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中间宿主

....

(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

或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 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共栖

(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

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河马与小鸟。寄生

..(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寄生虫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导致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parasitic infection):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感染阶段(infection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又称感染期。

异位寄生

....(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有黑热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囊虫病、包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等。

自然疫源性: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如血吸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成为囊砂或棘球蚴砂。

在诊断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和包虫病等寄生虫病时,免疫学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不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需要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旋毛形线虫。

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以及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旋毛形线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移行至肺,造成肺损伤。

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华支睾吸虫成虫、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日本血吸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1)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狗、猫)的肝胆道内(2)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3)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4)保虫宿主为狗、猫(5)感染阶段为囊蚴(6)感染方式为人误食含活囊蚴的鱼虾而感染。体内移行途径为十二指肠—胆总管—肝内胆管,寄生部位为肝内次级胆管。致病为成虫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A、成虫寄生-胆管炎症-管壁结缔组织增生-胆管狭窄、阻塞;B、死亡成虫或虫卵可做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胆道结石。C、胆汁淤积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胆管炎或胆囊炎。临床表现:肝肿大、肝痛、消瘦;重者可致肝硬化,出现腹水,甚至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

疟疾致病具有周期性、重复性、规律性:A、潜伏期: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裂殖子达到一定数量的时间。B、发作Paroxysm (attack of malaria)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3个连续阶段。发作是由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裂殖子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机体进入发作间歇阶段。由于红内期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发作具有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C、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

D、复发Relapse ----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经药物治疗或宿主的免疫作用被消灭,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肝细胞内休眠的迟发型子孢子复苏,发育产生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恶性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因而只有再燃而不引起复发。间日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E、并发症:贫血anemia ---- 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以恶性疟为甚。贫血的原因有:(1)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外。(2)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3)免疫病理损害(怎样损害红细胞)。(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脾肿大Splenomegaly ---- 初发患者多在发作3~4天后,脾开始肿大,长期不愈或反复感染者,脾肿大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脾充血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

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生存的方式有:①繁殖式(节肢动物仅为病原体繁殖的场所,但病原体经过繁殖后,其数量增多,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变化):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在蚊虫体内;

②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只有发育没有繁殖,即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变化,在数量上没有增加):丝虫在蚊体内;③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必须经历发育和繁殖两个过程,不仅有形态上的改变,还在数量上增加,病原体在完成发育阶段和繁殖并到达感染部位之后,才能传染给人):疟原虫在蚊体经过孢子增值,形成数以万计的子孢子,并移行到涎腺,感染蚊再次吸血才能传播病原体;④经卵或变态传递式传递(不仅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增殖后侵入媒介卵巢,再经卵传至下一代并使之具有感染性):乙脑V在在蚊体内;恙螨幼虫叮刺宿主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后,病原体经成虫产卵传递给下一代幼虫并使之具有感染性。

在我国能引起眼部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结膜吸吮线虫成虫、狂蝇蛆。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伤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原虫偶见)红细胞内期、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曼氏迭官绦虫裂头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在我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曼氏迭宫绦虫成虫、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成虫、似蚓蛔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旋毛形线虫成虫、蝇(家蝇、金蝇、麻蝇、丽蝇、厕蝇、胃蝇)蛆。

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阐述各自的贫血机制。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和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1)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骨髓有巨噬细胞浸润,影响血细胞的产生;③兔疫溶血:杜氏利什曼原虫抗原附着在红细胞膜上,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代谢产物中有l~2种抗原与人红细胞抗原相同,因而,人体产生的抗利什曼原虫抗体可能与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破坏红细胞。(2)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每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多;②脾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脾吞噬红细胞、破坏红细胞的能力增强;③骨髓中红细胞生成受抑制;④免疫溶血:疟原虫感染,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后,容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于正常红细胞上的免疫复合物可与补体结合,使红细胞膜发生显著改变,而具有自身免疫原性,并可引起红细胞溶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此外,有的疟疾患者可检测到血凝素.这可能是由于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后,使隐蔽红细胞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3)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钩齿或板齿对肠粘膜的咬附,破坏肠粘膜,出现出血点及溃疡;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流失;③钩虫寄生造成人体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咬附点渗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m1,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l~0.1ml;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人体营养条件:全身营养不佳时,仅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红细胞新生速度慢,导致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在我国,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有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畜类血吸虫、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丝状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

在我国,能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虫有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日本血吸虫卵。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阶段也有可能。

在我国,能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日本血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其次有人毛滴虫滋养体。其中溶组织内阿米巴和日本血吸虫均可引起痢疾样粪便。

25. 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等。 (1)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肠腔中成熟包囊随粪便排出 (2)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虫卵可随粪便排出。入水后,感染中间宿主,发育至感染阶段(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为囊蚴、日本血吸虫为尾蚴),而经口或皮肤感染人。 (3)链状带绦虫孕节中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虫卵从粪便排出就具有感染性,污染食物、水或手,经口感染。而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孕节中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感染猪和牛,发育至囊尾蚴,经口感染人。 (4)似蚓蛔线虫和毛首鞭形线虫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污染食物、水或手,经口感染。 (5)钩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土壤中发育为杆状蚴、丝状蚴,经皮肤感染人体。

弓形虫的感染途径:各期均有感染性,人的感染主要来源于动物肉类,也可因食入猫排出的囊合子而感染。猫是终末宿主,许多哺乳动物和人均为中间宿主。弓形虫可在终末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与终末宿主之间传播。在中间宿主体内:假包囊\包囊\成熟卵囊——(人吞食入小肠肠腔内)速殖子\缓殖子\子孢子——(侵入肠壁入血有核细胞内)血、淋

巴——组织内再发育成假包囊、包囊,在急性期形成假包囊,不断涨破有核细胞释放速殖子,在慢性期则形成包囊,缓慢涨破有核细胞释放缓殖子;在终末宿主内:卵囊\包囊\假包囊——子孢子\缓殖子\速殖子——小肠上皮细胞——裂殖体——雌雄配子体——合子——卵囊,弓形虫在猫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及有性生殖而形成囊合子,并随粪便排出。致病:弓形虫在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内寄生、增值,破坏细胞,导致被寄生组织的坏死、炎症。(1)先天性弓形虫病:多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血流传播。受染胎儿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有的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出现症状;也可造成孕妇流产、早产、畸胎或死胎,尤以早孕期感染、畸胎发生率高。

医学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1、蚊可传播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

2、蝇可传播痢疾、伤寒、霍乱;肺结核;肠道原虫和蠕虫病;沙眼和结膜炎;并可引起蝇蛆病。白蛉可传播黑热病。

3、蚤(体小,3mm,侧扁,足长发达,无翅,体表多毛,深褐色)可传播鼠疫,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微小膜壳绦虫及缩小膜壳绦虫。虱(体小无翅,背腹扁平,足末端有攫握器,3mm )可传播虱媒回归热(螺旋体)、虱媒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战壕热(五日热立克次体)。

4、蜱(分假头和躯体,躯体椭圆形,扁平,2-13mm,吸血后可达30mm呈蚕豆状,口下板发达,有倒刺)可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螺旋体)、人无形体病、莱姆病、北亚蜱媒斑疹伤寒、埃立克体病、Q热。

5、恙螨可传播恙虫病(立克次体)、出血热(汉坦病毒)。革螨(0.2-0.5mm,卵圆形,表皮膜质具骨化的板)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Q热(立克次体)。

6、疥螨(近似圆形,背面突起,乳白色,0.3-0.5mm,体表有横纹,背部有皮棘/粗刺,刚毛)引起疥疮。

7、蠕形螨(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0.15-0.3mm)引起毛囊炎、酒渣鼻等皮肤损害。

8、尘螨(卵圆形,黄色,0.17-05mm)造成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屋尘螨、粉尘螨、埋内宇尘螨)。

寄生在人体肠腔内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其寄生的阶段各是什么?在人体肠腔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人毛滴虫滋养体。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曼氏迭宫绦虫成虫、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似蚓蛔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虫。家蝇、金蝇、麻蝇、丽蝇、厕蝇的蝇蛆。

在人体肌肉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在人体肌肉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囊包。

在人体循环系统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刚地弓形虫滋养体、假包囊和包囊,日本血吸虫成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成虫和微丝蚴。

侵入人体后,哪些寄生虫有一定的移行过程?阐述各自的移行途径。进入人体后有一定移行过程的寄生虫有: (l)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小肠脱囊后→钻过肠壁→进入腹腔→经横膈→进入胸腔→到达肺部寄生。(2)日本血吸虫童虫进入静脉→右心→肺动脉→肺静脉→左心→大循环→经肠系膜动静脉吻合支→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发育成熟→肠系膜静脉寄生。(3)似蚓蛔线虫在小肠孵出的幼虫→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门静脉→肝→右心→肺→穿过肺毛细血管→肺泡→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吞咽→食道、胃→小肠。

(4)钩虫丝状蚴钻入皮肤后→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右心→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支气管→气管→咽→吞咽→食道、胃→小肠。

经口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其感染阶段各是什么?经口感染的寄生虫(及其感染阶段)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四核包囊)。蓝氏贾第鞭毛虫(成熟包囊)、人毛滴虫(滋养体)。刚地弓形虫(卵囊、滋养体、包囊、假包囊))。华支睾吸虫(囊蚴)、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布氏姜片吸虫(囊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原尾蚴)、链状带绦虫(虫卵,囊尾蚴)、肥胖带绦虫(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微小膜壳绦虫(虫卵、似囊尾蚴)。似蚓蛔线虫(感染性虫卵)、蠕形住肠线虫(感染性虫卵)、毛首鞭形线虫(感染性虫卵)、旋毛形线虫(囊包)。家蝇、金蝇、麻蝇、丽蝇、厕蝇、胃蝇(卵或幼虫)。

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有哪些?侵入皮肤的阶段各是什么?如何侵入的?直接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及其侵入阶段和侵入方式如下:(l)日本血吸虫尾蚴与宿主接触时,以口、腹吸盘吸附于皮肤上,靠尾部摆动的推动作用,以及穿刺腺酶的协同作用,侵入皮肤。(2)钩虫丝

状蚴借虫体的机械性穿刺作用和酶(透明质酸酶和胶原纤维酶)的化学作用,通过毛囊、汗腺或皮肤破损处钻入皮肤。

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哪些寄生虫?是如何感染的?并写出传播寄生虫的医学节肢动物的名。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疟原虫、丝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l)蚊传疟原虫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人时,蚊唾液腺内的疟原虫子孢子随分泌的唾液进入人体末梢血管。主要传播媒介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大劣按蚊。 (2)蚊传丝虫丝虫丝状蚴到达蚊下唇,当此种蚊叮人吸血时,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皮肤侵入人体,班氏吴策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马来布鲁线虫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3)白蛉传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的雌性白蛉叮咬人时,前鞭毛体随白蛉唾液进入人体内。主要传播媒介有中华白蛉、长管白蛉、吴氏白蛉。

粪便检查法主要有哪些?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1)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改良加藤法、自然沉淀法、毛蚴孵化法、钩蚴孵化法和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2)粪便中可发现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曼氏迭宫绦虫卵、肥胖带绦虫和链状带绦虫卵(少见)。似蚓蛔线虫卵、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蠕形住肠线虫卵(少见)。检查新鲜粪便时,如不慎,可感染哪些寄生虫?为什么? (1)微小膜壳绦虫、链状带绦虫、蠕形住肠线虫(透明胶纸法),因为粪便中有感染性虫卵。 (2)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因为粪便中有感染性包囊。(3)人毛滴虫,因为粪便中有感染滋养体。

血液涂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能查见哪些寄生虫(包括哪些阶段)?血涂片方法有:厚血膜涂片、薄血膜涂片、新鲜血涂片。 (l)厚、薄血膜涂片主要可诊断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和配子体。 (2)厚血膜涂片和新鲜血涂片主要可诊断丝虫病(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可查见微丝蚴。

用活组织检查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为什么?(l)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查滋养体。慢性患者用生理盐水涂片不易找到病原体,所以用活组织检查(即从肠溃疡边缘取活组织标本作病理切片检查)以提高阳性率。 (2)杜氏利什曼原虫检查无鞭毛体。皮肤型黑热病患者皮肤结节处有大量无鞭毛体,所以可从皮损处取组织液或组织,涂片、染色、镜检。

(3日本血吸虫检查虫卵。基于血吸虫病人肠粘膜内有大量虫卵沉积的特点,对临床上疑似血吸虫病者.或经多次粪便检查阴性者,特别是慢性及晚期患者可取病变部位的结肠粘膜作病理检查。 (4)卫氏并殖吸虫检查童虫.偶见成虫。适用于皮肤型肺吸虫病,取皮下包块或结节中的虫体鉴定。(5)曼氏迭宫绦虫检查裂头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主要从病变局部检出虫体作诊断。 (6)链状带绦虫检查囊尾蚴。囊尾蚴可寄生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主要靠摘取结节,检查虫体诊断。 (7)旋毛形线虫检查囊包。旋毛形线虫主要寄生部位为全身骨骼肌,特别是腓肠肌等。可摘取患者腓肠肌作压片或切片检查虫体。

用十二指肠引流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为什么?用十二指肠引流可诊断蓝氏贾第鞭毛虫和华支睾吸虫。(l)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包囊。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因此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2)华支睾吸虫检查虫卵。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在肝胆管,虫卵随胆汁首先进入十二指肠,所以用此法检查可提高阳性率。用透明胶纸法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为什么?可诊断肥胖带绦虫和蠕形住肠线虫 (l)肥胖带绦虫检查虫卵。从链体脱落下的孕节具有显著的活动力,有的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受肛门括约肌挤压,孕节内虫卵可粘附在肛周皮肤上,所以可用此法诊断。 (2)蠕形住肠线虫检查虫卵。当人睡眠时,肛门括约肌松弛。部分雌虫移行至肛门外,受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及氧的刺激排卵,虫卵粘附在肛周皮肤上,故蛲虫病主要用此法诊断。

寄生在肠道内的寄生虫,又不用粪便检查作常规检查方法的有哪些?为什么?14.寄生在肠道的寄生虫,不用粪便常规检查的寄生虫有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蠕形住肠线虫和旋毛形线虫。 (l)链状带绦虫和肥胖带绦虫成虫的孕节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不排入肠腔,所以粪便检获虫卵的机遇很少,临床主要查孕节诊断。(2)蠕形住肠线虫雌虫产卵于人体的肛周,不排卵于肠腔,所以主要在肛周,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 (3)旋毛形线虫直接产幼虫,产于肠粘膜内的幼虫,侵入局部淋巴管或静脉,至横纹肌发育。故病原学诊

断以肌肉活检为主。

有些寄生虫虽然寄生在人体血管内或血液中,但一般不取外周血作病原学诊断的有哪些?为什么?有刚地弓形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和日本血吸虫。 (1)刚地弓形虫滋养体寄生在人体任何有核细胞内,因虫血症极短,所以通常外周血液检查发现率极低,故不常采用。 (2)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巨噬细胞内.主要采用骨髓穿刺.涂片、染色、镜检无鞭毛体,血涂片检查阳性率很低。 (3)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成虫较大,产出的虫卵很快都沉着在组织中,故在外周血不可能查到虫体或虫卵。

因输血不慎,可导致黑热病、疟疾和弓形虫病的发生。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和刚地弓形虫速殖子输入人体血管后,分别在红细胞、巨噬细胞和任何有核细胞内反复进行无性生殖。导致疟疾、黑热病和弓形虫病的发生。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微丝蚴虽可输入人体,但在人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微丝蚴的寿命一般为2~3个月,因而不会导致丝虫病的发生。

由于饮用生水或不洁水主要可造成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血吸虫病、布氏姜片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囊虫病、棘球蚴病、蛔虫病、鞭虫病。溶组织内阿米巴四核包囊、蓝氏贾第鞭毛虫成熟包囊,链状带绦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虫卵、似蚓蛔线虫感染性虫卵和毛首鞭形线虫感染性虫卵容易污染自然水体和自来水,而且抵抗力较强,自来水中余氯量不能杀死这些包襄、卵囊和感染性虫卵,经口感染。含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如被人饮用,尾蚴可经口腔粘膜侵入人体。水生植物表面上的布氏姜片吸虫的囊蚴以及溪蟹和蝲蛄体内的囊蚴有机会落入到水里,饮用生水也可感染。在湖塘中游泳,或饮用生水可误食含曼氏迭宫绦虫原尾蚴的剑水蚤而感染。

因特殊的饮食习惯可感染如下寄生虫: (l)因食生肉或未煮熟的肉可感染刚地弓形虫(因肉、蛋、奶中有滋养体、包囊或假包囊)、卫氏并殖吸虫(因猪肉、野猪肉内有似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因蛙肉和蛇肉有裂头蚴)、链状带绦虫(因猪肉内有囊尾蚴)、肥胖带绦虫(因牛肉内有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因动物肉内有囊包)。(2)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因淡水鱼、虾内有囊蚴)。(3)因食生的或末煮熟的溪蟹、蝲蛄可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因溪蟹、蝲蛄体内有囊蚴)。(4)因食生的(未洗干净)菱角、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可感染布氏姜片吸虫(因这些水生植物表面有囊蚴)。

作为病原体的医学节肢动物主要有蝇蛆、疥螨、蠕形螨。(1)蝇蛆对人体的危害蝇类幼虫寄生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的疾病叫蝇蛆病。①眼蝇蛆病可引起眼部异物感、刺痛、痒、流泪等症状。②口腔、耳、鼻、咽蝇蛆病,严重可穿透软腭与硬腭、鼻中隔被毁、咽管遭破坏,甚至可引起鼻源性脑膜炎。③皮肤型蝇蛆病主要症状为移行性疼痛,出现幼虫结节或匐行疹。此外,绿蝇、金蝇幼虫侵入皮肤创伤处可引起皮肤创伤蝇蛆病。④胃、肠道蝇蛆病可引起消化道症状。⑤泌尿生殖道蝇蛆病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与阴道炎。(2)疥螨对人体的危害疥螨寄生在人体皮内,开掘隧道,引起疥疮。隧道出口处常有小丘疹和小水疱,机械性刺激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的作用,可引发宿主变态反应,发生奇痒,因搔痒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出现脓疮。(3)蠕形螨对人体的危害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的机械性刺激及其排泄物的化学作用使局部出现炎症,由于螨的不断繁殖和破坏组织,毛囊和皮脂腺呈袋状扩张、延伸,甚至增生肥厚,形成鼻赘,蠕形螨寄生是酒渣鼻的成因之一。因螨虫进出毛囊和皮脂腺,为细菌侵入创造条件,合并感染,引起痤疮和疖肿。

似蚓蛔线虫(蛔虫):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引起蛔虫病。1、形态: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新月形间隙,卵细胞,卵壳(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未受精蛔虫卵:屈光性颗粒。2、生活史:移行途径:口——食道——胃——小肠——小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支气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口,感染期:感染性卵。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约2个月,寿命1年左右。四次蜕皮:受精卵→感染性卵(蜕皮一次);幼虫移行于肺泡(蜕皮两次);第二次进入小肠(蜕皮一次)。致病阶段:成虫和幼虫。3.致病:1)、幼虫的致病作用:A. 暴发性蛔虫性肺炎(Loeffler综合征):幼虫在移行过程中,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可造成肺局部出血、炎性渗出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感染可导致蛔蚴性肺炎、哮喘。B. 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异位损害(异位寄生)2)、成虫的致病作用:(1)夺取营养、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寄生在空肠);(2)超敏反应;(3)并发症:4大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阑尾炎、蛔虫炎;胆道蛔虫症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合并症。蛔

虫性胰腺炎、蛔虫性阑尾炎、肝蛔虫病、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尿道和生殖器官蛔虫病、蛔虫性肉芽肿。(1)胆道蛔虫症:引起胆道大出血,肝脓肿,胆结石,胆囊破裂,(2)蛔虫性肠梗阻:是儿童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肠扭转、肠套叠、肠坏死(3)也可以引起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4.实验诊断(1)粪便检查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2)痰中查蛔蚴5、流行:(1)、传染源:粪便中含受精蛔虫卵的患者(2)、传播途径:感染期卵污染了食物、水和手,经口感染(3)、流行广泛的原因:生活史简单;雌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一、形态:虫卵——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的盖塞,内含一卵细胞。二、生活史:1.成虫寄生部位:盲肠,亦可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寄生;2.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或含蚴卵(粪便内新鲜虫卵没有感染性,需在泥土中发育3-5周);3.感染方式、途径:经口,虫卵污染食物、水、蔬菜等;4.致病虫期:成虫,成虫寿命3-5年;5.无血肺移行(发育过程未经过肺部);6.食性:血液、组织液三、致病:1. 机理:机械性损伤+分泌物刺激+虫体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2. 可造成:肠壁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少数可有肠壁增厚、形成肉芽肿等病变重度感染可有慢性失血。3. 临床表现: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及贫血等症状;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嗜酸性料细胞增多、四肢浮肿等全身反应。四、实验诊断:1、鞭粪便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沉淀集卵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推荐使用此法)2、虫卵小,容易漏检,一般应连续粪检三次以上。五、流行与防治:人是唯一传染源。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一、形态:虫卵:内含一幼虫。二、生活史:寄生在盲肠、结肠、回肠下段。三、致病:1.主要致病:肛周搔痒及继发性炎症。症状表现: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原因:♀产卵活动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2. 异位寄生:严重。(1)蛲虫性阑尾炎(2)泌尿、生殖系统和盆腔炎症,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雌虫侵入阴道后而引起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3)在腹腔、腹膜、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3、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四、实验诊断: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便前和洗澡前检查(以为它的产卵特性是不在肠道内产卵,而是在肛周产卵)。五、流行与防治1.感染城市多于农村、儿童多于成人2.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肛门-手-口直接感染;人群的间接接触和吸入感染,逆行感染。

钩虫★丝状蚴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生活史:1、在外界的发育:卵→杆状蚴→丝状蚴。感染阶段:丝状蚴。生物学特性:向温、向湿、穿刺力强。感染方式:主要是经皮肤感染。2、在人体内发育:丝状蚴→成虫→虫卵。①幼虫移行途径:皮下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部→气管→咽→小肠②成虫寄生:寄生部位是小肠上段3.生活史基本特点: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丝状蚴。主要感染途径:皮肤(粘膜),移行途径:皮下→右心→肺→气管→咽→小肠。从感染到发育成熟产卵:约4—6周。四次蜕皮:杆状蚴→丝状蚴(土壤):2次;幼虫进入小肠:2次。转续宿主:猪、兔、小牛、小羊等,其它感染途径:经口、经乳汁、经胎盘等。十二指肠钩虫幼虫进入人体后发育速度有很大的差别,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前,可以“暂停发育”状态滞留于组织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入肠腔发育,这种现象称为迁延移行。三、致病1、幼虫的致病作用:(1)钩蚴性皮炎(粪毒、地痒疹),(2)呼吸道症状(钩蚴性肺炎)2、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致病阶段)(1)消化道病变:a.轻者:初期上腹不适、隐痛,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b.重者:消化道出血:黑便(OB阳性)、血便、柏油样便、重者大出血。(2)贫血(主要的危害):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慢性失血的原因:a、吸血;b、渗血(由钩虫分泌的抗凝素引起);c、经常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机制:钩虫以其钩齿或板齿及口囊咬附肠壁,摄取血液和肠粘膜为营养,使患者慢性失血,铁与蛋白质不断损耗,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铁和蛋白质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而造成Hb(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细胞新生速度,使红细胞体积变小、色泽变浅,故而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慢性失血,铁与蛋白质损耗;肠粘膜损伤→消化吸收功能↓→造血物质供应不足→营养不良;Hb合成速度<细胞新生速度)(3)异嗜症——可能与缺铁有关(4)婴幼儿钩虫病(经胎盘、经乳汁、经皮肤感染)(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四、实验诊断:1、粪便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

浮聚法(最常用);3、钩蚴培养法(鉴定虫种);4、痰涂片查钩蚴。五.流行:1、流行情况:多见旱地经济作物区2、流行环节:(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带虫者,(2)传播途径:经土壤

旋毛形线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是食源性寄生虫,胎生。生活史: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感染阶段:幼虫囊包。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吃了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致病阶段:幼虫(为主)、成虫。诊断阶段:幼虫及囊包;成虫寿命:♀1~2个月。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生活史特点: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必须通过吃不熟的肉,才能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三、致病:旋毛虫的主要致病虫期是幼虫。旋毛虫的致病过程分为三期:1.侵入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同时伴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全身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此期病程:1周。2.幼虫移行、寄生期: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横纹肌内,又称肌型期。临床表现:发烧、水肿、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还可表现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可因心衰、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此期病程:2周-2月。3.囊包形成期:随着虫体的长大、卷曲,幼虫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肌腔包围虫体,由于结缔组织的增生而形成囊壁。患者全身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肌肉疼痛仍可持续数月。四、诊断:应询问病人有无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群体发病的特点,并能从患者肌肉内活检出幼虫囊包为确诊依据。病原诊断: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查,以资佐证。五、流行: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猪为主要动物传染源。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流行特点: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

链状带绦虫:又名;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生活史:终末宿主:人;中间宿主:人、猪。感染期:囊尾蚴及孕节(虫卵),感染途径:经口,寄生部位:小肠及皮下、肌肉、眼、脑等,成虫寿命:25年,囊虫病的感染方式:1、自体内感染:即患者体内已经有成虫感染,当遇到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可将孕节反推入胃中引起自身感染。2、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3、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而引起。致病:(一)、猪带绦虫病:误食了囊尾蚴,成虫寄生而得(二)、囊虫病或囊尾蚴病(危害严重!):误食了虫卵、孕节,囊尾蚴寄生而得。三个常见寄生部位:(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2)脑囊尾蚴病(3)眼囊尾蚴病。诊断:1、链状带绦虫病:a.询问病史:有无吃"米猪肉"史,排节片史。b.查孕节:(能定种);c.查虫卵:(不能定种)粪便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不高),饱和盐水漂浮法及沉淀法。会阴部查卵:透明胶纸法;2、囊尾蚴病:诊断方法视寄生部位而异。A、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结节手术摘除活检。B、眼囊尾蚴病:眼底镜检查C、脑和深部组织囊尾蚴病(诊断较难):X线,也可用B超,CT等结合症状。防治:1、治疗病人:A、肠绦虫病——可用吡喹酮,槟榔、南瓜子合剂等。B、囊尾蚴病:a.手术摘除;b.吡喹酮,c丙硫咪唑2、卫生宣教;3、加强厕所管理,改善养猪方式;4、加强肉品检验

肥胖带绦虫又名: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无钩绦虫。生活史:终宿主:人(唯一的终宿主);中间宿主:牛;感染期:牛囊尾蚴。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尾蚴的牛肉;寄生部位:小肠,成虫寿命:20—30年。致病:本虫只成虫引起人体得牛带绦虫病,囊尾蚴不寄生于人体;

1.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自排节片史。

2.消化道症状、肛门搔痒为主要症状;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时有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3.孕节异位寄生,有子宫腔、耳咽管处寄生的报道。五.实验诊断:1.粪便中查看孕节:靠孕节子宫分支数和头节有无顶突和小钩与猪带绦虫鉴别。2.肛周查找虫卵:透明胶纸法(也能用于查蛲虫),棉签拭子法。

微小膜壳绦虫:生活史:微小膜壳绦虫的发育,既可以不经过中间宿主,也可以经过中间宿主两种不同方式而完成生活史。终末宿主:人或鼠;中间宿主:蚤幼虫、面粉甲虫、拟谷盗。

感染期:虫卵、似囊尾蚴(cysticercoid)。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小肠,体内反复感染。致病:致病作用主要是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在虫体附着部位,肠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坏死,有的可形成溃疡。感染数少时,一般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者特别是儿童可出现胃肠道和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以及头痛、头晕、烦躁和失眠,甚至惊厥等。少数患者还可出现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诊断:粪便查虫卵或孕节可确诊;水洗沉淀法或浮聚浓集法均可提高检出率。

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在犬体内的发育:棘球蚴(病畜内脏)-原头蚴(小肠)-成虫(小肠)-孕节或虫卵(粪、牧场);在牛、羊及人体内的发育:虫卵(外界)-六钩蚴(小肠)-棘球蚴(肝、肺、腹腔等)。成虫寄生在狗、狼等犬科动物小肠内。孕节和虫卵随狗等的粪便排出体外。人、羊、牛、骆驼等中间宿主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主要引起肝、肺等部位的棘球蚴病(hydatidosis)。致病:1.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肝、肺和脑等部位寄生时分别可有肝区痛、胸痛、头痛、癫痫等症状。2. 包块触之坚韧,有弹性,扣诊时有震颤感(棘球蚴震颤)3. 过敏病人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囊破可引起过敏性休史和继发感染。4、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棘球蚴病棘球蚴破裂,囊液外溢,引起炎症(胆管炎、腹膜炎),同时棘球砂落入体腔又可引起继发性棘球蚴病。诊断:1. 病史:来自牧区或到过牧区,与犬、羊及皮毛接触史。2. 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等影像学技术。3. 病原学确诊: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膜积液、腹水或尿等检出原头蚴或棘球蚴碎片。4. 免疫学诊断:常用皮试、IHA、ELISA等。流行:流行区:主要在牧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陕西、河北、山西和川西等地区。流行因素:1. 虫卵对环境的污染2. 人与家畜、环境的密切接触3. 病畜内脏喂狗或乱抛。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药物。

布氏姜片吸虫: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茭白、荸荠和菱角等)所致。感染主要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生活史: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中间宿主:扁卷螺;植物媒介:荸荠,菱角,茭白;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孵化为毛蚴;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人或猪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成虫寿命:一般1年;保虫宿主:猪。致病:A:夺取营养;B:机械性损伤:1.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造成肠道明显的机械性损伤;2.肠粘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溃疡等;3.病人主要是消化道症状: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还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4、偶有肠梗阻。C: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对儿童:消瘦,贫血,水肿,腹水,智力减退,发育障碍。四、实验诊断:粪检查找虫卵是确诊的主要方法;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大,一条成虫每天产卵15000个,故检出率高,易诊断。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人的感染多因生食含囊蚴的淡水蟹、蝲蛄所致,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生活史:保虫宿主:犬、狼等;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转续宿主:野猪;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方式:食入含囊蚴的溪蟹、蝲蛄;终宿主:人。移行途径:移行途径:消化道、腹腔、横隔、胸腔、肺。致病:致病机理:机械性损伤和免疫病理反应。2、病理分期:(1)、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和出血。病变处呈洞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和虫体。含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脓肿壁,并逐渐形成脓肿。X线:边缘模糊,界限不清的浸润阴影。(2)囊肿期: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浓缩为果酱样粘稠性液体。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3)、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至它处,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灶形成疤痕。X线: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见于同一器官内。临床表现:(一)、急性期:由童虫移行引起。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伤,如出血、坏死等;轻:低热、乏力、食欲下降、消瘦;重:高热、胸痛、咳嗽、血痰。(二)、慢性期:(1)、胸肺型(最常见)咳嗽、胸痛、血痰或铁锈色痰(痰中常可见大量虫卵),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明显改变,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2)腹肝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有肝功能紊乱、肝大、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损害表现。(3)皮下型:可见皮下移走性包块或结节,大小不一,触之可动。(4)脑脊髓型:头晕、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实验诊断: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

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流行:流行因素: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2、中间宿主的存在。3、不适当的饮食习惯:(1)生吃半生吃溪蟹、蝲蛄(2)饮用生水(3)生吃或半生吃转续宿主。

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六大热带病之一。血吸虫的主要特点: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尾蚴为感染期,经皮肤感染;仅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虫卵无盖,虫卵是主要致病因素,危害严重。生活史: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产卵→血流→肠壁组织(入肝)→虫卵随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粪排入水→毛蚴→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皮肤→童虫→小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肺泡小血管→左心→全身→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网→肠系膜静脉→门静脉→成虫→逆行→肠系膜下静脉。(一)、成虫寄生、产卵与虫卵发育。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逆血流到肠黏膜下层静脉末梢交配产卵。产卵原因:由于成熟卵内毛蚴的分泌物可以透过卵壳,引起虫卵周围组织和血管壁发炎坏死,在血流的压力、肠蠕动和腹内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虫卵可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并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二)、日本血吸虫毛蚴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多分布于水体的表层。毛蚴的孵化以及在钉螺内的繁殖:虫卵入水——毛蚴孵出→(侵入钉螺)母胞蚴(无性增值)→子胞蚴(无性增值)→尾蚴。(三)、尾蚴入侵皮肤与童虫发育:当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与含尾蚴的水(疫水)接触时,尾蚴利用其腹吸盘前后两组穿刺腺的分泌物及尾部的摆动和体部的伸缩,迅速钻入宿主皮肤,脱去体部的皮层和尾部后,转化为童虫。生活史小结:1.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2、感染方式:接触疫水;3.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4.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5.中间宿主:钉螺(唯一);6、感染阶段:尾蚴;7、保虫宿主:牛羊鼠;8、终宿主:人;9、虫卵是主要致病阶段。致病:【1、致病机制:日本血吸虫的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四个阶段,都会对宿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尾蚴:尾蚴性皮炎;童虫:肺部炎症;成虫:1机械性损伤: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2免疫复合物的变态反应;虫卵:主要的致病阶段,形成以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1、.尾蚴性皮炎:接触疫水的皮肤可出现小米粒样的红色丘疹,发痒。是一种速发型(Ⅰ型)和迟发型(Ⅳ型)变态反应。机械性损伤+化学毒性作用。2.童虫所致的危害:血肺移行,累及肺脏,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引起肺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移行,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哮喘。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Ⅰ型)。

3.成虫:几乎无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但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Ⅲ型变态反应),如肾小球肾炎。

4.虫卵:(致病最严重),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阶段;虫卵主要沉积于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引起虫卵肉芽肿(Ⅳ)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临床表现: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占90%)、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异位寄生:重度感染时,童虫也可能在门脉系统以外寄生并发育为成虫,称为异位寄生。异位血吸虫病:异位寄生的成虫产出的虫卵沉积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也可引起虫卵肉芽肿反应,由此造成的损害称为异位血吸虫病或异位损害。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伴随免疫:宿主初次感染血吸虫后,通过体液—细胞免疫产生对再感染的抵抗力,能杀伤再感染的童虫,对原发感染的成虫没有杀伤作用,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伴随免疫。实验诊断:1.粪检查虫卵:首选水洗沉淀法+毛蚴孵化法。直接涂片法适于急性期。2.直肠粘膜活检:晚期病人肠壁增厚、虫卵排出受阻,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流行与防治:A、传染源: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B、传播途径:三个重要环节——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下水,钉螺存在,人、畜接触疫水;C、易感者:指对血吸虫有感受性的人或动物。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均易感。流行区类型:A、水网型(7.9%);B、山丘型(10%);C、湖沼型(82.1)

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病。重要性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生活史:1、感染途径:经口;2、感染期:4核成熟包囊;3、致病期:滋养体;4、寄生部位:结肠。致病:1.致病机理(1)虫株毒力(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伪足的机械运动、胶原酶、透明质酶、触杀功能、肠毒素(3)细菌协同作用(4)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2、致病过程(触杀功能):①溶组织内阿米巴有毒株粘附肠粘膜屏障(通过凝集素即粘附素介导);②在接触区阿米巴释放细胞致病因子(如穿孔素),破坏靶细胞;

③滋养体部分或全部吞噬破坏的细胞;④阿米巴在接触部位释放蛋白水解酶(如半胱氨酸蛋

白酶),导致细胞溶解,破坏肠粘膜,造成肠溃疡。3、侵袭部位与病理特点:A原发灶(阿米巴肠炎或痢疾):肠粘膜,隆起、充血,中央为小溃破口。B急性期:增殖的滋养体可突破粘膜层,侵入粘膜下层,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组织正常,这点与细菌性痢疾的弥漫性病灶不同;重症时可深达肌层,可致大片粘膜脱落,可发生肠穿孔。C慢性期:粘膜增生导致阿米巴肿。继发灶(阿米巴病):肝脓肿(最常见)、肺脓肿和脑脓肿;皮肤及生殖系炎症。2临床表现:(1)肠阿米巴病:病变部位:盲肠、升结肠;急性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拉粘液脓血便、粪便腥臭、有里里急后重感。慢性患者—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胃肠胀气、体重下降;有的出现阿米巴肿,触及结节状包块。(2)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脓肿: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周围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常见部位依次为:①肝脓肿(最常见)②肺脓肿③脑脓肿④皮肤阿米巴病。实验诊断: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痢疾、肠炎患者。取材:粘液脓血便或稀便。标本要求:a.必须新鲜,b.注意保温(特别在冬季),c.盛具要清洁:检查阶段:活动的滋养体。粪便检查: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酱红色粘液样,腥臭味;镜下可见成团的红细胞、较少的白细胞和活动的滋养体。2碘液染色法─慢性病人、带虫者;取材:成形便;检查阶段:包囊;3浓集法:查包囊。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酱红色粘液样,腥臭味;镜下可见成团的红细胞、较少的白细胞和活动的滋养体。治疗阿米巴病的常用药物为甲硝唑(灭滴灵)

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1.寄生部位:小肠、胆囊;2.感染阶段:成熟4核包囊;3.感染途径:经口;4.致病阶段:滋养体;5.宿主:人;6.保虫宿主:家畜、野生动物。致病:1.机理(1)虫株毒力;(2)机械阻隔;(3)肠粘膜损伤:由于大量滋养体吸附于肠黏膜,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变性,甚至坏死脱落,妨碍了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部分可溶性脂肪不能被吸收,引起腹泻。实验诊断:1.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2.碘染色直接涂片法:查包囊3.引流十二指肠液镜检:查滋养体或包囊4.肠胶囊法:查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生活史:1.本虫仅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以二分裂法繁殖。2.寄生部位——泌尿生殖系统:女性阴道和尿道,男性尿道及前列腺。3.感染和致病阶段:滋养体4.感染方式——接触感染:A.直接接触:通过性生活;B.间接接触:通过坐便器、公共浴池、游泳池、公用游泳衣裤浴巾等方式。致病:1.机理:(1)虫体消耗糖原,阻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使阴道内pH值转变为中性或碱性,有利于细菌的繁殖,从而引起阴道炎。(2)虫体的机械与化学刺激作用。2.所致疾病: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实验诊断: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前列腺分泌物,直接涂片或涂片染色镜检。

刚地弓形虫:本虫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广泛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有核细胞内,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生活史:1、在终宿主猫体内发育:卵囊(子孢子)、假包囊(滋养体)、包囊→配子生殖→卵囊;2、在中间宿主(人、猪、马、鸡、兔以及鸟类、两栖类、爬行类)体内发育:卵囊、假包囊、包囊→假包囊(急性期)→包囊(慢性期);3、感染阶段:滋养体、包囊、假包囊、卵囊;中间宿主(不产生卵囊):人,哺乳动物,猫等;终宿主:猫;寄生部位:在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终宿主的小肠上皮细胞;感染途径:经口(主要),经胎盘,输血,器官移植,经皮肤粘膜、结膜。致病:(一)机理: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反复增殖,破坏细胞引起组织炎症和水肿。若包囊破裂可致炎症反应和坏死,或形成肉芽肿;与机体免疫力有关;与虫株毒力有关。速殖子是弓形虫急性感染期的主要致病阶段,速殖子:导致组织急性炎症和坏死;缓殖子:是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包囊挤压器官组织,破裂后刺激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形成肉芽肿,纤维化。临床表现:通常是无症状的。1.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感染胎儿,可致流产、早产、畸胎或死产。怀孕早期感染畸胎发生率高。主要累及大脑和眼,如脑积水、脑钙化、视网膜脉络膜炎和精神、动物障碍为典型症候。2.获得性弓形虫病(多为隐性感染,属机会致病原虫,AIDS等病时转为急性重症,恶化)(1)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2)脑炎、脑膜炎、癫痫和精神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病症;(3)眼病:以视网膜脉络膜炎多见;(4)其它,如心肌炎、肺炎等。实验诊断:1.病原检查:(1)涂片染色法:取病人各种体液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吉氏染色后镜检、查找滋养体。(2)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法:小鼠腹腔接种,取腹腔液镜检。流行:1、传播途径:胎盘+口+伤口:感染的肉、蛋、奶制品,污染的食物、水源和土壤。2、传染源:动物为主,猫科动物重要,人通过胎盘。3、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胎儿、婴幼儿、肿瘤和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受累的人。弓形虫病广泛流行的原因1、生活史各个阶段

均具感染性;2、中间宿主广泛,140余种哺乳动物易感;3、在终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终宿主之间均可互相传播;4、包囊在中间宿主组织内可长期生存;5、卵囊排放量大,被感染的猫可持续10~20天,每天排放量1000万个卵囊;6、滋养体、包囊、卵囊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防治:(一)预防:1、加强对家畜、家禽监测与隔离;2、加强对肉类检疫,不生食肉制品;3、孕妇避免接触猫;4、定期对孕妇做弓形虫抗体检查。(二)治疗:药物+免疫增强剂:对急性期患者应及时药物治疗,但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乙胺嘧啶、磺胺类对增殖期弓形虫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常用制剂为复方新诺明,亦可与乙胺嘧啶联合应用提高疗效,对孕妇应忌用。孕妇如在怀孕期4-5月感染则应作人工流产,4-5月后感染者要用螺旋霉素,毒性小,器官分布浓度高,为目前对孕妇的首选药。

疟原虫(重点):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和肝细胞内,为我国五大寄生虫之一。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1.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P.v;2.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3.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P.m;4.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P.o;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三期六种形态:1、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2、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3、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1.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ring form)。1.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伪足,胞质增多,出现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并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Schüffner's dots)。滋养体充满RBC,RBC变形;原虫胞质大,变形,有一大空泡;胞核增大;疟色素增多;薛氏小点明显。2.1未成熟裂殖体: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核开始分裂。2.2成熟裂殖体: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疟色素集中成堆。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在血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3、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雌性配子体或雄性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1个。3.1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致密,色深蓝;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侧;疟色素分散。3.2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虫体较小,胞质浅蓝;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体的中央。恶性疟原虫:1.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呈“鸟飞状”。2、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3、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成一团;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至3/4。4、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核致密,深红色,常位于中央;疟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围。5、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色蓝而略带红;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黄棕色,小杆状,在核周围较多。生活史:1.感染阶段:子孢子;

2.感染途径与方式:按蚊叮咬,输血、血制品、经胎盘;

3.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

4.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5.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

6.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

7.中间宿主:人;终宿主:按蚊。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1)、在人体内发育:A、红外期发育: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蚊叮咬,侵入人体,在肝细胞内发育,裂殖体:速发型、迟发型,B、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C、配子体形成:雌配子体、雄配子体。(2)在蚊体内发育:1、蚊叮咬2、配子生殖3、卵囊形成;4、子孢子侵入唾液腺;

5、子孢子侵入人体。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增殖。生活史过程:1、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肝细胞破裂→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ф吞噬,一部分则侵入RBC内发育。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2、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RBC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基本过程:环状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殖子→健康RBC,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RBC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

3、配子生殖—有性生殖:♀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配子体形成♂配子,♀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配子。♀♂配子受精,形成圆球形的合子(zygote)。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动的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钻入蚊体组织;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致病:红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不断裂体增殖,破坏红细胞,引起病人出现周期性发热。反复发作后,病人出现肝脾肿大,贫血等临床症状。潜伏期cubation perod):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1.疟疾发作:(1)表现: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2)发作机理(原因):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及虫体的功能或结构蛋白质、变性血红蛋白、红细胞碎片等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寒颤、发热。随着血内刺激物被吞噬与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进入发作间期歇。(3)周期性表现的原因:由于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而裂体增殖是周期性的,所以发作具有周期性,且发作周期和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4)出现不规则发作的原因:A寄生的疟原虫增殖不同步,发作间隔无规律;B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或有不同批次的同种疟原虫重复感染时。2、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四种疟原虫均有,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3、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虫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仅间日、卵形疟原虫二种有,由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激活发育至红内期所致。4 引起贫血的原因:(钩虫也会引起贫血,注意比较):①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②免疫病理损害: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时,使红细胞隐蔽的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的破坏,此外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后,容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在红细胞上的免疫复合物可与补体结合,使红细胞膜发生显著变化而具有自身免疫原性,并引起红细胞溶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正常抗疟抗体+红细胞自身抗体)③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④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5、凶险型疟疾---疟疾患者死亡杀手,主要由恶性疟引起,儿童和无免疫力成人多见。6、肝脾肿大:慢性患者脾纤维化,包膜增厚而变硬;原因是脾充血与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免疫: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清除,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实验诊断:从外周血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依据;采血时间: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发作数小时后因晚期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下皮下脂肪及内脏微血管中,不易查见。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方法:薄血膜;厚血膜法。厚血膜涂片:原虫变形,且红细胞已溶,鉴别有困难,但原虫集中,易发现;薄血膜涂片: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数较少易漏检。流行:(1)传染源:血中存在成熟配子体之病人+感染血(2)传播媒介:按蚊,在我国有8种。(3)易感人群:儿童;非流行区成人。七、防治(一)预防:1、防蚊灭蚊;2、药物预防:氯喹/乙胺嘧啶+磺胺多辛;3、疫苗预防;

4、加强监测;(二)治疗:疟疾治疗三原则:1、控制临床症状,迅速杀灭红内期疟原虫;2、根除配子体,消灭传染源;3、防止复发,注意红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间日疟)。治疗药物:抗外期:伯喹、乙胺嘧啶。杀内期:氯喹、奎宁、青蒿素类。杀配子体:伯喹,用于切断传播。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1) 2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 病称之。 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 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 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 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 列变化的总称。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 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 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 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 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_共4页

(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 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人体寄生虫学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寄生虫(parasites)和宿主(host):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7、人兽共患寄生虫: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亦称寄生虫性动物源性疾病。 8.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9.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0.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1.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2.幼虫移性症: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如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寄居在人体可引起内脏或皮肤等部位损害(幼虫移行症). 13.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4.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日本血吸虫成虫在门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内寄生称异位寄生,而见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则称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玻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 15、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宿主后,在其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 机会致病原虫:在寄生原虫中,有些种群对健康宿主不表现明显致病性,却在这类宿主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这类虫种称为机会致病原虫。 16、包囊携带者(cyst carrier)指粪便中持续排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无症状带虫者,是阿米巴病的主要传染源。 17.疟疾发作:是指由于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和残余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后,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的热原质,与疟原虫的代谢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引起疟疾发作。典型的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 18.疟疾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19.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20.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不出现于外周血液,集中于肺毛细血管,晚上出现在外周血液中,称夜现周期性。 21.棘球蚴砂:棘球蚴中的生发囊、子囊、孙囊中的原头蚴脱落下来的沙粒状颗粒物质。 22.自体内重复感染(auto-infection):自体内感染是猪囊尾蚴病的感方式之一,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中间宿主 .... (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 或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 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共栖 (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 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河马与小鸟。寄生 ..(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寄生虫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导致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parasitic infection):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感染阶段(infection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又称感染期。 异位寄生 ....(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有黑热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囊虫病、包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等。 自然疫源性: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如血吸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归纳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

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 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 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 肠小袋纤毛虫病。(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 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 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 袋纤毛虫。(九)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丝虫和疟原虫。 丝虫可查见微丝蚴。 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和配子体。()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哪些寄生虫?并写出传播寄生虫的医学节肢动物名称。蚊传播疟原虫和丝虫;白蛉传播杜氏利什 曼原虫。(一)用活组织检查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日本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 毛形线虫囊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卫氏 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肠小袋纤毛 虫滋养体。(二)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由哪个阶段所致?钩虫丝状蚴,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兽类血吸虫尾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三)用二指肠引

人体寄生虫线虫 绦虫 吸虫部分总结

寄生虫: 一、致病性 (一)线虫 1、似蚓蛔线虫:成虫钻孔习性导致系列并发症。虫体运动损伤肠黏膜,掠夺 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蛔虫喜欢钻孔,容易引发相应的胆道蛔虫症,蛔 虫体大,量多扭结引起肠梗阻。(成虫>幼虫) 2、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吸血特性引起贫血。消化道出血 和影响营养吸收,缺铁性贫血。(成虫>幼虫) 3、丝虫:成虫阻塞淋巴回流导致象皮肿或乳糜尿。引起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 象皮肿或(和)乳糜尿(可带血)。(成虫>幼虫) 4、旋毛虫:新生蚴侵入肌组织引起血管炎和肌炎。发热及四肢、腰、背部肌 肉酸痛。(幼虫>成虫) 5、鞭虫:成虫机械性破坏肠道(成>幼) 6、蛲虫:成虫在肛周产卵,肛门瘙痒、异位寄生。(成虫>幼虫) 7、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体内移行,侵犯重要器官(中枢神经)。(幼>成) (二)绦虫 1、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 2、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囊尾蚴占位、炎症、过敏。成虫夺取肠内营养、 机械刺激、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幼虫>成虫) 3、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机械损害和囊液的过敏性及毒性刺激。(幼>成) 4、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人体导致眼、皮下、内脏、脑和口腔颌面部。(幼

>成) 5、微小膜壳绦虫:机械损伤和毒性作用,引起肠粘膜坏死、溃疡。(幼虫>成 虫) (三)吸虫 1、华支睾吸虫:虫体机械刺激及分泌的抗原和代谢产物引起变态反应 2、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或成虫具有游走特点,引起多部位出血和渗出性炎症, 形成囊肿。 3、斯氏狸吸虫:幼虫移行游走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幼虫>成虫) 4、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虫卵肉芽肿形成,引起严重的肝肠纤 维化。 5、姜片吸虫:吸附力强,机械性损害肠道黏膜 二、相应症状对应可能的寄生虫 1、肠腔阻塞:牛带绦虫、蛔虫、日本血吸虫姜片吸虫 2、营养不良/体重减轻:牛带绦虫、猪带绦虫、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 线虫布氏姜片吸虫 3、水肿:旋毛虫、钩虫(积液)、棘球蚴囊(血管神经性水肿)、华支睾吸虫(腹水)、 布氏姜片吸虫 4、淋巴结肿大:丝虫 5、肝脾肿大:棘球蚴华支睾吸虫 6、贫血:钩虫、鞭虫、似囊尾蚴、长膜壳绦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 7、肌肉酸痛无力:旋毛虫、囊尾蚴(猪带绦虫)、 8、肛门瘙痒:蛲虫、孕节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简答题.pdf

重点:疟原虫,血吸虫,肝吸虫,猪带,钩,蛔,阿米巴,蚊 蛔虫的感染率高,流行广的原因是什么。 1.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宿主 2.雌虫产卵量大,24w/天 3.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 4.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 5.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姜片虫的生活史 1、寄生部位:小肠 2、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猪(最重要)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水生植物(如菱角、马蹄、茭白等) 3、感染期:囊蚴 4、感染方式:人吃入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 以囊蚴、尾蚴为感染阶段的寄生虫? 囊蚴: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尾蚴:血吸虫 吡喹酮可治疗什么寄生虫病? 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姜片虫,包虫,囊虫,微小膜壳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 日本血吸虫的致病阶段?最严重的致病阶段及致病部位? 致病阶段为尾蚴(速发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童虫(损伤肺:点状出血,出现发热、咳嗽、痰带血丝;分解产物:超敏反应出现荨麻疹)、成虫(机械性损伤: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代谢产物:免疫复合物沉积肾,血吸虫肾病。III型超敏反应: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及虫卵,以虫卵最为严重(肉芽肿和纤维化)。(肉芽肿:急性、慢性虫卵肉芽肿;病变注意发生在肠、肝组织) 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关系? 人体猪带绦虫病是因为误食囊尾蚴引起的,而囊尾蚴病的原因则是驶入了该虫虫卵。 自体内感染:将寄生在自己肠道的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 自体外感染: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引起感染 异体(外来)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感染

列表比较猪、牛带绦虫生活史不同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部位囊尾蚴寄生于皮下、 眼、脑、肌肉 不寄生 中间宿主猪、人牛、羊 感染期囊尾蚴、虫卵囊尾蚴 肠绦虫病感染方式人吃含活囊尾蚴的 猪肉 人吃含活囊 尾蚴的牛肉 囊虫病感染方式自体内感染自体外 感染、异体感染 不寄生于人 体 猪带绦虫驱虫治疗注意什么? 注意:猪带绦虫寄生在肠道可致囊尾蚴病 A、及早、彻底治疗 B、防止呕吐 C、取出头颈节 以猫、犬、猪、鼠作为保虫宿主的寄生虫分别有哪些? 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猫肝吸虫、肺吸虫 狗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 猪血吸虫、姜片虫、肝吸虫 鼠曼氏迭宫绦虫、血吸虫 以成虫、幼虫、虫卵作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分别有哪些? 成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 幼虫:旋毛虫、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猪带绦虫、孟氏裂头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广州管圆线虫 虫卵:血吸虫 请指出所学过的吸虫、绦虫、线虫的寄生部位和感染阶段? 吸虫:肝吸虫(肝胆管,囊蚴)姜片虫(小肠,囊蚴)肺吸虫(肺,囊蚴)斯氏狸殖吸虫(皮下,囊蚴)血吸虫(门脉系统,尾蚴)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眼、皮下、颌面、脑,裂头蚴)带绦虫(小肠,囊尾蚴)猪带绦虫(皮下、肌肉、内脏,虫卵)细粒棘球绦虫(肝、肺、内脏,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小肠,似囊尾蚴) 线虫:钩虫(小肠,丝状蚴)广州管圆线虫(神经系统,感染期幼虫)蛔虫(小肠,含蚴卵)鞭虫(盲肠、结肠,含蚴卵)蛲虫(盲肠、结肠,含蚴卵)旋毛虫(肌肉组织,幼虫囊包)丝虫(淋巴系统,丝状蚴) 肛门拭子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分别可用于哪些寄生虫诊断? 肛门拭子法:蛲虫卵、带绦虫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资料

人体寄生虫学试题(A卷)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4分) 1.中间宿主:2.土源性蠕虫:3.全变态:4.感染阶段:5.疟疾再燃:6.生活史: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蛔虫所致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 A.肠穿孔 B.肠梗阻 C.胆道蛔虫症 D.阑尾炎 E..胰腺炎 ()2.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是: A.肝脓肿 B.脑脓肿 C.肺脓肿 D.脾脓肿 E.皮肤脓肿 ()3.钩虫对人体危害中最常见的是: A.消化不良 B.异嗜症 C.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D.钩蚴性皮炎 E. 钩蚴性肺炎 ()4.属于生物源性蠕虫的是: A.钩虫 B.蛔虫 C.蛲虫 D.鞭虫 E.丝虫 ()5.抗肠道线虫首选药物是: A.甲硝哒唑 B.丙硫咪唑 C.乙胺嘧啶 D.海群生 E.吡喹酮 ()6.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的病兽是寄生虫的:A.终宿主 B.转续宿主 C.保虫宿主 D.第一中间宿主 E.第二中间宿主 ()7.血吸虫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阶段是: A.成虫 B.虫卵 C.毛蚴 D.胞蚴 E.尾蚴 ()8.布氏姜片虫的囊蚴寄生于: A.淡水鱼 B.扁卷螺 C.川卷螺 D.豆螺 E.水生植物 ()9.蛲虫引起的主要病症是: A.营养不良 B.贫血 C.发烧 D.肛门瘙痒 E.异位损害 ()10. 绦虫病驱虫治疗的有效标准是驱除了绦虫的: A.头节 B.颈节 C.幼节 D.成节 E.孕节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共10分) 1.所有吸虫均为雌雄同体。 2.异嗜症是钩虫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3.透明胶纸粘贴法可用于蛲虫及牛肉绦虫病的诊断。 4.阴道毛滴虫生活史分滋养体和包囊两期,成熟包囊为感染阶段。 5.人是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宿主,而雌性按蚊是终宿主。 6.牛肉绦虫孕节子宫分枝7~13枝,而且排列不整齐。 7.人感染鞭虫是由于误食了感染期含蚴卵。8.寄生虫也能引起宿主的变态反应。 9.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传染性最强。 10.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疾病。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人体蠕虫卵中最小的是卵,最大的是卵。 2.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 3. 丝状蚴是和的感染阶段。 4. 可引起肝硬化的蠕虫有和。 5.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6.完成下面表格: 寄生部位 感染阶段 感染途径 中间宿主 丝虫肝吸虫猪肉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寄生虫对宿主有哪些危害? 2.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3.蚊虫传播的常见病有哪些? 4.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哪一个更严重?为什么?5.钩虫引起贫血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人体寄生虫学试题(B卷)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滋养体:2.中间宿主:3.感染阶段:4.保虫宿主: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0分,共10分) ()1. 阴道滴虫的感染阶段是: A.滋养体 B.包囊 C.虫卵 D.幼虫 E.鞭毛体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土源性线虫:似蚓蛔线虫钩虫蠕形住肠线虫(蛲虫)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和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成感染阶段 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内发育才能感染宿主 成虫的特征 虫卵的特征

致病

幼虫

旋毛虫卵胎生

蛔虫的生活史 蛔虫卵在外界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土壤中,受精卵中的卵细胞发育成幼虫,经过第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这种虫卵就做感染期卵 人吃感染期卵,虫卵先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诶幼虫释放出孵化液,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者淋巴管,气管,进入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蜕皮,幼虫沿着气管支气管逆行到达咽喉部,随着吞咽下行到胃和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脱皮,称为童虫,经过数周发育,形成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生活史 成虫常寄生于盲肠,但是感染严重时,也可以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寄居,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卫视 虫卵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期卵,经口食入,幼虫在小肠内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之后返回长枪,移行至盲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生活史 两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其他适宜条件,温度在25-30 经第一次蜕皮可变为第二期杆状第二次蜕皮可以变成丝状幼 进入感染阶段钻入宿主皮肤,进入血液护着淋巴管,随着血液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它的穿刺能力逐渐消失,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阻力最弱的方向前行,借助支气管,器官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运动移动至咽,随着吞咽,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到达小肠的幼虫,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第四次蜕皮发育成虫 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 成虫寄居与人体的盲肠和阑尾以及结肠直肠回肠下段,也可出现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处,以其头端附着于肠粘膜或者呈游离状态

寄生虫表格总结

吸虫中间宿主终宿主感染 期 感染途径寄生部位排出途径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 华支睾吸 虫第一:淡水螺 (豆,沼螺) 第二:淡水鱼 虾 人、猫、 狗等;保 虫宿主猫 狗猪 囊蚴 生吃淡水鱼等 口 肝胆管内粪便 改良加藤氏厚膜涂 片法粪检虫卵、集 卵法、十二指肠引 流胆汁检查 肝损害为主,肝硬化, 胆管炎,胆囊炎,胆管 肝炎 不生吃鱼生或未煮熟的鱼 肉或虾、加强粪便管理、做 好宣传教育,吡喹酮 布氏姜片 吸虫 扁卷螺 传播媒介:菱 角、荸荠等水 生植物 人、猪(亦 为保虫宿 主) 囊蚴 生吃菱角、喝 生水等口 小肠上段粪便粪便浓集法虫卵 肠炎、脓肿、溃疡、肠 梗阻等 不生吃菱角、不喝河溏内生 水、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粪 便管理 卫氏并殖 吸虫第一:淡水螺 (川卷螺) 第二:淡水蟹、 蝲蛄 人兽共 患;保虫 宿主多种 囊蚴 生吃溪蟹、蝲 蛄、喝生水等 口 成虫:肺 童虫:移行 粪便、痰 粪便、痰液检查虫 卵、摘下的皮下包 块检查成虫、童虫 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 行、成虫定居所致的各 种脓肿,囊肿(胸肺型、 腹型、皮下包块型、脑 脊髓型等) 不生吃溪蟹、蝲蛄、不生饮 疫区水、宣传教育 斯氏狸殖 吸虫第一:淡水螺 拟钉螺小豆螺 第二:溪蟹、 石蟹;转续宿 主:多种动物 猫犬科, 兽;转续 宿主多种 不是人 囊蚴 生吃溪蟹、石 蟹等口 肺,童虫可 到处游窜 粪便、痰 皮下包块活组织检 查童虫 幼虫移行症: 皮肤(游走性皮下包块 或结节)、内脏(侵犯 各器官) 预防同上,传染源为患畜和 患兽 日本血吸 虫钉螺 人以及其 他哺乳动 物 尾蚴 钉螺,经皮肤 接触 门脉,肠系 膜下静脉 系统 粪便 粪便直接涂片法检 获虫卵、毛蚴孵化 法、直肠镜活组织 检查、环卵沉淀试 验/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等 尾蚴(尾蚴性皮炎)、 童虫(肺炎)、成虫(静 脉内膜炎)、成熟虫卵 (虫卵肉芽肿,干线型 肝硬化) 人畜同步化治疗 灭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 避免接触疫水

人体寄生虫学在线测试

1. 贾第虫滋养体有鞭毛 A.4对 B.4根 C.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 D.8对 2. 粪便直接涂片法常用于检查 A.阿米巴包囊 B.阿米巴大滋养体 C.贾第虫包囊 D.阴道滴虫 3. 贾第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盲肠 C.直肠 D.横结肠 4. 疟疾的传播期是 A.环状体 B.滋养体 C.裂殖体 D.雌、雄配子体 5. 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标本是 A.成形粪便 B.粘液脓血便 C.肝脓肿穿刺液 D.肺脓肿穿刺液 6. 弓形虫的感染期是 A.卵囊 B.假包囊 C.包囊 D.以上都是 7. 阿米巴痢疾的典型病理变化是 A.形成烧瓶状溃疡(肠壁) B.形成虫卵肉芽肿 C.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炎症反应 D.虫体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导致宿主细胞破坏 8.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骨髓损害 B.免疫缺陷 C.造血原料丢失 D.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和大量增生 9.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方式是 A.经口 B.经皮肤 C.经白蛉叮咬 D.接触 10. 黑热病在人体寄生于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二.多项选择题(40分) 下列1--5题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选对得4分,少选、多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ABADA DADCC CDE,CE,ABC,ABCDE,ABCD 1. 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 有 A.阿米巴 B.疟原虫 C.贾第虫 D.阴道滴虫 E.黑热病原虫 2. 疟原虫侵入人体的途径和方式有 A.经口感染 B.经皮肤感染 C.经媒介昆虫感染 D.接触感染 E.经胎盘感染 3. 间日疟原虫滋养体期所寄生的红细胞变化有 A.变大 B.染色变淡 C.出现薛氏点 D.胀破 E.变小 4. 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的特征有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打印)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3.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4.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5.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6.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7.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绝大多数线虫,特别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8.生物原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9.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10.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11.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1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如人与寄生虫 1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1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1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16.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17.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18.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19.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20.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21.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22.旅行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引起患者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因在旅行者中发病率高,故称为旅行者腹泻。

4人体寄生虫学总复习题1(单项选择题)

(一)总论 1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是指 A. 寄生虫的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B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C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D. 寄生虫的幼虫或有性生殖寄生的宿主 E. 寄生虫的储蓄宿主 2. 不是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是 A. 刚地弓形虫B ?蓝氏贾第鞭毛虫C ?粪类圆线虫D ?蛔虫E ?隐孢子虫 3 .有些寄生虫的成虫除能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这些动物可成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播的来源,故称为A. 终宿主B.中间宿主C .保虫宿主D .转续宿主E .异位寄生 4. 寄生虫的转续宿主是指 A. 寄生虫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 B .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 C. 寄生虫成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 D .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适宜的脊椎动物 E.寄生虫适宜的终宿主 5.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 A. 寄生虫的繁殖方式 B .寄 生虫的感染方式、途径 C. 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及环境 D .寄生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 E.寄生虫的生长的环境 6. 寄生虫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 寄生虫感染中间宿主的阶段 E .寄生虫所有的生活史阶段 7.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作用不包括 A.非消除性免疫B .夺取营养 C .机械性损伤D.毒性作用E .过敏反应 8 .医学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 A.消除性免疫B .寄生虫适应性免疫 C .带虫免疫D .伴随免疫 E.寄生虫固有免疫 9 .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 A. 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B. 病人和保虫宿主C .带虫者 和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D. 病人和带虫者 E .病人、 储蓄宿主 10.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 A.节肢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 虫疾病和感染 B .家 畜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 感染 C .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 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D.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 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E. 脊椎动物与节肢动物之间传 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11. 目前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主要方法是 A.病原学检查 B.免疫学检查C . DNA探针检查 D . PCR 检查E .血清学试验 12. 人体感染寄生虫所产生的免 疫主要表现为: A.消除免疫B .非消除免疫 C. 带虫免疫D .伴随免疫E. 适 应性免疫 【参考答案】 1 . B 2. D 3. C 4. A 5. C6. C 7. A 8 . C 9 . A 10 . C 11 . A 12 . B (二)医学原虫 1.痢疾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 A.单核包囊B .双核包囊C.四核 包囊D.多核包囊E .滋养体 2 .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人体内 的两个生活史时期是: A.大、小配子体B .滋养体与包 囊C.合子、卵囊D.大、小滋养 体E.成熟与不成熟裂殖体 3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 是 A .中华按蚊 B .蝇类 C .蚤 D. 中华白岭E .虱 4. 急性肠阿米巴病典型病理改变 为 A.形成结肠肉芽肿B .结肠超敏 反应C .由外毒素引起的全身反 应 D.肠组织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 溃疡E .弥漫性溃疡病灶 5. 疟原虫的感染阶段是 A .裂殖体 B .子孢子 C .小滋养 体D.大滋养体 E .配子体 6. 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是 A.脑脓肿 B.肝脓肿 C.肺脓肿 D. 皮肤脓肿E.肠脓肿 7. 最可能从什么样的标本中 检出阿米巴包囊 A.粘液脓血便 B.无症状者的成形 粪便 C .肝脓肿穿刺液 D. 脓血痰液E .肠脓肿穿刺&粪 便直接涂片碘液染色法,适宜于 检查的原虫阶段是 A.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B.阿米巴活 滋养体 C.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D .各种原虫包囊 E. 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 9.急性阿米巳痢疾病人常用的诊 断方法是 A .生理盐水涂片找大滋养体 B .碘液染色涂片找包囊 C. 免疫学诊断 D.组织切片 E. 病原学检查 10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主要传染 源是 A.携带包囊的人B .慢性患者及 无症状的带囊者 C .慢性 腹泻病人D.阿米巴肝脓肿病人 E. 急性阿米巴病人 11. 疟原虫的致病阶段是 A.肝细胞内期B .红细胞内期C. 滋养体期D .配子体期 E.裂殖体期 12 .阴道毛滴虫可寄生于 A.女性阴道 B.男性尿道 C.女性泌 尿生殖道,男性泌尿生殖道D.男 性生殖道 E .男性前列腺 13 .阴道毛滴虫的感染阶段是 A.包囊时期 B.包囊与滋养体均可 C.滋养体时期D .裂殖体时期E. 滋养体与裂殖体 14 .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医 学原虫是 A.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第鞭毛 虫C.刚地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 E .溶组织内阿米巴 15 .弓I起腹泻和胆囊炎的医学 原虫是 A.溶组织内阿米巴 B.疟原虫 C .蓝氏贾第鞭毛虫D.阴道毛滴 虫E .杜氏利什曼原虫 16 .疟疾的临床发作主要是因 为] A.子孢子入侵B .红外期的迟发 型子孢子的发育C.配子体的形 成 D .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释放 E.红外期疟原虫裂体增殖、释放 17 .疟疾的典型发作主要症状是 A.出汗、寒战、发热 B .恶 心、呕吐、头昏 C .寒战、发 热、出汗 D .出汗、发热、寒战 E.恶心、黄疽、休克 18 .取血检查恶性疟原虫常能查 到的时期是 A.环形体、配子体B .环形体、 大滋养体 C .环形体、裂殖体D. 大滋养体、配子体 E裂殖体、滋养体 19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组 织病理损伤的机制是 A. 对组织接触性溶解和破坏 B. 引起组织的超敏反应 C.炎症 引起组织肉芽肿 D.释放内、外毒素造成组织损伤 E .弥漫性溃疡病灶 20 .阴道毛滴虫致病机制主要是 A.阴道毛滴虫侵入阴道上皮造成 损伤 B .阴道毛滴虫溶解上皮细 胞 C. 增强乳酸杆茵的糖原酵解作 用D .妨碍乳酸杆菌的糖原酵解 作用 E.细菌的混合感染 21. 用于疟原虫病因性预防的 首选药是 A.甲硝唑 B.氯喹C .甲氧苄啶 D .乙胺嘧啶E.替硝唑 22. 刚地弓形虫慢性感染的主要 阶段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