊。

类型复雌蕊(合心皮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组成的雌蕊。雄蕊群、雌蕊都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概念。据花中雌、雄蕊具备与否,将花分为三类:即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中性花)。且应明确雌雄同株、雌雄异株等概念。

注意:萼片、花瓣、雄蕊、心皮都是变态叶,而雄蕊和心皮都是能生育的变态叶。

二禾本科植物的花及小穗

小穗轴

内颖

颖片外颖

小穗组成

内稃

外稃:中脉常外延成芒

小花浆片:常二片

花雄蕊:三或六枚

雌蕊:一枚

第二节雄蕊的发育及结构

一、雄蕊的发育

雄蕊原基经顶端生长和原基上部的有限的边缘生长,分化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

花丝:最外层是表皮,内为薄壁组织,中央是维管束。

雄蕊花粉囊(4或2个):内含花粉粒。

花药

药隔(在中央):与花丝的维管束相连。

二、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后解体。

4个,N)

(内层) 或分裂

(二)成熟花药的结构:常由药隔和两对花粉囊组成。

1、药隔:药隔主要由周韧维管束和薄壁组织构成,有支持、连接与输导作用。

2、花粉囊:常由2

对花粉囊组成。每个花粉囊的结构如下: 表皮:保护。

纤维层(药室内壁):与花药开裂有关。

花粉囊壁 —— 中层:最后消失。

花粉囊 绒毡层:为花粉粒发育提供养料。最后消失。

花粉囊室:产生和贮存花粉粒。

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裂的简要过程

1、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历时较长,变化较复杂。可人为的分为前期、中期、后期

与末期。主要是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2、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基本上与有丝分裂相似,主要是染色体进行分裂的过程。

一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细胞外都有胼胝质包围或分隔,

彼此集合在一起,称为四分体。

四、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

胼胝质壁溶解

四分体 4个单核花粉粒(细胞壁薄、细胞质浓、核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液泡化 有丝分裂 营养细胞(大)

——— 单核花粉粒(核及细胞质偏向一侧) (两者仅以质膜相隔离)

有丝分裂

精细胞

生殖细胞(小)

精细胞

五、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不同植物种花粉粒形态差别较大,可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形状:球形、椭圆形、三角形、四方体等。

大小:直径为15-50μm ,大者250μm 。

纹饰:不同种花粉粒外壁具备各种图案,网状、刺状、颗粒状、条纹状等。

2、结构:成熟花粉粒壁由内外二层组成。其外壁上具萌发孔(萌发沟),内含一个营养细

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或二个精细胞)。

外壁:较厚,主要由孢粉素组成,具各种

花粉粒壁 雕纹和一至多个萌发孔(沟)。

内壁:较薄,在萌发孔处较厚

成熟花粉粒

营养细胞(N)

细胞———有丝分裂精细胞(N)

生殖细胞(N)—————

精细胞(N,雄配子)

(2-细胞花粉粒:约70%的被子植物在此时花粉粒即发育成熟)

第三节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一、雌蕊是由心皮向内卷合而成的,有腹缝线和背缝线之分,心皮边缘相联合的部分叫腹缝线,胚珠就着生在腹缝线上。而心皮中央相当于叶片中脉的位置叫背缝线。每个心皮上常有维管束分布,即腹束和背束。

雌蕊在形态上包括三部分:柱头、花柱和子房。

(一)柱头的类型:①干柱头②湿柱头

(二)花柱的类型:①空心型花柱②实心型花柱

(三)子房的类型:

内、外表皮

子房壁—薄壁组织和维管束————受精后发育为果皮

子房室:一至多室。

胎座:胚珠着生在子房壁上的位置。

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二、胚珠的组成和发育

(一)组成:胚珠由珠心、珠被、珠柄、合点珠孔等几部分组成。

前端珠心(产生胚囊)(二)发育:平周分裂

胎座表皮下的一些细胞胚珠原基基部珠柄

(不等速分裂)珠心基部表皮

(三)类型:直生胚珠、倒生胚珠、弯生胚珠、横生胚珠。

三、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在珠被形成前或与它同时,珠心内部也发生变化,最后形成胚囊。

分裂

珠心细胞减数分裂

(近珠孔端表皮下)2N

2N)(N)

N)

3个消失(核增大)32N)单核胚囊8个极核)(2N)

1个发育(N)N)

(近合点端)N)

(雌配子体)

第四节开花、传粉和受精

一、开花: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已成熟时,花被即行开放,露

出雄蕊和雌蕊,这种现象称之为开花。

开花期:一株植物,每年从第一朵花开放至最后一朵花开完所经历的时间。

二、传粉(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外力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传粉是受精的前提。(一)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最典型的自花传粉为闭花受精

(二)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

有几种形式:1、单性花2、雌雄蕊异熟3、雌雄蕊异长4、雌雄蕊异位5、自花不孕。

风媒花:花小而多,花被不显著,花丝细长;花粉多、小而轻、光滑;柱头大,常羽毛状。

虫媒花:花冠大而鲜艳,具气味,有蜜腺;花粉大、粗糙、有粘性。

三、受精

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细胞的互相融合过程,称为受精。其步骤为:

传粉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伸长子房壁子房室

常经珠孔

进入胚囊释放精细胞精、卵结合

(一)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1、花粉粒的萌发:传粉后经柱头识别,亲和的花粉粒从柱头上吸水和养料,增加内压,由

内壁经萌发孔向外突出,形成花粉管的过程。

2、花粉管的生长:花粉管进入花柱,并从中吸收糖类等物质,合成新管壁沿子房内壁或胎

座至子房室;常经珠孔或合点、珠被进入胚珠的胚囊;同时2-细胞花粉粒中的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进行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

(二)双受精过程及其特点

1、双受精:卵细胞和中央细胞分别与两个精细胞互相融合的过程,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

特有现象。

2、双受精过程:花粉管通常经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花粉管端壁形成小孔并喷

出2个精细胞1个营养核及其它营养物,随后2个精细胞转移到卵细胞和中央细胞附近,一个精细胞的质膜与卵细胞的质膜融合,精核入卵,两者的核膜融合、核质融合、核仁融合形成受精卵(合子),受精卵进一步发育形成胚(2N)。其中另一个精细胞的质膜与中央细胞的质膜融合,两者的核膜融合、核质融合、核仁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初生胚乳核进一步发育形成胚乳(3N)。

3、双受精的意义:

(1)产生二倍体的合子,具有父母本的双重遗传性,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利于选择优良变异的后代,培育成新的品种。

(2)初生胚乳核结合了父母本的遗传性,更适合作为胚发育的养料,使后代变异更大,生活力更强。

(三)受精的选择性和多精如卵

1、受精的选择性:(1)雌蕊和花粉粒间的相互识别(2)卵细胞选择合适的精细胞

2、多精子现象:同时有几个花粉管进入胚囊中,这时胚囊中有2个以上的精细胞。

3、多胚现象:胚囊中多余的精细胞与助细胞或反足细胞受精,发育成胚,产生1个以上的

胚。

4、多精入卵现象:有2个以上的精细胞进入到卵细胞中。

问题与思考:

1.什么叫花?什么叫花芽分化?以油菜、桃和小麦为例说明单双子叶植物的花芽分化。2.掌握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花序的结构特征。

3.表解被子植物的雌雄蕊的发生和分化过程中的结构及其差异特征。

4.简要说明被子植物适应异花传粉的结构特征。

5.简要说明双受精的过程及其意义。

6.简要说明单双子叶植物胚和胚乳发育的基本过程和特征。7.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发育中的结构和传播的关系是什么?8.简要说明被子植物的生合史过程及其特征。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题库

第七章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本章主要考点 1、高等植物组织的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 2、植物根、茎结构的形成及组成 3、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差异 4、单子叶植物在根、茎结构上的差异 5、叶片结构及对生理功能的适应 6、植物的生活周期,重点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认识各阶段的核相变化 7、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重点掌握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结构 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雌蕊、子房、胚珠、胚囊、胚、种子之间的关系 9、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10、导管与筛管在形态、构造、功能、分布等方面的异同气孔器的结构,气孔开关的机制以 及对CO2吸收和水分散失的调节 1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途径及方式 12、根压、蒸腾作用在水的运输中的作用,内聚力学说的主要内容 13、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必需元素 14、植物激素的种类、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主要作用 15、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16、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长日植物,短日植物 17、光合作用:(1)光反应与碳反应的联系与区别;(2)光合色素与光系统的种类与作用; (3)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过程;(4)卡尔文循环的3个阶段;(5)C3途径与C4途径;(6)光呼吸;(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名词术语 1.直根系和须根系 2.凯氏带 3.髓射线 4.维管射线 5.维管系统 6.年轮 7.早材 8.晚材 9.边材 10.心材 11.完全花 12.不完全花

13.心皮 14.传粉 15.双受精 16.子房上位 17.子房下位 18.真果 19.假果 20.聚花果 21.聚合果 22.世代交替 23.生活史 24.蒸腾作用 25.根压 26.必需元素 27.向光性 28.光敏色素 29.光周期 30.长日植物 31.短日植物 32.光反应 33.光合膜 34.天线色素 35.荧光 36.光系统 37.光合磷酸化 38.光合电子传递链 39. C3途径和C3植物 40. C4途径和C4植物 41. 景天酸代谢途径 42.光呼吸

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及胚的发育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及胚的发育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及胚的发育实验报告 一.目的及内容 (1)通过对百合子房横切面的观察,认识胚囊的发育过程; (2)通过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观察垂柳幼胚、荠菜胚或其他植物,了解植物发育过程中各时期胚的形状变化及种子的形成。 (3)通过对典型果实类型的观察,对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植物分类学打好基础。二.实验材料 (1)百合子房横切片(单核期,双核期,四核期)。 (2)垂柳幼嫩果序、荠菜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鲜角果,校园其他植物幼果,番茄、柑桔、黄瓜(瓜类)、苹果、梨、桃或李、向日葵、八角、板栗、菠萝等各类新鲜或贮存的果实标本。三.用具及试剂 显微镜、凹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刀等。 爱氏苏木精、45%醋酸、50%乙醇、无水乙醇、蒸馏水 四、步骤与方法 (一)百合子房横切片的观察

单核期 双核期

(二)校园植物胚的观察 1.垂柳 1 胚珠的获取从果序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剖开,取出受精后的胚珠 2 胚珠染色 1)浅染将胚珠放入稀释后的爱氏苏木精染液中染色2-10 min,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2)脱水冲洗后,将胚珠转入凹玻片的凹槽内,加上1-3滴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进行脱水,待乙醇挥发至胚珠周围几乎无液体时,再次滴加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约重复3-5次。 3)透明在凹槽内滴上数滴香柏油对受精后的胚珠进行透明。 4)封片透明后放置一会或不经放置,盖上盖玻片即完成制片。 胚发育时期染色5min染色10min染色15min 幼胚效果较好,黑色较少, 透明度好效果一般,黑色较多, 透明度差 效果较好,黑色较多, 透明度一般 中胚效果较好,黑色较少, 透明度好效果较好,黑色较少, 透明度一般 效果一般,黑色较多, 透明一般 四核期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八章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花、花芽分化、开花、传粉和双受精等的基本概念,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中雌雄蕊的发生、分化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懂得影响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的内外在因素及其生物学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雌雄蕊的发育和分化的解剖结构特征; 双受精过程及其意义;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繁殖: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以延续种族的现象称为繁殖或生殖。植物的繁殖主要有三种类型: 1、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再生直接形成新个体。如扦插、嫁接等。 2、无性繁殖:在植物体上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直接发育成为新 个体。 3、有性生殖:植物产生雌、雄性细胞(配子),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发 育成新的个体。 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都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第一节花的组成和发生 一、花是适应于生殖而节间缩短的变态短枝条。 (一)花梗(花柄):是连接茎的小枝,也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并支持着花。有长、有短、或无。 (二)花托:是花梗顶端略膨大的部分,着生花萼、花冠等部分,有多种形状。 (三)花萼:花最外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常绿色,有离萼、合萼、副萼。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四)花冠:花第二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花瓣组成;常有各种颜色和芳香味。有离瓣花、合瓣花。可吸引昆虫传粉,并保护雄蕊、雌蕊。 花被:花萼和花冠的合称。常分为两被花、单被花、无被花(裸花)三类。 (五)雄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雄蕊的总称,有多种类型,但每个雄蕊的结构如下: 花丝:常细长,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 雄蕊 花药:呈囊状,产生大量花粉粒。 (六)雌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雌蕊的总称。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个雌蕊。 柱头:承受划分的地方,有各种形状。 雌蕊花柱: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壁———果皮 子房—果实 胚珠————种子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九章花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快速导航:花的组成与发生 | 花芽分化与调控 | 植物的繁殖( reproduction)是植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形成的特性,是植物体生长发育到一的、有利于再生新个体的特定结构,繁殖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植物通过繁殖不断增加新的个传性和稳定性,随着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种类繁多、性状各异的植物世界,使物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 propagation)、reproduction)和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三类。 营养繁殖是植物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新的营养性个体的繁殖方法,如可块根、块茎和珠芽的植物的克隆(株)系(clone)等。营养繁殖有利于物种保持其遗传的稳定性。农林生产中,常扦插(cutting)、压条(layering)和嫁接(grafting)等方法进行快速繁殖,保存优良种质。 无性繁殖是植物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化的细胞或孢子(离开植物体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始体或能够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融合生殖(apomixis)或无配子生殖(agamospermy),后者如菌类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等有性生殖是植物体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在其特定部位产生具有性别分化的细胞(或称配胞等),通过两性细胞或配子的结合(或受精)形成合子,再由合子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是植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植物界中最进被子植物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并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花芽,然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被称为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一、花的形态与特征 (一)花的形态与组成 被子植物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或显花植物(anthophyta),有时将裸子植物的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其花的变化巨大,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组成数目因种而异、各不可将被子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和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两类。完全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例如桃花、蚕豆花等(图9-1);不完全花 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如南瓜、玉米等植物的单性花。 花是适应于生殖、极度缩短且不分枝的变态枝(Goethe ,17 的一部分,花托通常是花柄顶端呈不同方式膨大的部分,是花器官 雄蕊群和雌蕊群)着生的地方。花萼常为绿色,像很小的叶片。 形态,但其形态和结构均类似于叶,有的甚至就呈绿色(如绿牡丹 变态叶,虽然雄蕊与叶的差异较大,但在较早的被子植物(如睡莲 间存在过渡形态,此外,有的植物(如梅、桃等)经过培育,雄蕊 由叶变态而成的心皮卷合而成的,如蚕豆、梧桐等。因此,通常 态叶,雄蕊、雌蕊为可育的变态叶。 1.花柄(pedicel)和花托(receptacle) 花柄也称花梗,呈圆柱形,是连接花和茎的柄状结构,其基 养物质由茎向花输送的通道,又能支持着花,使其向各方展布。类而不同,如梨,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的花柄很长,有的则很短或无花柄,如贴speciosa (Sweet) Nakai]。果实形成时,花柄发育成果柄。 花托位于花柄的顶端,是花器官其他各组成部分着生的部位。花托的形态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呈圆柱状,如木兰科植物等;有的呈圆锥状,如草莓等的花;有的凹陷呈杯状,如桃等;有的花冠、雄蕊、雌蕊的一部分贴在一起,形成下位子房,如苹果等;有的呈倒圆锥形,如莲的花;有冠之间,扩大形成扁平状或垫状的盘状体,称为花盘(desk),如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

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被子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叶的发生、生长和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叶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生产中的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叶营养器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层次性、差异性及其同一性;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学习本章,在理解教材时建议用两种学习方法: 1.联系观点:(1)与植物的有关组织相联系,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相联系; (2)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联系。 2.对比方法:(1)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对比; (2)不同生态条件下叶结构特点分别对比,找出某些结构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第一节、叶的形态与功能 一、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1、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3、繁殖与贮藏等 二、叶的基本形态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形态 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完全叶单叶 不完全叶复叶 叶片由叶尖、叶缘、叶基等部分组成。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形态 叶鞘、叶片、叶环、叶耳、叶舌 第二节、叶的解剖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结构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基本部分。 1、表皮:由表皮细胞、气孔器和表皮毛组成,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为良好的保护组织。 (1)表皮细胞:横切面为长方形,表面观为不规则的波浪状,排列紧密。细胞外壁角质层发达(上表皮的角质层比下表皮发达),或有蜡被,上有表皮毛。 (2)气孔器: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及其之间的气孔组成,一般在下表皮数目较多。 保卫细胞:内含叶绿素、淀粉粒等,细胞壁在近气孔处较厚。 气孔器—气孔:张开或关闭,控制蒸腾作用和气体的交换。 副卫细胞:或无。 (3 2、叶肉:叶肉主要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或同化组织)组成,并常有分泌腔、含晶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姓名:赵雪学号:20101920 班级:国经1005 【摘要】:提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旱生植物为例,从旱生植物的根茎叶三方面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如何与其抗旱的功能相适应的。最后对文章进行一些总结。 【关键词】:旱生植物、形态结构、功能 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有的花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有的花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靠动物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如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或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枫杨等,果实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或带有翅,随风飞扬。这些都体现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外界的各种生态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变化,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本文主要谈由于水分引起的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又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2]。具体以旱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来解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 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叶具有保持水分和降低蒸腾作用,其通常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减小蒸腾的适应:就外型而言,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蜡被和表皮毛发达,有的植物形成复表皮。就结构而言,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或限定在气孔窝内。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多,甚至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分布。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脉发达,可提高输水率和机械强度,如夹竹桃和松叶。这些形态上的结构特征,或是减少了蒸腾面,或是尽量是蒸腾作用迟缓进行,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一些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了高度的抗旱性,来适应干旱环境[3]。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关系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的比较 棉花叶横切(禾本科):有维管束延伸层,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细胞,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间隙发达。 松树叶横切(裸子植物):有树脂道,叶肉部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一圈内形成层,有气孔。 夹竹桃叶横切(旱生):表皮由2至3层细胞组成复表皮,排列紧密,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下陷的气孔窝结构,气孔窝内的表皮细胞常特化成表皮毛,叶肉细胞分化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 眼子菜叶横切(水生):表皮细胞壁薄,细胞内含叶绿体,外壁没有角质层,不具气孔,叶肉细胞不分化成多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或分化成大型的气室。

玉米叶横切(C4):表皮细胞较小,形状较规则,上表皮两个维管束之间有几个大型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小,内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为大型单层薄壁细胞,内涵较大的叶绿体,与毗邻的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为C4植物所特有。 水稻叶横切(C3):表皮细胞较大,细胞疏松排列,叶肉细胞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较小,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叶绿体。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名科叶形叶序叶脉叶尖叶缘 银杏叶扇形簇生二叉平行 叶脉 叶基(楔形) 不规则 三节 状,中 间凹入 鹅掌楸叶马褂形互生网状脉截形(叶尖) 掌状半 裂 玉簪叶椭圆形簇生弧形平行 脉 急尖(叶尖)全缘

金钱松叶披针形簇生 急形异短尖 (叶尖) 铁树(复叶)羽片条 形 对生叶 序 侧出平行 脉 急尖(叶尖) 羽状全 裂 红花木倒形羽互生网状脉急形异短尖 (叶尖) 细锯状 苦楮披针形互生网状脉尾尖锯状 野生豌豆羽状复 叶 叶须卷 羽状全 裂 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叶子是花植物的一种主要进行蒸腾的器官,所以旱生植物的叶子为了减少蒸腾,其相适应的结构产生变化。水生植物的叶浸没在水里,在结构上与旱生植物迥然不同。可见不同环境植物叶的形态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即使生长在同一环境,它们克

《植物学》复习总结

马丽霞《植物学》课程教学平台(二) 06生物技术班《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复习要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形态解剖部分主要掌握种子植物的根、茎、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2.植物的基本类群部分主要掌握七大类群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和起源演化。 3.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主要掌握分类单位、学名、形态结构的演化规律,重要目、科的特征及起源和演化。 下面将按各章顺序进行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教学内容为:1.植物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 植物科学的重要作用 3.植物界划分和植物科学的分支学科 4.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5.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 1.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它们在自然界中各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植物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4.如何学习植物学? 第一编种子植物的形态与解剖

第一章种子与幼苗 一、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本章复习思考题 1.学习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为什么从种子开始,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原始体? 2.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比较有胚乳种子中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 3.种子里有哪些主要的贮藏物质? 4.种子萌发的内外条件是什么?萌发的主要过程如何?从胚发育为幼苗可以见到哪些形态方面的变化? 5.何谓"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一、本章重点内容: (一)植物细胞 1、原生质体 2.细胞壁 3. 质体 4. 液泡 5.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二)植物的组织 1.植物组织 2.植物组织的类型 3. 维管系统 二、本章复习思考题

植物的形态结构变化

植物在不同环境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摘要:植物与其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适应不同的逆境环境,植物在形态和结构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依此来保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本文详细阐述了植物的根茎叶在高CO2、低CO2、缺氧、高温、低温、干旱、盐因子等不同逆境下所发生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关键词:植物;环境;变化 The plants variation of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bstract: The growth of the plants and their environment is a unified whol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ifferent adversity environments, the plants hav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s in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to keep their normal life activ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lants variation of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uch as high CO2, low CO2, hypoxia, high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drought and salt factor. Key words:plants; environments;variation 植物体是一个开放体系,生存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不是恒定不变的,为了适应不良环境,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那么,植物面 对高CO 2、低CO 2 、高温、低温、缺氧、干旱、盐渍等不同环境会发生增氧的变化 呢? 本文讨论了在各种不良环境中植物形态和结构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大气 大气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在各种各样的大气环境中,长期的大气变化使其获得了一些适应某种大气环境的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其中也包括形态结构方面适应的特征。因此某种大气环境因子突然改变就必然导致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出现某种变化[1]。

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一、实验名称: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二、实验目的 (1)识辨数种常见花卉; (2)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类型; (3)掌握描述花形态结构的基本术语; 三、实验用具 3.1. 实验材料:新鲜的金鱼草花、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百合子房横切片 3.2. 实验设备:WiFi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互动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洗瓶等 3.3. 实验试剂: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4.1. 花的各部分结构解剖 金鱼草花的观察:在体视镜下解剖金鱼草花,自内向外观察其组成。 (1)花柄(花梗):着生在茎上,支持花朵。 (2)花托:花柄顶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部分。 (3)花萼:为花的最外一轮,萼片为(绿)色,共(5)片,萼片(分离)。 (4)花冠:位于花萼内轮,花冠由(2)片(白)色的花瓣

组成,花瓣基部愈合,分离部分呈唇形,上唇(二) 裂直立,下唇(三)裂开展外曲,故称唇形花冠。花 瓣形状、大小各异,通过花的中心只有一根对称轴能 将花分成相等的两半,故属不完整花(两侧对称)。(5)雄蕊群:位于花冠的内方,共(4)枚,其中(2)枚较短,(2)枚较长,称二强雄蕊。每枚雄蕊由两部分 构成:细长的部分为花丝;顶端的囊状物称为花药。(6)雌蕊群:位于花的中央,形似一瓶装物即雌蕊。雌蕊顶端扩大部分为柱头,基部膨大部位为子房;二者之 间较细的部分为花柱。子房的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为 子房上位。用刀片将子房做若干个横切,用体视显微 镜进行观察,课间子房分为(2)室,由此可推断这 种雌蕊为(2)心皮合生的复雌蕊。 按上述内容解剖观察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 4.2 百合子房结构 取百合子房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百合的雌蕊是由三心皮联合而成的复雌蕊。 百合子房主要有子房壁、子房室、胎座和胚珠租车那个,横切面上可见有(6)个子房室,每室中可见(1)个胚珠(实为纵向两列)。胚珠着生处为胎座,百合胚珠着生在中轴上所以为(中轴)胚座。子房壁最外面一层的细胞叫外表皮,最内一层细胞叫内边皮,内外表皮之间为薄壁细胞;在对着

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被子植物果实的结构观察 实验4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及胚的发育 14级生物科学1班李明320XX092654120XX.4.27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百合子房横切面的观察,认识胚囊的发育过程; (2)通过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观察垂柳幼胚、荠菜胚或其他植物,了解植物发育过程中各时期胚的形状变化及种子的形成。(3)通过对典型果实类型的观察,对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植物分类学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1)百合子房横切片(几个不同时期)。 (2)垂柳幼嫩果序、荠菜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鲜角果。 (3)番茄、柑桔、梨、桃、向日葵、花生、香蕉、草莓、菠萝等各类新鲜或贮存的果实标本。 三、用具及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凹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刀、 爱氏苏木精、5%Koh、50%乙醇、无水乙醇、蒸馏水、香柏油 四、实验内容 (1)百合子房横切面的永久切片观察。 略 (2)荠菜的整体透明法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普通载玻片上。 透明:每个果实有20—30个胚珠,滴上1-2滴5%Koh 溶液,10分钟左右以后胚珠和珠心组织变得松软易碎,而胚则完好。 清洗:用吸水纸吸取Koh溶液,再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芥菜的胚。 (3)垂柳的整体染色与透明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受精后的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凹玻片上。(因为垂柳的胚珠太大,发在普通载玻片上就无法盖盖玻片) 浅染:滴加稀释后的苏爱氏木精,染色5-20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定根和不定根 直系根和须系根 初生结构 通道细胞 不活动中心 凯氏带 内起源 外始式 次生生长和初生生长 早材和晚材 心材和边材 春材和秋材 木材 树皮 单叶和复叶 完全叶 叶序 等面叶和异面叶 异性叶性 叶镶嵌 变态 同工器官和同源器官 1.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原因各有哪些? 答:种子休眠的原因:胚的影响——银杏、人参等的种子采收时外部形态已近成熟,但胚尚未分化完全,仍需从胚乳中吸收养料,继续分化发育,直至完全成熟才能发芽。另如樱桃、山楂、梨、苹果、小麦等种子胚的外部形态虽已具备成熟特征,但在生理上必须通过后熟过程,在种子内部完成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以后才能萌发。种皮的影响——主要是由种皮构造所引起的透性不良和机械阻力的影响。有的是种皮因具有栅状组织和果胶层而不透水,导致吸水困难,阻碍萌发(如豆科植物种子);有的种皮虽可透水,但气体不易通过或透性甚低,因而阻碍了种子内的有氧代谢,使胚得不到营养而不能萌发(如椴树)。有些“硬实”种子则是由于坚厚种皮的机械阻力,使胚芽不能穿过而阻止萌发(如苜蓿、三叶草)。抑制物质的影响——有些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种子或果实内含有萌发抑制剂,其化学成分因植物而异,如挥发油、生物碱、激素(如脱落酸)、氨、酚、醛等都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这些抑制剂存在于果汁中的如西瓜、番茄;存在于胚乳中的如鸢尾;存在于颖壳中的如小麦和野燕麦;存在于种皮的如桃树和蔷薇。它们大多是水溶性的,可通过浸泡冲洗逐渐排除;同时也不是永久性的,可通过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使之分解、转化、消除。 种子萌发的原因: 1,温度——适宜的温度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过高、过低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2,水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存在子叶或胚乳内营养物质的转运及细胞分裂的进行都需要水分。 3,氧气——在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后,只有氧气充分,贮存在胚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才能够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中间产物和能量,满足萌发所需。4,光——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有些植物如早熟禾、月见草等的种子在无光条件能萌发,但在有光时萌发得更好。而某些百合科植物和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时会受光照抑制,这类种子为嫌光种子。

植物茎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宋姗姗

植物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姓名:宋姗姗学号:20121070219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园艺 【摘要】:提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旱生植物为例,从旱生植物的茎方面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解释植物是如何与抗旱的功能相适应的。最后对文章进行一些总结。 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 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外界的各种生态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变化,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本文主要谈由于水分引起的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又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2]。具体以旱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来解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 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一般在严重缺水和强烈光照下生长的植物,植株往往变得粗壮矮化。地上气生部分发育出种种防止过分失水的结构,而地下根系则深入土层,或者形成了储水的地下器官。另一方面,茎干上的叶子变小或丧失以后,幼枝或幼茎就替代了叶子的作用,在它们的皮层细胞或其他组织中可具有丰富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旱生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从茎方面表现出来[4]: 茎是地上的重要部分,经受干旱的影响,远比根部显著,也比较容易观察,它们在形态解剖上的变化是: 沙漠里生长的多年生植物的叶子往往非常退化,幼枝代替了叶子的功能,例如各种梭梭(Haloxylon spp. )和沙拐枣(Calligonum spp. ),茎上已不发育出叶片(或有一些非常退化的鳞片叶,),却在幼小的绿色枝条上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所谓同化茎。有的这些枝条以后也可能脱落。有些沙漠植物的枝条,在干旱季节可以及时枯死,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使植物体内需水的程度减到最低限度,但是一到雨季,它们又能够迅速长出新的枝条。 沙生植物,特别是沙生灌木,常可看到的一种特征,就是形成分裂的茎。例如一种蒿(Artemisia herba- alba),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一种霸王(Zygophyllum dumosum)的茎部都可以裂开成几部分。分裂形成的几个分开部分,由于所遇到的小生境的条件可能不同,因此,有的干死了,而有的却可能存活下来,继续生长。 旱生植物的皮层和中柱的比率较大,茎中的皮层要比中生植物的宽,而维管束则较紧密,

被子植物花的组成及花程式

实验一被子植物花的组成及花程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花的组成 2.掌握花程式的写法 二、材料与用品 1.实验器材 放大镜、镊子、解剖针 2.实验材料 各种新鲜植物材料 三、内容与方法 (一)花的组成 取一朵花,识别花的各组成部分。注意观察雄蕊数量、雌蕊形态特征,以及花托的形状(图1)。 图1 花的基本组成 1、花柄是着生花的小枝,主要起支撑和输送养分和水分的作用。 2、花托是花柄顶端膨大的部分,是着生花被、雄蕊、雌蕊的地方。 3、花被花萼与花冠合称花被,尤其是当花萼和花冠形态相似不易区分时,常统称花被。 花萼:由萼片组成,常小于花瓣,质厚,通常是绿色,是花被的最外一轮或最下一轮。花萼具有保护花、幼果兼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花冠:位于花萼在机内,有若干花瓣组成。花瓣彼此分离的,称为离瓣花;花瓣之间部分或全部合生的,称为合瓣花。 4、雄蕊群 一朵花内所有的雄蕊总称为雄蕊群。每个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花丝常细长,基部着生在花托或者贴在花冠上;花药是花丝顶端膨大成囊状的部分,内部有花粉囊,可产生大量花粉粒。

图2 雄蕊类型 A.单体雄蕊; B. 二体雄蕊; C. 二强雄蕊; D. 四强雄蕊; E. 多体雄蕊; F. 聚药雄蕊 (1)离体雄蕊:一朵花的雄蕊彼此完全分离 (2)单体雄蕊:雄蕊的花丝合生在一起成一单束 (3)二体雄蕊:雄蕊的花丝连合并分为二组 (4)多体雄蕊:花丝合生成多束 (5)聚药雄蕊:花药合生,而花丝仍分离 (6)雄蕊筒:雄蕊的花丝完全合生成一球状或圆柱型的管 (7)二强雄蕊:雄蕊四枚,其中一对较另一对长 (8)四强雄蕊:雄蕊6枚,其中4长、2短 (9)冠生雄蕊:雄蕊着生花冠上 5、雌蕊群 雌蕊群位于花的中央,是一朵花种所有雌蕊的总称,雌蕊是有心皮卷合发育而成。每个雌蕊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 图3 雌蕊类型 A.离生雌蕊;BCD.结合程度不同的复雌蕊(1.柱头;2.花柱;3.子房) (1)单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胚珠一至多数。 (2)复雌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联合而成的雌蕊,它可以是多室或一室,每一室一个或多个胚珠。 (3)离生心皮雌蕊:一朵花中具有多个心皮,单彼此分离,各自行车一个雌蕊。 (二)花程式 花程式是由简单的符号及数字写成一定公式以表明花的各部组成、排列、位置、花对称与否以及彼此的关系等。 1、花个部分的简写 一般用花各部分拉丁名词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 P—表示花被 K—表示花萼 C—花冠 A—雄蕊

花的解剖结构

实验10 花的解剖结构 一、花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一朵完全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几部分共同着生于花托上构成。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下,花的各部位发生各种形态变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采的花的世界。花的形态特征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研究不同科属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根据。 本实验通过对桃花(Prunus persica)和其它典型植物花的观察,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及花的不同类型。 (一)花的基本结构——桃花的观察 桃花为单生花,每朵花下有柄并有一苞片。取一朵新鲜或浸泡的桃花,先自外向内逐层观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形态和着生情况。然后将桃花沿纵向切开,在实体解剖镜下做进一步观察。 桃花的花托呈杯状,即花托中部凹陷成一小杯状。萼片、花瓣和雄蕊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雌蕊的子房着生于花托中央的凹陷部位。桃花的花萼由五片绿色叶片状萼片组成,各萼片相互离生。花萼也叫做外轮花被。桃花的花冠由五片粉红色花瓣组成,离生。花冠也叫内轮花被。桃花的雄蕊数目多,不

定数。每一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起支持和联系作用,花药中可产生花粉粒,为雄蕊的主要部分。雄蕊在花托边缘作轮生排列。桃花的雌蕊呈瓶状,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子房中着生有胚珠。桃花的子房仅基部着生于花托上,而其它部位与花托分离,故其着生位置属上位子房。桃花的花萼和花冠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其相对于子房的位置则属于周位花(图38-1)。 通过上述观察可了解桃花具有齐全的花的各部分,是一典型的完全花,既是一具有外轮花被(花萼)和内轮花被(花冠)的重被花,又是具有雄蕊和雌蕊的两性花,同时还是一花冠呈辐射对称的整齐花。桃花的结构可代表一般花的基本结构。 (二)花的类型 1.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完全花指一朵花具有齐全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当一些植物花的结构中缺少上述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甚至缺少三部分时,即为不完全

被子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被子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茎的发生、生长和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茎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茎解剖结构特征的层次性、差异性及其同一性;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学习本章,在理解教材时建议用两种学习方法: 1.联系观点:(1)与植物的有关组织相联系,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相联系; (2)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联系。 2.对比方法:(1)根与茎结构特点的对比; (2)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结构特点分别对比,找出某些结构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第一节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茎是植物体内物质输导的主要通道;正常的茎都生长在地面上,下部连着根,上部支持着叶、花和果实,故茎地输导和机诫支持作用是主要功能;茎也有贮藏和繁殖地功能;绿色幼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茎的基本形态和分枝 茎分节和节间两部分。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分长枝和短枝(花枝)。木本植物的枝条上有叶痕、叶迹、皮孔、芽鳞痕等。 一、芽及其类型 1、芽的基本结构(叶芽的结构) 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和花序的原始体,是茎尖中央的幼嫩部分。芽中央为幼嫩的茎尖,茎尖上部节和节间的距离极近,界线不明显,周围有叶原基、腋芽原基和幼叶,中央是生长锥。 生长锥 叶叶原基 芽腋芽原基叶芽 结芽轴 构叶原基————幼叶 和幼叶—————叶枝条 发腋芽原基———侧芽 育芽轴—————茎 2 按芽生长位置、性质、结构和生理状态可将芽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定芽和不定芽 (2)叶芽和花芽、混合芽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1·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的定义 ①植物是适合生活在陆地上的多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②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 →内部有疏导组织 ③在生殖方面→具有雌和(或)雄配子囊,产生雌雄配子 →胚在配子囊中发育 2、植物界的分类 植物界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型 二、植物体由各器官构成 1、根(root) 功能:①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②将植物固定于地面 ③储存营养物质④合成氨基酸、激素、生物碱等 根系——根的总称,可分为两种: 直根系——主根明显,从主根上生出次根,主次分明,其固着能力强,有的还能储存营养物质 须根系——主根退化,从茎的基部长出丛生的须根,具有和土壤更多的接触表面积其中,源于茎基部的根又称为“不定根”,如榕树的气生根 根的变态:特别膨大,存储营养物质 2、茎(stem) 茎一般生长在地面上,连接着叶和根,其上生长着叶、花或果实 结构特点:①茎上有节,节上长叶②顶端有芽,节上叶腋内也有芽 生长特性:趋光性和背地性 变态: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3、叶(leaf) 生长在茎的节上,通过叶柄或叶鞘与茎相连,形态多种多样 结构特点:扁平,具有网状或平行的叶脉 表皮有气孔 功能:①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②蒸腾作用 变态:猪笼草,仙人掌的刺 三、植物的组织 按照组成细胞是否具有分裂能力,植物组织可被分成两大类: 分生组织——其细胞不分化,始终保留分裂能力 成熟组织——细胞分化,不能分裂,成为特定功能的细胞群 1、分生组织 细胞特点: 细胞未分化,具分裂能力,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厚,无或仅有很小的液泡,细胞彼此紧密连接,无细胞间隙 功能: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种类——按照细胞的活跃程度分: ①常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分生组织——纵向生长 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根、茎内部的形成层——横向生长 ②处于潜伏状态的组织:腋芽内的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①成熟组织 按照组织的功能可分成五类,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保护组织结构:位于植物体的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 功能:防止水分的过度挥发; 控制植物体与周围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抵抗外界风雨和病虫害 分类:初生保护组织、次生保护组织 A、初生保护组织——即表皮层 细胞特点:活细胞,细胞扁平,形状不规则,细胞间犬牙交错,紧密镶嵌,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壁表面有角质或腊质层 有的表皮细胞引伸或分裂形成毛状附属物,称为表皮毛 功能:保护植物体免受伤害,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 实例:叶的表皮组织 B、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细胞特点:扁平,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 包括:栓外层——死细胞,具有栓化的次生细胞壁 木栓形成层——活细胞,属于侧生分生组织 栓内层——死细胞,具有栓化的次生细胞壁 功能:保护 ②薄壁组织:是植物体中数量最多的组织,各器官均含有大量的薄壁组织 细胞特点:细胞壁薄,无次生细胞壁,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排列松散,有较大的细胞间隙,细胞等径或长形 功能:储存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泌作用,具有很强的分生潜能,受刺激后能恢复分裂能力,如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

被子植物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

被子植物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 花发育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综合发育过程,涉及无限生长向有限生长及不同发育方式的转换,包括开花诱导、信号传递、属性决定、器官发生,既受环境因子(如光周期、温度等)的诱导,又受到自身内部因素的调节,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启动成花决定过程中的控制基因。在复杂的基因互作网络调控下,营养茎端分生组织(vegetative meristem,VM)转变为花序分生组织(inflorescence meristem,IM),然后在IM 的侧翼形成花分生组织(floral meristem,FM),分化出花器官。 截至目前,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中共有180多个参与调控开花的基因被鉴定出,并确定其中存在有6条调控开花的信号途径:即光周期途径(photoperiod pathway)、春化途径(vernalization pathway)、自主途径(autonomous pathway)、赤霉素途径(gibberellin pathway)、温敏途径(thermosensory pathway)和年龄途径(aging pathway)。表观遗传是开花信号通路中的重要机制,对开花及花器官发育产生关键调控作用。miRNAs 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植物分子发育生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例如miR172、miR156、miR159 参与了开花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共同开启花的发育过程。 本文综述了被子植物花器官发育的格式形成与分子调控机制。 图1 温度、光照和依赖赤霉素等途径通过抑制花形成抑制物产生和激活花的分生组织识别基因参与花发育过程 1 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 通过对拟南芥和金鱼草突变体研究而提出的多种发育模型, 成功地解释了被子植物花器官突变现象。其中, 最著名的是由Bowman等及Coen和Meyerowitz提出的“ABC模型”。该模型指出, 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由A、B和C三类功能基因决定; A类基因的表达决定了第一轮萼片的形成, 包括APETALA1 (AP1)和APETALA2 (AP2)基因等; B类[APETALA3 (AP3)和PISTILLATA (PI)基因]和A类基因的组合表达决定了第二轮花瓣的发育; C类[AGAMOUS (AG)基因]和B类基因的组合表达决定了第三轮雄蕊的形成; C类基因的表达决定了第四轮雌蕊的发育。同时, A类和C类基因在功能上彼此抑制, 较好地解释了花器官的同源异型转变现象。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 D类基因FLORAL BINDING PROTEIN 7 (FBP7)和FBP11决定了胚珠的形成和发育。拟南芥D类SEEDSTICK (STK)、SHATTERPROOF1(SHP1)和SHP2三基因突变体的胚珠变成了心皮结构和叶结构。这些研究将花发育“ABC模型”拓展为“ABCD模型”。随后, 研究发现SEPALLATA (SEP)基因能与其他类型的花器官特征决定基因发生结合, 维持四轮花器官的正常发育, 定义为“E类基因”。因此, 花发育模型进一步扩展

被子植物根的形态

第四章被子植物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根的发生、生长和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概念。掌握根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根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层次性、差异性及其同一性;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学习本章,在理解教材时建议用两种学习方法: 1.联系观点:(1)与植物的有关组织相联系,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相联系; (2)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联系。 2.对比方法:(1)直根系与须根系的比较 (2)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特点的对比;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顺序有机结合形成器官,植物的器官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植物体中根、茎、叶三部分共同负担着营养生长活动,这些部分称为营养器官。 研究植物的器官,首先应从研究形态结构开始,才能在此基础上了解其有关的生理功能。本章重点是掌握根、茎、叶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其主要生理功能,掌握根、茎生长(伸长、加粗)及变态的基本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农业上的应用。 形态结构特点:指各部分的位置、细胞层数与形状、细胞排列、主要特征等。在横切面上一般是由外向内分别说明其结构特点的。 第一节根的发生、类型和生理功能 一、根的基本概念 根: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株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然后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地上部分,根还具有合成、储藏和繁殖的功能。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直接生长而成的根。主根一般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支。侧根从主根向四周生长,与主根成一定的角度,侧根又可产生分枝。 定根:主根和侧根都从植物体固定的部位生长出来,称之为定根。 不定根:发生位置不固定,而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同样可产生各级侧根。 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直根系:由胚根发育产生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主根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而长,能明显的区分出主根和侧根。是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根系的特征。 须根系:主根生长或停止,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是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根系的特征。 二、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 深根性:具有发达主根,深入土层,垂直向下生长的根系称为深根性。 浅根性: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向四周扩展长度远远超过主根,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