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的情况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的情况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的情况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的情况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一、各种元素的作用

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和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和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完成。人们强调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这仅仅是由于植物与土壤之间在供求数量上不协调,需要通过施肥措施来调节。而未被强调的那些元素并非不重要,不用施,现已达到必需采用施肥来调节的程度。“富民心”正好满足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使土壤达到了最佳的供给水平。

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其中碳(C)来源于空气中CO2;氢(H)和氧(O2)来源于大气降水;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硼(B)、锰(Mn)、锌(Zn)、铜(Cu)、钼(Mo)、铁(Fe)、氯(Cl)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贮存量,可提供给农作物生产发育需要。当土壤中的元素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就要通过施肥来提供,特别是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多,通常称为作物营养“三要素”。

各种作物生长虽然都需要以上16种营养元素,但是,不同种类作物或者同类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所需要的养分是有差别的,不能一概而论。甚至个别作物生长还需要16种元素以外的营养,如甜菜、亚麻需要钠(Na);水稻生长需要硅(Si),大豆等固氮豆科作物需要钴(Co)等。施肥时一定要考虑到作物需肥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施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小麦要施微量元素肥

1、氮素的作用氮素是构成小麦一切器官的基本元素.它不仅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也是体内蛋白质、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它还存在于许多维生素、核酸、磷脂等物质中。没有氮素,光合作用即无法持续进行。氮速肥料能促进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扩大绿色光合面积,加强光合产物的积累。在分蘖期,可以促进,提高成穗数;在幼穗分化期,可以增加结实粒数;在子粒形成期,可以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改进品质。

氮是小麦一生中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在生产中,不论低、中、高产区,都需要氮素的供应。一般来说,产量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加。氮素缺乏时,茎叶细弱,植株矮小,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穗小粒少。氮素过多时,茎叶徒长,分蘖成穗率低,抗倒伏等抗逆力降低,容易发生倒伏、贪青、晚熟。

2、磷素的作用磷是小麦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例如细胞核及原生质中,都含有磷。磷还参与并促进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在幼苗期,磷明显地促进分蘖和根系的滋生,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积累。后期能促进茎叶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向子粒中运转集中,加快灌浆过程,促进早熟,增加粒重。磷素不足时,根系发育受阻,分蘖减少,叶色暗绿甚至发紫,僵苗不发,光合效率降低。氮素过多时,尤其在干旱条件下,也常表现后期易遭干热风危害,碳氮比例失调,粉质粒增加,品质降低。

3 、钾素的作用钾能促进小麦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与积累,增强小麦的抗寒性,可以提高纤维素含量,增强支柱的机械组织,提高茎杆抗倒能力。钾还增加细胞液的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钾素通常在土壤中含量较高,一般不感缺乏。但若钾素供应不足则影响小麦对氮、磷的吸收,使机械组织与疏导组织发育不良,容易发生倒伏。同时,叶尖端发生褐斑并逐渐向下蔓延,使叶片早枯,形成不正常的早熟,产量品质都有降低。

应该指出,氮、磷、钾三要素对小麦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并受限制因子定律作用的,量比配合得当,可以促进并提高各自的肥效,量比配合失调,则有相互制约、限制肥效的作用。发生限制作用的元素正是数量最缺的元素。因此,在生产上要搞好肥料的搭配,才能充分发挥肥效。

除氮、磷、钾三要素外,其它元素尽管需要量很少,但是在缺乏的情况下,也会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如缺镁时,叶子皱曲,生育期推迟。缺钙时,根系发育受阻。缺铁时,叶绿素受破坏,叶片变黄。缺锰时,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灰色、米色或浅褐色的斑点。缺硼、锌、铜、钼时,植株矮小、白化或死亡。缺硼还可以导致雌性器官发育不良,花粉败育,影响结实。

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地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铁肥

小麦缺铁时,叶色黄绿,发生小斑点,嫩叶出现白色斑块或条纹,老叶早枯。施用方法:在小麦生长前期或发现植株缺铁时,用0.2~0.3%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

硼肥

小麦缺硼时,茎叶肥厚弯曲,叶呈紫色,顶端分生组织死亡,形成“顶枯”,花丝伸展和分蘖均不正常,麦穗发育不好,结实率极差,严重时后期“穗而不稔”。在缺硼土壤上施用硼肥,可使小麦增产10%以上。施用方法:(1)作基肥。每亩用硼砂1千克,于播种前施入土壤;(2)作种肥。用硼砂10克,溶于5千克水中,拌麦种50千克,或将选好的麦种放入0.01~0.05%硼砂溶液中浸泡6~12小时;(3)根外追肥。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用0.1~0.2%硼砂溶液各喷1次。

锰肥

小麦缺锰时,初期脉间失绿黄化,并出现黄白色的细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连成黄褐色条斑,靠近叶的尖端有一条清晰的组织变弱的横线,造成叶片上端弯曲下垂;根系发育差,有的变黑死亡;植株生长缓慢,无分蘖或很少分蘖。施用方法:(1)作基肥。每亩用硫酸锰1千克,结合整地施入土壤;(2)作种肥。播种时,每千克麦种拌入4~6克硫酸锰;(3)根外追肥。在小麦苗期、拔节期、扬花期或植株出现缺锰症状时,用0.1~0.2%硫酸锰溶液叶面喷施。

铜肥

小麦缺铜时,新叶呈灰绿色,叶尖白化,叶片扭曲,叶鞘下部出现灰白色斑点或条纹,老叶易在叶舌处折断或弯曲;植株节间缩短,抽穗少,严重时不能抽穗或穗形扭曲,小穗上的次生花败育,籽粒发育不全或皱缩。施用方法:(1)作基肥。每亩用硫酸铜1~1.5千克,整地时施入土壤;(2)作种肥。播种时,用硫酸铜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拌匀后堆闷12~17小时;(3)根外追肥。生长期发现小麦缺铜,及时用0.2~0.4%硫酸铜溶液叶面喷施。

锌肥

小麦缺锌时,植株矮化丛生,叶缘扭曲或皱缩,叶脉两侧由绿变黄直至发白,边缘出现黄、白、绿相间的条纹。据各地对比试验,在缺锌地区施用锌肥,可使小麦增产10~18%。施用方法:(1)作基肥。每亩用硫酸锌1~2千克,整地时施入土壤;(2)浸种。将选好的麦种放入0.05%硫酸锌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晾干播种;(3)作追肥。在小麦苗期,每亩用硫酸锌1千克,兑细干土或有机肥15~20千克,开沟施于行间,愈早效果愈好;(4)根外追肥。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抽穗以后,或在植株出现缺锌症状时,用0.1~0.2%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大豆正常生育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钼、硼、锌、锰等。钼是大豆根瘤固氮酶的组成成分,是固氮菌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硼在大豆生命活动中也很重要,缺硼大豆根系发育不好,根瘤着生不好,失去固氮能力。所以对于微量元素也必须注意。

大豆所需微量元素能否从土中得到满足?决定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和环境状态。例如低洼或排水不良的土壤,最易缺锰,在石灰性土壤上容易缺铁,PH低于6的酸性土壤容易缺钼。

西红柿在生育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钾最多,磷最少,每形成1吨的产品,需3.54kg氮(N),0.95kg磷(P2O5), 及3.89kg钾(K2O)。在第一花序果实膨大之前植株对氮的吸收逐渐增加,以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氮基本按同一速度吸收,至结实盛果期达到吸收最高峰。西红柿对磷的吸收虽然不大,但磷对西红柿根系和果实发育作用显著,在果实膨大期,钾对糖的合成,运输及增大细胞液浓度,加大细胞的吸水量有重要影响。西红柿吸钙量也很大,缺钙时叶尖和叶缘萎焉,生长点坏死,果实产生生理病害

一、蔬菜是喜肥作物,需肥量大。一般每生产100kg产品约需吸收氮0.2-0.4kg,磷(P2O5)0.08-0.12kg,钾(K2O)0.3-0.5kg,钙(CaO)0.15-0.25kg,镁(MgO)0.03-0.07kg。故667平方米施肥量是氮15kg、磷10-20kg、钾15-30kg(养分吸收率氮50-80%、磷20-30%、钾80-100%)。

二、蔬菜种类很多,产品器官各异,根系吸收能力不同,肥料所需量和质有差异。吸收量大的有结球甘蓝、大白菜、胡萝卜、甜菜、马铃薯;吸收中等的有茄子、番茄;吸收量小的有菠菜、芹菜、黄瓜等。

三、蔬菜盐基代换量高,因此要适当补充钙、镁等。

四、蔬菜是喜氮作物,但不宜多施硝态氮肥,避免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过多。由于土壤原来可供量不同,所以实际施肥量还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增减。

施肥时期应与蔬菜生育期及其对各种养分吸收量相吻合。一类蔬菜从开始收获至盛收期对养分吸收量逐渐增加,此后大体保持稳定。如黄瓜、茄子、四季豆、豌豆、番茄等。另一类随着叶子生长吸收养分逐渐增加,待叶片长足后,养分从叶片向产品器官转移,吸收量逐渐减少。如萝卜、大白菜和结球甘兰等。

蔬菜施肥期,一是在播种或定植前施基肥供今后长期需要。二是根据不同类型生长期施追肥。以萝卜为代表的二年生蔬菜,应在叶片充分长大和产品器官膨大前施追肥;茄果类和瓜

类等生长和发育并进的、多次采收的,则应多次追肥。

一般蔬菜基肥和追肥各占50%。多次采收蔬菜,一般每采1-2次,施一次追肥。追肥总原则为薄肥勤施。基肥则在整地作畦前施入。

同时蔬菜还要在不同时期,及时补充叶面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高产的目的。

作物生长发所必需的碳、氢、氧、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含量差异十分悬殊,相差可达数倍、数百倍乃至几十万倍。但是尽管数量有多有少,但他们各自都有其特殊作用,彼此间都是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的。现将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主要生理作用介绍如下:

碳、氢、氧:作物在光能的参于下进行光合作用时,用碳、氢、氧制造碳水化合物——糖类。糖进一步形成淀粉、纤维以及转化为蛋白质、脂肪等重要化合物。氧和氢在作物氧化还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质又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氮也是叶绿素、酶(生物催化剂)以及核酸、维生素、生物碱等的主要成分。

磷:磷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分,是组成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是作物体内有机物质转变与能量转变的参与者。作物体内很多磷脂类化合物(磷的一种贮藏形态)和许多酶分子中都含有磷,它对作物的代谢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钾: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以及活化酶类的能力,有利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对作物的氮代谢也有良好的影响。

钙:钙对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代谢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能消除一些离子(如铵、氢、铝、钠)对作物的毒害作用。钙主要呈果胶酸钙的形态存在于细胞壁的中层,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镁:镁是叶绿素和植酸盐(磷酸的贮藏形态)的成分,能促进磷酸酶和葡萄糖转化酶的活化,有利于单糖的转化,因而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铁:铁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叶绿体蛋白质的形成。作物体内许多呼吸酶都含有铁,铁能促进作物呼吸,加速生理的氧化。

硫:硫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酶的成分。硫还参于叶绿素形成和体内的氧化还原作用。

硼:硼参与促进分生组织的分化,开花器官的发育和种子形成。锰:锰是酶的活化剂,与作物的光合、呼吸及硝酸还原作用都有密切的关系。

铜:铜是作物体内各种氧化酶活化基的核心元素,在催化作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铜能增加叶绿体的稳定性。含铜酶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锌:锌是作物体内碳酸酐酶的成分,能促进碳酸分解过程,与作物光合、呼吸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转等过程有关。作物体内生长素的形成也与锌有关。

钼:钼是作物体内碳酸酐酶的成分,参与硝态氮的还原过程。钼还能提高根瘤和固氮能力。氯:氯参与光合作用,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并能增强作物对某些病害的抗性等。

三、缺少各种元素的表现

缺锰:作物缺锰首先表现为叶肉失绿,中脉仍为绿色。禾本科作物为平行叶脉,失绿小片为长条形。双子叶植物为网状叶脉,失绿小片为圆形。叶脉间的叶片突起,使叶子边缘起皱。严重时失绿小片扩大相连,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有烧灼现象显现,且停止生长。

缺锌:玉米缺锌最为敏感,突出特点是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幼苗新叶基部变薄、变白、变脆,呈半透明状继而向叶缘扩张,被风吹时易撕裂破碎,呈白绿相间的颜色,所以又称“白花苗”,严重时叶梢由红变褐,整个叶片干枯死亡。苹果、柑桔、梨、桃等果树缺锌时,叶片基部叶脉失绿,间节短,叶片小,丛生呈簇状,俗称“小叶病”。

缺硼:作物缺硼时,不同作物出现的症状有所不同。严重缺硼时,在一些敏感部位会出现一些共同症状。植物缺硼,生长点受阻,节间变短,植株矮化,顶端枯萎,并有大量腋芽蔟生,叶片不平整,易变厚变脆,卷曲萎缩,叶柄短粗甚至开裂。缺硼使作物花少而且小,结实率或坐果率降低,空壳率高,通常油菜“花而不实”,麦类“小花不孕”,棉花“花而不蕾”。缺硼易发生洋芋疮痂病、甜菜腐心病、萝卜褐腐病、红薯褐斑病、芹菜折茎病、亚麻立枯病等。

缺铁:作物缺铁的症状是茎叶叶脉间失绿黄化(铁在作物体内不可移动),严重时,整个新叶变黄,叶脉也逐渐变黄,最后几乎变白。老叶子也表现出叶脉黄化的病症,叶缘或叶尖出现焦枯及坏死,继续发展则叶片脱落,植株生长停滞并死亡。

缺铜:作物缺铜,叶片容易缺绿,从叶尖开始,叶尖失绿、干枯和卷曲,与草本科植物症状基本相似,叶尖呈灰黄色,后变白色,分蘖多但不抽穗或穗很少,穗空发白,植株矮小顶枯,节间缩短像一丛草,严重时颗粒无收。果树林木缺铜时易顶梢枯死。

缺钼:作物缺钼以豆科作物最为敏感,一般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叶片叶脉间失绿,形成黄绿或桔红色的叶斑,严重时茎软弱,叶尖灰色,叶缘卷曲,凋萎以至坏死,继而向新叶发展,有时生长点死亡。豆科作物的根瘤小而色淡,发育不良,开花结果延迟。

一、氮素缺乏及过多表现症状

1、水稻: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叶色呈黄绿色,首先下部老叶从叶尖开始至中脉最

后扩展到全部叶片发黄,然后逐向上扩展,全株成淡绿或黄绿色。纤维素相对较多,植株刚挺,搞病力增强,结穗短

小,提早成熟。

2、大豆:大豆生长前期缺氮,植株矮小、分枝少,根瘤固氮能力下降,下部叶片呈淡绿色,并逐渐变黄而干枯。有时叶面出现青铜色斑纹。严重缺氮时,植株停止生长,叶片逐渐脱落,生育后期缺氮,大豆

秕荚增多,子粒蛋白质含量下降。

3、玉米:玉米需要大量的氮素,如果缺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就受到严重的影响。苗期缺氮植株生长缓慢,株型细瘦,叶片呈黄绿色,抽雄迟。旺盛生长期缺氮,叶片淡绿色,老叶从叶尖沿着中脉向叶片基

部枯黄,枯黄部分呈“V”型,叶缘仍保持绿色而卷曲,最后全部干枯、果穗小,产量低。4、小麦:叶片稀而小,叶色黄绿,植株细长,叶直立形,分蘖少,有些品种茎杆出现紫红色。穗短小,不实率高。

5、马铃薯:幼苗生长缓慢,苗色淡绿不新鲜。中、下部小叶边缘退绿呈淡黄色,向上卷曲,提早脱落,植株矮小,茎细小,分枝少,生长直立,块茎品质差。

氮素过多营养生长旺盛,茎叶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披散,互相遮荫、群体郁蔽、通风不良、茎杆软弱、易倒伏、组织柔嫩、易招虫害和病害,贪青晚熟,品质差,影响产量。

二、磷素缺乏及过多表现症状

1、水稻:水稻缺磷一般发生于苗期。插秧后新根发生慢,细小吸收养分能力降低,导致返青延迟,稻苗发僵紧束,分蘖少,叶形狭长直挺,不披散而呈“一柱香”状,叶色暗绿并带紫红色,老根变黄,穗小粒

少,干粒重低。

2、大豆、大豆缺磷叶色变深呈浓绿或墨绿色,叶片尖窄直立,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开

花后叶片呈现棕色斑点。严重缺磷,茎出现紫色,子粒小,根瘤小而且发育不良。

3、玉米:幼苗期缺磷、生长很慢,3叶后,下部叶片便出现暗绿色,此后从叶边缘开始出现紫色,叶缘卷曲,茎基部呈紫色,严重缺磷时,叶边缘从叶尖开始变成褐色,生长更加缓慢,开花期缺磷、雄蕊花

丝延迟抽出,果穗秃尖,弯曲畸形,行列不整齐,子粒不饱满,后期缺磷,果穗成熟延迟。

4、小麦:小麦磷素不足,植株瘦小,分蘖少,叶色深绿略带紫色,叶鞘上紫色特别显著,症

状从叶尖

向茎部,从老叶向幼叶发展,抗寒力差。

5、马铃薯:缺磷时植株细小,叶柄和小叶向上直立,叶片缩小,色暗绿,块茎易发生空心,薯肉锈斑,硬化煮不烂,产量低。

磷素过多对作物生长发育也不利。因为磷素过多时,强烈地促进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糖分。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厚而密集,叶色浓绿,营养生长缩短,提早成熟,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禾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增加,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系过分发达,数量多而粗,地上地下比例失调,繁殖器官过

早发育、早衰、空秕粒增多。三、钾素缺乏及过多表现症状

1、水稻:缺钾时叶色暗绿,呈青铜色,老叶软弱下垂,心中挺直,分蘖期前易患胡麻叶斑病,分蘖期以后,老叶叶面有赤褐色斑点,叶缘呈枯焦状,茎易倒伏和折断,根部褐色并生有黑根,抽穗提前,子粒

不饱满,空秕粒多,易感染纹枯病等病害。

2、大豆:大豆缺钾老叶边缘变黄,逐渐皱缩向下卷曲,但叶片中部仍保持绿色,而使叶片残缺不全,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下降,生育后期缺钾,上部小叶柄变棕褐色,叶片下垂而枯死,种子不饱,种皮

皱缩。

3、玉米:苗期缺钾生长缓慢,茎秆矮小,嫩叶呈黄色或黄褐色,植株节间缩短,叶片长,叶片与茎节的长度比例失调,老叶的叶尖和边缘出现黄色条纹,然后逐渐干枯,顶端呈火烧状,生育中后期,茎秆细

弱,易倒伏,果穗发育不良或出现秃尖,子粒小,产量低,品质差,子粒成熟晚。

4、小麦:小麦初期缺钾的症状是全部叶片呈蓝绿色,叶质柔软,叶尖向下卷曲,下部叶片的叶尖及边

缘退绿变黄,逐渐成棕色而枯萎,后期叶片呈烧焦的样子,茎秆细弱,弹性降低,常发生倒伏。钾素过多对农作物也产生不良影响,使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土壤含钾量过高时,甜菜的块根纤维化、

木质化,不便加工制糖。烟草钾素过多调制后增加烟叶吸水量,降低烟草品质。

四、钙、镁、硫缺乏表现症状

1、缺钙:钙元素有加固细胞壁的作用,从而增加作物的坚挺性。缺钙的植株往往表现为软弱无力,呈凋萎状。钙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差,病症首先发生于根部及地上幼嫩部分,幼叶卷

曲,脆弱,叶缘发黄,严重时,新叶细胞壁不能形成,细胞壁发生粘化现象,新生叶片的叶尖与叶尖粘连弯曲,不结实或很少结实。例如:水稻缺钙心叶枯死,新叶前端及叶缘枯黄,下部叶片大部分仍保持绿色。大豆早期缺钙,顶芽坏死,子叶变厚,胚叶的茎基产生大量黑斑,叶片斑纹密集茎秆木质化,晚期缺钙时叶色黄绿带红色淡紫色,落

叶迟缓。玉米苗期缺钙,新生叶片尖端和心叶叶尖相互粘连而形成弯曲,根腐烂而死亡。 2、缺镁: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镁叶片、叶脉间失绿,但叶脉仍呈现清晰的绿色,禾本科作物开始缺镁时,在叶片的叶脉上出现间断串珠状的绿色斑点,双子叶作物除叶脉间失绿外,还出现紫红色

的斑块,开花受抑制,花色苍白。钙、钾元素过多时,会抑作物对镁的吸收,加重镁的缺乏。例如:水稻缺镁叶片退绿发黄,下部叶片表现更明显。大豆缺镁时叶片、叶脉间失绿,老叶由边缘开始发黄,并产生棕色小斑点,后期缺镁叶片边缘向下卷,由四边向内变黄,并有早衰现象。玉米缺镁先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老叶叶脉间失绿严重,呈紫色的花斑叶,严重时叶片主脉两侧出现淡黄色至蓝

白色条斑。

3、缺硫:硫是农作物蛋白质的组成及叶绿素形成有关。缺硫时,植株呈现淡绿色,幼嫩叶失绿发黄,

严重缺硫时老叶变白,茎细长支根少,开花和成熟推迟,结实少。

例如:水稻缺硫叶色全面退绿,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细窄,分蘖差。大豆缺硫上部叶片叶色变淡,新叶黄化。玉米缺硫新生的叶片和鞘茎呈淡绿色。

“肥料三要素”:

植物对氮、磷、钾需要较多,而土壤又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经常要通过施肥来供应作物的需要,故称它们为“肥料三要素”

氮:作物产量来源于光合作用,施用氮素能促进植株生长,增大叶面积,从而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氮素过多,则茎叶徒长,成熟期延长,只长秧苗不结果实;氮素缺乏,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产量。

磷:磷是一切生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参与植物内糖类和淀粉的合成和代谢。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农作物更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增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增多穗粒,籽实饱满,提高谷物、块根作物的产量。充足的磷营养可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否则,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影响即使以后大量补给也难于完全弥补。

钾:钾可加强植株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延缓叶片衰老。增施钾肥,可促进

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使茎秆增粗、抗倒,并能增强植株抗寒性。缺钾植株节间缩短,叶面积缩小,叶片失绿、枯死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1. 氮(N)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黄化。 氮素过量:贪青徒长,开花延迟,产量下降。 2. 磷(P)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促进糖运转;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磷素过量:呼吸作用过强;根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过快;抑制铁、锰、锌的吸收。 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缺磷叶片变紫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受阻,糖分累积,形成花青素(紫色) 3. 钾(K)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体中,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钾素缺乏: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色,渐次枯萎,但叶脉两侧和中部仍为绿色;组织柔软易倒伏;老叶先发病。 钾素过量:会由于体内离子的不平衡而影响到其他阳离子(特别是镁)的吸收;过分木质化。 抗旱原理:钾离子的浓度可提高渗透势,利于水分的吸收;

抗倒伏原理:促进维管束木质化,形成厚壁组织; 抗病原理: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向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等)转变,减少病菌所需养分; 4. 钙(Ca)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 钙素缺乏:生长受阻,节间较短,植株矮小,组织柔软,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开始变黄并逐渐坏死,幼叶先表现症状。钙素过剩:不会引起毒害,但是抑制Fe、Mn、Zn的吸收。 5. 镁(Mg)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 镁素缺乏:根冠比下降;高浓度的K+、Al3+、NH4+可引起Mg缺乏; 镁素过量:茎中木质部组织不发达,绿色组织的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6. 硫(S)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呼吸作用、脂肪代谢和氮代谢和淀粉合成。组成维生素B1、辅酶A和乙酰辅酶A等生理活性物质。 硫素缺乏: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面粉的烘烤质量; 蛋白质合成受阻,与缺氮症状类似,但是先出现在幼叶。 7.铁(Fe)生理功能:微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参与植物呼吸作用;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

钾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

钾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钾肥的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和硝酸钾。硫酸钾是能提供中量元素硫的无氯钾肥,硫酸钾相对氯化钾来说适应性更强。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氮、磷肥施用量的日益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在不断提高,土壤中的钾素在迅速减少,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更为明显。田间试验表明,钾肥是农作物增产的主要肥料成分,施用钾肥不仅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可改善农作物(包括经济作物)的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使作物生长健壮,并可提高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 据农业科学院对我国土地情况的调查,我国土壤缺钾现象,正从南方向北方扩展,缺钾面积也逐年增大,缺钾已成为许多地区农作物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钾资源相对短缺,总体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3%,近些年产量有较大的增长,尽管如此,我国钾肥对进口的依存度仍然保持在70%以上。目前,国内现有的钾肥产能主要集中在青海格尔木及新疆罗布泊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未来开发的重点。

我国生产的钾肥主要品种是氯化钾和硫酸钾,硝酸钾的生产近几年才开始,产量很小。目前我国钾肥生产企业有50家,钾肥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K20计,未标明者下同),2001年总产量为86万吨,其中氯化钾产量为36万吨,而我国氯化钾总生产能力约100万吨/年(实物)。目前我国硫酸钾生产企业已达40多家,形成能力约120万吨/年(实物);我国目前农用硝酸钾的生产量很小。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我国共施用钾肥418万吨,其中,国产钾肥86万吨,进口钾肥354万吨,进口钾肥约占钾肥消费总量的85%。根据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钾肥消费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预计2005年我国钾肥需求量约为700万吨/年。与现有能力相比,我国钾肥自给率仅有17%,尚缺口580万吨/年。 钾肥进口对我国市场有很大影响。目前进口钾肥对国产钾肥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口钾肥对国产钾肥影响最大的是硫酸钾和硝酸钾,国外公司为打开中国硝酸钾产品市场,以低于国际市场50-100美元的价格销售,严重抑制了国内硝酸钾肥料工业的发展。 世界上钾盐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工业储量在200亿吨以上,估计的总资源将超过1400亿吨。而我国钾资源工业储量仅1.47亿吨(KCl计),地理位置偏僻,开采条件差,品位低(卤水氯化钾含量为1.5%-3.2%),生产难度大。我国是一个钾盐资源匮乏的国家,几乎没有可利用的固体钾盐资源,液体盐湖资源不到世

氨基酸对农作物的作用

氨基酸对农作物的作用 随科学技术的创新,化学家们让氨基酸登上农业的历史舞台,使它在无污染方面大显身手。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它们都含有一定量的氮素,正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把氨基酸制成的肥料,喷洒在农作物上,农作物像人吃了“补药”一样,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在蔬菜和瓜果上施用,也会使人得到满意的效果。日本科学家用脯氨酸万分之四的溶液喷洒到玉米上,玉米产量提高20%,只要它喷洒到水稻、黄瓜上,产量均提高15%。日本农业科技人员还将甘氨酸拌人无污染的磷、钾肥中,可增加农作物对磷、钾元素的吸收。甘氨酸本身也起到氮肥的作用美国科学家证明,甘氨酸对甘蔗的生长起特殊作用,如1亩地用85%的甘氨酸溶液0.2公斤洒喷,成熟时甘蔗的糖份可增加13%;此外,还可用谷氨酸钠溶液浸泡大豆种子,大豆生长旺盛,产量大增。氨基酸配成的农药功能十分良好。能起到植物“抗菌素”的作用。实践证明,直接使用各种氨基酸能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各种疾病。如印度科学家辛格用低浓度的蛋氨酸喷在水稻上,防止了水稻腐根菌的侵害。同时蛋氨酸能杀灭黄瓜茎上的许多寄生病菌。日本科学家用万分之五浓度的DI一苏氨酸3O毫升喷于柠檬树上,有效地抵抗黑斑病。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把色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等喷洒于农作物上,都有抵抗和消灭农作物病菌的效果。氨基酸农药还有除草作用。根据近年统计,用氨基酸衍生物研究成功的除草剂,形成的专利已有100多个已形成一大类无污染的除草剂。七十年代初德国化学家合成了N—磷酸甲酯甘氨酸,在玉米和大豆田里试用表明,每亩只用1.5公斤就可消灭一切杂草。相继日本化学家合成一种广谱除草剂——硫代氨基酸,它可消灭一切杂草,而且对人畜无害。氨基酸农药可以灭虫或驱虫,例如南瓜子和使君子等药物作驱虫剂,现代化学家研究,其中有效成分就是氨基酸。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傲了一个试验,他用10%浓度的半胱氨酸和饱和蔗糖溶液拌合杀黄瓜蝇,20天后黄瓜蝇全部死亡。更有研究人员用4%的月桂酰肌氨酸杀灭体虱,两分钟后体虱全部死亡。氨基酸做成农药和化肥,从理论和实践上已知绝不会蛤环境、空气、水源、土壤造成污染,更不会使农产品(粮食、蔬菜、水果等)带有潜伏性的危害。在这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里,农业生产无污染化已提到科技人员的面前,只有更新当前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氨基酸的生理功能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成为肽与蛋白质。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均是有机生命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些氨基酸除可形成蛋白质外,还参与一些特殊的代谢反应,表现出某些重要特性。(1)赖氨酸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赖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氨酸为合成肉碱提供结构组分,而肉碱会促使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往食物中添加少量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与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进食欲、促进幼儿生长与发育的作用。赖氨酸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积累,加速骨骼生长。如缺乏赖氨酸,会造成胃液分沁不足而出现厌食、营养性贫血,致使中枢神经受阻、发育不良。赖氨酸在医药上还可作为利尿剂的辅助药物,治疗因血中氯化物减少而引起的铅中毒现象,还可与酸性药物(如水杨酸等)生成盐来减轻不良反应,与蛋氨酸合用则可抑制重症高血压病。单纯性疱疹病毒是引起唇疱疹、热病性疱疹与生殖器疱疹的原因,而其近属带状疱疹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的致病者。印第安波波利斯Lilly研究室在1979年发表的研究表明,补充赖氨酸能加速疱疹感染的康复并抑制其复发。长期服用赖氨酸可拮抗另一个氨基酸――精氨酸,而精氨酸能促进疱疹病毒的生长。(2)蛋氨酸蛋氨酸是含硫必需氨基酸,与生物体内各种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当缺乏蛋氨酸时,会引起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或不增加体重、肾脏肿大和肝脏铁堆积等现象,最后导致肝坏死或纤维化。蛋氨酸还可利用其所带的甲基,对有毒物或药物进行甲基化而起到解毒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农作物分类作物是由于长期适应原产地自然环境的结果,在栽培过程中对温度、光能、水分等条件有一定要求,由此而制约着作物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 从温度条件看,全世界4种不同的温度地带都各有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种类。①寒温带。有春小麦、春大麦、春燕麦、黑麦、粟、黍稷、马铃薯、豌豆、蚕豆、亚麻、甜菜等;②温带。有冬小麦、冬大麦、粟、高粱、大豆、蚕豆、菜豆、油菜、向日葵、大麻等;③亚热带。有水稻、玉米、高粱、甘薯、大豆、菜豆、油菜、花生、芝麻、油桐、桑、茶、棉、黄麻、红麻、苎麻等;④热带。有水稻、甘薯、木薯、花生、海岛棉、咖啡、可可、橡胶树、油棕、黄麻等。但这种适应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的变异,经过天然或人为的选择,也能改变其本性。如水稻、玉米、高粱本为喜温作物,通过多年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可以产生生育期短、耐寒力强的品种,能在北纬50°、南纬40°处栽培。甘薯、棉花、苎麻的一些品种也可引种到北纬40°,木薯可引种到北纬25°。同时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 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生长而形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都能发育成熟,是属于光照中性作物。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耐旱能力,一般可以用标志蒸腾力大小的蒸腾系数表示。蒸腾系数小的作物,如粟、黍稷、高粱、玉米、大麦、黑麦、花生、向日葵等,一般比较耐旱;而蒸腾系数大的作物如薏苡、燕麦、荞麦、大豆、蚕豆、豌豆、油菜、黄麻等则耐旱力较差。有些作物如水稻不仅喜湿,其根系且可浸在水中而无碍生长。至于小麦、马铃薯、甘薯、甘蔗、甜菜、芝麻、棉花等则属于“干湿中间类型作物”。 此外,作物对土壤酸碱程度的不同敏感性,也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大致高粱、苏丹草、田菁、苜蓿、向日葵、甜菜等较能耐盐碱;而稻、燕麦、黑麦、荞麦、马铃薯、甘薯、茶等则较能耐酸。大多数作物适宜于中性土壤。 作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草本作物从春季播种萌发到秋季成熟收获,其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甜菜、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甘蔗、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和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和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完成。人们强调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这仅仅是由于植物与土

钠元素对植物的危害和钾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钠元素对植物的危害和钾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以下是钠元素对植物的危害和钾元素对植物的作用详解。 一.钠离子对植物的危害 盐碱对植物可造成两种危害:一是毒害作用,当植物吸收进较多的钠离子或氯离子时,就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里的钠离子浓度过高时,细胞膜上原有的钙离子就会被钠离子所取代,使细胞膜出现微小的漏洞,膜产生渗漏现象,导致细胞内的离子种类和浓度发生变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因盐分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还会引起原生质凝固,造成叶绿素破坏,光合作用率急剧下降。此外,还会使淀粉分解,造成保卫细胞中糖分增多、膨压增大,最终导致气孔扩张而大量失水。这些危害,都会造成植物死亡。二是提高了土壤的渗透压,给植物根的吸收作用造成了阻力,使植物吸水发生困难。结果植物体内出现严重缺水,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无法进行;同时,还会出现细胞脱水、植株萎蔫,最后导致植物死亡。 二.钾对植物的作用 1、酶类活化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酶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酶将各种分子聚集在一起,促成化学反应的进行。植物生长过程所涉及的60多种不同类型的酶均需要钾加以“活化”。钾可改变酶分子的物理构型,使适宜的化学活性位置暴露出来,参加反应。细胞的含钾量可决定酶的活化量,进而决定化学反应的速度,因此,钾进入细胞的速度可控制某一反应进行的速度。钾对酶的活化作用或许是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2、水分利用 钾在植物根系内积累从而产生渗透压梯度,使水分吸入根系。缺钾植株吸水能力减弱,遇供水不足时,较易遭受胁迫。植株亦依靠钾素来调节其气孔(叶片与大气交换二氧化碳、水蒸汽和氧气的孔隙)的启闭。气孔作用的正常发挥有赖于供钾充足。当钾进入气孔两侧的保卫细胞时,细胞因充水而膨胀,孔隙张开,使气体能自由进出。当供水不足时,钾则被泵出保卫细胞外,孔隙关闭,以防水分亏损。若供钾不足,气孔将变得反应迟钝,造成水蒸汽逸损;反之,供钾充足的植株则不易遭受水分胁迫。 3、光合作用 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糖分这一过程最初形成的高能物质是三磷酸腺苷(ATP),ATP 继而作为能源用于其他化学反应。钾离子可以使ATP生成位置的电荷保持平衡状态。当植株缺钾时,光合作用和ATP 生成速度均减慢,因而所有依靠ATP的过程都受到抑制。钾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较为复杂,但在调节光合作用方面,钾对酶的活化和在ATP制造过程的作 用比它对气孔的调节作用更为重要。 4 、糖分运输 植物通过韧皮部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供利用或贮藏起来。植物的运输系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的情况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一、各种元素的作用 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和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精)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 的营养元素(精) 各种农作物的秸杆含有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直接还田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我区2007年承担了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 在上级业务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任务,并获得显 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主要的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永川区位于重庆市西部,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是渝西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 辖22个镇(街)、总人口107万,其中农业人口79万,全市总耕地面积75万亩,有35%的耕地是可排可灌,75万亩耕地有5个土类、8个亚类、17个土属、63个土种,水稻土类占耕地面积的81.63%,紫色土类占耕地面积17.18%,两项合计占耕地面积的98.81%,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10余万亩,人均占有粮食量达到481公斤,单位面积生产能力450公斤,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但是近年来在粮食生产上农民偏施化肥较严重,很少施猪、牛、羊鸡、兔粪、土渣肥等有机肥,秸杆还田也很少,大量秸杆用于材烧,或者直接在田土里焚烧,造成空气污染,降低秸杆肥效,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粮食产量不高,降低了种粮效益,并且长期施用化肥,造成了大量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全区旱地有机质平均含量 1.1%,稻田有机质平均含量1.7%,有很大一部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1%,微生物分解活动就大大减弱,结果土壤中氮、 磷、钾的速效养分含量降低,直接降低了土壤的肥效,间接增加化肥施用量,增加生产成本,

降低粮食产量,况且永川区土壤里缓效钾的含量比较丰富,经过目前对土壤的化验,一般在150-900 mg/kg,它一般不能被作物吸收,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激活它,变成速效钾,再被作物吸收利用。由此可见,在我区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项目,非常必要。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主要是围绕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农民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的意识,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因此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项目对促进. 我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技术内容及完成情况 1.项目实施年度、地点、面积: 2007年项目计划在朱沱、何埂、五间、仙龙、三教、板桥6个镇实施3.6万亩, 其中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 3.15万亩,使用腐熟调节剂6.3万公斤;墒沟埋草(秆)耕作培肥技术模式0.45万亩。实际在6个镇实施了3.66万亩,超任务600亩,其中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实施了 3.20万亩,墒沟埋秆耕作培肥技术模式实施了0.46万亩。通过重庆市农技总站招投标,使用了成都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莱特”微生物腐熟剂9000包,实施8955亩,北京市系圃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圃园”微生物催腐剂13625公斤,实施6813亩,两项合计占土壤有机质肥力提升试点补贴项目面积的43.1%,其余全部为秸秆直接还田。 2.项目实施应用的技术模式: (一).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 A、选择适宜区域 选择有水源保障的冬闲一一季中稻、油菜-水稻等耕作方式的稻田。 B、技术要点 (1)、冬闲一一季中稻耕作方式:水稻收割后,秸秆均匀撒施田面,亩施用厌氧性秸秆腐熟剂2公斤,灌深水泡田。次年视田水深度,放水免耕栽插中苗秧,田水插秧深度1?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矿物元素对农作物生长中的作用

礦物元素對農作物生長中的作用 “農業地質學”是一門交叉學科,許多人還比較陌生,事實上它的客觀現象經常在我們身邊存在,例如廣西的特色作物容縣沙田柚,這個特定地域的農作物,果實產量、品質跟其他地方比,差異特別大,俗話說“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除了作物生長的氣候環境外,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它所處的地質環境不同,也就是說由於土壤中所含營養元素組合不同,才有了我們身邊這麼多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礦物元素在農作物生長中的功能,主要是參加農作物內含有機物質的形成起活化作用,是酶類、葉綠素、蛋白質、糖分、脂肪、芳香物質不可缺少的組分。 在一般人印象中,作物的生長所需營養元素就是N、P、K,其實根據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看法,作物生長最少需要C、H、O、N、P、K、Ca、Mg、S、Fe、Zn、Cu、Mn、B、Si、Cl、Mo等17種營養元素。 綠色植物給人的印象大多是花、葉片、莖稈和果實,再深入瞭解下去,在作物一生中,各種元素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氮是植物構成全部蛋白質的重要成分,植物枝葉茂盛,離不開氮元素,氮元素對植物的生長起著關鍵作用。 磷的主要作用在於促進光合作用、參與細胞核蛋白、澱粉素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內能量代謝物質運移的媒體。 鉀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代謝活性酶的存在有密切關係,鉀充分時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就好。鉀俗稱品質元素。 而鋅在植物生長中是伸長生長的必須元素,是促進蛋白質、各種酶的組成部分,一旦植物缺鋅,就會出現作物生長緩慢,孱弱,俗稱小老苗。 而硼又對作物的開花、坐果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土壤中缺硼元素,往往造成作物減產。 硒是農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農產品中硒的含量在限量指標內,就會顯著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防治心血管疾病、預防衰老,延年益壽等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又被人們稱為生命元素。 同樣,鈣、鎂、矽、鋁、鐵、錳、硼等等元素在植物的一生中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參與農作物葉綠素形成功能的,有緩解植株中毒

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 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 (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 (2)中量营养元素Ca、Mg、S; (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 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 (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 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 土壤类型土壤pH<6.0 土壤pH 6.0-7. 0 土壤pH>7.0 沙土、氮、磷、钾、钙、镁、铜、氮、镁、锰、硼、铜、锌氮、镁、锰、硼、铜、锌、铁 锌、钼 轻壤土氮、磷、钾、钙、镁、铜、钼氮、镁、锰、硼、铜氮、镁、锰、硼、铜、锌 壤土磷、钾、钼锰、硼锰、硼、铜、铁 粘壤土磷、钾、钼锰硼、锰 粘土磷、钼硼、锰硼、锰 髙有机质土磷、锌、铜锰、锌、铜锰、锌、铜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要素

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要素 天气与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季节的循环还是区域间的不同所造成的地域性差异都会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了解不同气象要素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种影响。 一、温度影响 温度是农业气象观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温度决定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农业气象观测中,要做好作物生长三基点的观测,即最适宜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适宜温度时,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其生长基本停止。同时做好昼夜温差的观测,白天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累积量越大,农作物的产量就越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白天的温度越高,其光合作用越强;晚上的温度越低越好,因为温度低可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在选择农作物品种是,要明确该作物是否能适应当地的温度。 农业界限温度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之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日平均温度。稳定大于0℃的时期为适宜农耕期,其初日与终日和土壤结冻与解冻相近;稳定大于5℃的时期为越冬作物生长活动期(冬小麦生长活动的起始温度为3℃)和喜凉早春作物的播种期;稳定大于10℃的时期为越冬作物生长活跃期和喜温作物生长活动期,其初日是水稻、棉花等喜温

作物开始播种日期;稳定大于15℃的时期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期和茶叶的可采摘期,其初日是水稻适宜移栽期,终日是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稳定大于20℃的时期是喜温作物旺盛生长期和耐寒的晚稻安全齐穗期,其初日是水稻分蘖迅速增长开始期,终日是耐寒的水稻安全齐穗大秋作物灌浆的下限日期。 二、光照影响 影响作物生长的光照因素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2者缺一不可。根据农作物对于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以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以及中间性作物。长日照作物对于每天光照时间要求较多,一般超过14 ~17 h 才会形成花芽,日照愈长,发育愈快,如小麦、马铃薯、油菜等;而短日照作物需要每天的日照时间一般不超过12h,日照愈短,发育愈快,如水稻、玉米、大豆等;中间性作物对日照长短不敏感没有要求,如荞麦、茄子等。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光能调节农作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因此光照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光照与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在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相应的增加。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光照强度过强时,会破坏原生质,引起叶绿素分解,或者使细胞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光照强度弱时,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的情况讲课稿

农作物需要各种元素 的情况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一、各种元素的作用 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和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和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以光谱、光照强度、日照时间、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太阳辐射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部分。而光谱成分是植物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在太阳光谱中,对于植物生活其最重要的是可见光部分(波长0.04μm~0.76μm),但紫外线(波长0.01μm~0.4μm)和红外线(波长0.76μm~1000μm)也有一定的意义。不同波段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和支配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太阳光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形态建成的作用。 太阳辐射不同光谱对植物的影响如下:1)波长大于1.00μm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热能,影响植物体温和蒸腾情况,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2)波长为1.00~0.72μm的辐射,只对植物伸长起作用,其中波长为0.72~0.80μm的辐射称为远红外光,对光周期及种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与果实的颜色3)波长为0.72~0.61μm的红光、橙光可被叶绿素强烈吸收,某种情况下表现为强的光周期作用4)波长为0.61~0.51μm 的光,主要为绿光,表现为的光合作用与弱成形作用5)波长为0.51~0.40μm的光,主要为蓝紫光,被叶绿素和黑色素强列吸收,表现为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6)波长为 0.40~0.32μm的光,外辐射起成形和着色作用,如使植物变矮,颜色变深,叶片变厚等7)波长为0.32~0.28μm紫外线对大多数植物有害8)波长小于0.28μm的远紫外辐射可立即杀死植物。 此外,有科学实验证明,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可见光中的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这类光能抑制职务的伸长,而是其形成粗矮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钾: 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含钾高的叶片比含钾低的叶片多转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条件下,钾肥的效果就更显著。此外钾还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氮素的代谢、使植物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由于钾能够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茎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加强。此外,由于合成过程加强,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单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减少了病原生物的养分。因此,钾充足时,植物的抗病能力大为增强。例如,钾充足时,能减轻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钾能提高植物对钾能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状况的忍受能力。 缺乏钾的症状是:首先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并渐次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呈焦枯焦状,最后叶脉之间的叶肉也干枯,并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 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磷酸化作用、脱羧作用关系密切。植物缺镁时的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开始时,植物缺镁时的症状表现在叶的尖端和叶缘的脉尖色泽退淡,由淡绿变黄再变紫,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铁: 铁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需的,缺铁时便产生缺绿症,叶于呈淡黄色,甚至为白色。铁还参加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它是一些酶的成分。由此可见,铁对呼吸作用和代讨过程有重要作用。铁在植物体中的流动性根小,老叶子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而它不能被再度利用。因此缺铁时,下部叶片常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缺铁症状:缺铁时,下部叶片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铜: 铜是植物正常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植物中有许多功能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酚酶、漆酶等都含有铜。它还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因此铜与叶绿素形成有关。不仅如此,钢还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这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铜能催化若干植物过程在氮的代谢中,缺铜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氨基酸的比例发生变化,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缺铜可抑制光合作用的活性,使叶片畸形和失绿;在木质素的合成中,缺铜会抑制木质化,使叶、茎弯曲和畸形,木质部导管干缩萎蔫。缺铜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并干枯,

1.1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1.1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要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元素,首先应知道植物体的养分组成。通过化验了解到,植物体干物质中约有70多种化学元素。但是通过生物试验,目前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和氯,。其余的并非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那么,根据什么条件确定这16种营养元素是植物所必需的呢?这是有严格标准的。确定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3 条标准: ⑴如果缺乏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从种子到形成种子的全过程,也称为生命周期。 ⑵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就会出现专一的缺素症状,只有补给这个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如果补给其它的营养元素则不能消除症状,换句话说,必需元素之间是不能代替的。 ⑶该元素必须是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并有具体的生理作用,而不是起改善环境条件的间接作用。 通过对许多作物所做的测定了解到,作物体内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是不相同的。根据作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可以把16种必需营养元素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包括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现在也有学者提出镍是第17 种必需营养元素。 那么作物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从哪里获取呢? 在碳、氢、氧和氮、磷、钾大量元素中,碳、氢、氧3种元素是作物需要量最多的,它们构成植物体干重的95%,来源于大气和水;氮、磷、钾的含量占植物体干重不足5%,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在千分之几以上。其中有小部分氮素来自空气中的氮气,只有豆科作物才能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获取。钙、镁、硫3种中量元素,主要靠土壤供应。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微量元素,它们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很少,大约在百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图1-1)。 必须指出:虽然除碳、氢、氧以外,其他的必需营养元素都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但是,并非土壤中所有的养分都能被植物吸收。有些形态的养分作物是不能吸收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养分是以什么形态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 碳、氢、氧是以水(氢和氧)和气体(二氧化碳和氧)形式被植物的根系或叶片吸收利用,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等13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是以可溶性的矿质态(离子态)被植物根系吸收的。这说明两点:第一,土壤是植物的“养分库”。第二,矿质养分对植物的重要性。这也就是矿质营养学说的实质。正因为植物的营养绝大部分是矿质态养分,才出现了化学肥料工业的兴起和各种化肥的大量生产与应用。 总之: ⑴目前国际公认的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6种。 ⑵除碳、氢、氧、来自大气和水,其余13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来自土壤。土壤是植物的“养分库”。 ⑶植物只能获取土壤中的矿质态养分,而化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矿质态养分的不足,这是矿质营养学说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