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五)、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在构造解释中,关键是对比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对比正确,构造形态就正确。

在对比过程中,正确地识别断层,正确地识别断层两盘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构造形态就正确。否则,对比结果“串层”,构造形态就错误。

解释人员都认为:断层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导致对比反复的是断层,使人犹豫不知向哪对比的是断层,使构造图难勾的是断层,最难解释的是断层,最容易出错的也是断层。

地质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DP剖面示意

1.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大断层 P188图6.5-7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反射波组错断中等断层北海模型

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一般为中等断层。这类断层

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GrisysP23 P24(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小断层

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2.断层要素的确定

(1)断面的确定

将剖面上浅、中、深断点连起来,即为剖面上断面的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升降盘:由断面两侧反射层位的升降关系确定。

垂直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t

差值。

水平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水平距离。

(3)断面倾角的确定(与确定地层倾角的方法相同,以后介绍)

3.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上盘,│下盘,→下降,←│或╡│正断层,╡→逆断层。

2 4 6

5

2 4 6

1

3

5

西 1号剖面东 X

t

西 3号剖面东X

t

西 5号剖面东X

t

北 2号剖面南X

t

北 4号剖面南X

t

北 6号剖面南X

t

2 4 6

1 19601910 1910 1810

1830

3 18001750 1750 1650

1730 1690

1520

5 16551605 1605 1505

2 4 6

1 19601910 1910 1810

1830

3 18001750 1750 1650

17301690

1520

5 16551605 1605 1505

2 4 6

2010 1960 1850

1 196019001800

1905 1855 1750

1850 1800 1700

3 1800 1760 1650

1750 1700 1600

1720 1655 1550

5 1655 1610 1500

1610 1550 1450

2 4 6

2000 1950 1850 1 195019001800

1900 1850 1750 1850 1800 1700

3 1800 1750 1650

1750 1700 1600

1700 1650 1550

5 1650 1600 1500

(1)断点平面组合

在构造图上,将各测线测得的属于同一条断层的断点用线连接起来。(2)断点平面组合原则P198

①同向测线上,同一条断层的正逆性质相同,落差、产状相近或渐变。

②不同向测线上,同一条断层的正逆性质相同,产状、落差区别可较大。

③同一条断层断开的层位在各条测线上相同或渐变,因同一条断层是同一

时期构造运动形成的。

④区域大断裂,一般是基底的断裂,其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⑤同一断块内地层产状变化应有规律。

⑥利用地质规律和其它物探资料。

(3)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穿过无断点的测线,断点闭合。

②孤立断点少且落差小,图边多中间少。

③叠合各层的构造图,同一条断层要平行不能相交。

④断点平面组合与剖面对比同步进行,互相参照、比较、调整。

思考题:任举3例地质构造(如断层),说明其在水平迭加剖面上的特征。

补充、相干分析识别断层

四、地震构造图、等厚图的绘制

(一)基本概念

1.构造图

依据地震资料,用等值线及一些符号表示地下反射界面起伏的平面图件。2.三种角度和三种深度

X

X方向CDP剖面

t

t 0 Y 方向CDP 剖面 (1)概念

①真倾角?——界面与地面的夹角。

②视倾角φ——在射线平面内的倾角,即地震测量的倾角,在0-?之间。 ③测线方向角α——测线与界面倾向的夹角。 ④法线深度h ——地面上到界面的垂直距离。 ⑤真深度h Z ——垂直于地面到界面的深度,钻井深度。

⑥视铅直深度h x ——在法平面内,垂直于测线(但不一定垂直于地面)到

界面的深度。

(2)关系

①三种角度之间的关系

α?φcos sin sin = (6.2-19) ②三种深度之间的关系 φ

cos h

h X =

(6.5-1) ?

cos h

h Z =

(6.5-2)

h h

测线∥倾向 测线方向任意 法平面内 法平面内 (3)从水平叠加剖面上读界面的视倾角φ

x 1 Δx x 2 x 1 Δx x 2

Δh

h 1 h 2 φ

2

220

020121t V t V t V h h h ?=?-?=

-=? x

t V x h ??=??=

2sin 0

φ (4)用两正交测线求界面的真倾角?

沿第一条测线的视倾向取1sin φ=OA 沿第二条测线的视倾向取2sin φ=OB

则:2212sin sin sin φφ?+= ,OC 的方向为真倾向。

西 东 X 南 北 X

1φ 2φ O sin φ1 A 东

?φαsin sin cos 11= ?

φαsin sin cos 2

2= 3.地震构造图分类

(1)等t 0构造图 (2)构造图 (二)等t 0构造图的绘制 1.绘测线平面图(测绘图) 2.检查时间剖面的解释

①交点闭合?

②断层解释合理?断点平面组合合理? ③对比追踪层位符合地质规律? 3.上数据

①保证平面图上每隔1cm 有一个数据。 ②交点、断点、尖灭点、超覆点必须取上。 4.断点平面组合 5.勾绘等值线

①构造复杂时,分断块勾。 ②从易到难。

③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 ④先轮廓后细节,逐步完善。 (三)构造图的绘制 1.深度剖面

(1)为什么要时深转换

①时间剖面上有速度陷阱。 ②构造复杂时有假象。 ③地质上关心深度。

(2)人工时深转换

①均匀介质时深转换

S 1 S 2 S 3 X S 1 S 2 S 3 X

t 0 h

CDP 剖面 深度剖面

01011)(1t t V h = , 02022)(1t t V h = , 03033)(1

t t V h = 为什么用平均速度?

t 0 h —t 0量板 ②线性介质时深转换

S 1 S 2 S 3 X S 1 S 2 S 3 X

t 0 CDP 剖面 h CDP 剖面

将2

t t =

代入P57(6.2-36),得等时面的圆心和半径: ]12[1

00-=

t chV Z β

β

2

1

00t shV R β

β

=

R

0 Z 0 2.0 1.2 t 0 R 0—t 0和Z 0—t 0量板(华北V 0=1810,β=0.00026) (3)计算机时深转换

①计算机时深转换原理与人工转换原理相同。

②计算机转换工作量大,速度不准造成波形拉伸。计算机深度剖面很少见。 ③人工转换费力,但只转换目的层,得到目的层的深度剖面。 2.用深度剖面作构造图 仿等t 0图的绘制方法。 3.将等t 0图进行空间校正作构造图 (1)原理

①t 0 h Z

等t 0图 构造图 ②进行偏移归位

以线性介质为例,当测线∥地层倾向时,有

?sin 0'R OO = (A ) ?cos 00R Z h Z += (B )

因为等t 0图已知,即已知t 0 。在R 0—Z 0—t 0量板上可查出R 0和Z 0 ,关键是求出?,就可求出'OO 和Z h 。 O 'O X

h

(2)确定真倾向 在等t 0图上,两条相邻等值线的法线就是倾向。 (3)求真倾角?

20

2

02

0202202

0cos R

Z R Z X R Z X ?+???-?+?-??=

? (C )

其中:查R 0—Z 0—t 0量板,得R 01 、Z 01 、R 02 、Z 02 。 02010Z Z Z -=? , 02010R R R -=? 。 ΔX 是两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法线距离。

O 1 ΔX O 2

t 01 t 02

(4)制作倾角?量版,使用公式(C)。

ΔX

=50ms

?

(5)制作'

OO量版,使用公式(A)。

ΔX

为参数

=50ms

Δt

(6)制作深度

Z

h量版,使用公式(B)。

ΔX

为参数

Δt

=50ms

h

Z

(7)进行空间校正,做构造图

①在等t

0图上,任选一点,向t

减小的方向,量取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法线

间的距离ΔX。

②根据t

0和ΔX,查量版得'

OO和

Z

h。

③在等t

0图上,用指向t

减小方向的箭头表示校正方向,箭头长度='

OO,

在'O旁标上

Z

h值。

④重复①-③步,可得到许多点的深度值。

⑤勾好等值线获得构造图。

1000ms 950ms 900ms

(四)构造图的解释(略)

思考:(1)一张构造图是只反映一个界面的起伏吗?

(2)同一张构造图上,等值线密还是稀的地方地层倾角大?

(3)在构造图上,相邻的一些等值线平行代表着地层的倾角变化大还是小?相邻的一些等值线之间的距离变化剧烈代表什么含义?

(4)在构造图上如何找各种储油构造,如背斜、鼻状构造、地层尖灭?

—+

2900 1300

2800 1400

2700 1500

(五)等厚图

1.作法

将上下两层的构造图迭合在一起,计算上下两层等值线交点上的差值,标在平面图上,连好等值线即成。

2.特点

如果地表因素变化大、复杂而不易消除时,等厚图不受地表因素的影响。3.等厚图的解释举例

①如果褶皱地层的厚度变化很小,说明先沉积后褶皱。

②等厚图上发现厚度朝某一方向明显地增大,说明地层向沉积加厚的方向

倾斜,也指出物源方向。

五、含油气资源评价

构造解释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井位

....,从构造图上找圈闭,把井位定在圈闭的高点上。但这只考虑了构造条件,实际工作应综合考虑生、储、盖、圈、运、保条件。

六、编写解释报告

七、时间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方法和具体步骤

1.收集资料

包括地质、钻井、物探、测井资料,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先建立起构造框架,宏观指导解释工作。

2.确定标准层

(1)标准层

浏览工区剖面,找出连续性好,易于对比的反射层作为要解释的层位。(2)标准层的条件

①反射同相轴特征明显稳定。

②分布范围广可在较大范围内追踪。

③能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主要特征,浅、中、深层都要有。

④有条件时最好标准层就选含油气层。

⑤不整合面的反射一般都要选上,因为不整合面是划分构造层的标志。地

震地层学解释、岩性解释,都要求对比不整合面。

3.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1)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就是设法鉴别出标准层相当于哪些地质层位的反射。

(2)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的方法

①工区有井

找到连井剖面,利用地震测井速度资料,将钻井的地质层位换算成时

间,引到时间剖面上确定。(地层倾角大时应先作倾角校正,因为法线

深度与钻井深度有区别)

②邻区井

当本工区没有井,可参考邻区井的资料。

③地质资料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构造发育史,结合工区地震时间剖面的构造层特

征、接触关系、波组特征,确定标准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

④比较法

把已鉴定好的剖面与要解释的剖面进行比较确定,这很省事。但两条

测线相距不能太远。

有些专家一看本油田的剖面,就能确定标准层及其相当的地质层位。

4.标准层反射波对比及地质构造分析

(1)选骨干剖面

这是一种高质量控制低质量的方法。选骨干剖面的条件为:

①反射标准层的反射波同相轴特征清楚。

②穿过工区主要构造部位,构造特征清楚,尽量少穿过断层。

③主测线和连络测线都要有,构成网以便控制全区。

④若工区井少,一般连井剖面均选成骨干剖面。

(2)对比骨干剖面,同时分析剖面上的地质构造。

(3)对比其它剖面,同时分析剖面上的地质构造。

5.剖面闭合检查

(1)检查交点是否闭合。

(2)检查断层解释是否合理,一定要绘断裂系统平面图。

(3)检查对比解释是否符合地质规律。

构造图,构造图,等厚图。

6.作等t

7.编写报告,对油气资源进行评价,提供井位。

§5.1总结

1.构造解释的任务

构造解释(1920年)是常规解释,是其它解释的基础。任务是把各个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同相轴对比出来,并确定其来自于哪些地质分界面,把地震剖面转化成地质构造信息。

2.构造解释成果

①进行了构造解释的工区的时间剖面。

图、构造图、等厚图。

②等t

③总结报告,提供井位。井位定在构造圈闭的高点上。

3.区域地震地层学解释(1975年)的成果:

①进行了区域地震地层学解释的工区的时间剖面。

②工区生、储、盖条件综合评价图。

③总结报告,提供井位。井位定在岩性圈闭上。

4.思考题:

①反射波对比的三大标志??

②任举5例地质现象(如断层、不整合),说明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特征。

③熟悉用层速度求砂岩百分比含量的方法。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椎间盘:亦称椎间纤维软骨,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中央 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成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的纤维环,富于坚韧性,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共23个,坚韧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复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2.板障:颅盖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分布有板障静脉 3.翼区:颞窝底由额骨、顶骨、颞骨鳞部和蝶骨大翼组成,在四骨会合处常形 成“H”型缝,称为翼区(翼点),脑膜中动脉在此处通过。翼区骨质薄弱,极易发生骨折。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呈似“H”型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为肝门,有 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经此出入,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5.肺根:纵膈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 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之处。这些进出肺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根。 6.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 窄部位。声门裂前3/5位于两侧声襞游离缘之间,称膜间部,与发音有关,为喉癌好发部位;后2/5在杓状软骨之间称软骨间部,是喉结核的好发部位。 7.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 能充满此空间,胸膜腔的这部分称为胸膜隐窝。重要胸膜隐窝包括:(1)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圆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腔

积液首先聚积于此。此隐窝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隙;(2)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与纵膈胸膜转折处,由于左肺前缘有心切迹存在,故左侧肋纵膈胸膜较大 8.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底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称为膀胱三角。此区域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该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9.静脉角: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 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10.心卵圆窝:下腔静脉瓣瓣膜向内延伸至房间隔的卵圆窝前缘,卵圆窝是胎儿 时期右心房通向左心房的卵圆孔的遗迹,下腔静脉瓣起引导血流的作用,出生后卵圆孔关闭,下腔静脉瓣也失去作用而退化,有人此瓣完全消失。11.颈动脉窦: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动脉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 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此处感受器,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12.颈动脉小球: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它与主动脉 小球一样,均为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13.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膈的主 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右前方和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然后沿脊柱左前方上行,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静脉角。胸导管也可注入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

地震勘探断层组合及解释

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如下图: 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 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

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如下图: 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The Supreme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2.Pterion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 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 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 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7.足弓:跗骨和跖 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8.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 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 的部位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 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 瘤的易发区。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20. **峡:**颈**上部的上端与**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 术常在此进行21. **穹:**的上端包绕**颈**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 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

断层符号解释

短线表示上盘相对移动的方向,箭头表示断层面倾向。 断层的种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上面这张照片里山岳右边的线形结构,就是美国加州著名的圣安地列斯断层,它也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 圣安地列斯断层的深度有15公里,存在的时间已经超过2000万年。照片是从奋进号航天飞机拍摄的雷达影像和测地卫星的真色影像所组合出来的。巨大的太平洋板块沿着圣安地列斯断层,相对于北美板块向北漂移,平均每年移动数厘米,按这种移动速率,经过数百万年后,地球表面的陆块分布和现在比起来,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系统解剖学 名词解释

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特点:由致有营养骨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内层含有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骨髓 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黄骨髓主要由脂肪 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下 椎孔vertebral: 由锥体和椎弓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 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 形的缝,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 由骶骨岬,骶骨与耻骨联合 由腭垂下缘、左、 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位于十二 起自胸骨柄及 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一侧病变使该肌痉挛时,75cm , , 外包, 是肾动脉、肾静脉、肾. ,:由前至后 肾静脉、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部,前部、左右侧部、后部。前部浅,后部最深,并于子宫直肠陷凹相邻,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壁和腹膜该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引流,以便诊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特点:大循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大循环精脉内 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意义: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血液 —肺动脉 动的是有大循环经静脉流回到心的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意义: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时, 是一卵圆形 —心包液。 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动脉导管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 能接受体内、 外 又称 也称3.5mm 处的一黄色小 — 传 神经纤维(轴突及其髓鞘)聚集所形成的结构,颜色白亮,称

胞体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通过网 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通过网状结构内的生命活动中枢,保 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舌向前下方,即伸舌。若一侧颏舌肌瘫痪,当病人伸舌时,舌 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挤压延髓, 只—胸一至腰三各脊 腔内有脊神经通过。意义:临床上常将麻醉药注入此腔内--硬 脉,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后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互相连接而成。意义:在该动脉环完整时,若构成此环的某一处血液 肝脏面有H 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 有肝左、 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附近按肺叶分出肺叶支气管,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 女性直肠与子宫之间的陷凹称为直肠子宫陷凹, 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 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和毛细血管后静 —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 1— 2 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 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可 中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中层与浅层在竖脊肌外侧会合,深层覆盖在腰方肌前面,三层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成为腹内斜肌 肌鞘后层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全部移至腹直肌的前面,故后层下缘形成一条凹向下的游离 4~5厘米。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 后层由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愈合而成。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习题 第一章头部 (一)名词解释 1.局部解剖学 2.眉弓 3.翼点 4.乳突 5.头皮 6.颅顶部的"危险区" 7.海绵窦 8.小脑幕

第二章颈部 一、颈部层次结构、舌骨上区和颈动脉三角 (一)名词解释 1.颈动脉结节 2.锁骨上大窝 3.神经点 4.颈静脉弓 5.胸骨上间隙 6.气管前间隙 7.咽后间隙 8.椎前间隙 二、肌三角、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一)名词解释 1.颈动脉鞘 2.颈袢 3.锁骨上三角 4.Virchow淋巴结 5.静脉角 6.甲状腺鞘 7.Sibson筋膜

一、胸壁、膈、胸膜和肺(一)名词解释 l.胸骨角 2.胸膜腔 3.肺根 4.肋膈隐窝 5.乳房悬韧带 二、纵隔(一)名词解释 1.纵隔 2心包横窦 3.心包斜窦 4.心包前下窦 5.心包腔 6.动脉韧带 7.动脉导管三角

一、腹前外侧壁(一)名词解释 1.腹直肌鞘 2.弓状线 3.半月线 4.腹白线 5.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 6.腹股沟韧带 7.腹股沟镰(联合腱) 8.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9.腹股沟管 10.腹股沟管深环 二、腹膜腔与结肠上区脏器(一)名词解释 1.胃床 2.十二指肠球 3.十二指肠空肠曲 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5.膈下间隙 6.肝门(第一肝门) 7.肝蒂 8.胆囊三角(Calot三角) 9.肝胰壶腹(Vater壶腹) 10.胃脾韧带 三、结肠下区脏器和腹膜后隙(一)名词解释 1.左肠系膜窦 2.右肠系膜窦 3.回盲部 4.回盲瓣 5.McBurney点 6.Lanz点 7.腹膜后隙 8.肾角(脊肋角)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五)、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在构造解释中,关键是对比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对比正确,构造形态就正确。 在对比过程中,正确地识别断层,正确地识别断层两盘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构造形态就正确。否则,对比结果“串层”,构造形态就错误。 解释人员都认为:断层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导致对比反复的是断层,使人犹豫不知向哪对比的是断层,使构造图难勾的是断层,最难解释的是断层,最容易出错的也是断层。 地质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DP剖面示意 1.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大断层 P188图6.5-7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反射波组错断中等断层北海模型 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一般为中等断层。这类断层

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GrisysP23 P24(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小断层 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2.断层要素的确定 (1)断面的确定 将剖面上浅、中、深断点连起来,即为剖面上断面的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升降盘:由断面两侧反射层位的升降关系确定。 垂直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t 差值。 水平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水平距离。 (3)断面倾角的确定(与确定地层倾角的方法相同,以后介绍) 3.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上盘,│下盘,→下降,←│或╡│正断层,╡→逆断层。 2 4 6 5

Anatomy Term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07口腔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1.p10 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额骨板障静脉汇入上矢状窦,蝶骨板障静脉汇入海绵窦。因此,鼻腔和鼻窦感染可由此进入颅内。 2.p14 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3.p15 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p18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p 18或p50 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 6.p26 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成H形的缝,此处最薄弱,称为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p28或p152 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开口于鼻腔,窦壁衬以粘膜并与鼻腔粘膜相移行。共有四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8.p45 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成人有23个椎间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椎间盘起连接、保护、增加脊柱运动幅度之作用。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牵涉性痛,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9.p79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p117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为下消化道) p118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p139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中线的中、外交点处。 p147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150 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p160 纵隔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p164 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一,呈负压。 p165 左右各一,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形成,容量最大,在人体直立时位置最低,胸膜炎有渗出时,液体首先积聚于此。 p170 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门户。 p170 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占据。 p171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椎间孔: 由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的孔,叫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2.胸骨角: 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形突起,称为胸骨角。平第2肋,是临床记数肋序数的标志 3.翼点: 颞窝的前部,有顶骨、蝶骨、额骨、颞骨四骨交汇而形成的‘H’形的骨缝区,称为翼点。(太阳穴)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受伤易造成颅内出血。 4. 基底动脉环:又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的动脉环。当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阻塞时,血液可经此动脉环重新分配,得到一定缓解。 5. 硬膜窦:硬膜窦是由硬脑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在特定部位相互分离而形成的腔隙,在腔隙内面衬有内皮细胞。硬膜窦中充以静脉1.血并与静脉相续,故又称静脉窦。其壁厚不易塌陷,损伤时则出血凶猛。 6.椎间盘: 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外周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纤维环破裂可以导致髓核脱出压迫脊神经出现一系列症状。 7.筋膜: 贯穿身体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它包绕着肌肉、肌群、血管、神经。筋膜分好几层,分别叫浅筋膜、深筋膜、内脏筋膜,它们延绵不断贯穿身体上下。 8.腱鞘: 为包围在长肌腱外面的双层结缔组织鞘管,存在于手足等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等处。 9.咽峡: 是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0.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接,期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隙。腔内流动着脑脊液。 11. 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称为硬膜外隙。内含静脉丛、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脊神经根通过此腔。 12.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向内卷曲增厚,架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断层解剖学名词解释

非筋膜间隙、脑池、海绵窦 非筋膜间隙(纵膈间隙) 指脂肪、淋巴结等低CT值的间隙。以胸骨角水平线为标志,可以分为胸骨角水平线以上的3个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适于胸骨角水平的为主动脉肺动脉窗;胸骨角水平线以下的3个CT间隙:气管叉下间隙、左房后间隙、膈脚后间隙。 1、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与左右头臂静脉之间的间隙,为非筋膜间隙。由于在血管前方,又称血管前间隙。内含舌骨下肌群、成人有胸腺剩件(小儿含胸腺)、脂肪、淋巴结。上通上纵隔,下通下纵隔,向后通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此间隙正常CT影像不应看到淋巴结。 2、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由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围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内有奇淋巴结,多为一个。CT检查纵隔,此间隙甚为重要,因其可引流左、右肺和纵隔器官的淋巴结,向前与血管前间隙交通。 3、气管后间隙:气管后壁与脊柱之间的区域。右为右肺,左上为左肺,左下为主动脉弓。内含食管,胸导管等。 4、主动脉肺动脉窗:在主动脉弓下方左肺动脉上方之间,高度约1—1.5厘米,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内含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主动脉肺动脉淋巴结、脂肪。引流左肺淋巴液、腔静脉后气管前间隙淋巴液,间接引流右肺淋巴液。此区正常影像看不到淋巴结。 5、气管叉下间隙:位于气管杈至右肺下缘之间,高达2厘米。两侧界为左、右主支气管,后方为奇静脉、食管以及奇食窝。 6、左房后间隙(后纵膈间隙):仅指气管杈以下的后纵隔,为一不规则的空隙:前界为左心房后壁、后界为脊柱(第6胸椎椎体)、右为右肺背段、左为降主动脉。此间隙内有食管、奇静脉、半奇静脉、淋巴结。后纵膈间隙扩大,多见于食管肿瘤、食管扩张,还可见于淋巴结肿大和右肺背段肿瘤等。 7、膈脚后间隙:此间隙位于左右膈脚之间,脊柱之前,两侧为纵膈胸膜所围成的区域。它是纵膈最低垂的部位,也是连接胸腔和腹腔的最主要途径。该间隙内包含以下结构: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脂肪和淋巴结等。 8、中间支气管:位于右肺上、中叶支气管之间的一段气管,长约2-3厘米,无分支。 9、奇静脉食管窝:右侧纵膈胸膜覆盖奇静脉和食管之间的凹陷,食管和右肺背段的病变可使其形状改变。 10、肝右后静脉:属于肝短静脉,通过第3肝门回流至下腔静脉,回流肝右后上段的静脉血。当肝右后静脉为分支型时,可有粗大的肝右后静脉,回流血液范围增大。由于肝右后静脉走行在肝段内,不能作为划分肝段的标志。 11、心包窦:心包腔在某些部位形成隐窝,即心包窦。 12、心包上隐窝:又称心包腔或主动脉旁隐窝,在断面四主动脉弓中份层面出现,是心包脏壁两层在主动脉根部返折形成的凹陷。 13、肝肾隐窝:在肝右叶后下方与右肾之间,有肝肾隐窝,仰卧时为腹膜腔最低点,上腹部的脓液及渗出液多先聚集于此。 14、膈下间隙:又称结肠上区,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此间隙又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 15、网膜囊上隐窝:网膜囊中位于小网膜与膈之间的部分 16、网膜囊前庭:网膜囊中网膜孔所对部分 17、尾状突:肝的尾状叶被一弓形切迹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部分为乳头突,右侧部分为尾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声门裂 2、肺门 3、肺根 4、胸膜腔 5、肋膈隐窝 6、膀胱三角 7、肝门 8、齿状线 9、胆囊三角10、腹膜11、小网膜12、精索13、冠状窦14、心包15、颈动脉窦16、颈动脉小球17、关节腔18、静脉角19、局部淋巴结20、环转运动21、视神经盘22、神经核和神经节 23、椎间盘24、灰质和白质25、纹状体26、内囊27、硬膜外隙28、蛛网膜下隙29、终池30、大脑动脉环31、交感干32、翼点33、足弓34、海氏三角35、骨髓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 全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许掘进距离不低于30m,总工程师、矿长严格审批。 (二)探放水前必须加固迎头10m范围内巷道支架,在紧贴迎头打好立柱和栏板,防止发生煤壁因渗水溃塌。探放水过程中如遇到水压过大,不得取出钻杆;应立即在钻机后边打上加固钻机的点柱、撑柱,防止钻杆、钻机移位。 (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遇到透水预兆,工作面及其受影响向的相邻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面,同时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 (四)遇断层、地质构造带时,应及时清通巷道水沟,工作面突水时,水能顺利外排。 (五)机电人员应加强对排水泵的日常检修与维护,确保工作泵运转正常,备用泵、检修泵时刻完好,能够随时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帮、冒顶措施 (一)锚杆支护的巷道,应及时打设锚杆、挂网,严格控制空顶距不得超过1.5m;严格监管支护质量,打锚杆必须基本垂直岩面,保持合适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顶板岩层破碎、开裂情况,应及时敲帮问顶,及时用液压柱、铰接梁牢固地打设临时点柱支护。锚杆应加密,顶板、两帮锚网支护从巷顶到巷底全部打严。 (三)不适合采用锚网支护的情况下,换用11工字钢棚式支护。工字钢棚间距0.6m,采用木料牢固、严实地刹帮背顶。 (四)工字钢棚式支护时,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顶梁与迎头之间之上加穿楔,相邻棚腿之间加撑木连锁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应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检查支架的稳固性,对炮后崩坏的支架及时恢复。 (六)不定时检查断层、地质构造地段巷道支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加固。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 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 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 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 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 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 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 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 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 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 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 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 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 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 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Pterion(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 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 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 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 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

过断层、地质构造带的安全措施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许掘进距离不低于30m,总工程师、矿长严格审批。 (二)探放水前必须加固迎头10m范围内巷道支架,在紧贴迎头打好立柱和栏板,防止发生煤壁因渗水溃塌。探放水过程中如遇到水压 过大,不得取出钻杆;应立即在钻机后边打上加固钻机的点柱、撑柱,防止钻杆、钻机移位。 (三)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遇到透水预兆,工作面及其受影响向的相邻工作面人员应立即 按照既定的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面,同时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 (四)遇断层、地质构造带时,应及时清通巷道水沟,工作面突水时,水能顺利外排。

(五)机电人员应加强对排水泵的日常检修与维护,确保工作泵运转正常,备用泵、检修泵时刻完好,能够随时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帮、冒顶措施 (一)锚杆支护的巷道,应及时打设锚杆、挂网,严格控制空顶距不得超过1.5m;严格监管支护质量,打锚杆必须基本垂直岩面,保持合适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顶板岩层破碎、开裂情况,应及时敲帮问顶,及时用液压柱、铰接梁牢固地打设临时点柱支护。锚杆应加密,顶板、两帮锚网支护从巷顶到巷底全部打严。 (三)不适合采用锚网支护的情况下,换用11工字钢棚式支护。工字钢棚间距0.6m,采用木料牢固、严实地刹帮背顶。

(四)工字钢棚式支护时,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顶梁与迎头之间之上加穿楔,相邻棚腿之间加撑木连锁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应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检查支架的稳固性,对炮后崩坏的支架及时恢复。 (六)不定时检查断层、地质构造地段巷道支护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维修加固。 三、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措施 (一)过断层前的管理措施 1、生产中,对于地质部门在防突预测图上标注的断层或日常下达的地质预报出现的断层,通风队队长、防突队队长及技术科科长审签后,交发防突班;防突副班长以上人员必须签字,并贯彻到防突员,根据断层情况制定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发放到各相关施工单位,并严格执行。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 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 线。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

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 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门:是泌尿系统脏器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的出入部位,中部凹陷,是肾窦的开口。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由于无粘膜下组织,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古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粘膜皱襞,是膀胱结核、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运动系统 1. 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若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2. 骺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所留有的一线状痕迹,成为骺线。 3. 红骨髓:位于骨松质间隙内,有造血功能,呈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4.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6.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8. 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最上一个在C2、C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之间。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和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 9. 腱鞘:套在长腱四周的鞘管,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有约束肌腱、减少摩擦作用。腱鞘损伤后,局部疼痛,临床上成为腱鞘炎。 10.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第二章消化系统 1.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往咽的门户。 2. 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及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 3. 齿状线(肛皮线):肛柱下端、肛瓣共同连成的锯齿状环形线。 第三章呼吸系统 1. 嗅区:指上鼻甲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有嗅觉功能。

川东南地区断层解释方法探讨

—————————————————————————全璺查苎:竺兰:竺竺苎 (3)剖面上出现绕射波,断点在绕射波的极小点(当地层下倾时不在极小点,在垂直断陵的方向上):(4)断层下盘出现反射中断、空白,根据非屏蔽区的断点来确定; (5)结合地表露头、井资料推断断点位置; (6)参考速度资料,分析断层两盘速度,推断断层位置。 2.2.2剖面上断面的解释 连结各层的断点为断面,根据岩石破碎理论,断面在剖面(偏移剖面)上应为光滑曲线。 2.3断层模式的确定 断层模式(既构造样式)的确定:根据该区受力性质及岩性特征等,确定该区的断层模式。川东南坳褶区指华蓥lU断裂以东的川东及川南区,按构造的隆起幅度,可分为高陡、低陡和平缓构造(见表1)。其中东北部(涪陵、綦江)为高陡构造区、中部和西部为低陡构造区、中部和南部为(天堂坝)平缓构造区,川东是四川盆地内褶皱最强烈的地区,断层发育,形成北东向和北北东向的高陡背斜带和断裂带组成的隔挡式褶皱,背斜紧凑,向斜宽缓,成排成带平行排列;川南地区褶皱较缓,主要形成北北西向平缓背斜。 高陡背斜:主要在黄泥堂、苟家场构造一带,主要受两期挤压应力,早期主要受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晚期受北西方向的挤压应力,使地层拱起变形,形成高角度褶皱,后期断距较大,形成“Y” 字形,一般断开¥-j地层,断层发育在背斜的两翼。 高陡构造与断裂的关系:高陡构造大断层发育,构造的完整性受破坏,对油气藏的保存不利;在大断裂的下盘形成隐蔽圈闭,由于大断层的阻挡,保存条件较好。区外已发现的气田有大池干、卧龙河、沙坪场等。 低缓褶皱:分布在赤水一天堂坝一带,受挤压应力较小,一般在一翼或两翼出现断层,一般断开s—T,x地层,在平面上呈较平缓的短轴背斜。 低缓背斜与断层的关系:低缓背斜两翼不陡不缓,既适合裂缝发育。又保持了构造的完整性,大的断层一般切割构造的翼部,对油气破坏性较小,在构造顶部常发育一些小断层,对裂缝性气藏较有利。 已发现的气田有官渡、宝元等。 中陡构造介于高陡构造和低缓构造之间。区外已发现的气田有石龙峡、东溪、石油沟等。 2.4利用平衡剖面检验断层解释合理性 利用平衡剖面检验地质构造解释方案的合理性,根据该区的地层、岩性及构造运动等情况,选取合适该区的平衡方法,该区TrPz地层的碳酸盐岩(刚性地层)在变形过程中基本上保持面积、长度不变;Lx—J地层为碎屑岩地层(塑性地层)地层变形后面积变化不大,但长度有差异,所以选取了面积平衡恢复法进行平衡。 平衡剖面的制作过程采用以下地质模式: (1)现今构造剖面形态 (2)恢复到三叠系须家河组沉积后剖面形态; (3)恢复到三叠系嘉陵江组嘉一沉积后剖面形态; (4)恢复到三叠系飞仙关组沉积后剖面形态; (5)恢复到二叠系乐平统沉积后剖面形态; 从现今剖面恢复到原始末变形的剖面的过程中,所解释的断层形态 和断距从变形后的状态恢复到原始状态时,剖面面积没有增加和减少, 面积达到平衡,即解释方案是正确的。 图1T0层相干沿层切片 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