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1.07.05

•【字号】宁体发〔2021〕64号

•【施行日期】2021.07.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宁体发〔2021〕64号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各区教育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体育局

南京市教育局

2021年7月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加快落实体育强省、教育强省建设,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

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融合。以文化人、以体育人,实现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把促进全体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体教融合的共同目标,制定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

坚持机制融合。体育和教育部门要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服务社会机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社会参与方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实施。

坚持资源融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整合各方面资源,真正实现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有机融合。体育、教育部门互通共享优质资源,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人才共育、成果共享。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体系健全的体教融合工作机制,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普遍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0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园)300所;市级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初中)30所。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60%以上,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基本

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四、重点工作

(一)开齐开足上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体育素养。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将必修必学内容、选学内容、课外活动内容列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落实每周小学4节及以上、初中和高中3节及以上体育课,每学期安排不少于10节健康教育课。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二)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形成“课上学”“课外练”“比赛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训练良好环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了解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球类、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开设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组建校运动队、校体育俱乐部,开展体育课后服务训练,搭建学生“勤练”的平台。鼓励学校加入市级单项体育社团,利用市级单项体育社团的力量和资源为学校提供课后服务。鼓励学校与相应的市级单项体育社团形成长期合作机制,提升学校体育社团专业化程度。建立校级联赛、区级联赛和市级联赛三级竞赛体系,通过举办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青少年俱乐部联赛、体育嘉年华、体育训练营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常赛”的机会。

(三)加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各区要加大力度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未配齐的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继续推广教练员进校园工程,在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逐步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市级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必须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探索先入职后培训,参照体育教师研究并逐步完善学校教练员岗位评价体系。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教会、勤练、常赛”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服务,并按规定领取报酬。建立体育老师和教练员名师工作室,打造以“名师”和“名教练”为引领的优秀团队,助力学校体育和青少年训练工作。

(四)重视发挥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政策体系,科学设置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从单一体育身体素质测试逐步完善为体育综合素养+体育专项运动技能考核。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逐步提高中考体育的分值权重。统一课程教材、统一考试类别、统一考务条件、统一评考标准,运用信息化、电子化、可视化手段,改进体育考试方法,确保体育评价考试成绩精准、客观、公平。在中小学中逐步推广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工作,逐步将运动技能评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体系。

(五)构建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输送体系。积极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输送体系。积极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鼓励学校普及推广“三大球”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球类项目、基础大项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十四五期间创建150所左右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扩大市级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规模,十四五期间创建

300所左右市级体育特色学校(园)和30所左右市级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初中)。鼓励开放性多元化办队,支持市代表队与体育特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合作,对承担市队校办任务的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给予经费和政策保障。推动区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按照省青少年体育布局“5621”计划的要求,每个区至少开展5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作为区级体育特色学校,优化区级青少年体育训练布局,夯实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六)提升运动员文化素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研究制定体育后备人才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采取综合措施为体育后备人才创造发展空间,解除后顾之忧。继续贯彻确保全省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义务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就读全覆盖,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通过市队校办、市校联办的形式鼓励体校与优质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将运动员文化学习纳入对全市各级各类体校考核体系,共同提升运动员文化素养。

(七)打造三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以校园足球为模板,构建完善的市、区、校三级青少年竞赛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组建校运动队,组织开展校内、校际体育比赛,市级体育特色学校每年必须举行一次本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校级联赛。区体育、教育部门联合举办区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结合本区“5621”项目布局,每年至少开展5个以上项目的区级联赛。市体育、教育部门联合举办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共同进行经费投入,统一拟定赛事计划。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结合青少年运动技能评定等级区分赛事等级,采用分级赛事的机制让同等技能水平的青少年公平参赛。完善市运会青少年部比赛的奖项设置,设立“青少年体育优秀组织奖”和“学校体育工作奖”。打造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青少年精

品赛事,鼓励开展“三大球”的学校设立啦啦操队,通过“一校一球一操”,使三大球三级联赛成为中小学生参与程度最广、关注程度最高的赛事。利用单项协会的平台,积极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丰富青少年赛事活动。

(八)加强体校标准化建设。根据《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江苏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标准》和《江苏省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各级各类体校建设,加强体校软硬件建设水平。将各级各类体校纳入当地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体校文化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规范办学要求,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加强体校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体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相应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加强对体校建设的评估和督导,不断提升体校高质量发展水平。支持市体育运动学校积极创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社会培养更多体育职业技能人才。

(九)促进体校特色发展。推动体校多元化办校,走特色发展道路。突出市重竞技体校和市清凉山体校“省队市办”特色,加大“专业带业余”力度,推广重竞技项目进校园,做强做大重竞技项目。突出市体育运动学校“三集中”的办学特色,不断改善运动学校软硬件设施,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教学水平,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体育运动学校。发挥市中山东路体校“体教融合”优良传统,深入推进篮排球项目与优质文化学校深度合作,树立全国体教融合的典范。市龙江体校继续做好国家队共建工作,推动滑板项目和冰雪项目在南京的发展,打造高质量的国家队品牌。完成市水上运动学校迁建,建设“国家级水上训练基地”,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水上项目特色显著的高水平训练基地。结合区5621项目布局,做大做强市队区办羽毛球、艺术体操、花样游泳、棒垒球、轮滑、射箭、蹦床、橄榄球等项目,鼓励有积极性的区承担新的市队区办项目。逐步推动有条件的体校建立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心,辐射区域内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

(十)弘扬体育精神和文化。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借助南京为国家队培养了四任女排队长,三位女排奥运冠军的竞技体育品牌优势,在南京中小学中大力弘扬并传承“女排精神”。发挥南京青奥城市优势,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讲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项目文化故事,组织职业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开展公益活动。以各类赛事为平台,举办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为契机,弘扬冰雪运动项目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鼓励中小学优先开展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民族式摔跤、赛马、龙舟、射箭、围棋、中国象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注重挖掘、保护和传承南京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将中华体育传统文化与南京地方体育传统文化相结合。

(十一)开展青少年体育交流与合作。借助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机遇,加强区域联动,形成青少年体育区域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港澳台青少年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深化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体育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南京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平台,积极拓展青少年体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体育、教育部门应将青少年体育国际交流纳入年度外事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交流与合作。鼓励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国际交流,传播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青少年体育国际交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形成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或赛事品牌。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参照全国、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政府办公厅、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市级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全市体教融合工作的推进计划和具体措施。积极协调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市委等部门和单位关心体教融合工作。各区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各区体教融合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督导评估。严格落实《江苏省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省高质量考核体教融合工作要求,设立青少年体教融合工作专项督查组,对各区体教融合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加大对体育、教育部门和学校校长工作成效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要逐步向社会公开,对实施不利的单位和个人要限期整改。

(三)完善保障措施。做好经费保障,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尤其是体教融合工作的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四)加大宣传力度。总结体教融合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渠道,加强青少年体育宣传力度。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转播力度,构建体育全媒体宣传格局,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在体育传播中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1.07.05 •【字号】宁体发〔2021〕64号 •【施行日期】2021.07.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宁体发〔2021〕64号江北新区宣传和统战部、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各区教育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体育局 南京市教育局 2021年7月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加快落实体育强省、教育强省建设,坚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的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

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融合。以文化人、以体育人,实现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把促进全体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作为体教融合的共同目标,制定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 坚持机制融合。体育和教育部门要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服务社会机制,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社会参与方面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实施。 坚持资源融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整合各方面资源,真正实现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有机融合。体育、教育部门互通共享优质资源,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人才共育、成果共享。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体系健全的体教融合工作机制,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普遍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0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园)300所;市级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初中)30所。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60%以上,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基本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面临着越 来越多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日益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化体教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 重要方向。体教融合通过将体育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 在研究的同时能够获得身体锻炼,从而达到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 长的目的。 2. 深化体教融合的意义 2.1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研究过程中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

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预防和减轻青少年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 促进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 2.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体教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集体活动,学 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 2.3 促进学科知识与体育技能的融通 深化体教融合可以促进学科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互动和融通。体 育活动可以为学科知识的研究提供一个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能够通 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同时,学科知识也可以为体育活动提 供理论指导,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 实施深化体教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3.1 优化体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当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创设体育专项课程,使体育活动 成为学生研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配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内容。 3.2 加强体育和学科教师的培训 为了有效实施体教融合,学校应加强体育和学科教师的培训, 提高他们对体教融合的认识和理解。体育和学科教师应进行交流合作,相互研究和借鉴,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体教融合方案。 3.3 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资源 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学校应提供各类体育设施和器材,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和团队运动。 4. 总结

十四五期间这样做:2021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度解读

十四五期间这样做:2021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深 度解读 江苏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分8个方面共31条,明确提出:体育课不再为文化课“让道”,而是与文化课同等重要;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到2035年,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等。 一、目标 ——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江苏基本形成教学体系规范、训练构架完整、竞赛体系完备、人才渠道畅通、保障机制健全的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和模式。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参加体育活动兴趣不断增强,自主锻炼习惯逐步养成,普遍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目前这一数据是93%。 1、持续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5621计划”。“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基本形成,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00所。,“5621”计划即每个县(市、区)至少推动5个运动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体育训练,推动更多运动项目在学校中普及,优化县(市、区)级青少年体育训练布局,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2、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覆盖面不断扩大,训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青少年体育训练注册人数达到4万人以上,参加训练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江苏已经有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00所,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目前,江苏青少年体育训练注册人数为3万多,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为600多所。 3、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60%以上,每人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完善,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和水平梯队衔接合理,竞技运动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基本实现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措施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 为此,江苏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具体措施为普及幼儿体育活动,推进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 方案 实施方案: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同时加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实施目标 1. 提升学生体质素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素质,增强其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通过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 4. 开展特色项目:注重挖掘学生个人的特长和潜力,培养他们在某一体育项目方面的专业水平和竞技能力。 三、实施措施

1. 深化课堂体育教育 (1)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长和内容,将体育与课程融合,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推行“双师制”体育课,引入专业体育教师,带来更具专业水平的体育教学。 2. 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 (1)完善体育竞赛制度,推动校际间、区域间、全市间的比赛交流,提升学生竞技水平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2)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开展各类运动俱乐部,组建各样的校队,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组织的活动。 3. 引入先进的体育设施和装备 (1)建设新时代学校体育标准,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和装备。 (2)增加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丰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4. 建立健全的学校体育管理机制 (1)指定特聘体育教师或者体育主任,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

南京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十大行动”的通知-宁教体〔2021〕14号

南京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十大行 动”的通知 正文: ---------------------------------------------------------------------------------------------------------------------------------------------------- 南京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十大行动”的通知 宁教体〔2021〕14号 各区教育局、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各直属学校: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精神,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现就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十大行动”。 一、宣传引导行动。体育强则国强,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各区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各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体质监测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做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各区各学校要充分用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从源头抓起、从数据抓起,严格、规范、准确地监测、填报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设定个性化的监测反馈指导方案,形成数据跟踪和精准指导。我局拟依托“我的南京”APP研发学生体质发展档案,在家长手机客户端实时跟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雷达图评价,提出针对性的家庭干预方案并督促成效,同时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

对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

对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 展意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体教融合是指体育与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旨在促进青少年在体育与教育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一、加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 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政府应加强对体育与教育融合的重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保障青少年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2.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将体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每个学生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同时,应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应鼓励其他学科教师参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融合 1.建立多元化体育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2.加强校内外体育活动的衔接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和社会体育活动。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和运动俱乐部等组织,促进校内外体育活动的衔接和协调。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1.推广科学健身理念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和家长的科学健身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和健康意识。 2.加强科研和实践相结合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同时,应鼓励企业参与研发,开发适合青少年的运动健身器材和智能健身设备。 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 1.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家长应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闲时间。学校应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2.加强社会支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各种途径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教育和健身指导。媒体应积极宣传健康的价值观和健身知识,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和参与度。同时,应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支持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五、总结 总之,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体育设施、加强校内外体育活动的衔接、推广科学健身理念、加强科研和实践相

以体育人,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体育人,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姚星钢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22年第01期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为了使儿童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结实的肌肉;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儿童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卢梭只强调了体育对于个体健康体魄、身心意志磨练的作用,而忽视了体育对个体思想品德陶铸的功能。诚然,体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体”,更重在“育”。由此可知,体育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健康体质的形成,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以体育人”,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根本途径。 (一)体育运动的“受益者”与“传承者” 我对体育情有独钟,曾连续三届保持全县教工男子百米冠军记录;2021年,还作为区教育局足球队领队兼队员参加市教工足球赛并取得佳绩。在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让我有了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身体基础,让我有了完成一件大事所需要的坚韧的意志和品质。我能从体育中获得办学的力量。从担任校长工作起,我每天在校门口迎接师生,放学时,在校门口与师生道别。几十年的晨迎暮送工作,都得益于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体力,无法完成基本的工作,更无法胜任新形势中的工作。此外,体育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喜欢体育的人,惜时如金。我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奔赴体育场、健身房。对于体育运动的坚持,不仅能帮我出色完成工作,还能为师生做出重要的榜样和示范。校长的健康生活理念、生活习惯对师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确保“以体育人”理念落地 鉴于自身对于体育的热爱与坚持,我深知相较于体育设施、场地、场馆的有无或多寡,促成“以体育人”目标的落地则更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六团小学始终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根基”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将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手段,而非将之作为为教育工作锦上添花的道具,更非为体育考试做准备。基于此,六团小学始终坚持以体育课、体育大课间、运动会、体育社团、足球运动为载体,深化学校的体育文化内涵,从体育活动到丰富的体育课程,再到室内与室外体育课程体系,拥有了齐备的体育教育载体,以推进体育目标的落地。以体育作为治校策略,我总结了“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团结协作,为校争光”六团小学的女足精神,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使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学校的创新发展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三)营造以“足球”为核心的体育氛围

2022年中小学“体教融合”工作方案汇编

2022-2022年小学“体教融合”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体育局《关于实施“体教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体教融合”工作的要求》有关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让每个学生能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要求青少年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体教融合”活动安排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及各社团负责人。 二、实施范围 全校1—6年级学生(特异体质学生除外)。 三、活动时间、地点: 每周三下午,以年级为单位在各自班级做操位置组织进行或指定场地,各班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进行。 夏秋季:3:55—5:10 春冬季:3:05—4:30 四、项目设置及负责人

学校从现有师资条件以及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器材、场地等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确定每个年级学生的体育项目。以年级组为主, 一二年级以跳绳活动为主,三、四、五、六年级活动必选项目为足球,另一项与体育艺术2+1项目结合起来由学生申报并组织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 1.跳绳:(负责领导:—指导教师:—一二年级各班主任) 2.足球:(负责领导:—指导教师:—社会聘用三至六年级各班主任) 3.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负责领导:—指导教师:__) 4.乒乓球:(负责领导:—指导教师:—社会聘用) 5.围棋:(负责领导:—指导教师:__) 五、体育师资、指导教师解决办法 1、加强学校体育课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选派专业能力强、训练水平较好的体育教师担任各训练队教练员。个别项目,在学校训练的基础上,引进社会力量,挖掘社会资源,聘请市内外优秀教练员,开展集训。 2、多方面多层次培训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每学期选派优秀教练员参加国家、区、市组织的各类教练员培训,切实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训练水平,为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完成时限 2022年_月一2022年—月 七、工作要求

重视体育学科教育,实现“体”位上移

重视体育学科教育,实现“体”位上移 摘要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的现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 表示将逐步提高体育在今后中高考中的分值,甚至要达到与“语数外”齐平的水平。未来,体育学科的地位将大大上升,体育老师在学校和社会将不再被边缘化。但要真正把体育学科提高到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 门需同时发力,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体育学科地位上升政策保障教育合力 一、“体”位上移迫在眉睫 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曾用“硬、软、笨”三个字来概括我国青少年体质 状况,即关节硬、肌肉软、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2020年一份针对115 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为30%。多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监 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 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但青少年体质整体呈持 续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有专家指出,户外活动不足、体育锻炼缺乏 是造成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体”位上移关乎国运 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幸福和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时代注重锻炼强壮的体魄,是支持一个人一生健康的基础,也是保证一个人全面成长的必要前提。从某 种意义上说,体育比语数外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 运兴则体育兴。”开国领袖毛泽东在首篇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中就强调“善 其身无过于体育”,并在文中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 的四大作用,极深邃地表述了体魄和精神的关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出台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建立日常 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

实施“ 体教融合”,走“ 一体化”发展之路

实施“ 体教融合”,走“ 一体化”发展之路 作者:于素梅 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41期 文 | 于素梅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颁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依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就深化体教融合提出了若干 意见。为何要进行“一体化”设计与推进?在哪些方面做到“一体化”?破解“体教融合”难题,“一体化”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厘清这些问题,是充分理解和贯彻落实《意见》的前提,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键。 “体教融合”依据一体化设计与推进十分必要 精准定位“体教融合”中“体”与“教”的双重内涵。 “体教融合”中的“体”与“教”应如何理解,是探讨“融合”路径和方法首先要明确的 问题。“体”并非只是竞技运动、学校教育中的体育,还含有体育机构之义;“教”也并非只 是教育,还包含教育机构。二者分别有双重内涵。如果我们将“体教融合”中的“体”仅理解 为体育,将“教”仅理解为教育,是不全面、不彻底的,也就难以达到“融合”目的。这实际 上预示着二者融合有一定难度,既不是简单的体育与教育的功能叠加,也不只是两种机构工作 层面的双向联合,而是要在事业发展与机构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协同发挥作用。 全面把握“体教融合”一体化实质及政策导向。 什么是一体化?《意见》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一体化的设计?这既与如何“融合”有关,也 决定着最终的“融合”实效。在英文中,“一体化”是“integrate”,可翻译成“使完整,使整合”的意思。诸多研究对“一体化”进行了概念界定、本质探索,以完整、系统、统一、整合、衔接、一致、联合等诠释“一体化”的内涵。“体”“教”相融依据一体化设计与一体化 推进原则,抓住了“体”与“教”割裂、偏颇等问题的本质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研读《意见》不难发现,一体化设计与推进具体表现在—— 一是层次性。融合工作的不同方面,有的要规范,有的要完善,有的要深化,还有的要强化,基于不同的发展水平,确定了程度不同的融合发展力度,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化体校 改革、强化政策保障等。 二是全面性。不仅提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还提出“面向全体 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 面性集中反映“体教融合”直接指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衔接性。提出“大中小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 域内乃至全国联赛”“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跨区域(县、市、省、国家)的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调“鼓励各地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 才升学断档问题”。这种上下衔接、“一条龙”人才体系的建立,正是“体教融合”一体化设 计与推进的关键。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 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 •【公布日期】2020.08.31 •【文号】体发〔2020〕1号 •【施行日期】2020.08.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体育 正文 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 发展意见的通知 体发〔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体育总局教育部 2020年8月31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国务院同意,现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三)大中小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对开展情况优异的学校,教育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在教师、教练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激励。鼓励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全面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队伍,鼓励中学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校代表队。 (四)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 (五)健全学校体育相关法律体系,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学校体育标准。教育部门要会同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 (六)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七)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其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体育高等院校、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建设体育职业学院,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遴选建设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中小学校

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途径研究

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途径研究 作者:刘波黄璐 来源:《体育教学》2021年第09期 摘要: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38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途径逐渐显现。从“运动员学生”与“学生运动员”概念所指的分析着手,明确了新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奥运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布局重点,对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途径进行了梳理,具体包括:“三级训练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发展途径,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发展途径,社会主体参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发展途径。体教融合发展政策是一个多元价值并存的实践探索过程,由当下中国奥运战略所处的阶段特征所决定,这是中国奥运战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长期并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体教融合;运动员培养;多元化;东京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9-0014-04 一、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大势所趋 2020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88枚奖牌、38枚金牌的优异成绩。有一个媒体现象值得关注,冠军运动员的来源高校被“刷屏”,各高校也热衷于“认领”自己培养的冠军运动员。北京体育大学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摇篮”,以“在校學生”或“校友”的身份统计,在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431名参赛运动员中,有48人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共获得12枚奥运金牌[1]。这一媒体现象能够呈现两点关键信息:(1)冠军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与认同,人们提高了对冠军运动员综合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美好期待,由以往的“体育优异”向“体学兼优”的认知转变。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传播案例是关于杨倩“趁着清华大学放暑假,去东京拿两块奥运金牌”的新闻报道,“清华学霸运动员”这一媒体标签犹如全民观念转变的一面镜子。(2)冠军运动员培养的体教融合趋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传播案例是关于“苏炳添要招研究生了”的新闻报道,媒体视野下优秀运动员的高学历化只是一个社会表象,深层隐喻是人们对于优秀运动员的知识背景和科学训练的认同,或者说优秀运动员之所以达到竞技的巅峰,一方面因素源自文化知识的支撑作用,也是结构化知识学习的结果。 二、“运动员学生”与“学生运动员”的概念所指 无论从大众与媒体的观念转变,还是从政策引导与行业发展来说,体教融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大势所趋。这里需要澄清的一个理论问题是,这些具有高校学生身份归属的冠军运动

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的困境与思考

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的困境与思考 作者:许弘李先雄 来源:《体育学刊》2021年第02期 摘要:體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但是,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不畅等问题。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推进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体教融合主体责任,切实调动其发展内驱力;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等策略,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2-0007-06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key to the powerful country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but also the key work of the department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s well as the instructive compendium file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with fruitful content and profound meaning. However,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follow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paradox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the lack of internal motive force of the main body, the single utilitarianism of sports function, the lack and restriction of family and social sports, and the poor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otally carry out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nd to propel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and ability for the youth; to intensify the subject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nd to better mobilize its internal development drive; to carry out and implement the idea of “teaching well, diligent practice,frequent competition” and to integrate the value fun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to conduct the collaborative s ystem of “family, school,community” and to promote the activity development of the youth sports; to enha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other strategies,and to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ed design and promotion”, to carefully make some paths during work and effectively allocate resources, tha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学校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学校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新时代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要求,持续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结合本市学校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当前形势 (-)工作基础 〃十三五〃期间,学校体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国家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聚焦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系统实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健全体育竞赛、训练和课外活动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场地保障能力。目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教育综合改革相协调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基本形成,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得到激发和培养,身心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1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系统实施。全面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的大中小一体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动 中小学开设7种以上体育项目,创建形成〃一校多品〃。不断优化和改进体

育课教学,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有序推进小学阶段每周增加体育课时,着力保障和促进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高中阶段全年专项时间不少于180小时)。 2 .校 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建设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特色校,建立〃四横、四纵〃赛事体系,打造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 邀请赛等品牌赛事,不断扩大校园足球人口。以校园足球为引领,坚持面向人人,搭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赛事活动平台,举办单项锦标赛、阳光体育大联赛等学生体育赛事活动,发挥赛事活动育人效益。推进奥林匹克教育及冰雪运动进校园,创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及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3.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学校体育评估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建立监测、评价、反馈、保障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估等工作。有序做好体育中考改革工作。制定发布全国首部面向普通青少年学生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体系。研究建立涵盖态度、行为和成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理论体系,全面实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工作。 4.师资场地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探索实施兼职体育教师制度,推动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进校园。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开展学校体育领军后备人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等专项培训。 完成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等四大联盟布局,推进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 心建设,建设乒乓球等市级精英训练基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5.人才培养布局建设有序推进。全面深化体教结合,开展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布局建设工作,构建以足球等9个重点项目为主,若干个传统、

相关主题