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

趣》课件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能见言而知意

3、积累文言词汇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一生为幕僚。《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

项为()之强()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凹()凸()

土砾()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 想诱yòu 惑喧xuān 腾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幻想(shùn)瞬间(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 【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 泣纳罕hǎn 峭qìao 壁目眩xuàn 颤chàn 抖闷mēn 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 xún)嶙峋 小心(yìyì)翼翼(sǒng)耸立 3.解词。 (1)纳罕:惊奇,诧异。 (2)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 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 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辜负 3.解词。 (1)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七彩课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教学课件+探究积累课件(初一)

七彩课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教学课件+探究积累课件(初 一) 七彩课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本课程由 资源简介:七彩课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教学课件+探究积累课件, 资源目录 01第一单元\1 春\探究积累课件\1 春.pptx 01第一单元\1 春\教学课件\1 春.mp3 01第一单元\1 春\教学课件\1 春.pptx 01第一单元\2 济南的冬天\探究积累课件\2 济南的冬 天.pptx 01第一单元\2 济南的冬天\教学课件\2 济南的冬天.mp3 01第一单元\2 济南的冬天\教学课件\2 济南的冬天.pptx 01第一单元\3 雨的四季\教学课件\3 雨的四季.mp3 01第一单元\3 雨的四季\教学课件\3 雨的四季.pptx 01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探究积累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pptx 01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4 古代诗歌四 首.pptx

01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天净沙·秋思.mp3 01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次北固山下.mp3 01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观沧海.mp3 01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mp3 01第一单元\ 02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探究积累课件\5 秋天的怀 念.pptx 02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5 秋天的怀念.mp3 02第二单元\5 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5 秋天的怀念.pptx 02第二单元\6 散步\探究积累课件\6 散步.pptx 02第二单元\6 散步\教学课件\6 散步.mp3 02第二单元\6 散步\教学课件\6 散步.pptx 02第二单元\7 散文诗二首\教学课件\7 散文诗二首.pptx 02第二单元\7 散文诗二首\教学课件\荷叶母亲.mp3 02第二单元\7 散文诗二首\教学课件\金色花.mp3 02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探究积累课件\8 《世说新语》二则.pptx 02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课件\8 《世说新语》二则.pptx 02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课件\咏雪.mp3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童趣》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学情分析 《童趣》是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虽说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 2、重难点分析 重点:体会童真童趣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教法分析 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学法指导 自主讨论法。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为突破口,步骤如下: 一读: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做好批注。 三议: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讨论后没有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四想:边读课文,边想作者写的趣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理解的趣事。 这样在读、译、议、想、说的过程中,运用“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这一首歌为我们描述了童年的美好与乐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短文,看看200多年前清朝的一个孩子是如何寻找自己的童趣的。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新课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新课标教案 《童趣》教案 知识目标: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词句,背诵,翻译全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标: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

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童趣》

课件的设计,常常是依据教课纲领的要求、文体种类、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详细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课环境而灵巧运用的。 下边是 【篇一】 【教课目的】 1、初步认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课文的要旨物外之趣 3、背诵课文 【教课悟点】 1、本文表现了什么样的趣 2、是怎么表现的 3、如何解说文言词 【教材剖析】 本文要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物外之趣虽非自己全部,却又与物相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能够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渺小之物,能够引发小孩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今生成。 本文要旨不言而喻,但因为本文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虽花的时间也可能要多一些,要点可定在教课目的 2 和教课悟点 3上。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方法指导 1、能够用课文前的讲话来导入 2、能够设置一个情形来导入 如在有云的时候,让同学们到课外看云,而后谈谈,看到了什么 再如找一块有斑痕的墙壁,让同学们想象这是什么图像,发生过什么故事 总之,明确一点,那就是一种平时的情形或事物,经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漂亮而又奇异,从中能够获取很多物外之趣。 3、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文言文语体简洁,含义隽永,学习它,我们能够继承祖国的 绚烂文化,认识历的很多事情,丰富我们的语言库房。 方法 、预习读三、四遍课文,做好预习笔录注音、释义 、注音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法。 、释义◎加字法。 例必细认真察察看其纹理◎换字法。 例昂抬首头观之◎找通假字。 例项为之强,说明强通僵 、找出文章成语并解说明察秋毫悠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整体掌握粗心,要点语句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童趣》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第五课《童趣》 (建议安排2课时) [学习导引] 《童趣》通过回忆童稚时代的几个趣事,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告诉我们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我们要善于感悟,从中获得物外之趣。 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首先应扫清本课在读音上的障碍,给生字注音标调,将课文流利地朗读几遍,在熟读的基础要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学会借助注释、词典,联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换字的办法解释常见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如“张目对日”,张--张开,目--眼睛,对--向着……看,日--太阳。第三,要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释其意义;要注意积累“之、其、而、于”等虚词的用法;要学会用讲述

大意的方法解释本文中的“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成语。 [典题例析] 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则或.()千或百昂.()首观.()之 果.()如鹤唳.()云端 参考答案:清楚观察一定细心所以乐趣私下飞舞有的抬起观看果然鸣叫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2)鹤唳.()(3)土砾.() (4)丘壑.()(5)癞蛤蟆 ..()(6)藐.小()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初一上册语文《童趣》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初一上册语 文《童趣》课件 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求知欲,然而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初一上册语文《童趣》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

1 / 9 人教版xx七年级上册:《童趣 》教案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 2、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 童稚()鹤唳()怡然称快()土砾() 丘壑()癞虾蟆()藐小()项为()之强() 2、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xxxx,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又留蚊于素帐中,xx以烟()() 鞭数十,驱之别院()以虫蚊为兽()项为之强()兴正浓()果如鹤唳云端()以丛草为林() 方出神()驱之别院()则或千或百() 3、指出xx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②昂首观之()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④蹲其身() ⑤观之,兴正浓()⑥驱之别院() 2 / 9 二、理解探究 1、(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3)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4)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2、“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三、合作释疑 3、学生集体背诵全文,思考、交流: ⑴文章首句叙写自己童稚时获得的“物外之趣”,依朗读时对句意层次的把握,分析第1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⑵课文第3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什么? ⑶第4段中“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句中庞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树又分别指什么? ⑷课文分叙部分描写了儿时哪些“物外之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童趣》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3分)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 ..称快。()() ⑶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⑷以土砾凸者 ..为丘。()() ⑸凹者 ..为壑()()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 有想象之趣,比如: 有细察之趣,比如: 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 张()昂()素() 6.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3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 是。(3分) 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3分) 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3分)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3分)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 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 是。(3分) 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 是。(3分) 1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 是。(3分)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3分) A.表示重复或继续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20.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3分) 21.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 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 是。(3分) (二)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谓其人曰()⑵今日病矣()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5《童趣》精品教学设计word精品文档10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5《童趣》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读――反复朗读,熟读背诵, ,在读中体会“趣”。4.译——自主、合作、探究,启发和疏导学生主动求解、不机械地文白对译,译中激发“趣” 5.析——读议结合进行评述,感悟作者的“趣”,获得审美愉悦,培养审美的情趣。 6.积——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成语、省略句)。整理文言词语和句子,以及背诵达到积“趣”。 7.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趣”,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诵读和背诵;翻译和整理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赏析作者的“情趣”并创造情趣。 教学方法:读议结合法、评述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进入初中刚一个星期,我们就觉得初中的学习生活,既丰富多彩,又苦于作业;有同学已经有了向往小学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我们把学习和作业当成一种苦命的负担,我们要把他幻想成一座座大山,一个个堡垒,一条条大海……如果你攀越了一座座高山,

攻克了一个个堡垒,跨过了一条条大海,那老师想你肯定会感到格外的喜悦。好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清代文学家沈复是如何来把小小的事物幻想成宏大的事物,从中得到莫大的乐趣的。 二.整体感知,感悟作者的乐趣 1、作者简介:沈复清代文学家,字三白,江苏苏州人。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2、听录音,并初步感悟文章及纠正字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è) 庞(pá)然大物虾(há)蟆(ma) 3.齐声朗读,读得流畅 (1)在正音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老人回忆往事的恬淡、悠然;饱含愉悦) (2)全班齐读,力求读得流畅。 4.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童年的乐趣? 明确: a.夏天拟蚊作鹤,鹤鸣云端,此为物外之趣 b.以丛草、虫蚁、土砾、凸者、凹者为树木、为兽、为丘、为壑,此则亦为物外之趣 c.见蛤蟆吞吃二虫,以大欺小,“我”鞭打蛤蟆,并驱赶之别院三.分析课文,感悟作者的乐趣 教师布置:一篇文言文的翻译靠一个人是不够的,下面进行第一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教案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基于以上分析和设想,我的设计是: 教学目标 1、朗读以至背诵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利用文下注释、工具书,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复述内容大意。 3、体会文中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竞赛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准备 1、教师印发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的资料给学生。 2、教师以资料的形式提供本文的朗读节奏、停顿。要求学生课前反复自主朗读,尽量读出语气。 3、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童趣》 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童趣》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1、教材定位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2、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部分字词含义,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我将采用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讨论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本课教学我将给学生以下指导: 1、教给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六、说教学设想

童趣说课稿(通用3篇)

童趣说课稿(通用3篇) 童趣说课稿1 说课内容:初一语文第一册第5课——《童趣》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__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__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如果教学成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三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为线条统领全文。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朗读训练、积累词语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也有结合学生体验和经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童真童趣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法 1、点拨法。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文中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气息,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理解课文。所以在教学时,

采用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2、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学生自由读、声情并茂的诵读、配乐诵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 三、说学法 1、自主讨论法。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为突破口,步骤如下: 一读: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做好批注。 三议: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讨论后没有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四想:边读课文,边想作者写的趣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理解的趣事。

《童趣》说课稿

《童趣》说课稿 《童趣》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童趣》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六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__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的几件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__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对刚步入中学的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阅读此文能较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体验和启示。 二、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主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依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具体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领悟作者用心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生活,爱惜生命,感悟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诵读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 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创设情景法。 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游戏自然地导入课题,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火花,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教法2:导读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品味__内容,体味作者的情趣,体现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 学法1: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__时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语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如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第一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童趣》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动描述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并鞭驱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本课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将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实知识点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的诵读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如“鞭”“驱”“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 2.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语法”,这些新课标中的要求在目标1和3中得以体现。目标3则力求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审

美情趣”。整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物外之趣”。 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突破方法:导入时辅以歌曲,再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多遍朗读,每一遍朗读都有一个目标,由浅入深,培养语感,感受领会“物外之趣”。探究时步步深入,由文章到生活注重课内外的链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领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应当提示朗读节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品位童趣。 2、合作探究法:在落实课文的翻译,赏析课文,生活链接时都可以引导小组相互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文章主旨。 五、课时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应当设计为两课时。但为保证本篇说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把它设计为一大课时,把前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后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也是可以的"。

七年级语文《童趣》说课稿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童趣》说课稿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童趣》说课稿一等奖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童趣》说课稿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童趣》说课稿一等奖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如果教学成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三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为线条统领全文。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朗读训练、积累词语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也有结合学生体验和经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童真童趣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法 1、点拨法。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文中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气息,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理解课文。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2、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学生自由读、声情并茂的诵读、配乐诵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 三、说学法 1、自主讨论法。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为突破口,步骤如下: 一读: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做好批注。 三议: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讨论后没有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四想:边读课文,边想作者写的趣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理解的趣事。 这样在读、译、议、想、说的过程中,运用“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童年》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 心里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的关键,开头明确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