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目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目

1.1产业: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或劳务上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总和。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产业为对象,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中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地区分布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认识这些规律的方法。
关于研究对象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产业组织理论(欧美渊源)
第二种:涵盖产业之间、产业内企业之间(我国大多数学者)
1.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最优化方法2、博弈论方法3、投入产出法4、计量经济学方法5、案例研究法
1.3产业分类方法
生产结构分类法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Ⅰ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第Ⅱ部类)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3、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克拉克、库兹涅茨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SIC(具备条件: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1、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2、中国标准产业分类
(四)其他分类法
1、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2、产业地位分类法 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行产业
3、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
2.1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
2.2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1、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2、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具体分类和分析3、提出了生产同类产
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的关系问题4、界定“产品差异”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5、提出并讨论了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问题
2.3 SCP范式
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
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市场结构。
市场

结构: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具体包括企业制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合谋等。
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主要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产品质量及多样性等。
2.4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两大特点:一是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1、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德姆赛茨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认为如果高集中市场中长期出现高利润率,只能说明该市场中大企业高效率经营。(“效率主义者”)
3、修改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
4、他们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反垄断政策立场)
5、芝加哥学派所考虑的反垄断政策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的效率性,反托拉斯的目标就在于促使自愿的使用尽可能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性。
6、芝加哥学派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进行干预,认为大企业形成和生产的集中是通过企业内部或外部增长来实现的。
2.5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2.6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市场容量、企业的垄断动机、政策因素)
产品差异化(客观/主观产品差异)
进入壁垒(结构性/行为性/政策性进入壁垒)
3.1伯川德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1、某产品市场上仅有两家企业,高进入壁垒阻止了其他企业进入
2、两家企业生产同质性产品
3、面临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p=a-bQ和不变的边际成本c1=c2=c,固定成本为0
4、每一家企业都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数量,分别为q1和q2,q1+q2=Q
5、两家企业同时进入市场并分割市场份额,仅在

一个时期就价格制定进行博弈,每方在做决策时,假定对方的价格为既定,各自目标为利润最大化
3.2合谋:在现实经济中,寡头会意识到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在决策时会考虑到对方的反应,从而会意识到,如果它们之间协调生产与定价,就可以通过限制产出和提高市场价格来增加共同利润以及单个利润

3.3促成合谋的因素
1、提高行业价格水平的能力2、卡特尔企业间的成本或需求相近3、较低的组织成本4、较低的察觉欺骗成本5、较低的严厉惩罚预期
3.4规模经济: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规模经济:由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部分组成
工厂规模经济是从设备、生产线、工艺过程等角度提出的
企业规模经济是指若干公车通过水平和垂直联合组合的大经营实体来降低成本
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4.1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基本条件
1、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P>MC)2、企业必须了解或能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且各个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必须是不同的,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随购买量而变化3、企业必须能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阻止(限制)转卖
1、提供不可能转卖的服务2、只对初次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担保3、改变产品成分4、增加转卖的交易成本5、合同限制6、纵向一体化7、政府干预
4.2非线性定价
单一两段收费:企业先对消费者收取一笔购买权费,然后再收取每单位的使用费。
两种两段收费:如果企业知道两种类型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人群中的分布,但不知道具体某一个消费者属于哪一类,此时可向消费者提供两种不同的收费安排供其选择
4.3纵向一体化的动机
1、降低交易成本2、降低资产专用性投资的风险3、解决有限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4、提高投入品选择效率5、消除市场垄断势力6、实施价格歧视7、保证投入品的供应8、消除外部性9、避免政府干预
4.4纵向约束的主要动机
1、避免双重垄断加价2、避免销售商之间的搭便车(广告、产品展示、培训)3、避免制造商之间的搭便车4、解决因销售商之间缺乏协调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
4.5非价格约束的主要形式
1、数量强制2、独占区域3、限制销售商数量4、制造商替销售商做广告5、制造商监督每家销售商的销售努力并对其进行补偿6、专卖或排他经营7、抽成
4.6产品差异基本特征
横向差异,是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资源数量一样,但在设计中却存在差异的产品
(产品所提供的基本功能都

一样,但因为外观或设计上的差别使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偏好,选择不同的品牌)
纵向差异,是按照某种品质要求,所生产的一系列产品之间的差异。它们之间是一种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差异,高质量产品一般要比低质量产品生产耗用更多的资源。
4.7豪特林线性城市模型
假设条件
1、消费者沿着一条有限长度的直线均匀分布,每个时期每个消费者都购买一单位产品,产品需求完全无弹性
2、生产的边际成本为常量,企业可以无代价地改变生产位置
3、生产者数目固定,通常限定为两个,而且各自只有一个生产地点
4、单位产品的单位距离运输成本为常量
结论:只有当产品是同质的(位于产品或地理空间的同一位置时),伯川德均衡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差异化产品下,作伯川德预期的企业将索取不同的价格,且所有价格都高于边际成本;产品差异赋予了企业市场势力。
4.8广告与信息性产品差异
商品的三种类型
搜寻性商品:消费者在消费前即可由商品属性进行评估
信任性商品:商品的质量在消费后仍难以确定(依赖于卖方的良好保证)
4.9信息性广告:描述产品的存在、特征(如重量、尺寸、速度)和销售条件(如价格)。
信息性广告的降价效应
1、信息性广告传递了有关产品特征的客观信息,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这些信息比较了解
2、市场需求向同类可比产品中价格相对较低、质量较高的产品转移
3、经过一个时期的均衡循环过程之后,市场中同类产品价格的下降
劝说性广告:意在增加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喜爱程度。
劝说性广告的提价效应
1、夸大产品之间的差异,改变消费者偏好,最终锁定消费者
2、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变小,同时也提高了市场的进入壁垒
3、搜寻成本与价格提升

5.1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
1、规模经济: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取决于:市场容量OM的大小;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
2绝对成本优势: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 ①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 ②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品的供应渠道 ③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④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某些技术专长的人才 ⑤进入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
必要资本量:新企业进入市场时必须投入的资本(产业、技术、生产、销售、资本密集程度)
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消费外部性,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增加,将提高全部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进而增加消费者的

需求(直接网络效应、间接网络效应)
①直接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例如传真机、电话、在线服务、E-mail等
②间接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基础/辅助产品,硬件/软件范式)
5.2常见的进入阻止策略
进入阻止: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障碍
1、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2、干中学(与新进入企业相比的成本降幅、学习花费时间)
3、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垂直一体化、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4、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产品扩散策略、提高转换成本、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5.3掠夺性定价及应用
掠夺性定价理论主要包括认为掠夺性定价非理性、不符合厂商的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芝加哥学派理论,以及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认为掠夺性定价是厂商理性行为的后芝加哥学哦理论。
信号传递模型:存在一个和信号接受者利益相关的参数,该参数值不能被信号接收者直接观察到,只能根据相关信息推断,而信号发送者可通过有代价的行动影响该参数的推断值,进而影响信号接受者的行动选择
信号阻塞模型:博弈方均不知参数值,信号发送者的行动不能被信号接受者观察到,信号发送者的行动影响信号接受者可观察到的一个变量的分布,从该变量可推断该参数值
6.1产业关联的基本概念
产业关联: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方式: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6.2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
影响力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部门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时对各供应部门的需求波及程度
影响力系数>1,该产业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上

感应度系数:如果各个部门都增加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某一产业部门受此感应而产生的需求影响程度
7.1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3、产业结构的改进是经济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产业结构的状况是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5、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7.2主导产业的转化规律
1、农业主导2、轻纺工业主导3、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主导4、低度加工型工业主导5、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主导6、第三产业主导
7、信息产业

主导
7.3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
霍夫曼定律:随着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系数不断下降
结论:霍夫曼比例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特别是符合工业化的前期发展趋势
缺陷:(1)不能全面反映产业变动趋势
(2)轻工业和重工业与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并非存在完全对应关系
(3)会使人产生“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工业化必然要求”的错误认识
(4)未说明产业结构服务化的趋势
修正:(1)纠正了“投资品工业”的概念,认为重工业应包括钢铁、机械、化学三大部门
(2)认为重工业的发展有一个饱和点,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发展速度就要减缓,产业结构会出现新的特征,即服务业、信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7.4罗斯托主导产业理论六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2、起飞前提阶段3、起飞阶段4、成熟挺进阶段5、高额民众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7.5刘易斯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假设条件
1、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
2、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取决于农业的人均产出水平
3、城市工业中利润储蓄倾向高于农业收入中储蓄倾向
基本内容(条件至结论)
工业生产可以从农业中得到劳动力无限供给
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也远低于工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
产生一种累积效应,即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不断降低,直到平衡
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实现工农业经济平衡发展
前提条件
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能全部被工业吸纳;
城市中也存在劳动力供给而已满足或超量供给的问题。
7.6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循环顺序: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
工业结构升级:劳动、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
7.7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特征:演进方向
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
3、低附加值——高附加值
4、低加工度产业占优——高加工度产业占优
7.8产业结构合理的标志及概念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标志
1、各大类产业之间、各大类产业内部的具体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合理
2、产业结构与需

求结构相适应
3、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协调
4、产业结构中产业类型构成恰当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觉得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