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试题资料

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试题资料

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试题资料
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试题资料

1.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

首,诗人2200多家。

2.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为省题之诗,一为行卷之诗。

3.元稹《乐府古题序》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乐以定词”,一类是“选词以配乐”。

4.对音乐摹写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王维

《扶南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栗歌》。

5.唐代诗人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师,又是南宗山水画的宗师。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6.盛唐山水画的兴起,使诗与画在本质上趋于同步,重写意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唐诗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诗人队伍、诗作数量及质地: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2)诗歌风格:众体兼备,风格多样。(3)诗歌体裁:众体兼备,众体兼长。

唐诗繁荣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广开言路)

(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并存)(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为什么说唐诗的繁荣既是社会方面的外因,也是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社会方面的外因:(1)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和空前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达的经济造成了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并极大地影响于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发达的经济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使他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达的经济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2)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3)随着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手中,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文学自身演变的内因:我国在唐之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诗歌传统、艺术技巧、体裁形式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新体诗”自六朝以来的发展,永明声律说的创造,梁陈时律诗的雏形的出现,对唐代五、七律成熟有很大影响,五、七绝也由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总之,诗歌自身发展为唐诗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广阔前景。

第一节初唐诗歌

1.唐初三、四十年,宫廷诗人的代表是上官仪。

2.《野望》的作者是王绩

3.“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4.初唐四杰的作品集及代表诗作:王勃《王子安集》,代表作《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盈川集》,

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幽忧子集》,代表作《行路难》、《长安古意》;骆宾王《骆临海集》,代表作《上

吏部侍郎帝京篇》、《在狱咏蝉》。

5.初唐四杰的生活年代在7世纪下半叶。初唐四杰中,王、杨工于近体五言律诗,卢、骆则擅长古体七言歌行。

6.“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卢照邻《长安古意》;“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杨炯《从

军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出自王勃《滕王阁》;“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出自沈佺期《独不见》(一名《古意呈现补阙乔知之》)。

7.卢照邻《长安古意》“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句中的“蝉翼”和“鸦黄”分别指发式和颜色。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是用旧题写的乐府新曲。

8.初唐歌行的赋化特点,在描写都城的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代表作有卢照邻《长安古意》和骆宾王《上吏部

侍郎帝京篇》。

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的感情基调是旷达。

10.初唐诗人在改进诗体方面,主要是完善和发展了五、七言律诗和七言歌行。

11.在体裁方面,承永明体而来的五言律诗,到王勃、杨炯手中正式定型。

12.“初唐体”指初唐的七古即七言歌行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即其代表作。它上承《楚辞·天问》,下启

李白《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13.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14.继承南朝沈约、谢朓“永明体”诗歌理论,提出“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声律主张的是宋之问(字延清)、

沈佺期(字云卿),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15.沈佺期七言律诗《独不见》一诗中,“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反衬;宋之问代表作《度大瘐

岭》。

16.受乐府古辞的影响,后人遂以“卢家妇”代指少妇。

17.邢昉《唐风定》谓七律“初唐唯此一篇”,认为是初唐时期最为成熟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沈佺期《遥同杜员外

审言过岭》。

18.产生於南朝的永明体新体诗,经初唐沈宋的加工定型,才产生唐代成熟的五言律诗,所以“沈宋”主要使得

格律诗定型,为盛唐诗歌之繁荣打开了通路。

19.初唐时期,正面提倡“兴寄”(风雅兴寄)、“风骨”(汉魏风骨)的诗人是陈子昂;诗论见于《感遇三十八

首》。

20.韩愈《荐士》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21.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一诗是比体诗。

22.陈子昂倡导的诗文改革预示着初唐的结束和盛唐的开启。

23.陈子昂短短几句的《登幽州台歌》却包含着对古代明君的敬仰、生不逢时的哀伤、知音难觅的苦痛、时不我

待的感喟。批评“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诗人是陈子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这首诗在格调上与一般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超脱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窠臼,劝慰自己和友人不必为离别而太过悲伤,展现了胸怀的旷达。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3)“少府”:唐人对县尉的通称,其职位低于县令。4)“之任”:赴任。5)“儿女共沾巾”中的儿女指青年男女。

杨炯《从军行》

1.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年轻士人的生活理想,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2.虽然是乐府旧题,但这是初唐时期的一首五言律诗中著名的边塞诗。

初唐诗歌对唐诗的繁荣、发展主要有哪些贡献?其代表诗人是谁?

(1)从题材、境界、气度方面改变了诗风,不时透露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2)在改进诗体方面看,推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初唐体”,即七言歌行体。

(3)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

第二节盛唐诗歌

1.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提到的是诗人王维。

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秋暝”指秋日傍晚。“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自王维《终南山》“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使至塞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3.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布衣)的是孟浩然。

4.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结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包括比兴、典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出自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孟浩然《春晓》。孟浩然的诗,绝大多数是五言律诗。“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说的是孟浩然。

5.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特点是篇法之妙,不见句法。

6.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的田园诗人是储光羲,诗

作有《田家即事》、《田家杂兴八首》等。

7.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真正田园诗写得最多的是储光羲。

8.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9.盛唐边塞诗人中最善于以政论的笔调抒发自己对战争的意见,表达自己边防理想的是高适。

10.“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出自高适《燕歌行》;“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别董大》。

11.被郑振铎称为开、天时代“最富异国情调的诗人”是岑参,他的边塞诗是典型的“西部文学”。

1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押韵上的独特之处是句句都押,三句一转,平仄交替。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

平安”出自岑参《逢入京使》。

14.高岑边塞诗在体裁上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

1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王翰(字子羽)《凉州词

二首》;被王世贞称为“无暇之璧”。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之涣(字季陵)《凉州词二首》其一。“杨柳”指别离时奏的

乐曲(《折杨柳》)。

17.“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指的是王昌龄。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的是王昌龄。

所写七言绝句堪与李白争雄,足称连璧的诗人是王昌龄。从现有史料看,一生没有到过边塞,却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传世的是王昌龄。

18.王昌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手法。“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之四,堪称“边防军人之歌”。

19.王翰、王之涣、王昌龄以七绝见长;李颀则以七言歌行见长。

20.“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出自李颀《古从军行》。

21.在边塞诗中,既能提示“汉”军“年年战骨埋荒外”的惨剧,又能点到“胡儿眼泪双双落”的哀痛的作家是

李颀《古从军行》。

22.崔颢属于盛唐边塞诗派诗人,著《雁门胡人歌》、《黄鹤楼》。

2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句中的“参”、“井”都是星宿名称。

2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将进酒》;“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5.“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是李白对六朝诗歌颓风的抨击与鞭挞。

26.李白《古风》中题名“古风”指古诗,名为“古风”,有继承《诗经》“国风”传统的意思;也是反映了李

白的诗歌主张的一组作品。

2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以上对孔子儒学抱批判的诗句分别

出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和杜甫《醉时歌》。

28.“长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

之所独专”,这是元稹对杜甫(字子美)诗歌的高度评价。

29.“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出自杜甫《丽人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出自杜甫《兵车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登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杜甫《绝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杜甫《蜀相》;“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0.杜甫诗篇中,属于七律的有《登高》、《秋兴八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1.“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作品,其中“三吏”包括《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包

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2.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丧乱记实之作有“诗史”之称。

33.“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写的是上巳节。

34.从安史之乱前夕至大历初的十几年间,诗坛为杜甫的光芒所笼罩。

35.后人对大诗人杜甫的尊称有“诗圣”、“诗史”。

36.《忆昔》诗表现开元年间国家富庶、生民安乐的景象,该诗作者是杜甫

37.唐代重在抒情的诗体歌行体乃是从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阅读王维《使至塞上》,试回答: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的“征蓬”、“归雁”除写景外,还有什么寓意?都是诗人的自喻。(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景有什么特点?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阅读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诗回答:

(1)张丞相是指谁?是张九龄。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试回答:

(1)题目中的“过”是什么意思?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过”:访问;此诗用极为亲切简洁的语言和由往访至辞别的如话家常的结构形式,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2)说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是五律,风调却近古体。对仗工整,无锤炼痕迹。其质朴的风格与所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朴实情怀和谐一致。

阅读高适《燕歌行》,分析诗的末二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本诗重在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将帅的腐败无能、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战士则寄予深切同情。

诗的末二句则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点出了前面的题旨。

(2)解释“歌行”的涵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警句,诗人只是陈述事实,并未下评语加以褒贬,但句意显豁,对比鲜明,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五花连钱:指名贵的马。唐代富贵人家把马的毛剪成花瓣形,作为装饰,五瓣叫五花马;连钱:良马名,连钱骢的省称。

(2)草檄:起草声讨敌人的文书。

解释《长安古意》、《使至塞上》、《燕歌行》三首诗题中的“古意”、“使”、“燕歌行”。

(1)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表示是拟古之作。(2)使:出使(3)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阅读王昌龄《出塞》,试回答:

(1)说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互文的修辞手法;以“秦”、“汉”互文见义,统领“明月”和“关”。

(2)“龙城飞将”指谁?作者引此有什么用意?指李广;只要有汉代李广那样善于作战又有爱护战士的飞将军在,边烽就可平息,反映出当时政治与军事的腐败,以及将帅多骄惰无能,不恤士卒。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1)吟:歌行体的一种。(2)瀛洲:仙山名。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3)信:确实。

阅读李白《将进酒》,试回答:

(1)就诗题来源看,此诗属于什么诗?这首七言歌行来源汉乐府诗题,属《鼓吹曲辞·铙歌》。

(2)说明“将进酒”的“将”的读音和字义。将:音qiāng;义:请

(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的陈王是谁?作者引此有什么用意?

陈王:曹植。作者化用曹植《名都篇》中现成的句子,在悲慨中又显雄放慷慨之气。

(4)恣:任性、尽情。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您是怎么理解这两句的?

典出《宋书·宗悫传》,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示自己对前途的信念,在历史的联想中寄寓失望后仍怀着的希望。

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三次重复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请分析一下这样写作的艺术效果。解释“蜀道难”这一诗题。

(1)“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中一个旧题。

(2)三次咏叹艺术效果:首次嗟叹,旨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并使诗歌造成突兀而起的文势;第二次嗟叹,重在表现发愁和畏惧的心理,在文势上有唤气和振起下文的作用;再次嗟叹,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的情绪,

并形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势。

阅读杜甫《春望》诗,试回答: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哪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人见花而溅泪;二是花似有知,亦感时而溅泪。(2)“烽火连三月”中“三月”:指整个春季三个月,战火不息。

(3)怎样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不断,是写国忧;消息隔绝,是说家愁。这两句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深挚。

谈谈你对杜甫《登高》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理解。

这两句诗描写山间林木落叶纷纷的肃杀景象,“无边”写出了树木之高、落木之多;“不尽”句写长江,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源头之远、江流之长,以及长江浩瀚奔流的气势。诗人借景抒情,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沉郁和悲凉之情。同时,通过萧萧落叶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透示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和杜甫都写出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的歌咏洞庭湖的佳句,但有关两首诗意境上却不相同。试加分析。

此分别出自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登岳阳楼》;孟浩然诗句所赋洞庭湖波涛浩淼、气象蒸腾的景象,似又是作者自负不平之心态写照(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的理解)。表露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冀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杜甫诗句中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杜甫《登高》中有句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试略加赏析。

十字四含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深刻抒写了作者晚年贫病交加、流落异乡的凄凉境况和悲苦心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诗风。

“登高”:指重九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1、唐代为什么会出现边塞诗创作的高潮?

唐时对外用兵频繁,其胜利提高了王朝声威,扩大了王朝版图,密切了与塞外、边地的交往;激发了知识分子从军报国的自豪感和功名心,并为他们提供了涉足边塞、了解征战生活的机会,从而形成反映边塞征战的时代风尚。

2、举例谈谈王维前后期的创作情况。

王维前后期的创作风格以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的创作追求并高歌过事业与功名,写下不少慷慨激昂的诗篇,集中表现了希望奔赴疆场,杀敌报国的情怀。如《从军行》、《少年行》、《老将行》等等,都是高歌事业功名、风格豪放的边塞诗。

随着政治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张九龄的罢相,跳荡在他内心的功名热情便渐渐冷寂下来,其诗歌创作也从高歌功名转向了幽深的山林。创作了《终南山》、《山居秋暝》等一系列的山水诗。

3、怎样理解“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成就的高度赞扬。王维诗画兼长,一

向兼有诗人与画师的天赋,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他怀着诗人的情愫,紧握画师的彩笔,使简洁优美的诗句能同时显示千里山河的绝妙画境。对各种景致的远近、浓淡、疏密、明暗的处理,无不逼真传神,甚至将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微妙变化,都缕刻得栩栩如生,如《终南山》就是山水诗风格的代表。

4、前人评高适边塞诗“尚质主理”,岑参则“尚巧主景”,试就此举例予以剖析。

高岑风格差异较大,就其原因有二:

(1)两人亲临边塞的区域不同。高适边塞诗主要写东北地区(即燕赵)的征戍之事,而燕赵本为人们所熟悉之地,所以在高适的笔下很少描写燕赵之地的景色;而岑参的笔触则扩大到了新疆葱岭内外的大西北的壮丽山川,这是中国诗歌史上从未到过的西域地区。

(2)两人的个性不尽相同。高适年少落魄,不事生产,家境贫寒,到处飘游,形成了磊落不羁的性格。他的这种个性为他的诗歌增添了胆识、力量和气魄,也为他“尚质主理”的诗风奠定了主体上的基础。如《燕歌行》的创作,作者在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于慷慨雄浑中见悲凉;参岑则出身于世宦之家、书香门第,早年习诗,因而形成了秀拔峭丽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5、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岑参边塞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岑参多写中国诗歌史上从未写到过的西部边塞,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胡天八月即飞雪”、《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作品中,都是作者耳闻目见的景物,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切的感受,而不是象有的边塞诗人那样从理念出发,使典用事。

这些作品的风格雄奇瑰丽,富于真实性、抒情性、阳刚美和民俗情味,他的边塞诗就是典型的“西部文学”。被郑振铎称“是开、天元时代最富异国情调的诗人”。

6、以《蜀道难》或《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谈谈李白七言歌行的艺术风貌。

(1)作者主观感情色彩强烈,是李白七言歌行的一大特点。开篇即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放直泻,抒发了他对蜀道高峻的惊愕和感喟。后又两次重复这一咏叹,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感,令人荡气回肠。

(2)将奇特想象、恣意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李白七言歌行最主要的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了蜀道的崔嵬和阴森的气氛,突出了它凛然的气势,而又为其涂抹了一层迷幻的色彩,使诗歌呈现出豪迈飘逸的浪漫气息。

(3)打破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也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独特个性。

8、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的诗表现了在精神上睥睨帝王、挥斥权贵的高度自信与优越感,怀才不遇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而豪迈奔放和富有气魄,则是他的诗风的显著特色。杜甫在艺术上是集大成者,沉郁顿挫,众体兼备,历来被称为诗中圣哲。他在安史之乱中写下的丧乱记实之作有“诗史”之称。

9、盛唐的时代精神对于李、杜诗歌具有哪些影响?

生活于盛唐这样的环境、条件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具有积极进取、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因此,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昂扬进取劲头就成了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在这些诗歌中多表现这种盛世的自豪感,多追求个人价值,重在精神生活的自由和个性的发扬;而诗歌情调又多充满着健康、乐观、奋进向上的气氛。

盛唐精神哺育了李白,盛唐之衰又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期望,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迸发出激情的火花,构成了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基本内容。

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方面,即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等方面,这一点在吟咏山林、隐逸求仙或描写饮酒的诗中显得最为突出。

杜甫早年也深受盛唐文化的熏陶,生活态度基本是盛唐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盛唐气象”的影响,高唱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社会矛盾的巨流把他卷入生活的底层,使他接触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苦难的人民,再加上谋官的失败,使他从追求理想的生活境界,逐渐转向对人生的现实思考,沉郁的心境代替了他早期的自豪,最终磨练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成了盛、中唐转折期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诗人。

第三节中唐诗歌

1、中唐诗人中,继王孟而以山水诗著称的还有刘长卿、韦应物和柳宗元。

2、号称“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字文房)。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

4、“大历十才子”的“大历”年号属唐代宗。

5、唐代宗时,一群诗人出于公卿门下,写了不少“擅场饯送”、感叹宦海沉浮的绮丽之作,后人称他们为大历十才子。

6、“大历十才子”指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十人。

7、“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的“郎”指郎士元。

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一名联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被后人称应试诗中“亿不得一”的作品。

9、盛唐之后,边塞诗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大历时期的诗人李益(字君虞,擅长七绝,居边塞十余年)《夜上受降城闻笛》(推崇此诗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

10、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为自己诗学理想的诗人是李白。

11、从“不平则鸣”到“笔补造化”,韩孟诗派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诗歌创作理论。

12、韩愈(字退之,自言郡望昌黎)《山石》的诗题的选取依《诗经》成例。

韩愈的《山石》并非写山石,而是记游踪。

1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指降职;“蓝田”指蓝田关。

14、韩愈以狠、重、奇、险的笔调,创作了一系列险怪奇诞的意象。

15、孟郊(字东野)《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末句以“三春晖”比喻人类伟大的母爱。

16、被韩愈称为“横空盘硬语”的诗人是孟郊。

17、孟郊诗歌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特别多地写自己的贫病穷愁。

18、号称“诗囚”的诗人是孟郊。

19、“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的感叹出自孟郊《赠崔纯亮》。

20、多以近体诗体(尤擅五律)行苦吟,这是贾岛有别于其他韩孟派诗人的显著特色。

21、以“郊寒岛瘦”来评价孟郊、贾岛的是苏轼。

22、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主要有孟郊和贾岛(字阆仙)。

23、李贺(字长吉)“瑰丽奇诡”的乐府歌行,后人称之为长吉体歌行。

24、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2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26、传有作诗“呕心沥血”佳话的诗人是李贺。

27、韩孟诗派中能自开户牖,却又薄命多才的诗人是李贺。

28、杜牧用“牛鬼蛇神”来形容的是李贺诗风。

29、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刘郎指汉武帝刘彻。

30、属于韩孟诗派的人员除韩愈、孟郊外,还有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翱等。

31、被苏轼赞誉为“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外枯而中膏”的山水诗人是柳宗元(字子厚)。

3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柳宗元《江雪》。

33、清人纪昀评其为“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是的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34、柳宗元现存的诗基本上创作于遭受贬谪之后。

35、“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出自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36、中唐是唐代的转折时期,曾发生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事件是“永贞革新”。

37、拟作民歌卓有成效、自具面目的诗人是刘禹锡(字梦得,后人称“诗豪”)。

3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9、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句中运用了南朝民歌谐声借喻手法。

40、刘禹锡的作品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等。

41、在巴、楚的贬谪生涯中,刘禹锡受到了民间俚歌俗调的影响,创作了《杨柳枝词》、《竹枝词》、《堤上行》、《踏歌词》等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

42、“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出自刘禹锡《始闻秋风》。

43、“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之一。

44、苏轼称“元轻白俗”,“元”指诗人元稹(字微之);“白”指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人合称“刘白”的是刘禹锡和白居易。

45、白居易等到人效法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作法,写了不少讽谕诗。

46、最能见白居易诗歌“浅切”风貌的,是他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4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48、白居易《与元九书》是写给他的朋友元稹的。

49、白居易《轻肥》强烈指斥权贵(矛头指向宦官),揭露时弊;另有杜甫《丽人行》。

50、据《与元九书》自述,白居易自编诗文集时,将诗分为杂律诗、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四大类。

51、比较集中地表达诗学观点,成为白居易论诗纲领的是他的《与元九书》。

52、当代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争论,主要说法有爱情说、讽谕说、双重主题说。

53、提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主张的诗人是白居易《寄唐生》。

5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白居易《与元九书》。

55、白居易自己最看重“讽谕诗”与“闲适诗”,认为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与“独善之义”。

5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5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体裁属七律。

58、元稹《遣悲怀》属悼亡诗。

59、“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出自元稹《连昌宫词》,也是最能代表元稹新乐府艺术成就的。

60、属于元白诗派的人员除元稹、白居易外,还有张籍、王建。

61、被人合称“张、王乐府”的作者是张籍和王建。

62、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说可分三类:孟郊远承汉魏,李贺中学齐梁,白居易近学杜甫。

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解释二、三句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1)颓:堆集、凝聚的样子;(2)啼竹:《博物志》“舜崩,二妃以涕挥竹,竹尽斑。”意谓湘妃听到乐声也动情流泪。

(3)中国:即国中,这里指京城长安。(4)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5)逗:引出。(6)艺术手法:拟人、夸张、用典。

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试回答:

(1)就诗题来源看,这首诗属于什么体诗?乐府旧题《相和歌·瑟调曲》

(2)解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

“黄金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玉龙”指宝剑。

阅读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诗题中“漳汀封连”四州指什么?指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2)怎样理解“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既写眼前实景,又寓有作者遭受迫害打击、忧伤时事、处境险恶的政治感慨。

(3)怎样理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面对岭树,感到它遮住了自己的视线,看不到远方的同事挚友;俯瞰柳江,觉得它的曲折回环,犹如自己的愁肠连绵。

(4)百越:即“百粤”,五岭以南少数民族的泛称。(5)文身:在身上刺花纹,是当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阅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讲得是什么史实?讲的是西晋灭亡东吴的历史场景。

(2)怎样理解“人世几回伤往事?”指自东吴以来,人世又几度兴衰,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建都金陵的王朝也都相继灭亡了。

(3)“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天下统一。(4)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5)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帜。(6)石头:即石头城,原为金陵城西的一座古城,这里借指吴国都城。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试回答:

(1)“酬”:酬答,以诗回赠的意思。

(2)诗的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中“巴山楚水”所指何地?“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这里概指诗人谪居过的地方。

(3)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典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抒发感慨,强调了在时光的销蚀下,故友凋零、人事全非、恍若隔世的感觉。

4)怎样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感伤中透出豁达,以形象包孕哲理。

(5)“乐天”:指白居易。(6)“见赠”:赠我;“烂柯”:斧炳朽烂。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观童子下棋,终局时发现砍柴之斧炳朽烂,返村同辈皆亡,时已过一百年。

1、谈谈你对中唐时期诗歌的认识。

中唐诗歌,是继盛唐之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大历、贞元前期的政治处在相对稳定时期,诗风也与大历相近,但向往中兴成为士人们的普遍心态,产生社会变革思潮,促使诗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发展,直接启示了元和诗风的到来。诗到元和体变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和务尽。同时有以韩愈、孟郊为首的韩孟诗派,不平则鸣,作诗尚怪奇、重主观,直接影响到了李贺等人,开创诗歌创作的新天地。此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这一时期的大诗人。

2、谈谈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及其得失。追求奇倔险怪的风格;以文为诗的方法;成功的作品气势雄伟、想象丰富、避熟就新、固难见巧、创造了前所未有、变怪百出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以古文美补充诗歌美,丰富了唐诗的创作方法,扩大了唐诗的表现能力,并促进了语言的解放,对宋诗有很大影响。有过分“搜奇抉怪,雕镂文字”的毛病。

3、韩孟诗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他们的主要代表韩愈、孟郊在创作上各有什么特点?

韩孟诗派的基本特征是“奇僻”。韩愈的诗多长篇古体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孟郊既注重表现个体情感意识用,又以苦吟著称。其诗讲究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4、试论白居易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得失。

平俗易懂是白居易诗的特点;白居易生平所作诗分为“杂律诗”、“讽谕诗”、“感伤诗”和“闲适诗”,

白居易自己最看重“讽谕诗”和“闲适诗”,这两类诗分别表现了“兼济之志”和“独善之义”,而“讽谕诗”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闲适诗”也有义论说教堆积之弊。

5、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哪几类,怎样理解他这样的分类?(1)分为四类: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和杂律诗。(2)以谪贬江州为界,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前后判若两人,前期志在兼济,作诗多讽谕之作;后期行在独善,求远祸全身,故诗多闲适、感伤之作。其讽谕诗意在反映国事民生,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其闲适诗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受陶渊明、韦应物影响,诗风浅近平淡。其感伤诗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艺术感染力很强。

6、中唐时期有哪些主要诗派?各诗派有哪些重要诗人?

(1)大历十才子: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2)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卢仝、贾岛、李贺、马异、刘叉、李翱。(3)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

第四节晚唐诗歌

一、选择题

1、晚唐诗人杜牧(字牧之)和盛唐诗人王昌龄、李白合称绝句三大家。

2、有唐一代,擅长七言绝句、深得后人赞赏的诗人有李白、王昌龄、李益、杜牧。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山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牧《泊秦淮》;“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出自杜牧《早雁》。

4、“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许浑(字用晦,一字仲晦)《咸阳城东楼》。

5、晚唐作家中,“温(庭筠)李(商隐)”并称,在当时是专指其诗赋;“温韦(庄)”专指词。

6、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当推杜牧和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有“小李杜”之称。

7、“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出自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出自李商隐《隋宫》;“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出自李商隐《锦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刘郎已恨蓬草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出自李商隐《无题》;“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出自李商隐《花下醉》。

8、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中的“应”在语气上属揣测。

9、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中的“回”字指回归;“贾生年少虚垂涕”中的“虚”字指空、白。

10、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唐诗中的一种新创造。

11、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总结唐王朝治乱兴衰的又一篇“诗史”。

12、在体裁上,李商隐的七律足可继武杜甫。

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温庭筠《商山早行》;“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出自温庭筠《过陈琳墓》;“雁声还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出自温庭筠《瑶瑟怨》。

14、“香奁体”以《香奁集》得名,诗仿六朝宫体,而范围有所扩大,代表作家为韩偓(字致尧);其《香奁集》

中七律取法李商隐。

15、晚唐诗人中,承袭白居易新乐府精神的,有皮日休、杜荀鹤、陆龟蒙、聂夷中、罗隐等。

16、“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出自杜荀鹤《山中寡妇》。

17、《橡媪叹》出自晚唐诗人皮日休(号醉吟先生,自称“醉士”、“间气布衣”自居);《咏田家》出自聂夷中。

18、韦庄(字端己)反映黄巢起义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题目是《秦妇吟》。

19、温庭筠:原名歧,字飞卿;陆龟蒙:谓江湖散人,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杜牧《泊秦淮》体裁上属什么?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什么手法及所表现的意境?“秦淮”、“商女”如何解释?“后庭花”典的出处和含意怎样?

(1)体裁属七绝。(2)首句用了互文手法;(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所要表现的意境:将烟、水、月、沙溶成一幅迷朦中透着冷寂,清丽中微露哀伤的秦淮夜色图。

(3)“秦淮”:秦淮河;“商女”:指歌女。(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人看作亡国之音。

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说明“春蚕到死丝方习,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中的双关、比喻手法。(1)“难”:第一个“难”字为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字为痛苦难堪。(2)这两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为人们称引激赏。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蚕吐丝与蜡炬滴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绵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贴切,含蓄隽永。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资料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上官体”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1、(古代文学史2 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2 P39) 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3、李斯。、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4《离骚》_,代表楚辞。5、“骚”指_仁_。_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7、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8、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9标志。P216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11、建安七子是指: 赋,比,兴,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2《孔雀东南飞》_______13、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 者为徐陵。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14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或益之而损。”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叙事性﹍﹍。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17、_ 世说新语__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18、刘义庆的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 19《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其中_名作。 刘勰的作品。、《文心雕龙》是20 二、名词解释。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风骨:1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一、“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为唐代始音,其诗文虽未完全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1、题材扩大,主题升华。 (1))四杰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使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开拓了诗歌的题材,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山水诗如王勃的《腾王阁》;又有咏史抒怀之作,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2)风格由纤靡卑弱转至刚健清新。四杰”均出身庶族地主阶层,思想狂傲豁达,重视抒发个人情怀并思索人生哲理。诗风变化多样,有的朴素清新,有的沉雄壮阔,有的铺张扬厉,一个共同特征:刚健清新,开创了唐诗的序幕和唐诗“风骨”美的先河。如卢照邻的游侠边塞诗《结客少年场行》 2、体裁突破:促进并确立了近体诗新形式。 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诗发展成熟,为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人各有偏重,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卢《帝京篇》,骆宾王《畴昔篇》。 二、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 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序》中,提倡风雅兴寄,风骨,为唐代正始之音。 1、风雅兴寄。 复归风雅,是他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在38首《感遇》诗中。“兴寄”理论既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又熔铸了时代精神。兴”,指所托之物需遇境而生,不可矫揉造作,如《修竹篇》所“兴”之“竹”。“兴寄”理论重点“寄”:包括“美刺”之社会教化作用,主张诗应关心现实,寄托讽喻。其中主体自觉意识的高扬具有唐普遍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要求。 2、风骨。 “风骨”基本内涵:要求诗歌慷慨多气,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继承爽朗刚健“建安风骨”传统的同时又扬弃了其中的慷慨悲凉,代之以昂扬和明朗,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这种美学理想,正是盛唐之音的基调选择。 3、正始之音。 《感遇诗》38首所谓“遇而感之”,寄托遥深,主张以唯美的意象,托物“寄”志,抒发情感。“感之于心,遇之于目,情发于中,而寄于言”——杨士奇 三、沈宋对唐诗的贡献 沈佺期、宋之问是以五言律诗见长的初唐宫廷诗人。 (一)沈宋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1、政治的不幸出现了迁谪题材诗歌的高峰; 2、道观佛寺名胜引入诗中; 3、采用近体格律诗的形式描写岭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盛唐山水诗的崛起提供了创作经验; 4、应制诗改变了单纯以人体美、服饰美为题材,投向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美的结合, 表现大唐恢弘气象, 如沈佺期的《兴庆池侍宴应制》 (二)沈宋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 1、沈宋诗歌气势壮大、感情豪迈,善于借景抒情以表现诗歌整体意境美; 2、语言节奏自然、圆融流宕。改变了齐梁词藻华丽、拼凑对偶之风, 讲究清新流畅、精炼含蓄。如应制诗本色自然, 表达真情实感。 (三)五言律诗的定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木兰诗_______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 我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 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 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 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 年号。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 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 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

古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复习试题资料

1.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 首,诗人2200多家。 2.唐代“以诗取士”的诗,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为省题之诗,一为行卷之诗。 3.元稹《乐府古题序》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乐以定词”,一类是“选词以配乐”。 4.对音乐摹写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王维 《扶南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栗歌》。 5.唐代诗人王维既是山水诗的大师,又是南宗山水画的宗师。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6.盛唐山水画的兴起,使诗与画在本质上趋于同步,重写意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唐诗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诗人队伍、诗作数量及质地: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2)诗歌风格:众体兼备,风格多样。(3)诗歌体裁:众体兼备,众体兼长。 唐诗繁荣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广开言路) (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并存)(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为什么说唐诗的繁荣既是社会方面的外因,也是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社会方面的外因:(1)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和空前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达的经济造成了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并极大地影响于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发达的经济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使他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达的经济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与诗歌密切相关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2)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3)随着庶族地主阶层的兴起,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庶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手中,这也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 文学自身演变的内因:我国在唐之前,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诗歌传统、艺术技巧、体裁形式等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新体诗”自六朝以来的发展,永明声律说的创造,梁陈时律诗的雏形的出现,对唐代五、七律成熟有很大影响,五、七绝也由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总之,诗歌自身发展为唐诗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广阔前景。 第一节初唐诗歌 1.唐初三、四十年,宫廷诗人的代表是上官仪。 2.《野望》的作者是王绩 3.“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4.初唐四杰的作品集及代表诗作:王勃《王子安集》,代表作《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盈川集》, 代表作《从军行》;卢照邻《幽忧子集》,代表作《行路难》、《长安古意》;骆宾王《骆临海集》,代表作《上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4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填空1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 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 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填空2 1.“文章四友”指:___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_ 2.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最著名的作品__《昔昔盐》___。(古代文学史2 P20 ) 3.《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4.“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有__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__ 5.“文章四有”和“沈,宋”,属于“台阁体”诗人,为唐代_____律_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7.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__现实主义___诗人。他的诗被公认为__诗史___。 8.《木兰诗》和《___孔雀东南飞_》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昆酬唱集》的编者是。 2、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评价的为人有“四痴”。 3、周邦彦在徽宗朝曾提举。 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一祖”是。 5、《漱玉词》的作者是。 6、宋代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7、《》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8、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9、《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10、《录鬼簿》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1、晚唐体 12、“苏门六君子” 13、元曲 14、四大南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5、简述“山谷体”的内涵。 16、为什么说《梧桐雨》是一部诗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杨亿 2、晏几道 3、大晟府 4、杜甫 5、李清照 6、张先 7、《西厢记诸宫调》 8、“曲状元” 9、纪君祥 10、锺嗣成 二、名词解释题 1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

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此外还包括寇准。 12、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这这些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他们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13、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元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舞台表演样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4、“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分别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15、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1)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4)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16、第一,诗一般的内容和情感。从全剧的核心部分——曲词来看,它的重心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剧中蕴含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感情,所以具有了诗剧的性质。第二,诗一般的语言。《梧桐雨》通过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把语言写得非常华美。第三,梧桐意象的反复渲染。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诗剧的艺术效果。 四、论述题 17、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情爱诗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 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1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古代文学史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二:“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这一时期的文学。 1. 寄托遥深。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2.、词旨渊永。除了时局政治的影响外,这一时期盛行的玄学思潮也对文学风貌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渊源可追溯至汉末,但谈玄而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则是正始年间出现的。 三:两者不同之处: 1、建安风骨体现的是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乱世黎民悲惨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现实情怀。而正始诗风则完成了由关注现实到关注生命本体的演变。 2、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3、正史诗风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以使气命诗、诗心遗论与清俊、遥深为表现特征。 4、建安风骨到正始诗风的嬗变表现在建安激情的一步步退潮。曹植由立足现实到寻求精神超脱,是建安激情。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一: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三:游仙诗。 成就: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言志诗:爱情诗 成就: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1)《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2)《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三)曹植的创作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三是述志诗四是游仙诗 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

(完整word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张“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张“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张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4.汉初传授的《诗经》的共有4家,也就是4个学派:齐(齐之辕固生)、鲁(鲁 之申培)、韩(燕之韩婴)。毛(赵之毛亨、毛苌)。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 为毛诗作笺,为官方承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