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郴州市第十六完小廖海云【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1、两个爸爸带着两个儿子去博物馆参观,他们只买了三张票就进去了,为什么?(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2、从前数,我排第三,从后数,我排第四,请问共有多少人排队?(我“重复”了,画图更直观的示意出来)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杨明陈东刘红李芳王爱华马超丁旭赵军徐强踢毽刘红于丽周晓杨明朱小东李芳陶伟卢强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观察名单,发现“重复”人名,再提出集合图表表示法。

跳绳组踢毽组

跳绳组踢毽组

两项都参加的

引导两种列算式求总数的方法:

法一:6 + 3 + 5 =14(人)

法二:8 + 9 -3 =14(人)

三、做一做

1、教材P105 1

2、统计人数:(模仿例题进行统计并回答问题)

(1)喜欢足班和篮球的分别有多少人?

(2)统计表中一共有多少人?

3、思考题(难度提升题,此题根据时间可选讲或留课后作业)

三年级(1)班的部分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2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集合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 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 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 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 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 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 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 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1 集合................................................................ 1课时 2 练习二十三.......................................................... 1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 合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广角——集合 新区一小何芸娜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1、从左边数,第三排第4位小朋友站起来,从右边数,第5位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强调站起来的小朋友数了两次,重复了两次) 2、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但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重复的数量,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示它们(出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生:有17人,9+8=17(人) 引导学生观察名单,看自己准备的姓名卡片,发现“重复”人名。 师:哪三个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人重复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用连线的方法表示,不会找漏掉。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连线的方法。(出示课件) 用表格整理出来: 跳 杨明 丁旭 赵军 李芳 王爱华 刘红 马超 陈东 踢 陶伟 李芳 周晓 朱小东 杨明 刘红 于丽 卢强

师:(活动)四人小组,把手上的名片摆一摆,把只参加跳绳的放一边,两项都参加的放一边,只参加踢毽的学生放一边。思考: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圈清楚的表示这三部分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师出示课件,这些都是跳绳组的,我用一个圈圈起来,遮掉只跳绳的,问这些都是踢毽组的,我再用一个圈圈起来,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圈中间相交了。中间的三个人圈了两次。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跳绳的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做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我们常用这种方法,直观的把集合中的具体事物表示出来,这种图我们把它叫做“维恩图”也叫做“文氏图”。 介绍维恩图。课件出示。 师: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整个图表示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同桌互说。) 跳绳组踢毽组 两项都参加的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2、让学生经历探究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韦恩图的作用,并能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韦恩图形成的过程,体会集合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集合圈、学生名单、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1、出示实物教具:红纸条30 厘米,黄纸条20 厘米。两根纸条一共长多少厘米?列式:30+ 20 = 50 (厘米) 2、老师想折一颗幸运星,需要把两根纸条粘接起来(现场演示),现在这根纸条的长度还是不是50 厘米呢?变成怎样了? 生:肯定比50 厘米短了!师:是什么使得纸条总长度变短了呢?生:他们有一段需要重叠后才能粘接起来。 师:两纸条有重叠部分了,这回该怎么求总长度呢?在生活中,像这种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研究数学中有关“重叠的问题”。 二、启思生疑师:我校最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有足球,踢毽、跳绳、绘画、管乐等,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呢?老师在课后作了一下小调查。现将老师调查的两个小组的情况统计如下(课件) 1、课件出示,课前调查。 (1)根据统计表提问题并列式回答。

(2)绘画班和管乐队一共有多少人? 生:9+ 8= 17 (人) (3)出示具体的人员名单统计表。 师:这17名同学一定在绘画和管乐方面较出众,他们是那些同学呢?(出示课件)让 2、陷入冲突,产生疑问。 师:数数看,他们有17人吗? 生质疑:怎么总人数不是17人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名字出现两次说明什么? 三、导探释疑 1、观察释疑。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发现:三名同学重复了,多算了一次。 (2)学生纠正算式:9+ 8 —3= 14 (人)(师改板书) (3)理解: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减3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减? 2、巧设活动“帖名单”,生成韦恩图。 (1)分类贴名单。 师:用算式解决问题非常简洁,但从算式中我们无法直观的看到参加绘画和管乐的同学分别是谁,为了清楚的认识这些同学,老师准备了两个大“相框”(出示教具),快把它们 的名单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去吧! 教师发现有三张名单没有贴上去,询问是什么原因? 生:他们既属于绘画班也属于管乐队,单放到哪个圈里都不合适。 (2)探究生成韦恩图。 师:想个办法吧,你能把这两个圈移动一下,给这三个同学找个合适的位置,把他们放 上去。 师:我知道许多孩子有想法了吧。那这样吧,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个圈,我们四人 小组合作学习,商量一下,把两个圈怎样移动,就能帮那三个同学找到合适的位置。用怎样的图来表示?动手在纸上画出来。合作之前给大家几点合作建议。(出示课件) (3)展示并介绍方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办法了吧,哪 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呢?注意,展示的时候说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4)请学生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介绍集合图。 左边部分:只参加绘画班的同学共 6 人。 右边部分:只参加管乐队的共 5 人。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新区一小何芸娜【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PPT课件姓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1、从左边数,第三排第4位小朋友站起来,从右边数,第5位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强调站起来的小朋友数了两次,重复了两次) 2、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但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重复的数量,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示它们(出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生:有17人,9+8=17(人) 引导学生观察名单,看自己准备的姓名卡片,发现“重复”人名。 师:哪三个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人重复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用连线的方法表示,不会找漏掉。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连线的方法。(出示课件) 用表格整理出来: 师:(活动)四人小组,把手上的名片摆一摆,把只参加跳绳的放一边,两项都参加的放一边,只参加踢毽的学生放一边。思考: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圈清楚的表示这三部分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跳绳 杨 明 刘红 李芳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于丽 周晓 朱晓东 陶伟 卢强 跳绳: 杨明 丁旭 赵军 李芳 王爱华 刘红 马超 陈东 踢毽: 陶伟 李芳 周晓 朱小东 杨明 刘红 于丽 卢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数学广角──集合》公开课教案_3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师追问:为什么减1? 第二组:小棒拼三角形 (1)3根小棒拼成的一个三角形。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 合》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 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 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 1 / 10

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 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 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 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 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 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 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 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 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 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 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 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2 / 10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4.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集合圈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呼啦圈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感受新知 (1)播放课件:理发师的困惑? 师:今天周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想)一个理发师认真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吱”一声门响,门开了,有客人进来了,但是理发师并没有回头,只听见一个小孩子说:“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然后又有一个中年人说:“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理发师心里特别高兴:哇!今天生意这么好啊?一下子来了四个人理发,于是忍不住回头一看,顿时纳闷了,为什么只有三个人?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追问: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小手,像我一样做动作,这就是那对父子,这是另一对父子,这明明是四个人啊?(把两个指头挪在一起)这两个指头挪在一起就表示有一个人的身份重复了,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刚才你们说了这么多我都没弄明白,瞧,你说了这样一个关联词我一下就懂了。师板书:既……又… 师:问题出在那个中年人身上,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儿子,他一个人代表了两个身份,所以一共是几个人? 二、活动体验,揭示新知(提醒配班老师写名字) 游戏体验(1)吹气球游戏(2)猜拳游戏师:闯关晋级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课型】:新授【课时】: 1节【节次】:1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这2+2怎么会等于3?这里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板书:既……又……】【爸爸有两个身份,重复算了一次,板书:2+2-1=3】 3、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一类问题。【板书:数学广角】窍门满街跑,看你找不找。这节课看谁找的窍门最多?谁表现得最好?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了解运动爱好 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体育运动各种各样,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2、假如学校里要组织活动,一项跑步,一项跳绳,请你选择的话,你喜欢什么运动? 我们举举手看,喜欢跑步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都很多,有没有两样都比较喜欢的? 3、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你们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看看哪个小组今天的精神面貌最好! 4、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蓝色的圈表示喜欢跑步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5、【指定小组】现在请喜欢跑步的同学到左边蓝色的圈内集合【有6人,板书:6】;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有4人,板书:4】。 6、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表格:“第?小组喜欢跑步、跳绳学生名单”,请第?小组的同学分别在“跑步”和“跳绳”后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第?小组喜欢跑步、跳绳学生名单

数学广角 集合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天生炕分场学校张国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借助直观图,初步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理解集合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2.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能初步用集合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法学法 教法:1.情景演示与引导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采用设问、引导、启发、发现式教学方法。 2.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启发探究,观察发现,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一)活动: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跳绳和跑步1、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作准备,我们班有感兴趣的同学吗?” 由学生自愿举手报名,每人至少报一项,如果两项都想参加的,可以两项都报。 2、学生现场报名,并将报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王强羊艳桃赵娅文马春兰马成乐余珊参加跳绳 参加跑步余珊马成乐王玉琦张维娟马春兰 6人)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5人)参加跑步的有几位同学?(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11 人”片刻,有少许声音: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设计者:王维勤 教材: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数学第88-89页 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8例1 ——“数学广角”单元之“集合”。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课中,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不需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情分析: 学生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在学习数数时,学生常常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印象更深刻;又如,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初步认识到求两个“单集”内的对象的总数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为“两集相交”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使学习成为可能。62%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思路受阻现象,表达出这样的信息:他们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学的干预可以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38%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需要在学习中接受更大的挑战,参与更复杂的学习,教师必须为此做好学习材料的准备。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实例,初步渗透集合论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韦恩图表示两个集合及它们的交集。 2、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 2、 3、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4、5、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6、7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3、4、 5、 6、7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环 节 学习过程提示 导入、生疑(5 分 一、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 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 么? 2.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 看看,让大家认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的数学方 小精灵聪聪的引入,可 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 时开门见山,使学生明确本 课的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九单元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学情分析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课型】:新授【课时】:1节【节次】:1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课堂设计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集合》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的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就开始接触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习数数时,利用维恩图表示集合的方法,把1面国旗、2个单杠、3个石凳分别用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学概念;在比较多少时,通过两组数量相等的事物建立一一对应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初步体会了集合元素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又如,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集合理论的基础—分类的思想和方法非常熟悉了。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维恩图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按角的类型对三角形分类后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因此,本单元学习集合思想,介绍维恩图表示集合及交集、并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交集、并集,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韦恩图。第二结合韦恩图理解掌握各部分的含义并能准确的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表达的含义。第三部分是实际应用。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课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 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 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做过脑筋急转弯吗?(生答)老师这也有一个脑筋急转弯来考考大家。课件展示内容。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与它有关的内容,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板书)。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学习目标。(生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2、让学生经历探究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韦恩图的作用,并能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韦恩图形成的过程,体会集合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集合圈、学生名单、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1、出示实物教具:红纸条30厘米,黄纸条20厘米。两根纸条一共长多少厘米? 列式:30+20=50(厘米) 2、老师想折一颗幸运星,需要把两根纸条粘接起来(现场演示),现在这根纸条的长度还是不是50厘米呢?变成怎样了? 生:肯定比50厘米短了! 师:是什么使得纸条总长度变短了呢? 生:他们有一段需要重叠后才能粘接起来。 师:两纸条有重叠部分了,这回该怎么求总长度呢?在生活中,像这种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去研究数学中有关“重叠的问题”。 二、启思生疑 师:我校最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有足球,踢毽、跳绳、绘画、管乐等,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呢?老师在课后作了一下小调查。现将老师调查的两个小组的情况统计如下(课件) 1、课件出示,课前调查。

(1 (2)绘画班和管乐队一共有多少人? 生:9+8=17(人) (3)出示具体的人员名单统计表。 师:这17名同学一定在绘画和管乐方面较出众,他们是那些同学呢?(出示课件)让他们站起来我们认识认识好吗? 师:数数看,他们有17人吗? 生质疑:怎么总人数不是17人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名字出现两次说明什么? 三、导探释疑 1、观察释疑。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发现:三名同学重复了,多算了一次。 (2)学生纠正算式:9+8-3=14(人)(师改板书) (3)理解: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减3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减? 2、巧设活动“帖名单”,生成韦恩图。 (1)分类贴名单。 师:用算式解决问题非常简洁,但从算式中我们无法直观的看到参加绘画和管乐的同学分别是谁,为了清楚的认识这些同学,老师准备了两个大“相框”(出示教具),快把它们的名单贴到正确的位置上去吧! 教师发现有三张名单没有贴上去,询问是什么原因? 生:他们既属于绘画班也属于管乐队,单放到哪个圈里都不合适。 (2)探究生成韦恩图。 师:想个办法吧,你能把这两个圈移动一下,给这三个同学找个合适的位置,把他们放上去。 师:我知道许多孩子有想法了吧。那这样吧,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个圈,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商量一下,把两个圈怎样移动,就能帮那三个同学找到合适的位置。用怎样的图来表示?动手在纸上画出来。合作之前给大家几点合作建议。(出示课件)(3)展示并介绍方案:通过小组同学的努力,我发现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办法了吧,哪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 集合教学反思

《集合》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一年级时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思想的基础,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层次性。为帮助学生从具体中抽象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注重了教学的层次性。从教学环节看:首先通过例题展现完整的集合图,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数量关系,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在练习时,通过让学生填不完整的集合图、自己尝试画图分析等,体现“给出元素—只给图填元素—没有图抽象思考”的学习层次,引导学生由直观过渡到抽象,进一步理解集合思想。从学习资源的选材看:从学校里课外小组活动,到学生熟悉的家里买菜情况,再到社会中商店进货情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教学方法看:结合例题教学,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在教师指导下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鼓励算法多样,体现思维训练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要求学生去强行理解集合思想,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使学生理解利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想到了“5+6+3=14”“8+(9-3)=14”“9+(8-3)=14”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想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聪明鼠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出示了集合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明白了“8+9时有3个人加了两次”,所以用“8+9-3”解决问题的道理。 3、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化、活动化、自主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这节课中教师就利用简单的动画演示,形象的体现出集合思想的实质——交集的意义,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节课课题是集合,以前的教材是重复问题,我个人认为集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重复问题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所以我仍然用重复问题作为课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渗透了集合思想。 数学广角 《重复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每生一张题卡,每组一个粘贴板(带有踢毽子跳绳的学生名单),彩笔,u盘,磁铁,教师所用的卡片(重叠问题,参加踢毽子的,参加跳绳的,既参加踢毽子的又参加跳绳的),彩色粉笔,三二班学生的序号 课前交流:同学们,咱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课余时间,那么你在课余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生:练书法,弹钢琴,葫芦丝,跳舞,踢毽子,打篮球,,, (师及时表扬学生,你是个阳关帅气的男孩,你的字一定很漂亮,

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妙,,,) 师:你们想了解西关小学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吗?请看,点课件!结束后,师: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好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前几天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哪位同学大声的读一读? 课件1出示通知内容 师: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你认为三一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比赛呢? 生:11人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5+6=11(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是这样吗?在11的后面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请看三一班参赛学生的名单。出示课件2稍停,看到这份名单,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我们刚才的答案怎么样? 预设1:有重复的 预设2:有的同学两样都参加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PPT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游戏引入问题 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但是只有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强调爸爸身份的双重性--身份“重复”了) 生:有三个人儿子、爸爸、爷爷 师:同学们真棒,在这里小刚爸爸即是爷爷儿子又是小刚的爸爸,爸爸爸爸的身份是重复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重复的数量,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会重复的现象,这不三一班的同学的参赛名单,从这份名单我们能发现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又要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 出示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新授 例题:下表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杨 明 陈 东 刘 红 李 芳 王 爱华 马 超 丁 旭 赵 军 徐 强 踢毽 刘 红 于 丽 周 晓 杨 明 朱 小东 李 芳 陶 伟 卢 强

问:有几个人参加跳绳比赛?有几个人参加踢毽比赛? 生答:9人 8人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个表格里的内容有何发现? 生:有些人的名字是重复的。 师:哪些人?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清楚地看出有三人重复呢? 把重复的人名圈出来 用表格整理出来: 师:同学们现在表格人数比较少容易找人名,但是表格人多时就不好找了。那我们今天就来用集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PPT 出示集合圈 师:老师把两个圈都贴在黑板上了,请两位同学来帮老师把两组参赛的同学人名分别贴在黑板上两个圈里面。 两个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老师把两个圈子放在了黑板上一个代表跳绳组,一个代表踢毽组,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把表格的人名分别贴到跳绳组与踢毽组的圈里!谁来帮助老师你?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刚圈出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同学的名字,他们只是一个人大家有什么办 法让这三位同学即在跳绳的圈里又在踢毽组的圈里? 让学生到黑板操作如何摆放集合圈 重点介绍集合圈每部分表示什么 师: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整个图表示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同桌互说。 跳绳 杨 明 刘 红 李 芳 陈东 王爱华 马 超 丁 旭 赵 军 徐 强 踢毽 于丽 周 晓 朱晓东 陶 伟 卢 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 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 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 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 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 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

3、投影出示集合图,让学生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 师:谁来当小老师,介绍一下集合图中各个圈表示的意思? 只跳绳的,既跳绳又踢毽,只踢毽的,重点说,多说,让学生弄明白每部分表示的意思 4、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小组讨论,在答题纸上写算式,并进行汇报。 预设1:直接数数,参加跳绳、踢毽子一共有14人 预设2:9+8,有3人重复了,应减去3,所以9+8-3=14(人)预设3:先求出只参加跳绳不踢毽子的人数,再加上参加踢毽子的同学 9-3+8=14(人) 预设4:先求出只踢毽子不跳绳的人数,再加上跳绳的同学 8-3+9=14(人) 预设5:先求出只跳绳的人数,只踢毽子的人数,再加上既跳绳又踢毽子的人数 6+5+3=14(人)师:有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8名同学参加踢毽比赛,求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生:9+8-3 师:在计算时,如果两部分有重复的地方,我们先把两部的数加起来再减去重复部分,这样就能求出两部分的实 际总数。 三、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

1、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的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海洋极地世界(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怎么回事? 2、把小动物分类 3、文具(提示学生可以把重复的部分圈起来) 4、获奖名单(这道题目其实人数很多,有些学生不能找全所有重复的人,需要提醒) 五、自我小结,共同提高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愿意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数学集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并能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脑筋急转弯)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一)、揭示课题 老师:在生活中这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复现象。(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 (1)调查本班学生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情况 (2)游戏: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两个呼啦圈里。 问题:当有同学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作文小组时怎么站? 引发问题矛盾冲突,学生想办法解决。 (3)说说呼啦圈里各部分学生所表示的意思。、 2、自主绘图,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