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演讲稿 新时代的“革命英雄”

演讲稿 新时代的“革命英雄”

新时代的“革命英雄”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的“革命英雄”。

说到“革命”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周易》中:“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一词的本义是变革天命,比如刚才说的汤武革命,还有近代的辛亥革命等等。后来“革命”一词不仅用于朝代更替,现在,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深刻质变,我们也称之为革命。

说到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产业革命英雄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顶云经验”的发起人之一,如今已经80岁高龄的陈高忠老人。

据陈高忠回忆,在1976年,顶云乡陶家寨还在以“大集体”的方式进行生产,粮食产量根本就上不去。许多家庭在过完春节后就已经断粮。

由于陈高忠在贵阳修过铁路,有些见识,所以大家想把他推举为生产队长,来改变这个困境。一开始陈高忠有些犹豫,因为他明白粮食产量上不去根本原因还是生产管理方式落实。如果现在的管理方式不改变,那么谁当队长都一样。于是陈高忠就率先提出了“包产到组”。他的这个想法把大家都吓一跳,这和当时的生产方式是相违背,一旦被发现是要挨批斗的。但是为了吃饱饭,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陈高忠的意见,并且决定悄悄的进行。

到了秋天收粮的时候,陶家寨zhài粮食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两倍多,人均口粮从原来的106公斤增加到252公斤,人均收入从原来的56元增加到200多元。陈高忠的大胆尝试让大家信服了。可是陈高忠还在思考,能不能把土地再分到户,那样粮食肯定能大幅度上升。不过要是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

路”的帽子,那是要坐牢的。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陈高忠还是毅然决定,带着大家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年的粮食产量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

1982年“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顶云经验”,成为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一声春雷,响彻全国。而探索“顶云经验”的艰难过程,也凝结成“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顶云精神”,为后人传颂。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现已经80岁的陈高忠老人继续带着他的“顶云精神”活跃在我们的农村改革一线。40年前,他敢为人先,亲手把土地分到各户,40年后,他又敢于担当,带动群众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目前,村合作社已流转土地700多亩,其中发展葡萄种植150亩,预计亩产值能达到10000元。

陈高忠是我们农村改革的一位革命者,当然,我们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革命者,有绝壁凿“天渠”,壮志凌山河的黄大发;有大国重器,深探苍穹的天眼之父南仁东,还有“拉长了天,扯宽了地”的“海雀愚公”文朝荣。他们是先驱,更是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而今我们正处在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中,我们定会沿着各位前辈的方向,感恩奋进,在这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继续追寻我们的中国梦。

这些新时代的“革命英雄”和战争时期的“革命先烈”们一样,他们一生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于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光荣,必将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