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答案

形考任务三答案

一.填空题

1.恒星;星云

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3.Intel 4004;1971

4.达默

二.名词解释

1.星系:也叫恒星系,星系是有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

2.地球圈层结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从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但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这些圈层又被称为同心圈层,地球具有的这样的结构就被称为圈层结构。

3.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成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生物病毒的传播可能使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计算机病毒一旦侵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操作系统,同样会依照指令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象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和扩散传播。

三.简答题

1.简述宇宙的未来

答:目前我们宇宙还处于加速膨胀当中,至于未来会继续膨胀下去成为热寂,还是会反弹重新收缩为一个点,按照现代天文学的解释取决于宇宙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质,这也是当今物理学的两大未解之谜。

永远膨胀下去

如果宇宙永远膨胀下去,根据热力学中的熵增原理,宇宙最终会达到热寂,宇宙的熵达到最大值,宇宙中每个角落的温度都将趋于一致,那时候不再有恒星,也不再有生命,宇宙彻底死了。

反弹收缩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宇宙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重新聚集到一起,最终坍缩为一个点,回到宇宙之初的状态。

又或许宇宙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暴涨与坍缩,我们只是刚好处于这次膨胀而已,宇宙的每一次诞生与毁灭,都如一场烟花表演中的一丝火光,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宇宙之外看来就是一瞬间。

2.简述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

答:目前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非常严重,网络黑客、网上拍卖欺诈、网络虚假新闻、网上贩黄等等大肆泛滥。

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我们的一举

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我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我们在网上的时候,别人是无法真正看到我的,人与人之间虽然通过网络联系得很近,但是这种距离是始终存在而无法突破的。个人就象处在一个保护伞中,别人只能靠我提供的信息来认识我,理解我,而基本上无从约束我的行为。这种极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慎独”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而能够做到这点的毕竟是少数。

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去体验另样的网络生活的时候,我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我们的姓名、年龄、职业、长相甚至性别都可以自己选择而别人根本无法识别,于是我们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行为在一种他人约束的真空状态,不道德的行为就容易出现。“不要跟我讲道德,要讲道德你就不会上网了。”持有这种思想的网民恐怕不在少数。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也给欲望、包括不可告人的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的“沃土”。于是,一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

网络道德失范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网络道德失范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向网络尚未成熟这一原因。事实上,网络社会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如何在两个社会之间形成道德规范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任重而道远。

四.论述题

试叙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论: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的整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太初第一秒”。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随着宇宙迅速膨胀,温度急速下降。

第二个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氦、氢等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没有星体存在。整个宇宙体系不断膨胀,温度很快下降。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至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阶段中。宇宙继续膨胀,温度不断降低。宇宙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宇宙间的气态物质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

五.小论文

论计算机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Internet”一词已经让我们不再感到陌生,随着E时代的来,新的理念和结构也在不断的形成和完善,网络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技术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但是,当我们看到网络带给我们利益的同时,也有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的存在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已是不可小觑的了。最简单地,人们将广泛地利用信息网络,自觉或不自觉地使日常生活便捷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发生转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一部分人可以由原来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网上看病、网上授课、网上学习、网上会议、网上购物、网上洽谈生意、网上娱乐等成为人们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灵活。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帮助人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的计算,用计算机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但是作用与反作用往往是并存的,在技术发展的背后引发出的种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正是因为网络空间的这种虚拟性,让人们过于的在这个空间里放纵自己,沉迷于这样的虚拟世界,人们往往在现实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喜欢跑到幻想中去解决,比如电脑游戏,它给人一种逃避现实性的途径,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自己从未体验过的角色或者是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从而使人们过于沉迷于游戏,沉迷于网络。再者,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个人的隐私安全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另一方面,网络使现实的真实的社会道德关系日趋松散,使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疏远。Internet改变了个体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谈,感情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这种状况在网络发达的社会中已有充分的表现,即使是在我国目前网络欠发达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数字化、电子化在一定意义上会无情地伤害人类。

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以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便利并去除其弊端。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二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 题干 1.原子的范围是_______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________m。 3.夸克的的范围________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________、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________? 6.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是。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1、 10-10 2、 10-14 -10-15 3、 10-20 4、原子核裂变 5、裂变 6、原子核裂变

7、合成橡胶

8、 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氨基酸 10、核苷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2 完成 满分18.00 题干 1.原子核 2.核能 3.纳米材料 4.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 6.基因工程 1、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2、核能:核能即原子能,它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的能量。通常的化学反应,仅涉及原子与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关系的变化,而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在原子核反应中,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和质子)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由于这些粒子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远远大于原子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因此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比化学反应大几百万倍。 3、纳米材料:纳米是1m的十亿分之一,即10-9m.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再用这种超细颗粒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目前纳米材料有四种,纳米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能。 4、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温度)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仅近于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此温度称:临界温度。

国家开放大学答案 基础写作课程 形考任务3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答:“言之有文”指的是作者要能有效的使用语言表达思想.首先应当对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其次应当对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有自觉的认识和把握;第三还应当对书面语言表达的风格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把握。 “言之有文”还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表现技法因其表达方式方式不同也有多种多样:如叙述的技法有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等;描写的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等;说明的技法有定义法、诠释法、分类法等;议论的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等;抒情的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和主观法等等。 二、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文本语言的准确、畅达、简洁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答:“言之有文”中的“文”首先是指写作中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准确、畅达和简洁,本文便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本文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与悼念,对他的斗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赞美,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对反动派的蔑视等,遣词用句都十分确切、明白。如第1段说明马克思逝世,用了“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第7段在评述马克思的斗争精神和实践活动时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又如把创立国际工人协会说成是马克思“全部活动的顶峰”“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成果自豪”;第8段在赞扬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用了“嫉恨”“诬蔑”“驱逐”“诽谤”“诅咒”以及“尊敬、爱戴和悼念”,分别表明敌人与战友对他的不同态度。 从语言的严密性来看,无论是一句中的修饰和限制,还是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承接和照应,都十分严谨、周密。例如第2段所写“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成为下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马克思伟大贡献的一个总纲。第6段中“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前一句承接上一段最后一句话,概括第3-5段的内容,也与第2段中的“对于历史科学”相呼应;后一句开启下文,与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相连,并为从实践方面介绍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笔。又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科学: 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 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 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 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作业1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 术》形考作业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 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2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6

1.结合教材关于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的相关知识,分别找出一篇例文,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本分析各自的文体特征。 答:例文一:《烛心》——审美性文体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这篇小说的思想在你读了它你会意识这种误会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私、小我、冷漠、以小人之心看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等。但小说作者没有

站出来讲,因为这是不允许的,它通过对一个误会的准确而简洁的叙述让你去想。结构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平铺直叙讲出来的,故事完了小说也就收尾了,整篇小说就是用了叙述的手法没有描写更没有抒情、议论,但语言是生动而简洁的里面两个人物形象是鲜明生动的。 例文二:《一则新闻消息》——实用(认知)性文体 四川汶川发生级强烈地震新华网成都5月12日电记者刘谨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地震灾区还发生了数百余震最高震级达6级。据政府官方消息截止12日24时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等详细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分析这则消息体现了新闻真、新、精的特点通过客观的报道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况是怎样的数字是准确的。其结构是标题导语结语。 例文二:《西湖七月半》——析理性文体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装,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 答: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 答: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电力革命: 答: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 答: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

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

《基础写作》电大形考任务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30 分。) 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材料的作用()。 A. 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B. 在写作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C. 在写作后,材料可以来用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客观的,不带了作者的主观发挥。 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5 2.

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A. 个体性 B. 实践性 C. 创造性 D. 通变律 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5 3. 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A. 个体性 B. 实践性 C. 创造性 D. 通变律 正确答案:A 满分:5 得分: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的特殊属性()。 A. 化生性特征 B. 书面性特征 C. 参与性特征 D. 交流性特征 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5 5. 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A. 个体性 B. 实践性 C. 创造性 D. 通变律 正确答案:B 满分:5 得分:5

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体现的是()的写作基本规律。 A. B. C. 二、多项选择题(共 4 道试题,共20 分。) 1. 广义材料的选择要求包括()。 A. 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 B. 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 C. 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D. 应当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

2020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 ,诞生于1971 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1.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CPU: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但是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未被我们探测到,可能最普通的基本粒子中微子也存在静止质量,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总引力便足以阻止膨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此外,宇宙大爆炸学说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无法解释:其一,大爆炸以前宇宙的图景如何?大爆炸宇宙的理论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其二,如果宇宙最终重新坍缩回到原点,又会发生什么?有天文学家提出了宇宙“无始无终” 论: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膨胀着。宇宙曾经处于体积非常大、物质密度非常小的状态,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渐渐收缩、聚拢起来,直到所有的物质统统撞到一起

基础写作形考任务6-新

作业 1.结合教材关于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的相关知识,分别找出一篇例文,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本分析各自的文体特征。 答:答:例文消息一则属于实用性认知性文体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新华网成都5月12日电记者刘北京时间5月12日1时2分位于北31度、东经1034的四川省这川县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地震灾区还发生了数百余震最高震级达6级。据政府官方消息截止12日2x时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等详细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分析这则消息体现了新闻真、新、精的特点通过客观的报道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况是怎样的数字是准确的。其结构是标题导语结语。例文析理性文体略例文审美性文体 以本次作业第五题中的微型小说《烛心》为例这篇小说的思想在哪里呢读了它你会意识这种误会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私、小我、冷漠、以小人之心看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等,但小说作者没有站出来讲因为这是不允许的它通过对一个误会的准确而简洁的叙述让你去想。结构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平铺直叙讲出来的故事完了小说也就收尾了整篇小说就是用了叙述的于法没有描写更没有打情以论但语言是生动面简洁的里面两个人物形象是鲜明生动的。 2.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散文、诗歌、小说等审美性文体特征的理解。 答:该微型小说故事很平常,就象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但情节却波滴起伏邻里间借东借西原本就是平常事,小男孩来借东西,被作者很容易就想到孩子身后的那大人,这些大人爱占邻里的便宣,“我”怕再吃亏,再受欺负,便本能的告诉孩子,自己家没有蜡烛。没有想到,孩子却从他的身后拿出了2支蜡烛,体 现了邻居之间别样的关心和温暖,让故事在此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也给读者无限地想象的空间。 该故事采用平铺直叙的顺序组织情节,整个故事按事情的发展经过娓妮道来,开端、发展、高潮是一气呵成。开始就是新家停电,接着就是孩子问“我”是否有蜡烛,我特意撤谎,就是为杜绝孩子下次再来向我借东西。高潮就是孩子却是为我带来了蜡烛,想为我提供方便。 文章的语言质朴、简洁,如描写停电的情景,就依据“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写孩子背后的妈妈,也就只有一句“阿姨,你看,是我妈妈让我送过来的。”简单的几句话,要交代,要表达的,都很好的交代、表达出来了 现了邻之间别样的关心和温,让故事在此出现了或测性的变化,也给读者无限地想象的空间。 该故事采用平铺直叙的顺序组织情节,整个故事按事情的发展经过妮妮道来,开端、发展、高潮是一气啊成。开始就是新家停电,接着就是孩子间“我”是否有蜡烛我特意数说就是为杜绝孩子下次再来向我借东西,高潮就是孩子却是为我带来了蜡烛,想为我提供方便 文章的语言质朴、简洁,如描写停电的情景?就依据“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黑。写孩子背后的妈妈,也就具有一句“阿,、你看,是我妈妈让我送过来的,”简单的几句话,要交化,要表达的,都很好的交代、表达出来了 3.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烛心》,尝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艺短论。 答: 1)散文的特点:选材自由,题材广闹:手法灵活,形式多变:结构独特,形散神聚;文笔优美,个性鲜明。 2)诗歌的特点:诗的本质专在抒情:以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3)小说的特点: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真实的环境:塑造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 ①审美的超功利特征; ②市美的感性(形象性)特征; ③审美的情感特征; ④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⑤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 ⑥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三 形考三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于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1.恒星星云 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3.Intel 4004 1971 4.达默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1.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 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

2019国开《基础写作》16形考任务答案

形考任务 1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 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2.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 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3.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形考任务 2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序”主要是指什么?请 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 有效地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 3.层次和段落时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 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形考任务 3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 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2.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文本语言的准确、畅达、简洁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开始阅读 3.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散文《雪野里的精灵》, 对文本语言的文采之美进行分析。 形考任务 4 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 5 分): 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 为表达方式。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 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 式,分别介 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2019《科学与技术》形考4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4 一、填空题(10分) 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相当严重。 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科学。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的概念。 1、臭氧层破坏 2、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变化规律、保护、改善 4、可持续发展 二、名词解释(10分) 1.臭氧层破坏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3.自然 4.可持续发展 1、臭氧层破坏: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 3、自然: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4、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分)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着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2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 2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 .原子的范围是 ________ m。 2?原子核的范围是 ______ m。 3. _______________ 夸克的的范围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 ________ 、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 ? ■ 6. ________________ 核电站是利用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 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__ 。 1.10-10 2.10-14 3.10-20 4.核裂变 5.核裂变 6.核聚变链式 7.合成橡 胶8.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9.氨基酸10.核苷酸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原子核 2?核能 3.纳米材料 4?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 6?基因工程 1?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部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能(或称原子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 3.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4.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的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集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6.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 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性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 E =(△ m)c 式中的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X10 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科学与技术》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四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形考任务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科学: 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 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 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 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一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觉、听觉和感觉。例如,电子计算机使气象研究、人口统计、基因结构研究和其他以前不可能进行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对某些工作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例如测量、数据收集、样本处理等等,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研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例如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绘制整个人类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构造的工作,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绘

最新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

精品文档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 题干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 于年。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1、恒星星云 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3、 Intel 4004 1971 4、达默 信息文本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2 完成 满分10.00 题干 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计算机病毒 1、星系:也叫恒星系,星系是有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亦即: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的同心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大气、水、生物)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3、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信息控制和加工的核心。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使计算机系统产生故障的一段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复制、扩散和传播并造成大面积的计算

机系统的破坏,犹如生物病毒使生物染病一样,故命名之。 信息文本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3 完成 满分15.00 题干 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这一问题是关于人类宇宙观的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人们只能按照大爆炸的模型,进行推论,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一种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第三种是振荡宇宙,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膨胀着。天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一种看法要从宇宙的过去说起。大约150亿年前,宇宙由一团物质爆炸而产生,物质炸开后,碎片也开始向四周扩散,范围膨胀再膨胀。在这个膨胀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星云、星系、星体,于是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的时候,就会由膨胀转为收缩,又回到爆炸前的状态。这些物质就不断地聚拢又分开,重复着大爆炸和大塌陷,永无止境。科学家称之为“振荡”宇宙。 未来宇宙——静宇宙。宇宙在膨胀,但不是某个天体内部膨胀。事实上,是太空本身携带着超星系团在膨胀。由于太空的每个区域都以相同的比率膨胀,因此两个超星系团离得越远,他们之间的退行速度就越快。30亿年前,超星系团之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距离比现在小25%,宇宙现在每过一年扩大0.01光年。预计宇宙的直径应该2000光年,20亿年后,超星系团之间的距离将比现在远15%。最新的测量结有10果表明宇宙可能在加速膨胀。大爆炸以来,遥远超星系团似乎运动得更远、更快。天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所说的宇宙常数,就是把超星系团推远的排斥力。排斥力可能是太空在缓慢延伸中产生的。 25年,宇宙中所有的恒星都会死亡,10恒星遗体会落入质量大的黑在大爆炸后的洞。星系逐渐变为黑洞,随之超星系团之间的排斥力加大。宇宙在无限长的时间后会变得非常薄,并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也不再有时间。 题目4 完成 满分15.00 题干 简述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15分) (1)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2)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

国家开放大学答案基础写作课程形考任务1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 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 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 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 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 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 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 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 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 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 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 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 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 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 的唯一途径。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 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 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 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 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 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 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

国家开放大学2020 基础写作 形考任务六 答案

1.结合教材关于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的相关知识,分别找出一篇例文,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本分析各自的文体特征。 答: 例文:消息一则,属于实用性(认知)性文体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 新华网成都5月12日电(记者刘谨)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地震灾区还发生了数百余震,最高震级达6级。 据政府官方消息,截止12日24时,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等详细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分析:这则消息体现了新闻真、新、精的特点,通过客观的报道,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况是怎样的,数字是准确的。其结构是:标题,导语,结语。 例文:析理性文体(略) 例文:审美性文体 以本次作业第五题中的微型小说《烛心》为例 这篇小说的思想在哪里呢?读了它,你会意识这种误会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自私、小我、冷漠、以小人之心看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等。但小说作者没有站出来讲,因为这是不允许的,它通过对一个误会的准确而简洁的叙述让你去想。结构是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平铺直叙讲出来的,故事完了,小说也就收尾了,整篇小说就是用了叙述的手法,没有描写,更没有抒情、议论。但语言是生动而简洁的,里面两个人物形象是鲜明生动的。 2.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散文、诗歌、小说等审美性文体特征的理解。 答: 散文的特点:选材自由,题材广阔;手法灵活,形式多变;结构独特,形散神聚;文笔优美,个性鲜明。 诗歌的特点:诗的本质专在抒情;以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小说的特点: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真实的环境;塑造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3.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烛心》,尝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艺短论。 《烛心》这篇小小说能以小见大,全篇没有一句议论的话语却通过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对话,言行。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内心世界。歌颂了小男孩纯洁、善良、童贞的内心世界。有力地鞭挞了这成人世界的阴暗、复杂。让小男孩的“烛心”照亮了这个世界温暖了人们的心。 这篇文章跌宕起伏,一个“乔迁新居”。写出了小薇的高兴、幸福。“还没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