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4章 地层接触关系

第4章 地层接触关系

第4章 地层接触关系
第4章 地层接触关系

第4章地层接触关系

4.1 概念

地层接触关系:指上下岩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态和时间上的发展概况。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发生和演化历史。

4.2类型

1、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基本一致或基本递变,他们的产状基本平行,是连续沉积的产物。这种接触关系称整合接触关系。

鉴别特征:地层连续,没有尖端,岩性和生物演化递变,产状基本一致。

2、不整合:与上述特征相反,按特征可分:

1.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近于平行,但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代表地壳运

动以上升和下隆为主。

2.角度不整合:地层上下岩层不平行,之间存在地层确实,形成的机理及反

映的地质构造过程,并说明在地质发展史中的应用。

4.3 观察与研究

1、识别标志

(1)平行不整合

A、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及化石带。;

B、地层厚度,特别是接触面相邻层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明显的横向变化,反映接触面起伏不平。

C、接触面由有风化壳的痕迹,残存在底砾岩,古址等。

(2)角度不整合:

A、上下地层产状有明显差异,若走向相近则倾角不同。

B、上下地层的褶皱、断裂、劈理等构造的类型、方位、期次、强度不同;

C、上下地层经受的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

2、研究要点

1.研究上下两套地层时代,确定不整合的存在及时代;

2.研究上下两套岩系的构造特征,如岩层产状、褶皱与断层的方位、类型及

特征的发育情况;

3.研究上下两套岩系的岩石性质,如变质程度差异等;

4.不整合面的形态,古风化壳及底砾岩的特点等。

5.研究不整合面的空间展布与变化;

6.研究不整合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3、研究意义

(1)是重要的地质现象,提供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史的重要信息;

(2)是划分地层的标志;

(3)地质填图的标志;

(4)通过古风化壳的研究,可以了解古环境;

(5)不整合面的矿床:风化矿,热液充填矿床;

(6)是一个力学不稳定面,控制构造的发展,强度,推覆构造;

4.4 各种接触关系地质图上的表示特征

1、整合接触的各地层的地层谷线相互平行,产状一致,无地层缺失;

2、平行不整合的各地层的地层谷线相互平行,产状一致,有地层缺失;

3、角度不整合的下伏地层的地质谷线被不整合界线交切,如果未被交切,则倾角与上覆岩层有明显差异。

思考题

1、什么是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2、岩层顶地面的识别标志是什么?

3、什么叫岩层产状?有哪些要素?怎样测量岩层产状?产状的记录方法有哪些

在地质图上如何表示?

4、

5、什么是不整合?有哪些基本类型?识别标志是什么?

6、地层露头线的判别方法?

实验1: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1.什么是地质图?

它是一种图件,由一定符号、色谱和花纹等来表示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的)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

举例,中国大地构造图。

2.地质图的组成

1.图名:取名主要依据图件所在地区、内容和特征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如1:200,类型数字比例尺,

线条比例尺;

3.图例:是一些规定的符号和线谱、色谱。

4.顺序:一般是地层、岩石构造和其它,其中地层从上到下,由新到老,从

左到右,有新到老。岩体:从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责任表:一般格式。

4、分类:

1.根据内容:构造地质图、地质图、岩浆岩图、变质岩图、盆地分布图、矿

床分布图,油气资源分布图、地球物理图等。

2.根据形状: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A剖面图:一般形式,剖面线(按标高),方向,地质界线

B柱状图:一般交地质图时都需要附柱状图。

填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讲,先看图名,比例尺,图例,以确定我们要重点看的内容,举例构造图上的一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目的细谈。

(1)读水平地层

完全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求水平地层厚度。

1.倾斜地层

A相反,弯曲一致,弯曲度小;

B相同,倾角大于,坡角相反;

C相同,倾角小于,坡角相同,弯曲大于等高线。

1.不整合:平行分布,产状一致,地层缺失,平行不整合;

产状不平行,较新的地层的底面界线截过不同时代的较老的地层界线,角度不整。

作业:

1、判断哪些地层是倾斜地层,哪些是水平地层,若是倾斜地层,读出倾向,简述理由;

2、是否存在不整合,若存在不整合,分析类型并简述理由。

实验2: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的要素

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的要素

1、看立体图;

2、作图步骤:

(1)在图上选一适当位置,条件是一岩层面同时与两条以上的等高线相

交,一般选上层面;

(2)分别作所选层面与两条等高线的交点的连点,其中每一条就代表走

向线。

(3)在等高线值较大的连线任选一点作垂直另一条线的连线,就代表倾

角线,用量角器测定等高线差值的线段,连接,得三角形,用量角器测出倾角。

三点法求岩层产状的要素

1.原因:

1.岩层产状平缓,不能用罗盘准确测定;

2.深埋地下,不能用罗盘直接测定;

1.前提:

(1)三点要位于同一岩层面上,但又不在一直线上。

(2)三点的方位,相互水平距离和标高为已知,相差不太远;

1.三点范围内岩层面,产状无变化,无褶皱断层。

1.原理:

只要在最高点A和最低点C的连线上,找到一点与B点等高的点D,就可以作出走向线DB,过C点或A点作出与DB平行的另一高线的走向线,根据两走向线各自的高程水平距离,可以求出倾向和倾角。

2.步骤

1.求等高点,图上往往已知孔位高程和孔深,则地层顶面高程为孔位高程减

孔深。从最低点C作一辅助线CS,根据AC间的高差及B点高程用等比例线段将其等分,在AB线上得出与B点登高的D点,(关键是一定要找到一点与B等高)。

2.连接:过连接D,B,得走向线DB;

3.DB上任选一点O,作过C点走向线的垂线OF,得倾向,以B、C之间的高

差为长度按比例作线段OE,并作三角形EF,用量角器可求得角OFE,即就是倾角。

实验3:作地质剖面图

1.原因:在地质上或工程上,一般都要用剖面图来反映图区地层构造即组合

特征,有助于我们直观认识深部的地质情况,

2.步骤:

1、选择剖面线位置,

(1)地质上要使所作剖面垂直于区内地层走向,断层走向线方向,且要选在地层出露最全的位置。

(2)工程上:按设计要求,一般选平行或垂直建筑物的方向,有时以建筑物对角线方向;

2、绘地形剖面

1.画剖面基线,长短与剖面相等,两端注上垂直比例;

2.按等高线间距作一平行于基线的水平线,基线标高一般比最低等高线高度

高低一、二个间距。

3.以基线高程为起点,按等高距离依次注明每条平行等高线的高程;

4.要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影到响应高程水平线上;

5.按实际情况用平滑曲线连接相邻点得地形剖面。

3、完成地质剖面

将地质图剖面线上的地质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线、断层线)等的各点投影到地层剖面曲线上,按各点附近的地层倾角和倾角绘出分层界线,(如剖面线与走向线斜交,则按视倾角按分层界线)。

4、按岩性绘上各层花纹,注明代号;

5、整饰剖面图,图名,比例尺,图例方向。

第4章 地层接触关系

第4章地层接触关系 4.1 概念 地层接触关系:指上下岩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态和时间上的发展概况。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发生和演化历史。 4.2类型 1、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基本一致或基本递变,他们的产状基本平行,是连续沉积的产物。这种接触关系称整合接触关系。 鉴别特征:地层连续,没有尖端,岩性和生物演化递变,产状基本一致。 2、不整合:与上述特征相反,按特征可分: 1.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近于平行,但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代表地壳运 动以上升和下隆为主。 2.角度不整合:地层上下岩层不平行,之间存在地层确实,形成的机理及反 映的地质构造过程,并说明在地质发展史中的应用。 4.3 观察与研究 1、识别标志 (1)平行不整合 A、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及化石带。; B、地层厚度,特别是接触面相邻层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明显的横向变化,反映接触面起伏不平。 C、接触面由有风化壳的痕迹,残存在底砾岩,古址等。 (2)角度不整合: A、上下地层产状有明显差异,若走向相近则倾角不同。 B、上下地层的褶皱、断裂、劈理等构造的类型、方位、期次、强度不同; C、上下地层经受的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 2、研究要点 1.研究上下两套地层时代,确定不整合的存在及时代;

2.研究上下两套岩系的构造特征,如岩层产状、褶皱与断层的方位、类型及 特征的发育情况; 3.研究上下两套岩系的岩石性质,如变质程度差异等; 4.不整合面的形态,古风化壳及底砾岩的特点等。 5.研究不整合面的空间展布与变化; 6.研究不整合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3、研究意义 (1)是重要的地质现象,提供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史的重要信息; (2)是划分地层的标志; (3)地质填图的标志; (4)通过古风化壳的研究,可以了解古环境; (5)不整合面的矿床:风化矿,热液充填矿床; (6)是一个力学不稳定面,控制构造的发展,强度,推覆构造; 4.4 各种接触关系地质图上的表示特征 1、整合接触的各地层的地层谷线相互平行,产状一致,无地层缺失; 2、平行不整合的各地层的地层谷线相互平行,产状一致,有地层缺失; 3、角度不整合的下伏地层的地质谷线被不整合界线交切,如果未被交切,则倾角与上覆岩层有明显差异。 思考题 1、什么是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它有那些主要类型? 2、岩层顶地面的识别标志是什么? 3、什么叫岩层产状?有哪些要素?怎样测量岩层产状?产状的记录方法有哪些 在地质图上如何表示?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完整版)地层接触关系基本知识

地层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平行整合接触(也称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时间连续。两个地层之间是连续接受沉积形成的沉积岩,中间未发生明显的构造运动。 (2)平行不整合接触(也称假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但时间不连续。两个地层之间沉积是不连续的,因中间发生了地壳的均匀抬升和均匀下降,虽然中间缺失了地层,但两次形成的沉积岩,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 (3)角度不整合接触(也称不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不一致,时间也不连续,中间不仅缺失地层,还由于构造运动使得岩层产状发生变化。 (4)沉积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或变质岩之间一种接触关系。是在先期形成的岩浆岩或变质岩表面接受沉积形成了沉积岩。 (5)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与围岩(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岩浆侵入到先期形成的围岩中经冷凝结晶而形成岩浆岩。 例题、下图为某地区典型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期岩浆岩γ、δ是什么接触关系? (2)两期岩浆岩γ、δ各形成于什么时代? (3)岩浆岩γ与变质岩A是什么接触关系?γ和A哪个先形成 (4 )与花岗岩γ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 (5)O与C是什么接触关系?

(6)C与P是什么接触关系?( (7)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答: (1)两期岩浆岩γ、δ是侵入接触,γ侵入到δ中。 (2)岩浆岩δ形成于变质岩A之后、寒武纪之前,γ形成于奥陶纪之后、石炭纪之前。 (3)岩浆岩γ与变质岩A是侵入接触,A先形成。 (4 )与花岗岩γ之间是沉积接触。 (5)O与C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 (6)C与P是整合接触干洗。 (7)该地区首先发生大规模变质作用,形成大范围的变质岩A;之后发生岩浆作用,花岗岩浆向上侵入到变质岩A中形成花岗岩δ;之后该地区整体上升遭受剥蚀,然后到寒武纪时又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奥陶纪,期间形成寒武系和奥陶系沉积岩;然后该地区再次遭受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γ,地壳上升并遭受剥蚀,缺失泥盆系地层;到石炭纪时该地区又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二叠纪,形成石炭系、二叠系地层。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识复习课程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 识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内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内,地下一定深度内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内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 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 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 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

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 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 切。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1%>、 (2)水圈 (3)生物圈 二、内三圈:(1)地壳 (2)地幔 (3)地核 3.莫霍面或莫氏面: 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 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 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8.矿物的同质多像: 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 9.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 [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 12.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 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 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6.火成岩: 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17.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侵入作用. 18.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 19.火山喷发类型: 一、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式喷发类型) 二、中心式喷发:(1)宁静式喷发型; (2)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3)爆烈式喷发型。 20.近代火山分布规律 (1)环太平洋火山带;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3)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21.产状: 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

(完整版)地层接触关系基本知识

地层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平行整合接触(也称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时间连续。两个地层之间是连续接受沉积形成的沉积岩,中间未发生明显的构造运动。 (2)平行不整合接触(也称假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但时间不连续。两个地层之间沉积是不连续的,因中间发生了地壳的均匀抬升和均匀下降,虽然中间缺失了地层,但两次形成的沉积岩,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 (3)角度不整合接触(也称不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不一致,时间也不连续,中间不仅缺失地层,还由于构造运动使得岩层产状发生变化。 (4)沉积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或变质岩之间一种接触关系。是在先期形成的岩浆岩或变质岩表面接受沉积形成了沉积岩。 (5)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与围岩(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岩浆侵入到先期形成的围岩中经冷凝结晶而形成岩浆岩。 例题、下图为某地区典型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期岩浆岩丫、3是什么接触关系? (2)两期岩浆岩丫、3各形成于什么时代? (3)岩浆岩丫与变质岩A是什么接触关系?丫和A哪个先形成 (4)G与花岗岩丫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

(5)0与C是什么接触关系? (6)C与P是什么接触关系?( (7)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答: (1)两期岩浆岩丫、3是侵入接触,丫侵入到S中。 (2)岩浆岩S形成于变质岩A之后、寒武纪之前,丫形成于奥陶纪之后、石炭纪之前。 (3)岩浆岩丫与变质岩A是侵入接触,A先形成。 (4)G■与花岗岩丫之间是沉积接触。 (5)0与C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 (6)C与P是整合接触干洗。 (7)该地区首先发生大规模变质作用,形成大范围的变质岩A;之后发生岩浆作用,花岗岩浆向上侵入到变质岩A中形成花岗岩之后该地区整体上升遭受剥蚀,然后到寒武纪时又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奥陶纪,期间形成寒武系和奥陶系沉积岩;然后该地区再次遭受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丫,地壳上升并遭受剥蚀,缺失泥盆系地层;到石炭纪时该地区又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二叠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知识

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及制作方法 一.目的 1.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学会编制地质剖面图。 2.掌握不整合在剖面图及平面图上的表现特点。 二.实习容 (一)地质剖面图的基本概念 1)地质剖面图的定义: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沿一定的方向,表示一定的距离,地下一定深度地质现象的图件。地质剖面图分为实测剖面、信手剖面与图切剖面,但目前我们就了解两种。 2)地质剖面图的组成:地质剖面图由图名、比例尺(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剖面方位、图例、责任表等组成。 (二)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1)剖面线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反映图的构造特征,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线方向,以及地层出露最完整,构造最清晰的地段。 2)剖面基线的选择:所谓的剖面基线是指剖面所反映深度的一条基准线。剖面基线的确定主要根据剖面线地形的起伏,比例尺的大小而定。 3)绘制剖面地形曲线。 4)投影地质界线 5)剖面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方向) 6)根据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先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再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7)整饰图件:图名、方位、图例、颜色等的标注,各单元的合理布置。一幅标准的剖面图各单元组成及布置如下。见插图6。

(三)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特点 1.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图上不整合线与新、老地层界线平行或重合,不整合面的产状与新、老地层产状相同。在平面图上用实线加虚线(新地层一端)表示,剖面图上用虚线表示。 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与剖面图上的特点分两种情况: 1)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不同,倾向大致相同时,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上与新、老地层大致平行,剖面图上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 2)当新、老地层的倾角与倾向均不同时,则不整合面(或界线)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均与新地层平行,与老地层斜切。见插图7 (四)勾绘角度不整合时注意事项: 1.先绘制不整合面界线,再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新地层,最后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 2.当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地层界线被不整合面所切时,应将老地层的界线适当用虚线延长至剖面线,再将其交点投影到剖面线上。根据该交点的位置和老地层的倾角,可 在剖面图上勾绘出老地层的界线。见插图8。 3.当面方向与岩层垂直或基本垂直时,剖面图上的岩层界线按真倾角绘制。若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不垂直时,二者所夹锐角<80o时,剖面图上岩层界线应按视倾角绘 制。 4.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要与地形图相同,如需放大,则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岩层倾角。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变 换岩层倾角。

补充地层接触关系知识

补充地层接触关系知识。地层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平行整合接触(也称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时间连续。两个地层之间是连续接受沉积形成的沉积岩,中间未发生明显的构造运动。 (2)平行不整合接触(也称假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一致,但时间不连续。两个地层之间沉积是不连续的,因中间发生了地壳的均匀抬升和均匀下降,虽然中间缺失了地层,但两次形成的沉积岩,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 (3)角度不整合接触(也称不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产状不一致,时间也不连续,中间不仅缺失地层,还由于构造运动使得岩层产状发生变化。 (4)沉积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或变质岩之间一种接触关系。是在先期形成的岩浆岩或变质岩表面接受沉积形成了沉积岩。 (5)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与围岩(可以是岩浆岩、变质岩或沉积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岩浆侵入到先期形成的围岩中经冷凝结晶而形成岩浆岩。 例题、下图为某地区典型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期岩浆岩γ、δ是什么接触关系? (2)两期岩浆岩γ、δ各形成于什么时代? (3)岩浆岩γ与变质岩A是什么接触关系?γ和A哪个先形成 (4 )与花岗岩γ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 (5)O与C是什么接触关系?

(6)C与P是什么接触关系?( (7)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答: (1)两期岩浆岩γ、δ是侵入接触,γ侵入到δ中。 (2)岩浆岩δ形成于变质岩A之后、寒武纪之前,γ形成于奥陶纪之后、石炭纪之前。 (3)岩浆岩γ与变质岩A是侵入接触,A先形成。 (4 )与花岗岩γ之间是沉积接触。 (5)O与C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 (6)C与P是整合接触干洗。 (7)该地区首先发生大规模变质作用,形成大范围的变质岩A;之后发生岩浆作用,花岗岩浆向上侵入到变质岩A中形成花岗岩δ;之后该地区整体上升遭受剥蚀,然后到寒武纪时又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奥陶纪,期间形成寒武系和奥陶系沉积岩;然后该地区再次遭受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γ,地壳上升并遭受剥蚀,缺失泥盆系地层;到石炭纪时该地区又下降接受沉积并持续到二叠纪,形成石炭系、二叠系地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