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元地概念及其作用.doc

网元地概念及其作用.doc

网元地概念及其作用.doc
网元地概念及其作用.doc

1、网元的概念及其作用

`

GSM系统模型

1.1专业术语解释

GSM——GOBLE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SS——SWITCHING SYSTEM交换系统

BSS——BASE STATION SYSTEM基站系统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

OSS——OPERATION AND SUPPORT SYSTEM操作支持系统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共用陆地移动网

HPLMN——HOM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国内共用陆地移动网PSTN——PUBLIC SWITCH ING TELECOMMUNICATE NETWORK 共用电话交换网PSDN——PUBLIC SWITCHED DATA NETWORK共用数据交换网PSPDN——PACKET SWITCHING PUBLIC DATA NETWORK分组交换共用数据网PIN——PERSONAL IDENTITY NUMBER个人识别码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

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拜访位置寄存器

MSC——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AUC——AUTHENTICATION CENTER鉴权中心

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设备识别寄存器GMSC——GATEWAY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网关MSC GIWU——GSM INTERWORKING UNIT GSM内部功能单元

SC——SERVICE CENTER服务中心

SMS-G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GATEWAY MSC短消息服务网关MSC SMS—IW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INTERWORKING MSC短消息互连MSC BGW——BILLING GATEWAY计费网关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

RBS——RADIO BASE STATION无线基站

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机

MS——MOBILE STATION 移动台

LA——LOCATION AREA位置区

MIN——MOBILE INTELLIGENT NETWORK移动智能网

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业务交换点

SCP——SERVICE CONTROL POINT业务控制点

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用户识别模块SSF——SERVICE SWITSHING FUNCTION业务交换功能

SCF——SERVICE CONTROL FNNCTION业务控制功能

GPRS——G 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NSP——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网络服务提供商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 全球移动通信业务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时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频分多址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RESS 码分多址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连

SS7——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SYSTEM NO、7七号共用信道信令系统MTP——MESSAGE TRANSFER PART消息传送部分

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

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DDN——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

DNS——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国际移动台识别码TMSI——TEMPE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TY 临时移动台识别码

TCP/IP——TRANSFER CONTRA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STM——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同步传输模式

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ING DATA高速电路交换数据ATM——ASYNCH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Kc——CIPHERING KEY 密钥

Ki——SUBSCRIBER AUTHENTICATION KEY 用户鉴权密码

QOS——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WAP——WIR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

CDR——CALL DETAIL RECORD通话明细记录

1.2 GSM基本上可分为三部分:交换系统(SS)、基站系统(B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1)、交换系统(SS)

交换系统包括下列功能单元: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鉴权中心(AUC)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入口移动交换中心(GMSC)

●MSC:一个MSC控制多个基站控制器,它控制移动用户自、至PSTN、ISDN、

PLMN、公用数据网的呼叫。移动汇接和网络入口功能都由MSC来实现。

A.控制通话的建立,监视和拆除。

B.计费和其它功能。

C.引入SSF和GPRS之后,MSC实现SSP的功能和GPRS的数据交换。

●VLR:是一个动态数据库,它包含了当前位于相应的MSC服务区的全部MS的

有关信息(IMSI码和位置信息LAI,MS的状态)。VLR还包括当前的MSC中该MS的更为详细的位置信息。

●GMSC:与外界网络的联接的关口局。(GATE WAY-网关或门道交换局),提供

CME20、PLMN网络与其它通信网间的链路。具有为呼叫查询、选接呼叫路由的功能。

●HLR:它是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HLR主要存储有关用户目前

所处的位置信息(MS所在的MSC/VLR的指针)、存用户的鉴约信息,如补充业务、鉴权参数和MS的IMSI,ISDN码等。每个移动用户都在某个HLR注册登记。

●AUC:与HLR相连,是向HLR提供出于安全原因而使用的鉴权参数和密钥。

即三参数组。3 TRIPLET:Kc+RAND+SERS,在每次登记、呼叫建成立尝

试、位置更新以及补充业务的激活、去活、删除之前均需要鉴权。

EIR:用户侧的移动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户识别卡(SIM),它寄存用户的签约信息。没有SIM卡,MS不能接入GSM网络,但是当用于紧急业务时除外。另一部分是用户设备(即话机,也可以使用另一个话机),这样为防失窃,系统配置了EIR,用来检验设备的合法性,可以禁止末经批准的话机设备使用。用户权与用户设备是分开的,用户设备只是一台有权收发信机,用户可以买卡租机,这也是一种新的业务。

三种名单:白名单---合法设备,包括已分配可参与运营的GSM各国的所有

设备识别序列号码。

黑名单---非法设备,包括所有应禁用的设备识别码。

灰名单---故障设备,包括甩有故障的及未经型号认证的移动台

设备,由网络运营者决定。

(2)、基站系统(BSS)

基站系统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1)、基站控制器(BSC)

BSC控制一组基站,其任务是管理无线网络,即管理无线小区及其无

线信道,并提供基站至MSC之间的接口。无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移动台的业务过程。

(1)、无线基站的监视。

(2)、无线资源的管理。

(3)、处理与移动台的连接。

(4)、定位和切换。

(5)、寻呼管理。

(6)、传输网络的管理。

(7)、码型变换。

(8)、话音编码。

(9)、BSS的操作和维护。

2)、无线基站(RBS)

RBS用来提供移动台与系统的无线接口,主要由无线收发信机构成。

处理在称作“蜂窝小区”(简称小区)范围内的话务,一个基站能控

制一个或几个“小区”,移动通信的地理覆盖区是一个个小区组合而

成的,由于在移动通信存在大量的基站,故需要对基站的小区进行

编号,以便识别和管理。

同时负责无线传输、完成无线和有线的转换,RF的测量、无线分集、

无线信道的加密、跳频、非连续发射等。

3)、操作维护子系统(OMS)

(1)、网络管理,存储和处理交换数据。

(2)、用户签约管理。

(3)、性能管理。

1.3 网络接口与协议

接口:是两个相邻实体之间的连接点。

协议:是说明连接点上交换信息需要遵守的规则。

1.3.1 接口:

(1)、Um。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接口。是空中无线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

(2)、A-bis。基站与BSC之间的接口。用于BTS和BSC之间的互连,采用标准的2Mb/s或64Kb/s的PCM数字传输链路向用户提供所有的服务,

支持对BTS无线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3)、A接口。BSC与MSC之间的接口。基于2Mb/s数字接口,采用14位七号信令方式,传递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呼叫管理、移动性管理等信

息。

(4)、B接口。MSC与VLR之间的接口。

(5)、C接口。MSC与HLR之间的接口。是一个至NO.7信令网的2Mb/s或64Kb/S 的数字接口,完成被叫移动用户信息的传递以及获取被叫移动用

户的漫游号码。

(6)、D接口。HLR与VLR之间的接口。是一个至NO.7信令网的2Mb/s或64Kb/S 的数字接口,主要交换位置信息和用户信息,保证MS在整个服务

区内能建立的接收呼叫。

(7)、E接口。MSC与MSC之间的接口。是一个至NO.7信令网的2Mb/s或64Kb/S 的数字接口,采用24位NO.7信令方式,用于MS在呼叫期间为

保持通话连续而进行的局间切换,以及两个MSC间建立用户呼叫

接续传递有关的信息。

(8)、F接口。MSC与EIR之间的接口。是一个至NO.7信令网的2Mb/s或64Kb/S 的数字接口,用于MSC检验MS的IMEI。

(9)、G接口。VLR与VLR之间的接口。当移动台以TMSI启动位置更新时,VLR 使用G接口向前一个VLR获取MS的IMSI。

(10)、GSM与PSTN/ISDN网之间的接口:是一个2Mb/s数字接口,与PSTN网互连互通时,向用户提供话音、数据、交替的话音/数据业务以及某些补充业务;与ISDN网互连互通时,向用户提供电信、承载、补充三类业务。

1.3.2协议:

1)、空中接口Um

(1)、信号层1(物理层)。它是无线接口的最低层,是信令链路的硬件,称为信

号数据链路级。

(2)、信令层2(LAPDM)。信号层2是信令链路功能级。功能包括:信令单元的定界和定位,差错检验和纠错,信令链路错误率的监视和流量控制。(3)、信令层3。信号层3是信令网络功能级,负责分配及选路。负责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把用户和系统控制过程的特定信息按一定折协议分组安排到指定的逻辑信道上。它包括三个基本子层: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和持续性管理(CM)。

2)、A接口

(1)、信号层1。A接口的物理层是基于数字传输2Mb/S的PCM链路,除有一定数目的话音/数据信道外,还有传送信令的时隙。有关呼叫的建立、切换及释放等信令数据通常都可使用此信道。

(2)、信号层2。基于NO.7 信令层的MTP层(信息传递部分),集中了MTP层全部的链路层协议。

(3)、信号层3。MTP和SCCP构成信号层3,此层包括两部分,其一是BSC与MSC 之间的信息类型集合在一起,称为BSSMAP(BSS管理应用部分);其二是

MS与MSC之间的信息类型集合在一起,称为DTAP(直接传送应用部分)。

A接口传送的是BSSAP(BASIC ST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PART),7号信令的一种。BSSAP可以分为三部分:BSSMAP、DTAP、DISTRIBUTION FUNCTION(连接和分配消息作用)。

1.4.几个区域的基本概念

(1)、小区(CELL):小区是交换机业务区的最小单元,它是基站的一个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而一个基站覆盖的所有小区称为基本小区。一个BSC 可以带512个小区。

(2)、位置区(LA):若干个基本小区组成一个位置区。一个BSC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位置区组成,一个位置区可以跨域一个或多个BSC,但只归属于一个MSC。

(3)、MSC的服务区:由MSC所管辖的区域称为MSC服务区,它是由若干个位置区组成,因此为便于识别管理,位置区也要进行编号。

(4)、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是指一家公司负责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区域,一般由若干个服务区(移动本地网)组成,由于网内存在若干个MSC,故MSC的服务区也应进行编号,以便识别和管理。

《通信网》作业答案

思考题一 1(ok)构成现代通信网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完成的功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通信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 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组成部分: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其发展是和这些通信设备、电子器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信网构成要素 实际的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的方式构成的通信系统,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包括了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完成网络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上述的网络在传输信息的类型、方式、所提供的服务的种类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网络结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上都是相似的,它们都实现了以下四种功能: (1)信息传送 它是通信网的基本任务,传送的信息有三大类:用户信息、信令信息、管理信息,信息传输主要由交换节点、传输系统来完成。 (2)信息处理 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通信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信令机制 它是通信网上任意两个通信实体间为实现某一通信任务,进行控制信息交换的机制,如NO.7信令、TCP/IP协议等。 (4)网络管理 它负责网络的运营管理、维护管理、资源管理,以保证网络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服务质量。是整个网络中最具有智能的部分,已形成的网络管理标准有:电信管理网标准TMN系列,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SNMP等。

2(ok)在通信网中,交换节点主要完成哪些功能?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各自方式和特点? (1)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ITU定义为:“根据请求,从一套入口和出口中,建立起一条为传输信息而从指定入口到指定出口的连接”。电路交换是一种电路间的实时交换,所谓实时,是指任意用户呼叫另一用户时,应立即在两用户之间建立通信电路的连接,这时通信网内的相关设备和线路都被这一对用户占用着,不能再为其他用户服务,这种在一次呼叫中由通信网根据用户要求在指定的呼叫路由上固定分配设备的交换方式,称之为电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话音或数据的传输时延小且无抖动,“透明”传输。无需存储、分析和处理、传输效率比较高;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2)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将用户的一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数据块,即分组。 分组交换是一种综合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而又尽量避免两者的缺点的第三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是以更短的、被规格化了的“分组”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 分组交换相对于电路交换的方式来说,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

网购的基本概念!(同名27035)

网络购物的基本概念 1999年底,随着互联网高潮来临。中国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延续用户规模、交易规模的双增长态势。据《2013-2017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接近5000亿,达4980.0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同时,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8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30.8%。前瞻网认为对于一些传统企业而言,通过一些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很难对现今的市场形成什么重大的改变了。如果想将企业的销售渠道完全打开,企业就必需引进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而网络购物正好为现今的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平台,传统企业通过借助第三方平台和建立自有平台纷纷试水网络购物,构建合理的网络购物平台、整合渠道、完善产业布局成为传统企业未来发展重心和出路。 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第一宗网络购物发生在1996年的11月,购物人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贝详,他通过 实华开公司的网点,购进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继北京之后,上海也于去年年底开张了第一家网络商店。一街道居民替儿子过生日,通过网上商店订购一只哈尔滨食品厂的大蛋糕,半小时后蛋糕就准时送到了门上。早在1999年以前,中国互联网的先知们就开始建立B2C网站,致力于在中国推动网络购物。但这种做法在当时遭到了经济学界的普遍质疑。 这种质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是否会有足够多的消费者会在线购物?答案是没有。到2000年,中国的网民人数仅为890万,而且大部分人并没有形成网络购物的习惯。所以,网络购物不会有很大市场。 第二,网络购物能否解决物流配送的问题?答案是不能。网络购物需要全国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而当时的快速物流、快速递送行业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经济学家一谈物流配送,就想到中国邮政,愈发觉得物流配送问题的不可解决性。

Petri网知识点

1.一个经典的Petri网由四元组(库所,变迁,输入函数,输出函数)组成。 2.如果一个变迁的每个输入库所(input place)都拥有托肯,该变迁即为被允许(enable)。一个变迁被允许时,变迁将发生(fire),输入库所(input place)的托肯被消耗,同时为输出库所(output place)产生托肯。 3.高级模型: 为了解决经典Petri网中的问题,研究出了高级Petri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扩展:o 令牌着色 一个令牌通常代表具有各种属性的对象,因此令牌拥有值(颜色)代表由令牌建模的对象的具体特征,如一个令牌代表一个工人(张三,28岁,经验3级)。 o 时间 为了进行分析,我们需要建模期间,延迟等,因此每一个令牌拥有一个时间戳,变迁决定生产出的令牌的延迟。(这类Petri网模型规定每个变迁都具有有限的引发时延,其触发规则被修改为:每一个触发变迁都有一个时延过程;一个变迁一旦使能必须立即触发。) o 层次化 构造一个复杂性与数据流图相当的Petri网的机制。子网是由库所,变迁和子网构成的网络。 o 时序 增加时序逻辑的定义,更好的描述行为过程 4.两个库所或变迁之间不允许有弧 5.有两个变迁都被允许的可能,但是一次只能发生一个变迁 6.Petri网络是静态的 7.Petri网的状态由托肯在库所的分布决定 8.两个变迁争夺一个托肯的情形被称之为冲突 9.多个弧连接两个节点的情况。在输入库所和变迁之间的弧的个数决定了该变迁变为被允许需要的令牌的个数。弧的个数决定了消耗/产生的令牌的个数

10.petri网基本概念:Petri网是一种用有向图及称为初始标识的初始状态表示的特殊的系统模型其中有向图由库所变迁以及从库所到变迁或者从变迁到库所的有向弧组成,称为Petri网结结构。标识是一个m维数组(m为库所个数),它的一元素对应一库所,取值为非负整数。标识代表系统的状态。 11.不同类型的资源相应地,变迁的发生就可能不只是简单地复制和传递令牌,而是要对从输入库所取来的令牌经过加工,变成新颜色的令牌后再传递给输出库所这就是有色Petri网的两个特别之处:令牌是有颜色的,变迁的发生可以改变令牌的颜色。 12. 13.Petri网的归纳分析技术 归纳分析技术是针对Petri网的状态复杂性而提出的。一般来说,一个规模不大的系统,可能会出现状态组合爆炸的危险,从而给分析带来困难,对此人们提出化简和分解的思想。 化简是将一个较复杂的Petri网简化成一个比较简单Petri网而又要保留一些性质不变的同态变换过程,这个过程减少了可达状态空间,通过对简单网的分析,能为理解原网性质提供充分的信息。 分解的思想即是分而治之,是将一个复杂的网系统分解成若干较为简单的网系统,分解过程也要保持一些性质不变。这样,通过分析简单的子网系统便可以了解复杂的网系统。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展望

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导论 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果以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原则对电力系统网络进行重构,可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电力生产的效率,使得能源互联网内可以跟互联网一样信息分享无比便捷。在能源互联网提出来前,智能电网概念已经得到业内认可,智能电网的理论都已经非常成熟,从手段、理念到目标都非常清晰。正因如此,去年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出台了智能电网的有关指导性文件。 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让互联网和智能电网深度融合,才会走向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不能简单认为是能源修饰互联网。如果简单从字面理解,能源互联网更多指向二次能源甚至新能源的互联网,这不全面。能源互联网应该是让包括新能源、非化石能源在内的更多的创新性能源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时代,整合得更坚实有力。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但其并非能源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与能源深度融合的“广域网”,它以现有的大电网作为“主干网”,并以微网和分布式能源等能量自治单元为“局域网”,构建开放、互联、对等和分享的信息与能源一体化架构,以真正实现能量的按需分配与动态平衡使用,最大限度地灵活接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电网力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力系统自身的问题,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安全可靠性、电能质量等等,而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出发点则是要解决未来大规模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用户之间的开放互联问题,互联式的电网是最可行的方式。因此,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在于能量的交换,信息通信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支撑,信息物理融合在能源互联网中也非常重要。 形象地说,其实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场景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源的极端动态(如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达到50%以上)、负载动态加上个性化需求(如电能质量等),那么应如何构建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实现能量的交换。事实上,互联网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需求——信息随时要求开放的接入(“源”是动态且开放的)、用户要求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用”是动态且内容不断变化的),而且互联网需求的增长也非常迅速,应该说互联网架构演进到今天,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基本上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二、用户端 能源互联网,首先用户端就要联上网。“智能电表”的概念应运而生。智能电表是什么?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和数据入口,为了适应智能电网,智能电表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用户端实时控制、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智能交互等多种应用功能。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数据资源整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其中智能电网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位居首位。2015年8月,发改委7个物联网立项中首个验收工程“国家智能电网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验收成功。之后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推进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2020年,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90%”以及“以智能电表为载体,建设智能

网络基本概念(一)

网络基本概念(一)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50.00) 1.组建一个星形网络通常比组建一个总线型网络昂贵,是因为________。 (分数:1.00) A.星形集线器非常昂贵 B.星形网络在每一根电缆的末端需要昂贵的连接头 C.星形网络接口卡比总线型接口卡昂贵 D.星形网络较之总线型需要更多的电缆√ 解析: 2.网络协议精确地规定了交换数据的________。 (分数:1.00) A.格式和结果 B.格式和时序√ C.结果和时序 D.格式、结果和时序 解析: 3.在下列传输介质中,________的抗电磁干扰性最好。 (分数:1.00)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无线介质 解析: 4.关于因特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用户利用HTTP协议使用WEB服务 B.用户利用NNTP协议使用电子邮件服务√ C.用户利用FTP协议使用文件传输服务 D.用户利用DNS协议使用域名解析服务 解析: 5.下列有关网络拓扑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分数:1.00) A.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间的分布形式 B.目前局域网中最普遍采用的拓扑结构是总线结构 C.树形结构的线路复杂,网络管理也较困难√ D.树形结构的缺点是,当需要增加新的工作站时成本较高 解析: 6.在网络环境下,每个用户除了可以访问本地机器上本地存储之外,还可以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些外存,这种配备大容量的海量存储器的服务器是________。 (分数:1.00) A.文件服务器 B.终端服务器 C.磁盘服务器√ D.打印服务器 解析:

能源互联网概念和发展分析

能源互联网概念和发展分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其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能源类型的变化和能源使用方式的革新。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而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以深入融合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行业 发展的方向,将成为开启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1-3]。 目前,对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及特征有多种理解及认知,为了辨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与特征,有效推进能源互联网实质性发展,有必要深入辨析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辨识能源互联网的特征。 本文首先调研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提出到目前为止能源互联网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进而,从3个角度对比剖析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定义;最后,给出了能源互联网的4层组成构架与两大分类,进一步对能源互联网进行特征辨识。 1 能源互联网发展历程 1.1 能源互联网概念孕育及提出阶段 能源互联网概念孕育及提出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巴克敏斯特·富勒首先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1986年,彼得·迈森创立了Global Ener gy Network Institute(GENI-全球能源网络学会),旨在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电力输电线路充分利用全球丰富的可再生能源[4]。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

前校长高景德提出了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深度融合的系统,其将深度融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 能源互联网概念孕育及提出阶段仅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初步概念及愿景,缺少对能源互联网内涵、结构、特征和形态等方面的探讨。 1.2 能源互联网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阶段 2004年3月11日,《经济学人》发表了《建设能源互联网》[5],首次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特点及技术建设智能化、自动化、自愈化的能源互联网。这是能源互联网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阶段的起点,标志着现代能源互联网研究的开始。 2008年,德国联邦政府发起E-Energy项目,致力于建设高效的能源系统,主要通过ICT技术实现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应用和储能全环节的智能化,德国成为首个实践能源互联网的国家[6-7]。2008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启动“未来可再生电能传输与管理系统”项目,研究高效智能化的配电系统,可有效支撑高渗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以及分布式储能的并网,并将其称为能源互联网[8-10]。2010年,日本开始实施“数字电网”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试图建立一种新型能源网[11-12],能源网络中各种设备可以通过IP来实现信息和能量的传递。2010年,瑞士联邦政府能源办公室和产业部门发起Vision of Future Energy Networks,重点研究多能源传输系统的利用和分布式能源的转换和存储[13-14]。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

通信网的基本要素功能(基本要素:传输、交换、终端) (1) 传输:传输系统指完成信号传输的介质和设备的总称,其在终端设备与交换设备之间以及交换系统相互之间链接起来形成网络。按传输介质分为有限传输和无线传输系统。(2)交换设备以节点的形式与邻接的传输链路构成各种拓扑结构的通信网,是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3)终端设备是通信网中的源点和终点。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息变换为易于在信道中传送的信号;用于发送和接收用户信息;与网络交换控制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呼叫和接入服务。如: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智能多媒体终端设备等。 简述电信网的组成及作用 1.业务网:用于向公众提供诸如话音、视频、数据、多媒体等业务。 (1)传送网:指在不同地点的各点之间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网络; (2)交换网:交换设备是核心,由交换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 点的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 2.支撑网 (1)信令网:信令的功能是控制电信网中各种通信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并维护通信网的 正常运行。 (2)数字同步网:保证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与数字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时钟同 步,并使通信网中所有数字交换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工作在同一时钟频率下。 (3)电信管理网:各种不同应用的管理系统按照标准接口互连,在有限点上与电信网接 口及电信网络互通,达到控制和管理目的。 通信网常用拓扑结构有哪些?试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抽样—量化---编码 抽样:每隔一定时间间隔T,抽取语音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后所得到的一条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

量化:对抽样后的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对幅值进行化零取整处理 编码: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还不是数字信号,需将此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脉冲。 什么是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 基带是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不搬移基带信号的频谱而直接进行传输的方式称为基带传输。从数字通信终端送出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1. 再生中继技术 再生中继的作用是对基带信号进行放大和均衡,对已失真的信号进行判决,再生出与发送信号相同的标准波形。在传输通路的适当地点设置再生中继器,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得到补偿,并消除干扰的影响。再生后的信号与未受干扰的信号一样,继续往前传,从而延长通信距离。 2. 均衡技术 定义:对传输系统中的线性失真进行补偿或者校正的过程称为均衡。 频域均衡:是使整个传输系统(包括均衡器在内)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基本思想是分别校正幅频特性和群时延特性,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带系统的频率特性。 时域均衡:以传输信号的时域脉冲响应为出发点,力求传输系统(包括其本身在内)所形成的接收波形接近于无失真信号波形,目的是消除取样点上的码间干扰(而不要求整个信号波形无失真)。 时域均衡关注取样点的瞬时值,使该点上的码间干扰和噪声对判决的影响达到最小,从而提高取样判决的正确率。 什么是调制?什么是解调?简述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传输信道通带内的过程。 解调:在接收端把已调制信号还原成基带信号的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 模拟调制:基带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 数字调制: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使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上。——幅度键控、频移键控、绝对相移键控、相对(差分)相移键控。 信道中的差错主要包括哪两类?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哪些? 2. 差错的分类 ①随机差错:由随机噪声导致,表现为独立、稀疏和互不相关发生的差错。 ②突发差错:相对集中出现,即在短时段内有很多错码出现,而在其间有较长的无错码时间段,例如有脉冲干扰引起的错码。 差错控制方式: ①前向纠错方式 发送端对信息码元进行编码处理,使发送的码组具有纠错能力。接收端收到该码组后,通过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不需反向通道,系统实时性好。 ②检错重发方式 发送端经过编码后发出能够检错的码组,接收端收到后,若检测出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通

GSM网络的网元结构及功能

GSM网络的网元结构及功能 2.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GSM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 图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由于GSM规范是由北欧一些运营商和设备商推出的规范,运营商当然更希望最少的投资,用最好的设备来建最优良的通信网,因此GSM规范对系统的各个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各接口都是开放式接口。 GSM系统框图如图2,A接口往右是NSS系统,它包括有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和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A接口往左Um接口是BSS系统,它包括有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Um接口往左是移动台部分(MS),其中包括移动终端(MS)和客户识别卡(SIM)。

图2 GSM系统框图在GSM网上还配有短信息业务中心,即可开放点对点的短信息业务,类似数字寻呼业务,实现全国联网,又可开放广播式公共信息业务。另外配有语音信箱,可开放语音留言业务,当移动被叫客户暂不能接通时,可接到语音信箱留言,提高网络接通率,给运营部门增加收入。 (1):交换子系统 交换子系统(NSS)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NSS 由一系列功能实体所构成,各功能实体介绍如下:MSC:是GSM系统的核心,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它可完成网络接口、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和计费等功能,还可完成BSS、MSC之间的切换和辅助性的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另外,为了建立至移动台的呼叫路由,还应能完成入口MSC(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互联网广告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广告 基本含义 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体,速度最快效果很理想,是中小企业扩展装大的很好途径,对于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更是如此。 简单地说,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发布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 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Internet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体,速度最快效果很理想,是中小企业扩展壮大的很好途径,对于广泛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更是如此。 目前网络广告的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广告发挥的效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以致广告界甚至认为互联网络将超越路牌,成为传统四大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因而众多国际级的广告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媒体分部”,以开拓网络广告的巨大市场。 起源 追本溯源,网络广告发源于美国。1994年10月27日是网络广告史上的里程碑,美国著名的Hotwired杂志推出了网络版的Hotwired,并首次在网站上推出了网络广告,这立即吸引了AT&T 等14个客户在其主页上发布广告Banner,这标志着网络广告的正式诞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网络广告点击率高达40%。 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我国网

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能源互联网将代表未来信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是新一代工业革命大潮的重要标志、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前沿。能源互联网借鉴互联网思维和理念构建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分布式能源等能量自治单元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量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新能源的接入。本文在介绍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能源互联网总体架构与标准体系、能源互联网组网与互操作模型与技术、能源互联网建模、仿真与分析技术、能源互联网运行与控制装备与技术、能源互联网的安全防护、质量监督与认证体系、能源互联网量测、评价与技术经济分析。 1.能源互联网概念及范畴 1.1基本概念 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思维与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分布式能源等能量自治单元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新能源的接入。虽然能源形式多种多样,电能源仅仅是能源的一种,但

电能在能源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在传输方面的主体必然还是电网,因此未来能源互联网基本上是以互联网式的电网为枢纽构成的能源-信息系统。 能源互联网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微网、分布式能源等能量自治单元可以作为能源互联网中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新能源发电、微能源的采集、汇聚与分享以及微网内的储能或用电消纳形成“局域网”。能源互联网是此基础上的广域联接形式,作为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形式,是从分布式能源的大型、中型发展到了任意的小型、微型的“广域网”实现。大电网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在传输效率等方面仍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来仍然是能源互联网中的“主干网”。微网或分布式能源接入、互联和调度灵活但存在供电可靠性较高等问题,大电网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尚难以适应大量新能源的灵活接入和双向互动,能源互联网可以起到衔接作用,综合两方面的优势。能源互联网是采取自下而上分散自治协同管理的模式,与目前集中大电网模式相辅相成,符合电网发展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大趋势。

通信网基本概念与主体结构(第二版)答案Ch1

Solutions to Chapter 1 1a. Describe the step-by-step procedure that is involved from the time you deposit a letter in a mailbox to the time the letter is delivered to its destination. What role do names, addresses and mail codes (such as ZIP codes or postal codes) play? How might the letter be routed to its destination? To what extent can the process be automated? Solution: The steps involved in mailing a letter are: 1. The letter is deposited in mailbox. 2. The letter is picked up by postal employee and placed in sack. 3. The letter is taken to a sorting station, where it is sorted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mail code and grouped with other letters with the same destination mail code. (If there is no mail code, then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largest geographical unit, for example, country (if specified), otherwise state (if specified), otherwise city (if specified).) 4. The letter is shipped to the post office that handles the mail for the specific mail code (or country or city). 5. The letter is then sorted by street address. 6. The letter is picked up at the post office by the postal worker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to the specified address. 7. The letter is deliver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and street. The name is not really used, unless the street address is missing or incorrect. The name is at the destination to determine who the letter belongs to. (Unless of course the letter is being sent to a small town, where most inhabitants are known to the postal worker.) The mail delivery process can be automated by using optical recognition on the mail code. The letter can then be sorted and routed to the destination postal station, and even to the destination neighborhood,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geographical detail built into the mail code. 1b. Repeat part (a) for an e-mail message. At this point, you may have to conjecture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what goes on inside the computer network. Solution: The steps involved in e-mailing a message are: 1. The message is sent electronically by clicking 'Send'. (In Chapter 2 we see that the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SMTP) is used to do this.) 2. The mail provider of the sender sends a request to a name server for the network address of the mail provider of the recipient. The mail provider is determined by the information following the @ symbol. 3. If the mail provider finds the network address of the recipient's mail provider, then it sends the message to that address.

通信资源定义

通信资源定义 1空间公共资源 为了管理通信网内的各种点状元素而划分的空间关系,是与其它专业的网络资源可以共同使用的公共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区域:为了通信网的管理界限清晰而划分的地理空间,区域按照管理归属,又由多个子区域组成。 站点:在通信网络中表现为一个网络节点,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包含一个或多个通信机房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机房:指包含在站点内的用于安装通信设备及其他辅助设施或者线缆成端的建筑实体内房间。 机架位置:机房中用来放置机架的空间,在机房平面中,通常对机架位置实行整体的规划管理,机架位置通常在走线架或走线槽的阴影上,一个机架位置能安放一个或多个机架。 网络节点: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点设施的集合,可以作为一些连接(如光缆)的起始和终止节点;二是多个网元汇聚形成的聚集节点,多个网元可以作为一个节点来对待。 2线路走廊资源 承载光缆、电缆的管道、管槽或杆路的线状空间资源,和包括形成这些线路路由的人井、接续井、电杆、铁塔等点状资源。具体内容如下: 管道:是通信线路在地面下的主要载体,用于敷设通信线路及线路附属设施。管道可以理解为整个管道网,由所有的管道段组成,不用作为资源对象单独管理。

人井:是管道段或槽道段的终端建筑。便于工程维护人员进行安装维护管道、子管、光缆、电缆的有一定空间的地下设施。人井包括接续人井、接续手井、汇集井。汇集井包含两个以上的方向,可以作为管/槽段的起点或终点,接续井只有两个方向,存在于某个管/槽段当中,接续井可能变为汇集井。在线路拓扑图中,每一个人井都按一定的顺序(递增或递减)进行排列,人井与人井之间通过管道段或槽道段进行联接。 管道段:由若干管群集合组成的,承载和穿放光缆或电缆的地下建筑设施。任意相邻两人井之间作为一段管道段。 槽道:槽道是一种特殊的管道,在电力系统中主要是指电缆沟;电缆沟作为敷设电力电缆的沟道,开挖于地面,有覆盖物覆盖,是电力系统特有的一种资源,在其槽壁上敷设子管或钢管,作为光缆的承载通道。槽道可以理解为整个槽道网,由所有的槽道段组成,不用作为资源对象单独管理。 槽道段:在槽道中,任意相邻两接续井之间算为一段槽道段。槽道段没有管群,有管孔和子管。 管群:管群是一组管孔的汇集。 管孔:可穿放若干条光缆、电缆或子管的管道段截面的空心部分。一个管道段可以有多个管孔,每个管孔又包含多个子管。管孔可能从属于某一管群,也可能作为单独存在。 子管:子孔从属于管孔,放置在管孔内的管,如PVC管,用于将大的管孔分割为更小的空间。 管道闸:管道闸属于站点,在站点的地下进线室中,是出局的管道在地下进线室中的管道截面,它与出局管道的第一个人井构成了出局管道段。 管道闸位:管道闸位从属于某一管道闸,由某个方向管群组汇集而成的一个截面。 引上管:连接管道段和杆路的设施,此外,从机房到铁塔/门架/地槽一段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及简答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5.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6.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7.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8.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9.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10.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1.0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5.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6.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7.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8.应用层.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3.移频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4.振幅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5.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6.单模光纤光信号只能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单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7.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同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1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11.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12.数字信号用0、1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13.外同步法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 14.内同步法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15.波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 16.脉冲编码调制. 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1.纠错码让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2.检错码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比特出错,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3.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4.帧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5.数据链路层协议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行业知识】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 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节点互联起来,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 从政府管理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兼容传统电网的,可以充分、广泛和有效地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电力需求的一种新型能源体系结构;从运营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能够与消费者互动的、存在竞争的一个能源消费市场,只有提高能源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市场竞争;从消费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电网所具备的供电功能,还为各类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能源交换与共享平台。 能源企业普遍认为,能源的市场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联化等趋势将注定要颠覆现有的能源行业。新的能源体系特征需要“能源互联网”,同时“能源互联网”将具备“智慧、能自学习、能进化”的生命体特征。 物联是基础 “能源互联网”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预测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生命体特征的重要技术支撑:能源互联网通过整合运行数据、天气数据、气象数据、电网数据、电力市场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发电预测、机器学习,打通并优化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端的运作效率,需求和供应将可以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 “能源互联网”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巨大的“能源资产市场” (Market place),实现能源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这个“市场”可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形成供需互动和交易,也可以让更多的低风险资本进入能源投资开发领域,并有效控制新能源投资的风险。 “能源互联网”还将实时匹配供需信息,整合分散需求,形成能源交易和需求响应。当每一个家庭都变成能源的消费者和供应者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交易电力,比如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当为电动汽车充放电的时候。 能源互联网的特征 能源互联网具备如下五大特征 可再生: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其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源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的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互联性: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联起来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关注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素“接进来”。 开放性: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对等、扁平和能量双向流动的能源共享网络,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能够“即插即用”,只要符合互操作标准,这种接入是自主的,从能量交换的角度看没有一个网络节点比其它节点更重要。 智能化: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的产生、传输、转换和使用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智能。 能源互联网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对比 能源互联网与其他形式的电力系统相比, 具有以下4 个关键技术特征: 1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 能源互联网中将接入大量各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的环境下, 能源互联网的控制管理与传统电网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需要研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2非线性随机特性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体, 但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同时考虑实时电价, 运行模式变化, 用户侧响应, 负载变化等因素的随机特性, 能源互联网将呈现复杂的随机特性, 其控制, 优化和调度将面临更大挑战。 3多源大数据特性 能源互联网工作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 随着分布式电源并网, 储能及需求侧响应的实施, 包括气象信息, 用户用电特征, 储能状态等多种来源的海量信息。而且, 随着高级量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能源互联网中具有量测功能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 所产生的数据量也将急剧增大。 4多尺度动态特性 能源互联网是一个物质, 能量与信息深度耦合的系统, 是物理空间、能量空间、信息空间乃至社会空间耦合的多域, 多层次关联, 包含连续动态行为、离散动态行为和混沌有意识行为的复杂系统。作为社会/信息/物理相互依存的超大规模复合网络, 与传统电网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和更大的系统复杂性, 呈现出复杂的, 不同尺度的动态特性。

通信网概念

第一章通信网组网结构:星,网状,环,树,总线,复合型。衡量通信网质量的三个目标: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的一致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Osi七层模型:应用表示会话传输网络链路物理。 第二章本地网又称市话网,设置有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分别为汇接局tm,端局c5。长途网包括1234级交换中心,分别用c1234表示,国际局是对外的出入口,通过国际电路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局连通。电话长途网正有四级向两级过度。C1和C2间直达电路的增多,C2的转接功能随之减弱,C3形成扩大的本地网,C4失去原有作用几乎消失。C1和C2之间的长途交换中心合并成DC1,构成长途网的高平面网,即省际平面,C3被称为DC2,构成长途网的地平面网,即省内平面。然后主簿向无级网和动态网过渡。话路子系统由交换网络、信令设备、中继器、接口电路。控制子系统功能:对呼叫进行处理,对整个交换机的运行进行管理、监测维护。硬件由存储器、处理机、输入输出设备。处理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的运行,管理,监测,维护都由他来完成,存储器负责存储交换机工作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打印机,显示器及远端接口等。控制系统是整个交换机的核心,集中控制,分散控制两种方式。多台处理器之间的分工方式有功能分担方式,负荷分担方式和容量分担方式。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服务功能:呼叫转移,呼出限制,呼叫等待,自动振铃回叫,缩位拨号,热线服务,三方通话,免打扰,闹钟叫醒。PCM:R0=8*8000b/s=64kb/s R1=N*64kb/s 时隙交换:在交换网络的一侧,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内的8比特话音信号,通过交换网络的交换,转移到交换网络的另一侧的某条电路上的某个时隙的位置。通过这种时隙交换来的实现话音电路的交换时分交换原理,顺序存入,控制读或控制存入,顺序读出话务理论源—请求服务的用户,服务器—被请求对象。话务量A T=nh av(h)话务流量A1=A T=Nnh av/T=N λ1h av=λh av空间接线器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构成。第一级t型接线器采用顺序存入、控制读出,第三级t型采用控制存入、顺序读出。帧同步就是从接受的数据流中搜索并识别这一同步码字,并以该时隙作为一帧的排头,使接收端的帧结构和发送端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两个交换机能够同步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数字信息的正确接收和交换。复帧同步是使接收端的复帧结构和排列与发送端一致。信令就是用户信息以外的各种控制命令。信令按工作区域可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按传送通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信令按功能分为线路路由管理信令。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信令通道,信令是通过话路传达的。两交换机的信令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相连的专用通道,信令的传送是与话路分开且无关的信令传送方式端到端、逐段转发、混合。信令控制方式非互控,半互控,全互控。信令消息中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填充信令单元,SIO指明MSU的类型。七号信令由信令点,信令转接点,信令链组成。智能网部件独立于现有的固定电话网络,是一个附加的网络结构。信令体系结构第四级用户部分,第一级数据链路,第二级链路控制,第三级网功能层信令单元结构消息信令单元,链路状态信令单元和填充信令单元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智能外设IP,业务生成环境SEC和业务管理系统SMS被叫集中计费业务(800)将含有该业务特服号码的呼叫,经智能网送到数据库里检索取得真正的被叫号码,然后建立呼叫连续,并允许呼叫的费用集中记录在预先登记的被叫号码上好处:免费快速易用,无需等待话务员接线,只记同一个号码即可任何地方使用,较高的可靠性;增加销售机会,减少花费,提高效率。滑码:如果每个交换系统接收到的数字比特流与其内部时钟位置的偏移和错位,造成帧同步的丢失,这就会产生帧失步主从同步方式是指在通信网内某一个主交换局设置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源,并以其作为主基准时钟的频率。连接方式可采用星型树形结构,我国主要采用主从同步 第三章移动通信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第二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第三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70年代中期到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工作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双工,组成:移动台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